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二生物单元卷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4章 免疫调节提升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3720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78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二生物单元卷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4章 免疫调节提升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届高二生物单元卷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4章 免疫调节提升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届高二生物单元卷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4章 免疫调节提升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届高二生物单元卷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4章 免疫调节提升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届高二生物单元卷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4章 免疫调节提升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届高二生物单元卷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4章 免疫调节提升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届高二生物单元卷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4章 免疫调节提升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届高二生物单元卷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4章 免疫调节提升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届高二生物单元卷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4章 免疫调节提升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届高二生物单元卷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4章 免疫调节提升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届高二生物单元卷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4章 免疫调节提升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届高二生物单元卷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4章 免疫调节提升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届高二生物单元卷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4章 免疫调节提升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届高二生物单元卷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4章 免疫调节提升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届高二生物单元卷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4章 免疫调节提升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届高二生物单元卷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4章 免疫调节提升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届高二生物单元卷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4章 免疫调节提升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届高二生物单元卷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4章 免疫调节提升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届高二生物单元卷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4章 免疫调节提升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届高二生物单元卷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4章 免疫调节提升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二生物单元卷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4章 免疫调节提升解析版.docx

《届高二生物单元卷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4章 免疫调节提升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二生物单元卷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4章 免疫调节提升解析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二生物单元卷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4章 免疫调节提升解析版.docx

届高二生物单元卷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4章免疫调节提升解析版

第4章免疫调节

能力提升卷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由于免疫系统过度活化而形成淋巴因子风暴,引起器官损伤而出现高烧、呼吸窘迫和多器官衰竭等症状。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皮肤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

B.记忆细胞可产生抗体清除外来抗原

C.对重症患者需抑制T细胞的过度活化

D.患者症状的出现与下丘脑和脑干有关

【答案】B

【解析】A、皮肤、黏膜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A正确;

B、记忆细胞可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抗体清除外来抗原,B错误;

C、对重症患者需抑制T细胞的过度活化,避免产生过多的淋巴因子而引起器官损伤,C正确;

D、患者出现高烧、呼吸窘迫等症状,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和脑干的呼吸中枢有关,D正确。

故选B。

2.下列关于人体对病毒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对侵入机体的病毒,机体只发生细胞免疫

B.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为DNA

C.病毒侵入肺泡细胞,首先要突破人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

D.医院采集康复患者捐献的血浆,原因是血浆中有大量记忆细胞

【答案】C

【解析】A、对侵入机体的病毒,机体既会发生体液免疫又会发生细胞免疫,A错误;

B、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B错误;

C、病毒侵入肺泡细胞,首先要突破人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C正确;

D、医院采集康复患者捐献的血浆,原因是血浆中有大量能够杀灭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D错误。

故选C。

3.2020年年初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

该病毒能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的肺泡细胞中,引起免疫系统对肺泡细胞进行攻击继而引发肺炎。

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体鼻腔中的黏膜和鼻毛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B.消灭清除新型冠状病毒过程中,T细胞和B细胞都会增殖、分化

C.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坏死

D.新型冠状病毒侵入肺泡细胞会在肺泡细胞膜上残留抗原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免疫类型:

分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的,对各种病原体有防疫作用)和特异性免疫(后天性的,对某种病原体有抵抗力)。

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和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特异性免疫是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详解】

A、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指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A正确;

B、清除新型冠状病毒需要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T细胞和B细胞都会增殖、分化,B正确;

C、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C错误;

D、新型冠状病毒侵入肺泡细胞会在肺泡细胞膜上残留抗原物质,D正确。

故选C。

4.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健康人的T细胞直接移植给艾滋病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B.当麻风杆菌寄生于宿主细胞内,需要抗体进入细胞内将其消灭

C.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D.自身免疫病具有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等特点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有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和免疫缺陷病。

前两者是免疫功能过强,后者是由于免疫功能过弱引起。

自身免疫病:

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这类疾病就是自身免疫病。

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等。

过敏反应:

是指已经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反应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详解】

A、健康人的T细胞直接移植给艾滋病患者会引起免疫排斥,不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A错误;

