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洋界观后感优秀word范文 14页.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3173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洋界观后感优秀word范文 14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黄洋界观后感优秀word范文 14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黄洋界观后感优秀word范文 14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黄洋界观后感优秀word范文 14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黄洋界观后感优秀word范文 14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黄洋界观后感优秀word范文 14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黄洋界观后感优秀word范文 14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黄洋界观后感优秀word范文 14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黄洋界观后感优秀word范文 14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黄洋界观后感优秀word范文 14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黄洋界观后感优秀word范文 14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黄洋界观后感优秀word范文 14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黄洋界观后感优秀word范文 14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黄洋界观后感优秀word范文 14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黄洋界观后感优秀word范文 14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黄洋界观后感优秀word范文 14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黄洋界观后感优秀word范文 14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黄洋界观后感优秀word范文 14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洋界观后感优秀word范文 14页.docx

《黄洋界观后感优秀word范文 1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洋界观后感优秀word范文 14页.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黄洋界观后感优秀word范文 14页.docx

黄洋界观后感优秀word范文1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黄洋界观后感

篇一:

井冈山有感(上)

井冈山之旅(上)

9月初,一车间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赴井冈山开展党日活动。

我对于井冈山的了解,是从小时候的一个个光辉教育词语开始认识的——星星之火、革命摇篮、井冈翠竹、闪闪红星、八角楼上的灯……在那里曾经发生过的硝烟弥漫的战争或是光辉灿烂的人物,还有富含色彩的传奇,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对井冈山——共和国的第一块基石充满了向往与尊拜,所以这次组织去井冈山党日活动,让我多了许多期待与喜悦。

我们到达“文章节义之邦”吉安,已经是第二天上午六点多。

吃过早饭,登上大巴,过赣江,上高速,随着山越来越高,由小的、零星的山包逐渐变成连绵的层峦,山间路桥高架下不时有大小的村落闪过,幽深的峡谷、壁立的悬崖、陡峭的尖峰相伴左右,井冈山已经在我们的眼前揭开了自己的面纱。

本以为井冈山只有历史红,到不知其山林也很秀丽。

“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可谓“红绿相映,内外兼秀”——“外在景色绿美,内涵人文红深”更让人接受。

跟着大巴到了景区,第一个参观的景点是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

位于茨坪北山北岩峰上,由纪念堂、碑廊、雕塑园、纪念碑四大部分组成。

进入写有“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九个烫金大字的横式牌坊园标所组成的园门后,经过花坛园庭,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109级台阶,而威严肃穆的纪念堂就矗立于山间。

宽阔的平台台阶分为两组,第一组49级,象征49年新中国成立。

第二组60级,寓意陵园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六十周年的87年建成。

登上宽阔的台阶即到达纪念堂,纪念堂大门上方烫金横幅“井冈山根据地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我们按照(来自:

WWw.:

黄洋界观后感)导游的环线安排,顺着石阶先往左山脊的井冈碑廊而去。

碑廊内是党和国家领导人、老红军以及书法家、文学家等题写的诗词,书法各异,内容各有特色。

导游不时的给我们评点解释其中的精彩与内涵。

看着碑上散布于众多题语之中的“井冈山”三个字,我突然想起了导游之前的解说:

这里最早的移民所居住的村落四面环山如井状,一条小河村前过,而客家人是称河为江的,于是叫井江山村,又由于客家人“江”与“岗”发同音,因此天长地久,人们就把这里叫井冈山村了,又因为曾经毛主席在题词中,特意把“井冈山”的冈写成没有山字头的冈,寓意要把压在老百姓身上的重重大山拔除,井冈山名也由此而得。

陵园山顶是高大的“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呈“山”字形,金属闪闪发亮,远眺似一团火焰,寓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近看如钢枪林立,寓意“枪杆子里出政权”。

前者是信念,后者是思路,我想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离不开这两面,尤其对于革命而言。

纪念碑前是一个老妪与手持红缨枪儿童在远望的雕像,乍一看,我觉得奇怪并疑惑,这里为什么不是两个红军战士的雕像?

细一想:

我不由感到有点悲凉:

他们是战士的母亲与孩子啊!

