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湘科版科学四上复习提纲与练习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685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7.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湘科版科学四上复习提纲与练习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新湘科版科学四上复习提纲与练习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新湘科版科学四上复习提纲与练习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新湘科版科学四上复习提纲与练习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新湘科版科学四上复习提纲与练习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新湘科版科学四上复习提纲与练习题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新湘科版科学四上复习提纲与练习题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新湘科版科学四上复习提纲与练习题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新湘科版科学四上复习提纲与练习题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新湘科版科学四上复习提纲与练习题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新湘科版科学四上复习提纲与练习题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新湘科版科学四上复习提纲与练习题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新湘科版科学四上复习提纲与练习题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新湘科版科学四上复习提纲与练习题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新湘科版科学四上复习提纲与练习题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新湘科版科学四上复习提纲与练习题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新湘科版科学四上复习提纲与练习题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新湘科版科学四上复习提纲与练习题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新湘科版科学四上复习提纲与练习题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新湘科版科学四上复习提纲与练习题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湘科版科学四上复习提纲与练习题Word下载.docx

《新湘科版科学四上复习提纲与练习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湘科版科学四上复习提纲与练习题Word下载.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湘科版科学四上复习提纲与练习题Word下载.docx

敲鼓

轻敲

重敲

轻拍

重拍

声音(选填“大、小、高、低”)

我的发现:

4.答一答

此时此刻,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比较这些声音,说说它们的高低或强弱有什么不同?

第2课声音的产生

1.辨一辨

(1)用笔敲木板,能听到声音,但看不到木板振动,说明木板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

()

(2)停止敲锣后声音还能持续一会儿,是因为锣的振动并未停止。

(3)液体和气体振动都能产生声音。

(4)大海的波涛声是由海水振动产生的。

(5)各种物体只要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

2.选一选

(1)让正在发出声音的锣不再发声的最好方法是()。

A.把耳朵捂住B.用毛巾盖住锣C.用手按住锣

(2)人说话时,()会振动。

A.喉咙B.舌头C.口腔

(3)拉小提琴时发出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A.木头B.空气C.琴弦

3.画一画

用画图的方式表现琴弦发声时和不发声时的不同。

发声时

不发声时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实验中,丽丽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5.做一做

击打音叉后,迅速用音叉轻触水面将纸屑放在鼓面上,击打鼓面

(1)这两个实验都在探究什么问题?

(2)在这两个实验中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音叉发声和鼓发声有什么共同点?

第3课声音的变化

1.填一填

小明制作了一个水琴:

找4个相同的玻璃杯,1号杯到4号杯中的水逐渐增加。

用相同大小的力,按照从1号杯到4号杯的顺序反复敲击杯口,音调由____变____,这主要是由于杯中____振动的快慢不一样,1号杯中的振动最____,4号杯中的振动最____。

2.辨一辨

(1)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系。

(2)物体振动的快慢和它的大小无关。

(3)在“研究声音高低与振动的关系”的实验中,我们发现把橡皮筋绷紧些,皮筋的振动变慢了。

(4)物体振动快,音调低;

振动慢,音调高。

(5)我国传统乐器古筝上的弦长短不一,弦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越脆。

3.选一选

(1)用不同的力度敲鼓,音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振动的快慢发生了变化

B.振动的幅度大小发生了变化

C.音调发生了变化

(2)在弹吉他时,若想使弦发出的声音高一些,可以()。

A.换新吉他B.用的力气大一些C.将弦调紧一些

(3)如下图所示,用同一根橡皮筋拉成长度不一的三种情况,分别用同样的力拨动,发出的声音最低的是()。

(4)编钟是中国古代大型打击乐器,乐师能用它敲出美妙的乐曲。

当乐师用相同力气敲击大小不同的钟时,它们振动速度木同,发出声音的()不同。

A.音量B.音调C.大小

4.连一连

拨动拉得较紧的橡皮筋听到的声音高

拨动拉得较松的橡皮筋

用力敲击锣听到的声音低

轻轻敲击锣

鼓面振动得快

鼓面振动得慢听到的声音强

鼓面振动的幅度大

鼓面振动的幅度小听到的声音弱

小李同学擅长弹奏吉他,在周末的时候他认真地研究了一下吉他发出声音的原理,并把实验过程记录了下来。

用力弹

轻轻弹

音量

音调

振动

幅度

快慢

粗弦

细弦

(1)根据小李的实验,音量大小与()有关。

A.琴弦粗细B.振动快慢C.振动幅度

(2)用同样的力度弹琴,琴弦振动快慢与()有关。

A.琴弦粗细B.振动幅度C.用力大小

(3)当小李把琴弦调紧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变高了,说明琴弦越紧,振动越____。

