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3572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docx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docx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从民族节日与文化遗产中感受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是指在历史、艺术或者科学及审美、人种学、人类学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的纪念文物、建筑物、遗迹等,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含义、地位)。

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意义)

『扩展』文化遗产的保护:

由于岁月侵蚀、环境污染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文化遗产正面临被毁坏的危险,这些为历史创造的遗产无法再造,因而成为不容替代的珍品。

为了使不同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免遭破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

(注:

世界遗产分为三大类,即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同时含有文化与自然两方面因素的双重遗产)

『扩展』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

口头传统和表述;传统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

二、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文化是民族的

(1)原因:

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

(2)表现: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2、文化是世界的

(1)原因:

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所以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表现:

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各国家文化共同构成的

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两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三、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以及原因

(1)表现:

文化多样性就一国而言,表现为同一国内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就整个世界而言,表现为世界范围内的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

因此,不同的地域,有地域文化的差异,不同民族也有民族文化的差异。

(2)原因:

由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人们的经济、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多种因素的不同,这就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3、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正确态度、原则、要反对的错误倾向)

(1)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必须坚持正确态度:

即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2)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必须遵循一条原则。

即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即盲目自大、贬低、排斥其他文化或者妄自菲薄、盲目崇拜其他文化的错误观点。

四、文化传播的途径和媒介

1、文化传播的含义:

文化传播即文化交流。

指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重要途径:

商贸活动;人口迁徙;教育活动;

(互派访问学者和留学生是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3、文化传播的媒介(传媒)

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4、大众传媒的标志、形式和特点

(1)标志:

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标志是印刷媒体的推广。

(2)形式:

主要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

(3)特点:

大众传媒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经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注:

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五、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和要求

(1)意义:

文化交流,一方面,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另一方面,外域文化的传入,也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2)要求:

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六、传统文化的含义、表现形式、特点、双重作用

1、传统文化的含义:

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传统习俗、传统建筑(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传统文艺以及传统思想等。

3、传统文化的特点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如何理解?

传统文化经过不同的时代仍然会保留其原有的基本特征,其核心内容不容易改变。

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会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如何理解?

各民族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会受到自然环境、经济方式、社会状况、文化特点等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民族特色。

4、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七、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1、继承传统文化:

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我们应该辩证地分析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2、发展传统文化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因此,对待传统文化,还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即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八、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社会制度的更替;科技的进步;思想运动;教育活动

知识扩展1:

在影响文化发展的几个因素中,社会制度的更替导致的是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是质变。

所以,属于影响最大的因素。

知识扩展2: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

(3)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九、文化的创新

1、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必要性、重要性)

(1)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文化创新的作用,既表现为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又表现为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成为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2、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

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成为无源之水、无土之木,人们就不可能从事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

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2)文化创新反作用于社会实践,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

知识扩展◇人民群众既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3、怎样进行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途径)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4)在文化创新中,要克服“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知识扩展◇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应如何交流、借鉴与融合?

(1)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2)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需要我们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和科学分析的态度,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应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享世界文化创新的成果。

(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

4、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1)对于文化创新而言,必须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2)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3)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

(4)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