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五细胞的生命历程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3527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五细胞的生命历程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五细胞的生命历程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五细胞的生命历程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五细胞的生命历程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五细胞的生命历程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五细胞的生命历程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五细胞的生命历程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五细胞的生命历程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五细胞的生命历程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五细胞的生命历程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五细胞的生命历程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五细胞的生命历程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五细胞的生命历程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五细胞的生命历程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五细胞的生命历程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五细胞的生命历程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五细胞的生命历程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五细胞的生命历程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五细胞的生命历程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五细胞的生命历程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五细胞的生命历程学案.docx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五细胞的生命历程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五细胞的生命历程学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五细胞的生命历程学案.docx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五细胞的生命历程学案

专题五 细胞的生命历程

考点

考情

1.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Ⅰ)

2.细胞的无丝分裂(Ⅰ)

3.细胞的有丝分裂(Ⅱ)

4.细胞的减数分裂(Ⅱ)

5.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Ⅱ)

6.动物的受精作用(Ⅱ)

7.细胞分化(Ⅱ)

8.细胞的全能性(Ⅱ)

9.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及人体健康的关系(Ⅱ)

10.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Ⅱ)

1.考查题型:

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2.呈现形式:

文字题。

3.命题特点:

(1)不是常考点。

(2)以选择题为主。

(3)难度不大。

(4)主要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以及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量的变化规律,以及考查细胞的分化和衰老。

H

 

(1)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无丝分裂。

(×)

(2)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核膜消失和重新形成的现象。

(√)

(3)赤道板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结构。

(×)

(4)有丝分裂中期,发生联会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

(5)同源染色体配对通常发生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

(×)

(6)人类精子发生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是不同的。

(√)

(7)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直接用龙胆紫溶液染色。

(×)

(8)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主要起固定作用。

(×)

(9)在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观察到分裂末期细胞内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

(×)

(10)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

(×)

(11)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仅发生在减数分裂中。

(√)

(12)同一个体的小肠上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所含基因不同。

(×)

(13)同一个体茎分生组织细胞的分化能力比叶肉细胞的强。

(√)

(14)某细胞中存在血红蛋白能说明其已经发生分化。

(√)

(15)骨髓干细胞与胰岛B细胞的基因组成不同,基因表达产物不同。

(×)

(16)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化且能体现体细胞全能性。

(×)

(17)小麦花粉经离体培养发育成单倍体植株过程,发生了细胞分化且能体现细胞全能性。

(√)

(18)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

(×)

(19)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

(√)

(20)细胞凋亡是各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

(×)

(21)衰老细胞内染色质固缩影响DNA复制和转录。

(√)

(22)细胞衰老表现为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减小。

(×)

(23)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不利于个体生长发育。

(×)

考向一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综合考查

Z

 

1.(2019·全国卷Ⅲ)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

B.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

C.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

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解析] A对:

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错:

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

C对: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形成的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细胞一致;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形成的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亲代细胞的一半。

D对:

哺乳动物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时,染色体的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排列在赤道板上。

2.(2019·全国卷Ⅱ)已知某种细胞有4条染色体,且两对等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某同学用示意图表示这种细胞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细胞。

其中表示错误的是( D )

[解析] 图A、B所示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每个染色体上有染色单体,可表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两个图示的差异反映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A、B正确,不符合题意;图C、D所示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此时细胞中应该没有同源染色体和等位基因,C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

3.(2019·江苏卷)假如右图是某生物体(2n=4)正常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

A.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若染色体①有基因A,则④有基因A或a

C.若图中的②表示X染色体,则③表示Y染色体

D.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

[解析] 该生物体的正常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图示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故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A项错误;染色体①和④是同源染色体,若①上有基因A,则④上可能有A或a,B项正确;染色体③和②是同源染色体,若②表示X染色体,则③表示Y染色体,C项正确;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2对同源染色体,D项正确。

4.(2019·全国卷Ⅱ)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

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C )

A.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

B.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

C.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

D.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解析] DNA分子的复制和转录都需要在DNA双链解开后才能进行,A项、B项正确;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细胞周期中的间期,若DNA双链不能解开,细胞周期将被阻断在间期,C项错误;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该物质能阻断DNA分子的复制,所以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D项正确。

5.(2019·全国卷Ⅲ)利用一定方法使细胞群体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阶段,称为细胞周期同步化。

以下是能够实现动物细胞周期同步化的三种方法。

回答下列问题:

(1)DNA合成阻断法:

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DNA合成抑制剂,处于__分裂__期的细胞不受影响而继续细胞周期的运转,最终细胞会停滞在细胞周期的__间(或答S)__期,以达到细胞周期同步化的目的。

(2)秋水仙素阻断法:

