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管网工程施工总结.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6323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管网工程施工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污水管网工程施工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污水管网工程施工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污水管网工程施工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污水管网工程施工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污水管网工程施工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污水管网工程施工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污水管网工程施工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污水管网工程施工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污水管网工程施工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污水管网工程施工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污水管网工程施工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污水管网工程施工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污水管网工程施工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污水管网工程施工总结.docx

《污水管网工程施工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管网工程施工总结.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污水管网工程施工总结.docx

污水管网工程施工总结

施工总结

一、工程概况

1、简述

本工程截污范围“管道主要敷设于金龙路、谢坑路、莲塘路、土桥村路、清凤大道及江背路段”管线总长7.19km,管径为:

d300mm~d1500mm,采用放坡开挖、钢板桩支护开挖、顶管及拉管四种施工方法,设置截污井11座,截流堰2座,跌水井3座。

管网远期进厂平均流量为1736.10L/S;厦坭污水处理厂近期规模为5万m³/d,实际开工日期为2007年4月1日,完工日期为2009年11月25日。

2、工程总体简介

本标段工程是清溪镇厦坭污水处理厂配套截污主干管工程,工程范围为污水管工程。

本工程分为A线(金龙路段)、A线(谢坑路段)、A线(江背路段)B线(江背路段)、E线(清风公路段)、F线(江背路通往清塘路的支路段),共6条线段。

二、竣工主要工程数量和质量情况

(1)合同项目里的主要完成的工程量见下表:

 

表1.完成工程量数量表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特征

单位

数量

备注

 

1

 

钢筋混凝土管PVC衬胶管顶进(D700)

m

584.40

钢筋混凝土管PVC衬胶管顶进(D900)

m

592.10

钢筋混凝土管PVC衬胶管顶进(D1000)

m

484.12

钢筋混凝土管PVC衬胶管顶进(D1200)

m

1125.20

钢筋混凝土管PVC衬胶管顶进(D1400)

m

1378.30

钢筋混凝土管PVC衬胶管顶进(D1500)

m

12.69

2

拉管工程

HDPE(D400)拉管

m

149.98

 

3

 

塑料管道铺设UPVC双壁波纹管DN300

m

50.00

塑料管道铺设UPVC双壁波纹管DN400

m

1064.70

塑料管道铺设UPVC双壁波纹管DN500

m

191.90

玻璃钢夹砂管铺设DN600

m

533.90

玻璃钢夹砂管铺设DN700

m

808.35

 

4

 

检查井与工作井连接管铺设

二级钢筋混凝土PVC衬胶管连接管D700

m

19.40

二级钢筋混凝土PVC衬胶管连接管D900

m

37.90

二级钢筋混凝土PVC衬胶管连接管D1000

m

30.10

二级钢筋混凝土PVC衬胶管连接管D1200

m

47.10

二级钢筋混凝土PVC衬胶管连接管1400

m

79.20

5

顶管工程工作井、接收井

混凝土工作井

29

混凝土接收井

24

 

6

 

砌筑检查井(Φ1000井深1.5m~9m)

62

砌筑检查井(Φ1250井深4.5m~7m)

31

砌筑检查井(Φ1500井深5m~7m)

9

筑检查井1100*1300(井深8m~8.5m)

5

 

砌筑检查井1100*1500(井深7.5m~12m)

11

砌筑检查井1100*1800(井深8m~11m)

11

砌筑检查井1650*1650三通检查井(井深7.5m~9m)

2

砌筑检查井2200*2200(井深8m~10m)

2

砌筑检查井2630*2630(井深7.5m~11.5m)

4

7

跌水井、截流井工程

阶梯式混凝土跌水井

3

截流井1100*1300

9

截流井1100*2000

2

(2)各线段实际施工工程概况分述如下:

①A线(金龙路段)WA18G、WA20G、WA22G、WA24G、WA26G、WA28G、WA30G、WA32G,WA17J、WA19J、WA21J、WA23J、WA25DSJ、WA27J、WA29J、WA31J本线段共有工作井8座、接收井8座。

主干管(d300mm~d1500mm)其中d≤500mm采用UPVC双壁波纹管,橡胶圈接口,d≥500mm采用钢筋混凝土衬胶管,承插接口。

②A线(谢坑路段)WA33G、WA35G,WA34J、WA36J本线段共有工作井2座、接收井2座,主干管采用d1200mm钢筋混凝土衬胶管,承插接口。

③A线(江背路段)WA37G、WA39G、WA41G,WA38J、WA40J、WA42J,本线共有工作井3座、接收井3座,主干管采用d1200mm钢筋混凝土衬胶管,承插接口。