是他们支持自己的亲人参加了革命,所以更盼望作为家庭支柱的亲人早日归来,给全家人带来幸福的生活。

可那时他们的亲人也许正在长征路上艰苦跋涉、甚至在枪林弹雨中撕杀。

而多年后,也许有的等到了,也许更多的是杳无音信,永远也没有回来。

从烈士纪念碑下来,我们就到了右山顶的人物群体雕塑园。

雕塑塑造了当年井冈山时期军委、前委、特委等主要领导与著名人物,共19座,青铜、白玉、花岗岩雕刻组合而成,掩映在松柏之中。

从雕塑园下来,我们又回到了纪念堂前。

正面玻璃柜存放着井冈山革命烈士的花名册。

大厅内放置的花圈、花篮,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井冈山时向烈士们敬献的,有社会团体及旅游观光团敬献留下的,其中,也包括我们支部刚刚敬献的花圈。

随后,我们一行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我国第一个地方性革命博物馆。

馆内分五大部分、七个陈列室,系统全面地记录了中国工农革命红军从1927年9月直至1930年期间的整个历程。

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当年井冈山的主要事件、人物叙述,更看到了很多珍贵的文物,对当时的斗争形势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当时的环境有了直接的认识与接触。

因为第一天时间紧迫,参观完博物馆,直接去了晚上要住的酒店,放下行礼,匆匆在酒店吃过午饭,就开始了下午的活动。

曲曲折折,环路绕山,直奔黄洋界。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其实如今由于公路的直达,人们已经很难领略到从前的险峻,走过红军营房纪念馆,顺着山路拾阶而上,我们向右登上了当时的哨口工事战壕,只是时移景变,很难让人想象出这里就是昔日的五大哨口之一--当时最激烈的战争发生地。

战壕工事向左就是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另一面镌刻毛泽东同志的《西江月?

井冈山》。

碑前

有大理石屏风,上有“黄洋界”三个金色大字,人们纷纷在此摄影留念。

留影后,导游按计划带领我们参观红军造币厂。

可能是因为同行业的缘故,我们的好奇心格外强烈。

我不禁猜想被时间冲刷的遗迹拘束了现代人的想象思维和理解心情,但如果是与自己从事很多年甚至一生的行业息息相关的场景,是否能多让自己猜想到些更具体的东西。

红军造币厂是王佐根据当时军民面临的严重给养困难而推荐设立的。

与其说是一个厂,不如说是一个小车间罢了,其中只设立粗坯车间和冲压车间。

因为技术简陋,当时的造币厂一共只打造了银元1万多枚,银料1000公斤。

最后实际只存在了半年多时间,就由井冈山的失守而结束。

看着面前由当地人按原貌修复的机械,我们很难想象没有大型机械,这种“机器”如何造币,难道是用手工磨制而成?

大家仔细研究机器的使用原理,还是难以辨别,对比于当时的总产量,或许,现在的造币机械,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完成,可想当时的条件是多么艰辛。

篇二:

《井冈山》观后感

田凌云

201X1401130

材料1109

《井冈山》观后感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之际,老师组织大家观看了历史大剧《井

冈山》,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了“坚定信念、敢闯新路、艰苦奋斗、实事求

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

1·剧情介绍

在文家市的前委扩大会上,余洒度、苏先俊对毛主席要上井冈山当

“山大王”的决定大加谴责,毛主席睿智地让列席会议的营连领导各抒

已见,使会议形成相持的局面。

大家期待着一锤定音总指挥卢德铭只说

了一句话:

我为能有毛委员来指挥我们这支队伍而感到庆幸。

说罢恭敬

地向毛主席敬了一个军礼,转身离去。

闻悉朱、毛进入赣南的消息,国民党江西守军的两位师长杨池生、

杨如轩赶到省主席朱培德的寓所听候旨意。

正在菜地里松土的朱培德捉

起一个菜虫子,两指狠狠一捻?

?

石径岭隘口,朱德的部队受到敌军的阻击,情势十分严重。

朱德身

先士卒,攀崖隐蔽接敌,杀出一条血路。

在血战中,班长粟裕头部中弹,

苏醒后仍爬着去追赶队伍?

