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项目质量管控方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373010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软件工程项目质量管控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软件工程项目质量管控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软件工程项目质量管控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软件工程项目质量管控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软件工程项目质量管控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软件工程项目质量管控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软件工程项目质量管控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软件工程项目质量管控方案文档格式.docx

《软件工程项目质量管控方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件工程项目质量管控方案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软件工程项目质量管控方案文档格式.docx

因此,对于所负责系统,要按照本计划的各项规定进行各项评审工作。

软件质量保证小组要参加所有的评审与检查活动。

评审与检查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在软件开发工作的各个阶段和各个方面都认真采取各项措施来保证与提高软件的质量。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要进行如下几类评审与检查工作:

a.阶段评审: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要定期地或阶段性地对某一开发阶段或某几个开发阶段的阶段产品进行评审。

在软件及其所属各子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应该进行以下三次评审:

第一次评审软件需求、概要设计、验证与确认方法;

第二次评审详细设计、功能测试与演示,并对第一次评审结果复核;

第三次是功能检查、物理检查和综合检查。

阶段评审工作要组织专门的评审小组,原则上由项目总体小组成员或特邀专家担任评审组长,评审小组成员应该包括项目所有成员、质量保证人员、和上级主管部门的代表,其他参加人员视评审内容而定。

每一次评审工作都应填写评审总结报告(RSR)、评审问题记录(RPL)、评审成员签字表(RMT)与软件问题报告单(SPR)等四张表格。

b.日常检查:

在软件的工程化开发过程中,各子系统应该填写项目进展报表,即软件进展报表表头、软件阶段进度表、软件阶段产品完成情况表、软件开发费用表等四张表格。

项目组杨大亮或其他领导通过项目进展季报表发现有关软件质量的问题。

c.软件验收:

必须组织专门的验收小组对软件系统及其所属各个子系统进行验收。

验收工作应该满足各业务部门、领导部门及相关使用部门的需求,质量管理小组验收内容应包括文档验收、程序验收、演示、验收测试与测试结果等几项工作。

而公司领导层、业务部门验收软件的功能演示成果及使用手册等。

1.2.3职责

在项目的软件质量保证小组中,其各方面人员的职责如下:

a.组长全面负责有关软件质量保证的各项工作;

b.全组负责有关阶段评审、项目进展报表检查以及软件验收准备等三方面工作中的质量保证工作;

c.项目的专职配置管理人员负责有关软件配置变动、软件媒体、文件控制以及对软件提供商的控制(在系统使用相关正版软件厂商提供的产品时生效)等三方面的质量保证活动;

d.全组负责测试复查和文档的规范化检查工作;

e.用户体验师反映用户的质量要求,并协助检查各类人员对软件质量保证计划的执行情况;

f.项目的专职质量保证人员协助组长开展各项软件质量保证活动,负责审查所采用的质量保证工具、技术和方法,并负责汇总、维护和保存有关软件质量保证活动的各项记录。

1.3文档

1.3.1基本文档

为了确保软件的实现满足认可的需求规格说明书中规定的各项需求,软件开发项目组至少应该编写以下八个方面内容的文档:

a.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SRS);

b.软件设计说明书(SDD),对一些规模较大或复杂性较高的项目,应该把本文档分成概要设计说明书(PDD)与详细设计说明书(DDD)两个文档;

c.软件测试计划(STP);

d.软件测试报告(STR);

e.用户手册(SUM);

f.源程序清单(SCL);

g.项目实施计划(PIP);

h.项目开发总结(PDS)。

1.3.2其他文档

除了基本文档之外,对于尚在开发中的软件,还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文档:

a.软件质量保证计划(SQAP);

b.软件配置管理计划(SCMP);

c.项目进展报表(PPR);

d.阶段评审报表(PRR)。

注:

前面两个文档由项目组制订,属于管理文档,项目组应充分考虑执行计划中规定的条款。

后面两类文档属于工作文档,就是本计划的2.2中提到的四张阶段评审表与四张项目进展季报表,项目组按照规定要求认真填写有关内容。

1.3.3文档质量的度量准则

文档是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软件生存周期各个不同阶段的产品描述。

验证和确认就是要检查各阶段文档的合适性。

评审文档质量的度量准则有以下六条:

a.完备性:

所有承担软件开发任务的项目,都必须按照GB8567(是国家标准局的指南文档,名称叫《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的规定编制相应的文档,以保证在开发阶段结束时其文档是齐全的。

b.正确性:

在软件开发各个阶段所编写的文档的内容,必须真实地反映该阶段的工作且与该阶段的需求相一致。

c.简明性:

在软件开发各个阶段所编写的各种文档的语言表达应该清晰、准确简练,适合各种文档的特定读者。

d.可追踪性:

在软件开发各个阶段所编写的各种文档应该具有良好的可追踪性。

文档的可追踪性包括纵向可追踪性与横向可追踪性两个方面。

前者是指在不同文档的相关内容之间相互检索的难易程度;

后者是指确定同一文档某一内容在本文档中的涉及范围的难易程度。

e.自说明性:

在软件开发各个阶段所编写的各种文档应该具有较好的自说明性。

文档的自说明性是指在软件开发各个阶段中的不同文档能独立表达该软件其相应阶段的阶段产品的能力。

f.规范性:

在软件开发各个阶段所编写的各种文档应该具有良好的规范性。

文档的规范性是指文档的封面、大纲、术语的含义以及图示符号等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

