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教师考试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4877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4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阳市教师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贵阳市教师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贵阳市教师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贵阳市教师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贵阳市教师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贵阳市教师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贵阳市教师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贵阳市教师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贵阳市教师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贵阳市教师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贵阳市教师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贵阳市教师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贵阳市教师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贵阳市教师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贵阳市教师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贵阳市教师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贵阳市教师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贵阳市教师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贵阳市教师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贵阳市教师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阳市教师考试模拟试题.docx

《贵阳市教师考试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阳市教师考试模拟试题.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贵阳市教师考试模拟试题.docx

贵阳市教师考试模拟试题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2.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制度叫(  )。

A.学制

B.学校教育

C.正规教育

D.制度化教育

3.我国科举考试使用的教材主要是(  )。

A.“六艺”

B.“四书”、“五经”

C.《学记》、《理学》

D.“七艺”

4.“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是(  )的教育特征。

A.古代印度

B.古代埃及

C.古代中国

D.古代雅典

5.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形成的“产婆术”属于(  )。

A.直观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6.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教育思想家是(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昆体良

D.苏格拉底

7.“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尔》

D.《普通教育学》

8.1939年,明确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

二、多项选择题

1.孔子的主要教育主张包括()。

A.有教无类

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C.教学相长

D.兼爱非攻

E.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有()。

A.库姆斯

B.伊里奇

C.杜威

D.保罗•朗格朗

E.泰勒

三、填空题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___________,与人类几乎是同时产生的。

2.苏格拉底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___________,第三步是___________。

3.春秋战国时期___________是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促进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4.近代教育史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

5.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___________,他于1776年在德国柯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讲座中讲授教育学。

四、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概念。

2.近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相比较,出现了哪些变化?

3.简述《学记》的教育思想。

4.简述夸美纽斯关于“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

五、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赫尔巴特教学理论与杜威教学理论的区别。

2.试述教育的民主化。

3.论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教育问题的发展。

2.A解析: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B解析:

科举考试注重儒家经典的考核,这些儒家著作到后来逐渐演化为“四书”、“五经”,“四书”包括《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而“五经”包括《诗》、《书》、《礼》、《易》、《春秋》。

因此,答案为B。

4.B解析:

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

许多文士便设立私学,招收生徒,同时也有传授天文、数学、医学等实用知识的文士学校。

于是“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5.C解析: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强调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他的这一教学思想符合启发性原则。

6.B解析:

亚里士多德注意到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7.B解析:

《教育漫话》是洛克的作品;《大教学论》是夸关纽斯的作品;《爱弥尔》是卢梭的作品;《普通教育学》是赫尔巴特的作品。

所以本题应选B。

8.A解析:

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将马克思主义与教育学结合起来,主编了《教育学》。

二、多项选择题

1.ABE解析:

“教学相长”是《学记》中的观点,“兼爱非攻”是墨家的主张。

2.AB解析:

库姆斯等人的陈述非正规教育的概念、伊里奇所主张非学校化观念都是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

三、填空题

1.社会现象

2.定义助产术

3.私学的发展

4.洛克

5.康德

四、简答题

1.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即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①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②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③教育的世俗化。

④重视教育立法,强调以法治教。

3.①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

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失去自信;为学生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

②强调教学要循序渐进。

4.夸美纽斯关于“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包括:

①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都有相同的自然性,都应受到同样的教育。

②强调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规律。

③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而不是仅强调宗教教育。

五、论述题

1.赫尔巴特是传统教学理论的代表:

①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主张采用班级授课制进行教学。

②强调教材的重要性,主张学生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主,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

③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核心、权威和主导的地位。

杜威作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其教学思想和赫尔巴特针锋相对:

①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

②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教给学生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并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掌握发现真理、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③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

这两种教学理论各有利弊,都不能走向极端,在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中,应力求整合这两种教学理论,吸收各自的优点,摒弃二者的缺点,促使教育向理想化的方向发展。

2.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

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接受到同样的教育,不同种族、性别,不同社会经济、政治地位的成员,都享有均等的受教育机会。

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民主化的基本内容,其内涵包括:

①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即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都可以进学校,使所有的人入学机会平等。

②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也就是一个国家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物质资源分配、师资力量分配要均等,但这也并不是说上同一所学校就是公平,还要强调因材施教,能够按照学生的能力给以适当的教育,即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条件使之得到相应的发展。

③教育结果的均等,这就意味着对处于社会不利地位的学生予以特别照顾,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取得成功的机会。

