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7584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26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山西省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山西省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山西省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山西省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山西省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山西省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山西省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山西省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山西省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山西省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山西省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山西省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山西省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山西省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山西省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山西省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山西省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山西省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山西省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

《山西省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西省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

山西省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2021年山西中考语文试卷

一、读·书(12分)

1.亲爱的同学,富有哲思的语言可以帮你成为智慧的人。

请赏读这幅书法作品,从三句话中选择你最有感触的一句,将其内容用楷体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繁体字书写正确也可得分)

2.优美深情的语言可以让你变成温暖的人。

读下面语段,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0分)

故园是心的归宿:

辛弃疾笔下有“?

满眼风光北固楼”;范仲淹词中有“,燕然未勒归无计”;《木兰诗》中,木兰辞官不就,眷恋家园生活的诗句是“,,”。

远方是脚的方向:

王维远赴边地看到了“大漠孤烟直,”的雄浑奇景;岑参征战塞外见到了“,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妙美景;王湾在北固山下遇到了“,风正一帆悬”的美好景象;苏轼在黄州欣赏到了“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的如水月色。

二、读·思(38分)

(一)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

为此,学校举办了以“回首百年党史·赓续红色基因”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活动一:

回首·让青春与信仰同向】

回首百年征程传承信仰力量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信仰之光熠熠生辉。

在党的光辉历程中,无数优秀共产党人胸怀坚定信仰,冲锋在前,担当在前,奉献在前,只为让中国拥有“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只为让后代享受人类应有的一切幸.福.。

无论何时何境,他们都以生命赴使命,用热血铸忠魂,把青春乃至生命献给祖国和人民,赓续传承着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

用忠诚坚守初心,以奋斗托举梦想,让青春与信仰同向。

这是新时代青少年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3.上文是小明同学为本次活动写的开场白。

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中加点的词“光明”“幸福”词性相同。

B.文中画横线的三个短语结构一致。

C.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朗读时应铿锵有力。

D.上文最后一句话的主干是“这是青少年的责任与担当”。

【活动二:

坚定·让青春与信念同行)

读书笔记

 

摘录

(一)

埃德加·斯诺说,这些革命青年们使本书描写的故事活着。

从中我们可以约略窥知,使他们变得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信念,那种力量,那种热情。

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牺牲。

出处

关键词

那种信念

启示

 

读书笔记

 

摘录

(二)

江姐说:

“如果需要为理想而牺牲,我们都应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

江姐说:

“不要用眼泪告别,美蒋反动派的一切垂死挣扎,都不能阻挡中国无产阶级的胜利!

胜利属于我们,属于我们的党!

出处

关键词

那种理想

启示

 

 

4.从经典作品中汲取精神营养,可以使你成为拥有信念的人。

以上是小光和小辉同学分享的“读书笔记”,请你从摘录

(一)摘录

(二)中任选其一,将表格中画横线处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

(3分)

【活动三:

赓续·让青春与信心同频】

5.随着主题系列活动的深入开展,学校编辑了“红色诗歌大家赏”纪念册。

周振中写的短诗《人民英雄纪念碑》入选其中。

同学们争相为这首诗留言,请你也在这首诗的留言区分享你的阅读感受。

(2分)

你的留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6—7题。

<读书的用处>

在一座山里,住着一位老农夫和他的小孙子。

每天清晨,老农夫都会早早地起来坐在书桌旁读书。

有一天,小孙子问道:

“爷爷!

我也想和您一样读书,可我读不懂。

只要我把书本合上,我就忘得一干二净。

读书有什么用?

老农夫指着角落里一个放过煤炭的篮子说:

“你去河边帮我盛一篮子水回来吧。

”于是小孙子照爷爷说的去做了,不过回来之前篮子里的水早早地就漏光了。

“你下次得跑得快一些。

”老农夫把小孙子再一次带到了河边。

这一次小孙子跑得飞快,但回来之前水依旧漏完了。

试了好多次后,小孙子终于说:

“爷爷,篮子装不了水!