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秋水仙素,秋水仙素能够抑制__纺锤体形成__,使细胞周期被阻断,即可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

经秋水仙素处理的细胞__不会__(填“会”或“不会”)被阻断在间期。

(3)血清饥饿法:

培养液中缺少血清可以使细胞周期停滞在间期,以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

分裂间期的特点是__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准备物质__(答出1点即可)。

[解析] 

(1)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添加适量的DNA合成抑制剂后,DNA合成被阻断,使细胞停滞于间期(S期),而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暂时不受影响。

(2)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阻断细胞周期,而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因此经秋水仙素处理的细胞不会被阻断在间期。

(3)分裂间期的特点是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H

 

1.辨析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三个时期的图像

(1)前期:

(2)中期:

(3)后期:

2.3种细胞分裂类型与变异类型的关系

(1)无丝分裂:

没有染色体的变化,但进行DNA复制,只可能发生__基因突变__。

(2)有丝分裂:

进行DNA复制和染色体变化,但无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可能发生__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__,但不发生基因重组。

(3)减数分裂:

有交叉互换及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等现象,可发生__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__三种变异方式。

3.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的原因分析

(1)在间期,体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一定发生__基因突变__。

(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姐妹染色单体的其中一条有两种颜色,一定发生__交叉互换__。

T

 

题型1 细胞周期与有丝分裂

1.(2019·山东省菏泽市高三期末)如图为细胞周期示意图,其中S期内DNA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的活性较高,处于G0期的细胞属于暂不分裂的细胞。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B )

A.图示细胞的细胞周期为24h

B.S期应为染色体复制及加倍的时期

C.记忆B细胞所处时期应为G0期

D.M期是染色单体出现和消失的时期

[解析] A.根据题图可知,细胞周期时长为1+23=24h,A正确;B.S期是DNA复制及加倍的时期,染色体加倍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B错误;C.记忆细胞属于暂不分裂细胞,因此其所处的时期为G0期,C正确;D.染色单体间期形成,前期出现,后期消失,D正确。

故选:

B。

2.(2019·天津市五区县高三期末)将某哺乳动物(2N=16)肝细胞内核DNA全部用32P标记,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若全部细胞均能连续分裂,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D )

A.在第1个细胞周期的后期,全部染色体均含32P

B.在第1个细胞周期结束后,全部细胞均含32P

C.在第2个细胞周期的后期,有50%的染色体含32P

D.在第2个细胞周期结束后,有50%的细胞含32P

[解析] A.由于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所以在第1个细胞周期的后期,全部染色体均含32P,A正确;B.由于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所以在第1个细胞周期结束后,全部细胞均含32P,B正确;C.由于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所以在第2个细胞周期的后期,有50%的染色体含32P,C正确;D.在第2个细胞周期结束后,则该过程中DNA分子共复制两次。

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第一次分裂形成的2个子细胞都含有32P标记;当细胞处于第二次分裂后期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随机分开,具有32P标记的染色体也随机进入2个细胞,所以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的4个子细胞中,含32P的子细胞可能有2个或3个或4个,D错误。

故选:

D。

解题模板

细胞周期类试题的解题策略

解答细胞周期类试题应掌握影响细胞周期长短的因素:

(1)不同生物体内各种细胞的细胞周期长短不同;

(2)同一生物体不同部位的细胞其细胞周期长短不同;(3)细胞周期的长短由遗传决定,同时受环境因素影响,如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周期。

题型2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3.(2019·武汉三模)如图为人体细胞正常分裂时有关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C )

A.若曲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1

B.若曲线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46(条)

C.若曲线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核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23(个)

D.若曲线表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2

[解析] 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为1或2,A项正确;人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为46→92→46,B项正确;人体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核DNA分子数目变化为92→46,C项错误;人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为2→4→2,D项正确。

4.(2019·济南二模)图1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图2为细胞分裂某时期模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图1中CD段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

B.图1中FH段可能会发生突变和基因重组

C.图2所示细胞进入分裂后期不会发生等位基因分离

D.图2所示细胞进入分裂后期对应图1中的FG段

[解析] 图1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CD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组有4个,A错误;DE和GH段都是由于细胞一分为二,前者是有丝分裂末期,后者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FG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可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间期也可能发生基因突变,B正确;图2中,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进入分裂后期,交叉互换后的等位基因会发生分离,C错误;图2所示细胞进入分裂后期对应图1中的HI段,D错误。

技巧方法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相关试题的解题技巧

在复习时通过绘制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像,并列表比较,掌握各时期图像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特点。

解题可依据下列模板进行:

第一步,通过有无细胞壁和中心体判断细胞种类;第二步,观察图像中染色体行为变化判断分裂时期;第三步,根据有无同源染色体及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判断分裂方式;第四步,结合选择题的选项或非选择题的问题,联系生物知识进行判断或确定答案。