但这也并不是说人人都能得到同一类最高学历,而是能考虑到学生的差别,要给学生最好的出路,这个学生适合于上大学就上大学,那个学生适合于搞手艺就教给其一技之长使其能谋得相应的职业。

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教育自主权的扩大,如办学的自主性,根据社会要求设置课程、编写教材的灵活性、价值观念的多样性等。

这主要指教育管理的民主化。

教育管理民主化,从宏观上说,是指教育立法、教育决策和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民主化;从微观上说,是指学校管理的民主化。

3.现代教育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教育制度,呈现出一些共同发展趋势:

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第二章小学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时间是(  )。

A.1904年

B.1905年

C.1906年

D.1907年

2.1919年建立的将小学分为初小、高小的教育制度,修业年限为(  )。

A.4年

B.6年

C.2年

D.5年

3.据记载,我国的小学最早出现于(  )。

A.殷周时期

B.秦代

C.唐代

D.明代

4.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称为(  );但当一个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遍实施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的义务形式称为(  )。

A.初等教育普及教育

B.义务教育普及基础教育

C.平民教育普及国民教育

D.普及教育普及义务教育

5.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  )。

A.普及性、强制性、义务性

B.基础性、强制性、义务性

C.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

D.基础性、普及性、义务性

6.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发展(  )。

A.专业教育

B.基础教育

C.中等教育

D.职业教育

7.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义务教育法》

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C.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

D.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8.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义务教育的学制年限通常有(  )。

A.六三学制

B.弹性学制

C.交叉学制

D.五四学制

E.九年一贯制

2.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具有(  )。

A.导向的功能

B.调控的功能

C.评价的功能

D.选择的功能

E.制约的功能

3.教育目的是(  )。

A.只在教育活动开始时发挥作用

B.教育行动的先导

C.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的始终

D.是市场经济对教育的本质需求

E.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的依据

三、填空题

1.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叫__________。

2.1985年,中央关于人才培养的“四有、两爱、两精神”,即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奉献精神和__________。

3.《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__________”的管理体制。

4.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

四、简答题

1.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在小学教育方面有哪些重要的改革?

2.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3.小学德育的目标是什么?

4.试述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五、论述题

1.世界各国为什么要推行义务教育?

有什么意义?

2.当代有一位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

“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前程,现在中国父母唯一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学校的侵害吧!

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对中国当前的教育进行反思。

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

2.B解析:

1919年,小学教育机构统称为小学校,招收6岁儿童入学,修业年限为6午,前4年为初级,后2年为高级。

3.A解析:

我国的小学产生于殷周时期,西周时期,周天子建立了小学,这是我国最早的小学。

4.D解析:

本题考查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的区别。

5.C解析:

略。

6.B解析:

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有三个方面:

第一,发展基础教育;第二,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第三,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7.B解析: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8.B解析:

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多项选择题

1.ADE解析:

我国义务教育的学制年限实行小学六年、初中三年的“六三学制”,或小学五年、初中四年的“五四学制”,或“九年一贯制”。

2.ABCD解析:

教育目的有导向、调控、评价和选择的功能。

3.BCE解析:

教育目的是教育行动的先导,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的始终,是我们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的依据。

三、填空题

1.义务教育

2.有文化科学精神

3.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4.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简答题

1.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我国的小学教育从各方面都有了快速的发展,小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着重开展的工作有:

(1)普及小学教育。

从1986年开始推行九年义务教育。

为了尽快普及小学教育,我国采取了两个基本方针:

一是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即国家办学与厂矿企业、社队办学相结合;二是实行多种类型的办学形式。

(2)学制改革试验。

新中国成立以后,对小学原来的六年(4—2)制学制进行压缩,开始五年一贯制的试行与推广,以后又形成了五年制与六年制并存的局面。

(3)教学改革试验。

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语文、算术等学科都进行了教学改革的试验。

2.

(1)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我们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我们要培养的人是在德、智、体、美、老等方面都全面发展的个体,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

3.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小学在德育方面的要求是:

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勤俭、勇敢、正直、合群、活泼向上等良好品德和个性品质;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自我管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

4.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有: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

素质教育有别于应试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既充分重视学生共性的发展,又要求重视学生个性的多样性,从而把学生的差别性显示出来并加以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具有高度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人。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

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之所在。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

大力推进义务教育的发展,对一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得到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1)义务教育既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会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实行义务教育的根本条件。

而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及年限的延长,又为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批高质量的人才,从而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

(2)义务教育即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水平的提高。

一个国家公民的民主生活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义务教育是建立一个国家民主生活的基础和工具。

(3)义务教育既可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

实施义务教育从法律上维护了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也要求公民履行自己作为国家公民的应尽义务。

