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支架施工专项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4954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6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支架施工专项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支架施工专项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支架施工专项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支架施工专项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支架施工专项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高支架施工专项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高支架施工专项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高支架施工专项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高支架施工专项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高支架施工专项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高支架施工专项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高支架施工专项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高支架施工专项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高支架施工专项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高支架施工专项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高支架施工专项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高支架施工专项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高支架施工专项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高支架施工专项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高支架施工专项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支架施工专项方案.docx

《高支架施工专项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支架施工专项方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支架施工专项方案.docx

高支架施工专项方案

高支架施工专项方案

一、工程概况

武潭互通式立交主线2#桥上部结构形式为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该桥左半幅为13米标准路基宽度,右半幅桥宽变宽,桥梁范围内桥宽变化为:

23.28米—17米。

现浇箱梁左幅为单箱双室,箱梁高度1.9米,顶宽12.75米,底板宽8.25米。

右幅为单箱三室,箱梁高度1.9米,顶宽23.13—16.75米,底板宽18.53—12.25米。

桥下高度在9—17米范围,现浇箱梁跨径为28+2*35+28=126米。

现浇混凝土左幅1170.54方,右幅1655.76方,总量2826.3方。

左右幅支架搭设分别为一次性完成,一次性落架。

1、主要工程数量

桥名

位置

结构形式

尺寸(米)

数量(片)

墩高(m)

备注

跨径

梁高

武潭互通式立交主线2#桥

0-1#

单箱双室

28

1.9

1

10

左幅

1-2#

单箱双室

35

1.9

1

13

2-3#

单箱双室

35

1.9

1

9

3-4#

单箱双室

28

1.9

1

7

0-1#

单箱三室

28

1.9

1

10

右幅

1-2#

单箱三室

35

1.9

1

13

2-3#

单箱三室

35

1.9

1

13

3-4#

单箱三室

28

1.9

1

10

2、支架方案选择

可选方案:

①钢管柱支撑结合桁架(贝雷或六四军用梁等)或大型型钢方案;

②采用满堂式钢支架;

③桁架与满堂式支架结合。

第①种和第③种方案的优点是跨越能力强,竖向稳定性好,缺点是桁架或钢管柱较重,需要大型起重设备安拆,机械费用高并且安拆速度慢,要投入资金较多。

第②种方案的优点是支撑系统部件均较轻,基本不需要大型机械进行安装作业,可全部采用人工安拆,操作灵活,安拆速度较快,费用低,其中,碗扣式支架优点较突出。

我部现浇箱梁计划采用WDJ碗扣式多功能支架,采用满堂式支架施工。

3、施工主要材料

钢筋528.6T,钢绞线116.5T,OVM15-15张拉端锚具64套,OVM15-14张拉端锚具48套,D=85波纹管3015m,盆式支座26个,DSSF80型伸缩缝65.7m,泄水管50套。

4、支架搭设材料数量

碗扣式支架71086m,钢管3570m,顶托3451个。

(具体计算见附页)

二、工期计划安排

计划工期为:

右幅2011年7月1日~2011年9月15日,左幅2011年10月1日~2012年1月15日。

1、根据总体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投入4孔右幅支架,一次性搭设完成。

2、桥跨中间部分适当填高,以降低支架高度以保证支架稳定性,同时便于埋设涵管以利于排水。

三、地基处理

1、山坡处的地基处理

本工程桥梁均跨越两山之间的沟谷,地势变化较大。

为便于支架搭设,对处于地势变化比较大的山坡处地基采用挖台阶处理。

首先,根据测量队放出的各个桥位处的原地面标高及施工图上的桥面标高,设计支架的搭设高度,同时,综合考虑支架立杆的纵桥向间距,确定每处的台阶宽度和高度,使立杆底座位于台阶内侧,确保台阶处地基的稳定性。

根据确定的台阶高度和宽度,用挖掘机将每层台阶处场地开挖至设计标高,利用挖桩的石渣和挖方段爆破的碎石料,进行分层回填处理,每层厚30cm,夯机分层夯实,确保压实度达到95%以上。

最后在回填处理后的每层台阶立模板,浇注一层10cm厚的C25砼,同时设置从桥梁中线向两边1%的横坡,以利于支架范围内的排水。

对处理好的地基进行试验,确保地基承载力250KN/m2以上。

 