题型3 细胞分裂与遗传变异

5.(2019·广东省韶关市一模)一个家庭中,父亲正常,母亲患血友病,婚后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正常儿子产生这种变异最可能的亲本和时间分别是( C )

A.父亲、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母亲、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父亲、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母亲、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解析] 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H、h表示)。

父亲正常,母亲患血友病,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正常儿子,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XHY×XhXh,儿子的基因型为XHXhY。

根据儿子的基因型可知,他是由含XHY的精子和含Xh的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所以问题出在父亲,是父亲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XH和Y移向同一极,形成异常精子所致。

故选:

C。

6.(2019·山东省济宁一模)波尔山羊(2N=60)胚胎期某细胞发生如图所示异常分裂(未绘出的染色体均正常),其中A为原癌基因,a为A的突变基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该分裂过程中形成30个四分体

B.分裂产生Aa或aa子细胞的几率均为

C.子细胞Aa与aa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细胞周期可能不同

D.染色体异常分离与纺锤体无关

[解析] A.该图是有丝分裂过程,同源染色体不联会形成四分体,A错误;B.由于染色体的丢失是随机的,所以分裂产生的Aa或aa子细胞的几率不一定为

,B错误;C.子细胞Aa与aa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细胞周期可能不同,C正确;D.由于染色体是由纺锤体牵引而移向两极的,因此染色体异常分离与纺锤体形成有关,D错误。

故选:

C。

归纳总结

1.细胞分裂过程中异常细胞产生的三大原因

(1)纺锤体形成受阻:

低温诱导或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受阻,导致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多倍体细胞。

(2)同源染色体不分离: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导致产生的次级精(卵)母细胞异常,进而使产生的配子全部异常。

(3)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导致次级性母细胞产生的配子异常(另一次级性母细胞产生的配子可能正常)。

2.根据配子异常情况推测减数分裂发生异常的时期(假设亲代为AaXBY)

(1)若配子中出现Aa或XY在一起时,则一定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2)若配子中A与a、X与Y分开,但出现了两个AA/aa或两个XX/YY的配子,则一定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3)若出现AAa或Aaa或XXY或XYY的配子时,则一定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均异常。

(4)若配子中无A和a,或无XB和Y时,则可能是减数第一次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考向二 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

Z

 

1.(2019·全国卷Ⅰ)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正常动物细胞可转变为癌细胞。

有关癌细胞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细胞中可能发生单一基因突变,细胞间黏着性增加

B.细胞中可能发生多个基因突变,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

C.细胞中的染色体可能受到损伤,细胞的增殖失去控制

D.细胞中遗传物质可能受到损伤,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

[解析] A错:

正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至少在一个细胞中发生5~6个基因突变,才能赋予癌细胞所有的特征。

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从而使癌细胞之间的黏着性降低。

B对:

癌细胞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例如,体外培养的呈扁平梭形的正常成纤维细胞转变为癌细胞后变成球形。

C对:

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染色体,使正常细胞成为不受机体控制的恶性增殖细胞。

D对:

细胞癌变的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即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可能受到损伤,使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

2.(2019·江苏卷)(多选)人体骨髓中存在少量属于多能干细胞的间充质干细胞(MSC),下图为MSC分裂、分化成多种组织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BC )

A.组织细胞中的DNA和RNA与MSC中的相同

B.MSC不断增殖分化,所以比组织细胞更易衰老

C.MSC中的基因都不能表达时,该细胞开始凋亡

D.不同诱导因素使MSC分化形成不同类型的细胞

[解析] A错:

组织细胞中的DNA与MSC中的相同,由于组织细胞和MSC中的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所以两者的RNA不完全相同。

B错:

细胞会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多而逐渐衰老,组织细胞是MSC分裂、分化后形成的,所以组织细胞更容易衰老。

C错:

组织细胞中的凋亡基因表达,细胞才开始凋亡。

D对:

MSC在不同诱导因素的作用下,可分化形成不同类型的细胞。

3.(2019·江苏卷)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细胞分裂能力随细胞分化程度的提高而减弱

B.衰老细胞中各种酶的活性显著降低

C.细胞凋亡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的稳定

D.癌细胞无接触抑制特征

[解析] 通常,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分裂能力越低,A项正确;衰老细胞中多种酶的活性显著降低,但有些酶的活性会提高,B项错误;细胞凋亡有利于清除多余的、受损的细胞,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的稳定,C项正确;癌细胞的细胞膜由于糖蛋白减少,会失去接触抑制特征,D项正确。

4.(2019·全国卷Ⅱ)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

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C )

A.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

B.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

C.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

D.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解析]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清楚题干信息中“某种物质使DNA双链不能解开”的含义以及DNA的复制、转录都是在DNA解螺旋后进行的;同时需清楚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而不是中期。