2.这段话指出了当前中国教育的弊端,当前中国教育趋向于分数教育(即应试教育),都是以分数高低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学生已经变成读书机器,而失去了本身拥有的天赋,没有自我了。

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纽成,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中国教育已经开始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解放人的自我了。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这是一种()。

A.外铄论的观点

B.内发论的观点

C.多因素论的观点

D.综合论的观点

2.教育教学要求的“一刀切”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

A.发展关键期

B.机能期

C.发展期

D.差异期

4.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A.主导因素

B.决定因素

C.物质前提

D.无关因素

5.“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A.霍尔

B.华生

C.高尔登

D.格塞尔

6.一般来讲,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

A.幼儿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青年期

7.人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其他方面的机能会得以超常的发展,如失明者的听力、嗅觉要优于常人,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互补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俗语说明了下述哪一因素的作用?

()

A.遗传

B.环境

C.学校教育

D.人的实践活动

9.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

A.决定性因素

B.辅助因素

C.影响因素

D.引导性因素

10.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

A.主要方法

B.重要方法

C.唯一方法

D.特殊方法

二、多项选择题

1.外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弗洛伊德

B.华生

C.孟子

D.荀子

E.洛克

2.遗传素质的成熟对身心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个体的器官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B.先天素质在发展中逐步成熟

C.机体的成熟为一定特征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D.有些早期运动机能是直接建立在成熟基础上的

E.成熟决定了受教育的内容

第四章学生与教师

一、单项选择题

1.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

A.无差别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C.无歧视原则

D.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2.学生所享有的受教育权主要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学习权和( )。

A.名誉权和荣誉权

B.公正评价权

C.隐私权

D.人格尊严权

3.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 )。

A.管理能力

B.组织能力

C.教育能力

D.教学效能感

4.教师的个人效能感随教师教龄的增长呈现出( )。

A.上升趋势

B.下降趋势

C.先升后降趋势

D.先降后升趋势

5.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

A.合理化

B.示范化

C.多样化

D.个别化

6.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 )特点。

A.示范性

B.长期性

C.复杂性

D.创造性

7.热爱学生是现代教师必备的( )。

A.思想政治素质

B.教育理论素质

C.职业道德素质

D.职业技能素质

8.在师生关系的问题上,持有“教师中心论”这一观点的是( )。

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高尔登

9.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素养中的( )。

A.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1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体现师生关系具有( )特点。

A.尊师爱生

B.民主平等

C.辩证统一

D.教学相长

二、多项选择题

1.学生是具有发展( )的人。

A.特点

B.潜能

C.主体

D.需要

E.价值

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 )。

A.爱岗敬业

B.正确的教育观

C.现代的教育理念

D.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

E.高超的教育能力

3.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 )。

A.以教师为中心

B.在人格上,学生与教师是平等的

c.以儿童为中心

D.在社会道德上,师生关系是相互促进的

E.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

三、填空题

1.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中对中小学生的身份定位是:

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____________。

2.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成为现实性取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和____________的相互作用。

3.一名教师是否能较好地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____________。

4.教师的劳动特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教师的聘用上,我国目前实行的是——。

6.现代教师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____________素质、____________素质、____________素质、身体心理素质。

7.我国规定少年儿童合法权利的主要有关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四、简答题

1.作为权利主体,学生享有哪些合法的权利?

应履行哪些义务?

2.一名合格教师所应具备的良好的个性品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3.教师的教育能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五、论述题

1.试分析学生的本质属性。

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

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无差别原则。

2.B解析:

学生所享有的受教育权主要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学习权和公正评价权。

3.D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学效能感的定义。

4.A解析:

教师的个人效能感随教师教龄的增长呈现出上升趋势,因为随着教师经验的不断丰富,教师的自信心也在不断增强。

5.C解析: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多样化。

6.A解析:

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特点。

7.C解析:

热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素质。

8.C解析:

赫尔巴特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课堂教学的作用和教师的中心地位,是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

9.B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

10.D解析:

师生关系具有教学相长的特点。

二、多项选择题

1.BD解析:

学生是正在成长和发展中的人,具有极大的发展潜能和需要。

2.ABDE解析:

现代的教育理念应包含在正确的教育观中。

3.BDE解析:

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在人格上,学生与教师是平等的;在社会道德上,师生关系是相互促进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

三、填空题

1.未成年公民2.个体与环境3.专业素养4.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5.教师资格制度6.科学文化教育理论教育能力7.宪法义务教育法

四、简答题

1.

(1)作为权利主体,学生所享有的合法权利主要包括人身权和受教育权,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