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7160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下语文第九课《桃花源记》资料汇编

相关常识

1.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

东晋时文学家,诗人。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以田园诗和饮酒诗等隐逸类作品为后世称颂,故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有《陶渊明集》。

课文《桃花源记》即选自《陶渊明集》卷六(中华书局1979年版)。

2.《桃花源记》实为《桃花源诗》的记。

约作于晋宋之际,当时皇家与门阀、皇族内部、门阀之间的斗争都更趋残酷激烈。

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了晋恭帝。

已届晚年的陶渊明有感于现实的黑暗残酷,创作了《桃花源诗》及《桃花源记》,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

 

内容主题

《桃花源记》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虚实结合地讲述了溪行捕鱼、桃源仙境、重寻迷路三段故事。

主要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祥和、自由平等的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也暗含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关键字词

桃花源记

东晋·陶渊明

晋(晋,指东晋)太元(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中,武陵人捕鱼为(为,作为,当作)业(业,职业,谋生手段)。

缘(缘,沿着)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杂,其他的,别的)树,芳草鲜美(鲜美,鲜艳美丽),落英(英,花)缤纷,渔人甚异(异,对……感到惊异,意动用法)之,复前(前,向前,名词作状语)行,欲穷(穷,穷尽)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才,仅仅)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豁然开朗,更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

土地平旷(平旷,平整空旷),屋舍俨然(俨yǎn然,整齐的样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类)。

阡陌(阡陌qiānmò,田间小路)交通(交通,交错相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悉,都)如外人。

黄发(黄发,灰黄的毛发,借指老人,借代修辞)垂髫(垂髫tiáo,垂下来的头发,借指孩子,借代修辞),并(并,都)怡然(怡然,安适自在、愉快舒适的样子)自乐。

见渔人,乃(乃,于是,就)大惊,问所从来。

具(具,详细,一五一十)答之。

便要(要,同“邀”,邀请)还家,设(设,摆设,准备)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咸,都)来问讯(讯,消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妻子,妻子和儿女,“妻”指妻子,“子”指儿女)邑人(邑人,同乡的人)来此绝境(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复出焉,遂(遂,于是,就)与外人间隔(间隔,隔绝)。

问今是何世,乃(乃,竟然)不知有汉,无论(无论,更不用说)魏晋。

此人一一为(为,对,向)具言所闻,皆叹惋(叹惋,感叹惋惜)。

余人各复延(延,请,邀请)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语yù,告诉)云:

“不足(足,值得)为(为,对,向)外人道也。

既(既,已经)出,得其船,便扶(扶,沿着)向(向,原来的,先前的)路,处处志(志,作标记,作记号,名词作动词)之。

及(及,到)郡下,诣(诣yì,拜见)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志,标记),遂(遂,竟然,一说终究,终于)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闻之,欣然规(规,计划)往。

未果(未果,没有实现),寻(寻,不久)病终,后遂无问津(问津,询问渡口,这里有“探寻、访求”的意思)者。

重点解析

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景色优美,肥沃丰饶,风俗淳朴,这里没有战乱、压迫和捐税,人们过着自食其力,和平安乐的生活。

在这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中,寄托了作者对社会及政治的美好理想,表达了作者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乱的愿望,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共同愿望。

短文构思精巧,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

内容的安排详略分明,以桃花源中的美好生活重点来突出主题。

以虚笔为主、实笔为辅,虚实结合,增添了神秘感。

语言生动简洁隽永,凝练而意蕴丰富,看似轻描淡写,但其中的描写使得景物历历在目,令人神往。

  

综合练习

阅读课文,完成以下练习:

0.文言是古代的书面语体,年代久远,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有技巧的朗读能够有效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率。

朗读请注意:

一、把握停顿,读准节奏,切忌太快;二、揣摩虚词,读出韵味,注意模仿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义。

(9分)

①鲜美古义:

_______今义:

_______

②交通古义:

_______今义:

_______

③妻子古义:

_______今义:

_______

④无论古义:

_______今义:

_______

⑤绝境古义:

_______今义:

_______

⑥间隔古义:

_______今义:

_______

⑦不足古义:

_______今义:

_______

⑧俨然古义:

_______今义:

_______

⑨开朗古义:

_______今义:

_______

2.根据提示,用文中原句填空。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明桃源人来此绝境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明渔人发现桃花源时总体感受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

