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计算报告midas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6432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78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计算报告midas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计算报告midas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计算报告midas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计算报告midas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计算报告midas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计算报告midas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计算报告midas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计算报告midas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计算报告midas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计算报告midas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计算报告midas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计算报告midas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计算报告midas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计算报告midas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计算报告midas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计算报告midas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计算报告midas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计算报告midas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计算报告midas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计算报告midas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计算报告midasWord格式.docx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计算报告midas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计算报告midasWord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计算报告midasWord格式.docx

钢筋混凝土容重:

钢筋:

预应力钢束采用3束φ15.2mm×

7的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

,张拉控制应力σcon=0.75fak=1395MPa

截面面积:

,孔道直径:

77mm

预应力钢筋与管道的摩擦系数:

0.25

管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

0.0015(1/m)

锚具变形、钢筋回缩和接缝压缩值:

开始点:

6mm结束点:

6mm

纵向钢筋:

采用φ16的HRB335级钢筋,底部配6根,间距为70mm,翼缘板配16根,间距为100mm。

1.4施工方法

采用预制拼装法施工;

主梁为预制预应力混凝土T梁,后张法工艺;

预制梁混凝土立方体强度达到设计混凝土等级的85%,且龄期不少于7天后方可张拉预应力钢束;

张拉时两端对称、均匀张拉(不超张拉),采用张拉力与引伸量双控。

钢束张拉顺序为:

N2—N3—N1

二、计算模型

2.1模型的建立

本计算为一单跨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桥中梁模型(图2-1),其节点的布置如图2-2所示。

在计算活载作用时,横向分布系数取m=0.5,并不沿纵向变化。

在建立结构模型时,取计算跨径

,由于该结构比较简单,计算跨度只有24m,故增加单元不会导致计算量过大,大多数单元长度为1m。

建立保证控制截面在单元的端部,以便于读取数据。

对于横隔板当作节点荷载加入计算模型,其所起到的横向联系作用已在横向分布系数中考虑。

每个节点对应的x坐标值如表2-1所示

节点的x坐标值表2-1

节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X(m)

0.0

1.0

2.0

3.5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3.0

14.0

15.0

16.0

17.0

18.0

19.5

21.0

22.0

23.0

24.0

2.2预应力钢束布置图(图2-3)及钢束坐标(表2-2)

钢束坐标表2-2

N1

N2

N3

x

z

-0.26

1.1

0.8

0.5

8.283

0.224

5.502

0.2205

2.620785

0.217163

10.322

0.12

7.503

4.582

备注:

R=20;

关于12m处对称;

不超张拉;

不考虑平弯

三、计算荷载

3.1荷载组包括自重、Prestress1、Prestress2、Prestress3、二期恒载、温度荷载六部分,根据钢束张拉的顺序进行加载,即N2—N3—N1。

温度荷载包括季节温升、温降和日照温升、温降,季节温升、温降按照系统温度计入,季节温升考虑整体升温19℃,季节温降考虑整体降温18℃。

日照温升、温降按梯度温度输入,梯度温度按照新桥规(JTGD62-2004)关于100mm沥青混凝土铺装的规定计入(图3-1)。

其中,

,竖向日照反温差为正温差乘以-0.5。

二期恒载:

横隔板自重:

面积

3.2移动荷载

按照新桥规(JTGD62-2004)加载,考虑结构整体作用,设横向分布系数m=0.5,此外,车道偏心为0。

3.3徐变和收缩

水泥种类系数:

28天龄期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即标号强度

:

50MPa

长期荷载作用时混凝土的材龄:

混凝土与大气接触时的材龄:

相对湿度:

RH=70%

大气或养护温度:

T=20℃

3.4施工阶段

本计算采用3个施工阶段,起具体的定义如表3-1所示

施工阶段表3-1

施工阶段

持续时间(d)

