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州中考语文模拟测验卷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4175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温州中考语文模拟测验卷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浙江温州中考语文模拟测验卷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浙江温州中考语文模拟测验卷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浙江温州中考语文模拟测验卷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浙江温州中考语文模拟测验卷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浙江温州中考语文模拟测验卷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浙江温州中考语文模拟测验卷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浙江温州中考语文模拟测验卷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浙江温州中考语文模拟测验卷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浙江温州中考语文模拟测验卷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浙江温州中考语文模拟测验卷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浙江温州中考语文模拟测验卷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浙江温州中考语文模拟测验卷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浙江温州中考语文模拟测验卷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温州中考语文模拟测验卷含答案.docx

《浙江温州中考语文模拟测验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温州中考语文模拟测验卷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温州中考语文模拟测验卷含答案.docx

浙江温州中考语文模拟测验卷含答案

2020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模拟考试(温州市卷)

语文试题(含答案全解全析)

 

一、语文知识积累(27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

“爱阅读”行动寄语

  青少年时期是培养读书爱好的关(jiàn)

(1)  时期。

爱上阅读,就有了一个不会(kū)

(2)  竭的快乐源泉,有了一个不会背(pàn)(3)  的忠实朋友。

青少年对未来有种种美好的理想,但在你们的人生(lán)(4)  图中千万不要遗漏了这一理想——立志做一个真正的读者,一个终身读者。

2.古诗文名句默写。

[10分,

(1)至(5)小题选做4小题,(6)至(8)小题必做]

(1)深林人不知,      。

(王维《竹里馆》)

(2)无限山河泪,      。

(夏完淳《别云间》)

(3)        ,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子曰:

“知者乐水,     。

”(《论语·雍也》)

(5)子曰:

“      ,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6)温庭筠《望江南》中,表现主人公在夕阳将落时仍不见归人而怅然若失的句子是“        ,        ”。

(7)刘禹锡《陋室铭》中,表现主人所交往之人博学高雅的句子是“      ,      ”。

(8)温籍作家林斤澜一生坎坷,但始终坚持文学创作,留下了丰厚的作品。

现在,他虽已离世,但“林斤澜短篇小说奖”的设立,仍给后人以文学精神的激励和滋养,这正如清代诗人龚自珍所说“        ,        ”。

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4分)

(1)会宾客大宴       

(2)每至晴初霜旦     

(3)长跪而谢之    (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陶后鲜有闻 鲜为人知   B.益慕圣贤之道 开卷有益

C.苟富贵,无相忘 一丝不苟D.管夷吾举于士 举世闻名

5.名著阅读。

(6分)

  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温馨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

(2)小题。

(1)根据句子写出相应人物。

(3分)

[甲]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她”是    

[乙]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他”是    

[丙]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

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

“他”是    

(2)下列表述与原著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

A.在《父亲的病》中,鲁迅回忆几位“名医”为父亲治病时的种种表现,并由此感叹:

这就是中国人的“命”,连名医也无从医治的。

B.《琐记》写到,衍太太看见“我们”吃冰,一定会笑着让“我们”多吃点;还让“我”拿母亲的首饰去变卖。

鲁迅没有直接批判,但心中是嫌恶她的。

C.鲁迅在《无常》中说,在众多鬼神中最不愿意见到的是“活无常”,一见到就恐惧惊慌。

文章借此批判生活中那些恶毒的知识分子。

D.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重点剖析“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揭示了古书中所颂扬的孝道的虚伪和残忍。

二、现代文阅读(29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6至11题。

牡 蛎

[俄国]契诃夫

(1)我跟父亲站在一条人烟稠密的街上,感到一种怪病逐步抓住我。

看来我马上就要倒下,人事不知了。

(2)我知道,这是因为饥饿。

(3)父亲挨着我站住。

他五个月前来莫斯科谋求文书的职位,一直在奔走,托人找工作,直到今天才下定决心到街上来乞求施舍。

(4)前面是一所楼房,招牌上写着“饭馆”两个字。

我的头无力地往后仰,朝一边歪着,不由自主地看着楼上,看着饭馆灯光明亮的窗子。

窗内有一块白色的东西,我凝神细看,认出那是墙上一张招贴。

它的白颜色吸住我的目光,我竭力要认出上面那些字来。

(5)“牡蛎……”我终于认出了。

(6)奇怪的词!

