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专题2声现象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672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48.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专题2声现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专题2声现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专题2声现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专题2声现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专题2声现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专题2声现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专题2声现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专题2声现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专题2声现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专题2声现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专题2声现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专题2声现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专题2声现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专题2声现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专题2声现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专题2声现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专题2声现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专题2声现象Word文档格式.docx

《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专题2声现象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专题2声现象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专题2声现象Word文档格式.docx

【解析】试题分析:

A.只有房主本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的“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识别的,不是音调B.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但声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鼓乐声主要是由鼓皮振动产生的,不是空气。

D.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选项D正确。

考点:

声现象

3.(2018·

黄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震耳的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为了阻断噪声传播

C.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微波炉是用声波来加热食品的

【解析】震耳的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禁止鸣笛”是为了防止产生噪声,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利用微波是利用电磁波加热食品的,故D错误,故选A。

点睛:

本题是一道综合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产生和防治噪声的途径及电磁波的应用,难度不大,注意分清易错易混之处。

4.(2018·

常德)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B.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跑,是因为水能传播声音

C.“低声细语”中的“低”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

D.超声波清洗机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

【答案】C

【解析】A.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A正确;

B.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跑,说明声音由水传播到了鱼耳朵,故水能传声,故B正确;

C.“低声细语”中的“低”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即说明声音小,而不是指音调,故C错误;

D.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超声波清洗机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特点,故D正确;

故C错误,符合题意。

注意区分清楚音调和响度及其决定因素,即音调由振动频率决定,而响度就是指声音的大小,由振幅决定。

5.(2018·

陕西)如图是一辆长达30m的无轨电动列车,它外观采用流线型结构,与燃料汽车相比,行驶时电动机比内燃机的噪声小很多,与有轨电车相比,它拐弯灵活,下列关于无轨电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流线型结构有利于减小行驶中受到的空气阻力

B.灵活拐弯时无轨电车的运动状态不改变

C.行驶时噪声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电动车取代燃料汽车可减小对大气的污染

【答案】B

【解析】解:

A.列车运行时受到空气的阻力与其速度和横截面积有关,流线型结构有利于减小行驶中受到的空气阻力,故A正确。

B.灵活拐弯时,列车的运动方向在变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B错误。

C.行驶时电动机比内燃机的噪声小很多,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

D.电动车消耗的是电能,清洁无污染,燃料汽车工作时排出的废气会带来对大气的污染,所以电动车取代燃料汽车可减小对大气的污染,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减弱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6.(2018·

安徽)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谁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

.”的声音来;

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有瓶本身的振动产生的

B.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有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C.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D.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1)敲击瓶子时是瓶子与水柱振动发声,水柱越高,越难振动;

(2)吹瓶口时,是空气柱振动发声,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AB、敲击瓶子时由于瓶子与水柱的振动而发出声音,故AB错误;

CD、往瓶中吹气也会听到声音,这是空气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D错误。

故选:

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产生,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敲击瓶子和吹瓶子的时候,发声体是不同的。

7.(2018·

白银)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识别的

B.鼓手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音调就越高

C.二胡演奏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D.航天员在太空与地面交流时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

【分析】

(1)不同物体发声时,声音的特色不同,就是指音色不同;

(2)音调与振动快慢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解答】解:

A、“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识别的,故A错误;

B、鼓手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响度就越大,故B错误;

C、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

8.(2018·

贵港)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

B.“禁止鸣笛”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闻其声便知其人”判断的依据是人发出声音的响度

D.演奏弦乐器时,演奏者不断变换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这是在改变声音的音调

解析:

选D。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A错误;

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B错误;

闻其声便知其人,是根据人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C错误;

演奏弦乐器时,变化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可以改变振动的琴弦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D正确。

9.(2018·

黔东南)中国的两位宇航员曾经在太空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向同学们传授科普知识。

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宇航员讲课发出的声音是由宇航员的声带振动产生

B.宇航员讲课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噪声

C.宇航员讲课发出的声音是通过超声波传回地球的

D.讲课的宇航员和另一名宇航员只能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宇航员的声音是靠声带振动产生的。

故A正确;

B、宇航员讲课发出的声音对听课的人来说不是噪声,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超声波无法在太空中传播。

宇航员的声音是靠电磁波传回地球的。

故C错误;

D、讲课的宇航员和另一名宇航员可以利用电磁波和声音来传递信息,故D错误。

A。

10.(2018·

遵义)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一定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快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不敢高声语”的“高声”指声音响度大

D.城区禁止鸣笛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A、声速与频率无关,超声波与次声波在相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故A错误;

B、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

物体振动产生声音,但人不一定听见,故B错误;

C、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即声音的大小(或强弱);

故C正确;

D、在城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D错误;

11.(2018·

龙东)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传递能量的是(  )

A.