1.4评审和检查

对新开发的或正在开发的各个子系统,都要按照GB8566(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的规定认真进行定期的或阶段性的各项评审工作。

就整个软件开发过程而言,至少要进行软件需求评审、概要设计评审、详细设计评审、软件验证和确认评审、功能检查、物理检查、综合检查以及管理评审等八个方面的评审和检查工作。

在软件及其所属各个子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把前七种评审分成三次进行。

在每次评审之后,要对评审结果作出明确的管理决策。

下面给出每次评审应该进行的工作。

1.4.1第一次评审

第一次评审会对软件需求、概要设计以及验证与确认方法进行评审。

a.软件需求评审(SRR)应确保在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中规定的各项需求的合理性。

b.概要设计评审(PDR)应评价软件设计说明书中的软件概要设计的技术合适性。

c.软件验证和确认评审(SV&

VR)应评价软件验证和确认计划中确定的验证和确认方法的合适性与完整性。

1.4.2第二次评审

第二次评审会要对详细设计、功能测试与演示进行评审,并对第一次评审结果进行复核。

如果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发现需要修改第一次评审结果,则应按照《软件配置管理计划》的规定处理。

a.详细设计评审(DDR)应确定软件设计说明书中的详细设计在满足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需求方面的可接受性。

b.编程格式评审应确保所有编码采用规定的工作语言,能在规定的运行环境中运行,并且符合GB8566中提倡的编程风格。

在满足这些要求之后,方可进行测试工作。

c.测试工作评审应对所有的程序单元进行静态分析,检查其程序结构(即模块和函数的调用关系和调用序列)和变量使用是否正确。

在通过静态分析后,再进行结构测试和功能测试。

在结构测试中,所有程序单元结构测试的语句覆盖率Co必须等于100%,分支覆盖率C1必须大于或等于85%。

要给出每个单元的输入和输出变量的变化范围。

各个子系统只进行功能测试,不单独进行结构测试,因而要登录程序单元之间接口的变量值,力图使满足单元测试的C1和Co准则的那此测试用例在子系统功能测试时得到再现。

测试工作评审要检查所进行的测试工作是否满足这些要求。

特别在评审功能测试工作时,不仅要运行变量的等价值,而且要运行变量的(合法的和非法的)边界值;

不仅要运行开发组给出的测试用例,而且要允许运行其他相关人员、评审人员选定的采样用例。

1.4.3第三次评审

第三次评审会要进行功能检查、物理检查和综合检查。

这些评审会应在集成测试阶段结束后进行。

a.功能检查(FA)应验证所开发的软件已经满足在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中规定的所有需求。

b.物理检查(PA)应对软件进行物理检查,以验证程序和文档已经一致、并已做好了交付的准备。

c.综合检查(CA)应验证代码和设计文档的一致性、接口规格说明之间的一致性(硬件和软件)、设计实现和功能需求的一致性、功能需求和测试描述的一致性。

1.5软件配置管理

对工程化软件系统的各项配置进行及时、合理的管理,是确保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确保该软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重要措施。

有关工程化软件的配置管理工作,可按软件项目组编写的《软件配置管理计划》。

在软件配置管理工作中,要特别注意规定对软件问题报告、追踪和解决的步骤,并指出实现报告、追踪和解决软件问题的机构及其职责。

1.6工具、技术和方法

在项目所属的各个子系统(其中包括有关的支持软件)的研制与开发过程中,都应该在各自的软件质量保证活动中合理地使用软件质量活动的支持工具、技术和方法。

这些工具主要有下列三种:

a.软件测试工具。

它支持用java语言编写的模块的静态分析、结构测试与功能测试。

主要功能为:

协助测试人员判断程序结构与变量使用情况是否有错;

给测试人员提供模块语句覆盖率Co和分支覆盖率C1的值,并显示未覆盖语句和未覆盖分支的号码及其分支谓词,给出不同测试用例有效性的表格;

同时提出功能测试的有效情况,并协助组织最终交付给用户的有效测试用例的集合。

b.软件配置管理工具。

它支持用户对源代码清单的更新管理以及对重新编译与连接的代码的自动组织;

支持用户在不同文档相关内容之间进行相互检索并确定同一文档某一内容在本文档中的涉及范围;

同时还应支持软件配置管理小组对软件配置更改进行科学的管理。

c.文档辅助生成工具与图形编辑工具。

它主要协助用户绘制描述程序流程与结构的DFD图与SC图、绘制描述软件功能(输入、输出关系)的曲线以及绘制描述控制系统特性的一些其他图形,同时还可生成若干与软件文档编制大纲相适应的文档模块板。

用户利用这个工具的正文与图形编辑功能以及上述辅助功能,可以比较方便地产生清晰悦目的文档,也有利于对文档进行更改,还有助于提高文档的编制质量。

1.7媒体控制

为了保护计算机程序的物理媒体,以免非法存取、意外损坏或自然老化,工程化软件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包括支持软件)都必须设立软件配置管理人员,并按照软件项目小组制订的、且经领导层批准的《软件配置管理计划》妥善管理和存放各个子系统及其专用支持软件的媒体。

1.8记录收集、维护和保存

在项目及其所属的各个子系统的研制与开发期间,要进行各种软件质量保证活动,准确记录、及时分析并妥善保存有关这些活动的记录,是确保软件质量的重要条件。

在软件质量保证小组中,应有专人负责收集、汇总与保存有关软件质量保证活动的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