(4)小李在家每天晚饭后都要练习弹吉他半小时,他总是担心打扰到邻居休息,你有哪些办法帮帮小李,既能按时练习弹吉他,又能尽可能使邻居受到的干扰小一点?

第4课声音的传播

(1)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水中传播。

(2)在岸上的人能听见河水流动的声音,说明液体能传播声音。

(3)-位同学轻敲课桌,另一位同学的一只耳朵紧贴桌面听声音,发现只有在靠近敲击处才能听到声音。

(4)听诊器是法国法国医师林奈克发明的。

(5)地震发生后,小东被困在废墟里,他找了一块石头,敲击附近的铁制管道,结果被救援人员发现。

小东是利用声音能在铁管中传播的特性求助的。

(1)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

如果它落在月球上,而宇航员就在附近,他们()。

A.会被巨大的声音吓一跳

B.不会听到撞击月球的声音

C.听到一点点声音,并不可怕

(2)上课时老师背对着你讲课,你也能听到声音,这是因为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向着()。

A.水平方向B.竖直方向C.四面八方

(3)坐在教室里,我们能听到大街上汽车的鸣笛声,其声音的传播路径是()。

A.声源一空气一耳朵

B.声源一墙壁一耳朵

C.声源一空气一墙壁一空气一耳朵

3.填一填

如图所示,小明利用闹钟、钟罩等材料研究“声音的传播”。

(1)闹钟响了之后,在抽掉钟罩内的空气之前小明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闹钟的声音。

(2)当空气运渐被抽走之后,闹钟的声音会逐渐____。

(3)如果在钟罩内装满水(闹钟是防水的),小明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听到闹钟的声音。

(4)这个实验说明________。

(1)准备好纸杯、棉线、剪刀、牙签等用品,制作一个“土电话”。

(2)用下面的方法和同学、爸爸妈妈玩一玩“土电话”,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第5课噪声控制

1.说一说

(1)噪声只会影响我们的听力,与我们的身体健康没有多大关系。

(2)只要是音乐,就不会是噪声。

(3)长时间处在噪声环境下容易使人心烦意乱。

(1)下列声音属于噪声的是()。

A.悦耳的歌声B.飞机轰鸣声C.电视里主持人正在播报新闻

(2)噪声的大小通常用它的强度来表示,其单位是()。

A.分钟B.分米C.分贝

(3)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

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在校园四周种草植树

B.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C.洒水车给马路洒水,防止尘土飞扬

4.答一答

在教室里上课,室外常有噪声干扰,请你至少提出两种减小噪声干扰的方法。

第二单元消化与呼吸

我们的消化

口腔:

牙齿将食物磨;

舌头搅拌,食物与唾液混合。

初步消化

胃:

蠕动,将食物与胃液混合并磨碎,食物-食糜

小肠:

长5~7米,内壁长有小肠绒毛,吸收营养物质将食糜进一步消化,变成养料,并吸收这些养料

胃和小肠是我们最主要的消化器官

我们的呼吸(气体交换)

呼吸器官:

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吸气

胸腔扩大,肺扩张,新鲜空气进入肺,其中的氧气进入血液。

氧气特性:

支持燃烧

呼气

胸腔缩小,肺收缩,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废气排出体外

二氧化碳特性:

让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肺活量是人在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

它衡量一个人呼吸功能的重要标志。

影响肺活量的因素:

年龄、体育锻炼……

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

安全饮食、吃饭定时定量

保护消化器官的方法:

不吸烟、勤开窗通风等

第1课我们的消化

(1)从公元前500年开始,我国的《》中就用“解剖的方法”来研究人体。

(2)胃上端与____相连,下端与____相连,能分泌____。

(3)在口腔中,牙齿将食物____,通过舌头的____作用,食物与唾液混合,进行初步消化,吞咽后,由____送入____。

(1)下列器官中属于消化器官的是()。

(2)假如在某人消化道的某一部位抽取内容物进行化验,发现其中的食物基本被消化。

那么该部位应是()。

A.胃B.小肠C.食道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舌头可以帮助消化,所以它也是消化器官

B.胃的蠕动可以将食物与胃液混合并磨碎

C.胃液是一种酸性液体

3.连一连

(1)将下列消化器官与其对应的功能用线连起来。

①口腔把食物运输到胃里

②食管把食物磨碎,初步消化食物

③胃进一步消化食糜,吸收养料

④小肠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储存不能吸收的食物残渣

⑤大肠暂时储存食物,分解、搅拌食物,使食物成为食糜

(2)你能找到上述消化器官的大概位置吗?

将序号标注在图上吧!

一位小朋友吃西瓜时,不小心将西瓜籽咽了下去。

经过一段时间,这些西瓜籽钻进了一条又长又窄的迷宫,在这里走了很长时间,身边的许多物质都神秘消失了。

你能判断出上文中西瓜籽经过的是哪个消化器官吗?

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这个器官吧!

 

第2课我们的呼吸

(1)肺在胸腔内,分左肺和右肺。

(2)人呼吸时,主要吸收的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3)吸气时胸腔收缩,肺扩张。

(4)空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5)口腔也是呼吸器官。

2.填一填

(1)饮料瓶相当于人体的____,气球相当于人体的____。

(2)当用手往上推橡胶膜时,小气球____,表示____过程;

拉下橡皮膜时,小气球____,表示____过程。

3.写一写:

写出相应的呼吸器官的名称。

怎样收集一瓶人体呼出的气体?

如下图所示:

l号与3号集气瓶中盛有空气,2号与4号集气瓶中盛有呼出的气体。

(1)将点燃的火柴放入1号集气瓶,发现火柴燃烧一会儿熄灭,说明吸进的气体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燃烧。

(2)将点燃的火柴放入2号集气瓶,发现火柴马上熄灭,说明呼出的气体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燃烧。

(3)通过现象我们初步判断:

人呼吸时,吸迸的空气比呼出的空气____含量多,____含量少。

(4),将澄清的石灰水分别倒入。

3号和4号集气瓶,发现号气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____,这是二氧化碳特有的性质。

第3课保护呼吸、消化器官

(1)肺活量是衡量一个人____功能的重要标志,是健康检查时常要测定的指标。

(2)容易被误食的有毒生物有____、____等。

(3)营养物质摄入得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我们的____。

(1)丽丽10岁了,她的肺活量比正在上幼儿园大班的弟弟要大,这表明她的呼吸器官功能比弟弟的好。

(2)吃变质酸奶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甚至中毒。

(3)每天规律饮食有利于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

(1)吃饭的时候,我们最好(),这样有利于消化。

A.细嚼慢咽B.狼吞虎咽C.边吃饭边喝水

(2)下列能保护我们盼消化器官的是()。

A.平时少吃生的食物

B.多吃辛辣的食物能增强消化器官的功能

C.早上时间紧,早饭吃得太少了,所以晚饭要多吃一点

(3)下面做法中,不利于呼吸器官健康的是()。

通过调查,你找到了哪些变质的或被污染的食物?

第三单元影子的变化

光与影

影子产生的条件:

光、阻挡物、屏

皮影戏

影子的变化:

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阳光下影子的变化

同一时刻,竖直物体的影子的方向基本相同

早上物体的影子方向朝西,早上到中午影子越来越短;

傍晚物体的影子方向朝东,午后影子越来越长;

正午影子都朝向北

自制日晷

日晷:

古人利用太阳投影方向测定、划分时刻的重要工具

晷针上端总是指向北极星,

晷针与地平面的夹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

对准正北方向,地面要平

第1课光与影

(1)做手影游戏时,手一动,手的影子也会跟着动。

(2)做手影游戏时,手离光源越近,影子越小。

(3)树荫是大树的影子。

(4)只要有光照到物体上,就会有影子产生。

(5)影子的方向和光的方向总是相反的。

(1)小泽利用电灯和白墙给爷爷、奶奶表演手影(如图),他的手在产生影子的过程中充当()的作用。

A.光源

B.遮挡物

C.接收影子的屏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手电筒从不同角度照射同一物体,可能会得到方向不同的影子

B.遮挡物与光间的距离会影响影子的大小

C.只要有光、遮挡物,就会形成影子

(3)如图,用手电筒照射小木块,得到最短的影子是()号手电筒照射的。

A.①B.②C.③

请将铅笔的影子方向与正确的手电筒的方向连一连。

手电筒在东方手电筒在东北方手电筒在西方

表演下图中的手影,说一说影子是怎样形成的。

第2课阳光下影子的变化

1.选一选

(1)下列关于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同一时间,学校操场上不同位置的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方向基本相同

B.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长;

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短

C.太阳从东方升起,物体的影子也在东边

(2)清晨,小明测得旗杆影子的长度为6米,两个小时后,旗杆的影子长度可能为()。

A.8米B.5米C.6米

(3)阳光下,测得旗杆影子长为5米,过一会儿,物体的影子变长了,这种现象发生在()。

A.上午B.下午C.中午

2.排一排

婷婷在一天中的不同时刻给一棵树拍下了五张照片,根据影子变化的特点,请你按时间顺序给这五张照片排序。

画出阳光下树的影子。

某实验小组为了研究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在平地上竖直插了一根竹竿,阳光下的竹竿在地面投射出一道影子。

他们及时记录下影子的长度(125厘米),然后实验小组每隔30分钟去测量一次影子的长度。

下表是他们在4小时内测量到的竹竿影长数据。

请仔细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测量时间(次)

1

2

3

4

5

6

7

8

9

影长(厘米)

125

100

77

57

40

25

(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是随着太阳的____和____发生变化的。

(2)上表中有一个数据是错误的,你觉得是第____次,正确的数据可能是____厘米。

(3)从上表的数据中我们可以推测出该实验小组是在一天中的上午开始测量的,____(填“上午”“中午”或“下午”)结束测量的。

(4)从数据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影子的长度变化规律是:

随着时间的推移,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

第3课自制日晷

(1)日晷是古人利用太阳____测定、划分时刻的重要工具。

我们看到太阳由____向____移动,投在晷面上晷针的影子像现代钟表的指针一样慢慢移动,以此来显示____。

(2)日晷的晷针上端总是指向____,日晷晷针与____的夹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

(1)一天中,阳光下晷针的影子会从东向西移动。

(2)使用自制的日晷时,放置的方向一定要准确。

(3)日晷在阴天的时候无法使用。

(4)现在我们仍然在用日晷计时。

3.做一做

(1)你们当地的纬度是____,要据此调节日晷的倾斜度。

除此之外,我们用自制的日晷测量时间时还要注意什么呢?

(2)对比你用日晷测量的时间和标准时间,有误差吗?

如果有,想想产生误差的原因。

第四单元地球与月球

地球

人类对地球

形状的认识

古人:

天圆地方一直觉

古希腊人:

大地不是平的,可能是个大圆球。

依据:

船只进港先看见桅杆,

再看见船身,出港时相反

公元前350年前后,亚里士多德:

地球是个球体。

观察月食

1519年: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现代: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

根据:

太空中看地球,蓝色的星球,大部分是海洋(71%),小部分是陆地(29%)。

水体:

海洋、湖泊、河流、地下水等,淡水:

3%

月相:

在地球上看到月球形状的圆缺变化叫月相变化

月相的变化规律

新月一蛾眉月一上弦月一盈凸月一满月一亏凸月一下弦月一残月

周期29.53天

月球

1609年,伽利略用自制天文望远镜观察月球

月海:

月面上比较低洼的平原

“阿波罗”登月

中国探月工程——“嫦娥工程”

