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7645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70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江苏省南京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江苏省南京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江苏省南京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江苏省南京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江苏省南京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江苏省南京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江苏省南京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江苏省南京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江苏省南京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江苏省南京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江苏省南京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江苏省南京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江苏省南京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江苏省南京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江苏省南京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江苏省南京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江苏省南京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江苏省南京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江苏省南京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

《江苏省南京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南京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所以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A错误、D正确;

反射是一种生理现象,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在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B错误;

即使反射弧完整,没有内外环境的刺激也不会出现反射活动,C错误。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5.在一条离体的神经纤维中段给予适宜的电刺激,使其兴奋。

下图正确表示兴奋传导的是

【答案】C

静息电位时,膜内外的电位差是外正内负,受刺激部位产生兴奋,变为动作电位,电位差为外负内正,且兴奋具有双向传递性。

本题考查兴奋的产生和传导,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6.女子体操运动员在参加平衡木项目比赛时,展现了出色的身体平衡能力,其维持身体平衡的神经中枢位于

A.脊髓

B.小脑

C.脑干

D.下丘脑

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A错误;

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B正确;

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C错误;

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中枢、血糖调节中枢等,D错误。

本题考查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7.生活中存在以下现象:

(1)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

(2)由于过度惊恐而出现无意识排尿。

以上现象说明

A.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

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

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

D.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

8.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以一强刺激,则能测出动作电位的位置是

A.a和b处B.a、b和c处C.b、c、d和e处D.a、b、c、d和e处

兴奋在神经元内部是双向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即只能由轴突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所以刺激c点,能测出动作电位的是b、c、d和e处,选C。

本题考查兴奋产生和传导,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9.人的神经系统中,有些神经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合成与分泌激素。

这些细胞位于

A.大脑皮层B.垂体C.下丘脑D.脊髓

下丘脑既可以作为神经中枢传递兴奋,又可以合成并分泌激素,例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10.吃食物过咸时,就会产生渴的感觉。

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位于

A.下丘脑和下丘脑B.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C.下丘脑和大脑皮层D.口腔上皮细胞和下丘脑

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就可以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该兴奋就会通过传入神经传至大脑皮层并使其产生渴觉,所以渴觉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分别位于下丘脑和大脑皮层,选C。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11.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B.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以神经调节为主

C.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D.激素只能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方面神经调节可以控制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另一方面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生长和发育,A正确;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以神经调节为主,B正确;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C正确;

激素只能作用到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但是能运输到全身各处,D错误。

12.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的细胞是

A.T细胞B.B细胞C.吞噬细胞D.红细胞

T细胞只参与特异性免疫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A错误;

B细胞质参与特异性免疫的体液免疫,B

错误;

吞噬细胞既可以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二道防线,又可以在特异性免疫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起到吞噬并处理抗原的作用,C正确;

红细胞不参与免疫调节,D错误。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13.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

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

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细胞

D.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

在体液免疫中有些抗原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后呈递给T细胞,然后呈递给B

细胞,有些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A正确;

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合成并分泌的,B错误;

抗体与抗原识别并结合使细胞凝集成团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所以抗体不能直接杀死抗原,C错误;

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D错误。

本题考查体液免疫的过程,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14.以下关于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它病原体感染

②HIN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B淋巴细胞

③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复制能力较弱

④感染HIV的人称为AIDS患者,应尽快治疗⑤目前还没有根治AIDS的特效药

A.②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③

AIDS患者由于受到HIV病毒的感染使免疫系统几乎全部丧失免疫功能,致使其它病原体感染而出现病症,①正确;

HIN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

是T淋巴细胞,②错误;

HIV侵入人体后,逆转录出的DNA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DNA上,并随其复制而复制,在潜伏期HIV复制能力较强,③错误;

AIDS患者是艾滋病人,指的是已经出现了AIDS症状的人,感染HIV之后会有一段时期的潜伏期,这种只感染了而没有发病的人叫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④错误;

目前还没有根治AIDS的特效药,⑤正确。

依据以上分析,②③④错误。

本题考查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15.由燕麦实验得知,植物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受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分别是

A.胚芽鞘尖

端、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一面

B.胚芽鞘、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

C.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

D.胚芽鞘尖端、向光一面、尖端下面的一段

【答案】C

胚芽鞘尖端能够产生生长素;