B、当麻风杆菌寄生于宿主细胞内,需要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起作用将其消灭,而抗体不能进入细胞内将其消灭,抗体只能作用于体液中的抗原,B错误;

C、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形成的,如淋巴因子和抗体,和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溶菌酶,C正确;

D、过敏反应具有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等特点,D错误;

5.下图甲是某种特异性免疫的大致过程,图乙是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相关情况变化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表示的是细胞免疫过程

B.图乙中的二次免疫反应特点主要与图甲中的细胞④增殖分化产生记忆细胞有关

C.如果图甲中的细胞②全部失去,则图甲表示的免疫方式全部丧失

D.研发该细菌的疫苗时应提取相应抗体用于成分研究,做出相应疫苗

【答案】B

【解析】

【分析】A、图甲中有抗体,该过程为体液免疫过程,A错误;

B、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的特点产生抗体速度快、数量多,主要与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记忆细胞有关,B正确;

C、辅助性T细胞缺陷后大部分体液免疫丧失,C错误;

D、抗体的化学成分均为蛋白质,研发疫苗时应提取该细菌的蛋白质进行研究,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的知识点是体液免疫的过程,二次免疫的特点,图乙免疫过程中不同免疫细胞的作用,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体液免疫过程和二次免疫特点的理解和掌握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6.引发新冠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是具有外层包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其包膜表面的刺突糖蛋白S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ACE2结合,从而使病毒侵入宿主细胞。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新型冠状病毒可能比T2噬菌体具有更大的变异性

B.在接触新型冠状病毒前,人体B细胞表面不存在相应抗体

C.用荧光PCR法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涉及到分子杂交原理

D.提取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清注射到重症患者体内可进行被动免疫

【答案】B

【解析】

【分析】

单链RNA容易发生突变从而造成病毒的变异。

【详解】

A、单链RNA容易发生突变,T2噬菌体遗传物质是DNA,不容易突变,A正确;

B、在接触新型冠状病毒前,人体B细胞表面存在相应抗体,只是特异性没有接触新冠病毒后的强,B错误;

C、用荧光PCR法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涉及到分子杂交原理,利用了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正确;

D、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清中含有抗体,注射到重症患者体内可进行被动免疫,D正确。

故选B。

7.下图表示某儿童先后两次接种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血清中相应抗体浓度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点对应时刻是第一次接种时间,第二次接种时间在E点

B.CD段体内开始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

C.DE段浓度上升的原因是记忆细胞数目的增多

D.BC段相应的浆细胞中内质网膜不断转化成高尔基体膜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二次免疫反应:

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更快的做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次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二次免疫的特点:

比初次反应快,也比初次反应强,能在抗原入侵但尚未患病之前将他们消灭,从而使患病程度大大降低

【详解】

A、第一次接种时间在B点之前,第二次接种时间在D点之前,A错误;

B、BC段体内开始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B错误;

C、DE段浓度上升的原因是浆细胞数目的增多,C错误;

D、BC段相应的浆细胞中分泌抗体,属于分泌蛋白,故内质网膜不断转化成高尔基体膜,D正确。

故选D。

8.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在入侵人体后,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A.在新冠病毒和淋巴因子参与下,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B.在体液中,机体产生的相应抗体与新冠病毒特异性结合并直接将其降解

C.新冠病毒入侵人体后,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D.新冠病毒再次入侵时,相应的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A、体液免疫过程中,在新冠病毒和淋巴因子参与下,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A正确;

B、在体液中,机体产生的相应抗体与新冠病毒特异性结合可阻止病毒的传播,抗体不能直接将病毒降解,B错误;

C、在新冠病毒入侵人体的过程中,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的阻挡作用,第二道防线中吞噬细胞的吞噬分解,C正确;

D、由于新冠肺炎已治愈患者体内存在针对新冠病毒的记忆细胞,所以当新冠病毒再次感染新冠肺炎已治愈患者,能够诱导记忆细胞产生更多的浆细胞,并由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D正确。

