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06细胞的生命历程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03171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5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06细胞的生命历程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06细胞的生命历程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06细胞的生命历程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06细胞的生命历程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06细胞的生命历程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06细胞的生命历程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06细胞的生命历程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06细胞的生命历程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06细胞的生命历程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06细胞的生命历程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06细胞的生命历程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06细胞的生命历程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06细胞的生命历程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06细胞的生命历程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06细胞的生命历程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06细胞的生命历程测.docx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06细胞的生命历程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06细胞的生命历程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06细胞的生命历程测.docx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06细胞的生命历程测

专题06 细胞的生命历程

一、选择题(15小题,共60分)

1.下列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  )

A.能合成胰岛素

B.进行mRNA的合成

C.进行ATP的合成

D.存在血红蛋白基因

【答案】A

【解析】所有的正常细胞中都存在胰岛素基因,但胰岛素基因只在胰岛B细胞中表达,A正确;在没有分化的细胞中也需要蛋白质的合成,需要进行mRNA的合成,B错误;ATP的合成发生在所有活细胞中,C错误;所有的正常细胞中都存在血红蛋白基因,该基因只在红细胞中表达,D错误。

2.下列关于高等植物细胞周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染色体出现的时间早于核膜解体

B.间隙期细胞核会消耗大量的核糖核苷酸

C.末期形成的囊泡会聚集成一个细胞板,以后再发展成为新的细胞壁

D.有丝分裂使得细胞中的遗传物质被精确均分

【答案】D

【解析】分裂前期染色质盘绕折叠形成染色体,之后核膜、核仁解体,A正确;间期:

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合成的过程需要转录为mRNA,消耗大量的核糖核苷酸,B正确;末期形成的囊泡会聚集成一个细胞板,以后再发展成为新的细胞壁,这与高尔基体有关,C正确;有丝分裂使得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被精确均分,但细胞质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不能均分,D错误。

3.某大学的实验小组为验证药物P的抗癌作用,以体外培养的宫颈癌细胞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研究发现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药物P浓度的升高,癌细胞凋亡率升高。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药物P可能诱导了癌细胞中凋亡基因的表达

B.细胞癌变和细胞凋亡都受相应基因的控制

C.可用显微镜观察癌细胞的形态变化初步了解药物P对癌细胞的影响

D.mRNA和tRNA种类的变化,都可作为判断癌细胞是否凋亡的依据

【答案】D

【解析】药物P会引起癌细胞凋亡,凋亡受基因控制,故可能诱导了癌细胞中凋亡基因的表达,A正确;细胞癌变是基因突变的结果,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的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B正确;癌细胞相对于正常细胞形态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故可以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初步了解药物的作用效果,C正确;tRNA在各种细胞中一样,不能作为判断癌细胞是否凋亡的依据,D错误。

4.下图表示二倍体生物细胞中,某物质或结构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特定阶段的数量变化。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纵坐标是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则该曲线只能表示有丝分裂

B.若纵坐标是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则该曲线只能表示减数分裂

C.若纵坐标是染色体组数且CD段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则该曲线只能表示有丝分裂

D.若纵坐标是染色体数且CD段核DNA数是染色体数的两倍,则该曲线只能表示减数分裂

【答案】B

【解析】图中曲线数量变化是减半。

当纵坐标是同源染色体的对数时,若是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同源染色体对数变化是N对→0对,若是有丝分裂,同源染色体对数变化是N对→2N对→N对,图示符合有丝分裂的特定阶段的变化,A正确;当纵坐标是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时,图示表示着丝点分裂,每条染色体DNA含量由2变为1,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错误;当纵坐标是染色体组数且CD段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时,AB段应该有四个染色体组,该曲线只能表示有丝分裂,C正确;当纵坐标是染色体数时,图示染色体数目减半,完成了一次分裂,又CD段核DNA数是染色体数的两倍,表示着丝点没有分裂,则图示变化只能表示完成减数第一次分裂,D正确。

