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行使校长权力提高依法治校能力.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3810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确行使校长权力提高依法治校能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正确行使校长权力提高依法治校能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正确行使校长权力提高依法治校能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正确行使校长权力提高依法治校能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正确行使校长权力提高依法治校能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正确行使校长权力提高依法治校能力.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正确行使校长权力提高依法治校能力.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正确行使校长权力提高依法治校能力.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正确行使校长权力提高依法治校能力.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正确行使校长权力提高依法治校能力.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正确行使校长权力提高依法治校能力.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正确行使校长权力提高依法治校能力.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正确行使校长权力提高依法治校能力.docx

《正确行使校长权力提高依法治校能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确行使校长权力提高依法治校能力.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正确行使校长权力提高依法治校能力.docx

正确行使校长权力提高依法治校能力

正确行使校长权力、提高依法治校能力

柳州市教育局吴兴华

一、中小学校长的权力

(一)、当前中小学校领导体制的格局

党组织是学校政治领导核心。

党的组织是中小学校政治领导的核心,是学校行政工作的指导、支持和监督者,是各种群众组织的领导者。

在实践工作中表现为:

党组织的负责人参与学校重大工作决策;支持校长和行政部门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做好统战工作;组织和领导教代会、共青团、工会、学生会的工作,对他们进行政治领导;切实做好党员教育和党组织发展工作;与校长一起共同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校长是学校法人代表。

校长是学校行政的主要负责人,是学校法人代表。

在实践工作中,校长握有与责任相一致的权力,如对各项工作的决策权、人事管理权、经费使用权和奖惩权,等等。

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及各种群众组织的作用。

教职工代表大会的职责是:

听取校长报告,对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讨论和审议与教职工切身利益有关的规章制度,最后提交校长决定;评议和监督包括校长在内的领导干部,提出奖惩建议;接受党组织的领导,支持校长工作。

这种领导格局,既非党支部负责制,也非一长制形式的校长负责制。

实际上,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学校领导体制也并非是校长一人说了算的校长负责制。

在我国,事实上还存在着两种体制并存的现象。

在实践中如何处理好党、政、群的关系,还有待于继续探讨和完善。

(二)、校长的权力

校长的合法权力

权力是为了履行职责而赋予的,因而,应该以校长的管理职责范围为依据来确定校长的权力。

校长的权力究竟应该有哪些?

凡是与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有关的事务,校长都有权管理。

包括机构、人事、经费、教育教学、校产等五个大方面。

那么,校长就应该相应地拥有这五个方面的管理权力。

1、机构设置权

机构设置权是指校长有权根据学校工作需要设置有关行政机构和业务机构,如有权决定教育教学业务机构是按年级设置,还是按学科设置。

校长有权调整和改革学校机构设置,设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各级有各级的责与权。

这里还必须明确指出:

对于工会、教代会、党支部等依法确定的其他性质的机构,校长应依法设置。

2、人事管理权

学校人事管理包括学校全体教职员工从进到出的全过程管理。

校长不仅有权在校内外自主聘任教职员工,量才录用,实施奖惩,对不合要求的教职员工有权解聘,而且有权自主组建领导班子,即根据规定和需要选择德才兼备又志同道合者组成领导核心,提出副校长人选名单报请上级批准,并可以直接任免中层领导干部。

3、经费使用权

经费使用权是指校长有权支配上级下拨给学校的教育经费。

对学校的经费,在财经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校长有权决定经费使用方案;对国拨经费根据实际需要有权跨项目使用;结合本校实际批准财务支出;有权建立校长基金,用于奖勤罚懒,鼓励先进。

4、教学管理权

教育教学管理权包括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各方面的管理权力。

如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教学思想管理、教学制度管理、专业管理、课程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第二课堂管理等等。

5、校产管理权

校舍校产管理权是指校长有权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添置、维修、使用、保管好国家公共财产与集体财产;有权抵制任何单位、个人随意动用学校财产和平调学校设备。

但校长无权对学校土地和房屋进行转让、出售、抵押或提供经济担保。

校舍土地所有权又有国家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之分。

这五个方面的权力,使校长有职、有权、有责。

学校贯彻政策不力,教育质量不高,开支不当,都要追究校长的责任。

任何人只要承担了校长职务,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职务越高,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

(三)、校长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这些权力只能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而不能变为个人谋私的手段。