受到单侧光照射后,生长素在尖端能够横向运输,即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致使尖端下部的生长素分布不均,所以出现向光弯曲现象,选C。

本题考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16.植物发生向光性的原因是

A.光能加速生长素的合成B.单侧光影响生长素的分布

C.光加速了植物的光合作用D.光破坏了细胞的生理活动

单侧光使植物体内的生长素从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使背光侧生长素含量高从而生长的快,所以植物发生向光性的原因是单侧光影响生长素的分布。

本题考查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17.在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间的双子叶杂草、右图表示生长素浓度

对两类植物生长的影响,则A、B曲线分别表示何类植物,以及应当选用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是

A.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

a点浓度B.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

b点浓度

C.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

c点浓度D.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

c点浓度

由题意可知,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类似物更敏感,所以A、B分别是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选用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要保证对双子叶是抑制作用,而对单子叶是促进作用,所以应选用c点浓度。

依据以上分析,选D。

本题考查其他植物激素调节,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18.下列化学物质中,不是植物激素的是

A.乙烯B.吲哚乙酸C.吲哚丁酸D.2,4—D

植物激素是指在植物体内合成,可以从产生部位输送至作用部位,微量浓度即可对植物体产生某种生理作用的活性有机物,例如,乙烯、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等,而2,4—D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属于植物激素。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概念,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

19.关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种激素的浓度不同可能会产生正、负两方面影响

B.植物的生长发育主要受生长素的调节

C.用同一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作用效果可能不同

D.无子番茄的获得利用了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

20.用标志重捕法来估计某个种群的个体数量,例如在对某种鼠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对该种群的数量估计,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该种群数量可用N表示B.该种群数量估计小于88只

C.该种群数量肯定大于88只D.N=39×

34÷

15

种群数量可以用N表示,计算公式为:

N=第一次捕获并标志数×

第二次捕获数÷

第二次捕获中的标记数,根据公式可以算出N=39×

15=88,但是由于被标记个体捕获率降低,所以通过公式计算出的数字比实际值高,所以该种群数量估计小于88只,A、B、D正确,C错误。

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21.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错误的是

A.应在每天的同一时间从同一培养瓶中吸出等量培养液进行计数

B.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将培养瓶轻轻震荡几次

C.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

D.培养液和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

可在每天的相同时间从不同培养瓶中吸出等量的培养液进行计数,A错误;

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将培养瓶轻轻震荡几次,使得酵母菌分布均匀,B正确;

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加蒸馏水稀释后再计数,C正确;

培养液和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防止杂菌污染,D正确。

本题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22.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100,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50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

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解析】试题分析:

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A错误;

t2时达到种群的K值,t1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为K/2,所以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100,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50,B正确;

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1时,该时增长率最大,C错误;

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D错误。

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动,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23.合理密植、除草、除虫均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这些措施依次影响了农田生物之间的

A.种间关系、种内关系、种间关系B.种间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

C.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D.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内关系

合理密植是指保持某种群环境的容纳量,除草、除虫是为了减少农作物的竞争者和捕食者,所以合理密植、除草、除虫这些措施依次影响了农田生物之间的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

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24.随纬度的增加(从南到北)和海拔高度的增加(从草原到高山)植物类群发生明显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生态因素主要是

A.阳光B.温度C.纬度D.海拔高度

随纬度的增加(从南到北)和海拔高度的增加(从草原到高山)都是温度逐渐升高,所以导致这种变化的生态因素主要是温度。

25.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冰川泥地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

B.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

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

C.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的演替

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

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属于次生演替,冰川泥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错误;

在适宜的环境下生物总是朝着有利于利用资源的方向发展,所以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B正确;

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的演替,C正确;

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D正确。

本题考查群落的演替,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26.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将保持不变

B.群落就是由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各个种群组成

C.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种群密度

D.人类活动不会使群落演替的方向改变,但可改变演替速度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在一定的条件下和一定的时间内,种群数量将保持不变,A错误;

群落是指同一自然区域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各种生物的总和,所以可以说成是由

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各个种群组成,B正确;

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某一杂草的数量来表示种群密度,C错误;

