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考真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6038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8 大小:1.9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高考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8页
生物高考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8页
生物高考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8页
生物高考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8页
生物高考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8页
生物高考真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8页
生物高考真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8页
生物高考真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8页
生物高考真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8页
生物高考真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8页
生物高考真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8页
生物高考真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8页
生物高考真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8页
生物高考真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8页
生物高考真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48页
生物高考真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48页
生物高考真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48页
生物高考真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48页
生物高考真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48页
生物高考真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48页
亲,该文档总共1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高考真题.docx

《生物高考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高考真题.docx(1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高考真题.docx

生物高考真题

考点1细胞的分子组成

1.(2014·海南高考·T2)下列有关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脂质中的磷脂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B.维生素D和性激素不属于固醇类物质

C.脂肪比相同质量的多糖彻底氧化产能少

D.脂质在核糖体、内质网及高尔基体上合成

【解题指南】

(1)题干关键词:

“脂质”。

(2)隐含信息:

细胞中的能源物质与供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磷脂是构成细胞膜及各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故A项正确。

维生素D和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类,故B项错误。

因为脂肪的氧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其碳氢比远大于糖类,因此,在氧化分解后释放的能量远远多于等质量的糖类、蛋白质,故C项错误。

脂质是在内质网合成的,有些在囊泡运输下到达高尔基体,再分泌到细胞外,故D项错误。

答案:

A

2.(2014·海南高考·T5)下列关于植物体内水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植物体内的水分参与营养物质的运输

B.水是构成叶肉细胞的重要化合物之一

C.自由水可作为细胞内化学反应的反应物

D.同种植物萌发种子的含水量与休眠种子的相同

【解题指南】

(1)关键知识:

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及功能。

(2)隐含信息:

自由水的含量与细胞代谢强度有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及功能。

植物体内的水分参与营养物质的运输,故A项正确。

水是构成叶肉细胞的重要化合物之一,故B项正确。

自由水可作为细胞内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如光合作用,故C项正确。

同种植物萌发种子由于新陈代谢旺盛,所以其含水量大于休眠种子(新陈代谢不旺盛),故D项错。

答案:

D

3.(2014·江苏高考·T1)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及其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tRNA分子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氢键

B.每个ADP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

C.血红蛋白中不同肽链之间通过肽键连接

D.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

【解题指南】

(1)题干关键词:

“不同肽链之间”“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

(2)关键知识:

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通过氢键连接;tRNA分子的单链可以折叠形成三叶草形,因此折叠部分的碱基可以通过氢键相连接。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中核酸、蛋白质和ATP等重要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与理解能力。

tRNA分子为“三叶草”形,单链RNA在某些区域折叠形成局部双链,双链中含有氢键,A项正确;每个ADP分子中含一个高能磷酸键,B项错误;血红蛋白的不同肽链之间可通过二硫键连接,C项错误;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通过氢键连接,D项错误。

答案:

A

4.(2014·江苏高考·T22)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量取2mL斐林试剂时应优先选用5mL量筒而不用10mL量筒

B.隔水加热时,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应低于烧杯中水的液面

C.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试管内液体呈现无色,加热后变成砖红色

D.实验结束时将剩余的斐林试剂装入棕色瓶,以便长期保存备用

【解题指南】关键知识:

还原糖鉴定的实验操作过程、实验现象和使用的试剂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还原糖鉴定中操作注意事项等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际实验操作能力及对实验原理的理解能力。

用5mL量筒量取2mL斐林试剂比用10mL量筒更精确,A正确;隔水加热时试管中液体的液面低于烧杯中水的液面,才能保证试管内液体受热均匀,B正确;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试管内液体呈蓝色,C错误;斐林试剂需现配现用,D错误。

答案:

AB

5.(2014·四川高考·T2)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在最基本生命系统中,H2O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

B.由氨基酸形成多肽链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

C.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

D.H2O在光下分解,产生的[H]将固定的CO2还原成(CH2O)

【解题指南】

(1)隐含信息:

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时产生少量[H],丙酮酸分解需水的参与且产生大量[H]。

(2)关键知识:

有氧呼吸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氧结合生成水。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生化反应中水的来源和去路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理解能力。

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在细胞中,H2O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A项正确;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的水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B项正确;有氧呼吸第三阶段[H]与O2反应产生H2O,其中[H]来自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葡萄糖的分解和第二阶段丙酮酸的分解,C项错误;H2O光解产生的[H]用于还原暗反应固定的CO2,D项正确。

答案:

C

6.(2014·福建高考·T1)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

由此可推测核糖体中能催化该反应的物质是(  )

A.蛋白酶

B.RNA聚合酶

C.RNA

D.逆转录酶

【解题指南】

(1)隐含信息:

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只有RNA。

(2)关键知识:

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NA组成,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解析】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成分及酶的本质,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为rRNA,而催化核糖体内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的物质是酶,由此可推测该酶的化学本质是RNA。

答案:

C

7.(2014·广东高考·T5)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部分有机物的变化如图所示。

将不同成熟阶段的种子匀浆后检测,结果正确的是(  )

【解题指南】

(1)图示信息:

在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可溶性糖、淀粉和脂肪三种有机物发生了变化。

(2)关键知识:

组成细胞的三大有机物的鉴定和成熟种子内有机物成分的变化。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各种成分的鉴定,意在考查考生对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第10天有可溶性糖,不排除有还原糖的可能,故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可能出现砖红色沉淀,A项错误;种子中一定有蛋白质,加入双缩脲试剂后会出现紫色反应,B项错误;第30天种子中有脂肪,与苏丹Ⅲ试剂发生反应,呈现橘黄色,C项正确;第40天种子中无淀粉,加入碘液后不会呈现蓝色,D项错误。

答案:

C

考点2细胞的结构

1.(2014·江苏高考·T3)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性激素主要是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

B.囊泡可以由内质网向高尔基体转运

C.膜蛋白的形成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

D.内质网既参与物质合成,也参与物质运输

【解题指南】

(1)关键知识:

内质网能合成脂质;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2)隐含信息:

膜蛋白有些分布于细胞膜外表面。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性激素的本质为脂质,内质网是脂质的合成车间,A项错误;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及分泌过程中,肽链进入内质网中进行加工后,形成囊泡运往高尔基体进行进一步加工,B项正确;膜蛋白的形成过程类似分泌蛋白的形成,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有关,C项正确;内质网可参与脂质等物质的合成,也可参与蛋白质等物质的运输,D项正确。

答案:

A

2.(2014·北京高考·T1)蓝细菌(蓝藻)和酵母菌的相同之处是 (  )

A.都有拟核B.均能进行需(有)氧呼吸

C.都有线粒体D.均能进行光合作用

【解题指南】

(1)题干关键词:

“蓝细菌(蓝藻)和酵母菌”。

(2)隐含知识: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能否进行有氧呼吸或光合作用,关键是看是否含有相关的酶及色素。

【解析】蓝藻是原核生物,有拟核,酵母菌是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拟核,A项错误;蓝藻细胞有与有氧呼吸相关的酶,酵母菌代谢类型为兼性厌氧型,所以二者都能进行有氧呼吸,B项正确;蓝藻细胞内唯一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其不含线粒体,酵母菌含有线粒体,C项错误;蓝藻细胞不含叶绿体,但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酵母菌是异养生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项错误。

答案:

B

3.(2014·天津高考·T5)MRSA菌是一种引起皮肤感染的“超级细菌”,对青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有抗性。

为研究人母乳中新发现的蛋白质H与青霉素组合使用对MRSA菌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菌死亡与否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其细胞核的有无来确定的

B.第2组和第3组对比表明,使用低浓度的青霉素即可杀死MRSA菌

C.实验还需设计用2μg/mL青霉素做处理的对照组

D.蛋白质H有很强的杀菌作用,是一种新型抗生素

【解题指南】

(1)题表信息:

各组中添加物的不同导致MRSA菌的生长情况不同。

(2)关键知识:

原核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单一变量和对照原则。

【解析】本题考查原核细胞的结构和实验数据处理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因此细菌死亡与否不能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其细胞核的有无来确定,A错误;第2组和第3组存在两个变量,即青霉素的浓度差异和蛋白质H的有无,因此不能说明使用低浓度的青霉素即可杀死MRSA菌,B错误;实验数据表明,2μg/mL青霉素+100μg/mL蛋白质H可使MRSA菌死亡,故应设置单独使用2μg/mL青霉素处理的对照组,比较得出实验结论,C正确;单独使用蛋白质H,MRSA菌生长正常,说明蛋白质H不具有杀菌作用,D错误。

答案:

C

4.(2014·重庆高考·T1)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处理后被甲基绿染色,其细胞核呈绿色

B.剪取大蒜根尖分生区,经染色在光镜下可见有丝分裂各时期

C.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在滤纸上扩散就越慢

D.在光镜的高倍镜下观察新鲜菠菜叶装片,可见叶绿体的结构

【解题指南】

(1)隐含信息:

用甲基绿染色使细胞核呈绿色,说明细胞核含有DNA。

(2)关键知识:

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色素的溶解度与扩散速度呈正相关。

【解析】本题考查教材基本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人体口腔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可被甲基绿染成绿色,A项正确;在观察大蒜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需经过解离、漂洗过程才能对细胞进行染色,B项错误;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在滤纸上扩散速度越快,C项错误;在光镜的高倍镜下观察新鲜菠菜叶装片,可以看到呈球形或椭球形的叶绿体,但其亚显微结构需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D项错误。

答案:

A

5.(2014·福建高考·T4)细胞的膜蛋白具有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免疫识别等重要生理功能。

下列图中,可正确示意不同细胞的膜蛋白及其相应功能的是 (  )

 

 

【解题指南】

(1)关键知识:

细胞膜具有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免疫识别等重要生理功能,主要与膜蛋白有关,如物质运输——载体蛋白,信息传递——受体蛋白等。

受体蛋白具有特异性,如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受体,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受体,抗原——抗原受体等。

(2)错误信息:

图A细胞膜上O2与血红蛋白结合;图B抗原与抗体结合;图C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受体结合。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膜的成分、结构及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及分析能力。

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是一种可运载氧气的蛋白质,但并非膜蛋白,A项错误;抗体是浆细胞分泌的一种免疫球蛋白,并非T淋巴细胞细胞膜的成分,B项错误;胰岛素受体具有特异性,只能与胰岛素特异性结合,无法与胰高血糖素结合,C项错误;神经递质可以与骨骼肌细胞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特异性结合,葡萄糖可以借助转运葡萄糖的载体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骨骼肌细胞,D项正确。

答案:

D

6.(2014·安徽高考·T1)下列关于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线粒体外膜上的蛋白质含量比内膜的高

B.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C.成人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比腹肌细胞的多

D.哺乳动物精子中的线粒体聚集在其头部和尾的基部

【解题指南】

(1)隐含信息:

线粒体内膜含有大量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2)关键知识:

心肌细胞消耗的能量比腹肌细胞多,精子的运动主要靠尾部的摆动。

【解析】本题考查线粒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进行的场所,其蛋白质含量较外膜多,故A项错误;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为丙酮酸,故B项错误;心肌具有自动节律性收缩的特性,其细胞内线粒体较腹肌多,故C项正确;在精子中,线粒体主要集中在尾的基部,为尾的摆动提供能量,故D项错误。

答案:

C

7.(2014·广东高考·T1)以下细胞结构中,RNA是其结构组分的是 (  )

A.液泡  B.核糖体  C.高尔基体 D.溶酶体

【解题指南】

(1)题干关键信息:

“RNA是其结构组分”。

(2)关键知识:

各类细胞器的结构组分。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结构组分。

B项,核糖体的主要成分是RNA和蛋白质,故正确。

液泡、高尔基体、溶酶体的结构组分中都不含核酸。

答案:

B

8.(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T1)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

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C.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解题指南】

(1)题干关键词:

“细胞膜结构和功能”“错误的”。

(2)关键知识:

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细胞衰老的特征、自由扩散的特点以及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原理。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磷脂以双分子层的形式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镶嵌、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磷脂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A项正确。

细胞衰老时,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能力降低,B项正确。

甘油属于脂质,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C项错误。

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从而调节细胞的代谢,实现了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D项正确。

答案:

C

9.(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T1)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

B.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C.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

D.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合成乳糖

【解题指南】

(1)题干关键词:

“胞间连丝”“糖蛋白”“吸能反应”“动物的细胞”。

(2)关键知识:

植物细胞之间的联系、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的作用、ATP水解的意义、动植物细胞中所含糖类的区别。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膜的功能、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糖类的种类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因此植物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A正确;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B正确;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C正确;蔗糖是植物体内的二糖,哺乳动物细胞不能合成蔗糖,但可以合成乳糖,D错误。

答案:

D

10.(2014·江苏高考·T27)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图1~3表示3种生物膜结构及其所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其主要的生理意义在于 。

(2)图2中存在3种信号分子,但只有1种信号分子能与其受体蛋白结合,这说明 ;若与受体蛋白结合的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那么靶器官是。

(3)图3中ATP参与的主要生理过程是 。

(4)叶肉细胞与人体肝脏细胞都具有图(填图序号)中的膜结构。

(5)图1~3中生物膜的功能不同,从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

(6)图1~3说明生物膜具有的功能有 (写出3项)。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1)图1中生物膜上[H]与O2生成H2O且有ATP的生成,可以推测此过程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2)图乙体现了生物膜上的受体蛋白能与相应的信号分子特异性结合。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够刺激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故其靶器官是垂体。

(3)图3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光反应产生的ATP将在叶绿体基质中参与暗反应,用于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4)图1、图2、图3可分别表示线粒体内膜、细胞膜、类囊体薄膜,叶肉细胞和人体肝脏细胞都具有的是图1、2所示的膜结构。

(6)图1和图3都可以体现出H+的跨膜运输过程,图2体现出细胞膜具有识别信息分子的功能,在图3中,光反应所发生的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

答案:

(1)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为生命活动供能

(2)受体蛋白具有特异性 垂体 (3)暗反应 (4)1、2 (5)含有的蛋白质不同 (6)跨膜运输、信息交流、能量转换等

考点3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酶和ATP

1.(2014·海南高考·T3)下列过程中,不依赖膜蛋白的是 (  )

A.CO2进出肺泡上皮细胞

B.静息电位形成中K+从细胞内到细胞外

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Na+从细胞外到细胞内

D.水盐调节过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重吸收

【解题指南】

(1)题干关键词:

“不依赖膜蛋白”。

(2)隐含信息:

跨膜运输的机理、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

(3)关键知识: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A项中,CO2进出肺泡上皮细胞为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故A项正确。

B项中,神经细胞膜内比膜外K+浓度高,静息电位形成时K+外流,需要载体蛋白,不需要消耗能量,为协助扩散,故B项错。

C项中,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会产生兴奋,由静息电位变成动作电位,此时Na+内流需要载体蛋白,不需要消耗能量,为协助扩散,故C项错。

D项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重吸收需要水分子通道蛋白参与,故D项错。

答案:

A

2.(2014·海南高考·T4)关于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植物根系吸收各种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相同

B.土壤温度不影响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

C.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主要依靠渗透作用

D.植物根细胞能逆浓度梯度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离子

【解题指南】

(1)题干关键词:

“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离子”。

(2)隐含信息:

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因素有温度、氧气、土壤酸碱度和土壤溶液浓度等。

(3)关键知识:

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方式。

A项中,植物的根系对各种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根系细胞膜上各种矿质元素离子的载体类型和数量不同,其吸收矿质元素离子速率不同,故A项错。

