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问答题汇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73830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3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问答题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教育学》问答题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教育学》问答题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教育学》问答题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教育学》问答题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教育学》问答题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教育学》问答题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教育学》问答题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教育学》问答题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教育学》问答题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教育学》问答题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教育学》问答题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教育学》问答题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教育学》问答题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教育学》问答题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教育学》问答题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教育学》问答题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教育学》问答题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教育学》问答题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教育学》问答题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问答题汇总.docx

《《教育学》问答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问答题汇总.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学》问答题汇总.docx

《教育学》问答题汇总

 

《教育学》问答题汇总

 

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考试大纲》P4)

 

答: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

 

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

 

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

 

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简述古代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的目的。

(P7)

 

答:

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

 

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

 

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____,强调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

 

人,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

 

厉。

 

3、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P8)

 

答:

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

 

地位。

 

4、简述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特点。

(10)

 

答: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

 

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5、简述当代教育民主化的表现。

(P10)

 

答:

教育民主化是对言教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

一方

 

面,它追求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甚至

 

教育结果的均等。

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6、简述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阶段及其代表人、著作。

(P15)

 

答:

(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2)规范

 

教育学的建立: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3)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凯洛夫《教育学》。

 

7、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P22)

 

答: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

 

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

 

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8、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P24)

 

答: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是一

 

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9、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P26)

 

答: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

 

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10、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P31)

 

答:

(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2)科学技术能够影

 

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

 

方法和手段。

 

11、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P32)

 

答:

(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

 

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

 

究的功能。

 

12、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P33)

 

答:

(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

(2)信息技术改

 

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

 

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13、简述学校文化的特性。

(P38)

 

答:

(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

 

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

 

学校文化的缩影。

 

14、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与特征。

(P40)

 

答:

成因:

(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

(2)同伴群体的影响;(3)

 

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

 

特征:

(1)过渡性;

(2)非正式性;(3)多样性;(4)互补性。

 

15、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P43)

 

答:

(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

(2)人的身

 

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16、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论。

(P44)

 

答: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论有:

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

 

论。

 

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

 

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

 

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

 

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17、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P46)

 

答:

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18、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P48)

 

答:

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遗传素

 

质、成熟、环境和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

 

它对个体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19、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P50)

 

答:

(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夸大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特

 

别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20、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P52)

 

答: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

 

方面做出社会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

 

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

 

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

 

的功能。

 

21、简述少年期的总体性阶段特征。

(P56)

 

答:

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是:

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

 

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惊喜,独立精神的加强。

 

22、简述青年期的年龄特征。

(P57)

 

答:

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

人的社会化在

 

青年期也基本完成。

青年期结束时,大多数青年对世界、事业、人生和

 

自己都可能有较清晰和深入的思考,形成相对系统和稳定的见解,并对

 

自己的未来做出自由重要的选择。

“未来”是青年期最重要的概念。

 

着心理能力的成熟,他们形成了对外部世界和自己内部世界的较清晰和

 

较深入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在两种世界间建起了具有个人发展意义的桥

 

梁。

 

23、简述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

(P60)

 

答:

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有:

导向作用,激励作用,

 

评价作用。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明确了教育对象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预定的发展结果,指导着整个教育活

 

动的开展,支配着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

无论是教育政策的制

 

定,教育制度的建立,还是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方法的选择及效果的

 

评价等,都受到教育目的的制约。

 

24、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P61)

 

答:

(1)国家的教育目的;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

 

教师的教学目标。

 

25、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

(P61)

 

答: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教育目的是针对所

 

有所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26、简述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P62)

 

答:

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

 

础。

 

27、简述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

(P67)

 

答:

教育目的: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

 

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

 

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

 

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本精神:

(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

 

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

 

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

 

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

 

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28、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P67)

 

答:

(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是全

 

面发展的教育:

(1)德育;

(2)智育;(3)体育;(4)美育;(5)

 

劳动技术教育;(三)素质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四)素质嘉

 

奖业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

 

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2)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相辅相成;(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

 

本区别所在。

 

29、简述德育概念及普通中学德育方面的要求。

(P68)

 

答:

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

 

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普通中学德育方面的要求是:

(1)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

 

的基本观点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2)热爱党,热爱人民,

 

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3)建立民主和法制的意识,养成

 

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4)

 

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5)养成适应不断改革开

 

放形势的开放心态和应变能力。

 

30、简述智育概念及普通中学智育方面的要求。

(P68)

 

答:

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

 

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普通中学智育方面的要求是:

(1)帮助学生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

 

进一步系统地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和技巧;

(2)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

 

学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情感、意志和积极的心理品

 

质。

 

31、简述体育概念及普通中学体育方面的要求。

(P68)

 

答:

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

 

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

 

志力的教育。

 

普通中学体育方面的要求是:

(1)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和

 

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

 

作精神和坚强毅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了解科学营养知

 

识。

 

32、简述美育概念及普通中学美育方面的要求。

(P69)

 

答:

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

 

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普通中学美育方面的要求是:

(1)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2)

 

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3)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形成学生创造

 

美的能力是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

 

33、简述劳动技术教育及普通中学劳动技术教育方面的要求。

(P69)

 

答:

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

 

