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3529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567.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docx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docx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

1.消息二则

❶生难字

南渡(dù) 芜湖(wú) 摧枯拉朽(cuī)溃退(kuì)荻港(dí)锐不可当(dāng)泄气(xiè)督战(dū)歼灭(jiān)

❷多音字、形近字

❸词语积累

①经营:

筹划、组织、管理。

②摧枯拉朽:

枯,枯草;朽,烂了的木头。

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③锐不可当:

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④歼灭:

消灭。

⑤击溃:

打垮,打散。

⑥要塞:

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及有巩固防御设备的据点。

⑦业已:

已经。

❹作家作品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诗词代表作有《沁园春·雪》《七律·长征》等。

著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诗词全集》等。

❺写作背景

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队主力已基本被歼灭。

但蒋介石仍不甘心失败,在美国的策划下,一面与共产党假和谈,一面部署江防,企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止人民解放军南进。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反动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议上签字。

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渡江战役,是继三大战役后,我军又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行动。

此役歼灭了国民党军队40多万,解放了长江以南广大地区。

这一胜利,为进军华南、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在渡江战役进行中,毛泽东主席喜闻从前线传来的战事,及时地先后写了本课中的两则消息,以告知全党和人民群众知晓。

❻难点探究

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消息有什么特点?

面对我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的重大事件,作者举重若轻,挥动如椽之笔,仅用193字就写出了它的基本情况,及时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挥师南下、势如破竹的事实。

消息文字简洁,语言凝练,平实中显示出宏大的气势。

消息以叙述展开,其中穿插白描“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

寥寥十二字,就勾勒出了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的壮阔场面,让人如临其境,如见其形。

②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作者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

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

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军接着中路军叙述,合在一起,加以分析评论。

最后说东路军的激战,形势也推向了高潮。

❼主题解说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以极其简练的语言报道了我军顺利渡江的事实,赞扬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的军心涣散、毫无斗志。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通过全面报道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的概况,赞扬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势不可挡的气势,表达出作者对局势的深刻洞察和豪迈的气概。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❶生难字

诺贝尔(nuò)颁发(bān)遗嘱(zhǔ)渗透(shèn)定律(lǜ)仲裁(zhònɡcái)巨额(é)

❷多音字、形近字

❸词语积累

①颁发:

发布命令、指示、政策等,或授予勋章、奖状、证书等。

②渗透:

渗入,透过。

也用来比喻某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其他方面。

③建树:

树立,建立。

也指建立的功绩。

④仲裁:

又称公断,是指由双方当事人协议将争议提交第三者,由第三者对争议的是非曲直进行评判并作出裁决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法。

❹作家作品

诺贝尔(1833-1896),瑞典化学家。

他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发明,其中炸药最为出名。

在他逝世的前一年,立嘱将其遗产的大部分(约920万美元)作为基金,将每年所得利息分为5份,设立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5种奖金(即诺贝尔奖),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

❺难点探究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的背景是哪一段?

有什么作用?

是第四段。

进一步介绍诺贝尔奖颁奖资金的来源。

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

让人们更详细地了解有关诺贝尔奖的知识。

3.“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❶生难字

凌空(línɡ)翘首(qiáo)屏息(bǐnɡ)

一刹那(chà)酷似(kù)敦煌(huáng)

潇洒(xiāo)绷直(bēng)眼花缭乱(liáo)

轻盈(yínɡ)悄然(qiǎo)由衷(zhōnɡ)

❷多音字、形近字

❸词语积累

①凌空:

高升到天空或耸立空中。

②翘首:

抬头而望。

多比喻盼望或思念之殷切。

③屏息敛声:

形容静悄悄不出声息。

④从容不迫:

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⑤眼花缭乱:

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⑥如梦初醒:

像刚从梦中醒来。

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⑦震耳欲聋:

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⑧由衷:

出自内心。

❹难点探究

文辞清新优美是这篇新闻特写的一大特色。

请从修辞手法(尤其是比喻)上谈一谈本文的这一特色。

文中运用比喻、拟人、对照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性、生动性,调动了读者丰富的想象力。

仅一组跳水动作,记者就用了7个比喻,其中既有明喻又有暗喻,如“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像轻盈的、笔直的箭”是明喻,“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是暗喻。