(4)描写桃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

(5)写桃源人对渔人热情的句子有三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表现桃源中环境美好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劳动生活和衣着的角度表现桃源村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心情的角度(精神状态)写桃花源美异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含蓄地表明桃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选文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借误入桃花源的武陵渔人的见闻经历,从自然环境优美、社会安定和平、百姓生活和乐三个方面展示了中国农耕文明时代“大同社会”的理想状态。

B.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了它的似有似无,寻觅而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C.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皆叹惋”,结合上下文可知,他们感叹的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和逃脱了外界的纷争与祸乱。

D.这篇文章以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记叙层次清楚,环环相扣,结构严谨;语言简洁平易,朴实自然而又形象传神,似淡实腴。

4.下列各组对照语句中括号内词语意义不同的三组是(  )(6分,选对一项得2分,选错不扣分,多选或少选本题计0分) 

A.(遂)与外人间隔——后(遂)无问津者

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不足(为)外人道也

C.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D.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E.(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F.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G.处处(志)之——寻向所(志)

H.(寻)向所志——(寻)病终

5.下列句子对括号前面的词语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3分)

A.既(既:

已经)出,得其船B.停数日,辞去(去:

离开)

C.未果(果,成果,结果),寻病终D.及(及,到)郡下,诣太守

6.下列句子括号内词语的词类活用方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一狼(洞)其中B.渔人甚(异)之

C.便扶向路,处处(志)之D.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7.下列四个省略句,省略的成分与“武陵人捕鱼为业”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林尽水源B.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C.便舍船,从口入D.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当桃源中人听渔人讲述世间秦汉三国的兴亡交替时,“皆叹惋”。

他们在“叹惋”什么?

请试着以桃源中人的口吻来写一段心里话。

(4分)

 

9.拓展阅读。

请根据你对课文和《桃花源诗》的解读答题。

(10分+5分)

桃花源诗

东晋·陶渊明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

(班白一作:

斑白)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注释:

嬴(yíng)氏:

这里指秦始皇嬴政。

黄绮:

汉初商山四皓中之夏黄公、绮里季的合称。

此指商山四皓。

伊人:

指桃源山中人。

云:

句中助词,无义。

逝:

离去,即逃至山中。

湮(yān):

埋没。

肆:

致力。

菽(shū):

豆类。

稷(jì):

谷类。

艺:

种植。

靡(mǐ):

没有。

暧(ài):

遮蔽。

俎(zǔ)豆:

俎和豆。

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两种礼器。

亦泛指各种礼器。

衣裳(cháng):

古时衣指上衣,裳指下裙。

后亦泛指衣服。

童孺(rú):

儿童。

班白:

指须发花白。

班,通“斑”。

诣(yì):

玩耍。

五百:

五百年。

从秦始皇到晋太元中的五百多年。

神界:

神奇的界域。

蹑(niè):

踩。

契(qì):

契合,指志同道合的人。

(1)“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对应《桃花源记》中的语句是什么?

(3分)

(2)“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

”对应《桃花源记》中的语句是哪些?

(4分)

(3)请根据课文、诗句和注释解读下面的句子的大意。

(3分)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附加题:

(4)《桃花源记》中世人对桃源的探寻最终不了了之,《桃花源诗》中说“一朝敞神界”然后就“旋复还幽蔽”。

似乎这样美好的世外桃源在作者看来就不能也不应该被世人找到。

如果课文中的武陵渔人或南阳刘子骥如愿地找到了桃花源,那接下来桃花源村将会有怎样的变化?

(5分)

 

参考答案:

1.①鲜美古义:

鲜艳美丽今义:

新鲜美味

②交通古义:

交错相通今义:

(交通运输)各种运输与邮电通信

③妻子古义:

妻子儿女今义:

男子的配偶

④无论古义:

更不要说,更不用说今义:

关联词,表条件关系。

⑤绝境古义:

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

走投无路的境地

⑥间隔古义:

隔绝,不能音信今义:

两个地方分隔开

⑦不足古义:

不值得今义:

不够

⑧俨然古义:

整齐的样子今义:

形容很像,或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⑨开朗古义:

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义:

乐观,畅快

2.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

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表明桃源人来此绝境原因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3)表明渔人发现桃花源时总体感受的句子:

豁然开朗。

(4)描写桃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写桃源人对渔人热情的句子:

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②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③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6)表现桃源中环境美好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7)从劳动生活和衣着的角度表现桃源村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8)从心情的角度(精神状态)写桃花源美异的句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含蓄地表明桃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句子是: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直接答“不足为外人道也”亦可)

(10)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3.C

4.CGH

A项中两个“遂”都是“于是,就”;B项中两个“为”都是“对,向”;C.两个“乃”分别是“于是,就”和“竟然”的意思;D项中“咸”与“悉”皆是“都”;E项中“缘”与“扶”都是“沿着,顺着”;F项中“要”和“延”都是“邀请”;G项中“处处志之”的志是动词,作标记,“寻向所志”的“志”是名词,标记,记号;H项中“寻”分别是“寻找”和“不久”。

5.C。

果:

实现。

未果,没有实现。

6.B。

B项中“异”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其它三项都是名词作动词。

7.A.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林尽(于)水源。

两句都是省略介词。

其它三项都是省略主语。

8.开放性题目,能从世间与桃源的对比表达出桃源中人的心情,合理地写一段心理描写即可。

9.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大意正确即可。

示例:

(桃花源中人)隐居了五百余年,忽然有一天被(渔人)发现了这个神奇的地方。

可是桃源的真淳古朴与尘世的浅薄浮华已经走上不同的道路,桃源很快又从世间隐去了踪影。

(4)开放性题目,允许合理的推测发挥,但表述成文必须有理有据有序方可。

部编人教版八下语文第十课《小石潭记》资料汇编

相关常识

1.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唐代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有《柳河东集》《河东先生集》等。

其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而被贬永州后,在永州司马任上创作的《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即《永州八记》之一)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是传世的经典名篇。

另外,我们还学过柳宗元的千古名诗《江雪》。

2.《永州八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内容主题

《小石潭记》原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质精美隽永、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

以游览的行踪为序,移步换景,有形、有声、有色地刻画出小石潭的周围景物的幽清冷峭之美,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关键字词

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从小丘西(西,向西。

名词作状语)行百二十步,隔篁(篁huáng,竹)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乐,为……而乐,为……感到愉悦,意动用法)之。

伐竹取道,下(下,向下,名词作状语)见小潭,水尤(尤,特别)清冽。

全石(全石,完整的石块,整块石头)以(以,把)为底,近岸,卷石底以(以,相当于“而”,连词,表修饰)出,为(为,成为)坻(坻chí,水中高地),为屿(屿,小岛),为嵁(嵁kān,不平的岩石),为岩(岩,悬崖峭壁)。

青树翠蔓,蒙(蒙,覆盖)络(络,缠绕)摇(摇,摇曳,摇动)缀(缀,牵连,缀连),参差(参差cēncī,参差不齐)披拂(披拂,飘摇,飘拂)。

潭中鱼可(可,大约)百许(许,左右,表示约数)头,皆若空(空,在空中,凭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澈,穿透),影布石上。

佁然(佁yǐ然,静止的样子,呆呆的样子)不动,俶尔(俶chù尔,忽然,突然)远逝,往来翕忽(翕xī忽,轻快敏捷的样子),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西南,向西南面,名词作状语)而(而,连词,表示修饰)望,斗(斗,像北斗星一样,名词作状语)折蛇(蛇,像蛇一样,名词作状语)行,明灭(灭,暗,看不见)可见(明灭可见,时隐可现)。

其岸势犬牙(犬牙,像犬牙一样,名词作状语)差互(差cī互,交错),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凄,使……凄凉,使动用法)神寒(寒,使……寒冷,使动用法)骨,悄怆(悄qiǎo怆chuàng,凄凉)幽邃(邃suì,深)。

以(以,因为)其(其,代词,这里)境(境,境界)过清(清,凄清),不可久居(居,停留),乃记之而(而,连词,表示顺承)去。

同游者:

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隶,作为随从)而(而,连词,表修饰)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曰奉壹。

重点解析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融合起来,小石潭景物的幽清便与作者心境的凄寒相应相衬。

作者刻画的小石潭是冷清空寂的,对小石潭景物的描绘中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

远离尘世的小石潭也是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珮环”,潭中鱼儿“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但作者触景伤情,体会更深的是触目及身的清冷环境,“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最终体现的,还是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凄苦、压抑的心境。

