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PP水壶设计说明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3822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塑料PP水壶设计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塑料PP水壶设计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塑料PP水壶设计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塑料PP水壶设计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塑料PP水壶设计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塑料PP水壶设计说明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塑料PP水壶设计说明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塑料PP水壶设计说明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塑料PP水壶设计说明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塑料PP水壶设计说明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塑料PP水壶设计说明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塑料PP水壶设计说明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塑料PP水壶设计说明书.docx

《塑料PP水壶设计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塑料PP水壶设计说明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塑料PP水壶设计说明书.docx

塑料PP水壶设计说明书

水壶设计说明书

一、塑件工艺分析————————————————————2

二、制品分析——————————————————————3

三、模具结构设计————————————————————3

四、注塑机的确定与参数校合———————————————7

五、模具装配顺序及验收—————————————————9

六、总结————————————————————————10

附录:

模具开料明细表——————————————————12

参考文献————————————————————————13

 

一、塑件工艺分析

1、塑件的原材料分析

PP是由丙烯单体聚合而成,无色无味无毒的,外观似聚乙烯,但比聚乙烯更透明是一种半结晶性材料,不吸水,光泽好,易着色,密度小,具有优良的介电性能、耐水性、化学稳定性,成型性好等。

吸水性小,熔融状态流动性比聚乙烯好,但收缩率大,成型压力100~130Mpa。

材料

密度

收缩率

注射压力

成型温度

PP

0.90~0.91

1.0~3.0%

70~100Mpa

160~220℃

2、塑件的尺寸精度分析

该制品是直径为70mm,高为100mm,脱模斜度为0.5°壁厚为3mm的带手柄圆筒形水壶。

二、制品分析

1.计算塑件体积和质量

根据三维软件分析得塑件体积Vg=73.93cm3塑件质量计算,查有关手册取PP的密度为0.91g/cm3塑件的质量m=73.93X0.91g=67.28g。

浇注系统体积

V浇=22.18cm3,浇注系统质量m浇=20.18g。

分型面面积A分=2975.13cm2。

2.该塑件不允许有裂纹和变形缺陷,表面质量要求较高,周边不能有浇口痕迹,故采用一模一腔注射。

故一次性注射质量M=87.46g。

三、模具结构设计

1.分型面的设计

分型面的形成与塑件几何形状,脱模方法,模具类型及排气条件,浇口形式等有关,常见的形式有水平分型面,垂直分型面,斜分型面,阶段分型面,曲线分型面。

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便于塑件脱模

(1)在开模时尽量使用塑件留在动模内;

(2)应有利于侧面分型和抽芯;

(3)应合理安排塑件在型腔中的方位。

考虑和保证塑件尺寸的外观不遭损坏;尽力保证塑件尺寸的精度要求(如同心度等);

有利于排气;尽量使模具加工方便。

 

如图:

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设计:

斜导柱的设计,为了加工方便,按截面可选用圆形斜导柱,斜导柱固定端与定模板之间的配合采用H7/m6,与滑块斜孔之间应保持0.5~1mm的双边间隙,有利于滑块灵活运动。

滑块的平稳性由导滑槽与滑块之间的配合精度来保证,滑块的最终位置由锁紧楔保证。

2.型腔模数的设计

根据注塑机及产品外观等因素选择一模一腔,这样有利于浇注系统平衡。

3.模具结构的确定

根据产品结构及加工的工艺性,模具采用半合模结构。

4.浇注系统设计

模具浇口套球面半径R=11,小端直径D=2.5,采用直接浇口。

主流道的半锥角α通常为2°~4°此处的锥角选用2°。

5.推出系统设计

此模具型芯留在动模一侧,开模后制品留在动模一侧,采用圆台型推块推出机构

分布图如下:

6.冷却系统设计

根据模具和塑件结构,采用循环式冷却装置

如图:

7.模架选择

选用型号为futaba-CI-3540-A70-B150-C100的模架。

8.成型零件尺寸计算

因为塑件的尺寸均无特殊要求,为自由尺寸,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为了简化计算,这一类尺寸在计算时往往只加上它的收缩量,公差则按模具的经济制造精度取得。

尺寸计算入下表所示:

