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历史选修四同步练习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5511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5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历史选修四同步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高二历史选修四同步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高二历史选修四同步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高二历史选修四同步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高二历史选修四同步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学年高二历史选修四同步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学年高二历史选修四同步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学年高二历史选修四同步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学年高二历史选修四同步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学年高二历史选修四同步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学年高二历史选修四同步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学年高二历史选修四同步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历史选修四同步练习题.docx

《学年高二历史选修四同步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历史选修四同步练习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二历史选修四同步练习题.docx

学年高二历史选修四同步练习题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

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1.下列孔子的主张在今天具有消极意义的是

A.“仁者,爱人。

B.“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C.“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身也。

D.“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

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说,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这显然不符合当今社会重视发展经济、提高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现实。

因此,这一主张在今天具有消极意义,故答案为D。

 

2.孔子曰:

“仁者,爱人,爱有差等。

”墨子曰:

“兼相爱,交相利。

”“爱无差等”。

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

“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就是去爱别人,帮助别人,但是有阶级差别。

“兼相爱,交相利”是不分阶层都应相互帮助和给予仁爱。

之所以有这种差别,是因为孔子代表奴隶主阶级,主张维护奴隶制的礼,墨子代表贫民阶级,主张兼爱、非攻、尚贤,故答案为B。

 

3.关于孔子的历史地位,钱穆曾说过:

“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

”这种说法的依据可能是孔子

A.编撰“六经”

B.著有《论语》

C.主张德治

D.开创私学

ht#tp*:

//未来脑教学云平台_【答案】A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文化贡献。

由材料中“历史文化”“集其大成”并分析选项可知A项正确。

《论语》并非孔子所编著,而是由其弟子根据孔子言行整理而成,B错误;C、D项与题意考查主旨不符合,排除。

 

4.在中国历史上,孔子一再被“神化”,而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孔子又被抓住保守的一面,进而被“鬼化”。

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性主要体现在

A.“仁者爱人”

B.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

C.“克己复礼”

D.开创私学

【答案】C

【解析】“克己复礼”的思想要求做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时期的等级名分制度,实质是意图恢复西周等级制度和统治秩序,带有保守性。

 

5.阅读下列四幅图片,可以获取的信息主要有

①孔子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②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家③孔子对中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④孔子提出了“中庸”的主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http:

//ww)未来脑教学云平台%!

【答案】A

【解析】前三幅图片突出反映了孔子在我国及世界各地的地位,并且由“学院”“《孔子行教图》”可知与文化教育相关;第四幅图片则反映了孔子曾担任鲁国的高官。

由此可以判断①②③是正确的。

四幅图片都没有涉及孔子思想的具体内容,因而无法从图片资料中获取“孔子提出了‘中庸’的主张”这一信息。

故排除④。

 

6.孔子: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亚里士多德:

“慷慨是挥霍与吝啬之间的中庸。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材料体现的是二人的中庸思想

B.两人都反对过和不及,认为要恰到好处

C.孔子主张两者兼备,亚里士多德反对两端而取中间

D.两者的中庸思想如出一辙

【答案】D

ht_tp:

//w?

未来脑教学云平台$【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分别体现的是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

孔子和亚里士多德都认为中庸是一种道德教化出来的品质,是道德情感和行为的调适,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但是,二人对中庸的内涵及其标准的认识不同,这种不同导致了他们对理想社会的不同设计,故D项错误。

 

7.下列是几位参观孔庙的游客在孔子像前回顾孔子学说、言论的叙述。

其中,正确的是

A.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以礼治国,二者有一即可

B.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说明他不爱财

C.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他收学生冉雍就是证明

_未来脑教学云平台$))D.孔子的教育思想彻底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

http:

//www.wln1|未来脑教学+云平台*【答案】C

【解析】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以礼辅之,故A项错误;孔子主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故B项错误;D项错在过于绝对化。

 

8.著名文化史学家冯天瑜在其《中华文化史》中写道,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下列孔子的思想中体现了“民本思潮”的是