结构组

边界组

荷载组

备注

CS1

Structure

Boundary1Boundary2

自重

Prestress2

Prestress3

Prestress1

在预制场预制,张拉预应力筋,之后吊装

CS2

二期恒载

CS3

3650

温度荷载

十年混凝土收缩徐变

四、永久作用计算结果

永久作用计算结果包括弯矩、轴力、剪力图、变形、上翼缘应力和下翼缘应力图。

采用CS3桥梁内力图作为输出结果。

恒荷载与永久作用内力对比(合计施工阶段)表4-1

合计

恒荷载

弯矩(kN*m)

Max

623

12m处

3960

Min

-647

24m处

-8036

0m处

轴力

(kN)

0.418

6m处

-3509

-8.157

3m处

剪力

328.9

673.7

-324.8

-673.7

图4-1永久作用弯矩图

图4-2恒载作用弯矩图

图4-3永久作用轴力图

图4-4恒载作用轴力图

图4-5永久作用剪力图

图4-6恒载作用剪力图

应力图采用组合应力,在下缘取得最大应力,在容许应力线内。

永久作用时全截面受压。

上、下翼缘应力表4-2

上缘应力

下缘应力

应力(MPa)

-4.895

-5.672

图4-7上翼缘应力图

图4-8下翼缘应力图

梁单元在永久作用的下的变形:

x轴方向的最大变形发生在x=24m处,为7.490mm(收缩),y方向无变形,z轴方向最大变形发生在x=12m处,为14.01mm(上拱),如图4-9所示。

图4-9永久作用下梁单元的变形图

五、可变作用计算结果

可变荷载包括汽车荷载和温度荷载,计算结果包括弯矩图、剪力图和位移包络图。

可变作用弯矩和剪力最大、最小值表5-1

弯矩

汽车荷载

1203

227.4

-227.4

3.266

-16.38

11m处

-3.402

19.5m处

可变作用

1187

225.9

-225.9

图5-1汽车荷载作用弯矩图

图5-2汽车荷载作用剪力图

图5-3温度荷载作用弯矩图

图5-4温度荷载作用剪力图

图5-5可变荷载作用弯矩图

图5-6可变荷载作用剪力图位移包络图

位移包络图:

可变作用最大时x方向最大位移发生在24m处为2.512mm(伸长),z方向最大位移发生在12m处为0.913mm(上拱);

可变作用最小时x方向最大位移发生在24m处为0.6354mm(收缩),z方向最大位移发生在12m处为6.439mm(下挠)。

图5-7可变荷载作用最大时变形图

图5-8可变荷载作用最小时变形图

汽车荷载引起z方向最大位移发生在12m处为7.353mm(下挠)

图5-9汽车荷载作用引起的最大下挠变形图

季节温升引起的x轴方向最大位移发生在x=24m处,为4.397mm(伸长),z轴方向的最大位移发生在x=12m处,为0.624mm(上拱);

图5-10季节温升引起的变形图

季节温降引起的x轴方向最大位移发生在x=24m处,为4.165mm(收缩),z轴方向的最大位移发生在x=12m处,为0.591mm(下挠);

图5-11季节温降引起的变形图

日照温升引起的x轴方向最大位移发生在x=24m处,为3.803mm(伸长),z轴方向的最大位移发生在x=12m处,为1.647mm(上拱);

图5-12日照温升引起的变形图

日照温降引起的x轴方向最大位移发生在x=24m处,为0.024mm(收缩),z轴方向的最大位移发生在x=12m处,为0.766mm(下挠);

图5-13日照温降引起的变形图

六、荷载组合结果

包括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组合(基本组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组合(短期组合和长期组合)的弯矩、轴力、剪力包络图。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组合(基本组合)表6-1

基本组合

4564

-847.8

轴力(kN)

-4616

剪力(kN)

1069

-1055

图6-1基本组合弯矩包络图

图6-2基本组合轴力包络图

图6-3基本组合剪力包络图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足组合表6-2

正常使用

短期组合

长期组合

-1353

-7388

431.3

366.3

-415.3

-350.3

图6-4短期组合弯矩包络图

图6-5短期组合轴力包络图

图6-6短期组合剪力包络图

图6-7长期组合弯矩包络图

图6-8长期组合轴力包络图

图6-10长期组合剪力包络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