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7296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教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教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教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教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教案Word下载.docx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教案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教案Word下载.docx

2、羊是怎样丢的呢?

默读课文的1—4自然段,思考:

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

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

学生结合问题自由回答:

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

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补上。

小结:

那么这部分可以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概括?

(亡羊)对,这部分告诉我们,养羊人是怎么会丢了两次羊。

3、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

结果又怎样呢?

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

结合朗读,自由回答:

养羊人后悔了,赶快把羊圈补上了,以后再也没丢羊。

4、练习复述

四、品读评价,体会寓意

1、请你评价评价这位养羊人,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

友情提示:

我们不能毫无根据地随便评价他人,对养羊人做出的任何一个评价,都要有根有据,理由充分。

(1)自由读课文,动笔画一画。

(2)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评价

(1)养羊人是个不听劝告的人:

A、从他与街坊的对话中,看出他不听别人的劝告。

他的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漫不经心,毫不在意,无所谓的语气)大家尝试读一读,指名朗读。

街坊的话应该怎样来读?

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

(从“赶快”知道街坊很为他着急,感到可惜,读出劝的语气)

指名尝试读

分角色来读对话,体会对话双方的不同的心情。

B、从第4自然段中的两个“又”,感觉他这个人太一意孤行了。

知道有第一次的丢羊,就应该想到还会丢,可他偏偏不去修补,导致他又有了第二次的丢羊。

这两个“又”应该怎样来读?

大家尝试读第4自然段,体会养羊人的可气之处。

(2)养羊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

这个养羊人真是可气,那么养羊人就没有一点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

默读最后一段。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3、养羊人由开始的不在乎,到后来的后悔,到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如果你是养羊人,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是不是有满腹话语想对大家说呢?

(奉劝大家,不要像我这样,不听他人的劝告,不能及时地改正错误。

我们要虚心接受他人的劝告,发现问题及时地改正。

更要记住,只要想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亡羊补牢”这个成语还有后半句,你能根据蕴含的道理补上后半句吗?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五、明确寓意,指导实际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寓言《亡羊补牢》,你都明白了什么道理?

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呢?

亡第一次丢羊毫不在意未

羊第二次丢羊后悔——修羊圈为

补结果再也没丢迟

牢(听劝告,知错及时改正)也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1、会认7个生字,会写“精、疲”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课前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课时

1、会认个生字,会写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默读课文,理解《揠苗助长》的寓意。

一、揭示课题,弄清题意

  出示课题“寓言两则”,由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来解释课题。

(“寓言”是用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寓”是“寄托”的意思。

“则”的意思就是“篇”)

二、教学《揠苗助长》

  1、播放课件理解课题、了解故事:

  ⑴ 学生讲解题意:

  “揠”是拔的意思。

“助”是帮助。

“长”是生长。

  ⑵ 按照“理解题意→了解故事→理解内容→认识道理”的顺序来进行学习。

  ⑶ 播放课件,要求学生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习生字:

  ⑴ 范读课文,听准生字字音。

  ⑵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老师注意指导读错的字。

  同桌之间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⑶ 巩固生字:

  读生字卡片。

(齐读、指读、开火车读)

  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在朗读中巩固生字。

老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3、感悟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出示四个问题:

   ⑴ 种田人看到禾苗几乎没长高时,他的心情怎样?

将描写他心情的词句画出来。

你能理解他的心情吗?

  随机理解重点词语:

巴望、焦急。

  出示重点句子,体会种田人的心情。

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词句,要读出种田人的焦急心情。

  ⑵ 种田人在这种情况下是怎么做的?

怎么说的?

结果怎样?

  用课件演示种田人拔苗的过程,朗读第2段,要读出那个人卖力拔苗的情景。

  读第3、4段,体会种田人回家后得意的心情,以及后来知道禾苗都死了,十分失望的心理。

  ⑶ 这则寓言给你怎样的启示?

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⑷ 我们已经知道种田人的愿望是好的,如果你是种田人的邻居或亲属,你怎样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愿望?

  4、诵读全文,复述课文。

13、《画杨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9个生字,会认本课14个生字。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积累词语。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

(让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

(板书:

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怎样画杨桃?