B项中,土壤温度影响植物根细胞的酶活性,从而影响呼吸作用产生能量,影响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离子吸收的主动运输过程,故B项错。

C项中,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主要依靠主动运输,故C项错。

D项中,植物根细胞能逆浓度梯度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离子,故D项正确。

答案:

D

3.(2014·海南高考·T10)下列物质中,能够直接给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  )

A.脂肪   B.钙离子  C.糖    D.ATP

【解题指南】

(1)题干关键词:

“直接给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关键知识:

细胞中的能源物质与供能特点。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中的能源物质与供能的相关知识。

A项中,脂肪是细胞内的主要储能物质,故A项错。

B项中,细胞中的无机盐离子不是供能物质,故B项错。

C项中,糖是细胞中主要的能源物质,但不直接提供能量,故C项错。

D项中,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故D项正确。

答案:

D

4.(2014·江苏高考·T14)下列生命活动中不需要ATP提供能量的是 (  )

A.叶肉细胞合成的糖运输到果实B.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

C.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葡萄糖D.细胞中由氨基酸合成新的肽链

【解题指南】

(1)题干关键词:

“不需要ATP提供能量”。

(2)关键知识:

糖的运输属于主动运输;淀粉水解只需要酶的催化,不需要能量。

【解析】本题考查需要利用ATP的生命活动,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叶肉细胞合成的糖如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进入果实细胞需要消耗ATP;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依赖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ATP;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如人体肠道中食物的消化;氨基酸在核糖体上脱水缩合形成肽链需要消耗ATP。

答案:

C

5.(2014·江苏高考·T15)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

B.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

C.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

D.为了节约实验时间,通常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

【解题指南】

(1)图示信息:

第一次滴加蔗糖溶液,为了观察质壁分离现象;第二次滴加清水,为了观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2)关键知识: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大液泡占了细胞体积的90%。

【解析】本题考查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操作与分析能力。

第一次观察时未滴入蔗糖溶液,细胞还没有发生质壁分离,较易观察到的是紫色大液泡;第二次观察时已经通过引流法使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浸润在蔗糖溶液中,可以发现在细胞的角隅处首先发生质壁分离;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蔗糖溶液(或清水);第一次显微观察是为了获得实验前的现象,以便于和实验中的现象变化作对照。

答案:

B

6.(2014·山东高考·T1)有关细胞内囊泡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细胞核内的RNA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质B.蛋白质类激素经囊泡运输分泌到细胞外

C.细胞器之间都能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D.囊泡运输依赖膜的流动性且不消耗能量

【解题指南】

(1)题干关键词:

“囊泡运输”。

(2)关键知识:

①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和神经递质通过囊泡的方式进行运输;②囊泡运输的结构基础是膜的流动性;③细胞内部各结构之间物质运输的方式。

【解析】本题考查囊泡运输的特点、结构基础等,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理解能力。

细胞核内的RNA通过核孔运输到细胞质中,不需要通过囊泡运输,A项错误。

蛋白质类激素经囊泡运输方式分泌到细胞外,B项正确。

没有生物膜的细胞器之间不能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C项错误。

囊泡运输依赖于膜的流动性,也需要消耗能量,D项错误。

答案:

B

7.(2014·北京高考·T3)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下图。

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

A.生物膜上存在协助H2O通过的物质

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C.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

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解题指南】

(1)题干关键词:

“生物膜”“人工膜(双层磷脂)”。

(2)图示信息:

不同种类的物质在同种膜上的通透性不同,同一种类的物质在人工膜和生物膜上的通透性也不相同。

(3)关键知识:

人工膜没有选择透过性,生物膜有选择透过性。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分析与理解能力。

观察图像,除了甘油、O2和CO2以外,其余物质在生物膜上的通透性均比在人工膜上的通透性大,说明生物膜上存在协助运输某些物质的物质,A选项正确;由于K+、Na+、Cl-在生物膜上的通透性有差异,所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