这根本就没有用!

老农夫笑着说:

“你觉得没用,可是你再看看篮子。

”小孙子转过头看篮子,他发现。

“孩子,阅读好书也是如此。

”老农夫语重心长地说,“你

可能无法完全理解它,也记不住多少内容,但只要你用心反复阅读它,它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净化了你的心灵。

6.小孙子转过头看篮子,他发现了什么?

请你结合语境,补写在文中画横线处。

(3分)

7.优秀的作品能给人有益的启示。

请你结合文本和生活积累,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表明你的观点并加以阐述。

(10分)

写作提示:

①根据文本提炼观点;②不少于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天远地阔纵横驰骋,诗情文墨思接千载。

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第8—11题。

渔家傲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

吹取三山去!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8.读准字音,是阅读古诗文的第一步。

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2分)

(1)学诗谩.有惊人句______

(2)其名为鲲.

9.一词多义是汉语中的常见现象。

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怒而飞/心花怒放B.其翼若垂天之云/比翼双飞

C.志怪者也/志同道合D.亦若是则已矣/实事求是

10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3分)

(1)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翻译:

鲲体积巨大,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翻译:

天色湛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古代文人经常借助大鹏的形象表达情感。

请结合选文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4分)

选文

大鹏形象解读

相关名句积累

渔家傲

作者借大鹏的形象,表明自己渴望高飞远走的心愿,反映了她对①追求和向往。

北冥有鱼

大鹏具有③、④的特点,是一个超现实的形象,作者在它身上寄托了深刻的寓意。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孔子世家赞

太史公曰:

《诗》有之:

“高山仰止,景行①行止②。

”虽不能至,然心乡③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释】①景行:

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

②止:

语助词。

③乡:

同“向”。

12小智同学想要知道“可谓至圣矣”中“至”的意思,他在《古汉语词典》中查出“至”的四项释义,他应该选()(3分)

A.到B.到达了极点C.极、最D.通“致”,招致,达到

13.文中作者“适鲁”的原因是_______,这首诗表达出作者对孔子_______的感情。

(第一空用原文填写)(3分)

三、读·写(70分)

14.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活动,校园内张贴了多幅公益广告画。

作为校园文化讲解员,请你从下面两幅公益广告画中选择一幅,给同学们进行讲解。

(6分)

写作提示:

①说明公益广告画的构图要素及寓意;②8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第15题。

<家乡>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穿过柳树林,歌声越来越近,透过斑驳的树影,一位白发老妇人的背影伫立蒲河岸边。

身旁轮椅上坐着一位头戴钢盔的老汉,在叮叮当当地敲打着什么。

这是军转干部李子树去马家村当村书记第一天。

他小时候曾经在这里生活过,这里也算是他的家乡。

第二天一大早,歌声又流进李子树的耳朵,许是沾了晨露,稍有些清灵。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李子树为一探究竟,就循着歌声走向蒲河岸,躲在一棵柳树后观察着。

老妇人穿着一身褪色的

旧军装,专注地唱着。

坐在轮椅上的老汉,头上戴着钢盔,身上也披着一件褪色的旧军装,似乎在伴奏。

他们的背影与风中摇曳着的柳枝、蒲草相映衬,宛如一幅苍凉的油画。

老妇人的歌声一停,老汉就像是被按了关闭键,顿时打了蔫儿,脑袋一歪睡着了。

老妇人打起精神,看着面无表情打着瞌睡的老汉,轻轻起身,挺挺有些伸不直的腰板,啊啊地清清嗓子。

老汉如听到冲锋号一样,顿时在轮椅上也挺了挺腰,正了正头上的钢盔,右手拿一个小木棍,叮叮当当地敲起胸前摆着的物件,她的歌声再次响起。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几句重复的歌词下来,老汉一直面带微笑,老妇人似乎完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喜悦地拍拍轮椅上的他,大声地说:

“报告马连长,我们打退了敌人的又一次进攻,上甘岭属于我们的。

”老汉两只胳膊高高举起挥动着,一只袖管空着半截。

李子树微笑着走了过去,刚想打个招呼,老汉像被电击了一样,叽里呱啦地狂叫,老妇人像安慰孩子一样,拍拍他的肩,理都没理李子树,推着轮椅叮叮当当地走了。

李子树日出而出,日落而归地在村里忙碌着,但每天都会去蒲河边探望两位老人。

一周后,李子树渐渐地与两位老人熟络起来。

老妇人知道了李子树是村干部,曾在部队当过连长,为建设新农村放弃大城市,自愿回家乡工作,就热情地邀请他到家来坐坐。

几天后,李子树来到老妇人家,他推开东屋的门,一下子怔住了。

一台老式电视机正播放着电影《上甘岭》,一面墙上挂着武装带,五星红旗上镶嵌着数枚军功章,炕上的老柜子、行军被……觉得走进了陈列馆,又像是一个防空洞。

老妇人正唱着:

一条大河……老汉头戴钢盔,右手拿着木棍,随着歌曲欢快地敲着面前的锅碗瓢盆,边敲边唱,直到电视机中的五星红旗飘扬在阵地上。

老妇人的歌声停了,老汉的笑容也凝固了。

老妇人这才发现李子树,赶紧让进屋里坐,倒了一碗水递给他,她坐在李子树对面聊了起来。

“她和他是在抗美援朝中认识的,在一次美军飞机轰炸时,他为了救正在巷道里演唱的她,丢了一只胳膊。

老妇人接着说:

“他是在八十岁那年忽然失忆的,他明白时嚷着要回老家,这不就从城里搬回来了。

”她说这些时,脸上一直挂着笑。

老妇人喝了口水继续说:

“我是朝鲜人,志愿军回国时,我就和他一起回到中国。

他一直就喜欢看电影《上甘岭》,喜欢听里面的歌曲,就让儿孙们给录下来了,可以反复地播放。

”他似乎听懂了老妇人对李子树说的话,指着电视哇哇叫。

老妇人抹了抹脸,又拍了拍老汉的肩。

原来,这老人家是一级战斗英雄,马家村人,名叫马天亮。

李子树留下电话号码,反复嘱咐老妇人,有事去找他,才告辞。

一路上,老妇人的歌声仍在耳边缭绕。

岁月染白了老妇人的秀发,她看见电视里的家乡,鸭绿江对岸那熟悉又陌生的样子,泪水也模糊了视线。

(作者:

京格格;选自《小说月刊》。

有改编)

15.在班级组织的“小说故事会”上,主持人向大家推荐了小说《家乡》。

(1)小说采取了明暗结合的双线结构。

同学们围绕“双线结构的好处”展开讨论。

请参与讨论并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不少于50字)(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次“小说故事会”专题赏析环节,你将代表小组发言。

请从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语言表达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赏析性文字,为发言做准备。

(10分)

写作提示:

①结合文章内容;②不少于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6题.

材料一:

【心理复原力知多少】

心理复原力是指个体对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重大压力的良好适应能力,也就是对困难经历的反弹能力。

有时候也可以称作“抗逆力”。

有部分学者认为,心理复原力是人类天生的一种潜能,是面对危机或困难处境的适应、内在的改变、自我校正及复原的一股动力。

心理复原力主要由归属感、乐观感、效能感三要素组成。

其中,归属感指人处在被照顾及被支持的关系里,对这段关系存在期望并积极参与其中;乐观感相信未来是光明的和充满盼望的;效能感包括人际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情绪管理及目标制定等。

这种理念架构是基于发掘心理复原力的外在资源及内在资源,从而帮助学生面对及克服成长的挑战。

材料二:

【提升心理复原力方法谈】

据调查,在学习、人际、家庭等方面遇到挫折以后,有些学生缺乏正确有效的应对能力,一般采用退缩、回避、消极应对等方式来解决,因而存在遇事消极、行为偏激等一系列的问题,会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困扰。

