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75073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3.8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4页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Word文件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64页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Word文件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64页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Word文件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64页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Word文件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64页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Word文件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64页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Word文件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64页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Word文件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64页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Word文件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64页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Word文件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64页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Word文件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64页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Word文件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64页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Word文件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64页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Word文件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64页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Word文件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Word文件下载.doc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Word文件下载.doc(6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Word文件下载.doc

(1)依定义忽略正弦因子影响,以包括线进入误差带的时刻为

有:

(3)极点分布与响应间关系

例系统结构图如右,试求

1)当时系统的动态性能;

2)使系统阻尼比的值;

3)当时系统的动态性能。

当时:

%=16.3%

%=5%

例2某典型欠阻尼二阶系统

要求

试确定系统极点的允许范围

要求等价为:

例3系统如下图示

时的响应为,求

依题可知

系统极点分布:

3.过阻尼二阶系统性能估算:

◆找出与之间的关系:

比较:

u求阶跃响应:

求表达式:

依定义:

u过阻尼二阶系统求思路:

缺例题:

例:

u注:

1)当时,欠阻尼二阶系统—-近似用一阶系统代替

2)过阻尼二阶系统零极点分布与动态性能之间的关系

i.极点对影响较大――主导极点

ii.与值、值有关()

3)系统相当于两个惯性环节串联时的特性

欠阻尼二阶系统动态性能计算复习:

⑴ 极点的表示方法:

⑵ 动态性能计算公式:

⑶ 变化时动态性能的变化规律

举例:

系统如右图示,

求分别取值为1500,200,13.5时的动态性能:

开环传递函数

开环增益

1500

86.2

0.037

52%

0.2

0.0046

200

31.6

0.12

13%

0.0345

13.5

8.22

1.45

0.5111

响应曲线见右下图。

3单位斜坡响应与讨论:

误差传递函数:

(计算列表见上页表)

结论:

1.系统的动态性能,稳态性能均与系统结构参数()有关

2.性能之间对参数的要求有时是有矛盾的

必须折中,使各方面要求满足,若兼顾不到,

则需校正

三 改善二阶系统动态性能的方法

系统(如火炮系统)存在超调的原因

1.比例加微分控制——提前控制

改善系统性能的原理(定性分析)见下页图以说明之。

2.测速反馈控制——增加阻尼

(6)二阶系统性能的改善

带闭环零点的欠阻尼二阶系统动态性能计算:

如右系统:

式中:

响应:

指标计算:

开环增益K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开环传函:

开环增益:

闭环传函:

特征根:

特征参数:

动态指标:

误差传函:

稳态误差:

*注时(讲原理)

改善二阶系统动态性能的方法举例

原系统(a)

测速反馈(b)

比例加微分(c)

问题讨论:

1开环增益会影响系统的性能指标

Ø

改变指标的原因:

开环增益

闭环增益

变化→特征多项式系数变化→特征根变化→变化→性能变化

开环增益变化对性能的改善是有限的,指标对的要求往往是矛盾的只能采取折中方案,兼顾不同的要求。

“快”与“准”两项指标相矛盾

2.闭环增益不改变系统性能指标,只改变输出的比例尺度

3.系统的性能不仅取决于闭环极点,而且与闭零点有关。

前者决定响应的模态,后者决定模态的加权系数。

4.不同输入下稳态误差分析

⒌比例—微分控制的原理——提前控制(图示)

⒍测速反馈改善性能的原理——增加阻尼(从结构图解释)

⒎两种方案

比例—微分 测速反馈

1)对噪声敏感;

信号弱,需放大;

有滤波作用,信号强,不需放大;

2)较简单,成本低;

复杂,成本高;

3)不改变开环增益,不改变;

改变开环增益,

4)引入一个闭零点()。

不引入闭零点。

⒏附加开环零点的作用:

——原系统与测速反馈系统相比较

原系统测速反馈系统

附加开环零点,改变了闭环极点的位置(前左)增加了阻尼,改善了指标。

⒐附加闭环零点的作用——测速反馈系统与比例—微分控制系统相比较

⒑附加闭环极点的作用

附加闭环点的作用:

当原系统阻尼较时适用。

3.4高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1.高阶系统的阶跃响应

高阶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一般可表示为

2.闭环主导极点,偶极子

主导极点:

距虚轴较近,对过渡过程影响较大的闭环极点。

(三倍距离

偶极子:

靠得很近,作用可以相互抵消的闭环零极点对。

(距离)

