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物理中考试题分类汇编85套声现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9120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0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物理中考试题分类汇编85套声现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全国物理中考试题分类汇编85套声现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全国物理中考试题分类汇编85套声现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全国物理中考试题分类汇编85套声现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全国物理中考试题分类汇编85套声现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全国物理中考试题分类汇编85套声现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全国物理中考试题分类汇编85套声现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全国物理中考试题分类汇编85套声现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全国物理中考试题分类汇编85套声现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全国物理中考试题分类汇编85套声现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全国物理中考试题分类汇编85套声现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全国物理中考试题分类汇编85套声现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全国物理中考试题分类汇编85套声现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全国物理中考试题分类汇编85套声现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全国物理中考试题分类汇编85套声现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全国物理中考试题分类汇编85套声现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全国物理中考试题分类汇编85套声现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全国物理中考试题分类汇编85套声现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全国物理中考试题分类汇编85套声现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全国物理中考试题分类汇编85套声现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物理中考试题分类汇编85套声现象.docx

《全国物理中考试题分类汇编85套声现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物理中考试题分类汇编85套声现象.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物理中考试题分类汇编85套声现象.docx

全国物理中考试题分类汇编85套声现象

一、填空题

28.(2019·铜仁)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钟声是钟产生的,钟声是通过传播到人耳中的。

28.振动,空气;

21.(2019·邵阳)在音乐演奏会上,艺术家使用笛子、二胡、古筝、钢琴等乐器合奏传统名曲,听众能分辨出有哪些乐器正在演奏,是根据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 音色 不同。

7.(2019•吉林)我们听到的风声是由空气________产生的;风能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地得到,风能属于________能源。

7.振动;可再生

14.(2019·盐城)如图所示,用手拨动钢尺,发出声音.声音是由钠尺▲产生的音增加的钢尺▲伸越出桌大面的长度,声音的▲发生改变.钢尺的振幅越大,声音的▲越大。

l4.振动音调响度

17.(2019·株洲)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正在传声的介质处于  (填“振动”或“静止”)状态;当声音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时,声速  (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17.【解答】解: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正在传声的介质处于振动状态;

声音在三种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传播最慢;声速还与温度有关;当声音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时,声速会发生变化。

故答案为:

振动;会。

2.(2019•自贡)请你用物理学的准确用语来“翻译”生活用语,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C)

A.音调高低B.音色好坏C.响度大小D.乐音三要素

19.(2019•自贡)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

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上空缺。

(1)悠扬的笛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__大于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__真空不能传声____.

3.(2019·江西)音调、响度、音色是声音的三个主要特征。

演奏二胡时,手指上下移动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可改变二胡发声的音调特征;其下方有一个共鸣箱,可用来增大二胡发声的响度特征。

二、选择题

2.(2019·东营)如图所示,目前声纹锁在门禁系统得到很好的应用,实现了传说中“芝麻开门”的神话。

声纹锁辨别声音主要依据的是C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

1.(2019·青岛)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C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C.“引吭高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

D.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其振动频率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

1、(2019·淄博)音乐会上,小提琴曲让人如痴如醉,钢琴演奏让人心旷神怡。

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调节琴弦松紧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

B、用力拉琴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C、小提琴和钢琴发出的声音传播速度相同

D、禁止听众喧哗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2019·烟台)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A.“闻其声知其人”的依据是不同人的声音,其音色不同

B.“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要放低些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频率高

D.“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描述声音的响度大

3.【答案】:

A

1.(2019·枣庄)(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B.婉转悠扬的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C.通过声音的音调可辨别乐器的种类

D.考场附近禁止机动车鸣笛是阻断噪声传播

【分析】

(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根据音色来辨别物体。

(4)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都可以控制噪声。

【解答】解:

A、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婉转悠扬的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故B正确。

C、通过声音的音色可以辨别是什么乐器在振动发声。

故C错误。

D、考场附近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

故D错误。

故选:

B。

2.(2019·临沂)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只要物体振动,人就能听见声音

B.教室内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

C.分辨出合奏中的各种乐器主要是依据音调的不同

D.剧院内墙的吸音材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2.(2019·泰安)(2分)下列有关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B.物体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C.医生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D.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解答】解:

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故A错误;