因此,为人民服务就是自己的“天职”。

校长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思想,时刻把师生的冷暖挂在心上,在自己职权范围内,要为师生办实事,变领导型为服务型。

这种服务表现在:

政治上关心他们的进步,思想上帮助他们提高,工作学习上给予大力支持,生活上给予多方面的照顾与关怀。

1、明确两个观念

一是领导就是服务的观念。

“领导就是服务”是邓小平提出来的,意在强调领导干部与群众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他们在地位上是平等的,只是职责分工不同。

在学校中,领导干部的所作所为,并不是个人权力的体现,也不是对教职员工的恩赐,而是一种职责的约束、岗位的要求。

因此,不应把手中的权力当成命令教职工的法宝,而应看做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

这就要求校长必须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而不是权力意识。

二是权力就是责任的观念。

权力与责任是密不可分的,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

现实生活中一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并非因为无权,恰恰是由于权力的使用者失去了责任感所造成的。

他们看重权力而漠视责任,只想当官,不想做事,使权力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因此,领导干部必须把权力与责任统一起来,真正做到秉公用权,为民尽责。

2、增强三个意识

一是勤政意识。

实行校长负责制后,客观上为校长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每一位校长都应该珍惜手中的权力,珍惜人民的信任,充分发挥权力的作用,为教职员工谋福利。

放下“官”架子,去掉身上的“官”气,虚心听取教职工意见。

二是廉政意识。

权力具有二重性,既可以为民造福,又可以为己谋私。

保证权力不被当做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的工具,重要的一点在于掌权人是否能够廉洁自律、秉公用权,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利益的诱惑无时不在考验着领导干部,无时不在要求党员干部保持清醒的头脑,这就要求校长必须按原则用权,公正、公平,不凭感情用权,不用权力搞庸俗的人际关系;必须依法用权,按照各项权限的规定使用权力,不揽权、不越权,认真做好职权范围内的工作;必须按程序用权,克服权力使用的随意性、专断性,坚持民主制度及程序,重大事项一定要集体讨论,个人不能独断专行。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权力运用廉洁高效,符合党、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三是自律意识。

实行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后,校长权力相对来说膨胀起来,形成权力的“真空带”。

手中的权力是用来“谋公”还是“谋私”是衡量校长素质高低的本质条件。

自律是校长非权力影响力的源泉。

校长必须增强自警自律意识,努力提高自身政治、道德、思想、业务素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充分发挥非权力影响,成为教师的人格榜样和激励力量,做到公正廉洁,使自己不至于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被横流的物欲所侵蚀。

只有这样校长才能产生无声的感召力,使教师心悦诚服地接受领导。

3、处理好四个关系

要真正做到以校长负责为中心,党组织为核心,党政工团互相合作,在统一目标下,协调一致,形成共同合力,共同办好学校,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校长个人负责和权责的关系。

根据权责对称原则,上级对下级应有一个授权问题,而且权力应符合其职责。

有多大的权力就承担多大的责任,有多大的责任,就需要有多大的权力。

权责对称与个人负责最有效的措施是健全岗位责任制,即明确规定不同管理层次和部门的职责范围。

岗位责任和权力界限,使每个人员各司其职、各行其是。

避免因人设职,防止产生人浮于事、职权不清、责任不明的现象。

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手中有了权,能否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手中的权,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是体制正常运转和校长成败的关键之一。

体制的核心是权力的分配,只有正确地认识权力,才能正确地行使自己的权力。

但是如果一切事物都经过校长决定,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因此又需要分权,使每个工作人员各负其责、各有其权。

放下去的权,是带有校长委托的性质,自然校长保留着干预和收回的权力。

在现实工作中,有些人总是把个人负责与个人专权联系在一块,这是非常错误的。

二是校长“一长制”与民主管理的关系。

校长负责制涵义不是校长说了算。

因为校长负责制是个人负责和集体决策、组织监督、民主管理结合在一起的。

校长必须摆正校长、党组织、教代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而在这三者之中,校长是关键因素。

校长只有先摆正了自己,才能摆正和党组织、教代会的关系。

对于校长“民主”有两个层次的问题。

一是民主作风;二是民主制度。

校长首先要有民主作风,而体现民主作风的关键是如何正确对待反对意见的问题,因为真理只能在比较中存在,在斗争中发展。

只有当教职员工看到校长是真心实意地听取他们的反对意见的时候,他们主人翁的责任感才能增加。

民主的问题还需要制度化,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以使民主得到保证。

校长既要发扬民主,又要善于集中,这是领导方法,也是管理艺术。

在民主的基础上,校长要敢于当机立断,敢于集中,敢于做出决定,做到议而有决、决后必行。

这也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学校管理中的体现。

三是党的领导和行政的关系。

学校党支部与校长应是什么样的关系?