如上图所示,有效开展“我有‘乐观感’”主题系列心理课,可以帮助学生在逆境中有意识地调动各种保护性资源,实现心理功能的弹性提升,从容地度过成长中的每一道“坎”。

学生可以通过“写给自己的小诗”“亲情账单”“感悟生命力量”“畅谈生活愿望”“合理归因”“唤醒沉睡的潜能”等活动学会换位思考,在逆境面前,形成良好的思维反应方式,建立积极的自我,从而用积极乐观的态度迎接未来。

材料三:

【主题班会回音壁】

班会上,“红星”小组围绕“我有‘乐观感’”畅所欲言。

16.班级召开“提升心理复原力·做生命的发光者”主题班会,你负责前期收集并整理了以上材料。

班会上,班长作为主持人,希望你用一句话向同学们介绍什么是“心理复原力”,请你阅读材一,完成这个任务。

(2分)

(1)班长按照心理健康老师要求,请大家为“主题系列心理课”第一课设计名称、请阅读材料二,把你想好的名称写在图表中画横线处。

(2分)

(2)在班会的“分组讨论”环节,围绕班会主题,各小组展开讨论。

你作为“红星”小组组长,针对组员的发言,该说什么?

请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

(10分)

写作提示:

①从材料中筛选有用信息;②思路清晰;③语言得体;④不少于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微笑是一种喜欢,一种豁达,一种担当;微笑着前行,日子更明媚,风雨成风景,逆行即前行。

像什么一样生活,是一种向往,一种尝试,一种使命;像雄鹰一样自由翱翔,像彼得·潘一样永葆童真,像祁发宝一样守边戍疆……用你喜欢的方式,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35分,含书写5分)

题目一:

微笑着前行

题目二:

像_____一样生活

写作提示: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④如果选择题目二,请务必先补全题目。

 

2021年山西中考语文试卷(解析)

一、读·书(12分)

1.亲爱的同学,富有哲思的语言可以帮你成为智慧的人。

请赏读这幅书法作品,从三句话中选择你最有感触的一句,将其内容用楷体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繁体字书写正确也可得分)

【答案】“小胜靠智”或“大胜靠德”或“常胜靠和”或“靠和常胜”或“靠德大胜”或“靠智小胜”

【考点】断句、字体、书写以及阅读顺序

【解析】正确断句,同时注意运用楷体书写,不可连笔,注意书写顺序,从左往右阅读或者从右往左阅读均可。

2.优美深情的语言可以让你变成温暖的人。

读下面语段,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0分)

故园是心的归宿:

辛弃疾笔下有“?

满眼风光北固楼”;范仲淹词中有“,燕然未勒归无计”;《木兰诗》中,木兰辞官不就,眷恋家园生活的诗句是“,,”。

远方是脚的方向:

王维远赴边地看到了“大漠孤烟直,”的雄浑奇景;岑参征战塞外见到了“,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妙美景;王湾在北固山下遇到了“,风正一帆悬”的美好景象;苏轼在黄州欣赏到了“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的如水月色。

2.【答案】

(1)何处望神州;浊酒一-杯家万里;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2)长河落日圆;忽如一夜春风来;潮平两岸阔;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考点】课内古诗文默写

【解析】均为课内必背篇目,根据题干所给的上下文以及作者相关信息答题。

二、读·思(38分)

(一)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

为此,学校举办了以“回首百年党史·赓续红色基因”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活动一:

回首·让青春与信仰同向】

回首百年征程传承信仰力量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信仰之光熠熠生辉。

在党的光辉历程中,无数优秀共产党人胸怀坚定信仰,冲锋在前,担当在前,奉献在前,只为让中国拥有“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只为让后代享受人类应有的一切幸.福.。

无论何时何境,他们都以生命赴使命,用热血铸忠魂,把青春乃至生命献给祖国和人民,赓续传承着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