A.提倡克己复礼

B.主张“仁”

C.编著六经

D.主张“有教无类”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孔子的相关知识可知,A体现了其礼治思想,C是其文化成就,D是其教育思想。

孔子的“仁”的思想体现了人道主义和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是“民本思潮”的体现。

 

9.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指出: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苏格拉底和孔子在思想原则方面“相通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①关注自然界 ②重视人的作用,具有人文精神 ③强调道德价值④发现“自我”,挑战权威

A.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D

htt?

p:

//未来脑@教学云平台+【解析】要注意题干要求“轴心时代”“苏格拉底和孔子在思想原则方面‘相通的地方’”,符合题意的有②和③。

孔子更多关注人事与社会;苏格拉底发现“自我”、挑战权威,而孔子畏天命畏圣人言。

故选D项。

h_|ttp:

//www.wln100.co!

m未来脑教学云平台 

10.

“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

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

”孔子为此而采取的行动是

A.做管理仓库和牛羊的小官

B.收徒授业,整理文化典籍

C.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理想

D.提出“正名"主张

【答案】B

http:

//#未来脑教学云平台||【解析】孔子为使自己的学说传于后世,专心于文化教育事业,并且收集古代文化典籍,整理成“六经”。

 

11.《圣迹图》是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连环图画。

孔子教育思想中对社会发展贡献最大的是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D.“温故知新"

【答案】A

【解析】四个选项都是孔子对教育事业的贡献。

而题干要求回答的是孔子在教育上对社会发展的最大贡献,A项是其教育的办学思想,对教育发展起决定作用,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开创了古代私人讲学之风。

 

12.http:

_//未来$脑教学云平台@平生不得志的孔子不会想到他的思想在汉武帝时居于正统地位,更不会想到儒家思想不仅是官方的意识形态,更影响着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究其原因很难穷尽,其中最根本的一条是

A.“仁”“礼”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ht!

tp:

)//ww!

w.wln100.c%om未来脑教学云平台B.礼法并用符合统治需要

C.“忠恕”思想、爱有差别适应中国社会的要求

D.“内圣外王"思想被广泛采用

【答案】A

【解析】孔子的“仁”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秩序;“礼”有助于维护旧的等级制度,也影响着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

 

13.“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

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这种教育形式出自

A.孔丘

B.庄周

C.韩非

D.墨翟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

根据题干可以得知培养人才重要的手段就是教之六艺,孔子学六艺知礼乐,故选A项。

 

14.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B

【解析】孔子的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仁”的学说。

①③是“仁”的学说的体现,而②是“礼”的学说的体现,④是教育方面的观点。

1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l0~2020年)》明确指出:

促进公平,采取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等举措。

这体现了孔子教育思想和原则中的

A.有教无类

http:

//www.w%未来脑教学(云平台+$B.因材施教

C.启发式教学

D.温故而知新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打破了只有贵族接受教育的局面,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和公平。

 

16.孔子的学生冉有胆小怕事,遇事畏缩,孔子就教导他凡事要抓紧,要立刻去做;仲由敢作敢为,但做事鲁莽,孔子就教导他凡事要冷静,请教父兄后再去做。

这反映出孔子在教育上主张

A.启发诱导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答案】C

【解析】针对弟子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这是因材施教的表现。

 

17.《论语·里仁》中提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关于这一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轻利倾向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符合君主专制的政治需要

C.有利于培养高尚的节操

D.反映了儒家的道德观念

【答案】B

【解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大意是:

与君子谈事情,他只问道德上该不该做;跟小人谈事情,他只是想到有没有利可图。

结合各选项,B项说法与材料无关联,故选B项。

 

18.http+:

//未来脑教学云平台(_《论语·八佾》载,孔子谓季氏: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按照《周礼》,只有天子才能使用“八佾”(八列舞女)的礼乐,可是,到了春秋时期连鲁国大夫季氏也公然“八佾舞于庭”,对此,孔子很是感叹。