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D错误。

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27.人体内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化反应,下列反应可以在内环境中发生的是

A.葡萄糖合成肝糖元B.抗原和抗体相结合C.HIV的逆转录D.精子的获能

内环境是指细胞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葡萄糖合成肝糖元发生在肝细胞内,A错误;

抗原和抗体相结合可以发生在血浆和淋巴内,B正确;

HIV的逆转录发生在宿主细胞内,C错误;

精子的获能发生在输卵管中,输卵管属于外界环境,D错误。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28.下图中①~④处能发生神经递质活动的是

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

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到突触后膜的一种物质,突触前膜是轴突末端的细胞膜,突触后膜是树突或胞体的细胞膜,图中的①②③④分别是胞体、轴突、轴突、轴突末梢,所以能发生神经递质活动的是①和④。

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29.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营养、空间、气候和无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表示为:

Nt=N0λt

B.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

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

D.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K/2左右时增长速率最大

【答案】B

在营养、空间、气候和无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表示为:

Nt=N0λt,即“J”型增长

,A正确;

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如果环境适宜则可呈“J”型增长,但不是“一定”,B错误;

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环境容纳量),C正确;

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K/2左右时增长速率最大,D正确。

30.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或测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B.饭后半小时测定血糖的浓度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

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种群数量可以用N表示,计算公式为:

第二次捕获中的标记数,由于褐家鼠标志物脱落,减小了第二次捕获中的标记数,所以计算所得比实际值要大,A错误;

饭后半小时测定血糖的浓度比正常值要高,B错误;

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比实际值要低,正常取样的方法是随机取样,C正确;

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可能偏大,统计数目中含有死细胞,D错误。

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血糖调节、种群的数量变动,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31.下列激素中,由同一种腺体分泌的是

A.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

C.雄激素、雌激素D.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

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A错误;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都是由下丘脑分泌的,B正确;

雄激素是由雄性动物的性腺分泌,雌激素是由雌性动物的性腺分泌的,C错误;

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D错误。

本题考查动物激素调节,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32.静息和产

生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分别是

A.内正外负、内负外正B.内负外正、内正外负

C.内负外正、内负外正D.内正外负、内正外负

静息电位是由于钾离子外流造成的,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是内负外正,动作电位是由于钠离子内流造成的,膜内外的电位是内正外负。

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33.下列关于激素的阐述,错误的是

A.激素是有机分子B.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

C.激素是信息分子D.激素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无论动物激素还是植物激素都是生物体内产生的微量高效的有机物,A正确;

激素是通过调节细胞的生命活动而发挥作用,并不是直接参与细胞的生命活动,B错误;

激素都是作为信息分子作用到靶细胞或者靶器官,C、D正确。

本题考查激素的概念和作用,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34.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

A.抗体B.抗原C.淋巴细胞D.吞噬细胞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各种淋巴细胞,例如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等,而抗体是淋巴细胞的产物之一,抗原是引起免疫反应的物质。

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调节,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35.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

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是从兴奋部位到静息部位,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A正确;

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B正确;

突触小体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错误;

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D正确。

36.下图为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试分析回答

(1)当身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在大脑皮层的相关部位的影响下【乙】就会分泌B_______________。

(2)图中(—)代表 

(3)图中维持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相对稳定的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调节。

(4)丙器官细胞周围的液体中有无激素A 

(5)当食物中缺少碘时,图中激素 

(字母)的含量会增加。

37.在下图空白框和问号处填上适当的名词。

【答案】淋巴 

组织液 

内环境 

酸碱度 

温度

血浆、组织液、淋巴共同构成内环境,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渗透,组织液可以单向渗透到淋巴,淋巴液可以回流到血浆。

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例如,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及内环境稳态 

,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

38.下图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及血糖平衡的调节,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正常人的血糖浓度为 

(2)图中①代表的物质是 

(3)在①②③④中,胰岛素能起促进作用的是 

(填代号)。

(4)血糖平衡的调节中枢在 

(5)当血糖浓度过低时,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多。

【答案】

(1)0.8-1.2mg/L

(2)肝糖原(3)③④(4)下丘脑(5)胰岛A

(1)正常人的血糖浓度为0.8-1.2mg/L。

(2)血糖的来源包括:

食物中糖类的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