径向尺寸

塑件尺寸

计算公式

制造公差

收缩率

计算结果

型腔

Φ70

LM=(Ls+LsScp%-3/4△)0+δ

△取3/4

收缩率取2.0%

69.460+0.38

R12

11.740+0.38

型芯

Φ64

lM=(Ls+LsScp%+3/4△)0-δ

△取3/4

收缩率取2.0

64.860-0.38

R9

9.910-0.38

高度尺寸

塑件尺寸

计算公式

制造公差

收缩率

计算结果

型腔

100

HM=(Hs+HsScp%-3/4△)0+δ

△取3/4

收缩率取2.0%

99.20+0.38

型芯

97

hM=(Hs+HsScp%+3/4△)0-δ

△取3/4

收缩率取2.0%

97.680-0.38

四、注塑机的确定与参数校合

PP注塑模工艺条件

注塑机选用:

由于PP具有高结晶性,需采用注射压力较高及可多段控制的电脑注塑机。

锁模力一般按3800t/m2来确定,注射量20%~85%即可。

熔化温度:

PP的熔点为160~175℃,分解温度为350℃,但在注射加工时温度设定不能超过275℃。

熔融段温度最好在240℃,模具温度:

模具温度80~90℃,对于尺寸要求较高的用高模温。

型芯温度比型腔温度低5℃以上。

初步估算浇注系统体积V浇=22.18cm3。

一模一腔n=1

V=(nVg+V浇)/0.8=120.14cm3。

塑件的注射成型工艺参数

工艺参数

内容

工艺参数

内容

预热和干燥

温度80~100℃

成型时间/s

注射时间

20~60

时间1~2h

保压时间

0~3

料筒温度℃

前段

200~220

冷却时间

20~90

中段

180~200

总周期

50~160

后段

160~180

螺杆转速r/min

30~60

喷嘴温度℃

190~220

后处理

方法

热水浸泡

模具温度℃

80~90

温度

70

注射压力Mpa

70~100

时间

2~4

所选择的机台—注射机的主要参数如下表:

型式

冠品

夹模力

(t)

TIEBAR间距(H*V)

射出容积(CM)

射出头(R*D)

最大最小模厚(MM)

定位环

(MM)

2.QC-125MIII(12SETS)

125

410*410

203

10*2.0

130~430

100

1.结合可供选择的成型设备初步选择冠品QC-125MIII(12SETS)

2.注射量的校核

如前所述,塑胶与浇注系统总质量为67.28g,远远小于注射机标称量127.575g

3.模具闭合高度的校核。

由装配图可知模具的闭合高度:

H闭=381mm。

最小装模高度Hmin=130mm,最大装模高度Hmax=430mm,能满足Hmin≤H闭≤Hmax的安装条件。

4.锁模力的校核

此塑件为PP制品,模内平均压力P模=24.5MPa,A分=2975.13mm2,

A分×P模=7.29t<125t符合要求。

5.模具的安装部分的校核。

该模具的外形尺寸为350×400,注射机模板的最大安装尺寸为410×410,能满足安装要求;

模具定位圈的直径为Ф100=注射机定位圈孔的直径Ф100,符合安装要求;

浇口套的球面半径为R11﹥喷嘴球头半径R10,符合要求;

浇口套小端孔径Ф2.5>喷嘴孔直径Ф2,符合要求。

综上所述,确定机台型号为冠品QC-125MIII(12SETS)。

五、模具装配顺序及验收

1.确定装配基准;

2.装配前要对零件进行测量,合格零件必须去磁并将零件擦拭干净;

3.调整各零件组合后的累积尺寸误差,如各模板的平行度要校验修磨,以保证模板组装密合,分型面吻合面积不得小于80%,间隙不得小于溢料最小值,防止产生飞边。

4.在装配过程中尽量保持原加工尺寸的基准面,以便总装合模调整时检查;

5.组装导向系统并保证开模合模动作灵活,无松动和卡滞现象;

6.组装冷却和加热系统,保证管路畅通,不漏水,不漏电,门动作灵活紧固所连接螺钉,装配定位销。

装配液压系统时允许使用密封填料或密封胶,但应防止进入系统中;

7.试模:

试模合格后打上模具标记,包括模具编号、合模标记及组装基面。

①模具预热

模具预热的方法,采用外部加热法,将铸铝加热板安装在模具外部,从外部向内进行加热,这种方法加热快,但损耗量大。

2筒和喷嘴的加热

根据工艺手册中推荐的工艺参数将料筒和喷嘴加热,与模具同时进行。

3工艺参数的选择和调整

根据工艺手册中推荐的工艺参数初选温度,压力,时间参数,调整工艺参数时按压力,时间,温度这样的先后顺序变动。

4注塑

在料筒中的塑料和模具达到预热温度时,就可以进行试注塑,观察注塑塑件的质量缺陷,分析导致缺陷的原因,调整工艺参数和其他技术参数,直至达到最佳状态。

8.模具的维护

模具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优化设计的镶件和嵌件在这里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只换个别已损坏的零件,不会导致用过程中,会出现正常的磨损或不正常的磨损。

不正常的损坏绝大多数是由于操作不当所致模具的彻底报废。

最后检查各种配件、附件待零件,保证模具装备齐全,另外在装配过程中应严防零件在装配过程中磕、碰、划伤和锈蚀。

装配滚动轴承允许采用机油进行热装,油的温度不得超过1000C。

9.开模过程分析

注塑机推动推杆垫板兼顶针垫板使动定模分开,在导柱导向的情况下,动定模顺利分型,同时拉料杆拉断浇口,使塑件在顶针和司筒的作用下顺利脱出。

闭合时,同样在导柱和导套的导向作用下通过顶柱使顶针先于型腔复位。

以免顶针碰到型腔,损坏模具。

六、总结

当老师出题的那天,就开始在想,这模具怎么办,心里没有一点儿底,一片空白,经过大量的查阅资料,与动手画图后,才找到点信心。

几次给老师的查阅,和聊天中,了解了设计的流程,怎么样去完成任务书,和在设计中要注意的问题与解决方案,比如,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中,型芯采用组合式可以简化复杂的机加工艺和有利于模具的修复;图纸的明细表中应有零件的材料、规格、数量、备注等一些内容;开模次序的确定,并采用相应机构来确保这种开模次序的实现。

回过头来看我的设计,唉,真的是如此的简单,如果要在工作岗位上,相信这些就不值得一提了,人生只有在慢慢的进步过程中才会长大,假如你不做这个设计,从而现在收获还是从零开始,或许哪天自己真真踏上这设计的旅程,肯定来不急后悔。

在这我忠心感谢林老师和李老师的精心指导。

但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望批评指正。

 

附录:

模具开料明细表

序号

部件名称

材料

毛培尺寸

数量

1

模架

45#

大水口CI-3540-A70-B150-C100

1

2

型腔

718

200×150×60

1

3

型芯

718

φ150×150

1

4

半合模

718

200×160×100

2

5

楔紧块

SKS3

87LBMSFA170

2

6

斜导柱

SUJ2

87APZD16×L136

2

7

定位圈

S45C

87LRBDφ100×20

1

8

主流道衬套

45#

87SBSMR11×φ2.5

1

9

推块

SKH51

φ45×L25

1

10

顶杆

SKD61

87EPJNLP25×L200

1

11

支撑柱

S45C

87SPLφ50×L100

2

12

弹簧

65MN

TL50×25×150

4

13

嵌块

718

60×50×30

1

14

压块

SKS3

87GR10SV20L350×T30

2

15

限位块

45#

70×55×30

2

16

圆柱销

45#

87MSD2×L6

1

参考文献

翁其金主编塑料模具成型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谭鹏翱编著塑料模具设计技巧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塑料模具零件盘起工业(大连)有限公司,2003

王鹏驹主编.塑料模具技术手册.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李海梅,申长雨主编.注塑成型及模具设计实用技术.北京:

化工业出版社,2002

蒋继宏,王效岳编绘.注塑模具典型结构100例.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屈华昌主编.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贾润礼,程志远主编.实用注塑模设计手册.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付宏生,刘京华编著.注塑制品与注塑模具设计.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黄虹主编.塑料成型加工与模具.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许发樾主编.模具常用机构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许鹤峰,陈言秋编著.注塑模具设计要点与图例,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

许发樾主编模具结构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