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中的政治经济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5860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改革中的政治经济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改革中的政治经济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改革中的政治经济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改革中的政治经济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改革中的政治经济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中国改革中的政治经济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中国改革中的政治经济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中国改革中的政治经济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中国改革中的政治经济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中国改革中的政治经济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中国改革中的政治经济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中国改革中的政治经济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改革中的政治经济化.docx

《中国改革中的政治经济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改革中的政治经济化.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改革中的政治经济化.docx

中国改革中的政治经济化

中国改革中的政治经济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个体工商业和私营经济在现阶段的地位、作用和意义的认识有了根本性的改变,明确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无论是个体经济还是私营经济都有了巨大的发展,它们对整个经济发展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

从扫除发展个体与私营经济障碍的角度来看,认识上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

但是,作为多种经济成分中的一种,发展个体经济对整个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人们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本文着重讨论在多种经济成分中,目前阶段发展个体经济所具有的战略意义。

    现阶段各类经济成分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比较

  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现阶段,各种经济成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都作出了贡献,但是,在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的程度上又有所区别。

为评价不同的经济成分对国民经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我们按照对工业总产值、社会零售总额、工商税收、就业几个方面的分类分别来考察不同的经济成分所具有的贡献。

  表1  不同经济成分对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注:

资料来源:

《工商管理行政统计汇编》(1991-1998),国家工商管理局办公室;1999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转引自张厚义等主编《中国私营发展报告20XX》,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年版,第23、41、58、24、25页。

)  

  年份  外资  私营经济  个体经济

  1999        

  

  表2  不同经济成分对社会零售商品额的贡献(注:

资料来源:

《工商管理行政统计汇编》(1991-1998  ),  国家工商管理局办公室;1999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转引自张厚义等主编《中国私营发展报告20XX》,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年版,第23、41、58、24、25页。

)  

   年份  国有零售额比重  集体零售额比重  私营零售额比重  个体零售额

   1989           

   1992           

   1995           

   1998            

  表3  不同经济成分对工商税收的贡献(注:

资料来源:

《中国税务年鉴》1992-1998  。

  转引自张厚义等主编《中国私营发展报告199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年版,第82页;《中国私营发展报告20XX》,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年版,第26页。

)  

  年份 个体 私营 外资 国有 集体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表4  整个国民经济中各种类型经济从业人员情况(%)(注:

资料来源:

《工商管理行政统计汇编》(1991-1998),国家工商管理局办公室;1999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转引自张厚义等主编《中国私营发展报告20XX》,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年版,第23、41、58、24、25页。

)  

  年份 国有 集体 外资 私营 个体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从上述各项指标来看,个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已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尤其在就业方面,个体经济已经成为除国有经济外,提供就业机会最多的经济成分。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国有经济提供就业机会的功能正在逐年下降,按其战略地位,以后也很难有大的吸纳空间。

因此,个体经济在这方面的作用就更为引人注目。

其次,目前个体经济在实现社会零售额方面已经是贡献最大的经济成分,其余的在工业生产总值和工商税收方面,其作用也不容忽视。

然而,我们注意到不同的经济成分在对就业和税收的贡献上,并不是同步的,往往是被看好可以提供就业机会的经济成分,反而吸收就业的数量并不多,这是市场主体追求经济效益而必有的“降本”观念所为。

因此,如果与国民经济发展中什么是最重要的目标的认定起来,对不同经济成分贡献的衡量就会得出不完全一样的结论。

    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多元目标中,就业是最重要的目标

  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而言,目前所存在的任何一种经济成分都有它的重要性,它们对国民经济的贡献都各有自己的特点。

问题是,当前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最重要的或需要优先考虑的目标是什么。

这是我们比较不同的经济成分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以及确定它在发展战略中地位的依据。

  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来说,无论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对就业的贡献、对国家税收的贡献还是对出口的贡献,都有它的重要性。

但是,笔者认为,我国现阶段就业目标的重要性超过了其他目标,它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其原因在于:

  中国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城镇的实际失业率已经达到7  %的警戒线,今后几年可能还会再提高1至2个百分点,中国目前城镇失业率的警戒线应该为%,在达到%时,就会造成重大的社会经济风险(注:

莫荣:

《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汝信等主编:

《社会蓝皮书,20XX年:

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国社会文献出版社版,第166、167页。

)。

  农村地区本来就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和隐性失业的现象,目前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64%左右,但农业只占GDP的15%。

在加入WTO之后,由于受到世界市场的冲击,农民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更多的农民将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寻找其他就业机会的压力会大大增加,它对于就业形势会带来巨大的冲击。

  就业形势的严峻性还在于近年来,我国经济虽然保持了持续的增长,但是,出现了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同步的现象。