5.下列关于减数分裂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可发生着丝点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

B.染色单体和DNA数目相等的时期,可能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染色体和DNA数目相等的时期,每条染色体上没有姐妹染色单体

D.细胞质正在发生不均等分裂的时期,细胞中不一定有同源染色体

【答案】A

【解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着丝点分裂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A错误。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染色单体和DNA数目相等,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会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B正确。

当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单体消失,此时染色体和DNA数目相等,C正确。

在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都会发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在次级卵母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D正确。

6.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均可使用卡诺氏液染色后观察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变化

B.都先用低倍镜找到分裂期细胞后,再换高倍镜仔细观察

C.都可通过观察染色体的位置、数目判断细胞的分裂时期

D.着丝点分裂后,分布在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组成一般相同

【答案】A

【解析】卡诺氏液适用于一般植物组织和细胞的固定,常用于根尖,花药压片及子房石蜡切片等,所以把根尖放在卡诺氏液中浸泡,以固定细胞的形态,A错误;显微镜观察时,都先用低倍镜找到分裂期细胞后,再换高倍镜仔细观察,B正确;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因此可以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判断细胞所处时期,C正确;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分布在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组成一般相同,D正确。

7.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器的数量可能会改变但种类不会改变

B.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变小,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C.细胞凋亡受基因决定,与环境因素无关

D.抑癌基因的功能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答案】D

【解析】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器的数量和种类都可能会发生改变,A错误;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变大,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B错误;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性死亡,但也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C错误;抑癌基因的功能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原癌基因调控细胞周期,D正确。

8.201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TasukuHonjo在T细胞中发现了一种特殊的膜蛋白PD-1,基于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或许就能有效抵御癌症,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PD-1和PD-L1的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相同,但空间结构不同

B.PD-1和PD-L1的形成均需要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

C.T细胞不能表达PD-L1是因为其细胞内没有控制PD-L1合成的基因

D.PD-L1抗体可有效杀死肿瘤细胞,PD-1抗体对肿瘤细胞无作用

【答案】B

【解析】根据图解和文字信息,PD-1和FD-L1分别是T细胞和肿瘤细胞的两种不同膜蛋白,至少在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的一个方面存在差异,因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A错误;膜蛋白的形成需要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B正确;这两种膜蛋白是由不同基因控制合成,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错误;图解信息显示,PD-1、PD-L1抗体与特定膜蛋白结合后,T细胞就能行使正常的免疫作用,从而消灭肿瘤细胞,D错误。

9.下图表示人体精原细胞中第23号染色体形态,该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细胞类型有(  )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⑤D.②④⑤

【答案】A

【解析】①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且两条染色体形态大小一样,与精原细胞中的X染色体形态、大小相同,可表示次级精母细胞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①符合题意;②细胞为精原细胞中第23号染色体复制后的图像,可表示初级精母细胞,②符合题意;③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且两条染色体形态大小一样,与精原细胞中的Y染色体形态、大小相同,可表示次级精母细胞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符合题意;④细胞中含有一对形态、大小相同的同源染色体,与图中23号染色体是一对形态、大小不同的染色体不符,④不符合题意;⑤细胞中含有一对形态、大小相同的同源染色体,与图中23号染色体是一对形态、大小不同的染色体不符,⑤不符合题意。

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

10.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突变基因通过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传递给后代的机会是相等的

B.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中DNA数目与有丝分裂中期DNA数目相同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都有两个染色体组

D.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都为23条

【答案】C

【解析】突变基因通过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传递给后代的机会是不相等的,一般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基因突变传递给后代的可能性大,A错误;人体细胞的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中有46个DNA分子,而有丝分裂中期的则有92个DNA分子,B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都有两个染色体组,C正确;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但是由于着丝点的分裂,后期时染色体数为46条,D错误。