我在世上活了足足八年零三个月,可是一次也没听过。

(7)“爸爸,什么叫牡蛎?

”我费力地把脸扭向父亲,用沙哑的嗓音问。

(8)父亲没听见。

他在注视人群的活动,用眼睛跟踪每个行人……我看出他想对行人说什么,然而那句要命的话却像沉重的砝码似的挂在他颤抖的嘴唇上,无论如何也吐不出口。

他甚至已经向一个行人迈出一步,     (A.碰碰 B.拉住)他的衣袖,可是等到那个人回过头来,他却说声“对不起”,慌乱地倒退回来了。

(9)“爸爸,什么叫牡蛎?

”我又问。

(10)“这是一种动物……生在海里……这种东西要活着吃下肚……”父亲说,“它们有壳,像乌龟一样,不过……是有两片壳包住的。

(11)“真恶心,”我小声说,“真恶心!

(12)原来牡蛎是这么个东西!

我就想象一种类似青蛙的动物,藏在两片贝壳里,睁着又大又亮的眼睛朝外看,不住地摆动它那难看的下颚,伸出几只螯,皮肤粘糊糊的……所有的孩子都躲起来。

厨娘厌恶地皱起眉头,提起它的螯,放在碟子上,送到饭厅去。

那些成年人……把它活活吃下去,连它的眼睛、牙齿、爪子一股脑儿吃下肚去!

它呢,吱吱地叫,极力咬人的嘴唇……

(13)我皱起眉头,然而……然而我为什么咀嚼起来了?

那个动物可恶,吓人,可我还是把它吃了,吃得狼吞虎咽,生怕尝出它的味道,闻出它的气味。

我刚吃完一个,却已经看见第二个,第三个的亮晶晶的眼睛……我把这些也都吃了……最后我吃餐巾,吃碟子,吃那张招贴……凡是我见到的东西,统统吃下肚去,因为我觉得,只有不断地吃,我的病才能好。

那些牡蛎吓人地瞪起眼睛,样子可憎,我一想到它们就发抖,可我还是要吃!

吃!

(14)“给我牡蛎!

给我牡蛎!

”这呼声从我胸膛里冒出来,我向前伸出两只手。

(15)“帮帮忙吧,诸位先生!

”这时候我听见父亲闷声闷气地说,“真羞于求人啊,可是,上帝啊,我熬不下去了!

(16)“给我牡蛎!

”我叫道,揪住父亲的后襟。

(17)“你莫非要吃牡蛎?

这么小的孩子!

”我听见身旁有笑声。

(18)有两个先生站在我们面前,戴着高礼帽,笑呵呵地瞧着我。

(19)“这倒有趣!

你怎么吃法呢?

(20)一只有劲的手把我拖到灯光明亮的饭馆里去。

一群人迅速把我团团围住,带着好奇心和笑声瞅着我。

我挨着桌子坐下,吃一种粘糊糊的东西,有腌过的味道,冒出霉气。

我狼吞虎咽地吃着,没咀嚼,没看它,也没问一声是什么。

我觉得我一睁眼,就会看见亮晶晶的眼睛、螯和尖牙……

(21)我忽然嚼到一种硬东西,听到了碎裂的响声。

(22)“哈哈!

他连壳都吃了!

”人群笑道,“小傻瓜,难道这能吃吗?

(23)这以后我渴得厉害。

我躺在床上,却睡不着觉,因为胃痛。

我觉得滚烫的嘴里有一股怪味。

父亲从这个墙角走到那个墙角,用手比划着。

(24)“我好像着凉了,”他喃喃地说,“也许是因为今天我没……那个……没吃东西……我,说真的,有点古怪,愚蠢……我明明看见那些先生买牡蛎付出十卢布,那我为什么不向他们要几个……借几个钱呢?