为追求经济增长,在政策优惠和政府的招商活动中,人们更偏好追求高新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大项目;在国有的改革中,为追求微观的效率,“减员增效”成为一个普遍被采纳的办法;而近年来,对经济的增长和出口贡献非常突出,对税收贡献也增加很快的外资和私营,由于注重微观效益,对就业的贡献虽然也在增加,但幅度十分有限。

  过去人们认为,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进一步的发展来解决,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解决就业问题。

但是,如果改革和所采取的发展战略所导致的是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不同步,就会出现越改革,越发展,失业越严重的现象。

近年的经验表明,就业不是一个由经济增长附带的目标,不会随着经济增长而自动增长,而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发展目标,需要由相关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来予以保障,不同的发展战略,可以导致不同的就业效应。

比如,是优先发展劳动力密集型的传统产业,还是优先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将使同样数量的资本投入,提供完全不同数量的就业机会。

  进一步来看,最近几年我国在经济发展中所出现的贫富分化、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拉大的现象已十分突出,成为社会不稳定的主要根源之一。

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是,我们选择的经济发展方式,不能普遍地扩大就业,尤其不能更多地吸收下岗失业人员和从农业中转移出来的劳动力。

目前,我们的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不能同步,甚至是以牺牲就业为代价。

这种发展所造成的结果就必然导致贫富分化,城乡与地区差别无法缩小,甚至不断扩大。

  笔者认为,就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最具有战略意义的指标,它不仅与效益相,也与社会公正与公平,与稳定相。

扩大就业,应高于其他指标,成为指导今后经济发展的中心目标。

  另一方面,我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要解决就业问题的对象,主要是城镇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职工和农村中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这部分人的特点是除了劳动力外,既缺少其他人力资本(经营能力、专业知识),也缺少必要的经营资本。

当现有的产业不能吸纳他们就业时,他们很容易就成为失业和潜在失业人口,并由此成为低收入或贫困群体。

所谓就业问题,主要是使他们在经济的发展中能获得就业的机会。

  从这样的认识出发,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发展什么经济成分对解决就业问题可以作出最大的贡献?

各种不同的经济成分对就业都作出了贡献,但其贡献度并不相同。

  从前面的表列中可以看到,目前在我国,国有和国有控股对就业的贡献在各类经济中最大,但它对就业的贡献不是呈不断扩大的态势,而是呈不断萎缩的态势。

在改革深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有经济的战略地位必然要求她进一步向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方向发展,这种趋势使它对就业的贡献率会进一步降低。

  集体经济(包括乡镇)曾经对就业作出过很大的贡献。

但是,原有的集体经济在新一轮市场争夺中面临艰巨的结构转换,较多减员而较少增员;新型的集体经济如股份合作制、合伙制,出资者即劳动者,利益机制的刚性使之在用人方面也是精打细算,虽能提供就业机会,但其贡献也已从80年代的排名第二位降低到第四位。

  外资对经济增长、出口以及税收的贡献都非常突出,1999年出口占全国的%,税收占全国税收的%。

但是如果从就业来看,1999年在外资的从业人员为612万,占全国城乡就业人口的%,占全国就业人口不到1  %(注:

张厚义等主编:

《中国私营发展报告20XX》,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年版,第59、60页。

)。

由此可见,外资对于中国就业的贡献是十分有限的。

加入WTO以后,  外资将进一步向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的方向发展,不可能对解决中国的低层次劳动力的就业作出很大的贡献。

  私营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蓬勃发展,到1999年从业人员已达到2022万人。

它的进一步发展对解决就业问题具有很大的潜力,但由于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限,仅靠私营仍无法解决如此巨大的就业压力。

  从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数据中可以看出,个体经济对解决就业具有巨大的贡献和潜力。

1999年,个体经济从业人员为6241万人,仅次于国有经济从业人员的8572万人,成为国民经济中第二大吸纳就业的经济成分。

如果其他经济成分在提供就业机会上都是有限的话,我们要考察的是,在我国未来个体经济是否有可能大发展,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主渠道。

    强调发展个体经济的理由

  在我国,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并存的局面下。

强调发展个体经济的意义,是由于它对解决就业问题具有很大的潜力。

从发展和提供就业机会的角度来看,个体与私营经济都有迅速发展的势头,而且私营经济的规模、效益,以及单个经济体雇佣从业人员的数目都要高于个体经济,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发展个体经济呢?