第1课地球的故事

(1)在海边,人们观察进港的船只发现,总是先看到,然后才看到____。

(2)公元前350年前后,古希腊学者____通过观察,根据月球上地影是一个圆形的事实,作出了“”的推测。

(3)1519年9月,航海家____带领船队开始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

他们从____出发,一直向西航行。

(1)日食现象能表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2)麦哲伦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3)如今人们已经能在太空中观察地球了。

(4)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恒星。

(5)古代人们凭直觉认识地球。

3.排一排

按时间顺序将下列关于人类认识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排序。

①人类进入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

②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

⑨在海边眺望驶近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④月食时,地球投射到月球表面的影子是圆形。

按时间顺序排列:

________。

两位同学用模拟实验观察帆船进港、出港和航行情况:

用橡皮泥做一只小帆船,插一根火柴梗作为“桅杆”,用一个火球体模拟地球。

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观察小帆船进港,你有什么发现?

(2)再把小帆船放在水平桌面上模拟航行。

两次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第2课蓝色的星球

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除了下图中的水体,你还知道哪些?

(1)地球仪上的蓝色部分代表()。

A.高原B.海洋C.沙漠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球上大部分是海洋,陆地面积较小

B.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

C.水在自然界不停地循环,所以地球上的水是用之不竭的

(3)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行为属于节约用水的是()。

A.洗澡擦香皂时不关上喷头

B.不间断放水刷牙

C.用洗衣水冲厕所

3.涂一涂

请你在下面两个大方格中分别涂出代表海洋面积和淡水总量的小格。

5.想一想

“国家节水标志”由水滴、人手和地球变形而成。

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

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共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

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你有哪些节约用水的金点子?

(至少写出三条)

第3课在地球上看月球

(l)上半月的月相从圆变为缺,下半月的月相从缺变为圆。

(2)月相在变化的过程中,它的亮面始终朝着地球。

(3)月相最圆的时候大约是农历的每月十五。

(4)月相只有在夜晚可以看到。

(5)观察月相变化要定时、定点。

学习月相后,小明坚持观察并拍下了一些月相照片(见下图):

(1)满月是第____张照片,它出现在农历____。

(2)第①张照片上的月相叫____。

(3)根据他观察到的先后顺序给这些月相排个序:

____。

(4)画出第三张照片上的月相出现以后半个月内的月相变化。

(涂黑表示阴影部分)

在一个月中,月相的变化有怎样的规律?

如图,小明和同学一起进行了月相变化的模拟实验。

(1)在月相变化的模拟实验中,“一半被涂黑的皮球”代表____;

“皮球黑色的一面始终背对着画有太阳的黑板”代表____;

“场地内的同学”代表____。

A.月球的亮面朝着太阳B.地球上的观察者

C.被太阳照亮的月球

(2)月相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

如果月球本身会发光,那么我们会看到月相变化吗?

如果月球不围绕地球转动,那么我们会看到月相变化吗?

第4课探索月球的秘密

(1)1609年,____用自制天文望远镜观察月球,这是人类首次用望远镜观察天体。

(2)人类探索月球,观测月球方法进展的正确顺序是____。

①用探月飞行器观察月球②用望远镜观察月球

⑨载人登月观察月球④用肉眼直接观察月球

(1)人们登上月球的梦想在1969年7月实现了。

(2)“嫦娥工程”第一阶段环绕月球探测的任务是由“嫦娥一号”执行的。

()

(3)我们在月球的正面可以看到环形山,反面看不到环形山。

3.答一答

结合自己所学知识介绍一下月球上的环形山吧!

4.说一说

(l)查找资料,找到下列问题的答案。

序号

月球与地球比较

数值

月球直径约是地球的

月球质量约是地球的

月球体积约是地球的

月球和地球相距

(2)关于月球的秘密你还知道哪些?

请列举两条。

第五单元运动与力

1.谁在运动

相对于静物,位置发生变化;

参照不同,运动状态不同

2.怎样运动

直线运动:

震动、平动

曲线运动:

转动、摆动

平动:

小车、飞机的运动

转动:

风车、齿轮的运动

两种运动的合成:

滚动、摆动、转弯等

3.比较运动的快慢

相同距离比时间,相同时间比距离

速度=距离/时间

4.怎样让物体动起来

力可以使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