烛焰晃动B.

钢尺振动

C.

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D.

倒车雷达

A、图中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A正确;

B、钢尺振动可以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B错误;

C、蝙蝠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昆虫反射发现目标的,此现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倒车雷达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障碍物反射发现车后物体的,此现象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故D错误。

12.(2018·

齐齐哈尔)在日常生活的物理现象中,有关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考场外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分别用相同的力拨动吉他的两根粗细不同的弦可以改变响度

D.向人体内的结石发射超声波除去结石,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

B、考场外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分别用相同的力拨动两根粗细不同的弦可以改变吉他的音调,故C错误;

D、向人体内的结石发射超声波除去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D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声源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以及声与能量的掌握,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13.(2018·

荆门)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生存环境越来越重视。

下列有关声音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是指音调高

B.声音在真空中传器速度为340m/s

C.风吹树枝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汽车安装倒车雷达,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不敢高声语”意思是不敢大声说话,所以“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因此声音在真空中传器速度为0m/s,故B错误;

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风吹树叶发出声音,这是由树叶的振动发出的声音,故C正确;

D、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汽车安装倒车雷达,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声现象的基础知识,同时在学习物理的时候,中国的古诗词也含有很丰富的物理知识,所以学习物理是一个很综合性的知识。

14.(2018·

荆州)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发声

B.声音只可以传递信息

C.考场周边“禁止鸣笛”是防止噪声产生

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选C。

本题综合考查声现象。

所有的声音都是由振动产生的,A错误;

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B错误;

禁止鸣笛是从声源处防止声音的产生,C正确;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D错误。

15.(2018·

十堰)风吹树叶“沙沙”响,是由于风吹动树叶______而发出的声音,人们能够分别出树上小鸟与知了的叫声,是因为它们的______不同,能够从不同方向看到美丽的小鸟是因为太阳光在小鸟身上发生______

选填“镜面反射”,“漫反射”

解:

刮风时,风吹树叶的哗哗声,是因为树叶的振动产生声音的;

人们能够分别出树上小鸟与知了的叫声,即使其所发出的音调、响度相同,其音色也是不同的,故人们可以分辨出它们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

故答案为:

振动;

音色;

漫反射。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响度是指人耳感觉的声音的大小,即强弱,生活中常称作音量,由振幅、距离两个因素决定;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生活中说的声音粗细,由振动频率决定;

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由发声体本身材料结构决定,一般利用音色来区分和辨别物体。

注意区分声音三个特征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那说明这个物体反射的光线能向四面八方传播。

这说明在这个物体上发生了漫反射的原因。

该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点理解和光的反射,但难度不大。

16.(2018·

襄阳)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

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

A.在学校周围植树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教室安装隔音玻璃D.在靠近学校的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答案:

B解析:

在学校周植树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A错误;

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B正确;

教室安装隔音玻璃、在靠近学校的道路旁安装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D错误,选B。

17.(2018·

孝感)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比在固体中大

D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高音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解:

A、振动的物体都能够发声,但是不一定能听到,故A错误;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B正确;

C、根据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表可知:

声音在固体中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故C错误;

D、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高音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B。

解决此类问题要知道: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肯定能发出声音,但由于人的听觉范围的限制,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听得见;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

物体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振动频率越慢,音调越低;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响度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本题是一道综合了声学中多个知识点的题目,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识,仔细分析每一种情况的对错。

18.(2018·

孝感)下列有关物理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

A.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时,可能是电路发生了短路

B.物体内能增加时,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

C.声控开关是利用声音的音调来控制电路的

D.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其传播速度与超声波相同

A、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即电路发生了短路或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故A正确;

B、物体内能增加时,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也可能是吸收了热量,故B错误;

C、声控开关是利用声音的响度来控制电路的,故C错误;

D、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其传播速度要远大于超声波的传播速度,故D错误。

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即短路和总功率过大;

改变内能的方法有两个:

做功和热传递;

声音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光速远远大于声速。

本题考查了家庭电路、内能、声音、光速等多个知识点,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

19.(2018·

衡阳)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振动的空气柱一定在发声

C.在10m2的小房间里说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空间小,没有产生回声”

D.在同一宇宙飞船的太空舱内,两名宇航员可以直接对话

【答案】ABD

【解析】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正确;

B.振动的空气柱一定在发声正确;

C.在10m2的小房间里说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空间小,回声与原生混在了一起增强了原声,故C错误;

D.因为宇宙飞船的太空舱内有空气所以两名宇航员可以直接对话。

故答案为ABD。

20.(2018·

张家界)中央电视台“开门大吉”节目里常有人模仿韩红、刘欢等文艺名人的声音,从声音的特性看,主要是模仿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