11.同一个体的神经细胞与巨噬细胞的功能不同。

下列关于这两种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会脱分化到受精卵的状态

B.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C.功能不同是由于发生了细胞分化

D.功能差异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的

【答案】D

【解析】神经细胞和巨噬细胞均为动物细胞,而动物细胞目前无法完成脱分化的过程,故不会脱分化到受精卵状态,A选项正确;同一个体中的神经细胞和巨噬细胞拥有完全相同的遗传物质,只是由于选择性表达的部分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结构和功能的细胞,所以它们的染色体数相同,B选项正确;功能不同是由于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了选择性表达,即分化,C选项正确;功能的差异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在转录的过程中形成的,且神经细胞和巨噬细胞不会进行减数分裂,D选项错误。

12.关于细胞衰老的机制,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学说,其中的端粒学说目前为大家普遍接受。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序列DNA,每次分裂后会缩短一截,最终使细胞走向衰老。

端粒酶能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序列加到染色体DNA末端而修复缩短部分,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端粒是真核细胞特有的结构,原核细胞中没有

B.端粒酶是一种DNA聚合酶,能延缓细胞的衰老

C.癌细胞中端粒醵的活性可能髙于正常细胞

D.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中端粒的长度可能不相同

【答案】B

【解析】端粒存在于染色体的末端,而染色体是真核生物特有的结构,原核生物没有,A正确;端粒酶能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序列即DNA,故端粒酶是逆转录酶,B错误;癌细胞可以无限增殖,可能是因为端粒酶活性较高,可以修复因分裂而缩短的DNA,C正确;同一个体不同细胞分裂的次数不同,端粒的长度可能不同,D正确。

13.下面的图1是某种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部分染色体的行为示意图,三个细胞均来自同一个体;图2是该动物某种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数学模型(部分时期)。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依据细胞与染色体形态可判断甲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

B.图1中乙细胞内染色体组的个数是丙细胞的2倍

C.图2处于曲线de段的细胞在细胞中央会出现许多高尔基体

D.图2可表示丙细胞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

【答案】C

【解析】图甲同源染色体分离,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割,可判断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A正确;图1中乙细胞内含2个染色体组的个数是丙细胞含1个染色体组的2倍,B正确;图2处于曲线de段的细胞为有丝分裂末期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动物细胞在末期不会形成细胞板,在细胞中央不会出现许多高尔基体,C错误;图二可表示有丝分裂(乙细胞)或减数第二次分裂(丙细胞)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D正确。

14.用含3H-TdR(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液培养海拉细胞适当时间,使所有细胞都带标记;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培养适当时间,直至所有细胞都停止分裂;洗去抑制剂,将细胞移至无放射性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并开始计时,定期测量分裂期细胞的放射性,结果如下:

经过4.5小时后第一次测量到有放射性的分裂期细胞,经过5.5小时后第一次测量到有放射性的分裂末期细胞,经过10.5小时后发现有放射性的分裂期细胞开始减少,经过24.5小时后第二次测量到有放射性的分裂期细胞。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细胞周期是20小时,G1期是8.5小时,S期是6小时,G2期是4.5小时

B.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后,有的细胞有完整的细胞周期,G1期合成DNA聚合酶