没有别的原因,就是由中国的国情所决定,因为发展个体经济门槛最低。

  无论是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还是外资,我们都希望它们能进一步的发展,但是,这些年的实践表明,它们都有自己发展的瓶颈。

对这些经济成分在解决就业方面寄予过高的期望并不现实。

  能够发展私营经济固然好,问题是发展私营经济的一个主要瓶颈是没有足够的私人家。

对于发展私营经济来说,认识上的和政策上的障碍已经解决,环境也是有利的,但是,在中国工业化尚未完成,发展市场经济也起步不久的条件下,作为家的私人主,却不是马上就能大批涌现出来的。

从1990年到1999年,私营户数的增加速度达到%,是一个超常规的发展时期,即便如此,私营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仍十分有限。

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私营家的稀缺,从而制约了私营短时期内在国民经济中比重的大幅上升,相应地也就不易提供大幅增加的就业机会。

外资的情况也相类似,同期户数的增加速度达到  %(注:

张厚义等主编:

《中国私营发展报告199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年版,第6页。

),但其在国民经济中对就业的扩大还是有限的。

如果考虑到外资比私营更倾向于使用资本、技术而不使用劳力,它对就业可能作出的贡献就更加有限了。

  个体经济的特点在于它是一种自我实现就业的经济成分。

在英语中个体经济称为self-employed  individuals,即自我雇佣的个体。

它不依赖于别的是否提供就业机会,而是可以自己创造机会实现就业。

因此,在无论是国有、集体,还是私营和外企都不能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而这种情况在我国可能要持续相当长的时期时,发展个体经济实际上就成为失业和潜在失业人口的一种以自我创业解决生计问题的谋生手段。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个体经济虽然在我国并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但却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广阔天地。

即使在发达国家,个体经济仍然是实现就业的重要途径。

  个体经济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进入门槛很低,不管是农民,还是城镇居民,只要有小额资本和简单的技能就能开业,从事某一项经营活动。

它适合中国目前大多数失业和潜在失业人口生产(经营)能力和所能承担的风险能力十分有限的特点,容易在适合他们的起点上,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从事经济活动。

正是由于进入门槛低、更多的要求就业人口都能进入这一点,在其他经济成分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都有限的条件下,决定了个体经济将是城镇下岗失业职工,和从农业中转移出来的农业劳动力实现就业的主渠道之一。

  表5  不同经济成分户均注册资金比较(单位为万元,  外资为美元)(注:

数据来源:

《工商管理行政统计汇编》(1991—1998),国家工商管理局办公室;《中国工商行政管理统计四十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转引自张厚义等主编《中国私营发展报告199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年版,第8、34页。

)  

  年份  个体经济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外资  私营经济

  1993           

  1996           

  1999           

  从不同经济成分的注册资金规模比较中可以看出,个体经济开业所需要的资金量是最低的。

注册资金虽然不是一个实际运行时所需要的资金规模,但它基本上反映了这个的进入成本,即要从事这个领域的经营活动,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资金规模。

相比之下,个体经济要求的资本门槛最低。

  个体经济进入门槛低的另一个特点是它不要求占有中国目前最稀缺的生产要素——家和专业技术人员。

然而,随着个体经济的发展,却可以培养出家所必备的素质。

  由于个体经济所需资本规模小,经营相对容易,不需要素质很高的人力资本,这样的门槛,农民和城市的下岗失业人员比较容易进入,因此是解决就业问题最具潜力的经济成分。

  发展个体经济的意义,还不仅限于解决就业问题。

首先,它扩大和深化了社会分工。

建立一户个体经济,就是建立一个在社会分工下从事经营活动的市场主体。

它使经营者相对集中地只经营自己从事的业务,逐步专业化而提高劳动生产力,同时也细化了社会分工。

按照马克思的分析,扩大社会分工本身,就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在我国仍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条件下,这种社会分工的扩大和深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过程。

  发展个体经济所带来的另一个结果,是培养了大量的能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进行自主经营的人员,使人力资本得到提高。

城镇的下岗职工,原来并不直接在市场中进行经营活动。

农民虽然离不开市场,但仍有相当大生产的比重是属于自然经济状态,并不完全市场化。

当他们转变为个体经济时,则成为在市场经济中以独立的经营活动为生的经济主体。

这不仅是他们生产方式的改变,也将迫使他们去学习在市场经济中如何最有效地运用自己的资源,如何去规避风险,以及不得不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和国家的法令来从事经营活动。

这实际是他们的人力资本的一个提高过程。

它也是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所必然要走的道路。

这种人力资本的培育和提高,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所具有的价值,常常被人们所忽视。

实际上,这是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市场经济化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也是缩小目前存在的二元经济之间差别的一个关键。

  发展个体经济对培育和发展人力资本的意义,从地区发展战略的角度来看,其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表6  个体经济区域发展态势(注:

数据来源:

《工商管理行政统计汇编》,转引自张厚义等主编《中国私营发展报告199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年版,第35页。

)  

  年份  东部地区户数比重  中部地区户数比重  西部地区户数比重

  1989        

  1993        

  1996        

  1999        

  表7  私营区域发展态势(%)(注:

数据来源:

《工商管理行政统计汇编》,转引自张厚义等主编《中国私营发展报告199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年版,第19页。

