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问题汇总1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3914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问题汇总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教育问题汇总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教育问题汇总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教育问题汇总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教育问题汇总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教育问题汇总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教育问题汇总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教育问题汇总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教育问题汇总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教育问题汇总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教育问题汇总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教育问题汇总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教育问题汇总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教育问题汇总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教育问题汇总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教育问题汇总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教育问题汇总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教育问题汇总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教育问题汇总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教育问题汇总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问题汇总1Word文件下载.docx

《教育问题汇总1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问题汇总1Word文件下载.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问题汇总1Word文件下载.docx

该学习说话的时候,堵住他的耳朵,再或者是,本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专心做完一件事的时候,家长的疏于管教,那么可能某些东西就再也学不会了。

这就好像那些狼孩、猪孩,他们因为从小没有和人类在一起生活,在他们的窗口期内他们没有学到人类应有的生活模式,也没有学会人类的语言,所以即使他们后来回到人类社会也没有办法再学会人类的生活模式了。

不要认为上面的例子是危言耸听。

和上面的家长一样,除去一些天性使然的成分,你们在孩子刚上小学的时候一定有忽略孩子的这一部分的教育问题。

下面我提几点建议,看看有没有效果。

1.打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但是可以相应奖励和惩罚(如:

在一个小时内写完作业可以看一会电视。

写不完则不能够看电视。

当然这个同样需要坚守你的底线,不能因为一次的同情,或者经不住孩子的死缠烂打坏了规矩。

坏一次规矩,孩子心中就会存在侥幸,那样不是一时半会能够改过来的)

2.话术。

不要认为话术只存在政界商界的谈判。

本身教育孩子也是在斗智斗勇(如:

利用孩子攀比的心理,跟孩子说:

“看,我刚刚碰到你同学小明的妈妈了,小明的作业只用了半个小时,这回他妈妈带她看电影去了。

但是切记不要说成带有比较性质的话式:

“看,小明多么多么优秀,你怎么怎么不行之类的……”)

3.从爱好或其他入手。

孩子写作业磨蹭。

除去一些客观因素外,本质就是没有良好的习惯。

所以最好利用他的爱好去培养去持续,高效的完成一件事(如:

孩子喜欢画画,那么回家以后可以先让他认真的画一幅画,不论好坏,第一让孩子静下心来,第二可以慢慢培养他的习惯。

当然,这也不能过于极端,如果给孩子报一堆兴趣班……那么得到的效果则会相反)

问题三:

老师您好!

我家孩子是男孩,今年12岁,上小学六年级。

成绩中上。

上周经不起请求给他配了一部小米手机。

据我了解他们班上同学有三分之一都配了手机。

可是我还是不放心,他现在没事总是捧着个手机看。

不知道会不会影响学习,接触一些不良信息。

该不该给他收回来,或者控制……我现在有些后悔。

怎么办?

回答:

既然已经买了,就不要收回来,或者总是限制他。

这样只会激起孩子的叛逆。

让你的教育更加艰难。

这就是我之前说的原则问题,要坚持自己的教育原则,在做决定前考虑清楚,并且坚持原则。

同理,既然已经买了,你再去阻拦他,限制他。

比如没收回来,或者只能在家里用,或者天天跟他唠叨,要少玩手机……只会激起他的叛逆之心。

手机本身就是现代社会的“精神鸦片”,连成年人都很难控制,时不时的看一看,吃饭时看,睡觉时看,开车时看,工作时看……何况孩子。

但是谁也阻止不了这个社会的风潮“倒行逆施”将手机化有为无。

你能做的,只是接受现实,并且适应它,利用它更好的教育孩子。

下面说几点建议:

1.和班主任沟通,让班主任加强对这类事情的教育,与时俱进,制定相关的班规。

2.利用聊天软件如:

微信,QQ。

加强和孩子的沟通和交流。

有些话当面不好说,可以在聊天软件上说。

有些精品的故事,文章也可以推送给孩子。

3.手机确实是他接触社会的一个窗口,小学六年级打开它,确实早了点。

在生活和接触中,渗透给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让他坚守自己的原则至关重要。

问题四:

读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影响其他孩子,老师让家长去学校陪读,不然就带回家。

我很心烦,不知道怎么办。

前几天听家委会的家长告诉我的,还问我给老师送礼了没有,他们都送了……不知道老师是不是暗示我要送礼。

先说说你的担忧:

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教师这个职业圈子相对封闭,特别是小学教师,他们都相对单纯,社会上的不良习气沾的不多。

你给他礼物他可能会收下,也会稍微关注一些你的孩子。

但起不了决定性作用。

就算他是在暗示你给他好处,其他家长也都心知肚明。

以大部分人的思维,谁会去出这个头。

你要么下决心把他扳倒,让他无法对你的孩子造成任何不良影响。

要么接受现实,和他搞好关系。

再说说孩子的问题:

你有着百分之八十家长都同时存在的问题。

没有去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只不过你的问题体现的更早。

参考昨天我在文章里说的如下:

1.关于习惯。

12岁以前,去花时间和孩子相处吧,通过陪伴,在生活中渗透给孩子好的习惯。

不是教,是渗透。

2.关于沟通。

一定要平等,你做一件错事,是希望领导把你劈头盖脸的臭骂一顿,再拿出一堆比你优秀的人作比较。

还是好好跟你说:

“哥们这回你失误了……你应该多考虑考虑,怎么去做……”

3.关于原则,在习惯养成阶段,一定要坚守原则,不要因为经不起孩子的死缠烂打,放弃原则。

放弃一次,就等于在孩子心中埋下了侥幸的种子……你就被看透啦。

4.所谓坚持。

这个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理论。

所以就看你想怎样,能不能坚持。

问题五:

七岁的小孩竟然拿了大人100块钱,怎么教育?

答:

首先,问题要重视,千万不要采取过激行为!

如果你不想把孩子养成一

个没有主见,自卑的傻子!

先要弄清楚原因。

七岁的孩子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情况下一般是不会这么做的。

而这并不能说明孩子本质差,道德不好。

如果你这么认为,那对不起,实在帮不了你。

构成问题很可能是以下的几点原因。

1.孩子上了小学,班里的同学对某些东西有攀比行为。

这需要和班主任沟通,让班主任就攀比之类的事情在班里进行普及教育。

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当然教育方式最好不要说教,而是旁敲侧击的鼓励某些孩子,拾金不昧,诚实守信之类的话题来引导。

2.学校周边商店的“诱导”,小孩很有可能去了学校附近的某些商店,看上了喜欢的“东西”而又明白家长不会满足,从而做了这件事。

现在的商人都不傻,一般不会故意引诱孩子犯错。

所以你大可以去这些商店问一问,和他们做朋友,多多“关照”你的孩子,同时也好更清楚的了解孩子。

3.以上两种情况大多会同时存在。

所以重要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家长如何去处理。

问题六:

你好,我是一个七岁小学生的妈妈,今天他们的班主任找我谈话了,说你的儿子看上去很忧郁,我心里很着急。

我该怎么办?

很多问题都是在“变化”的时候出现的。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变化”点。

孩子的适应能力参差不齐。

加上可能在小时候,家长没有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造成了孩子对小学生活不适应,恐惧……

1.依然要和老师沟通,在班里多鼓励孩子的优点,增强他的自信。

小学生大都比较“势力”,老师表扬多了的孩子,更容易交到朋友,能够得到一定缓解。

2.你多抽时间陪陪孩子,但不是出问题以后。

大人们总不能平等的和孩子沟通,常在出现问题以后,集中时间去突击解决问题。

这样治标不治本!

当你们以为孩子好了,一切恢复正常以后。

孩子会特别失落,想办法引起你们的关注……于是经常性的出问题,你要不想折腾,就试试。

3.多花点时间培养一下孩子的兴趣。

比如:

画画,音乐……但是千万不要给报一堆兴趣班。

这就和你要每天兼职打好几份工似的。

问题七:

我儿子今年6岁半,平时在家胆子很大,一出去和小朋友一起玩,有的小朋友很霸道,强势,他就总被吓得大哭,不敢说话。

我在的时候他稍微胆子大一点。

在人多的时候不敢表达自己,自尊心特强,老师说他脸皮特薄,没有自信。

可是,在家里的时候和我们犟嘴,出去就什么都不敢了?