?

芦溪山口,毛主席的部队也被伪装成老表的民团头目陈开财带进了

伏击圈。

秋收起义部队伤亡过半,卢德铭壮烈牺牲,毛主席悲愤之下平

生第一次举起了枪?

?

行军路上,连党代表罗荣桓注重发挥党支部的作

用、使连队艰难苦战而不溃散的事迹引起了毛主席的关注和思索。

途经三湾时,毛主席不但把部队师的建制缩编成一个团,“杯茶”释

了余洒度、苏先俊的兵权,而且还创造性地提出了成立士兵委员会,推

行“三大民主”和“支部建在连上”等建军的重要原则,使部队的面貌

为之一新。

被革命军救起的当地贫苦农民、新婚夫妻钟大龙和方小凤却

执意要求入伍,毛主席欣然应允。

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几经苦战也只剩下了八百多人。

朱德与陈

毅、王尔琢等商议后决定改编成一个纵队。

在誓师大会上,陈毅以党代

表的名义作了动员,朱德亲手击毙了哄抢当铺的害群之马。

正在这时,

身负重伤的粟裕爬行归队。

朱德背起粟裕,面对队列声泪俱下?

?

电视剧虽然结束,但是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毛主席、朱将军等老

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画面还历历在目,似乎还脑海里

还浮现着朱德将军身先士卒,攀崖隐蔽接敌,班长粟裕头部中弹,苏醒

后仍爬着去追赶队伍,秋收起义部队伤亡过半,卢德铭壮烈牺牲,毛主

席悲愤之下平生第一次举起了枪?

?

结束观影后,我对曾在初高中课本上学习的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让我们更有兴趣的重新了解建立井冈山革命根

据地的细节。

1.毛主席选取井冈山为革命根据地的原因

井冈山在中国众多的大山中并不算出众,但为什么毛主席会在1927年10

月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挺进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呢?