本题考查声音的特性。

不同人的声音的区别,靠的是音色。

21.(2018·

长沙)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处减弱噪声

B.水中倒立的花样游泳运动员随着音乐表演,说明水能传播声音

C.逢年过节,当社区举行一些文艺表演活动时,从高音喇叭传出的歌声一定不是噪声

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声的产生、传播、控制噪声、声的应用

专题:

A.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处减弱噪声,错误,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B.水中倒立的花样游泳运动员随着音乐表演,说明水能传播声音,正确。

C.逢年过节,当社区举行一些文艺表演活动时,从高音喇叭传出的歌声一定不是噪声,错误,干扰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是噪声。

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错误,真空不能传声。

故选B。

二、选择题

玉林)18.如图甲所示,蝙蝠靠发出_____发现昆虫。

如图乙所示,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此现象可推理得出_____不能传声。

【答案】

(1).超声波

(2).真空

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利用回声定位的方法发现昆虫;

由实验现象可知,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小;

当罩内空气接近真空时,几乎听不到声音,所以可以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蝙蝠是利用回声定位发现昆虫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陕西)太阳光在通过透镜时会被会聚或发散,那么声音在传播途中遇到不同介质时,会不会像光一样也被会聚或发散呢?

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用音叉、三个相同的气球(内部充有不同气体)、示波器、麦克风等器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进行了如下探究:

(1)调整音叉和麦克风之间的距离,让音叉发出的声音只通过空气传播,用麦克风将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观察并记录此时的波形如图甲所示;

(2)分别将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空气和氢气的气球,依次放在音叉和麦克风之间,保持音叉和气球之间的距离不变,让音叉发出声音,记录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如图乙、丙、丁所示

分析以上实验过程和现象可知:

(1)实验过程中,敲击音叉,使其_________发声,且应控制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2)比较如图的乙与甲、发现声波在通过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气球后,麦克风接收到的声音响度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时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气球对声波具有________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透镜,比较丁与甲后,发现充有氢气的气球对声波具有__________作用,由此可见,声音与光之间存在某种对应关系。

(3)实验后,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到,生物体组织在激光照射下,会因升温膨胀而产生频率高于20000Hz的__________声波,生物医学上通过特殊介质和装置使这种声波集中并成像,克服纯光学成像的不足,更加有效地进行病情诊断、跟踪和治疗。

【答案】

(1).振动

(2).相同(3).变大(4).会聚(5).凸(6).发散(7).超

(1)由题,为了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实验过程中,敲击音叉,使其振动发声,且应控制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相同。

(2)比较如图的乙与甲、发现声波在通过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气球后,振幅变大,麦克风接收到的声音响度变大;

此时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气球对声波具有会聚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比较丁与甲后,发现振幅变小,响度变小。

说明充有氢气的气球对声波具有发散作用,由此可见,声音与光之间存在某种对应关系。

(3)生物体组织在激光照射下,会因升温膨胀而产生频率高于20000Hz的超声波,生物医学上通过特殊介质和装置使这种声波集中并成像,克服纯光学成像的不足,更加有效地进行病情诊断、跟踪和治疗。

人耳能听到20Hz~20000Hz的声。

低于20Hz的声叫做次声;

高于20000Hz的声叫超声。

利用超声成“像”可以更加有效地进行病情诊断、跟踪和治疗。

云南)云南是著名的茶马古道的源头,赶马人喜欢在马的脖子上系个铃铛,当马帮在山间行走时,叮叮当当的铃声传出山外,故有“山间铃响马帮来”的笑谈,铃声是铃芯击打铃壳使其______而发声人们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来辨别出声音铃声而不是其它物体发出的声音。

【答案】

(1).振动

(2).音色

(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2)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

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

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铃声是铃芯击打铃壳使其振动而发声。

(2)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人们根据铃声与其它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来辨别。

音色。

【点睛】明确声音的产生靠振动、深入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

可解答此题。

福建)宋词《解语花·

上元》中写道“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其中“箫鼓喧”是由于发声体_____产生的,“满路飘香麝”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__________。

【答案】

(1).振动

(2).无规则运动

【解析】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箫鼓喧”是由于发声体振动产生的;

(2)“满路飘香麝”属于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吉林)小明正在家里学习。

窗外传来吉他声。

他关上窗户,这是在___控制噪声;

吉他声是由琴弦的___产生的。

【答案】

(1).传播中

(2).振动

【解析】根据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和声音的产生分析解答问题。

小明正在家里学习。

他关上窗户,这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声音由振动产生,所以吉他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

牢记防治噪声的三个途径。

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阻挡、反射或吸收、在人耳处减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