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车间计件工资制度方案1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76206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冲压车间计件工资制度方案1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冲压车间计件工资制度方案1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冲压车间计件工资制度方案1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冲压车间计件工资制度方案1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冲压车间计件工资制度方案1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冲压车间计件工资制度方案1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冲压车间计件工资制度方案1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冲压车间计件工资制度方案1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冲压车间计件工资制度方案1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冲压车间计件工资制度方案1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冲压车间计件工资制度方案1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冲压车间计件工资制度方案1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冲压车间计件工资制度方案1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冲压车间计件工资制度方案1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冲压车间计件工资制度方案1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冲压车间计件工资制度方案1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工资构成:

岗位计件工资+生产效益奖+全勤奖+晚餐补助+工龄工资+房补(外宿)+奖金-罚款-代扣社保-所得税

2.1岗位计件工资

岗位计件工资=计件总和*计件比率*单人出勤小时/求和【计件比率*单人出勤小时+·

·

+计件比率*单人出勤小时】

2.1.1单人出勤小时=常班出勤小时+加班小时

2.1.2计件总和=求和【产品计件数*计件工价+·

+产品计件数*计件工价】+计件附加

2.1.3产品计件数=当月办理入库业务的合格产品数量

2.1.4计件工价=单个产品的计件工价

2.1.5计件比率

计件比率=班组计划达成率*0.3+班组/个人产品合格率*0.35+出勤率*0.35

班组计划达成率=[1-未完成数(生产责任)/(未完成数+生产总数)]*100%

班组/个人产品合格率=[1-不良总数/生产总数]*100%

出勤率=(常班出勤小时/当月标准出勤小时)*100%

2.1.5.1班组计划达成率:

由销售人员提供每月计划内未完成数,生产车间(班组)分析后得出因生产责任而造成的未完成数,根据当月入库生产总数,计算出计划达成率

2.1.5.2班组/个人产品合格率:

由质量人员进行巡检、抽检、车间终检等方式,确定产品不良比率,生产车间(班组)分析后得出生产责任而造成的不良数,根据当月入库生产总数,计算出班组/个人产品合格率.

2.1.5.3出勤率:

根据员工常班出勤小时与当月标准的出勤小时(公司规定的正常出勤小时),计算出出勤率.

2.2生产效益奖

生产部管理负责人根据生产员工当月工作态度、工作成果,给予的工作奖励。

生产效益奖总金额=【计件总和-计件附加】*5%,单人奖励金额为0元~200元.

2.3午餐补助

在标准工作时间段内,员工日出勤时间≥8小时,公司将提供10元/日的晚餐补助.

2.4晚餐补助

晚班每日24:

00以后的生产工作属于加班,加班时间员工加班≥2小时,公司将提供10元的晚餐补助。

2.5工龄工资

员工在原计件工资的基础上,增加工龄工资来拉开同一岗位新老员工工资差别。

依据公司工龄工资计算方式,每年7月进行统一调整一级。

每级基数50元,一年工龄一级,工龄工资上限300元.

实际工龄工资金额按照如下方式中最高执行:

①出勤率≥80%,工龄工资=100%*基准值

②出勤率≥60%,工龄工资=50%*基准值

③出勤率2.6职位补助

对于从事计件的部分特殊岗位人员,除计件工资外,公司提供职位补助.

车间组长职位补助基准200元/月;

车间主管职位补助基准400元/月.

实际职位补助金额按照如下方式中最高执行:

①出勤率≥80%,职位补助=100%*基准值

②出勤率≥60%,职位补助=50%*基准值,余下50%*基准值补助代管人员

③出勤率代管人员由该职位人员或级别以上人员进行委派.

2.7奖金

2.7.1员工对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提升、生产安全防护等事项有杰出贡献,为公司带来良好效益或降低风险时,通过管理部表彰通告,依据《生产部员工岗位管理制度》进行相应奖励.