首先,井冈山是天然的屏障,有利于保存革命势力。

井冈山,绵延几百里,

横跨几个县,到处高山大岭,林深草密,就是现在科学技术十分发达的今天进入

井冈山未必那么容易找到,何况是80年前。

1927年9月,湘赣边秋收起义部队

进攻中心城市失利后,毛主席领导的各路部队在文家市会师。

9月19日,毛主

席在里仁学校主持召开了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会议,决定放弃中心城市和交

通要道,把部队行动计划由原定夺取长沙改为向湘南进军,以保存实力,积蓄力

量。

翌日,毛主席在会师大会上代表前敌委员会向全体起义战士作了动员,随后

率部南进,部队上了井冈山,从而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有效地保存了革命力

量。

其次,井冈山是国民党力量比较薄弱的地方,能够躲避国民党的围追堵截。

冈山,介于湖南酃县和江西宁冈、遂川、永新四县之交,总面积约四千平方公里。

山区地带,是比较贫穷落后的地方,也是当时国民党力量比较薄弱的地方,革命

力量进入井冈山,有利于与国民党军队迂回战斗。

大革命时期,这几个县都建立

了党的组织和农民自卫军,群众基础比较好;山上的茨坪、大小五井等地都有水

田和村庄,周围各县农业经济可供部队筹措给养;这里离中心城市较远,交通不

便,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崇山峻岭,地势险要,森林茂密,只有几条狭窄的小

路通往山内,进可攻,退可守。

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条件下,是一块理想的落脚点。

最后,井冈山当地绿林军袁文才、王佐部队欢迎毛主席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上山

并加入革命队伍。

袁文才,1898年生于江西宁冈县茅坪马源坑村一个客籍农

民家庭,在永新县一中读了中学。

因出面维护当地农民的利益,受到土豪恶霸迫

害,故被逼上山,成为"绿林"性质的"马刀队"的头头,啸聚山林,劫富济贫。

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他受到鼓舞,将其所部改编为宁冈县农民自卫军。

同时于

1926年经中共宁冈县党支部负责人龙超清做介绍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

年国民党背叛革命后,他领着拥有六十支枪的农民自卫军,又重上了井冈山。

佐,又名王云辉,绰号王南斗,井冈山上的下庄村人,1898年出生在一个贫苦

农民家庭,只读过三个月的私塾,后学做裁缝为生,还略通武术。

有次他领人杀

了四个税警,并独自拉起队伍,也打着"劫富济贫"旗号,成为井冈山上的又一股

"绿林"势力,并与袁文才结拜兄弟、组成互助军事同盟。

第一次国内革命时,王

佐也投入革命洪流,将自已的队伍改编为农民自卫军。

大革命失败后,他带着他

的队伍便又重新活跃于山林。

袁文才、王佐两支绿林式的农民武装,王佐部驻

在山上的茨坪和大小五井等处,袁文才部驻在井冈山北麓的宁冈茅坪,互相配合,

互相呼应,且有与国民党部队斗争的经验。

有一股绿林军愿意收留被国民党军队

围堵的武装力量,并加入革命队伍,这也是为什么将井冈山设为革命根据地的重

要原因。

2.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地区后,

发动群众进行土地革命,创建革命根据地。

到1928年2月底,初步形成了包括

宁冈全县,遂川县西北部,永新、酃县、茶陵等县部队地区在内的井冈山革命根

据地。

4月中旬,朱德、陈毅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部

队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5月20日,中共湘赣边界特委成立,毛泽

东(后谭震林)任书记;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成立,袁文才任主席。

革命军和赤卫

队在人民群众支援下,打破江西国民党军的4次“进剿”。

到6月,井冈山革命

根据地拥有宁冈、永新、莲花三县全部和遂川、酃县、吉安、安福等县的一小部

分地区。

7月至l929年1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军民,先后打破湘赣两省国民

党军的三次“会剿”,巩固了根据地。

l928年l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军

第五军主力由湘鄂赣边转战到井冈山,同红军第四军会师,增强了红军的力量。

1929年1月14日,红军第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根据地,向赣南进军,留守井冈

山的红军和赤卫队坚持斗争。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基础上,后来又发展为湘赣

革命根据地。

3·中央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上的一个硕

果,研究这段历史可以给我们以很多启示。

一、取信于民、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是中央革命根据地得以建立的根本前提

保护人民的切身利益,成为人民群众了解和信任红军的重要方面。

1929年

3月24日,红军打下闽西重镇长汀城,发布了红四军《告商人及知识分子》书,说

明红军对城市的政策是:

取消苛捐杂税,保护商人贸易;欢迎知识分子参加工

农革命,发挥才干。

应该说,红军注意保护人民的利益,提供商人自由贸易的空间,

发挥知识分子的才干,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对发展革命力量,开辟赣南闽西革

命根据地及以后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产生了重要作用。

二、制定代表人民利益的土地政策是中央革命根据地得以建立的重要条件

例如,1930年6月召开的南阳会议,对土地分配又增加了“抽肥补瘦”,

使土地分配制度更加合理。

1931年2月,又纠正了井冈山《土地法》中关于

土地所有权属于政府而不属于农民,农民只有使用权,禁止土地买卖的规定。

在同年10月于峡江召开的总前委会议上,毛泽东又提出了要彻底平均分配土

地。

他强调指出,只有如此,才能争取广大的贫农群众,才能彻底推翻封建剥

削。

以后的实践证明,这一套比较完备而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土地制度改革办

法,指导了农村根据地的土地改革实践,也为根据地的巩固,提高农民的革命

积极性和生产积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小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是中央革命根据地得以建立的重要依

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有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

党的任务

就是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革命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

城市,夺取革命胜利。

为了实现这个任务,必须坚持三项基本方针:

一是深入开

展土地革命;二是彻底消灭民团土匪,发展工农武装,有序地波浪式地向外发

展;三是发展党的组织,建立政权,肃清反革命。

毛泽东在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

过程中提出的符合中国特点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既有发展目标,又有正确的

发展思路,基本上形成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民主革命道路。

四、工农民主政权的存在和发展是中央革命根据地得以建立的政治基础

五、红军和游击队的存在和发展是中央革命根据地得以建立的军事保障

为了提高部队战斗力,红军按照中共六大决议要求,在长汀进行了整编,

将原有的红四军工动委员会改为政治部,由毛泽东兼任政治部主任;每个纵队

设立政治部,由党代表兼主任。

支队、大队两级设党代表。

但是,在红四军内

是否要设立军委,也就是军队是否要党领导的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过半年多的争论,在中共中央的指导下,在周恩来、毛泽东以及陈毅的努力下,