(2)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3)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检查预习情况,交流重点字词

1.指读生字词,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2.交流易读错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而:

零声母音节,念“é

r”。

肃:

平舌音,念“sù

”。

晌:

念“shǎnɡ”,与“响”要区分字形。

嘻:

念一声,“xī”。

诲:

念四声,“huì

3.学习多音字“倒”,做组词练习。

4.指导书写,教学重难点字。

摆:

扌+四+去,注意左窄右宽,“四”字中间是两竖。

注意右边“喜”的写法,“士”不要写成“土”,第三横要长。

5.读“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

三、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标出自然段序号。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我”和同学们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引起了同学们的讥笑。

老师通过让学生轮流到“我”的座位上去看看,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白了做事应从实际出发。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

提出来,全班交流解决。

问题预设:

(1)课文中老师怎样提的问题?

(2)提的是什么样的问题?

(3)同样是杨桃,为什么画出了不同的样子?

(4)老师为什么不直接把道理告诉学生,而是反复地提出问题?

(5)为什么课文最后说“老师的教诲让我终生难忘”?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2.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

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道理呢?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深入理解课文,感悟文义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并思考:

①这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我”画杨桃的过程)

②“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理解“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准确”等词语)

③猜测“我”把杨桃画成了什么?

(2)同学们仔细找一找,“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从“我”坐的角度看杨桃,杨桃就像个五角星。

(3)老师出示杨桃实物,请同学们观察。

(学生亲自实践,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第2~17自然段。

(1)朗读课文,并思考: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我”的这幅画画得怎么样?

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老师有什么反应?

②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③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④举例子说说为什么角度不同,看到的样子不一样。

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样)

⑤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当别人看到的或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忙着嘲笑别人,要学会尊重别人,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2)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导读出对话时不同的语气。

①读出同学一开始嘲笑的语气,以及后来不好意思、尴尬的情绪。

②读出老师一开始严肃的语气,以及后来和颜悦色的态度。

3.学习第18自然段。

(1)为什么说老师的教诲对“我”来说终生难忘?

终生难忘)

(2)讨论:

老师的话只适用于画画吗?

(老师的话表明了一个道理:

要实事求是,要以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这个道理不仅仅适用于画画,还适用于生活中的很多事情)

(3)按照老师所讲的,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

谁能用“不要……要……”说一句话?

4.老师亲自来到“我”的座位上去看杨桃,是想知道()

①从“我”的角度去看,杨桃是不是“我”画出来的样子。

②是不是“我”的位置有点偏,因此没有把杨桃画准确。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先不要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那么,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老师说的那段话。

7.说说自己从这篇课文中懂得的道理。

14、《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14个生字。

认识8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3、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

懂得“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这句话的意思。

难点:

为什么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的放大挂图、动物头饰,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一、谈话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我们上一课学了《坐井观天》,同学们很喜欢读,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同学们一定会觉得很有趣。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重点解决生字的读音,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一、二遍,要求目视双行,读准生字的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分段指名读课文,学生听、议;

检查生字的读音,教师用生字卡片正音。

注意下面一些生字的读音。

匹:

是三声,不要读成“p”或“p”

如:

读二声,注意和方言区别。

突:

读一声,不要读“t”。

然:

读“rá

n”,不要读成“yá

n”。

3、把生字带入课文中去读,直到读熟

4、教师范读(或听朗读录音)课文。

学生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主要讲小马过河时发生的事)

三、课堂作业

1、在课文中找出含有生字的生词,读一读。

2、用“麦、步、然、意、连”口头组词,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3、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订正。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

一、用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二、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引导学生读第一、二自然段

理解小马已经长大了,愿意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老马和小马住的地方。

理解“马棚”(养马的地方)、“一匹”等词。

2、先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再分角色读

思考:

从老马和小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知道了小马长大了,很愿意帮助妈妈做事。

从“您”看出小马不但爱劳动,而且有礼貌)

3、选择几个重点词语加以指导,并结合指导朗读。

如“连蹦带跳地说”,写出小马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表示小马愿意做事。

还可以换上“

一蹦一跳”“蹦蹦跳跳”“跳呀蹦呀”等词语。

四、自由读第三至六自然段

小马驮着麦子到磨坊去,遇到了什么困难?

它是怎么想的?

怎么做的?

在阅读中找出有关词句,做上记号。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小马来到河边,为什么为难了?

它想到了什么?

读有关的句子。

“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

”小马过不了河,为难了。

“去路”,指往前走的路。

“挡住了去路”,就是没法再往前走。

小马是怎么想的?

读有关的句子,指导读出语气。

小马想的话,轻读。

2、小声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

边读边想:

小马过不了河,它是怎么做的?

老牛说河水浅,松鼠说河水深,它们说的对不对?

为什么?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

小马问老牛,老牛怎么说?

