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检测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类试题课后加练卷.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3961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4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检测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类试题课后加练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生物检测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类试题课后加练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生物检测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类试题课后加练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生物检测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类试题课后加练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生物检测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类试题课后加练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考生物检测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类试题课后加练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考生物检测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类试题课后加练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考生物检测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类试题课后加练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考生物检测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类试题课后加练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考生物检测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类试题课后加练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考生物检测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类试题课后加练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考生物检测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类试题课后加练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考生物检测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类试题课后加练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考生物检测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类试题课后加练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考生物检测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类试题课后加练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考生物检测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类试题课后加练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考生物检测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类试题课后加练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考生物检测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类试题课后加练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考生物检测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类试题课后加练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考生物检测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类试题课后加练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检测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类试题课后加练卷.docx

《高考生物检测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类试题课后加练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检测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类试题课后加练卷.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检测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类试题课后加练卷.docx

高考生物检测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类试题课后加练卷

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类试题课后加练卷

课后加餐训练

(一)

1.哺乳动物血液中CO2含量变化能够作用于神经系统,调节呼吸运动的频率和强度。

CO2感受器有两类,位于脑部或位于躯体的动脉管壁上。

(1)哺乳动物因剧烈运动产生的________等酸性物质能与血浆中的HCO

反应,使血液中CO2含量升高。

CO2浓度变化可使一些特定的感受器兴奋,兴奋以________的形式沿传入神经传导至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深加快。

(2)科研人员摘除家兔动脉管壁上的化学感受器或切断其传入神经后,吸入CO2可使呼吸加深加快,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保持脑部细胞外液的pH不变,用含高浓度CO2的人工细胞外液灌流脑部时所引起的呼吸加深加快现象消失,可知脑部化学感受器的有效刺激________(填“是”或“不是”)CO2本身。

(3)一定浓度的低O2和CO2都能使呼吸作用增强,但二者机制不同。

低O2只能通过对动脉管壁感受器的刺激引起呼吸中枢兴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抗低O2对脑部中枢的抑制作用。

在严重缺O2时,如CO(煤气)中毒患者,需用含5%CO2的O2进行吸氧治疗,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乳酸等酸性物质能与血浆中的HCO

反应,使血液中的CO2含量升高。

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2)由于摘除家兔动脉管壁上的化学感受器或切断其传入神经后,吸入CO2能使呼吸作用增强,说明CO2能通过脑部的感受器对呼吸运动起调节作用。

由于保持脑部细胞外液的pH不变时,含高浓度CO2的人工细胞外液不能使呼吸运动加深加快,故可推知脑部化学感受器的有效刺激不是CO2本身,而是CO2所引起的H+浓度的增加。

(3)在严重缺O2时,低O2通过对动脉管壁感受器的刺激而使呼吸中枢兴奋的作用已不足以克服低O2对脑部中枢的抑制作用(低O2浓度时,呼吸作用减弱,能量供应不足,对呼吸中枢具有抑制作用),需用CO2刺激脑部的感受器使之产生兴奋,引起病人的呼吸作用增强。

答案:

(1)乳酸 神经冲动(或电信号或局部电流)

(2)CO2能通过脑部的感受器对呼吸运动起调节作用 不是 (3)用CO2可刺激脑部的感受器,使之产生兴奋(合理即可)

2.寨卡病毒是RNA病毒,该病毒会攻击胎儿的神经元,引起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缺陷。

回答下列问题:

(1)胚胎干细胞通过增殖、分化产生神经元,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神经元能通过轴突末端与其自身树突形成突触进行调节,这体现了神经调节过程中存在________调节。

(2)研制中的寨卡DNA疫苗含有一段根据寨卡病毒设计的DNA片段,注射到猕猴体内后,某些细胞会分泌出很多类似寨卡病毒的小粒子,这些小粒子可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__________________。

据此分析,DNA疫苗和传统疫苗的区别之一是DNA疫苗本身不能充当________,不直接引起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3)有报道称,寨卡病毒感染成年人,可引起患者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神经组织引发中风,该疾病属于________________(填“免疫功能缺陷”“自身免疫病”或“过敏反应”)。

解析:

(1)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神经元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端后,又传递给自身树突,体现了神经调节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2)根据寨卡病毒设计的DNA片段注射到猕猴体内后,会表达产生类似寨卡病毒的小粒子,这些小粒子可作为抗原,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DNA疫苗本身不能充当抗原,其表达的蛋白质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3)自身的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物质而引起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答案:

(1)基因选择性表达 反馈 

(2)记忆(B)细胞、浆细胞 抗原 (3)自身免疫病

3.如图为人体相关神经中枢参与的部分生命活动调节简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口含话梅会使唾液腺分泌唾液,此过程中涉及的神经③末梢及其支配的唾液腺属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_;人听到“话梅”二字时唾液腺分泌唾液过程中涉及的反射弧与上述反射活动涉及的反射弧________(填“完全相同”或“不完全相同”)。

(2)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某种刺激”会引起激素A分泌增加,最终使尿量减少。

此过程中“某种刺激”是指__________________,激素A作用于肾小管与集合管使尿量减少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体血糖升高后,下丘脑可通过神经④作用于腺体细胞X,促进激素B的分泌,激素B作用于靶细胞Y以降低血糖,此过程为______________调节方式;当血糖降低到一定水平后又抑制腺体细胞X分泌激素B,最终使血糖保持稳定,这体现了______________调节机制。

(4)某患者因感染某种病毒而导致重症肌无力(一种自身免疫病),检查发现该患者体内的神经②末梢释放神经递质正常,该患者的发病机理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属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

“口含话梅分泌唾液”和“耳听话梅分泌唾液”两个反射活动中涉及的感受器及神经中枢有差别,故它们涉及的反射弧不完全相同。

(2)机体缺水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感受该刺激后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与集合管重吸收水以减少尿液量。

(3)人体血糖升高后,下丘脑可通过相关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胞,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该激素作用于靶细胞以降低血糖,此过程为神经—体液调节。

当血糖降低到一定水平后又抑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最终使血糖保持稳定,这体现了激素调节中的(负)反馈调节机制。

(4)若某种病毒的抗原与肌肉细胞上的神经递质受体结构相似,则该病毒刺激机体所产生的抗体也可能识别肌肉细胞上的神经递质受体,此种抗体与肌肉细胞上的神经递质受体结合后,可能导致肌肉不能正常兴奋而出现肌无力症状。

答案:

(1)效应器 不完全相同 

(2)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促进肾小管与集合管重吸收水 (3)神经—体液 反馈(负反馈) (4)该种病毒的抗原与肌肉细胞上的神经递质受体结构相似,该病毒刺激机体所产生的抗体能够破坏肌肉细胞上的神经递质受体,导致肌肉不能正常兴奋而出现肌无力症状(合理即可)

4.科学实验证明,内啡肽和多巴胺是保证人类心灵健康的核心物质。

内啡肽有α、β、γ、δ四种类型,其中β内啡肽是垂体细胞产生的由31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肽类激素,内啡肽让人愉悦的效果数倍于鸦片。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

内啡肽能够促进多巴胺的分泌。

如图为人类情绪与疾病关系的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β内啡肽含有氧原子个数最少为________个。

它与多巴胺都需要通过________运输到靶细胞、靶器官。

(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内啡肽促进多巴胺的分泌体现了其中的哪一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吸食鸦片同样使人具有愉悦的感觉,从受体角度来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消极情绪可通过一系列过程导致不良情绪增生和心理疾病发生,这体现了情绪的调节具有______________调节的特点。

其中胰高血糖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在人体情绪调控上具有________________关系。

(4)由图可知,人体健康与稳态依赖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的共同作用。

解析:

(1)β内啡肽由31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多肽,该多肽含有30个肽键,每个肽键中含有1个氧原子,共30个氧原子,多肽的一端还有一个游离的羧基,含有2个氧原子,因此,该多肽至少含有32个氧原子。

β内啡肽是一类激素,激素分泌后释放到体液(主要是血浆)中,多巴胺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因此,它们都需要通过体液运输到相应的靶器官或靶细胞。

(2)激素内啡肽促进神经递质多巴胺的分泌,说明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吸食鸦片和内啡肽都能使人产生愉悦的感觉,说明它们可能有相同的受体。

(3)产生的消极情绪通过一系列调节使不良情绪增生和心理疾病发生,这属于正反馈调节。

图中显示,胰高血糖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都能使人体自我修复能力和免疫力下降,因此两者具有协同作用。

(4)图中显示,人体健康和稳态的调节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答案:

(1)32 体液 

(2)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两者具有相同的受体 (3)正反馈 协同

(4)神经—体液—免疫

5.哺乳动物的生殖活动与光照周期有着密切联系,下图表示光暗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雄性动物生殖的调控过程。

请回答相关问题:

(1)在光暗信号调节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此反射弧中,神经元的某部位由兴奋状态恢复为静息状态时,膜内的电位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松果体细胞的作用是将____________________转变为激素信号,从而将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紧密连接起来。

褪黑素由松果体细胞产生,能对身体不同部位的靶器官如下丘脑、垂体、睾丸等起作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证明褪黑素对睾丸分泌雄激素具有促进作用,实验设计思路是:

取发育状况相同的雄性成年小鼠20只,分成甲、乙两组。

甲组切除松果体细胞,注射适量的褪黑素,乙组切除松果体细胞,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每天定时测量血液中雄激素含量。

此实验过程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图示信号刺激和神经节可推断视网膜是感受器,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松果体构成效应器。

兴奋状态时,神经纤维膜内为正电位,静息状态时神经纤维膜内为负电位。

(2)松果体细胞接受传出神经发出的信号后分泌褪黑素,从而将神经系统活动的电信号转化成激素信号。

褪黑素由松果体细胞分泌后,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作用于含有特异性受体的下丘脑、垂体和性腺等靶器官。

(3)证明褪黑素对睾丸分泌雄激素具有促进作用的实验设计中,甲组切除松果体,注射褪黑素,乙组切除松果体,注射生理盐水。

由于睾丸分泌雄激素除了受褪黑素的影响外,还受下丘脑和垂体的影响,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因此该实验过程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答案:

(1)松果体及与其相连的运动神经末梢 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2)神经系统活动的电信号(答出电信号即可) 褪黑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并能与下丘脑、垂体和性腺等靶器官的受体结合 (3)不能 不能排除下丘脑和垂体对睾丸分泌性激素的影响

6.黄精多糖(PP)是某种草药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

为探究PP是否与机体免疫功能修复与调节有关,某研究小组将正常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组1(免疫抑制剂灌胃+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组2(免疫抑制剂灌胃+PP灌胃),并检测免疫指标。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表明,实验组1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实验组2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与正常对照组相当。

这一结果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PP“只能”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进一步研究还发现:

与实验组1小鼠相比,实验组2小鼠的胸腺萎缩程度极小,与正常对照组相近。

这一结果说明:

PP对胸腺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可能通过提高小鼠的________细胞含量来增强其特异性免疫功能。

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特异性免疫中,在T细胞产生的________的作用下,受到刺激的________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________,浆细胞产生________,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解析:

(1)由于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作用,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PP“只能”增强机体的哪种免疫功能。

(2)胸腺是T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所以PP可能通过提高小鼠的T细胞含量来增强其特异性免疫功能。

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可以识别并结合被病原体入侵的宿主细胞(靶细胞),使其裂解死亡。

(3)体液免疫时,在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受刺激的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答案:

(1)不能 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作用 

(2)T 识别并与被病原体入侵的宿主细胞紧密接触,使之裂解死亡 (3)淋巴因子 B 记忆细胞 抗体

7.兴奋性是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阈强度是指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

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先将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置于含氧培养液中,测定单细胞的静息电位和阈强度,之后再将其置于无氧培养液中,在不同时间点重复上述测定,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

(1)图中的对照组数据是在______________中测得的。

(2)正常情况下,静息电位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细胞内外________浓度差,据图分析,当静息电位由-60mV变为-62.5mV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________,因此,受较小刺激时,就可能导致________不足引起动作电位值偏小的情况发生。

(3)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改变可能与离子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方式跨膜运输有关。

(4)在缺氧处理25min时,给予细胞35pA强度的单个电刺激________(填“能”或“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科研人员先将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置于含氧培养液中,之后将其置于无氧培养液中,故图中对照组数据是在含氧培养液中测得的。

(2)正常情况下,静息电位由K+外流维持,故静息电位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细胞内外K+浓度差。

当静息电位由-60mV变为-62.5mV时,阈强度增大,即引发神经冲动所需的最小电刺激强度增大,故神经细胞的兴奋性降低,受较小刺激时,流入细胞内的Na+不足,可能引起动作电位值偏小或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3)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阈强度先上升后下降,说明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先降低后升高,这可能是由于缺氧引起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较少,影响了离子的主动运输。

(4)由图可知,在缺氧处理25min时阈强度为28pA左右,因此给予细胞35pA强度的单个电刺激,已经超过了阈强度,能够记录到神经冲动。

答案:

(1)含氧培养液 

(2)K+ 降低 Na+内流

(3)先降低,再升高 主动运输 (4)能 刺激强度已高于阈强度

8.如图为人体中下丘脑参与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为下丘脑中的神经分泌细胞。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临床上因为下丘脑损伤可导致ADH分泌不足,导致出现尿量增多的现象,则ADH是________激素,其分泌不足导致尿量增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在寒冷环境中,乙神经分泌细胞兴奋性提高,其分泌的激素A是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B只能作用于甲状腺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图中“下丘脑→激素A→腺垂体→激素B”过程调节着人体内性腺分泌性激素。

某人下丘脑功能正常,但性激素含量不足,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功能受损,临床上可通过给患者注射________来进一步诊断病因。

解析:

(1)人体内神经元兴奋时,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根据信息可知ADH是抗利尿激素,其分泌不足会导致肾小管与集合管对原尿中水的重吸收减少,进而导致尿液增多。

(2)人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合成与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量增加,促使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其只能作用于甲状腺细胞的原因是只有甲状腺细胞膜上具有特异性识别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

(3)某人下丘脑功能正常,但性激素含量不足的原因可能是腺垂体或者性腺功能受损,临床上为进一步诊断病因可给患者注射激素B,若性激素含量恢复正常,则说明性腺功能正常而腺垂体功能受损。

答案:

(1)相同 抗利尿 肾小管与集合管对原尿中水的重吸收减少 

(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只有甲状腺细胞膜上有特异性识别激素B的受体 (3)腺垂体或性腺 激素B

课后加餐训练

(二)

1.胰岛素可以改善脑神经元的生理功能,其调节机理如图所示。

据图回答:

(1)胰岛素受体(InR)的激活,可以促进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________,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改善突触后神经元的形态与功能。

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功能。

(2)胰岛素可以抑制神经元死亡,其原因是胰岛素激活InR后,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些糖尿病病人胰岛功能正常,但体内胰岛素对InR的激活能力下降,导致InR对GLUT转运葡萄糖的直接促进作用减弱,同时对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降低,从而________了炎症因子对GLUT的抑制能力。

最终,神经元摄取葡萄糖的速率________。

与正常人相比,此类病人体内胰岛素含量________。

解析:

(1)由图示可知,胰岛素受体(InR)被激活后引起了多方面的变化,例如促进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作为信息分子,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变化,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2)胰岛素受体被激活后,可以抑制神经元凋亡,同时还抑制了炎症因子的释放,而炎症因子可以促进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3)胰岛素受体被激活后可以促进GLUT的功能,同时抑制了炎症因子的释放,而炎症因子能抑制GLUT的功能,所以当胰岛素对胰岛素受体(InR)的激活能力下降后,不仅会导致InR对GLUT转运葡萄糖的促进作用减弱,同时对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也减弱,即炎症因子对GLUT的抑制作用加强。

GLUT被抑制后,神经元摄取葡萄糖的速率下降。

该类病人胰岛功能正常但体内胰岛素对InR的激活能力下降,导致机体对葡萄糖的摄取减弱,血糖浓度高于正常人,故体内胰岛素的含量会增加。

答案:

(1)神经递质 信息交流 

(2)抑制神经元凋亡,并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导致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3)加强

下降 偏高

2.研究发现“大脑中GPS”是组成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

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定位与海马区的神经元的关系,利用水迷宫对大鼠进行重复训练,然后让它们寻找水下隐蔽的平台。

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

组别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对照组

错误次数

到达平台所需时间(s)

8.76

23.0

实验组

向海马区注射0.5mmol/L的经缓冲液溶解的鹅膏蕈氨酸1μL

36.23

243.2

(1)表中用来判断大鼠定位与海马区神经元有关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酰胆碱是海马区神经元释放的兴奋性神经递质,该递质由突触前膜通过______(填运输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后膜上发生的信号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期记忆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尤其与大脑皮层的海马区有关。

(4)鹅膏蕈氨酸是一种神经毒素,它与___________上的毒蕈碱受体结合,从而导致海马区神经元死亡或者缺失。

(5)阿尔茨海默氏症也称老年性痴呆症,可能与海马区神经元病变有关,经DNA序列分析表明,患者神经元突触末端蛋白质的第711位的缬氨酸变成了苯丙氨酸,有的则是第670位和第671位的赖氨酸和甲硫氨酸变成了天冬氨酸和亮氨酸,由此可知该病与遗传物质的________(填“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或“染色体变异”)有关。

解析:

(1)由题干和图表信息可推知,表中用来判断大鼠定位与海马区神经元有关的指标是错误次数和大鼠从入水点到达平台水域所用的时间。

(2)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乙酰胆碱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突触后膜上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变为电信号。

(3)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与大脑皮层的海马区有关。

(4)鹅膏蕈氨酸可与突触后膜上的毒蕈碱受体结合,从而导致海马区神经元死亡或者缺失。

(5)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发生改变的原因是由于控制该蛋白质的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

答案:

(1)错误次数和到达平台所需时间 

(2)胞吐  化学信号变为电信号 (3)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4)突触后膜 (5)基因突变

3.闰绍细胞是脊髓前角内的一种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如图表示脊髓前角神经元、闰绍细胞共同支配肌肉收缩,防止肌肉过度兴奋的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效应器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刺激b处,在图中____________(填字母)两处也能检测到电位变化。

(2)适宜电刺激作用于a处,导致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兴奋并引起肌肉反应,同时闰绍细胞接受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侧枝的支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