坚持党对军队领导的意见占了上风。

1929年12月通过毛泽东起草的古田会议

决议,明确规定了党和军队的关系要遵循“党指挥枪”的原则,系统地解决了

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如何建设成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这个根本

性问题,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这就为红军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六、实施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央革命根据地得以建立的政治保证

七、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统一党和红军思想是中央革命根据地得以建立的思

基础客观世界十分复杂,党内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认识是正常现象,因

为认识不同而产生分歧和争论,也是正常现象。

毛泽东指出:

“党内有争论问

题发生是党的进步,不是退步。

”[1]P64关键是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通过党

内的讨论甚至争论,形成对形势的正确认识和判断,从而统一认识,增强团结,

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正确的、符合客观规律的政策,指导革命斗争取得胜利。

党的团结统一是非常重要的。

从大的总的政治方面说,是在党的纲领和路线方

针政策基础上实现团结和统一;从具体的、方法论的方面来说,则是坚持理论

和实际的结合,主观和客观相统一,反对主观主义,反对教条主义,求真务实,使全党为着共同的目标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4.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这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的意义是无法估量的。

如果没有井冈山这块革命根据地的接应,则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以及后来彭德怀领导的平江起义部队,都很难立足。

而井冈山上有了朱德、彭德怀这两位行伍出身、久经战阵的优秀军事指挥员指挥作战,就犹如猛虎添翼,大大增强了红军的战斗力。

井冈山上的红旗不倒,极大地鼓舞了共产党人进行武装斗争的斗志,坚定了革命必胜的信念。

在井冈山红旗的指引下,各地被打散了的革命力量又纷纷聚集起来,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

失败的教训往往比成功的经验给人以更深刻的教育。

因为这些教训的取得,是用大量的流血牺牲换来的。

从大革命失败以后,我学到了不少东西,不再像从前那样盲目了,自然而然地、更多地动脑筋思考各种问题。

我认识到,作为一个革命者,自己应该有独立的思考和见解,不能够一味地盲从,人云亦云。

这样才是真正对革命事业负责。

5.感想

再又一次深刻学习了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一重大历史后。

我们仔细思考,弄懂许多伟大的事件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他们有什么意义。

我们将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的信念。

我们将更加坚定为民族振兴、为中国人民造福的决心。

我们将更加勇敢,更加顽强,更加坚韧不拔的前行。

我们感激前人,学习前人,也要无愧于前人。

我们也将做出我们这一代人的贡献,为后人留下我们的脚印。

革命的残酷,另一方面还在于人员的牺牲。

黄洋界保卫战役的指挥者,这些功臣,大多夭折于此后的战斗中,还有在井冈山历史博物馆中见到的诸多面孔,均殒命于战场,可见新中国的建立,有多少热血儿女铺路啊。

井冈山,天时地利人和,养育了革命队伍。

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没有接受瞿秋白的邀请进城,而是进山当起了“山大王”,历史记载的“农村包围城市”“枪杆子里出政权”、等思想均在井冈山时期产生,这些思想含蕴于青山、淬火于实践,指导着工农红军的方向。

作为伟大思想的诞生地,井冈山拥有独特的人文资源。

朱德的扁担、井冈翠竹等课文从小就让我们感动。

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开辟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它证明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它告诉人们只要代表人民的利益,革命的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的。

井冈山红色之旅结束了。

这些革命纪念地,承载着深厚的革命历史,纪录着光辉的革命事迹,弘扬着灿烂的革命精神。

历史的红色旅程结束了,未来的红色旅程却刚刚开始!

未来的红色旅程就是:

高举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历史的红色旅程是革命的先辈们开创的,未来的红色旅程是要靠我们新一代来开创的。

我们就是要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立志做有思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立志为人民做贡献,为祖国做贡献,为人类做贡献!

