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水利实习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6562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水利实习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大学生水利实习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大学生水利实习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大学生水利实习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大学生水利实习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大学生水利实习报告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大学生水利实习报告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大学生水利实习报告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大学生水利实习报告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大学生水利实习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大学生水利实习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大学生水利实习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大学生水利实习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大学生水利实习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水利实习报告Word格式.docx

《大学生水利实习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水利实习报告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生水利实习报告Word格式.docx

尤其是在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实习,在建三峡大坝时运用的都是世界一流水平的管理系统和管理模式,使我感受特别深刻。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要考虑的内容多,范围广,所要安排的工作任务量更大,但这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进度和效率。

三峡水利工程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各项工作开展的有条不紊,工人们在工地上忙碌但有序,施工员、安全员、监理员也是在施工现场步步不离,认真将施工工作效率提高到最佳,而项目工程负责人则在工地现场指导。

因此各项工作都在计划进行中。

  通过这些引入先进管理模式和科学管理方法,施工效率有了很大提高,这样十分有助于施工的连续性和可续性。

  最后,通过这次施工实习,使得我更全面地明白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其实,在这么短暂的施工实习中真的很难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但是,在这几天的施工实习中我从更全面的角度认清了今后所从事水利工程工作所需努力的方向。

正如在实习中老师和工程师所说:

“毕业后从事土木工程工作,需要的是谦虚和学习”。

  的确,从大学毕业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后,我们所面临的如同一张白纸,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在等待我们去努力。

因此,面对那么多长期从事水利工程的同行前辈,他们工作经验比我们丰富,知识学的比我们扎实,学识比我们渊博,我们只有耐下心来,虚心向他们请教学习,我们才会有更大的进步,我们也才会在水利工程这一艰苦而又充满挑战的工作领域取得更大的收获。

  另外,在这次毕业实习环节中,我也发现自己存在的一些不足和缺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够全面。

尽管在学校认真学习了专业知识,但是当前所掌握的知识面不够广,尚不能轻松胜任水利工程工作,因此,尽管在不久的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但我应该将所从事的工作看作是新的学习的开始,只是在实践中学习,才会掌握更多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专业实践阅历远不够丰富。

由于专业实习时间较少,因此很难将所学知识运用与实践中去,通过实践所获取的阅历更是很短缺。

所以,今后我们在工作岗位上,一定要抓住机会,多向从事水利工程的前辈学习,同时要转换学习方法和态度,改变以往过于依赖老师的被动吸收学习方式,应主动积极向他人学习和请教,同时加强自学能力和驾驭解决难题的本领。

  三、专业知识在工程中运用不够灵活。

通过这次毕业实习,我切实感受到以前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欠灵活。

这主要是对所学的知识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这些零散的知识点运用起来很困难,因此,今后在学习和实践中应该重视积累和运用,使所学的知识由量变到质变,发挥更大的指导作用。

  水利施工实习很快就告一段落了,但通过这次短短的实习,我从中学到了许多以前在课本上难以学到的知识,这些新的收获,将对我走上岗位的工作具有更实际的指导意义。

  2018年大学生水利实习报告【2】  实习日期:

5月17日~5月18日

  实习地点:

上饶市玉山县七一水库

  实习目的:

了解主坝、副坝、溢洪道及发电机组

  2018年5月17-18日,全班同学一同前往上饶玉山七一水库进行认识性实习。

七一水库位于鄱阳湖水系信江支流金沙溪中游棠梨山西侧,距玉山县城。

工程于1956年开始查勘和规划设计,1958年经上级部门批准于7月1日动工兴建,定名为七一水库。

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本次复核,下同),总库容22800万m3。

水库灌溉面积万亩,电站装机9250kw,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发电、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大

(2)型水库。

枢纽工程主要建筑物包括:

主坝、副坝、溢洪道、灌溉发电引水隧洞及电站等。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XX),水库枢纽工程等级为II等,主要永久性建筑物为2级。

正常蓄水位为(黄海高程,本工程以前各阶段均采用假设高程,黄海高程=假设高程+,下同),相应库容为20xx0万m3;

设计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为,相应库容为21325万m3;