故选B。

9.下图表示病毒进入人体后,机体细胞产生干扰素的过程及干扰素的作用机理。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表示人体细胞受到病毒侵染时,诱导细胞核中干扰素基因的表达过程

B.图中产生干扰素的细胞最可能是人体内的浆细胞

C.干扰素直接消灭进入人体的病毒

D.一次注射干扰素后能使人终身具有对流感的免疫功能

【答案】A

【解析】A、图中表示人体细胞受到病毒侵染时,诱导细胞核中干扰素基因的表达产生干扰素的过程,A正确;

B、图中产生干扰素的细胞最可能是人体内的T细胞,B错误;

C、干扰素只能间接对进入人体的病毒起抑制其繁殖的作用,C错误;

D、一次注射干扰素后不能使人终身具有对流感的免疫功能,只是暂时性的免疫功能,D错误。

故选A

10.人体健康与免疫调节息息相关。

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接种疫苗所获得的免疫力不能遗传给后代

B.初次接触过敏原的人,不会发生免疫反应

C.细胞毒性T细胞和淋巴因子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D.吞噬细胞缺陷的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受损,特异性免疫不受影响

【答案】A

【解析】A、接种疫苗产生的免疫力没有导致个体遗传物质改变,所以不能遗传给后代,A正确;

B、初次接触过敏原的人,机体会发生免疫反应,产生抗体,B错误;

C、淋巴因子不能识别抗原,C错误;

D、吞噬细胞缺陷的小鼠,特异性免疫大幅受损,D错误。

故选A。

11.如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一个人被疯狗咬伤时采用方法①进行免疫比较好

B.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

C.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

D.采用方法②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①更持久的免疫力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方法①注射抗体,抗体可以直接清除病毒,发挥作用快,可起到治疗的作用。

一般使用于紧急治疗。

此法缺点是抗体存活时间比较短,没有长期预防的作用。

2.方法②注射抗原,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在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进而获得了对该抗原的抵抗能力。

因为记忆细胞能存活时间长,所以人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免疫力。

因为抗体和记忆细胞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此法可用于免疫预防,不适合用于紧急治疗。

【详解】

A、若某人被狗咬伤,不确定该狗是否带有狂犬病毒,最保险的办法是按方法①注射抗体,以尽快清除可能存在的病毒,A正确;

B、根据上述方法②的优点,记忆细胞可以存活更长时间,二次免疫时产生抗体快而多,相比于方法1注射的抗体只能存活较短的时间,方法1的免疫预防效果更好,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B正确;

C、人体内以T细胞为主的免疫反应为细胞免疫,以抗体为主的免疫反应为体液免疫。

采用方法②使人获得抗体的过程是体液免疫,C错误;

D、抗体发挥了作用后就会失活,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不长;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

当遇到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记忆细胞可以识别该抗原,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从而产生大量抗体,发挥出免疫效应。

所以方法②比方法①可以获得更持久的免疫力,D正确。

故选C。

12.如图表示人体免疫反应的某些过程。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a表示吞噬细胞,具有识别抗原的能力

B.b、d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

C.e细胞引起靶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D.c特有的抗体基因使其分泌出抗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该图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a是吞噬细胞,b是B细胞,c是浆细胞,d是T细胞,e是细胞毒性T细胞。

【详解】

A、a表示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具有识别作用,A正确;

B、B细胞(b)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T细胞(d)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B正确;

C、细胞毒性T细胞(e)作用于靶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靶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凋亡,C正确;

D、由于浆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因此所有细胞中具有该抗体基因,D错误。

故选D。

13.下列关于HIV和AIDS的叙述,正确的是()

A.AIDS是一类逆转录病毒,主要识别辅助性T细胞

B.感染了HIV的妇女通过妊娠、分娩或哺乳遗传给婴儿

C.经过潜伏期之后,前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出新的HIV

D.某人体内有艾滋病抗体,说明他获得了对艾滋病的免疫能力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关于“艾滋病”,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

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结合,破坏辅助性T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

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详解】

A、AIDS是艾滋病的简称,HIV是一类逆转录病毒,主要识别辅助性T细胞,A错误;

B、感染了HIV的妇女通过妊娠、分娩或哺乳传染给婴儿,B错误;