我真是不知该怎么引导孩子!

回答:

孩子之所以在家是“小霸王”,在外又变成了“受气包”,这两种角色的转变也正折射了父母教养方式的弊端。

在家庭环境里如果父母是“保姆型”的,大事小情都要包办代替,并且无原则的溺爱孩子,对孩子的要求一律满足,当孩子做了违反原则的事情,父母也会一而再再而三的迁就、包庇,父母的行为不知不觉中就培养了一名“两面人”,在家倔犟、任性、爱使小性子,在外面就是害羞、胆怯、无能力。

父母认为对孩子的“宽宏大量”就是对孩子的爱,殊不知,也正是父母这种错误的爱,让孩子在家中有恃无恐,做事无原则,自我,不能够体谅别人的感受;

另一方面父母的代替,让孩子失去了自我锻炼的机会,当事情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之内的时候,孩子就很容易自信心下降。

所以,当孩子离开了家庭熟悉的环境之后,面对陌生的群体,不熟悉的环境,就会自然而然的有一种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会让孩子不愿意接触外界,害怕与陌生人相处。

并非别的孩子强势、霸道,而是自己的孩子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所以,当遇到不顺心的时候就会采取逃避的形式或者是哭来表达自己。

建议家长:

1、多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为孩子创造自由的空间家庭环境里。

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制造一些“困难”,以此来锻炼孩子。

六岁半的孩子,按照正常的心理发展规律,正是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未知世界的年龄,父母要敢于放手,大胆尝试,给孩子创造动手、自己处理问题的机会。

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特别是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去完成,而不是替孩子去做。

六岁半的孩子应该学会自己穿衣、起床、洗漱,上完厕所能自己擦屁股,自己整理所需物品,书包、文具之类的;

能够自己洗一些小物件,帮妈妈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倒垃圾、拖地、收拾碗筷、洗碗等。

2、遇事多问孩子为什么,而不是直接告诉孩子如何做。

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并不是直接告诉孩子该如何去做,而是要问一下孩子的想法,看看孩子如何处理,不要认为孩子小,就忽略了孩子的想法,也不要认为孩子的想法太幼稚,当你告诉孩子怎么做的时候,也失去了一次训练孩子思维的好机会,时间久了,孩子就不想去思考,对父母也形成了依赖的心理。

问孩子为什么,能够锻炼孩子主动思考的能力、善于表达自己,能够积极探索未知的领域。

通过这种形式的互动,孩子慢慢的就能学会自己处理一些简单的问题,这种能力的培养会让孩子有勇气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

3、事情再小也要有个规矩,不要对孩子施予无原则的爱。

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的设定并非是为了满足父母的内心需求,也不是为了约束孩子而设定的。

在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的基础上,而设定的规矩,其实也是一种爱。

这种爱会让孩子懂得什么事情可为,哪些事情不可为,规矩的设立能让孩子懂得学会说“不”,同时也能够接受别人的拒绝。

当孩子为了满足自己不合理的需求,而大哭大闹的时候,父母就要在接纳孩子情绪的同时果断的对孩子说“不”,而不是为了心疼孩子,采取委曲求全的办法,父母的委曲求全实则是对孩子的一种纵容,这会害了孩子。

问题八:

请问各位老师谁能告诉我该怎么做:

我崽今年读一年级,每天回家都会告诉我说他班有一同学打他,前段时间我有跟他班主任说过这事,可班主任当时当着我崽的面就问是不是同学跟他玩,推了他一下让我崽认为是打了他,她总往这方面去引导我崽认同她的这种说法。

可都过去二三个星期了,我崽现在回来还跟我说他同学打他,请问我是该去跟她班主任说呢,还是该去找那个同学的家长?

谢谢!

孩子是未来,我们血脉的延续,让自己的生命更加灿烂吧!

自家的孩子被欺负的时候,当下很多家长的态度是: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因为懦弱的孩子是无法在弱肉强食的社会立足的,这个观点,你同意吗?