5.(2019·天津理综)在培养人食管癌细胞的实验中,加入青蒿琥酯(Art),随着其浓度升高,凋亡蛋白Q表达量增多,癌细胞凋亡率升高。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为初步了解Art对癌细胞的影响,可用显微镜观察癌细胞的形态变化

B.在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Art,可确定Art能否进入细胞

C.为检测Art对凋亡蛋白Q表达的影响,须设置不含Art的对照试验

D.用凋亡蛋白Q饲喂患癌鼠,可确定该蛋白能否在动物体内诱导癌细胞凋亡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Art可促进细胞中凋亡蛋白Q的表达,从而使癌细胞凋亡率升高,而细胞在凋亡过程中形态会发生变化,故用显微镜观察癌细胞的形态变化可以初步了解Art对癌细胞的影响,A项正确;为了确定Art能否进入细胞,可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Art,加入癌细胞培养液中,B项正确;设置含有Art与不含Art的对照实验,才能确定Art对凋亡蛋白Q表达的影响,C项正确;用蛋白质饲喂患癌鼠,蛋白质会被消化成氨基酸,所以饲喂凋亡蛋白Q不能确定该蛋白的作用,D项错误。

H

 

1.明确细胞分化的机理和过程(填图)

(1)细胞分化的机理:

(2)细胞分化的过程:

2.从四个角度理解细胞的全能性(填图)

3.明确细胞衰老“大、小、多、少”的四类变化(填空)

4.图解细胞癌变的原理和特征(填图)

5.细胞凋亡

(1)实质:

基因控制的细胞编程性死亡。

(2)类型。

①个体发育中细胞编程性死亡。

②成熟个体细胞的自然更新。

③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

T

 

题型1 细胞分化与细胞的全能性

1.(2019·晋江二模)下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某人体内的几种细胞,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的根本原因是细胞中( C )

A.遗传物质不同   B.DNA的结构不同

C.信使RNA不同  D.线粒体结构不同

[解析] 同一人体细胞都是由一个受精卵细胞发育而来,所以不同细胞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分化后,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所以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的根本原因是细胞中信使RNA不同。

2.(2019·全国卷Ⅱ)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分裂、分化等现象。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

A.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

B.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

C.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通过组织培养可将植物叶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

[解析] 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从而使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A项正确;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一种专能干细胞,分化程度不高,但已经分化,B项错误;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项正确;高度分化了的植物细胞仍具有全能性,通过组织培养可以将植物叶肉细胞培育成新植株,D项正确。

解题模板

细胞分化类试题的解题策略

可利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变与不变解答细胞分化类试题。

(1)不变:

DNA、基因。

生物体内的细胞来自受精卵的有丝分裂,体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细胞分化不会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2)变:

mRNA、蛋白质。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同一生物个体不同种类的细胞中的mRNA存在差异,进而导致蛋白质存在差异,从而使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出现差异。

题型2 细胞衰老 凋亡和癌变

3.(2019·山西省太原一模)有研究表明并非所有肿瘤细胞都能无限制生长。

肿瘤细胞生长、转移和复发的特点与干细胞的基本特性十分相似。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B )

A.干细胞分化形成各种组织、器官体现细胞具有全能性

B.肿瘤细胞发生转移的直接原因是细胞内的糖蛋白减少

C.采用放疗、化疗等常规手段必然导致癌细胞凋亡

D.定向杀死与肿瘤直接相关的致癌遗传物质是治疗的关键

[解析] A.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细胞的全能性需要形成个体,A错误;B.肿瘤细胞发生转移,直接原因是细胞内的糖蛋白减少,黏着性降低,B正确;C.治疗癌症时,可以采用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等手段,可导致癌细胞的坏死,但不一定使得全部癌细胞坏死,C错误;D.体细胞一般都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则定向杀死与肿瘤直接相关的癌细胞才是治疗的关键,D错误。

故选:

B。

4.(2019·西安三模)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蛙的红细胞在分裂时不出现纺锤丝,但有染色体出现

B.细胞凋亡是不受环境影响的程序性死亡

C.细胞都要经过发生、生长、成熟、衰老和凋亡的过程

D.细胞分化使细胞趋向专门化,提高了机体生理功能的效率

[解析] 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A项错误;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细胞编程性死亡,也受环境影响,B项错误;绝大多数细胞都要经过发生、生长、成熟、衰老和凋亡的过程,但由于外伤坏死的细胞可能没有发育成熟就死亡了,C项错误;细胞分化使细胞趋向专门化,提高了机体生理功能的效率,D项正确。

技巧方法

细胞生命历程相关试题的解题策略

解答有关细胞各项生命历程的综合类试题时,应掌握以下两个技巧。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