C、经过潜伏期之后,前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出新的HIV,C正确;

D、某人体内有艾滋病抗体,不一定说明他获得了对艾滋病的免疫能力,也可能是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初期,D错误。

故选C。

14.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

B.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C.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减少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重症肌无力为素材,结合发病机理示意图,考查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详解】

A、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而清除,A错误;

B、据图分析,物质a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分泌的,由此可推知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B正确;

C、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C正确;

D、抗a的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导致乙酰胆碱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的几率减小,D正确。

故选A。

15.挪威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显示,气候变暖将提高人类患腺鼠疫的可能性。

这种疫病是由鼠疫杆菌(宿主为啮齿动物)引起的,鼠疫杆菌释放外毒素,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科学家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腺鼠疫患者有显著疗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外毒素是一种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

B.抗毒素是一种抗体,是由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

C.外毒素和抗毒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D.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答案】A

【解析】4、分析题干:

外毒素相对于人体而言是异己成分,能引起人体免疫反应,是抗原,抗毒素是人体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其化学本质是免疫球蛋白。

【详解】

A、外毒素属于抗原,能使患者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A正确;

B、血清中的抗毒素是一种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B错误;

C、外毒素是一种抗原,不一定都是蛋白质,抗毒素是一种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C错误;

D、该过程中产生了抗体(抗毒素),属于体液免疫,D错误。

故选A。

16.T细胞表面有两种特殊的蛋白质——CD28和CTLA-4,二者与癌细胞表面的B7蛋白结合后,细胞免疫或被“激活”或被“抑制”。

科研人员制备接种了癌细胞的模型小鼠,并均分为三组。

实验组分别注射抗CD28抗体和抗CTLA-4抗体,定时测定肿瘤面积得到如图所示结果。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T细胞表面CTLA-4与B7蛋白结合后其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B.T细胞表面CD28与B7蛋白结合后可激活细胞免疫

C.CD28既是抗CD28抗体的抗原,又是B7蛋白的抗体

D.注射抗CTLA-4抗体对抑制癌细胞增生具有积极意义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示结果可推测,注射抗CD28抗体的一组与对照组结果相近——癌细胞大量增殖,说明CD28在“激活”细胞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样道理注射抗CTLA-4抗体的一组癌细胞被清除掉了,说明CTLA-4具有“抑制”细胞免疫的作用。

【详解】

A、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结合后,会使抗原失去原有作用。

注射抗CTLA-4抗体的一组癌细胞被清除掉了,说明CTLA-4具有“抑制”细胞免疫的作用,A正确;

B、注射抗CD28抗体的一组与对照组结果相近——癌细胞大量增殖,说明CD28在“激活”细胞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B正确;

C、CD28是抗CD28抗体的抗原,但不是B7蛋白的抗体,C错误;

D、注射抗CTLA-4抗体的一组癌细胞被清除掉了,说明CTLA-4具有“抑制”细胞免疫的作用,因此注射抗CTLA-4抗体对抑制癌细胞增生具有积极意义,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17.研究发现,某些癌细胞能表达PD-L1,这是一种能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的物质,从而让T细胞误认为癌细胞是自身的正常组织细胞。

根据这一理论开发出的PD-1抑制剂类药物是一种抗体该抗体能阻断PD-1与PD-L1的结合,使T细胞能正常发挥作用,原理如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临床实验证明,使用PD-1抗体可使癌症患者的肿瘤快速萎缩,这种使用PD-1抗体治疗癌症的方法叫做癌症免疫疗法。

由图可知,癌症免疫疗法中癌细胞的清除是通过______(填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完成的。

T细胞正常处理癌变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功能。

(2)实验表明:

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

甲乙两种物质分别为_______。

(3)适当运动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原因之一是生长激素可作用于胸腺,进而促进______成熟。

(4)人体接种乙肝疫苗后,一段时间内当乙肝病毒侵染机体时,不易患病,其主要原因是接种疫苗后,______,所以不易患病。

【答案】

(1)细胞免疫监视和自稳

(2)淋巴因子、抗原

(3)T细胞

(4)机体内产生记忆细胞,当乙肝病毒再次侵染时,记忆细胞识别并进行二次免疫

【解析】

【分析】

免疫疗法的机理:

如图所示,癌细胞表面有PD-L1,能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从而逃过T细胞的追杀;科研团队开发出PD-1抑制类药物,能阻断PD-1与PD-L1的结合,从而使T细胞可以清除癌细胞。

【详解】

(1)由图可知,免疫系统通过T细胞的攻击杀灭癌细胞是通过细胞免疫完成的。

人体免疫系统能够及时消灭机体产生的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视和自稳功能。

(2)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以物质甲是淋巴因子;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物质乙是抗原。

(3)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所以生长激素可作用于胸腺,进而促进T细胞的成熟。

(4)当接种乙肝疫苗后,机体会发生免疫反应,产生记忆细胞,当乙肝病毒再次侵染时,记忆细胞可以识别抗原发生二次免疫。

【点睛】

本题以与癌症治疗有关的题文信息考查免疫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综合。

18.2020年初,一场由2019-nCoV(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新冠肺炎在全世界引发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

在治疗新冠肺炎的同时也让人民意识到提高自身免疫力也是打赢这场“战争”的关键。

研究发现中药材黄芪在病毒性疾病的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

科研组欲实验探究黄芪发挥作用的机理。

实验材料:

2019–nCoV、2019-nCoV宿主细胞培养液、黄芪有效成分提取液、生理盐水、生理状况相同的正常小鼠。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当2019-nCoV侵入人体后,吞噬细胞能吞噬消灭部分病毒,此时发挥作用的是免疫系统的第_______道防线,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功能。

(2)该科研组欲探究黄芪能否直接消灭病毒或抑制病毒增殖,完成实验步骤:

a.将适量的2019-nCoV宿主细胞培养液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加入等量的2019-nCoV;

b.两组中分别添加_______,培养一段时间;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中的_______,分析得出结论。

(3)已知适量运动能增强免疫能力,该科研组为探究黄芪是否也能增强免疫能力,设计了如下表格来记录实验结果。

B细胞含量

T细胞含量

吞噬细胞含量

实验小鼠随机均分为三组

a.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b.注射等量的黄芪有效成分提取液

c.每天让小鼠进行适量运动

本实验中以_______作为衡量免疫能力强弱的指标。

若检测结果中b组与c组的数据都明显大于a组,说明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二防御

(2)适量的黄芪有效成分提取液和等量的生理盐水培养液中2019-nCoV的含量

(3)免疫细胞的含量黄芪与适量运动都能增强免疫

【解析】

【分析】

人体的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免疫细胞主要由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组成。

人体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组成的,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叫做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

【详解】

(1)吞噬细胞吞噬消灭部分病毒,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体现了免疫系统对外来病原体的防御功能。

(2)该科研组欲探究黄芪能否直接消灭病毒或抑制病毒增殖,则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含有黄芪,因变量为病毒的数量,所以实验步骤为:

a.将适量的2019-nCoV宿主细胞培养液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加入等量的2019-nCoV;

b.两组中分别添加适量的黄芪有效成分提取液和等量的生理盐水,培养一段时间;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中的培养液中2019-nCoV的含量,分析得出结论。

(3)该实验目的是探究黄芪是否也能增强免疫能力,实验自变量为是否有黄芪,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因变量应为免疫细胞的含量(B细胞含量、T细胞含量、吞噬细胞含量),即以免疫细胞的含量作为衡量免疫能力强弱的指标。

a组为对照组,若检测结果中b组与c组的数据都明显大于a组,说明黄芪与适量运动都能增强免疫。

【点睛】

本题考查机体的免疫,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19.炎症风暴是指机体在感染病原体等情况下,免疫系统被过度激活,引起体液中多种炎症因子迅速大量产生,造成对机体自身损害的现象。

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毒感染人体后,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并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__________,参与体液免疫。

当免疫系统释放的炎症因子未能将病原体清除时,机体会持续大量地释放更多的炎症因子,这个过程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馈调节,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