“闺女语宝儿前几天从幼儿园回来,说有个小朋友(男孩儿)用手故意打了她脸一下,我问她还手没有,她说没有还手。

我说那你别跟我说,以后在外面受了欺负,记住要还手,打不打和打不赢是两回事儿。

打输了回来,我向你检讨,是爸爸我授艺不精,咱以后继续练;

打赢了回来我给你庆功,别干那告状打小报告的事儿,闺女也不知道听没听明白,反正特认真地对我说好!

这是前几天在论坛上很火的一则帖子,引起了诸多家长的共鸣,纷纷跟帖点赞,这无疑代表了当下一类家长的观点: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孩子要培养狼性和血性,在受欺负的时候以暴制暴,秉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态度,因为一个懦弱,忍气吞声的孩子是无法在弱肉强食的社会中立足的。

  

但也有另外一种观点:

好斗的孩子赢得了现在,但赢得了未来吗?

以暴制暴就像是用一个错误来回击另一个错误,环环相报只能错上加错。

当我们一面希望孩子善良宽容,一面又教他们以暴制暴,岂不是互相矛盾吗?

今天的自卫回击,谁能保证不变成明天的暴力相向?

善良不是无能,宽容不是软弱,我们应该对暴力说“不”。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有时候犯了错,都舍不得打一下,如今竟然在外被别人欺负,那心里真是十万个不是滋味。

面对孩子们的小江湖,家长是该教会他们血性反击以暴制暴,还是提倡宽容,让孩子们以德报怨?

今天,我们给所有爸爸、妈妈带来一套卓有成效的武林秘籍——教孩子们学会“打架”!

家长不妨让孩子学会打架。

儿童教育专家冯德全教授认为,“孩子通过打架可以逐渐适应集体活动,并从中学会许多知识,如何在挨打时降低痛苦、怎样调节情绪、如何避免激怒对方、怎样相互原谅等。

”3岁以上的孩子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境,对比双方战斗力,以及老师的态度,决定自己是还手、躲避、和这个孩子化敌为友,还是去请大人帮忙。

“对幼小的孩子来说,能想出躲避或求助的办法,也并不总意味着怯弱,有时反而是机智的表现,能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  

孩子们的战役,父母有三招。

第一招,让孩子理解“被人欺负不是没用的表现,每个人都会遇到”。

当孩子哭诉时,你应该立即停下手中的工作,蹲下来与孩子平视,轻轻地抱着孩子,这可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很重要,并且消除孩子的不安。

同时对孩子表示同感:

“妈妈知道你很难过、委屈。

”待孩子情绪平复后再询问是怎么回事,确定是孩子受委屈之后,要给予安慰,让孩子明白被人欺负不是因为自己没用,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让孩子尽快摆脱气馁和自我否定的情绪。

第二招,家长们在发现孩子们出现交往冲突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只要没有发生危险,就只做个冷静的旁观者,不出手干涉,不替孩子强出头,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处理问题。

我们不可能时刻护在孩子身边,在你可控的范围内,训练孩子解决冲突的能力,才是制胜高招。

第三招,教会孩子在发生冲突的时候怎样保护自己,并寻求帮助。

想要让孩子们学会保护自己的深厚内力,可不在一朝一夕,家长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

靠强健的体魄让孩子们面对劣势不会吃亏,不怒自威的自信人格能在关键时刻震慑恶势力。

江湖有名言,出门在外靠朋友,每个孩子要学会交朋友,有自己的“圈子”,当你拥有一个强大的朋友“圈子”的时候,无论多调皮的同学在跟你动手之前还是要三思你“圈子”的威慑力。

如果还是无法解决,那就只有最后一步,向老师和家长寻求帮助。

“打架看似小问题,却影响孩子性格成长,家长不愿孩子当‘狼’,也不忍心他(她)当‘羊’,失去自我保护能力。

”冯德全教授认为,不能简单地以“还手还是不还手”看待此问题,关键在于树立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引导孩子自己寻找解决的方式。

“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怎样让孩子掌握好这个‘度’,尤为重要。

问题九:

老师好!