他们多半肯给的。

(25)到第二天早晨我才睡熟,梦见一只有螯的青蛙藏在贝壳里,转动眼珠。

中午我渴得醒过来,睁开眼睛找我的父亲:

他仍旧走来走去,打手势……

(选自《契诃夫小说全集》,有删改)

读契诃夫

曹文轩

(1)我们必须记住契诃夫是个医生。

因为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叫契诃夫的医生,才会有这样一个叫契诃夫的作家。

(2)医生职业的眼光,极容易使契诃夫笔下的社会成为一个“病者”。

他的文学创作,几乎都是揭露性与批判性的。

从这种意义上讲,文学与医学的职能是一样的:

疗治。

(3)我们在阅读契诃夫的作品时,总要不时地想到一个词:

耐心。

(4)像契诃夫这样有耐心的作家,我以为是不多的。

他在面对世界时,总要比我们获得更多信息。

我们对世界的观察,总是有点不耐烦,只满足于一个大概的印象,世界在我们的视野中一滑而过,我们总是说不出太多关于这个世界的细节。

(5)作为医生,耐心是他的职业习惯。

这一习惯,很自然地流注到了文学对存在的观察与描写上。

他的马车行走在草原上,远远地见到一架风车。

风车越来越大,他看到了两个翼片。

他居然注意到,一个翼片旧了,打了补丁,另一个是前不久用新木料做成的,在太阳底下亮闪闪的。

文学中的那些好看的字面,就在由这份耐心而获得的细微描写上。

(6)医生的职业造就了他一种不动声色、不感情用事的“冷漠”态度。

后来的人谈到契诃夫的叙事态度,十有八九都会提到“冷峻”。

殊不知,这份冷峻的叙事态度,与从医养就的心性有关。

他曾对一位作家说:

“当你描写不幸的、倒霉的人,并想打动读

者时,你应当表现得冷静一些。

这样才能勾画出不幸的背景,从而更好地突出这种不幸。

(7)冷静,让契诃夫常常站在人物的背后,听他们低语,并把它记录成小说。

虽然他在叙述故事和表达情感时处处克制,但字里行间已分明沾满血和泪痕,这就让小说产生一种强烈的对于人物的悲悯情怀。

(选自新浪博客,原题为《樱桃园的凋零——读契诃夫》,有删改)

[初读感知]

6.下列表述与《牡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

A.跟父亲站在街上时,“我”正挨着饿。

B.“我”认出招贴上“牡蛎”这个词,但不知道什么叫牡蛎。

C.在“我”强烈要求“给我牡蛎”时,父亲终于开口向行人求助。

D.“我”在饭馆里吃到了美味可口的牡蛎。

7.阅读《读契诃夫》,简要概括医生这一职业对契诃夫文学创作有哪些影响。

(4分)

答:

[细读品析]

8.阅读《牡蛎》第(8)段,根据语境为空缺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4分)

答:

9.《牡蛎》第(12)段中,作者为什么把“我”的想象写得如此丰富细腻?

联系上下文说说其作用。

(5分)

答:

[联读发现]

10.结合《读契诃夫》第

(2)段,探究《牡蛎》第(20)段中“一群人迅速把我团团围住,带着好奇心和笑声瞅着我”这一场面描写的用意。

(5分)

答:

11.结合《牡蛎》一文,谈谈你对《读契诃夫》最后一段画线句的理解。

(8分)

答:

三、古诗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2至17题。

(一)(5分)

如梦令 春思①

[北宋]苏轼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

帘外百舌儿②,惊起五更春睡。

居士,居士③,莫忘小桥流水。

[注] ①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

②百舌儿:

鸟名。

③居士,居士:

苏轼自号“东坡居士”。

这里是作者的自我呼叫。

12.词中第二句“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

(2分)

答:

13.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

(3分)

答:

(二)(14分)

游东坡①

[南宋]陆游

  十九日早,游东坡。

自州门而东,冈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

东起一垄颇高,有屋三间。

一龟头②曰“居士亭”,亭下面南一堂颇雄,四壁皆画雪。

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③是为雪堂④。

堂东大柳,传以为公手植。

正南有桥,榜曰“小桥”,以“莫忘小桥流水”之句得名。

其下初无渠涧,遇雨则有涓流耳。

旧止片石布其上,近辄增广为木桥,覆以一屋,颇败人意。

东一井曰“暗井”,取苏公诗中“走报暗井出”之句。

泉寒熨齿,但不甚甘。

又有“四望亭”,正与雪堂相直。

在高阜上,览观江山,为一郡之最。

(节选自《入蜀记》)

[注] ①东坡:

苏轼被贬黄州时,开辟了一处荒地,名为东坡。

②龟头:

形容垄头昂起,上建小亭,有如龟头。

②筇(qióng)杖:

竹杖。

④雪堂:

苏轼在东坡筑室时,天下大雪,于是在堂壁绘雪,题堂名为“雪堂”。

14.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4分)

(1)自州门而东          

(2)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     

(3)亭下面南一堂颇雄    (4)为一郡之最    

15.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断3处)(3分)

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

16.下列表述与文中画波浪线句意思相符的一项是(3分)(  )

A.那上面有一座木桥,已经很旧了,还有一间破败的小屋,很不如人意。

B.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扩建成木桥,还在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

C.那上面原先有一座木桥,桥上有一间小屋,现在已经破败,很不如人意。

D.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又在旁边建了一座木桥,还在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

17.根据选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4分)

  陆游游东坡,从“居士亭”开始,以“

(1)    ”为游览中心,踏访有纪念意义的景物,一直到“四望亭”,仿佛跟随苏轼的足迹而行。

一路走来,他感慨良多,写下这篇游记,字里行间蕴含着对苏轼的

(2)    之情。

四、语言文字综合运用(10分)

18.根据要求,填写表格。

  暑假在即,为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决定开展以“历练·感悟·超越”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请你申报其中一项,并填写申报理由。

要求:

①正确书写汉字,准确使用标点,规范运用语言;②150字左右;③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五、写作(60分)

19.根据要求作文。

  大海之于高山,是另一个地方;乡村之于城市,是另一个地方;社区之于校园,是另一个地方……

远方对于眼前,未来对于当下,书中世界对于现实生活……也都是另一个地方。

凝视自己的生活,遥望另一个地方,我们思潮涌动,我们好奇神往……

那么——

走,到另一个地方去。

这是生活的变奏,是内心的召唤,是精神的指引。

请以“走,到另一个地方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16行);③不得抄袭本卷中的材料;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答案全解全析:

1.答案 (4分)

(1)键 

(2)枯 (3)叛 (4)蓝

解析 “键”不能写作“建”;“叛”不能写作“判”;“蓝”不能写作“兰”。

2.答案 (10分)

(1)明月来相照

(2)谁言天地宽

(3)我寄愁心与明月

(4)仁者乐山

(5)君子坦荡荡

(6)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7)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8)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 

(1)—(5)是直接型默写;(6)—(8)是理解型默写。

3.答案 (4分)

(1)适逢,正赶上 

(2)早晨 (3)道歉

(4)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解析 解释课内文言文常见的字词,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4.答案 A A.两个“鲜”都是“很少”的意思。

B.前一个“益”意为“更加”;后一个“益”意为“好处”。

C.前一个“苟”意为“如果”;后一个“苟”意为“随便,马虎”。

D.前一个“举”意为“(被)举荐”;后一个“举”意为“全”。

5.答案 (6分)

(1)【甲】阿长(长妈妈) 【乙】藤野先生(藤野严九郎) 【丙】范爱农

(2)C

解析 

(1)【甲】出自《阿长与<山海经>》;【乙】出自《藤野先生》;【丙】出自《范爱农》。

(2)C项的表述与鲁迅文中的原意刚好相反:

鲁迅《无常》一文中所写神的仪仗队中,人们最愿意看的、最为亲密的是“活无常”。

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6.答案 D 从第(20)段的描述来看,“我挨着桌子坐下,吃一种粘糊糊的东西,有腌过的味道,冒出霉气”,可见牡蛎并不是“美味可口的”。

7.答案 (4分)医生这一职业使他的文学创作几乎都是揭露性与批判性的。

契诃夫将医生耐心的职业习惯流注到了文学对存在的观察与描写上。

医生职业造就了他冷峻的叙事态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提取能力。

筛选时要注意领起句、总结句和承上启下句。

如第

(2)段的“他的文学创作,几乎都是揭露性与批判性的”,第(5)段的“作为医生,耐心是他的职业习惯。

这一习惯,很自然地流注到了文学对存在的观察与描写上”,第(6)段的“医生的职业造就了他一种不动声色、不感情用事的‘冷漠’态度”。

从这些句子中来概括提炼。

8.答案 (4分)A理由示例:

“父亲”一直找不到工作,直到今天才下定决心来街上乞求施舍,可见他心理上是羞于求人的,所以他的动作是迟疑、轻微的。

因此我选A项。

解析 “碰碰”和“拉住”两个动作的区别在于幅度的大小。

“碰”为一物体突然接触另一物体,“拉”是用力使物体朝自己所在的方向或跟着自己移动。

从“父亲”犹豫的举动来看,“碰”的幅度更小,更能体现父亲的迟疑、羞于求人的心态。

9.答案 (5分)作者把“我”的想象写得如此丰富细腻,突出了想象中的牡蛎十分恶心;但“我”还是要把它吃下去,从而突出“我”极度饥饿;也说明“我”对牡蛎一无所知,为下文“我”吃牡蛎的情节作铺垫。

解析 首先从内容上来说,写的是想象中牡蛎的恶心程度。

但即使如此,“我”依然要吃,对比凸显了“我”的饥饿,到了饥不择食的程度。

从结构上来说,为下文写吃牡蛎的情节作铺垫。

10.答案 (5分)这一场面写出了人们毫无同情心,揭露和批判了社会这个“病者”的冷漠无情;引发读者对疗治这个社会的关注。

解析 本题考查场面描写的作用。

《牡蛎》第

(1)

(2)段交代了“我”是一个饥饿的“病者”,第(20)段写面对“病者”,一群人“带着好奇心和笑声瞅着”。

这一描写反映出人们的冷漠和社会的病态,引人深思。

11.答案 (8分)(示例)《牡蛎》中写到“父亲”在孩子睡觉之前和醒来之后一直走来走去,打手势,让我觉得生活的艰辛使他焦虑迷茫甚至即将崩溃。

但是作者没有把“父亲”的生活和心理状态直接写出来,给我们留下想象和体验的空间。

这样让我更能体会到苦难对于“父亲”身心的摧残,从中更加感受到作者对人物的悲悯情怀,也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解析 《读契诃夫》最后一段画线句有三个要素:

叙述和抒情的克制,字里行间的血和泪痕,小说的悲悯情怀。

能够从《牡蛎》一文中找出与这三个要素相符的情节内容,按照它们内在的逻辑关联进行整合、阐述即可。

评析 本题考查关联文本、综合阅读分析的能力,有一定难度。

12.答案 (2分)繁茂,生机盎然

解析 “无限绿阴青子”是说“绿阴丛中,掩映着数不尽的青果”,“无限”是没有穷尽,没有限量的意思,自然写出了植物(桃李)生意盎然、长势良好、繁茂葱茏的特点。

13.答案 (3分)对当年清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怀恋和向往。

解析 “莫忘”是“不要忘记”的意思,不要忘的是以前的事。

“小桥流水”主要是指代相对于喧闹京华的另一种幽静的环境。

由此,反衬出作者对当年汲汲于仕宦的逆反心理和对拥有广阔心灵空间的田园生活的热切向往。

评析 本题考查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略有难度。

14.答案 (4分)