B、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错误;

C、医生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错误;

D、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

D。

5.(2019·潍坊)将教室的门窗关闭,室内同学听到的室外噪声减弱。

对该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室外噪声不再产生

B.噪声音调大幅降低

C.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了噪声

D.噪声在室内的传播速度大幅减小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防治噪声的途径,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

将教室的门窗关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了噪声,室外噪声照样产生,噪声音调没有大幅降低,噪声在室内的传播速度也没有减小,故只有C正确,ABD错误。

故选:

C。

5.(2019·菏泽)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相同

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D.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分析】

(1)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有关;

(2)超声波能传递信息和能量;(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解答】解:

a、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故a错误;b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其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的速度小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bd正确。

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c正确;故选:

a。

1.(2019·威海)“宫、商、角、徵、羽”起源于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亦称五音,相当于现代7个音阶中的do、re、mi、sol、la.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  )

A.音色B.音调C.响度D.速度

【解答】解:

中国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每个音阶对应的频率是逐渐增大的,因为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由此可知do、re、mi、sol、la.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音调。

故选:

B。

3.(2019·聊城)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小“人”随着音乐起舞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钢尺

C.让空气进入抽成真空的罩内D.用不同力敲击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解答】解:

A、将小“人”放在音乐盒(或音箱)上,会发现小“人”随着音乐跳动,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A不符合题意;B、改变图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

C、让空气进入抽成真空的罩内,振铃的声音越来越大,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C符合题意;D、用不同力敲击音叉,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同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不同,即音叉的振幅不同,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2019·淮安)在音乐会上,我们很容易分辨出二胡和笛子的声音,判断的依据是

A.响度B.音色C.音调D.频率

2.(2019·毕节)(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B.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从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

C.座机电话间的导线传递的是声波信号

D.区分钢琴和二胡的声音是根据响度来判断的

2.【解答】解: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受温度的影响,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故A说法正确。

B、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说法错误。

C、座机电话间是靠变化的电流来传播声信号的,即导线传递的是电信号,故C说法错误。

D、区分钢琴和二胡的声音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D说法错误。

故选:

A。

2.(2019·益阳)有关声音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演奏古筝时按压不同的弦是为了改变其响度

B.用大小不同的力击打鼓面是为了改变其音调 

C.摩托车安装消音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能分辨出《二泉映月》是用二胡演奏的,是因为不同

乐器发声时音色不同

【答案】:

D

1.(2019·孝感)如图,是四个与声现象相关的图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可以说明真空能够传声

B.图乙可以探究音色与频率的关系

C.图丙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D.图丁的倒车雷达可以说明声能够传递能量

【答案】:

C

14.(2019·咸宁)远古时代,鼓被赋予神秘色彩。

如图是湖北崇阳出土的商代铜鼓史。

关于鼓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鼓声能在真空中传播

B.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C.鼓声的音色与鼓的材料、结构无关

D.区分鼓声和其他乐器声是根据音调不同

【答案】:

B

4.(2019·福建)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

4.【答案】:

A

17.(2019·荆门)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声音在空气中比在水中传播的速度要大

B.医生利用超声波可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

C.广场舞噪音扰民是因为广场舞音调太高

D.往暖瓶里灌水可以通过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瓶中水位的高低

17.【答案】:

B

3.(2019·河北)(2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响度分辨不同乐器演奏的声音

B.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笛子振动产生的

C.教室内安装噪声检测装置,学生可以免受噪声干扰

D.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分析】

(1)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3)噪声监测装置可以测量噪声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4)声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解:

A、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A错误;

B、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笛子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C、教室内安装噪声检测装置是用来检测噪声等级的,不能减弱噪声,所以学生不能免受噪声干扰,故C错误;

D、发生地震时产生的是次声波,由于声可以传递信息,所以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故D正确。

故选:

D。

2.(2019·娄底)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C.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防止雷声的产生

D.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

【分析】

(1)音调的高低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大小与振幅有关;

(2)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4)据课本可知,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产生;

【解答】解:

A、物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A错误;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减弱进入耳朵的声音,不能防止雷声的产生,故C错误;

D、据课本可知,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产生,故D正确。

故选:

D。

1.(2019·广州)如图1所示,监测器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两声音的特性如下表。