3.高阶系统性能估算——零点、极点法

估算思路:

略去非主导极点和偶极子,用主导零极点对应的低阶系统估算高阶系统性能指标。

步骤:

1)由——闭环零极点图;

2)略去非主导零、极点(3倍于主导极点距虚轴的距离);

3)略去不非常靠近原点的偶极子;

4)利用教材表,用相应的公式进行动态性能估算。

系统主导零、极点分布如右图示,计算其性能指标

按第二行对应公式:

附加零、极点对二阶欠阻尼系统的影响:

(定性分析)

附加零点:

附加极点:

结论

(1).附加点:

(2).附加的零(极)点越靠近原点,对系统的影响越大。

欠阻尼二阶系统附加零极点后动态特性的计算(例)

原振荡二阶系统

附加一个零点

附加一个极点

附加一个零点,一个极点

=

=

⑴附加点:

⑵附加的零(极)点越靠近原点,对系统的影响越大。

3.5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1.稳定的概念及定义

系统在扰动作用下偏离了原来的平衡位置,当扰动消除后,系统能回到原来的平衡位置,则称系统稳定;

否则系统不稳定。

●对线性定常系统,若其脉冲响应收敛,则系统稳定,否则不稳定

●线性定常若稳定,则原点是其唯一的平衡点,且系统一定在大

范围内渐进稳定。

2.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闭环极点全部落在虚轴左边

设闭环传递函数

必要性:

系统稳定

之间线性无关。

不可能在一个时段上恒为0

充分性:

(由上反向说明即可得证)

3.系统的稳定性判据

高阶方程求解不易,用求特征根方法判定稳定性不现实。

设系统特征方程为:

(1).李一戚(必要性)判据:

说明:

设有

当全部根在左半s平面时,系数只能越加越大,不可能出现负或零。

例1——不稳

——不稳(缺3次项)

——可能稳定

(2).劳斯判据(充要性)判据[见书劳斯表]

例2:

判定稳定性及在右半平面根个数

劳斯表

变号两次,有两个闭极点在右半s平面。

l劳斯表第一列元素全为正时,系统稳定

l劳斯表第一列元素的变号次数=右半s平面闭环根的个数

l特殊情况的处理

某行第一列元素为0,该行元素不全为0时——乘因子

某行元素全为0时:

——用上行构成的辅助方程,求导后的新

方程系数代入。

例3判定右半s平面中闭环根的个数

变号两次,有两个正根,实际上

例4

试求系统在右半s平面的根数及虚根值。

可见

(1).右半s平面无根

(2).虚根值:

由辅助方程

(3).由系数看,偶次项系数和=奇次项系数和,是根

劳斯表的应用

①判定稳定性,确定正根的个数

②确定是系统稳定的参数取值范围

例I 系统如右,确定使系统稳定的范围

系统开环增益

综合之

稳定范围为 (阴影部分)

II若,确定使系统闭环极点全部落在左边时的范围

列劳斯表:

综合之

已知某单位反馈系统,其开环零极点如下图示,问:

闭环系

统是否可以稳定?

确定的范围。

依题,系统结构图为:

并且有:

①系统稳定性是其自身的属性,与输入类型,形式无关。

②闭环稳定与否,只取决于闭环极点,与闭环零点无关。

③闭环系统的稳定性与开环系统稳定与否无直接关系。

3.6线性系统的稳态误差

稳态误差是系统的稳态性能指标,是系统控制精度的度量。

●这里讨论的只是系统的原理性误差,不包括非线性等因素所造成的附加误差。

●计算系统的稳态误差以系统稳定为前提条件。

⒈误差与稳态误差

误差的两种定义

●从输入定义——偏差=误差

●从输出定义

●两种定义的误差间关系

对单位反馈系统,此时有:

●稳态误差

⒉计算的一般方法

⑴判定系统的稳态性

⑵求误差传递函数

⑶利用终值定理求:

看出与

例1系统如右,已知

解:

当时,系统稳定。

例2以上系统,当各为多少?