山坡处的地基处理示意图

2、沟底地基处理

支架搭设前先将沟底部分填高4米左右,在2#--3#墩之间的互通A匝道路基填筑施工到标高96.81,材料采用挖桩石渣和挖方段碎石料,填筑分层进行,分层压实,确保压实度达到95%以上。

然后再填筑5cm厚砂垫层并压实,砂垫层上浇筑10cm厚的C25混凝土,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并防止雨水或砼浇注段养生过程滴水对地基的影响,确保地基承载力250KN/m2以上。

地基处理完毕,对地基局部进行预压,预压示意图如下:

图4.4处理地基局部预压示意图

说明:

局部预压时,接触垫木采用20cm×20cm,放置4块,累计接触面积0.16m2,静力荷载一般采用钢绞线,需保证钢绞线重量大于4.0t。

四、支架搭设

1、支架设计

根据墩高、桥位处地形地质情况,箱梁顶底板尺寸,设计搭设支架的立杆、横杆、斜撑等的类型及尺寸,具体设计如下:

采用配套钢制DWJ型碗扣式支架,满堂红布设。

钢管D=4.8cm,壁厚t=3mm。

距桥墩中心3米范围内,顺桥方向立杆步距0.6 m,其它位置顺桥向立杆步距0.9 m,横桥向立杆步距均为0.9 m;层高为1.2 m。

翼缘板处支架直接架设至模板底,纵桥向每6排沿全高设置一道剪刀撑,在支架纵向最外一排立杆,沿全高设置剪力撑,斜杆与地面的夹角在45-60度之间,为防止箱梁外腹板和翼缘板的模板向外侧移动,除对外腹板模板设置横向顶撑外,每排立杆在此处均设置6m长的斜杆,斜管采用钢管,并与立杆用扣件连接。

支架顶托上顺桥方向放置10cm×15cm方木,在方木上横桥放置10cm×10cm方木,间距50cm,模板均采用5cm厚大板,上铺12mm厚竹胶板。

侧模板竖肋采用10cm×10cm方木,间距50cm。

竖肋外侧设置3道10cm×10cm横向方木,在腹板处设置两道拉杆,间距100cm。

2、底座安装

在经过混凝土硬化处理后的地基上,侧放立杆位置,将碗扣支架可调节底座直接座于混凝土面上,如底座不水平,可用铁片垫平,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3、立杆

3.1立杆垂直稳放在已放置好的可调节底座上。

底层立杆竖立应采用不同长度的构件相互交错安装,上部各层可用同长度立杆接高,尽量避免立杆接头处于同一平面。

3.2每排立杆安装时宜先立先立两头的,再立中间的一根,互相看齐后,立中间部分各立杆。

立杆接长时,宜先立外排,后立内排。

3.3上下立杆采用套管法联接:

每个立杆一端均有处内径略大于立杆外径的钢套管,该套管与立杆焊接为一个整体。

在搭设立杆时,上层立杆可直接套在下层立杆上,搭高脚手架。

3.4立杆的误差控制

在支架的高度段H内,立杆的全部垂直偏差绝对值规定如下:

当H≤20m时,偏差不大于H/200(mm)。

当H≥40m时,偏差不大于H/400(mm),且总高垂直度偏差应不大于100mm。

4、扫地杆设置

在立杆下端设置纵向和横向扫地杆,扫地杆用碗扣扣件联接,以起到约束立杆底脚发生位移和避免或减少脚手架不均匀沉降的作用。

5、横杆

每搭设完一层立杆,经检查合格后,进行横杆的搭设。

每根横杆为长度90cm的标准碗扣杆件,碗扣脚手架步高为1.2m。

碗扣接头是由上碗扣、下碗扣、横杆接头和上碗扣的限位销等组成。

搭设时,将横杆和斜杆插入下碗扣内,压紧和旋转上碗扣,利用限位销固定上碗扣,扣牢各杆件。

6、剪刀撑、斜撑搭设

本支架采用剪刀撑与横向斜撑相结合的方式,随立杆、纵横向水平杆同步搭设,用通长剪刀撑沿架高连续布置。

剪刀撑纵桥向每6步设置一道,斜杆与地面的夹角在45-60度之间。

斜杆相交点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并沿架高连续布置。

剪刀撑的一根斜杆扣在立杆上,另一根斜杆扣在横杆端头上,两端分别用旋转扣件固定,在其中间增加2-4个扣结点。

所有固定点距主节点距离不大于15㎝。

最下部的斜杆与立杆的连接点距地面的高度控制在30㎝内。

剪刀撑的杆件连接采用搭接,其搭接长度≥100㎝,并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的距离≥10㎝。