)  

  年份   户数 雇佣工人 注册资金 产值 消费品零售额

  1990:

东部  &

  

nbsp;            

 中部               

 西部              

  1998:

东部               

 中部               

 西部              

  1999:

东部               

 中部               

 西部              

  

  从个体、私营、外资的地区发展态势来看,虽然它们在东、中、西部之间的差距都是明显的,但是其中个体经济的发展态势在地区差别上最小,它表明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相对于发展其他经济成分而言,发展个体经济最为容易,也最为实际。

尤其是对于“锅底现象”的中部地区,个体经济的发展态势与东部的差距比其他经济成分的发展都要小得多。

因此,在中西部的地区发展战略中,加强发展个体经济的力度,可能比鼓励外资和发展私营更容易见效。

    发展个体经济离不开政府的作用:

服务与监管

  从一个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发展个体经济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的历史过程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的功能不只是解决眼前的就业压力,繁荣经济的问题,而是把一个特定的数量庞大、人力资本不高的人口层次,在无法通过其他途径参与工业化进程的情况下,通过发展个体经济而带入到市场经济和工业化的大潮中去,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一个积极的组成部分。

因此,它本身就是整个经济、社会大转型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这样的角度来看,个体经济所代表的生产力层次要远远低于其他的经济成分,但它的重要性并不因此而降低。

这是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存在着几乎接近发达国家的沿海地区,和同时也存在着大约2/3的农业人口,和极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这样一种国情所决定的。

由此,产生了中国必须要发展多种生产力层次、多种成分经济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从这样一个角度出发,对发展个体经济的意义就看得更清楚了。

  需要进一步讨论的是如何促进个体经济的发展。

  中国绝大部分就业人口的人力资本素质不高,经济能力和经营能力有限,以及个体经济的脆弱性,特别在中国加入WTO  以后所面临的市场具有更大的风险,决定了个体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提供的服务。

这些服务包括:

  降低创办个体经济的门槛。

它包括减少登记注册费用和个体经济所承担的不合理负担。

上海在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时所创立的“非正规就业模式”,即只要非正规就业者向政府部门登记,不需要任何注册费用,就可以开业。

这对于缺乏资本的下岗失业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往往决定了他(她)能否进入。

在开业之后,各部门的不合理负担也是个体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

不解决这些问题,个体经济难以发展。

  必要的扶持和帮助。

由于进入个体经济就业的人员本身在人力资本和资本两个方面都很薄弱,它需要政府进行扶持。

这种扶持包括向个体经济提供小额的优惠贷款;提供必要的从业辅导和就业培训,使还不具备能力的潜在创业者能通过辅导和培训能尽快地成为个体经营者;鼓励和帮助个体经济组织起来,逐步进行行业规范与合作。

根据以往的情况来看,如果能将目前对开业前的从业辅导延伸至开业后的跟踪辅导,对维持并巩固个体工商户的经营可能更为需要。

因为目前个体工商户每年登记开业的多,实际歇业的也多。

其实,对就业者而言,兢业的态度往往比职业技能更为重要。

如果能针对从业人员在成长道路上遇到的困难提供如何克服的方法,会帮助他们在个体经营的路上走得更稳。

  强化监管和规范。

面对市场规范不够完善,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的现实,以及市场经济中必然产生的权力不对称和信息不对称,在发展个体经济中政府必须强化监管和规范的职能。

  发展个体经济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意义来看,是把原来的小农经济,和城镇的失业下岗人员转化为独立的市场经济的经营者。

在中国本身的市场经济发展不成熟,法规以及执行能力不足,同时个体经营者的素质也不高的条件下,针对市场经济中权力不对称和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监管,必然会演变为大量的为赢利而不择手段,破坏市场经济的秩序和违规经营。

可以说,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假冒伪劣、损害消费者利益;把经营成本外部化,导致破坏环境和生态,以及各种违法违规经营的现象随着个体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大量涌现。

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监管,它们也会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的正常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由于制度不完善和监管不力,各种经济成分中都存在非法经营或违规经营的问题。

但与其他经济成分不同的是,在新的条件下,个体经济是一个汪洋大海,所涉及的经营范围遍布于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它比其他所有的经济成分更难监管,所需的监管成本更高,因此违规经营的可能性更大,所造成的危害性也更为严重。

如果不认识到这一点,政府不能在加强监管和规范上行使好自己的职能,只单纯地追求增长指标,那么可能在大力发展个体经济的同时,也会对整个国民经济造成极高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

  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个体经济也是一个市场经济规范和完善的过程。

政府不但要鼓励、扶持个体经济的发展,还必须要进行有效监管、规范个体经济的发展。

个体经济的发展不是一个只要放开,只要提供优惠政策就能解决的问题,而必须是一个有序的发展过程,才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与完善相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