乙相比()

A.乙音调较高

B.甲响度较大

C.声源在发甲声音时振动幅度较大

D.声源在发乙声音时每秒内振动次数较少

声音

声音强弱等级/dB

频率/Hz

70

1100

110

700

【考点】声的特性

【答案】D

【解析】声音的强弱表示响度,其大小用单位分贝(dB)表示,分贝值越大表示声音的响度越大;声音的音调由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而频率是指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由表知,声音甲的分贝值小于乙声音的分贝值,故甲声音的响度较小;甲声音的频率高于乙声音的频率,故甲声音的音调较高。

故应选D。

2.(2019·长春)女高音的“高”是指声音的()

A.速度快B.音色好C.音调高D.响度大

【答案】:

C

22.(2019·泰州)下列做法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D

ABCD

A.用同一张卡片先后以不同速度划过梳齿

B.用相同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

C.改变杯内水量,用湿手摩擦杯口发声

D.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

1.(2019·徐州)机械手表放在耳朵附近,听到表针走动的声音较小;把一个气球放在手表与耳朵之间相互贴紧,听到表针走动的声音较大.这两种情况声音的主要差别是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

1.【答案】:

B

3.(2019·无锡)十四个无声世界的孩子在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用一个啊字唱出了“整个春天”。

如图是嘉宾和孩子用手指放在对方的喉结附近正在相互感知发出“啊”的情景。

用这种方式让听不到声音的孩子感知到发出“啊”,这是利用了()

A.声咅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固体传声比气体快

D.声音的音色可以用手感觉

3.【答案】:

A

4.(2019·眉山)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

B.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C.医生用听诊器检查病情时,提高了声音的音调

D.太空中的宇航员能对话,表明声音能够在真空中传播

1、(2019·连云港)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A.发声的物体一定都在振动

B.“脆如银铃”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C.我们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

D.开会时将手机调为静音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2019·齐齐哈尔)(2分)小智在体会声现象的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说话时声带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分别轻敲桌面和重敲桌面,听到声音的音调不同

C.用棉球塞住耳朵也能听到音叉发声,是利用骨传导

D.敲鼓时看到鼓前蚀焰摇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解答】解:

A、人是靠声带的振动说话的,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分别轻敲桌面和重敲桌面,听到声音的响度不同,故B错误;

C、用棉球塞住耳朵也能听到音叉发声,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是利用骨传导,故C正确;

D、敲鼓时看到鼓前蚀焰摇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正确。

故选:

B。

11.(2019·邵阳)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情

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C.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

D.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

选:

B。

3.(2019·攀枝花)魔术师在某次演岀中表演了“狮吼功”:

把嘴靠近红酒杯发声将红酒杯震碎。

其奥秘为通过控制声音的频率使其与红酒杯的频率相同达到共振而震碎红酒杯。

魔术师表演中调节的是声音的(  )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

【解答】解:

魔术师通过控制声音的频率使其与红酒杯的频率相同达到共振而震碎红酒杯,因为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所以,魔术师表演中调节的是声音的音调,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

A。

1.(2019·绥化)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B.地震、火山爆发只有超声波产生

C.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能量

1.【解答】解:

A、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故A错误;

B、地震、火山爆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产生,故B错误;

C、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能量,故D正确。

故选:

D。

2.(2019·湘西)“暴风骤雨,雷声大作”,这里的“雷声大作”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  )

A.回声B.音色C.音调D.响度

【解答】解:

“暴风骤雨,雷声大作”,这里的“雷声大作”是指声音很大,所以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响度。

故选:

D。

2.(2019·随州)“小明,上学啦!