校核洪水标准为千年一遇,校核洪水位为,相应库容22800万m3。

  5月17日,唐老师带我们去参观了主坝,5月18日,唐老师带我们去参观了副坝等一些建筑物。

  1主坝

  主坝原设计为大体积心墙坝,现状坝顶高程(大体积心墙顶高程),坝顶长,坝顶宽,最大坝高。

大坝上、下游分别为块石和草皮护坡,上游坝坡坡率自下而上分别为1:

、1:

和1:

;

下游坝坡坡率自下而上分别为1:

上游坝脚粘土铺盖总厚约~,分新、老两层,老铺盖于1960年建坝时施工完成,新铺盖于1974年扩建加固时施工完成。

下游坝脚排水棱体顶高程。

  2018年主坝坝体防渗加固采用C20常态混凝土防渗墙,墙体材料防渗标号为W6。

防渗墙厚的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底深入强风化层中、下限。

左岸绕渗采用帷幕灌浆防渗加固。

  上游坡采用预制混凝土块护面,厚。

下游坡进行整坡处理,布置草皮护坡,新建纵横向排水沟。

坝顶改建为C25混凝土路面。

  2副坝

  副坝位于主坝左侧约的垭口处,原设计为宽心墙坝,坝顶高程为~,坝顶长,坝顶宽~,最大坝高。

上游坝坡为块石护坡,坡率为1:

~1:

,下游坝坡为草皮护坡,坡率为1:

  20xx年副坝防渗加固在心墙位置加设防渗墙,防渗墙轴线位于坝轴线,墙厚,墙体材料采用防渗标号为W6的C20常态混凝土,防渗墙体需穿透砂卵石层、全风化岩石层,进入强风化岩石中、下限部位。

  上游坡采用预制混凝土块护面,厚,下游坡进行整坡处理,布置草皮护坡,新建纵横向排水沟。

  3溢洪道

  溢洪道位于主坝以东约2km、副坝以西约200m的天然垭口处,溢流道堰顶高程,堰型为WES实用堰,堰体为100#细石混凝土砌块石,并在迎水面、堰面及反弧段均设有厚150#混凝土防渗抗冲面板。

溢洪道由引水渠、导水墙、闸室及堰后护坦等组成,设5孔溢流,每孔净宽,由5扇高的弧形钢闸门控制。

  墩顶高程为,牛腿尺寸为1200×

XX×

900mm(宽×

高×

厚),混凝土强度等级C25,钢筋采用Ⅱ级钢筋。

  根据《溢洪道设计规范》SL253-XX,消能防冲设施按50年一遇工况设计。

对应的库水位为,下泄流量为1200m3/s。

消力池池深,池长35m。

  启闭机房平台高程为。

启闭机房排架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混凝土柱考虑启闭机水平力的影响,断面尺寸600mm×

1000mm,其中长边与水流方向平行。

启闭机平台为板梁结构,主梁尺寸1200mm×

600mm(高×

宽),次梁尺寸800mm×

400mm(高×

宽),板厚150mm。

  交通桥净宽,采用C40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空心板结构。

人行桥采用“T”型梁结构,桥面宽。

  4灌溉发电引水隧洞

  灌溉发电引水隧洞位于主坝右侧山体内,由进水口、闸门井段、渐变段、洞身段、调压塔及发电分岔管等组成,其功用主要为灌溉、发电及水库放空。

隧洞进口底板高程,全长,桩号0+之前为~厚的200#钢筋混凝土衬砌,内径

  ;

桩号0+以后为厚钢筋混凝土加12mm厚钢板内衬,钢板与钢筋混凝土之间设20mm厚柔性垫层,内径。

  5副坝坝下涵管

  副坝坝下输水涵管于1963年建成,位于副坝右段坝体底部,主要承担东干渠引水灌溉任务,为140#钢筋混凝土圆管,内径,管壁厚,进口底高程,出口底高程,坝体中部设启闭竖井控制。