敦煌著名的壁画“飞天”画的是飘飘欲飞的仙女,记者则以“‘飞天’凌空”为题,比喻跳水姑娘如仙女般优美绝伦。

精彩的比喻不但增加了特写的文采,而且使动作更加可视可感。

❺主题解说

本文是一篇出神入化的人物特写。

整篇文章不过是记叙中国跳水姑娘夺取桂冠的1.7秒,但是,中国健儿的拼搏精神却在这短短五百字内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4.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❶生难字

澎湃(péngpài)桅杆(wéi)凛冽(lǐnliè)一丝不苟(gǒu)浩瀚(hàn)坠毁(zhuì)揪着(jiū)娴熟(xián)船艉(wěi)默契(qì)咆哮(páoxiào)惊心动魄(pò)紧绷(bēng)殚精竭虑(dān)镌刻(juān)

❷多音字、形近字

❸词语积累

①凛冽:

寒冷刺骨。

②一丝不苟:

苟,苟且,马虎。

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③浩瀚:

广阔的。

④娴熟:

老练、熟练或灵活,形容对某种事物或工作很熟练。

⑤惊心动魄:

使人神魂震惊。

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⑥白手起家:

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⑦殚精竭虑:

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⑧镌刻:

雕刻。

❹难点探究

这篇通讯在描写战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周围人的神态和心情,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战机着舰是这篇通讯的主要事件,而人们的神态和心情是辅助之笔,用以从侧面表现主题。

描写了周围人的神态和心情,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关注;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增强感染力;侧面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

❺主题解说

这篇文章向我们介绍了“辽宁舰”舰载机首次着舰并获得成功的过程,这是中国人民在富国强兵的道路上取得的一次大胜利和巨大进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❻文体知识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它和消息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内容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

5.藤野先生

❶生难字

烂熳(màn)绯红(fēi)油光可鉴(jiàn)

发髻(jì)驿站(yì)芦荟(huì)解剖(pōu)

和蔼(ǎi)畸形(jī)不逊(xùn)匿名(nì)

诘责(jié)杳无消息(yǎo)瞥见(piē)

深恶痛疾(wù)

❷多音字、形近字

❸词语积累

①绯红:

鲜红。

②油光可鉴:

文中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鉴,照。

③不逊:

傲慢无礼。

逊,谦逊。

④匿名:

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

匿,隐藏。

⑤诘责:

质问并责备。

⑥抑扬顿挫:

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⑦深恶痛疾:

形容厌恶、痛恨到了极点。

疾,痛恨。

❹作家作品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且介亭杂文》等。

❺写作背景

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部分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❻难点探究

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

也无怪他们疑惑。

”这句话应怎样理解?

这是反语。

“中国是弱国”和“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之间本无因果关系,作者却在中间加上“所以”,并用“当然”来加以强调,深刻揭露了这种逻辑的荒谬,表达了作者对这种谬论的愤慨和抨击。

“也无怪他们疑惑”,写出作者在遭受凌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感情,也是对日本“爱国青年”军国主义思想的揭露和嘲讽。

②文中写“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有何作用?

第一件事侧重写弱国子民受人歧视,从而激发作者立下使自己的祖国富强的志向;第二件事写中国国民不觉悟——这是造成民族衰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两件事促成作者弃医从文的转变,同时也是作者离开藤野先生的深层原因。

❼主题解说

这篇留日生活的“回忆的记事”,以记叙藤野先生为中心内容,以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为内在线索,深情地赞颂了藤野先生正直高尚的思想品德、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6.回忆我的母亲

❶生难字

佃农(diàn)韶关(sháo)仪陇(lǒng)溺死(nì)私塾(shú)迁徙(xǐ)和蔼(ǎi)妯娌(zhóuli)管束(shù)庚子(gēng)哭泣(qì)豪绅(shēn)衙门(yá)横蛮(mán)慰勉(miǎn)

❷多音字、形近字

❸词语积累

①溺死:

淹死。

②劳碌:

事情多而辛苦。

③任劳任怨:

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

④周济:

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帮助。

⑤为富不仁:

靠剥削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

⑥节衣缩食:

省吃省穿,泛指节俭。

⑦聊叙:

姑且谈谈。

聊,姑且。

❹作家作品

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军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

《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早期创作的记叙性散文,记叙了作者母亲的生平,是朱德深切悼念自己母亲的回忆性散文,文中的母亲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妇女的典型。

❺难点探究

母亲一生值得回忆的事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择了文中的这些事情来写?