篇三:

井冈山观后感

井冈山观后感

井冈山>观后感

(一)

这部反应我党早期革命题材电视剧《井岗山》,拍出来也有好几年了吧,但我是第一次看,毕竟,在这个时期能认真地去看一部革命片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我有幸看观看了这部电视剧,我看到了我党我军早期的创业史,为民族独立解放事业的奋斗历程。

影片讲述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早期共产党员在国难当头、内忧外患的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创建第一个根据地--井岗山根据地的>故事。

它以长镜头、曲折的故事情节,感人的奋斗形式向世人展示了在那段红色岁月当中伟人的风貌。

无数英雄儿女义无返顾地投身到民族解放事业中来,并为此抛头颅洒热血,牺牲一切的大无畏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这种精神,在今天看来仍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身处现代化今天的人们,对那段发生在半个多世纪前的民族最艰苦的日子越来越遥远,许多人们似乎已经淡忘了。

但就是这么一群人才挽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

经过无数人的血染疆场,无数军人的生死搏杀,最终打败了国民党,最终抗击了日本侵略军,最终实现并缔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新中国。

新中国的诞生,可以说洗刷了自一八四O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所遭受的侵略和无数的屈辱史。

通过这部剧,我更多地了解到我军从无到有,从弱小壮大的一个发展历程。

这个历程是多么牵动人心啊!

那是一个多么风雨飘摇的日子,从踏上井岗山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我军与人民群众的渔水之情,就注定了我军是从人民的摇篮中成长起来的一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人民军队。

也标志着,历经岁月更迭的华夏大地上将燃起一只红色火炬。

这只火炬“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从井岗山可以看到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我党创始人,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具有远见卓识和对革命的深透理解。

并用其毕生来实现这个理想。

为中国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游击战,持久战等具有中国特色的作战理论。

能客观以分析形势,善于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这是我党的一个非常难得的品质,使之在弱小中逐步发展起来,进而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一个事件,立于不败之地。

歌曲红军想念毛泽东,我能切身感受到红军战士战无不胜,坚韧不拨和浴血奋战的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来源和高度的核心凝聚力。

因为所有人为着一个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去奋斗。

正如歌曲当中所唱的那样:

抬头望见北头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迷路时想你有方向,黑夜里想你有方向,困难时想你有力量,胜利时想你心里明?

?

观罢此剧,我的另一个>收获就是深切地领悟到:

就是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精神,就是马列主义中国化的精神。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向何处去?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力挽狂澜,总结教训,在着名的“八七会议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英明论断。

怎样创建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

怎样才能夺取政权?

怎么样去改造旧军队?

还是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依靠人民、历经艰难、愈挫愈奋、自强不息的斗争中开辟出符合中国国情的“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

《井冈山》正是紧紧围绕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如何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把马列主义中国化这一主题,精心结构情节,着力塑造人物,较好地实现了有艺术的思想与有思想的艺术的和谐统一。

《井冈山》一剧以饱满的激情、细腻的描写,揭示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共产党人可亲可敬的外在形象和极其丰富的内心世界。

他们既有坚定执着的革命理想、英勇无畏的革命气节、舍家纾难的革命胸怀、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也有侠胆柔肠的骨肉亲情、吟诗挥毫的儒雅情怀、相忍为党的困惑忧虑、与民相通的喜怒哀乐。

它告诉人

们,他们曾经也是普通人,一个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人,只因为在特定的历史坏境下选择了伟大的人生目标和奋斗方向,成就了一番惊天动地惊天动地的事业,造就了区别国民党和旧军队的党和人民军队,而成为元勋,成为共产党人的骄傲。

党的早期领导人,以个人的无私的共产主义精神和伟大的人格魅力影响和号召起了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革命的先锋队。

从红军的身上我似乎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打败眼前的敌人,他们靠的不是运气,不是精兵强将。

靠的是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精神,靠的是为人民大众谋利、反抗一切不合理,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

靠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的支持,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

红军的发展也同时向世人昭示了一个道理:

不自由,毋宁死!

它不仅是西方人所有的信条,它同样也是全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