老牛说:

“水很浅,刚没小腿。

”(这里要注意的是老牛的小腿)

(2)指名读第五自然段,从“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注意“立刻”)说明小马没动脑筋想,准备过河

小松鼠说河水很深。

和老牛说的比较,为什么它们的说法不同?

边读书,教师边出示挂图(小河、老牛、松鼠的图片或幻灯片)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小马要过河,老牛说河水浅,小松鼠说河水深。

它们之所以说法不同,是因为它们的身体条件不同,感受也不同。

老牛身材高大,河水可能只没过它的小腿;

松鼠个子小,河水可能会淹死它。

这里可要求学生按“因为老牛......所以说......;

因为松鼠......所以说......”的句式回答。

(3)指名读第六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句话的意思。

老牛说河水浅,小马“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过河;

松鼠说河水深,小马“连忙”收住脚步。

“立刻”“连忙”两词的意思相近,都含有“快”的意思,说明小马没动脑筋想。

小马听了老牛和松鼠完全相反的话,不敢过河了。

小马既不动脑筋想一想,又不敢试一试,所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五、指导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1、小马问老牛的话,后面是问号,要用疑问的语气读。

老牛的回答,说得平静,因为它认为河水很浅,要读得平缓。

可以让女同学读小马的话,男同学读老牛的话,分角色练习朗读。

2、松鼠的话同老牛的话就不同了,“拦住他大叫”,后面的话用的是感叹号,表示语气加重。

“小马!

”一声大叫,要读得急促些,声音要高一点,两个“别过河”,速度要快一些,连着读,第二个“别过河”语气要加重些。

3、“小马吃惊地问”,不是一般地问,“吃惊”,吓了一跳,表示小马害怕,紧张。

教师可示范,读出语气来,再让学生练读。

4、第六自然段中小马“叹了口气”说的话,是拿不定主意,无可奈何,只好回去问妈妈,要读得轻缓。

5、四人一组练习分角色朗读。

第三课时

理解课文、学习生字

一、朗读第七自然段

小马的妈妈是怎么说的?

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

你从它的话中懂得了什么?

1、指名读,找出小马妈妈说的话,用小黑板出示:

“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2、联系上下文稿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小马来到河边,老牛说河水浅,它“立刻”准备过河;

松鼠说河水深,小马“连忙”收住脚,不敢过河了。

全句的意思是说,不要只是听别人一说就信以为真,一定要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在思考的基础上,再亲自试一试。

因为别人说的,往往只适合别人。

别人说的对不对,要想一想,并实践一下,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指名读第八自然段

小马是怎么过河的?

过了河它有怎样的感受?

1、把写小马感受的话找出来,教师用小黑板出示:

“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2、小马的这种感受是怎么得来的?

读有关句子。

这是小马自己试着过了河才知道的。

因为小马既不像老牛那样高大,也不像松鼠那样矮小。

三、指导朗读第七、八自然段

小马妈妈的话,要用诱导、亲切的语气读。

小马的话中“过.....过不去”,“没......没想过”,这两处的省略号不表示省略了某些内容,而表示说话时心里很为难,所以是断断续续的。

要指导学生用难为情的语气读

四、总结全文

抓住老马的话,让学生联系全文理解,各抒已见;

让学生明白:

做什么事都要动脑筋,要去试一试才行。

五、指导书写生字,分析记忆字形

1、重点指导以下几个生字的字形和书写。

共4画,笔顺是:

事:

共8画,笔顺是:

共12画,笔顺是:

“愿、半、袋、挡、如、道”等字,可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偏旁和熟字分析记忆字形。

麦:

上下结构,上边是青字头,下边是折文“夂”,不要写成反文“攵”。

上边是穴字头,下边是大字加一点“犬”,不要写丢最后一点。

2、练习写字。

(1)每个字写三遍。

(2)自己对照范字,评一评,自己哪个字写得好,还有什么不足。

(3)组内相互评议,在写得好的字下面加点。

(4)在评议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再练写生字。

六、重新组合学习小组,选择合作完成下列一项任务

1、分角色朗读课文。

其他同学评一评,读得怎么样。

2、讲《小马过河》的故事。

其他同学评一评,讲得怎么样。

3、编课本剧表演《小马过河》。

其他同学评一评,表演得怎么样。

4、想象,小马过了河,在回答的中上,又遇到松鼠、老牛,回到家里,见到妈妈,它会说些什么?