④B线(江背路段)WB17G、WB19G、WB21G、WB23G、WB25G、WB27G、WB29G、WB16J、WB18J、WB20J、WB22J、WB24J、WB26J、WB28J,本线共有工作井7座、接收井7座,主干管采用d1400mm钢筋混凝土衬胶管,承插接口。

⑤E线(清风公路段)WE1G、WE3G、WE2J,本线共有工作井2座、接收井1座,主干管采用d1200mm钢筋混凝土衬胶管,承插接口。

⑥F线(江背路通往清塘路的支路段)WF6G、WF10G、WF4J、WF8J,本线共有工作井2座、接收井2座,主管采用d700mm钢筋混凝土衬胶管,承插接口。

(3)、主要建筑材料送检及各项检测情况见下表:

表2原材料及各项检测数量表

项目

数量

检测数量

检测结果

钢筋检测

21组

21组

合格

水泥检测

5组

5组

合格

砂检测

7组

7组

合格

碎石检测

1组

1组

合格

粉煤灰检测

2组

2组

合格

蒸压灰砂砖抗压检测

5组

5组

合格

密封圈检测

6组

6组

合格

管材检测

9组

9组

合格

钢筋砼管检测

6组

6组

合格

混凝土配合比检测

1组

1组

合格

砂浆配合比检测

1组

1组

合格

土工试验检测

7组

7组

合格

水泥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检测

52组

52组

合格

水泥混凝土抗渗性检测

29组

29组

合格

砂浆试件抗压强度检测

36组

36组

合格

闭水试验检测

3712.4m

3712.4m

合格

CCTV检测

7.19km

7.19km

合格

三、工程设计变更

(1)、WD1~WA26段由打拉森钢板桩支护开挖改为放坡开挖;

(2)、WA33G~WA34J段加设接收井WA33-1J;(3)、WC1~WC10由打拉森钢板桩支护开挖改为放坡开挖;(4)、WB25G号井出现流砂现象,对该井采用周边施打旋喷桩进行止水护壁,然后进行沉井下沉;(5)、WA16~WA17J段改为顶管,WA16号井改为工作井;(6)、WB25G~WB24J段加设工作井WB24-1G;(7)、WB10~WB16段管线进行位移,将明挖施工改为顶管施工;(8)、WB17G~WB18J加设工作井WB17-1G,对剩余顶管段施打深层搅拌桩;(9)、WA41G~WA42J段由D1200mm钢筋混凝土衬胶管顶管改为D1400mm钢筋混凝土衬胶管;(10)、WV13~WB15段加设顶管工作井WB14G;(11)、WE2~WE3段加设顶管工作井WE2-1G;(12)、WE1G~WE2阶段加设顶管工作井WE1-1G;

四、施工现场出现的质量问题

土桥村WB1~WB6DS段的管道经检测发现多处出现拉裂、压扁、变形,该段沿河护堤多次开裂、崩塌及河床有泥沙流出堆积现象,经业主,监理,设计等相关政府单位现场勘查一致协商对该段进行挡土墙加固,对该段破坏的管道全部挖出重新施工,重新施工后该段管道符合设计及规范规定要求。

五、施工管理制度

(一)、建立内部技术管理制度

由公司技术科抽调技术人员协助项目部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图纸,先进行自审,然后会同业主、设计、监理进行会审,以便正确无误地施工。

1、通过学习,熟悉图纸内容,了解设计意图及要求,明确工艺流程。

2、组织各级施工管理人员对本工程的有关图纸进行学习、掌握和了解图纸中的细节。

3、由项目部组织编制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经分公司技术科及公司生产技术部门审定后,作为工程施工生产的指导性文件。

4、按工程设计图纸和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编制了项目质量计划,制定出了相应的施工措施。

5、多次组织项目施工管理人员学习现行施工规范。

(二)、施工队伍的选择及教育培训

根据施工部署中确定的组织机构,安排技术管理骨干,并配合项目施工管理层,同时配置技术熟练能打硬仗的施工作业队伍进行该工程的施工。

为此,认真做好了以下工作:

1、根据该工程的特点和施工进度计划的要求,确定各施工阶段的劳动力使用计划。

2、对工人进行质量、安全、思想和法制教育,使工人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正确思想;遵守有关质量和安全的技术法规;遵守地区的施工法规。

3、在施工人员进场前,做好后勤工作的安排,对职工的衣、食、住、行等进行了全面考虑、认真落实,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教育职工遵守地方治安法规。