“家住一楼的小强大声喊着三楼的小明,邀他一起上学。

对这一过程中的声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小强的喊声大,说明他的音调高

B.小明能听到楼下的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小明从喊声中听出是小强,他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小明的妈妈提醒他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减小噪声

【解答】解:

A、小强的叫喊声很大,说明他的响度大。

故A错误;

B、小明能听到楼下的叫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故B正确;

C、每个人在说话时的音色是有区别的,小明从叫喊声中听出是小强,他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故C正确;D、小明的妈妈提醒她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D正确。

故选:

A。

1.(2019·天水)下列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决定音调高低因素的是( A )

A.手指蘸水摩擦杯口发声,同时增加杯中的水量

B.响铃时,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

C.室内收音机播音时,导致喇叭前方的烛焰摇晃

D.敲鼓时,用大小不同的力

5.(2019·郴州)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我们听不到,是因为它的翅膀振动幅度太小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C.宇航员在月球上无需借助其他设备可以直接对话交流信息

D.用收音机听歌,能分辨歌曲的演唱者,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5.【解答】解:

A、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是因为这一声音的频率小于20Hz,属于次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故A错误;B、声音的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响度高,故B错误;C、当宇航员在太空中时,由于没有声音传播需要的介质,所以不能直接对话,需要借助于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的电磁波来传递信息,故C错误;D、能分辨歌曲的演唱者,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

故选:

D。

3.((2019·大庆)4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建筑方面,设计、建造大礼堂时,必须把回声现象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

B.动画片的配音常用慢录快放的方式,把成年人的声音变成了小孩的声音,这样能够使声音音调变高

C.超声波能将一般情况下不能混合的液体混合在一起,而次声波人耳听不到,能量很小,破坏力不大

D.广播里播放“考生开始答题”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同学们耳朵的

3.【解答】解:

A、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形成回声,而且回声过长时,干扰人们的听觉,所以设计、建造大厅堂时,必须把回声现象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

故A正确;

B、小孩的音调通常比大人高,动画片的配音常用慢录快放的方式,改变了声音振动的频率,而频率影响到的是声音的音调,振动的频率加快,声音的音调变高,故B正确;

C、声波具有能量,超声波频率高,对物体有很强的“破碎”能力,它能将一般情况下不能混合的液体(如油和水)混合在一起;次声波也是声波,同样具有能量,可以有很大破坏力,如地震时的次声波,故C错误;

D、考试时,考生听到广播指令是通过空气传入同学们的耳朵的,故D正确。

故选:

C。

2.(2019·武汉)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物理学角度讲,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发出噪声

B.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C.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相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相同

D.一般来说,超声波产生的振动比可闻声更加强烈,常被用来清洗物体

【分析】①发声体的无规则振动产生噪声;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并且不同介质对声音的传播能力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种介质在不同的温度时传播声音的能力也是不同的;③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一般不同;④声音传播时,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这种特点可以应用在医学上。

【解答】解:

A、从物理学角度说,噪声是由于物体无规则振动而产生的。

故A正确;B、声音的传播速度既和介质的种类有关又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故B正确;C、不同发声体可以发出相同的音调和响度,但由于材质和构造的区别,音色可能是不同的。

故C错误;D、由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所以人们利用超声波来传递能量,应用超声波清洗物体是因为它产生的振动比可闻声更加强烈。

故D正确。

故选:

C。

2.(2019·宜昌)(2分)2019年5月,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新型深远海综合科学考察船“东方红3号”即将交付使用。

该船多项指标国际领先,特别是低噪音控制指标达全球最高级别,“当船行驶时,水下20米以外的鱼群都感觉不到”。

根据以上介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噪声不能在水中传播

C.噪声会干扰声呐探测系统

D.声呐探测是向海底发射电磁波

【解答】解:

A、从物理学角度分析,噪声是由于物体做杂乱无章无规则振动产生的。

故A错误;

B、噪声也是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故B错误;

C、由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所以噪声会干扰声呐探测系统。

故C正确;

D、声呐探测是向海底发射超声波。

故D错误。

故选:

C。

8.(2019·内江)(4分)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图中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图中的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降低噪声的

C.图中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传递信息

D.图中的共鸣现象不能在真空中出现

8.【解答】解: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振动的物体都在发声。

故A正确;

B、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检测噪声等级的,不能降低噪声。

故B错误;

C、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的原理制成的,是根据回声到来的时间和方位,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即利用声音获得信息。

故C正确;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所以音叉间的共鸣现象在真空中不可能出现。

故D正确。

故选:

B。

6.(2019·北京)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

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B.只要闹铃振动,就可以听到铃声

C.听不见闹铃声了,是由于闹铃不再振动

D.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剧烈了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需要介质进行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解:

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当把空气全部抽空后听不到声音,再让空气逐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