2.7.2为促使新员工获得一个良好的生产技能学习环境,尽快融入生产班组,公司对新员工的指导师傅进行奖励激励政策。

新员工在职时间≥1月,奖励指导师傅100元;

新员工在职时间≥2月,再奖励指导师傅200元;

2.8罚款

2.8.1员工因未按照作业指导书或工艺要求进行产品的加工,造成产品的质量低下、批量返工、材料报废等异常情况,依据《生产部员工岗位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罚款

2.8.2员工因未按照作业指导书或工艺要求进行产品的加工,形成的不产品流入客户且造成客户抱怨,依据《生产部员工岗位管理制度》或高层管理决议进行相应罚款

2.8.3新员工经过7天试用后,1月内新员工发生非个人主动离职时,扣款指导师傅100元;

2月内员工离职,扣款指导师傅100元;

2.9代扣社保

公司依照合肥现时的个人保险缴费比例在工资核算时为缴费人员进行社保的代扣,统一为员工进行缴费.

2.10所得税

公司依照合肥现时的所得税缴费比例在工资核算时为缴费人员进行代扣,统一为员工进行缴费.

3.薪资制度

3.1实行计件工资制的背景

公司生产的产品型号达一千余种,每种都有很多道加工工序,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不宜实行计件工资制,但工人的心理很矛盾,他们希望通过计件获取较高的工资,但又求稳定,希望能得到一分固定的收入,因此造成实行计时工资,不使用计件工资,在生产任务紧急时,要求工人加班,需要支付加班费,所以,现公司经过产品计件分析,采用了一种特殊的计件工资制。

3.2计件测算基本方法

实行计件工资制的基本操作步骤如下:

3.2.1将产品加工工序分解,分解出一个个可单独加工的工序,再对各个工序利用MOD计算法、秒表计算法、点数经验估算法相结合的方式对产品的加工时间进行合理的测算.

3.2.1.1MOD计算法:

通过标准作业指导书,将产品加工工序分拆成单一的动作单元,对动作单元赋予适合的MOD数,将各MOD数进行累计形成产品的标准加工时间。

采用MOD计算法测算的产品:

大手柄、加速器.

3.2.1.2秒表计算法:

通过生产现场秒表测算,再加入部分宽放,形成产品的标准加工时间。

采用秒表计算法测算的产品:

杂类辅件、电控总成、仪表总成.

3.2.1.3点数经验估算法:

将同类型不同型号产品的某些共同点设定为点数,再为这些点数赋予不同等级的加工时间,对不同产品进行点数累计形成产品的标准加工时间。

采用点数经验估算法测算的产品:

线束、电缆

3.2.2计件单价的计算。

将各工序核算的标准加工时间进行求和,得出单个产品的加工总时间。

依据合肥现行的薪资标准,制定适合的计件单价.

3.2.2.1计件单价=加工总时间(小时)*单小时薪资基数

3.2.2.2目前公司单小时薪资基数为11元~13元,定价员依产品类型进行区分设定.

3.2.3计件工资跟计件附加的合理安排

计件工资计算的主要依据是计件单价,即工人完成每一件产品的工资额,实际工资核算中可能会加入计件附加,其中计件附加一般采用计时工资方式,依照10元/小时进行核算计算公式如下:

计件工资=求和【计件单价*计件数+·

+计件单价*计件数】+计件附加

3.2.4因公司生产模式为小量多品种生产模式,员工在产品加工中极易发生各种突发情况造成计件无效工时的产生,由此在员工计件薪资核算时需加入计件附加,计件附加的事项需获得生产部长或部长以上人员批准后方可计入计件工资。

目前有以下情况会进行计件附加.

3.2.

4.1对于供应商来料不良件、售后不良维修件、产品加工不良件,不论产品不良责任归属为何部门,公司通常都会安排生产计件人员进行维修与返工,但该工作不便进行计件分析,因此采用计时工资方式核算后计入计件附加中.