这说明,孔子政治思想中的“礼”是

A.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

B.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

C.春秋时期的社会秩序

D.春秋时期的政治制度

【答案】A

【解析】礼乐制度上的规格是依据等级制度确定的。

孔子的“礼”属于政治思想,侧重于社会秩序的构建。

从材料来看,是对春秋时期的社会秩序极端不满。

 

19.据史书记载:

公元前479年鲁哀公追封孔子为“尼父”,公元492年北魏孝文帝遵奉孔子为“文圣尼父”,贞观二年唐太宗遵奉孔子为“先圣”,1307年元成宗封谥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以上史实不能说明

A.历代君主都以儒家思想为治国思想

B.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

C.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D.儒家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儒家思想。

解题时紧扣“不能说明”,属于否定式选择题,分析备选项可知,A表述明显绝对化,春秋战国至秦朝时期,法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推崇,汉武帝时期开始以儒家思想为治国思想,B、C、D的表述均符合题意,故选A。

 

h?

ttp:

/(/未来脑教学云平?

台%ht?

tp:

$//未来脑教学云平台!

+20.面对乱世,孔子忧心忡忡,希望以他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但其政治理念最终破灭于现实面前。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孔子及其弟子都是没有实权的文人

B.孔子的主张不能助诸侯实现称霸梦想

C.孔子设计的那套礼仪规范太过烦琐

D.孔子试图混淆上下等级关系而遭拒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孔子的思想主张,回顾已学史实可知,孔子的儒学思想脱离当时诸侯称霸、群雄割据的社会现实,因而始终没有能得到当权者的赏识和采用,也就是说,孔子的思想不适合春秋时期的社会实际,因此B符合题意。

故选B。

 

21.“先师”孔子在教育领域的成就有

A.开创私人办学的先河,宣扬“有教无类”

B.提出“仁”“礼”的思想

C.整理修订《六经》,保存中国古典文化

D.追求礼乐,周游列国,开创了儒家思想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教育成就。

孔子兴办私学,宣扬“有教无类”,有利于教育的发展,故A项正确。

B项是孔子的政治思想,C项是孔子在整理文化典籍上的成就,D项是孔子对儒家思想的贡献,三项均与题目要求不符,排除。

 

22.孔子: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这表明孔子

A.主张废除旧制度重新建立新制度

B.认识到建立新的封建制度的必然性

C.反对统治者实行暴政,提倡德政

D.认为制度的发展变化在继承中实现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孔子,意在考查考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

由材料可知,孔子认为商与周,无论哪个朝代,在对待前一个朝代的制度上,都是先“因”,而后有“损”有“益”,故D正确。

 

23.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

“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景公高兴地说:

“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

”这说明孔子提倡(  )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己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己

D.仁政治国,人际关系要和谐

【答案】B

【解析】孔子的言语体现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观念,反映出孔子想按照周礼恢复社会等级秩序,达到贵贱有序的目的。

答案为B。

24.孔子说: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表明孔子的教学方法是(  )

A.启发诱导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材料。

要注意“中人以上”和“中人以下”是指水平不同的人。

孔子的话的大意为:

水平不同的人,给他们教授的内容也不一样。

这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http:

//www.wln10(0.co|m未来脑教学云平台#

25.在《论语》一书中,“仁”字的出现达109次之多,这说明(  )

A.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

B.孔子注重仁义、仁慈

C.“仁”的思想在当时成为主流

D.统治者比较重视“仁政”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孔子“仁”的思想。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就是爱人,只有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与史实不符。

26.今天我们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有创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思想,下列能体现孔子和谐人际关系思想的是(  )

①仁者爱人 ②贵贱有序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教无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B

【解析】题目考查的是孔子思想中的积极部分。

解题时注意材料中的“和谐人际关系”。

②是孔子思想中的保守部分,排除;④是孔子教育方面的主张,排除。

答案为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