(1)向东走 

(2)空而开阔 (3)面向 (4)是

解析 学好课内文言文是基础,然后根据语境判断词义。

评析 本题考查对课外文言文常见字词的理解能力,也是从课内到课外的知识迁移能力,难度不大。

15.答案 (3分)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

解析 理解句子大意是关键,根据意思来划分停顿。

评析 本题考查给课外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难度不大。

16.(3分)B 几个关键词的翻译要准确,如“片石”“增广”“败人意”。

评析 本题考查对课外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降低了难度。

17.答案 (4分)

(1)雪堂 

(2)仰慕

解析 陆游游览苏轼故居,中心地点要梳理清楚,应该是最有名的“雪堂”。

“仰慕”之情需要从字里行间去体会。

评析 本题考查提取文章有效信息与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能力,略有难度。

[参考译文]

十九日早上,(我)游览黄州东坡故地。

从黄州城门向东走,山脊、田埂高低交错分布,到东坡地地势一下子空而开阔了。

东边一个土堆很高,上面有三间房子。

一个昂起的垄头就是“居士亭”,亭下面向南的方向有一间房子颇为雄壮,墙壁四周都画着雪花。

屋子中有苏轼的画像,戴着乌黑的帽子,穿着紫色裘衣,横拿竹杖,这里就是“雪堂”了。

雪堂的东面有一棵大柳树,相传是苏轼亲手所栽。

正南面有一座桥,大字写着“小桥”,因“莫忘小桥流水”之句而得名。

桥下一开始并没有沟渠涧道,碰到下雨天才有小小的流水罢了。

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扩建成木桥,还在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

东面一口井是“暗井”,(其名)取自苏东坡诗句中“走报暗井出”的句子。

泉水非常寒冷,入口让牙齿感觉很舒服,但味道并不甜美。

(旁边)还有“四望亭”,正处在与“雪堂”相对应的直线位置上。

在高高的土山之上,纵览江山景色,那里是一郡最好(的地方)。

18.答案 (10分)(示例)我选A。

申报理由:

我申报做图书馆义工。

一方面可以帮助工作人员整理图书,可以引导读者找到心仪的书本,从而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我也想借此机会读到更多的好书,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从小就喜爱读书,书带给我丰富的体验。

我做事细心,待人耐心,相信能胜任图书馆义工这项工作。

解析 本题属于应用文考查题,很实用。

答题的关键是要正确书写,规范用语,标点正确,理由叙述合理,至少从实践目的、自身条件两方面来展开,让人信服。

19.[写作指导] 这是一篇全命题作文,有很强的范围指示。

这种有导引性的题目不会让有话说的孩子说空话。

但是,这个题目也有陷阱。

很多考生很可能将其写成一篇控诉中学校园生活的文章,而忘记了“走”。

对这个“走”字要细细琢磨。

为什么走,怎么走,另一个地方有什么等都可以在写作中展开。

所以,构思立意的时候首先要考虑清楚,为什么要到另一个地方去,到另一个地方去干什么,为了躲避现实还是追寻,为了重温还是发现……

另外,很多考生可能会把这个题目套作成“仰望星空”(平时练习中训练较多)。

“仰望星空”着重的是“另一个地方”——“远方”“未来”“理想”——对“现在”的观照。

而“走,到另一个地方去”则应该着重“现在”对“另一个地方”的观照。

也就是说,“现在”“此处”是“未来”“另一个地方”的根基。

这可能是很多考生不好把握的地方。

其实,远方、故乡、童年、梦想、诗境、阅读、消逝却美好的文化……均可成为有意味的“另一个地方”,而且容易写出深度来。

但估计写“旅游”(不是旅行)的考生会很多。

这篇作文要写成功,“另一个地方”一定要写实,要细腻描摹,要有生动画面。

这些是接下来进行思考与抒情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