1971年因副坝加高培厚,该涵管于1972年相应接长,现总长度。

该涵管现已封堵处理。

在副坝左岸山体内新建一灌溉引水隧洞。

  新建灌溉引水隧洞由进水渠、隧洞段、埋管段、明渠段四部分组成。

隧洞段进口高程,进口设置固定拦污栅。

在隧0+位置设有闸门井,闸门井底板高程m,孔口尺寸为×

闸门井尺寸为×

m。

隧洞采用城门洞型,尺寸为

  ×

,洞身衬砌厚度为300mm。

开挖时需要对局部不稳定岩体随即锚杆加固,衬砌后对拱顶进行回填灌浆处理。

由于隧洞下游覆盖层较厚,不具备成洞条件,因此,采用埋管型式。

埋管为钢筋混凝土箱涵,尺寸为×

m,埋管壁厚,埋管长度为。

埋管段后设置5m长消力池,后接明渠段,明渠为钢筋混凝土矩形断面,尺寸×

,壁厚。

  6电站及灌区

  水库电站总装机容量9250kw,年发电量万,由厂房、升压站和开关站等组成;

灌区有东、中、西干渠各一条,总长。

  七一水库地理位置重要,下游有玉山县、铅山县和上饶市、乡镇20余个,人口70余万,

  耕地面积万亩以及梨温高速、浙赣铁路、320国道等重要交通设施,水库大坝一旦失事,将给下游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坝址两岸地形基本对称,左岸山坡角20~25°

,右岸山坡角35~37°

,自然山坡稳定,植被尚好。

坝址区冲沟较发育,切割较深,未见有较大的崩塌、滑坡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

  坝址区出露的地层岩性主要为石炭系下统梓山组(C1z)砂岩、砂砾岩和泥质页岩互层,局部夹炭质页岩和第四系全新统松散堆积物(Q4)等。

  坝址断裂、节理裂隙和劈理均很发育。

河床岩石风化最浅,右岸岩石风化次之,左岸岩石风化较深。

地下水及库水对普通硅酸盐水泥无任何类型的腐蚀。

  河床相对不透水层(岩石透水率q≤5Lu,下同)顶板埋深在基岩面以下5~10m;

左岸相对不透水层顶板埋深在基岩面以下~10m;

右岸相对不透水层顶板埋深在基岩面以下

  ~。

左岸上部(高程以上)岩体透水性强,右岸局部相对不透水层顶板埋藏较深。

  坝体填筑土料主要为紫红色、褐紫色、褐色、黄红色等杂色含砾(砂)低液限粘土和粘土质砾(砂),坝体土结构较密实,属中等压缩性土,从坝体填筑土的分区来看,心墙坝的特征不明显。

按心墙坝的防渗要求来分析,除坝轴线部位填筑的含砾低液限粘土的渗透系数平均值满足规范要求外,坝体其他部位各种填筑土的渗透系数平均值和大值平均值均大于1×

10-5cm/s,不满足规范要求。

按均质坝的防渗要求来分析,主坝各部位填筑的粘土质砾渗透系数平均值为×

10-4~×

10-4cm/s,不满足规范要求。

  自然山坡稳定,植被尚好。

  坝址区出露的地层岩性主要为志留系(S)灰白、微红色砂岩、粉砂岩及页岩;

石炭系中统(C2)灰白色石英砂砾岩、灰白色石英砂岩、页岩及黑色炭质页岩,局部含煤层,以及第四系全新统松散堆积物(Q4)等。

  由于火成岩侵入和构造影响强烈,致使坝址岩层产状紊乱,断层和裂隙发育,坝区岩石风化特征总体表现为表层的均匀风化,由于受地形、构造及岩性影响,各部位岩体风化厚度有一定的差异。

副坝地下水类型和环境水评价与主坝相同。

  垭口底部相对不透水层顶板埋深在基岩面以下~;

左岸相对不透水层顶板埋深在基岩面以下~。

  副坝坝体原填筑的心墙土料相对较好,坝体填筑土料分区具有心墙坝特征。

心墙土(含砂低液限粘土)的结构较密实,压实度为,属中等压缩性土,渗透系数平均值为

10-5cm/s,渗透系数不满足规范要求;