如果校长是党员,就是党员个人与党组织的关系,应根据党的组织原则处理好这个关系。

从党支部与学校行政来说,党支部对学校行政工作应当给予大力支持和有效的保证,应当支持校长使用其职权,同时,要认真监督,并努力协调各种矛盾关系。

另一方面,无论校长是不是党员,都应该增强党的观念,尊重党组织的保证监督作用,并主动为这种保证监督创造必要的条件,自觉接受基层组织的监督。

在处理党政关系中,校长和书记的个人关系问题应该特别予以重视。

支部书记与校长的关系,是党政分工关系,这种关系是平行的。

因此,双方都应各负其责、各尽其能、相互配合、加强团结,在党性原则基础上,共同办好学校。

校长和书记的“分”是岗位之分、职责之分。

校长和书记的和谐是学校团结和谐的象征,对办好学校至关重要。

校长和支部书记合作,主要体现在:

校长工作决策前,主动与支书商量,书记当参谋;校长决策后,书记要动员党团组织,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帮助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促使决策的实现,起保证监督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要妥善处理好校长与党支部书记分工的两个交叉点。

一是人事问题,如干部的选拔考核、教职工的调动,总的来讲,应采取协商一致的办法处理,具体开展工作则各有侧重。

行政系统的人事问题,应以校长为主,提出意见研究;党团工会系统人事问题则应由党支部研究并征求校长意见,在干部的选拔、考核、晋升等人事问题上,以校长为主提出方案,党支部书记应协助上级党政部门作好审查工作。

二是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谁都应该管,但也应有侧重。

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支部书记应着重抓。

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则由支部书记与分管学生思想教育的副校长或书记组成领导班子,由分管的副校长负责统一指挥。

处理好两个交叉点,可以减少很多矛盾。

校长与党支部书记如果在工作上有了矛盾,则应提出意见,共同研究,争取求得统一。

不能统一的,在教学、行政一方,首先按校长决策意见办。

允许保留意见,但在行动上必须互相支持,不能旁观,更不准互相拆台。

理想的模式是一个开拓型的校长与一个开明型的书记组合。

四是校长与行政领导班子内部的关系。

办好一所学校,领导班子十分重要。

学校行政领导班子问题首先是团结问题,是集体威信问题。

就校长而言,要有协调和平衡班子成员的能力,要像爱护眼珠一样爱护班子的团结和集体威信,当好后盾。

通过校长卓有成效的领导,形成一个内部可以统一认识,可以解决矛盾和处理问题的领导集体。

增强校长威信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与下级的关系。

从责权关系看,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与副校长之间不是平行的关系,而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副校长对校长负责,也不是集体领导、少数服从多数的集体负责,而是校长拥有决策权,但不是校长个人说了算。

明智的校长在重要问题上,必定会组织一班人,集体研究而后做出决定,再交给主管领导去执行。

执行中出了问题,校长要主动承担责任,绝不能居功诿过。

在集体研究时,如果意见一时难以统一,一般不必急于部署执行,可以再议。

校长之间的职责分工要明确,校长要授权副校长去独当一面,在分管的工作中有决策权和指挥权,以充分发挥副校长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校长应尊重副校长行使自己的权利,特别是主管副校长已经表态的事,就按表态的办,不妥之处,校长不要在公开场合谈论,更不能当众责备,应在下面同其本人交换意见,统一认识后,由他本人去纠正。

这样,即可以团结同志、做好工作,也可以维护副校长的威信,同时,这样也可以使校长减少忙乱,有时间去调查、思考、研究一些本校全局性的工作。

校长与中层干部的关系。

校长与中层干部的关系无疑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校长要按分级管理和职、责、权统一的原则,建立起一个层次公开的管理系统。

即校长与那些不属于自己分管的中层干部之间是间接的领导关系。

在一般情况下,校长不应越级指挥,但可以越级检查。

中层干部和教职工可以越级反映情况,但不应越级请示处理问题(即使教职工越级请示工作或请示处理问题,校长也不应答复)。

校长应十分注意维护这种分层负责、分级管理的系统,尊重分管副校长和中层干部的职责。

处理好这种上下级关系既有利于校长摆脱大量的繁琐事务,集中精力抓大事,又有利于调动下级的积极性,培养干部独立自主、创造性地进行工作。

二、校长的主要职责

校长工作责任制内容是由学校工作内容决定的,不能让有工作无责任的现象存在。

1、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执行上级党委、教育行政部门的决定,主持全校行政工作,确定全校性工作措施,主持校务会议。