核算依据:

工资核算时,生产部需提供工作安排中的交接文件记录(任务单/处理表/交接单),以便核实.记录中需提出维修产品/型号、人员姓名、人员数、维修时间点、总费用.

4.2因物料、设备、工艺、订单等问题造成当日生产任务不足支持日常工作时间,即停工待产时,由生产班组提前反馈给生产部长具体的时间段、人员数目,生产部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其他工作的安排,人员无法进行安排时需立刻交付人事部进行统一处理。

此时间段的对应人员采用计时工资方式核算后计入计件附加中

生产部需将结果在该事件发生后2日内向人事部提供书面说明,以便核实.

4.3非生产部门或生产计时岗位有时需要调用生产计件人员进行工作的协助,在工作协助期间采用计时工资方式核算后计入计件附加中.

【2019年整理】冲压工艺方案制订方法谈1

第8章冲压工艺方案制订

内容简介:

本章在分析了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的基础上,介绍了制定冷冲压工艺规程的程序,并通过两个具体实例,详细分析了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制定冷冲压工艺规程的程序;

2.掌握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具体冷冲压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

重点:

1.制定冷冲压工艺规程的程序;

2.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具体冷冲压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

难点:

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具体冷冲压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

冲压生产中必须保证产品质量,必须考虑经济效益和操作的方便安全,全面兼顾生产组织各方面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这一切就是冷冲压工艺规程的制定。

冷冲压工艺规程包括原材料的准备,获得工件所需的基本冲压工序和其它辅助工序(退火、表面处理等),制定冷冲压工艺规程就是针对具体的冲压件恰当的选择各工序的性质,正确确定坯料尺寸、工序数目、工序件尺寸,合理安排冲压工序的先后顺序和工序的组合形式,确定最佳的冷冲压工艺方案。

8.1制定冲压工艺的程序

8.1.1制定冲压工艺的原始资料

冲压工艺规程的制定应在收集、调查研究并掌握有关设计的原始资料基础上进行,冲压工艺的原始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冲压件的产品图及技术要求

产品图是制定冲压工艺规程的主要依据。

产品图应表达完整,尺寸标注合理,符合国家制图标准。

技术条件应明确、合理。

由产品图可对冲压件的结构形状、尺寸大小、精度要求及装配关系、使用性能等有全面的了解。

以便制定工艺方案,选择模具类型和确定模具精度。

当产品只有样机而无图样时,应对样机测绘后绘制图样,作为分析与设计的依据。

2.产品原材料的尺寸规格、性能及供应情况

原材料的尺寸规格是指坯料形式和下料方式,冲压材料的力学性能、工艺性能及供应状况对确定冲压件变形程度与工序数目、冲压力计算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3.产品的生产批量及定型程度

产品的生产批量及定型程度,是制定冲压工艺规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

它直接影响到加工方法的确定和模具类型的选择。

4.冲压设备条件

工厂现有冲压设备状况,不但是模具设计时选择设备的依据,而且对工艺方案的制定有直接影响。

冲压设备的类型、规格、先进与否是确定工序组合程度、选择各工序压力机型号、确定模具类型的主要依据。

5.模具制造条件及技术水平

工厂现有的模具制造条件及技术水平,对模具工艺及模具设计都有直接的影响。

它决定了工厂的制模能力,从而影响工序组合程度、模具结构及加工精度的确定。

6.其它技术资料

主要包括与冲压有关的各种手册(冲压手册、冲模设计手册、机械设计手册、材料手册)图册、技术标准(国家标准、部颁标准及企业标准)等有关的技术参考资料。

制定冲压工艺

规程时利用这些资料,将有助于设计者分析计算和确定材料及精度等,简化设计过程,缩短设计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8.1.2制定冲压工艺过程的程序及方法

在清楚了解上述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制定冲压工艺过程的程序及方法如下:

1.冲压件的分析

它包括两方面:

冲压件的经济性分析;