心墙部位后期加填的粘土质砾和含细粒土砾,填筑质量差,渗透系数不满足规范要求。

  3溢洪道、溢洪河道

  溢洪道沿线地形地貌属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较大,两岸地形基本对称,左右两岸山坡较陡峻,山体垭口鞍部高程约~166m,山顶高程150~220m,自然山坡较稳定,植被较好。

  溢洪道和溢洪河道通过地段出露的地层主要为石炭系中、下统碎屑岩及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及冲洪积层等。

  溢洪道底板及两岸山坡岩石风化较浅,表部一般为弱风化,厚度~,下部为微风化岩石,沿结构面有风化加深现象。

溢洪道通过地段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类型类似坝址区。

  隧洞进口事故闸门井基础坐落在新鲜砂岩、砂砾岩和页岩,允许承载力为500~550kPa,能满足建筑物基础要求。

  5副坝引水隧洞

  隧洞通过地段山体较单薄,自然山坡稳定。

隧洞进出口岩石呈全风化,岩石破碎,裂隙发育。

隧洞埋深一般为~,隧洞围岩为全~弱风化岩体,岩体裂隙发育,一般属Ⅲ~Ⅴ类围岩。

  我国水利具有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内涵极其丰富多彩的水利文化。

随着水利与生态环境关系矛盾的激化,绿色、水利与文化的有机结合,绿色水利文化也渐渐成熟,不断渗透到

  水利的各个领域,在不知不觉中滋润哺育水利及其相关领域的人。

绿色水利文化形成对绿色水利的建设和积极的发展将起到无形的但是很稳固的支撑作用。

  水资源是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也是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物质资源,更是生态环境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水利事关国家全局的发展。

我国水利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水利发展的未来就是由单纯的水利发展模式向“水利”与“利水”并进,进而构建“利水型社会”。

  中国的水贫穷到什么地步呢?

联合国一项研究报告指出:

全球现有12亿人面临中度到高度缺水的压力,80个国家水源不足,20亿人的饮水得不到保证。

预计到2025年,形势将会进一步恶化,缺水人口将达到28亿~33亿。

世界银行的官员预测,在未来的5年内“水将像石油一样在全世界运转”。

  我国属于缺水国之列,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

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人均水资源13个贫水国家之一。

而且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水资源的1/4。

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

目前我国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为主,或者两种水源混合使用,有些城市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有的城市形成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数十公里。

由于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

  我国水资源短缺,用好每一滴水是保证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建立“节水型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所谓的节水型社会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水资源,创造更多价值和服务的社会。

我国推动节水型社会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充分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机会,将“节水”与“利水”结合起来,推动“利水型

  工业用水方面,我国炼钢等生产过程的单位耗水量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倍。

水的重复利用率不到发达国家的1/3。

  在今后谈及水利的社会性时,应是广义的社会性,即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社会性。

我们的水利建设不仅仅只满足人类需求,还要满足其它生物对水的需求,因为良好的生态系统也是保证人类正常进化所必需的。

  水生态是衡量水利发展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它是指环境水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对各种水分条件的适应。

天然鱼类等水生生物资源衰退,物种生物多样性下降,是我国河流生态退化突出的问题。

目前我国已经开展了新一轮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在一些河流进行大范围的梯级开发,其对水生生态的冲击不容忽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现代水利的内涵和体现。

首先是科学的治水思路。

社会经济的进步和水利自身的发展,将促进治水思路的逐步完善和成熟,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其次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水利可持续发展方针。

水利发展将更加注重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水利建设的核心指导思想。

  第三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运用市场理念的水利运行机制。

水利工作将更加注重市场经济规律、注重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建立水权、水价和水市场体系,将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水利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四是各种现代技术的充分运用。

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将大大加快水利科技事业的发展进程,水利建设、运行、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科技含量将日益提高。

  二是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密切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水资源承载力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可能性边界。

只有在水资源承载力的边界内,才能合理安排产业发展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规模。

当然,人类对水资源承载力边界线也不是无能为力,可以通过节约用水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跨流域调水,使水资源承载力边界曲线向外扩张,从而减轻水资源承载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