其他同学评一评想象得怎么样。

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

1、培养学生热爱图书,爱惜书本的意识。

2、能与他人进行小组合作。

主动发表意见,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学会表达,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

学会清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难点:

能学会小组合作探究的一种学习方式,得出探究成果。

教学课时:

1、导入

教师:

同学们看看我们的图书角,我们班已经有了上百册的课外书了,为了方便大家每个人都可以看这些书并且保护好我们的图书,我们现在需要制定一个图书借阅公约,让大家有秩序的借书还书。

今天,我们的课堂主题就是制定图书借阅公约。

图书借阅公约)

2、合作探究

(1)出示提示:

1、什么时间借阅图书。

2、一次能借几本书。

3、一次借书能借多长时间。

4、翻阅图书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5、设置图书管理员。

6、违规处罚办法。

……

(2)小组讨论

1、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3—4名同学。

2、围绕着给出的提示问题,小组逐一将结论讨论出来,最后统一结果,由组长汇总。

3、老师巡视,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掌握学生的讨论进度。

(讨论要求:

每个学生轮流说自己的观点看法,其他同学认真听)

4、每组组长最后汇总小组讨论结果,最后在全班汇报讨论总结。

5、综合各组讨论结果,把条例逐条列出来,写在黑板上。

6、综合考量,拟定出最终的图书借阅公约。

7、全班齐读公约。

3、课堂小结

在我们共同讨论,通力合作的基础上,制定出我班的图书馆借阅公约,希望每位同学都能自觉遵守。

图书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每个人都要爱护她。

4、课后完成

将图书借阅公约打印出来,张贴到图书角,方便每个人都能看到,严格遵守。

语文园地五

1.认识生字词,熟读生字词,学习偏旁“厂”“穴”。

2.理解各种表现笑的词语之间的区别。

3.能根据不同的语境读出句子不同的语气。

4.熟读并背诵《弟子规》节选部分,培养学生热爱经典文化的情感。

5.培养热爱阅读的好习惯。

1.掌握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两字词语。

2.能根据不同语境读出句子不同的语气。

3.初步学习《弟子规》,理解意思,熟读并背诵,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一、识字加油站

1.出示生字卡,老师领读,学生跟读,开火车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出示生词,学生自由读生词。

同桌之间相互检查、正音。

3.分两组出示生字卡,请同学们找找这些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有相同的偏旁“厂”和“穴”)

4.课件出示古代汉字及相应图片,教师讲解“厂”和“穴”所表示的含义以及

二、词语积累

(一)笑得不一样

1.播放剪辑视频。

这些都是不同的笑,场合不同时笑的方式和程度也不一样。

我们来学习一下这些笑都叫什么名字吧!

2.出示9个关于笑的词语,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3.理解词意。

理解每一种笑是什么样的。

(播放视频,一边放一边讲解,一一对应)

4.读一读。

教师读词语,全班学生来演一演,看谁反应最快,演得最像。

(二)我的发现

1.出示6个词语,学生自由朗读词语。

2.教师:

“寻找”这个词中的“寻”是找的意思,“找”也是找的意思,那么“寻”和“找”是同义词,它们组成的词“寻找”的意思和它们差不多。

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指导:

两个意思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词的意思也与它们差不多)

3.举例,验证猜想。

观察剩下5个词语,验证这个规律。

4.小结:

我们学过这种类型的词语还有很多,两个字表示同一个意思,那么它们组成的词也和它们意思差不多,掌握了这个规律,更加有利于我们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请写出几个描写笑的词语。

微笑

三、句子朗读

1.出示3句带加点字的句子,指名读句子。

2.加点的部分,应该怎样读出相应的语气呢?

(怎样读好加点部分)

教师指导:

“连蹦带跳”读出欢快、兴奋,声音洪亮,语速较快,可带动作读;

“难为情”读出勉强、愧疚的感觉,声音低,语速慢;

“和颜悦色”读出和蔼、平易近人的感觉。

3.指导读句子。

分小组比赛读,全班齐读。

一、学习《弟子规》

1.播放《弟子规》朗读视频,初步感受《弟子规》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2.教师简单介绍《弟子规》。

3.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本69页《弟子规》节选,把不理解、不会读的地方画出来。

4.教师范读。

同桌互读。

分小组比赛朗读。

5.教师讲解《弟子规》的内容。

6.学生自由背诵《弟子规》。

全班齐背《弟子规》。

二、我爱阅读

1.学生自由读故事,读完思考:

这个短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分段指名读。

3.小组讨论这个短文的故事内容,主要任务、事件有哪些。

4.分角色朗读短文。

分四个角色:

老奶奶、大儿子、小儿子、老爷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