冲压件的工艺性分析。

(1)冲压件的经济性分析根据产品图或样机,了解冲压件的使用要求及功用,根据冲压件的结构形状特点、尺寸大小、精度要求、生产批量及原材料性能,分析材料的利用情况;

是否简化模具设计与制造;

产量与冲压加工特点是否适应;

采用冲压加工是否经济。

(2)冲压件的工艺性分析根据产品图或样机,对冲压件的形状、尺寸、、精度要求、材料性能进行分析,判断是否符合冲压工艺要求;

裁定该冲压件加工的难易程度;

确定是否需要采取特殊的工艺措施。

凡经过分析,发现冲压工艺性不好的(如产品图中零件形状过于复杂,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太高,尺寸标注及基准选择不合理以及材料选择不当等),可会同产品设计人员,在保证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对冲压件的形状、尺寸、精度要求及原材料作必要的修改。

如图8-1所示零件左端R3mm在料厚为4mm的条件下很难冲压出来,经修改后的零件就比较容易冲压出来。

如图8-2所示的汽车消音器后盖,在保证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经过修改后形状简单,工艺性好,冲压工序由8次减为2次,材料消耗也减少一半。

如图8-3所示的汽车大灯外壳,修改前需要5次拉深,,酸洗,2次退火,修改后的灯壳,1次拉深成形,既保证使用要求,又节省材料,减少工序,降低了成本。

图8-1冲压零件图图8-2汽车消音器后盖

图8-3汽车前大灯外壳

2.冲压工艺方案确定

工艺方案确定是在对冲压件的工艺性分析之后应进行的重要环节。

确定工艺方案主要是确定各次冲压加工的工序性质、工序数量、工序顺序、工序的组合方式等。

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有时还要进行必要的工艺计算,因此实际中通常提出几种可能的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后确定最佳方案。

(1)冲压工序性质的确定工序性质是指冲压件所需的工序种类。

如剪裁、落料、冲孔、弯曲、拉深、局部成形等,它们各有其不同的变形性质、特点和用途。

实际确定时,要综合考虑冲压件的形状、尺寸和精度要求、冲压变形规律及其它具体要求。

①从零件图上直观的确定工序性质平板件冲压加工时,常采用剪裁、落料、冲孔等冲裁工序;

当零件的平面度要求较高时增加校平工序;

当零件的断面质量和尺寸精度要求较高时,需增加修整工序,或直接用精密冲裁工序加工。

弯曲件冲压时,常采用剪裁、落料、弯曲工序。

当弯曲件上有孔时,需增加冲孔工序;

当弯曲半径小于允许值时,需增加整形工序。

拉深件冲压时,常采用剪裁、落料、拉深和切边工序,对于带孔的拉深件,需增加冲孔工序;

拉深件径向尺寸精度要求较高或圆角半径小于允许值时,需增加整形工序。

胀形件、翻边件、缩口件若一次成形,常采用冲裁或拉深制成坯料后直接采用胀形、翻边(翻孔)、缩口工序成形。

②对零件图进行工艺计算、分析,确定工序性质如图8-4所示的两个形状相似的冲压件,材料均为08钢,料厚1.5mm。

翻边高度分别为8.5mm和13.5mm。

从表面看似乎都可采用落料、冲孔、翻孔三道工序或落料冲孔与翻孔两道工序完成,但经过分析计算,图8-4a的翻边系数大于极限翻边系数,可以通过落料、冲孔、翻边三道工序冲压成形;

图8-4b的翻边系数接近极限翻边系数,若采用三道工序,很难达到零件要求的尺寸,因而应改为落料、拉深、冲孔、翻边四道工序冲压成形。

图8-4内孔翻边件的工艺过程

③为改善冲压变形条件,方便工序定位,增加附加工序所增加的附加工序使工序性质及工艺过程的安排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如图8-5所示的零件为增加其成形高度,在不影响零件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可预先在坯料上冲出4个孔,形成弱区。