我家孩子上小学三年级,原来挺乖的,但是现在越来越贪玩,总是和她同学出去玩,回家晚,还说我们管的严,作业总是推到最后才写,成绩也不好,怎么办呀?

答案:

相信许多家长和老师都为这样的现象伤过神:

许多孩子整天贪玩,对学习毫无兴趣,不能自觉学习,即使是在有监督的情况下,也总是心不在焉左顾右盼。

那么,如何对待这种贪玩、不爱学习的孩子呢?

以下是几条应对措施,希望可以给你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1、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促使孩子自觉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自然就不会把学习当成苦差事。

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孩子对电脑很有兴趣,他就愿意自觉主动地看许多计算机方面的书籍,贪玩的习性就会有很大的改善。

因此,家长和老师应不时地寻找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并加以引导和培养,促进孩子的健康成才。

2、使孩子尝到成功的滋味。

很多孩子不爱学习的原因,多是由于学习总是失败,考试成绩总是不如人。

因此,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恰当地为孩子确定学习目标,并给以切实有效的帮助,这样孩子就能通过努力达到他能够实现的目标,获得成功的体验。

成功的体验又会激励孩子继续努力,使他不断进步。

3、从小培养注意力。

儿童不爱学习常与其注意力差有关。

课堂教学要求注意力至少保持20分钟,有的孩子却只能集中注意几分钟,有许多内容在"

开小差"

时没听到、没理解,结果成绩差,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进而不爱学习。

所以要从小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有的孩子天生注意力不集中,这需要家长长期的努力。

4、学习强度不可超过孩子的承受能力。

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在孩子课后又安排家教和补习,想借此来达到提高孩子成绩的目的,其实这样很容易产生事倍功半的恶果。

孩子在学校学习的内容已够多,再加上几个小时的额外学习,会超过了其承受能力。

这种"

课堂--家庭式"

的接力学习往往使孩子失去对学习的新奇感,开始厌倦学习。

5、身教重于言教。

父母言行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能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父母要使孩子热爱学习不贪玩,自己必须勤于读书,努力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如果父母整天沉迷于麻将、电视、应酬中无可自拔,那么要想孩子"

出淤泥而不染"

是不可能的。

6、避免家教中的误导。

家庭教育中父母讲话不慎而产生的错误导向,也是孩子不爱学习的原因,如果一位家长整天喋喋不休地说:

"

你成绩如此差,一定是比别人笨,再努力可能也不会见效了。

这样的话语势必会严重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与进取精神,使孩子不爱学习,变得贪玩。

7、为孩子找一个爱学习的好伙伴。

同龄人之间的影响也是极为重要的。

大部分的孩子仿效性极强,只要有一个好的榜样在身边,孩子就会产生希望变好的内在动力,逐渐喜欢学习起来。

这种同伴的力量有时甚至比家长的说教、打骂更有功效。

改变孩子贪玩的方法很多,但是真正关键的部分掌握在家长和老师手中,只要家长和老师方法得当、态度认真、对孩子给与足够的关心与帮助,相信这样的问题很容易就能得到解决。

孩子贪玩怎么办

让孩子玩出名堂很重要,但有的孩子整天贪玩,对学习毫无兴趣。

即使是在家长监督的情况下,也总是在左顾右盼,心不在焉。

如何对待这种贪玩、不爱学习的孩子呢?

(1)教育孩子玩、学结合。

从古今中外著名人物成长成才的事例入手,告诉孩子成功来自不断地刻苦努力,从而使孩子明白:

学习是他们的天职,只有勤奋学习,才有可能实现人生的理想。

玩是放松自己,是学习的补充,是为了更好地学习。

让孩子适当避免接触玩的场所、场景是收取玩心的一种方式。

帮孩子计划什么时候玩、什么时候学习,并参与监控,使孩子做到学玩结合,玩有节制。

不强迫孩子学习,注意学习强度不超过孩子的承受能力,让孩子能欣然接受。

身教胜于言教,父母热爱学习,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2)教育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一方面让孩子学玩结合,另一方面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孩子尝到学习的乐趣,是约束孩子贪玩的关键。

把玩耍作为对孩子用心学习的奖赏、鼓励。

当孩子在自我约束玩耍时有了点滴进步,就及时鼓励表扬,不断地进行正面强化,进而使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问题十:

 

我是第二小学的学生家长,就是想问问老师们我的孩子见面不打招呼该怎么办呀?