2、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教育目标的要求,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制定学校的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检查和总结规划和计划完成的情况。

3、领导和管理学校的教学工作,合理地组织安排教学人员,保证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实现。

经常深人教学工作,提出教改和教研的意见.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

4、领导和组织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搞好精神文明建设,认真贯彻执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密切学校与家长、社区的联系,加强对学生校内外的思想教育工作,形成协调一致的育人环境。

5、关心尊重教职员工,组织和支持教职员工参加必要的学习、培训和进修,调动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严格遵守财务制度,管理好校产和财务,接受上级对校长在职期间的审计。

贯彻勤工俭学的方针,增加学校收入,改善办学条件,搞好师生的集体福利。

7、努力学习,钻研业务,不断提高管理工作能力和水平。

8、支持学校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在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及共青团、少先队等群众组织在办学育人中的积极作用。

三、校长的考评与监督

(一)、对校长的考评

对中小学校长进行考评的意义在于:

一是通过校长考评,有利于对校长的选拔和任用;二是通过对校长办学思想的考评,可以更有效地端正办学方向;三是通过对校长管理工作的考评,使学校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四是校长考评是实行校长负责制的重要配套内容。

通过考评校长,一方面可鉴定校长工作,另一方面也可激励校长的自我完善,增强校长自我意识、改革意识、民主意识。

对学校领导干部考评内容有:

办学指导思想,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教育教学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管理,民主作风,工作实效和德才素质等九项内容进行评议并填写测评表。

重点是对校长,同时也涉及其他干部。

也可采取对中小学校长个人述职、教职工座谈会、民意测验等方式分别进行考评,并将考评结果存入主管局校长工作档案。

用评议这样的方式,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彼此沟通,相互理解,增强团结,促进干部作风,改进工作以及德才素质的提高。

(二)、对校长的监督

1、组织监督

2、群众监督

3、制度监督

在职审计。

一般包括如下方面内容:

学校预算、财务计划的执行和决算;学校资产和各项资金、基金的管理使用及其效益;学校财务收支及有关教学服务、经营活动的情况;校办产业单位的资产、负债和损益;基建项目,较大维修工程的开工报建及竣工决算;学校各处室负有经济责任干部的经济责任;对校投资项目的立项协议、运营及效益;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和本校财经制度的执行;上级审计机构交办的其他审计事项。

离任审计。

是指由教育局对将离任的校长进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涉及遵守财经纪律与法规、财产管理、学校发展、创收及职工福利、师资素质提高等方面,对督促中小学校长认真执行、维护财经法规,廉政建设和学校发展均有促进作用。

校长离任经济审计是考察干部客观公正地评价校长在任职期间的工作业绩,澄清经济责任,促进干部廉政建设和学校财务管理规范的有效措施。

这是增强中小学校长的廉洁自律意识,完善校长负责制的又一个有利保证措施。

四、校长要依法治校

(一)依法治校的涵义

学校是教育人的重要部门,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

要想让这项事业能健康有序地顺利发展,必须依靠法律和道德共同来维持。

教育部提出了要“依法治校”,并将有关教育的政策法规方面的知识列为中小学校长的必须掌握的知识和岗位培训的必修课程的内容。

所谓依法治校,就是在民主的基础上,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尤其是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等来治理学校、管理学校的各项事务,使学校的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这就要求校长必须具有强烈的法律意识。

(二)依法治校的重要性

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第一条职责就是依法治教。

即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自觉抵制各种违反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倾向。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职责的角度看,依法治教首先是职务责任,其次才是管理手段。

因此,是否坚持依法治教,是履行不履行校长职责的问题;懂不懂得依法治教,是称职不称职的问题。

要做一名合格的中小学校长,就得过好法制关。

强化校长法律意识是依法治教的需要。

这里,校长应有两个清醒意识:

第一,依法治教是国家和国家机关运用法律手段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培养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保证。

第二,依法治教是学校运用法律手段对教育事业的管理。

通过教育立法,使学校权限明确,同各方面关系更加协调,内部职责更加分明,各项工作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更可以调动各方面力量依法支持学校的各项工作。