时:

●与外作用的形式有关

⒊静态误差系数法——利用r(t)作用下的规律性

设系统结构如右:

●:

系统类型(型别)——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中所含纯积分环节个数

●与输入与系统自身结构参数有关(以下分两步讨论)

——静态位置误差系数

——静态速度误差系数

——静态加速度误差系数

●位置误差,速度误差,加速度误差都是位置上的误差。

4控制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计算:

系统如右图所示:

其中开环传递函数,可表为:

注1利用此表,只要知道即可求出作用下的,条件如下

⒈系统必须稳定;

⒉只适用于控制输入口加入信号时的计算

⒊是最小相角系统的开环增益

⒋只对定义有效

注2不论是位置输入,速度输入,还是,所求出的误差都是位置上的误差。

●随输入形式,随系统结构参数(K,)变化规律的内在机理:

中的积分环节数v是系统跟踪输入信号能力的一种贮备。

V的取值受系统稳定性,动态指标要求的限制。

●利用静态误差系数法求的条件:

⑴只适用于作用时,(除非作用于控制口,也可借用之)

⑵对系统结构的要求:

(偏差=误差;

不能从前馈引入系统)

⑶只适应于最小相角系统。

例3系统如右。

已知,求

稳定性判定:

劳斯表:

稳定条件

计算:

例4系统如右,讨论系统结构参数对减小作用下的的影响。

稳定性:

——均大于0则可稳定。

作用时,

●开环增益和积分环节分配在回路的任何地方,对减小作用下的稳态误差均有作用。

作用时,(只能用一般方法讨论)

●当开环增益和积分环节分配在主反馈口到扰动作用点之前的前向通道上时,才对减小有作用。

同时减小由和作用时稳态误差的措施:

⑴在主反馈口到扰动作用点的前向通道中加增益。

⑵在主反馈口到扰动作用点的前向通道设置纯积分环节。

⑶同复合控制方法。

例5

系统如右,已知

求,使

——T、K大于0时系统稳定。

1=

●复合控制可以有效地减小。

(机理见波形分析)

●此题不符合静态误差系数法应用的系统结构要求,只能用一般方法求。

问题:

系统不稳定。

3.6线性系统的稳态误差

5.干扰作用下稳态误差与系统结构的关系

系统如右:

(1)求n(t)=1(t)时,(设)

(2)此时要求求解应满足的条件:

中至少有一个

为了保证系统稳定性(=时,系统结构不稳定)必须同时加比例积分确定

比例加积分控制

(3)=(比例+积分)时,求时的

此时

只要 均大于零,系统一定稳定。

为了使作用时的稳态误差减小,需要在主反馈口到作用点之前的前向通道中加大增益,加积分环节,作用点之后的增益和积分环节则对引起的没有改善作用。

⑴系统如右,讨论作用下:

与动态误差之间的关系

依结构图,系统为Ⅰ型,且

用动态误差系数法:

中稳态分量

⑵系统不稳定。

两者的区别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Ⅰ定义、概念不同:

稳定性意义:

系统则稳定,否则不稳定是否具有回到平衡点的能力。

稳定误差定义:

稳定系统的误差达到稳态时的值系统对某信号跟踪好坏程度。

Ⅱ基础不同:

稳定性是系统的基本要求。

稳态误差是在系统稳定的基础上讨论的。

Ⅲ取决的条件不同:

稳定性只取决于闭环极点在s平面上的位置,是系统的自身的一种属性。

稳态误差除了与系统结构参数有关外,还与外作用的类型、形式、幅值有关。

Ⅳ物理本质不同:

稳态误差,意味着系统跟踪某个信号过程中,由于自身能力(不够)不足而没能跟上。

不稳定的系统时输出发散,意味着系统根本不去跟踪输入,只是我行我素、自由发散。

系统如下:

分别讨论在负、正反馈下的

负反馈(稳定)正反馈(不稳定)

用动态误差系数法解时的

系统如右图所示

⑴判定系统稳定性,求稳定的K的范围。

⑵用一般方法和静态误差系数法求

(静态位置误差系数)

*结论:

静态误差系数K(开环增益)

当系统为非最小相角系统(且非最小相角环节个数为奇数时)

静态误差系数=-开环增益

*可见,当时,很大,此时;

⒍改善系统稳态精度的方法:

⑴按干扰补偿:

若可以测量,可如右构造系统:

全补偿条件:

⑵按输入补偿(加前馈)

系统如右构造使时

稳态误差

注1实际上:

系统对输入信号有完全的跟踪能力,动态稳定性能都非常好。

注2:

此时不能用作用时的静态误差计算表来计算有前馈。

4.动态误差系数法

用静态误差系数法只能求出时稳态误差的值。

但稳态误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无法表达。

而动态误差系数法可以用以研究当时的变换规律。

(1)动态误差系数。

动态误差系数法解决问题的思路。

将展开成级数形式

动态误差系数。

在处展开,只描述时的特性。

(2)动态误差系数的计算方法。

(综合应用说明)

①系数比较法 ②长除法

(3)应用举例。

例系统如图示,要求在4分钟内系统不超过6m应选用哪个系统?