几天带孩子回老家,让孩子喊她的爷爷奶奶,可是孩子就是躲在后面不说话,弄的我很没办法,在家挺活泼的,一到亲戚和外人面前就不说话,还总是躲在我们身后,让我们很没办法。

为什么在家性格活泼开朗的孩子,一到家外,就蔫巴了,性格显出十分内向,连招呼都

不打,这么没礼貌,让父母多没面子!

  见了熟人、客人甜甜地说一声:

“奶奶、爷爷或叔叔、阿姨好!

”这样的宝宝人见人爱。

可偏偏有一些孩子,在家里有说有笑、非常活泼,见了外人、即便是认识的人也不肯打招呼;

甚至被爸爸妈妈督促着,仍金口难开,令父母很尴尬,只好怪孩子:

“你怎么这么没礼貌?

“闭紧我的小嘴巴”

  星期天,妈妈带着3岁的佩佩出去,一上电梯就碰到了几位邻居,妈妈热情地和他们寒暄、妈妈暗暗地捏了捏她的小手,示意她招呼叔叔阿姨。

佩佩却两眼盯着地上,丝毫没有反应;

妈妈忍不住了:

“乖,快问叔叔阿姨好!

”佩佩紧闭着小嘴,仿佛没听见似的。

妈妈有些难为情,她弄不明白,女儿活泼外向、伶牙俐齿,跟小朋友玩得也不错,可为什么见了长辈不打招呼呢?

  宝宝心里话

  电梯里有好几个人,我怎么打招呼呀?

妈妈已经向他们问好了,干吗还要我说?

我也不喜欢被妈妈逼着招呼别人。

  行为解密

  如果需要打招呼的不只是一两个人,宝宝有可能一时不知道如何应对;

或者认为挨个问好很累,而这个行为是为父母做的,不是自己情愿的,索性就全免了。

这说明宝宝还没掌握同时和多个人打招呼的技巧,也不懂得见了人要打招呼是礼貌行为。

2岁左右,宝宝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开始萌芽,3岁时一些孩子就显示出自己的主见,因此在被父母要求着向他人问候时,自尊心强的孩子会感到很没面子、产生逆反情绪,以沉默表示抗议。

妈妈拆招

  招数1:

说明打招呼的理由

  宝宝的成长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学会与人交往。

所以,妈妈可以借助讲故事、看图画书和在生活中的场景启发孩子:

熟人间打招呼是一种礼仪,表示一个人懂礼貌、有修养,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它能使我们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而且,打招呼之后,问候的和被问候的人都能感到愉快。

  招数2:

了解宝宝的想法

  教子的前提是“知子”。

妈妈不妨先问问孩子是怎么想的,然后告诉他具体怎么做,比如让孩子说说在见到的人中喜欢谁,引导其在下一次见面时主动问候这位叔叔阿姨或爷爷奶奶。

如果孩子能迈出这可喜的第一步,接下来拓展到一次向两个人问好、逐渐适应问候更多的人。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妈妈要真诚地做个表率,以自己的热情感染孩子。

  如果出现孩子不愿招呼人的局面,以转移话题的方式代替指令性的语言,引导宝宝开口说些他感兴趣的事,才是妈妈明智的做法,因为反复的提醒和批评可能使大家都面临更为严重的尴尬境地,还容易强化孩子的这个行为。

“妈妈说我很害羞”

  每次带磊磊出去碰见熟人,妈妈就抢先提醒:

“快叫奶奶、问爷爷好!

”磊磊则涨红了脸,依然故我;

妈妈不得不以“这孩子害羞”敷衍过去。

  见到熟悉的人,我也想叫他们,可妈妈越说我就越害怕,还没张开嘴,心就怦怦跳,最后就不敢说了。

  宝宝对自己的评价依赖于成人,爸爸妈妈说他怎样,孩子很自然地认为自己就是什么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