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普通中学劳动技术教育方面的要求是:

(1)通过科学技术知识的

 

教学和劳动实践,使学生了解物质生产的基本技术知识,掌握一定的职

 

业技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劳动

 

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2)结合劳动技术教育,授予学生一定的商

 

品经济知识。

 

34、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

(P72)

 

答:

(1)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

2)学

 

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35、简述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

(P75)

 

答:

1989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核心精神的

 

基本原则是:

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

 

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36、简述我国《教育法》规定的学生应尽的义务。

(P77)

 

答:

(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

 

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

 

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37、简述教师的职业性质与特点。

(P78)

 

答: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

 

师是专业人员;

(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

 

业。

(二)教师职业的特点: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

 

化。

(1)传道者角色;

(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

 

(4)管理者角色;(5)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

 

38、简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P80)

 

答:

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否正确履行教

 

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代教师质

 

量的集中体现。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

 

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39、简述教师的语言要求。

(P82)

 

答:

首先要求准确、明了、有逻辑性。

其次要求富有感情,有感染力。

再进一步要求富有个性,能够体现出一名教师的独特风采。

 

40、简述师生关系。

(P83)

 

答:

(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2)师生关系在人格是民主平等的关系;(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

 

关系。

 

41、简述课程类型的分类。

(P88)

 

答:

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

 

从课程制定者和管理制度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

 

课程;以课程任务为依据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

 

性课程;从教育阶段角度可分为幼儿园课程、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

 

中课程;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

 

社会中心课程等。

 

42、简述学校课程及其形式。

(P91)

 

答:

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

 

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

 

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

 

式出现。

 

43、简述我国学校教育的目的。

(P92)

 

答:

我国现行宪法规定: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

 

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44、简述如何研究学生。

(P94)

 

答:

对学生的研究通常包括三个方面:

(1)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

 

现状,并把它与理想的常模加以比较,确认其中存在的差距;

(2)了

 

解学生个体的需要;(3)了解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差异。

 

45、简述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

(P96)

 

答:

(1)强制性;

(2)普遍性;(3)基础性。

 

46、简述教学计划的构成。

(P97)

 

答:

教学计划主要由教学计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

 

置及其说明、课时安排、课程开设顺序和时间分配、考试考查制度和实

 

施要求几部分所构成。

 

47、简述教科书的作用。

(P100)

 

答:

(1)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

 

料,它可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

 

做作业。

(2)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3)根据教学计

 

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

(4)

 

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48、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

(P102)

 

答:

(1)安排课程表;

(2)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6)

 

组织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49、简述教学任务的内容。

(P103)

 

答:

教学任务通常包括三个方面:

(1)学生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

 

和基本技能;

(2)学生所要形成和发展的智力、能力和体力。

(3)学

 

生所要养成的情感、态度、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

 

50、简述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所受影响的因素。

(P103)

 

答:

学生的学习特点:

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灵活性。

 

学生的学习特点受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基础因素,内部因素,外

 

部因素。

 

51、简述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P104)

 

答:

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背景、输入、过程、成果

 

(CIPP)评价模式。

 

52、简述课程评价的基本阶段。

(P107)

 

答:

(1)把焦点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课程现象上;

(2)搜集信息;

 

(3)组织材料;(4)分析资料;(5)报告结果。

 

53、简述教学的概念及所包含的方面。

(P108)

 

答: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

 

一种活动。

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教学,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

 

活动。

它包括: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

 

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

 

的统一。

 

54、简述教学的主要作用。

(P109)

 

答:

(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

(2)教学

 

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

 

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55、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

 

110)

答:

(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

 

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

 

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56、为什么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114)

 

答: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

 

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去间接认识世界。

 

其目的在于: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社会历史经验变为学生个体的精

 

神财富,不仅使学生获得关于客观的映象即知识,也使学生个体获得发

 

展。

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

认识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

 

教育性,有领导的认识。

 

57、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115)

 

答: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

 

相统一。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

 

生能动性结合。

 

58、简述教学过程的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P115)

 

答:

(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

 

直接经验为基础。

 

59、简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关系。

(P116)

 

答: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同一教

 

学活动中。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表现在: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

 

的基础。

(2)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掌握知识与发展

 

智力可相互转化。

 

60、简述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应注意的条件。

(P116)

 

答:

(1)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

2)必

 

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

(3)重视教学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培养学

 

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4)培

 

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61、简述教学过程的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的规律。

 

(P118)

 

答: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

 

的主导作用。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

 

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

 

生交往关系。

 

62、简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P118)

 

答:

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

 

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

教师的教还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以

 

及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性的发挥,影响着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

 

的形成。

 

63、简述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

(P118)

 

答: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能动性具体表现在:

受学生本人兴趣、

 

需要以及所接受的外部要求的推动和支配,学生对外部信息选择的能动

 

性、自觉性;受学生原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情感意志、价值观等制

 

约,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加工的独立性、创造性。

 

64、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P119)

 

答:

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65、简述我国中学教学原则。

(P121)

 

答:

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

 

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66、简述直观性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

 

答: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

 

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

 

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知能力。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

 

教学手段。

(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67、简述启发性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

(P122)

 

答: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

 

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

 

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