C.第二次测量到的有放射性的中期细胞中,半数染色体都带有放射性且缩短到最小程度

D.10.5小时时,细胞内被标记的大分子物质只有DNA,部分细胞有大量TdR进入细胞核

【答案】A

【解析】洗去抑制剂,将细胞移至无放射性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并开始计时,经过4.5小时后第一次测量到有放射性的分裂期细胞,说明G2期持续的时间是4.5小时;经过5小时后发现有放射性的分裂期细胞开始减少,说明S是10.5-4.5=6小时,经过24.5小时后第二次测量到有放射性的分裂期细胞,说明细胞周期是24.5-4.5=20小时,G1期是20-6-4.5-1=8.5小时,A正确;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后,将细胞阻断在G1期与S期的交界处或者阻断在S期,因此细胞没有完整的细胞周期,G1期合成DNA聚合酶,B错误;第二次测量到的有放射性的中期细胞,因DNA分子在间期已经完成一次复制,依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每个DNA分子有一条链含有3H-TdR,因此每条染色体都带有放射性,中期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最高,所以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程度,C错误;3H-TdR(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是DNA复制的原料,而DNA复制发生在S期,因此10.5小时时,细胞内被标记的大分子物质只有DNA,此时细胞处于末期,且处于无放射性的完全培养液中,所以不会出现“部分细胞有大量TdR进入细胞核”的现象,D错误。

15.研究发现,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是细胞中一种促进细胞凋亡的关键蛋白。

在正常的细胞中,smac存在于线粒体中。

当线粒体收到释放这种蛋白质的信号时,就会将它释放到线粒体外,然后smac与凋亡抑制蛋白(IAPs)反应,促进细胞凋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smac从线粒体释放时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B.细胞癌变与smac从线粒体大量释放有关

C.smac与IAPs使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编程性死亡,与环境无关

D.细胞凋亡时,相关基因活动加强,可能对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答案】D

【解析】smac是一种线粒体促凋亡蛋白,从线粒体释放的方式是胞吐,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A错误;线粒体大量释放smac会造成细胞凋亡,而癌细胞可以无限增殖,因此细胞癌变与smac从线粒体大量释放无关,B错误;smac与IAPs反应使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编程性死亡,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C错误;细胞凋亡时,与凋亡有关的基因活动加强,属于正常的生理过程,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D正确。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40分)

16.下图为某男性肝癌患者体内部分细胞的生命历程示意图,图中①~⑩为不同的细胞,a~i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

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发生c过程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③为植物细胞,可在适宜条件下培育成一株完整的植物体,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正常情况下,细胞癌变后都会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消灭,这属于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4)若图中细胞⑧代表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基因型为AaXbY),产生的其中一个精子的基因型为aaXb,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只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

【答案】

(1)不同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监控和清除

(4)Xb、AY、AY

【解析】

(1)由图可知,经过c过程细胞的数量没有发生变化,而细胞的形态发生了改变,说明c过程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2)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所以若③为植物细胞,可在适宜条件下培育成一株完整的植物体,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监控和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它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所以正常情况下,细胞癌变后都会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消灭,这属于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4)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了一个aaXb的精子,说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a基因所在的姐妹染色体没有分离,且减数第一次分裂时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与X染色体进入了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基因型为aaXbXb),该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1个精细胞为aaXb,则另一个精细胞为Xb。

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则获得了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组合,基因型为AAYY,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分裂,所以该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2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AY、AY。

精细胞经过变形后可形成精子,综上所述,若图中细胞⑧代表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基因型为AaXbY),产生的其中一个精子的基因型为aaXb,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Xb、AY、AY。

17.下图表示某体外培养的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及各阶段(用字母表示)的时间,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据图可知,脱氧核苷酸在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期被消耗,请据此提出一种研制抗癌药物的思路___________。

(2)研究表明,动粒是覆在着丝粒外面的蛋白复合体,主要负责细胞分裂时期牵引子染色体分离,若动粒结构被破坏,会导致___________变异的发生。

(3)研究发现,癌细胞大量消耗葡萄糖却不能高效产能,其原因是癌细胞选择性地抑制线粒体膜上丙酮酸载体(MPC)或使其部分缺失,据此推断癌细胞所需能量主要来自细胞呼吸第___________阶段;正常细胞因分裂过程中造成DNA损伤,导致细胞停止分裂,走向分化、衰老、凋亡。

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能无限增殖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