(三)、与监理单位协调

1、树立监理意识,熟悉监理工作程序,严格按照业主及监理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接受监理的检查和验收,出现问题时和监理商量,并按照监理要求,予以整改。

杜绝了现场施工人员不服从监理工作的不正常现象发生,使监理的一切合理指令得到了全面执行。

2、施工过程中,努力为监理工作创造良好条件,按监理程序办理,不靠监理把关来替代自查自检,放松内部质量管理。

强调企业内部质量体系作用,以加强优化自身管理为主。

3、进入现场所使用的成品、半成品、原材料、器具等主动向监理提供产品合格证及质量认定证书,并主动递交检测结果报告。

对分部、分项工序的质量验收,严格执行“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施工”的准则,使工作能顺利展开。

在现场质量管理工作中出现意见不统一时,维护监理的权威性,遵循“先执行,后予以磋商统一”的原则,分清责任,妥善解决。

(四)、为达到各项管理目标采取了相应措施

1、工期保证措施:

推行全面计划管理、认真编制了工程进度计划与相应月、季的施工作业计划;合理组织安排穿插施工作业;充分做好了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建立了各级责任制,明确各阶段工期计划目标。

2、安全技术措施;加强安全生产的领导工作,严格地健全各项安全施工项目责任制,管理各级人员安全责任制,签署公司管理人员安全责任协议书,组织各个工种的工人学习“建筑工人上岗通用安全知识”;经测试合格后方能上岗;各工序施工按建筑规范来进行。

2.1、建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建全了安全生产责任制,设立了专职安全员。

2.2、切实做好安全生产措施教育,使所有参加施工的人员熟悉各自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做好班前教育工作,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执行交底签证制度。

2.3、施工用电符合规范要求,所有设备用电均采用三相五线,支线架设在过道处采用有效的保证措施,手持照明灯及危险场所使用安全电压,严禁电线随地走,严禁电线绑在未采取绝缘措施的钢管和钢筋上,设固定专人经常检查维修,严格按JGJ46-88规范细则设置管理。

2.4、所有机电设备均采用一机一闸一漏,电制、电箱用统一制作的铁制电箱,要求有门有锁,有防雨措施。

2.5、堆放材料符合施工规范,堆放场地平整、坚实、堆放层数不超过4层。

2.6、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和配挂胸卡。

2.7、对于特殊工种的人员进行培训,持证上岗,并严格执行有关安全操作纪律。

2.8、每周一次进行安全大检查,对查出的安全隐患及时解决,做到防患于未然,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2.9在项目部成立了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①.负责制定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工作安排和相关部门人员的应急救援工作职责,具体如下:

(1)、组长、副组长、组员随着职务的自然任免而任免,责任、权利、义务也随之履行或失效。

(2)组长负责对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抢险、排险、救援、救灾所需的一切人员、物资、通讯工具、交通工具等的全面组织、协调、指挥工作。

(3)副组长当项目管辖范畴发生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后,接到信号必须迅速赶赴现场,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和物资参加应急抢险、排险、救援、救灾等工作,具体分工由组长临场应变而定,但必须互相协调,分工合作。

(4)、组员:

是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抢险、排险、救援、救灾的主要骨干成员。

当项目管辖范畴发生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后,接到信号必须迅速赶赴现场参加应急抢险、排险、救援、救灾等工作。

②、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或其它异常情况时,立即如实报告公司、分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并及时组织救援、抢险和尽快控制险情蔓延;必要时,报告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并积极协助有关部门进行全方位的救援、抢险和处理。

③、按有关规定要求积极妥善做好各项善后工作和恢复生产。

3、质量保证措施

3.1、总则

3.1.1、按施工组织设计做好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深化施工组织设计,并对各关键部位施工方案进行充实优化。

3.1.2、做好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工作,让所有施工人员都领会设计意图和质量技术准则。

3.1.3、严格按事先确定的合理施工工序进行操作施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会同有关人员研究处理。

3.1.5、各工序施工质量检查验收坚持执行“三检”,逐级向上推进检查,层层把关,并严格执行质量等级评定。

3.1.6、合理安排工序的穿插施工,加强产品保护工作。

3.1.7、所有隐蔽工程必须经监理、设计、业主、质监站有关单位认可、验收、签字盖章,并如实做好了隐蔽记录,才组织下道工序的施工。

3.1.8、对已完成的各分部工程,按照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进行检查、验收。

3.2、质量管理机制

建立立项目质量管理小组。

项目现场质量管理小组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做好各道工序前的技术交底工作和工作后的检查工作,以及依据文明施工管理管理条例抓好文明施工各项工作,在施工中做好指导、监督、检查、复核、验收、签证等工作。