(三)依法治校的要求

1、增强工作责任感,切实负起依法治教的责任。

2、依法落实校长负责制,建立和健全内部管理体制。

4、掌握主要的教育法律、政策以及与中小学办学、管理有关的其他法律政策。

中小学校长要学一点法律基础知识,知法懂法是守法执法的前提和基础。

校长要真正做到依法治教,必须努力学习法律基础知识和教育法律政策,以增强自己的守法意识,系统掌握法律武器,掌握依法治教的操作要领,正确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学校管理实际问题。

5、抓好教育法律政策的宣传、普及工作。

6、把法治精神和教育法律政策科学地贯彻到学校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去。

校长的依法治教,是在履行管理学校职责、开展管理活动和教育教学活动时,竭力使个人和集体的行为符合教育法律、政策规范,正确行使权力,全面履行义务,维护管理关系主体的权益,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从而避免承担法律责任。

为此,校长在思考学校工作、作出工作决策、制定工作方案、执行工作计划、检查指导工作、总结评价工作,亦即在管理过程的每环节中,都要拿相关的教育法律、政策来对照衡量——这样的做法有法律政策依据吗?

符合哪一条法律政策规定?

有无违反法律政策规定?

最后,谈谈校长非权力性影响力问题

权力性影响力是指由组织赋予的,在校长任职之前就已经存在的要求教职工服从的影响力,其核心是权力,是一种强制性的影响力。

这种影响力带有强迫性和不可抗拒性,以外力的形式发生作用。

在它的作用下,被影响者的心理与行为主要表现为被动、服从。

因此,这种影响力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激励作用是有限的。

非权力性影响力是指校长的品质、作风、知识、能力、业绩以及行为榜样等非权力因素对教职员工造成的影响力。

两者区别与联系

权力性影响力是“权”的体现,它的核心是“权”,属于硬件影响力。

有以下特点:

a职权是法定的权力,带有一定的强制性;b职权是由外界赋予的,这种影响力是外来因素;c职权的大小、变更既带有法定性,又带有领导体制的规定性,其权力性影响力既受组织的调控,又受社会各种体制的制约。

权力性影响力与非权力性影响力尽管各有其特点,但两者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首先,校长的影响力是权力性影响力与非权力性影响力的统一。

权力性影响力是校长影响力的前提要素。

校长手中有实权,才能支配下级,实现领导功能。

这种影响力带有强制性,有一定的威力,它只能使人畏服,不一定能使人信服。

非权力性影响力是校长影响力的基础要素。

要使教职员工自觉地、真正地服从领导,仅仅依靠职权是不行的。

一位校长只有具备多种学科知识才干,而且品德高尚,作风正派,处处以身作则,为人表率,坚持原列,秉公执政,办事公道,在工作中做出成绩,下级才会接受你的影响力。

因此,非权力性影响力是构成校长影响力的最坚实的基础。

其次,两种影响力相互影响,其中非权力性影响力制约着权力性影响。

威信的高低可导致实际权力大小的变化。

权力性影响力也对非权力性影响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般来说:

被领导者对领导者总有一种服从感、敬畏感。

如果领导者有一定的职权和资历,就会对非权力性影响力起到增力作用。

所以,我们的校长们必须重视这一问题。

人格魅力是领导者非权力影响力的核心,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

没有人格魅力作后盾的校长,要赢得绝大多数教职工的尊敬和爱戴,是难以想象的。

一个明智的中小学校长不应该注意权力的大小,而应注意自身行为和素质的提高,才能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领导权威的作用。

提高自身素质的途径:

刻苦学习,增强本领。

当前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趋势是:

教育的民主化越来越高;教育的科学化不断发展;教育的国际化已成定局;教育的信息化是明显加快。

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成了我们学校教育的新课题。

面对新的形势,我必须努力学习,学理论,学管理,学业务,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更新观念,开拓创新。

在办学方面,怎样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加强学校同社会的横向联系和信息交流;在学生思想教育方面,怎样变保姆式为自主式;在教学方面,怎样从培养“知识型”的人为主,转变为培养“德能型”的人为主;在抓好“双基”的同时着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管理方面,怎样变家长式为民主型、服务型,最大限度地调动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学校教师和职工都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在勤工俭学方面,怎样引进竞争机制,提高经济效益。

大胆管理,真抓实干。

事业是干出来的。

讲得不对的,请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