总之,水资源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要以水定发展,但如果我们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这个阶段,则是机械唯物主义,而辩证唯物主义则认为,水资源对经济社会的这种限制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间、一定程度上是可变的,人们可以通过节水和调水来实现。

  三是水利建设更加重视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在保障防洪安全、提高灌溉能力的同时,水利工程建设将更加注重经济效益,更加注重环境保护。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利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良好的经济效益作为支撑,水利建设将更加重视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同时,水利建设要实现良性发展,必须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

水利工程的功能将趋向于多目标化,水利建设过程中将更加注重工程的综合利用效益。

  四是水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将进一步发生转变。

未来的水资源管理模式更趋科学、更趋复杂和严格,管理方式将是政府宏观调控、民主协商确定、准市场运作、用水户参与管理的模式。

在体制方面,将建立起流域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和区域的城乡水务统一管理相结合的新型模式。

水价将成为水资源配置的重要经济杠杆。

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将使价格杠杆等经济规律在水资源配置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水价将成为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重要经济手段。

但是由于水资源的垄断性,国家的价格管制将长期存在。

  五是城市水利将成为工业化、城市化的重要支撑。

城市工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水利的承载能力和保障作用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力发展城市水利将逐步成为水利建设的中心内容之一。

  六是水利工作将由行政主导型向行政、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共同运用方面转变。

当前的水利工作还是典型的行政手段主导型,国家政策、行政命令还是影响水利工作的主要因素。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水利工作将逐步发展为由行政、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共同运用,客观规律在水利建设中将会发挥更直接的作用。

  目前我国水利行业的落后状态是由于国家长期对水利投入不足所造成的。

要根本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极大的投入。

下面用目前物价水平,对各项投入粗略作一估算。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对我国水利发展的未来进行了整体安排,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对“利水”工作进行了一定的安排,主要包括:

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继续推进生态脆弱河流和地区水生态修复,加快污染严重江河湖泊水环境治理;

加强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湿地的保护。

实施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

同时明确要求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

各级政府要把限制排污总量作为水污染防治和污染减排工作的重要依据,明确责任,落实措施。

对排污量已超出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

建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完善监测预警监督管理制度。

加强水源地保护,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强化饮用水水源应急管理。

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

这种安排,对于由单纯的水利发展模式向“水利”与“利水”协同发展的转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水利发展必须将环境保护放在重要的位置,这不仅是时代发展之要求,也是水利发展过程中水利持续发展的自身要求。

实事求是的说,我们过去的水利发展是关注环境保护的,如每项水利工程都做了环境影响评价书,这种工作对环境保护起到了很大作用。

但值得关注的是,发展水利与环境保护面临着新的矛盾,近年来关于大坝与生态问题的争论持续升温就体现了这种矛盾的尖锐程度。

保护环境是发展水利发展的重要前提,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水利发展包含浓厚的环境思想,是绿色水利的重要特征之一,符合科学发展观对水利的内在要求。

  我国水利发展成就与水问题并存,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

如何在水利发展过程中减少对水的伤害。

在社会上如何形成合力,在加快水利发展改革的同时,多做一些有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事情,保护好水资源,维护水的健康,这是我国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需要努力解决的重要的资源环境问题。

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将这种伤害降低到最小。

水利发展的模式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由单纯的充分开发利用水利的“水利发展模式”向“水利”与“利水”协调并进方向调整,进而逐步实现“利水型社会”。

  水利建设是为社会服务,保障社会的发展,同时它又受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为社会需求及国家经济实力所支配,表现出极强的社会性。

所以水利建设一方面要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可能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同时也要关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不合理的行为和趋势,加以引导和控制。

例如在洪涝灾害高风险区域内的盲目投资和建设,在缺水地区建设高耗水和污染严重的项目,盲目的开荒及湖泊湿地围垦等。

过去我们只强调了水利发展要满足社会需求,而忽略了对社会用水需求的限制和管理。

所以水利行业只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只注重对工程项目的管理,忽略了对社会水行为、水意识的管理。

因为水利现代化是为国家现代化服务的,水利行业应当在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协调好社会发展与水的关系。

比如,为保证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既要建设防洪工程确保防洪安全,同时又要对广大危险区域进行洪水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