凝练生动、细腻传神的语言。

作者总是能抓住景物的特征,用极为简省的词句传神地刻画出事物的形貌情态。

如“皆若空游无所依”,既正面写出游鱼的自由自在,又侧面突出了潭水的清澈之极,精练生动而传神。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十二个字,植物的色泽、情貌、动态就宛若图画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比喻和拟人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尤其值得品味,“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石底卷出水面的形态,鲜明生动。

“斗折蛇行”将溪流的走势与动态呈现得准确生动而富有情味——“似与游人相乐”,用拟人手法表现游鱼的闲适轻快、灵动活泼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语言上还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文中语句以短句为主,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美,读来悦耳动听。

  

综合练习

阅读课文,完成以下练习:

0.文言是古代的书面语体,年代久远,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有技巧的朗读能够有效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率。

朗读请注意:

一、把握停顿,读准节奏,切忌太快;二、揣摩虚词,读出韵味,注意模仿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义。

(9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可:

_______

②佁然不动,俶尔远逝然:

_______

③四面竹树环合环:

_______

④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缀:

_______

⑤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悄怆:

_______

⑥隔篁竹,闻水声闻:

_______

2.根据提示,用文中原句填空。

(1)《小石潭记》写作者发现小石潭的过程的语句中,未见小潭先闻其声,先声夺人的语句是: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待寻见小潭的过程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______”二字概括了潭水的特点,统领下文。

(2)《小石潭记》中写潭边树蔓优美姿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石潭记》中写出潭中石头形态各异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石潭记》中间接(侧面)写出潭水清澈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石潭记》写游鱼的句子中,突出鱼儿自由轻灵的情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以光影效果营造出水墨画意境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

(6)《小石潭记》中写游鱼静态的句子:

______________;写游鱼动态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拟人手法写小鱼调皮活泼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

(7)《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点睛之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石潭记》中写出小石潭两岸迂曲峭拔,难见源头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9)《小石潭记》中以比喻表现溪水蜿蜒曲折,时隐时现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关于《小石潭记》的说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宋代著名文学家,以卓越的散文创作跻身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为“韩柳”。

B.《小石潭记》是一篇游记,写景绘声绘色,细致传神。

语言凝练却能抓住特征,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令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C.《小石潭记》按游览顺序,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再写小潭源流(溪身、溪岸)及潭中气氛,最后记录了同游者,使全篇结构完整。

D.《小石潭记》对小石潭的描写层次分明:

先写“声”(水声),后写“形”(潭中景物),写潭中景物又先写“近观”(水、石、树、鱼),后写“远望”(水源),最后总写环境,自然地引发感触。

4.下列各项对照语句中括号内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4分,选对一项得2分,选错不扣分,多选或少选本题计0分) 

A.全石以(为)底——(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B.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

C.潭西南(而)望——卷石底(以)出

D.潭西南(而)望——乃记之(而)去

E.潭西南(而)望——隶(而)从者

F.(以)其境过清——卷石底(以)出

G.(以)其境过清——全石(以)为底

5.下列句子对括号前面的词语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3分)

A.水尤清冽(清冽:

清澈)B.日光下澈(澈:

穿透)

C.卷石底以出(出:

露出水面)D.不可久居(居:

停留)

6.下列各组句子括号内词语的词类活用方式不同的一组是(  )(3分)

A.(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如(鸣)珮环,心乐之。

B.其岸势(犬牙)差互(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C.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如鸣珮环,心(乐)之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7.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近岸,卷石底以出B.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C.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D.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

8.下列对文中词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写潭西南溪流的走势溪岸的形貌,作者连用了“斗折”“蛇行”两个比喻,把小溪在林中曲折蜿蜒、时隐时现的特征形象地描绘出来,真切传神。

B.刻画潭边植被时,“青”“翠”写颜色,“蒙络摇缀”写形貌,“参差披拂”写动态,有生动而强烈的画面感。

C.对小石潭的描绘是从声音开始的。

“如鸣珮环”的比喻形容水声悦耳,用“心乐之”的主观感受引发读者的兴趣,自然地引出小石潭。

D.“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作者巧妙地把“佁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动静结合,尤能显出鱼的活泼。

9.拓展阅读。

请根据你对课文和《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解读答题。

(10分)

始得西山宴游记(选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