这些事件是如何被串联在一起的?

作者精选的这些事件最能表现普通劳动妇女的本质特征:

勤劳俭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态度、坚强不屈的性格。

在文章中,这些事件不是零碎的、孤立的,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的优秀品质为纬线,把这些典型的事例巧妙地编织起来,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❻主题解说

作者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自己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7.列夫·托尔斯泰

❶生难字

髭须(zī)长髯(rán)黝黑(yǒu)一绺(liǔ)鬈发(quán)滞留(zhì)愚钝(dùn)陀螺(tuó)穹顶(qiónɡ)禁锢(ɡù)酒肆(sì)侏儒(zhū)尴尬(ɡānɡà)犀利(xī)锃亮(zènɡ)甲胄(zhòu)入鞘(qiào)粲然(càn)广袤无垠(mào)

藏污纳垢(ɡòu)颔首低眉(hàn)

❷多音字、形近字

❸词语积累

①粗制滥造:

指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也指工作不负责任,草率从事。

②藏污纳垢:

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

③器宇:

气概,风度。

④禁锢:

束缚,限制。

⑤郁郁寡欢:

形容心里苦闷发愁,指闷闷不乐。

⑥鹤立鸡群:

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⑦正襟危坐:

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

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⑧轩昂:

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⑨诚惶诚恐:

惶恐不安。

⑩侏儒:

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⑪入木三分:

形容书法的笔力极为强劲。

也比喻见解、议论深刻。

文中指目光锐利。

⑫意趣盎然:

洋溢着意味和兴趣。

⑬微不足道:

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足,值得。

⑭广袤无垠:

广阔无边。

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❹作家作品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传记《三作家》《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等。

他的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心灵的描摹,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短篇小说家之一。

❺难点探究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

你是如何理解的?

“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就是说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知识财富的主人,这句话与“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并不矛盾。

“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是痛苦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将是双倍的。

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自己毕生的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

❻主题解说

本文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8.美丽的颜色

❶生难字

简陋(lòu)燥热(zào)炽热(chì)沥青(lì)窒息(zhì)吹嘘(xū)估计(gū)踱步(duó)幼稚(zhì)轮廓(kuò)荧光(yíng)

骤雨猝至(zhòucù)

❷多音字、形近字

❸词语积累

①炽热:

温度高,极热。

炽,(火)旺。

②骤雨:

指的是时间不长的暴雨。

③猝至:

突然到达。

④窒息:

因缺氧或呼吸系统障碍,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⑤吹嘘:

夸张地宣扬。

⑥筋疲力尽:

精神疲乏,力气用尽。

形容精神和身体极度疲劳。

⑦估计:

根据某些情况,对事物的性质、数量、变化等做大概的推断。

⑧和颜悦色:

脸色和蔼喜悦。

形容和善可亲。

⑨小心翼翼:

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❹作家作品

艾芙·居里(1904-2007),居里夫人和皮埃尔·居里的小女儿,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著有《居里夫人传》。

❺难点探究

①居里夫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有了伟大的发现的?

工作条件:

夏天酷热难当,冬天奇冷无比;棚屋狭小;无钱无专门的实验室;无专门装置,无防毒烟罩,无助手。

工作强度:

骤雨猝至,搬仪器;整天用跟人一样高的铁条搅动沸腾的东西,累得筋疲力尽,玛丽充当工人的工作。

工作难度:

从巨量的矿渣中分离出微量的镭元素。

②文中多处引用居里夫人的笔录有何作用呢?

增强了文中记事的可信性,真实性;直接地表现了居里夫人的内心世界,增强了文章的感染性。

❻主题解说

本文记述了居里夫妇提取镭元素的工作情景。

全文以“极端的艰苦”与“极大的快乐”贯穿始终,形象地表现出居里夫妇对于“镭”的爱恋,以及由这种爱恋所带来的“毫不妥协”“极端顽强”的工作热忱。

9.三 峡

❶生难字

阙(quē)嶂(zhànɡ)曦(xī)襄(xiānɡ)溯(sù)御(yù)湍(tuān)

(yǎn)

涧(jiàn)属(zhǔ)转(zhuǎn)

❷重点词语解释

①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②自非亭午夜分(正午;半夜)

③不见曦月(日光,文中指太阳)

④夏水襄陵(升到高处;大土山)