在成形凸包时孔径扩大,补偿了外部材料的不足,从而增加了成形高度。

预冲孔工序是一个附加工序,这种预冲孔常称为变形减轻孔。

在成形某些复杂形状零件时,变形减轻孔能使不易成形的部分或不可能成形的部分的变形成为可能。

因此生产中常采用这类变形减轻孔或工艺切口,达到改善冲压变形条件、提高成形质量的目的。

图8-5坯料预冲孔图8-6零件孔弯曲前冲出

另外,对于非对称零件,为便于冲压成形和定位,生产中常采用成对冲压的方法,成形后增加一道剖切或切断工序,对于多角弯曲件或复杂形状的拉深、成形件,有时为保证零件质量或方便定位,需在坯料上冲制工艺孔作为定位用,这种冲制工艺孔也是附加工序。

(2)工序数量的确定工序数量是指同一性质的工序重复进行的次数。

工序数量的确定主要取决于零件几何形状复杂程度、尺寸精度要求及材料性能、模具强度等。

并与工序性质有关。

冲裁件的冲压次数主要与零件的几何复杂程度、孔间距、孔的位置和孔的数量有关。

简单形状零件,采用一次落料和冲孔工序;

形状复杂零件,常将内、外轮廓分成几个部分,用几副模具或用级进模分段冲裁,因而工序数量由孔间距、孔的位置和孔的数量多少来决定。

弯曲件的弯曲次数一般根据弯曲件结构形状的复杂程度,弯角的数量、弯角的相对弯曲半径及弯曲方向确定。

拉深件的拉深次数主要根据零件的形状、尺寸及极限变形程度经过拉深工艺计算确定。

其它成形件,主要根据具体形状和尺寸以及极限变形程度决定。

保证冲压稳定性也是确定工序数量不可忽视的问题工艺稳定性较差时,冲压加工废品率增高,而且对原材料、设备性能、模具精度、操作水平的要求也会严格些。

为此,在保证冲压工艺合理的前提下,应适当增加成形工序的次数(如增加修边工序、预冲工艺孔等)。

降低变形程度,提高冲压工艺稳定性。

确定冲压工序的数量还应考虑生产批量的大小、零件的精度要求、工厂现有的制模条件和冲压设备情况。

综合考虑上述要求后,确定出既经济又合理的工序数量。

(3)工序顺序的安排冲压件工序的顺序安排,主要根据其冲压变形性质、零件质量要求,如果工序顺序的变更不影响零件质量,则应根据操作、定位及模具结构等因素确定。

工序顺序的安排可遵循下列原则:

①对于带孔的或有缺口的冲裁件,如果选用单工序模冲裁,一般先落料、再冲孔或切口;

使用级进模时,则应先冲孔或切口,再落料。

若工件上同时存在直径不等的大小两孔,且相距又较近时,则应先冲大孔再冲小孔。

②对于带孔的弯曲件,孔位于弯曲变形区以外,可以先冲孔再弯曲;

孔位于弯曲变形区附近或以内,必须先弯曲再冲孔;

孔间距受弯曲回弹的影响时,也应先弯曲再冲孔。

③对于带孔的拉深件,一般先拉深,再冲孔;

但当孔的位置在工件的底部时,且其孔径尺寸精度要求不高时,也可先冲孔再拉深。

④对于多角弯曲件,主要从材料变形和材料运动两方面安排弯曲的顺序。

一般先弯外角后弯内角,可同时弯曲的弯角数决定于零件的允许变薄量。

⑤对于形状复杂的拉深件,为便于材料的变形流动,应先成形内部形状,再拉深外部形状。

⑥所有的孔,只要其形状和尺寸不受后续工序的影响,都应该在平板坯料上冲处。

图8-6的两个弯曲件,孔的位置离弯曲线较远,弯曲变形不会扩展到孔的边缘,因而零件上的孔弯曲前冲出。

相反,零件上孔的形状和尺寸受后续工序的影响时,一般要在成形工序后冲出。

图8-7消声器盖工序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