已知:

用稳态误差法计算两系统均为

求动态误差系数:

比较系数:

(4)动态误差与误差之间的关系——是中的稳态分量。

以系统

(1)为例求:

可见中的稳态分量,可以用以描述随的变

化规律。

l使用动态误差系数法的限制条件:

①系统稳定——保证在处,可以展开位台劳级数:

②只有有限阶导数项,或其高阶导数项可以忽略,这样才能把写成有限项。

3.7 线性系统时域校正

系统不同性能指标对系统参数的要求往往是矛盾的,只调整数往往不能达到要求,需要用适当的方式在系统中加入校正装置,改变系统结构,选择校正装置参数,进一步改善系统性能。

校正装置的位置

3.7.1 反馈校正

(1).反馈校正的作用

①比例负反馈

原系统:

反馈后:

②负反馈可以降低系统对参数的敏感性

③合理利用正反馈可以提高放大倍数

原环节

反馈后

取时放大倍数大大提高。

(但要注意其负效应)

⑵反馈校正举例

例1一种灵敏绘图仪的结构图右

试求:

1)时系统的性能;

2)时动态性能变化趋势;

3)时,在作用下的变化趋势。

1) 时

系统结构不稳定

2)

3)

(牺牲稳态精度,提高动态性能)

3.7.2 复合校正

(1).按输入补偿的前馈校正

(2).按干扰补偿的前馈校正

例2系统如右

①确定,使系统极点配置在

②设计使作用下。

③设计使作用下

①由结构图

比较系数解出

例3系统如下,确定,和使不受影响;

由解出

比较式

(2)

式(3)代入

(1)

3.7.3 串联(PID)校正

(1).比例+微分(PD)控制

PD控制的机理—提前控制(同时对高频噪声敏感)

例1如右系统

1)时,计算系统性能指标

2)使,确定相应值,

并计算性能指标

1)

2)

(3)比例+积分(PID)控制

如右图所示,校正装置传递函数

lPI校正能使系统型别提高一级,提高稳态性能。

l积分信号是迟后的,会使系统稳定程度降低,损失动态性能。

例2如右系统

1)确定使系统稳定的值范围

2)作用下,对应,求此时动态指标

1)

2)

⑶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

PID控制:

①保留了项,可以提高系统的型别;

②含有,两个可调参数,自由度大,可以用以改善动态性能。

例⒊如右系统,设计中的参数,:

1)在作用下的;

2)使系统成为二阶系统,计算系统动态性能指标。

要使系统成为二阶,应有

(1)、

(2)联立有

仿真

应用PID校正,同时提高了稳态、动态性能。

第三章小结

一、分析:

模型――――――――――→性能指标

例1:

(北航90年10分)

系统结构图如右图所示

当时,要求

求值范围

用静态误差系数法:

综合之有:

例2:

单位反馈系统闭环传递函数

求:

2)静态误差系数

3)时,

依题:

3)系统不稳定,求无意义。

例3:

(西工大90年20分)

已知系统性能

3)

4)时,

依条件:

例4

系统结构图及系统单位阶跃响应如下图所示,确定系统参数

由收敛,系统必稳定

依图:

得两组解:

第三章 复习题

一、是非题

1传递函数完整地描述了系统的动态特性

2两个元件串联的传递函数就等于单个元件传递函数之积

3引入积分环节就能消除稳态误差

4系统中是否存在稳态误差取决于

a)系统的结构参数

b)外作用的形式(阶跃,斜坡……)

5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当输出输入信号变化时,系统极点会相应改变。

6闭环系统的稳定性总比开环系统好。

二、单项选择

1.典型欠阻尼二阶系统超调量大于5%,则其阻尼的范围为:

(1) >

1

(2)0<

<

1 (3)1>

>

0.707 (4)0<

0.707

2.二阶系统的闭环增益加大

(1) 快速性能好

(2)超调量愈大 (3)提前 (4)对动态特性无影响

3.欠阻尼二阶系统两者都与

(1)有关

(2)无关 (3)有关 (4)无关

4.一阶系统的闭环极点越靠近平面的原点,其

(1)响应速度越慢

(2)响应速度越快(3)准确度越高 (4)准确度越低

5.系统时间响应的瞬态分量

(1)是某一瞬时的输出值

(2)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