用忠诚坚守初心,以奋斗托举梦想,让青春与信仰同向。

这是新时代青少年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3.上文是小明同学为本次活动写的开场白。

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中加点的词“光明”“幸福”词性相同。

B.文中画横线的三个短语结构一致。

C.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朗读时应铿锵有力。

D.上文最后一句话的主干是“这是青少年的责任与担当”。

【活动二:

坚定·让青春与信念同行)

读书笔记

 

摘录

(一)

埃德加·斯诺说,这些革命青年们使本书描写的故事活着。

从中我们可以约略窥知,使他们变得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信念,那种力量,那种热情。

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牺牲。

出处

关键词

那种信念

启示

 

读书笔记

 

摘录

(二)

江姐说:

“如果需要为理想而牺牲,我们都应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

江姐说:

“不要用眼泪告别,美蒋反动派的一切垂死挣扎,都不能阻挡中国无产阶级的胜利!

胜利属于我们,属于我们的党!

出处

关键词

那种理想

启示

 

 

3.【答案】C

【考点】词性判断、短语结构与句子主干分析、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

【解析】A项“光明”为形容词,修饰“前途”,“幸福”为名词,二者词性不同,故A项错误。

B项“千秋伟业”是定中结构,“千秋”为定语,指千百年,修饰“伟业”,是指千百年的功业。

“百年风华”是定中结构,“百年”为定语,修饰“风华”,是指百年的风采。

“坚守初心”是动宾结构,“坚守”是动词,“初心”是“坚守”的宾语。

故三个短语结构不同,所以B项错误。

C项,排比是指三个及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冲锋在前,担当在前,奉献在前”结构相同,并且数量为三个,所以使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

排比的作用为“加强语势”,所以朗读应铿锵有力。

故C项正确。

D项,-句话的主干是指“主谓宾”,该句话的主干为“这是责任与担当”,“这”为主语,“是”为谓语,“责任与担当”为宾语。

其余为定语成分,都去掉。

4.从经典作品中汲取精神营养,可以使你成为拥有信念的人。

以上是小光和小辉同学分享的“读书笔记”,请你从摘录

(一)摘录

(二)中任选其一,将表格中画横线处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

(3分)

4.【答案】《红星照耀中国》

示例:

那些革命战士为了胜利甘于牺牲的精神,让我明白了坚定的信念会让-支队伍变得不可征服。

《红岩》

示例:

江姐坚信胜利属于我们的党,她为了理想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激励着我们逐梦前行。

【考点】名著阅读与积累

【解析】注意题干,任选其一回答即可,不必全写。

需要了解摘录内容的出处,并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加上书名号。

注意关键词,启示部分要紧扣关键词回答,不可离题。

同时需要注

意,启示需要答出革命战士或江姐所做的事情,以及对“我”产生了什么作用。

【活动三:

赓续·让青春与信心同频】

5.随着主题系列活动的深入开展,学校编辑了“红色诗歌大家赏”纪念册。

周振中写的短诗《人民英雄纪念碑》入选其中。

同学们争相为这首诗留言,请你也在这首诗的留言区分享你的阅读感受。

(2分)

你的留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答案】示例一:

这首诗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它提醒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人民英雄的革命精神。

示例二:

这首诗巧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人民英雄纪念碑”如“磨刀石”一样,砥砺着中华民族的意志。

【考点】仿写留言,开放型试题

【解析】形式为留言,字数不必太多,小华所给的留言开头为“本诗”,尽量仿写这个结构,所以开头为“本诗”或“这首诗”,可以从该首诗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或者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等入手,言之有理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6—7题。

<读书的用处>

在一座山里,住着一位老农夫和他的小孙子。

每天清晨,老农夫都会早早地起来坐在书桌旁读书。

有一天,小孙子问道:

“爷爷!

我也想和您一样读书,可我读不懂。

只要我把书本合上,我就忘得一干二净。

读书有什么用?

老农夫指着角落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