公司质安科派专人住工地督查,指导提出新见解、运用新技术,与现场管理小组同心协力把各项质安工作落到实处,做到一步一个脚印。

公司质安科定期每季度下工地抽检,并设有不定期巡查小组,随时到工地抽检验收。

3.3、模板工程

3.3.1、保证模板及其支撑结构的材料质量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3.3.2、保证模板及其支撑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模板内侧平整,接缝严密,尽量不漏浆。

3.3.3、模板构造力图简化,装、拆方便,并便于钢筋的绑扎与安装和砼的浇筑及养护等工艺要求。

3.3.4、模板及其支架必须保证工程结构各部位形状、尺寸和相对位置的正确。

如果安装在基土上,基土必须坚实并有排水措施。

3.3.5、预埋、预留孔洞的位置必须校核准确。

3.3.6、模板安装过程要仔细检查构件是否牢固,在浇灌砼过程派专人巡迴检查,如有松动变形等现象,及时修整牢固。

3.4、钢筋工程

3.4.1、钢筋的规格和质量必须符合要求,钢筋焊接所用的焊条,焊剂的牌号、性能必须符合设计和《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

3.4.2、钢筋绑扎过程中,应根据图纸检查钢筋级别、直径、根数、间距、形状是否正确,特别要注意检查负筋的位置。

3.4.3、保证钢筋绑扎牢固,无松动、变形等现象,清除钢筋表面的油污、铁锈。

3.4.4、钢筋安装及预埋件位置的允许偏差符合有关规定。

3.5、砼工程

砼所用的原材料符合以下规定:

3.5.1、水泥有质量证明书,并对其品种、标号、包装、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硬硅酸水泥为一个月)时,复检试验,并按其试验结果确定使用范围。

3.5.2、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结构截面最大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最小净距的3/4。

3.5.3、用自来水拌制砼。

施工现场需配备足够振动器械等机具设备并考虑发生故障时的备用量,根据作业特点结合具体条件,制定可行的砼浇筑方案。

设专人负责检查坍落度,并按规定要求制作标准试件。

应符合有对模板及其支架,钢筋和预埋件必须检查,并作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后方能浇筑砼。

浇砼时,对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清理干净,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予以堵严;对木模板浇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每一振点的振捣时间应使砼表面现浮浆和不再沉落为准。

浇筑砼作业时,对砼加以覆盖和浇水养护。

3.6、砌体工程:

3.6.1检查井采用砼砌块,马道挡墙采用块石。

3.6.2砌体按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3.6.3砂浆随拌随砌,严禁使用隔夜砂浆,砂浆拌成后或使用时,均应盛入贮灰器内,如砂浆出现泌水现象,在砌筑前再次加水泥拌合。

3.7管道安装及回填

3.7.1管道安装严格按规范进行,对不合格的砼管坚决不使用。

3.7.2管道安装完毕,闭水试验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及业主代表验收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3.7.3管沟回填严格按设计施工图及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并达到合格标准。

4、完善资料归档制度

由资料员根据现场实际进度,跟进资料归档,做到资料归档与实际进度同步进行。

六、各单位工程评定结果

金龙路:

84.1%评定合格。

江背路:

84.5%评定合格。

清风路:

86%评定合格。

塘江路、连塘路:

83.5%评定合格。

谢坑路:

85.4%评定合格。

以上单位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我司建立和健全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先的一整套完整的规章制度,严格把握质量关,按国家现行施工标准规范及设计图纸要求施工,检测及试验均符合有关规定,各分项工程符合验收规范要求,我司对东莞市清溪镇污水处理厂配套截污主干管工程自评定为合格。

七、施工体会

我司在承担东莞市清溪厦坭污水处理厂配套截污主干管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能在保证质量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的情况下,按照建设单位的要求顺利完工,是我司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质监站等部门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的结果,也是我司全体员工及所有施工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今次虽然取得可喜的成绩,但仍然存在如下问题和不足:

1,在施工过程中,一些工序的管理严格控制有待提高,如一些顶管工作井及接收井的外观质量尚有待提高的空间。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施工实践的文件,在与施工实际中(机械设备的配置和供料计划)不完全相匹配,施工网络计划因现场各种因素实施延缓,优化调整工作还待改进。

施工技术资料与外业进度应于同步,但尚欠缺,部分有迟后现象,与标准化、规范化要求尚有一定距离。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诚恳接纳一切有益建议和宝贵意见,并运用在将来的工程项目建设中。

在此衷心的感谢工程建设过程中各相关单位及上级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

 

河南省地矿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

杨国平

2011年5月2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