(1)S抑制DNA合成

(2)染色体数目

(3)一癌细胞(的端粒酶具有活性)能将损伤的DNA修复

【解析】

(1)脱氧核苷酸可用于合成DNA,据图可知,脱氧核苷酸在S期被消耗,据此,可通过设计药物抑制DNA合成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2)研究表明,动粒是覆在着丝粒外面的蛋白复合体,主要负责细胞分裂时期牵引子染色体分离,若动粒结构被破坏,会导致染色体分裂异常,引起染色体数目变异。

(3)研究发现,癌细胞大量消耗葡萄糖却不能高效产能,其原因是癌细胞选择性地抑制线粒体膜上丙酮酸载体(MPC)或使其部分缺失,而丙酮酸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故据此推断癌细胞所需能量主要来自细胞呼吸第一阶段;正常细胞中存在端粒酶,会因分裂过程中造成DNA损伤,导致细胞停止分裂,走向分化、衰老、凋亡,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能无限增殖的原因是癌细胞能将损伤的DNA修复。

18.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细胞衰老的机制科学家提出许多假说,据图回答下列有关衰老的问题:

(1)目前大家普遍接受的衰老学说是端粒学说和_________________。

(2)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_______________,称为端粒。

(3)图乙中A(RNA)和B(蛋白质)组成端粒酶,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A为模板合成新的端粒,据此可知B的功能类似于____________酶。

(4)由图甲、乙分析端粒酶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5)研究小组欲探究端粒酶的活性与细胞癌变的关系,将癌细胞等分成两组放入等量的细胞培养液中,实验组(M组)加入______________,对照组(N组)不加,培养一段时间后,记录并比较N、N两组的增殖代数(分裂次数)。

结果预测及结论:

M组比N组增殖代数减少,说明端粒酶与细胞癌变(连续分裂)有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自由基学说

(2)DNA

(3)逆转录

(4)能稳定维持端粒的长度,使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保持完整

(5)端粒酶抑制剂(或抑制端粒酶活性的物质)M组仍然无限增殖,说明端粒酶与细胞癌变(连续分裂)无关

【解析】

(1)目前为大家普遍接受的衰老学说是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

(2)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两个末端的一种特殊序列的DNA。

(3)根据题意分析,端粒的本质是DNA,端粒酶能够以A(RNA)为模板合成新的端粒,说明该酶具有逆转录酶的功能。

(4)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端粒酶能够催化端粒的合成,具有能稳定维持端粒的长度,使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保持完整的作用。

(5)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端粒酶的活性与细胞癌变的关系,因此实验组(M组)应该加入端粒酶抑制剂,观察癌细胞是否能够无限增殖。

若M组比N组增殖代数减少,说明端粒酶与细胞癌变(连续分裂)有关;若M组仍然无限增殖,说明端粒酶与细胞癌变(连续分裂)无关。

19.下面图甲表示某雄性动物的细胞分裂图像,其中①-④表示细胞中的染色体;图乙是某同学绘制的相关的坐标曲线图。

(1)图甲所示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对应图乙的__________段。

(2)根据图甲推断,此动物正常体细胞最多有__________条染色体。

(3)在图乙的EF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__________条。

(4)若A、a、B、b分别位于①②③④染色体上,而此细胞分裂结束最终产生了AB、aB、Ab、ab4种精子,其原因之一是减数分裂前期______________之间发生交叉互换。

(5)图乙中BC段和HI段都发生了核DNA增倍的现象,其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初级精母细胞CD

(2)8

(3)2或4

(4)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5)DNA复制受精作用

【解析】

(1)由于图甲表示某雄性动物的细胞分裂图象,又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所以图甲所示细胞的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对应图乙的CD段。

(2)根据图甲推断,此动物正常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最多有8条染色体。

(3)在图乙的EF段处于有丝分裂的末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2或4条。

(4)正常情况下1个精原细胞只产生2种4个精细胞,现细胞分裂结束最终产生了AB、aB、Ab、ab4种精子,说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发生交叉互换。

(5)图乙中BC段和HI段都发生了核DNA增倍的现象,其原因分别是组成染色体的DNA复制和受精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