为增加支架稳定性,根据WDJ碗扣支架搭设的有关安全规定,在支架纵向最外一排立杆,沿全高设置钢管材料的斜杆剪力撑。

为防止箱梁外腹板和翼缘板的模板向外侧移动,除对外腹板模板设置横向顶撑外,每排立杆在此处均设置6m长的斜杆,斜管亦采用钢管,并与立杆用扣件连接。

剪力撑应随支架的搭设同步进行,以免支架整体失稳。

7、爬梯搭设

支架搭设过程中,为便于施工人员上下支架及材料的运输,在支架搭设的同时,沿外排立杆设置爬梯。

作业人员上下脚手架的斜梯采用挂扣式爬梯,爬梯用两根直径和长度相同的钢管构成,用5×5cm的方木做踢脚杆,爬梯宽为40cm,并宜采用"之"字形式,一个梯段跨越两步或三步。

爬梯坡度采用1:

3,拐弯处应设置平台,两侧及平台外围均设置栏杆及踢脚杆,栏杆高度应为1.2m,踢脚杆高度为0.3m,内侧挂密目网封闭。

8、顶托

支架搭设接近设计标高时,采用立杆可调托盘进行调平,此时支架顶预留20cm的方木位和5~8cm的钢模板位置,以便于为调整标高和拆模提供松动空隙。

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可调底座和可调托盘的螺杆留在立柱内的长度《25cm,避免局部失稳。

支架主体搭设完成后,可调顶托安装前,复核支架最上层立杆的标高,检查合格后,进行可调顶托的安装,顶托的安装过程中,必须对顶托顶面进行调平,确保方木水平放置于顶托上。

9、方木搭设

可调顶托安装、调平后进行方木的搭设。

支架顶端用双拼10×15cm木枋做为纵梁,纵梁直接放置于可调顶托上,横梁采用10×10木枋,直接放置于纵梁上,每50cm一道。

支架搭设完成、检查合格后,即可进行模板安装、支架预压、钢筋加工、混凝土浇注等下一步施工。

五、模板、支架验算

支架设计是否合理,稳定性是否符合施工要求,直接影响着上部结构的施工,因此必须对设计的支架进行验算。

使用数据

锯材松木容许拉应力[δ1]=12N/mm,弹性模量E=9×l03MPa

A3钢材:

容许拉、弯、压应力[δ]=170N/mm2,弹性模量E=2.1×105MPa

脚手架立柱容许长细比:

[λ]=150

计算依据

矩形截面特性:

i=0.289h

圆形钢管截面特性:

简支梁均布荷载计算公式:

长细比:

;L:

横杆步距

支架稳定性验算:

;A:

稳定性验算时截面计算面积;

支架强度验算:

;Aji受压杆件计算截面净面积。

1、荷载计算

(1)模板自重P1

1.2cm竹胶板:

9kN/m3×0.012m(厚度)=108N/m2=0.108kN/m2

5cm厚大板:

6kN/m3×0.05m=0.3kN/m2

l0cm×15cm方木自重:

6kN/m3×0.10×0.15=0.09kN/m

10cm×10cm方木自重:

6kN/m3×0.1×0.1=0.06kN/m

(2)现浇砼自重P2

右幅箱梁断面面积最大在0#台梁端,支架受力情况处于最不利位置,0#台梁端断面:

面积S=36.66m2,中支点断面:

面积S=36.66m3:

梁端与中支点断面沿箱梁方向每米重量:

36.66m2×1×26kN/m3=953.16kN;

每平方米箱梁自重:

953.16kN/23.13m=41.21kN/m2。

(3)施工人员、机具荷载P3

计算支架取1.0kPa=1.0kN/m2;计算模板及小楞取2.5kPa=2.5KN/m2

(4)振捣荷载P4

水平模板取2.0kPa=2.0kN/m2垂直模板取4.0kPa=4.0kN/m2。

此外,倾倒砼产生水平荷载取4.0kPa=4.0kN/m2;