⑤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⑥虽乘奔御风(飞奔的马)

⑦不以疾也(此、这;快)

⑧素湍绿潭(急流)

⑩飞漱其间(冲荡)

⑪清荣峻茂(茂盛)

⑫良多趣味(甚,很)

⑬属引凄异(连接;延长)

⑭空谷传响(回声)

⑮哀转久绝(断绝,消失)

❸通假字

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

❹一词多义

①自

②绝

③疾

❺古今异义

①至于夏水襄陵 至于

②或王命急宣 或

③属引凄异 属

❻词类活用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形容词作名词,急流)

③回清倒影(形容词作名词,清波)

④良多趣味(形容词作副词,实在,真)

⑤每至晴初霜旦(名词作动词,结霜)

⑥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❼特殊句式

省略句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省略主语“三峡”,即“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省略主语“两岸”,即“两岸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❽重点句子默写

①侧面描写群山高峻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文中与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相对应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总括三峡春冬美景的句子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写高猿长啸声音特点的句子是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❾重点句子翻译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许多趣味。

④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高处的猿猴时常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凄凉怪异。

⑤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作家作品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

北朝北魏地理学家。

撰《水经注》四十卷,该书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

“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作者在文中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绘出了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10.短文二篇

❶生难字

颓(tuí)鳞(lín)与(yù)遂(suì)寝(qǐn)荇(xìng)

❷重点词语解释

①五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②四时俱备(四季)

③晓雾将歇(消散)

④夕日欲颓(坠落)

⑤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

⑥实是欲界之仙都(人间;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⑦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文中指置身其中)

⑧欣然起行(高兴、愉快的样子)

⑨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⑩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院子里)

⑪庭下如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⑫水中藻、荇交横(均为水生植物)

⑬盖竹柏影也(大概是)

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清闲的人;罢了)

❸一词多义

①盖

②至

③寻

④书

⑤与

❹古今异义

①四时俱备 时

②晓雾将歇 歇

③夕日欲颓 颓

④沉鳞竞跃 鳞

⑤念无与为乐者 念

⑥盖竹柏影也 盖

⑦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❺词类活用

①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

②相与步于中庭(名词作动词,散步)

❻特殊句式

①倒装句

A.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即“相与于中庭步”)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定语后置,即“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

②省略句

解衣欲睡(省略主语“吾”,即“吾解衣欲睡”)

❼重点句子默写

①《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②《答谢中书书》中赞美江南山水美景的句子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③《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庭院中月光澄澈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④《记承天寺夜游》中最能表现作者豁达乐观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❽重点句子翻译

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猴、鸟雀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②实是欲界之仙都。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③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④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月光照进门里(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屋外。

⑤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还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和荇(水草)。

⑦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夜没有月光呢?

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呢?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啊。

❾作家作品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

作品有《本草经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等。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北宋著名的文学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他与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七位散文家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11.与朱元思书

❶生难字

缥碧(piǎo)轩邈(xuānmiǎo)泠泠(línɡ)

嘤嘤(yīnɡ)鸢飞戾天(yuānlì)经纶(lún)

窥谷忘反(kuī)横柯(kē)蔽(bì)

❷重点词语解释

①风烟俱净(烟雾)

②天山共色(同样的颜色)

③从流飘荡(跟、随)

④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表示约数)

⑤水皆缥碧(青白色)

⑥急湍甚箭(比箭还快)

⑦猛浪若奔(飞奔的马)

⑧皆生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

⑨负势竞上(凭借)

⑩互相轩邈(高;远)

⑪争高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⑫泉水激石(冲击,撞击)

⑬泠泠作响(形容水声清越)

⑭蝉则千转不穷(表示多)

⑮鸢飞戾天(至、到达)

⑯经纶世务(筹划、治理)

⑰横柯上蔽(树木的枝干)

⑱疏条交映(互相掩映)

❸通假字

①蝉则千转不穷(“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②窥谷忘反(“反”同“返”,返回)

❹一词多义

①穷

②绝

③上

④从

⑤百

❺古今异义

①一百许里 许

②经纶世务者

经纶

③鸢飞戾天者 戾

❻词类活用

①任意东西(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飘,向西飘)

②互相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往高处、远处伸展)

③望峰息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

④横柯上蔽(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⑤风烟俱净(形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⑥负势竞上(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上)

⑦猛浪若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❼特殊句式

省略句

A.从流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