其他荷载1.0kPa=1.0kN/m2。

2、支架验算

荷载组合:

q=1+2+3+4,验算支架稳定性取1.3稳定系数。

荷载计算

中支点处立杆间距为90×60cm,单根立杆支撑荷载:

S=0.9×0.6=0.54m2

Q1=(0.108+0.3+41.21+1+2)×0.54×1.3+(0.06+0.09)×0.9×1.3=31.5kN

(2)强度验算

满足要求,且具有很大的安全储备。

(3)稳定性验算

杆件长细比λ=μ1/ix=l×120cm/1.578cm=76<[λ]=150,对任意柱进行整体稳定性验算(按压杆稳定验算),查表得:

λ=76时Ф=0.744A=489.3mm2

31500N/(0.744×489.3mm2)=86.5N/mm2<[δ]=170N/mm2

稳定性满足要求。

3、地基承载力验算

立杆底部为10cm厚的C25混凝土,混凝土下换填级配砂砾30cm厚,压实度不小于96%。

A=0.9×0.9=0.81m2

=31.5kN/0.81m3=38.9kPa<[σ0]=250kPa

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4、底板模板验算(厚度5cm)

(1)强度验算

根据《公路桥涵施212技术规范》JTJ041—2000,荷载组合

q=l+2+3+4=(0.108+0.3+41.21+2.5+2)=46.118kN/m2。

计算宽度取b,作用模板上均布荷载q1=46.118×b=46.118bKN/m

<[δ]

=1/8×46.118b×0.62=2.075bKN·m

=1/6×b×1000×502=416.7b×103mm3

=2.075b×106/416.7b×l03=5.0N/mm2<[δ]=12N/mm2

(2)刚度验算

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荷载组合:

q=l+2=0.108+0.3+41.21=41.618kN/m2,作用在顶板模板上均布荷载q2=41.618kN/m2×b=41.618bkN/m。

根据以上计算,可得出5cm厚大板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要求。

4、横向10cmx10cm方木验算

10cmx10cm方木承受箱梁底模传递的均布荷载q,间距50cm,计算跨径90cm。

(1)强度验算

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荷载组合:

q=l+2+3+4

q=46.188*0.5+0.06=23.15KN/m

MMAX=q1l2/8=23.15*0.92/8=2.34KN/m

=2.34*106/166666=9.5N/mm2<[δ]=12N/mm2

强度符合要求。

(2)刚度验算

=1/12*100*1003=8333333mm4

刚度符合设计要求。

5、纵向10cm×15cm方木验算

方木受10cm~10am方木传递集中荷载作用,简化为集中荷载,按简支梁计算,方木排布间距90cm,支撑跨度90cm。

P=46.118×0.9×0.6+(6×0.9×0.6×0.15)+(6×0.9×0.6×0.1)=25.71Kn

(1)强度验算

Mmax=P*0.9/4=5.785kN/m

=5.785×106/375000=10.65N/mm2<[δ]=12N/mm2

强度符合要求。

(2)刚度验算

=25.71×9003/48×9000×28125000=

1.1mm<[f]=2.25mm,刚度符合设计要求。

6、立模模板验算(厚度5cm)

(1)混凝土侧压力计算

公式(《桥涵规范>附录D):

=25.5kN/m3t0=5h【平均值)

K2=1.15

=2m/h(经验值)

P1=0.22

toK1K2

=0.22*25.5kN/m3*5*1.2*1.15*21/2=54.743kN/m3

根据泵车浇注混凝土P2取4kN/m3,侧压力合计P3=P1+P2=54.743Kn/m3+4kN/m3=58.743kN/m3

(2)强度验算

5cm厚的背板以及10cmxl0cm方木的强度、刚度计算(计算宽度取b,跨度L=60cm),作用在模板上的均布荷载ql=58.743bkN/m,

(3)刚度验算

根据以上计算,可得出5cm厚大板满足强度、刚度要求。

六、支架预压

1、拟采用沙袋法分级加载、分级预压、分级卸载,具体预压方案如下:

根据箱梁横断面、纵断面形状尺寸计算分段、分区加载重量,每一沙袋按50kg控制,计算每区段的加载沙袋数量。

根据预压荷载分3级加载,加载前根据标识于方木上的数量人工配合吊车、吊篮加载砂袋。

第一次加载到箱梁恒重的50%;第二次加载至箱梁恒重的80%;第三次加载至箱梁恒重的100%。

每次加载完成,立即开始沉降变形观测,待观测结果表明支架稳定后方可进行下级加载。

观测点位布置为横向每截面布置典型特征点3个,沿桥向1/4跨、1/2跨、3/4跨及两头墩边底模的左、中、右分别设置观测点,测点分别布置在相应支架立杆与底模相接处和立杆落地处的混凝土顶面上,即每孔布置30个测点。

立杆顶的观测点采用倒尺法观测,固定专人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认真观测,及时准确地记录分析。

在每级荷载加载完成后,按7:

00、11:

00、16.30各观测一遍测点,当每隔24h的沉降量不大于2mm,并且连续出现2次时则认为支架在该级作用下变形稳定,可进行下一级加载,直至最大荷载。

在最大荷载作用下每隔2h的沉降量不大于1mm,并且连续出现2次时,则认为支架在全载作用下变形稳定,可支架基础牢固,即可进行卸载,卸载分级进行,每次卸载重量与加载重量相同。

2、预拱度设置

根据梁的挠度和支架的变形所计算出来的预拱度之和,为预拱度的最高值,应设置在梁的跨中点。

其它各点的预拱度,应以中间点为最高值,以梁的两端为零,按直线或抛物线进行分配。

3、支架标高调整

支架预压前,按照设计标高调整,预压后基本消除基础塑性变形和支架的非弹性变形。

通过预压,观测计算得出支架弹性变形数值,调整梁底标高,设置预拱度。

梁底立模标高=设计梁底标高+设计预留拱度+支架弹性变形值。

七、模板安装

1、底模安装:

底模采用5cm厚大板,在铺设底板前要对横梁中心位置及底板边缘线进行精确放样,按照坐标点采用人工拉线的方式弹出横梁中心线及底板边缘线,然后按照线行铺设底板。

要保证大板光滑、无凹凸、无麻点,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严禁使用质量差的镜面板代替。

安装地板时要保证严密,无错台,如有错台,禁止抛光处理,要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加减调平。

底模铺设完毕后要检查底模与方木是否紧密相贴,如发现方木变形或镜面板变形,及时跟换,防止混凝土浇注完毕后底板不平整。

每个箱室都要预设出水孔,以备浇注混凝土前冲洗之用。

2、侧模安装:

本工程采用组合定型钢模,在安装定型钢模时要注意侧模与底模接缝处要用泡沫型双面胶贴死,以防漏浆,影响箱梁整体外观。

侧模加固方式:

底板、顶板使用对拉杆固定模板,腹板位置每隔两米采用两米钢管+顶托的方式固定,将钢管用蝴蝶扣固定在支架上,使用顶托调整,使腹板受力分散于支架。

3、内模安装:

本工程内模采用1.2cm厚竹胶板的方式进行拼装,内模拼装要保证表面平整,拼缝严密。

内模加固方式:

立杆采用60cm碗扣支架,上加顶托以调整顶板高度。

纵横杆采用φ48×3.5mm钢管,横杆外加顶托,顶在腹板内侧模板后肋。

横杆上下间距为30cm,立杆纵向间距为1米,横向间距为50cm。

倒角处模板加固尤为重要,最容易出现涨模现象。

待内模拼装完毕后,应精确测量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待混凝土强度达到60%时,拆除内模。

内模倒角处模板及中横梁、端横梁处模板最为难拆,如拆除不及时,将粘在混凝土面上,无法拆除。

所以带混凝土强度达到60%时,应首先将各个箱室内倒角、中横梁、端横梁处模板拆除,之后在依次按照顺序拆除各内箱其他模板。

为方便拆除内模,每个箱室预留2个100cm×100cm人孔,人孔设置应错开布置,避开横纵向同一断面。

八、钢筋绑扎,预应力管道铺设

钢筋焊接绑扎

1.端、中横梁骨架制作:

由于箱梁为等高不等宽的变截面箱梁,底板最窄处为12.25米,最宽处为18.53米,所以端、中横梁骨架制作在钢筋棚制作,然后吊装至现场,进行绑扎箍筋。

焊接绑扎质量要符合规范要求。

必须采用C50标号的混凝土垫块,横纵间距不小于50cm,梅花型布置的方式进行设置保护层。

2.地板、腹板、纵横梁、顶板钢筋制作:

底板、腹板、纵横梁、顶板钢筋制作绑扎按照规范要求进行。

保护层可采用塑料垫块设置。

预应力管道铺设

1、钢筋绑扎完毕,进行预应力管道铺设,本工程预应力管道采用φ110塑料波纹管,采用后穿法穿梭钢绞线。

由于塑料波纹管较铁波纹管轻,在浇筑混凝土时容易造成上浮现象,所以采用井字型定位钢筋固定波纹管。

为了保证波纹管不被混凝土压变形,造成预应力损失,所以定位筋设置采取直线段每80cm一道,曲线段进行加密至40cm一道。

定位波纹管应严格按照设计坐标控制每根波纹管,且波纹管线形要平顺,杜绝出现硬弯,否则容易造成大的预应力损失。

2、钢绞线的下料长度要通过设计图纸进行计算确定,防止长度不足或长度过长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计算时要考虑孔道曲线长度,锚具长度,千斤顶长度及外露工作长度。

切割钢绞线时注意宜用砂轮切割。

锚垫板要牢固的安装在模板上,必须使锚垫板与预应力孔道对中,并与孔道端部垂直,不得错位。

锚下螺旋筋必须顶在锚垫板后,锚下加强筋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布置。

锚垫板与波纹管连接注意密封,平顺。

压浆孔要妥善封堵,防止混凝土浇注时漏浆堵孔。

3.由于本工程一束钢绞线为14根,且全桥126米整体张拉,预应力很大,这就要求对锚垫板要严格控制,控制要素有安装位置,锚下螺旋筋,锚下加强筋。

如不加以重视,在后期张拉时,容易造成锚垫板拉裂。

九、混凝土浇筑

(一)现浇箱梁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所以在浇筑前应注意以下几点:

1.检查支架是否有松扣,顶底托是否与方木紧密相贴。

2.检查模板上下拉杆是否带劲,腹板支撑是否牢靠。

3.在浇筑前必须使用高压水枪对整个内箱,冲洗完毕后再次进行检查是否有脏污,尤其是倒角,纵横梁,中横梁,端横梁等处的死角要格外注意。

4.检查振捣工,振捣棒,铁锨,是否备齐,振捣棒是否有预备。

(二)混凝土浇注

1、箱梁浇注采用拌合站统一拌合,混凝土罐车运输至现场,泵车泵送入模。

混凝土浇注作业采用一次性浇注,浇注顺序为底板-腹板-顶板,从第一跨开始浇注,然后逐跨推进。

为了避免对支架产生局部应力而下沉,浇注每跨混凝土采用先浇注中间,然后连续向墩台处推进。

2、底板浇注应超前腹板浇注2h进行,或根据气温情况底板领先腹板8-12米。

浇注时要控制好浇注速度,确保下层混凝土初凝前覆盖上层混凝土。

底板混凝土初凝前,即开始浇注腹板混凝土,由于箱梁高度为1.9米,所以应该分层浇注腹板,每层厚度不超过30cm,呈阶梯状向前推进。

振捣上层混凝土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保证新旧混凝土结合良好,无冷缝现象。

3、顶板浇筑在腹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2h进行浇筑,以防将腹板混凝土挤入底板。

顶板横向浇筑宜现浇中间,后同时浇筑翼缘板,以防产生集中应力而对支架产生局部受力。

振动以插入式振捣器为主。

顶板浇筑前根据平板振动器尺寸设置标高带,轨道标高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来控制。

4、横梁浇筑,由于纵横梁处有波纹管,中横梁,端横梁处钢筋较密,宜采用小振动棒进行振捣,振捣时注意不能接触波纹管,锚垫板附近的混凝土也一定要振捣密实,以防张拉时将锚垫板拉裂。

采用插入式振动棒进行振捣,振捣时应快插慢拔,振动器的移动间距不超过其作用半径的1.5倍,并插入下层(腹板)混凝土5一l0cm,振捣至混凝土不再下沉,表面密实泛浆为止,不得出现漏振或过振现象。

十、质量保证措施

1、采用标准工法、实行规范化作业。

梁部施工使用公路桥梁作业多年的专业队伍与技术管理人员。

2、模板

1)箱梁模板的设计与施工必须根据设计图进行必要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验算;

2)模板拼装时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