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训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8130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训练.docx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训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训练.docx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训练

2019年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训练

3.学习《爱莲说》,教师要求学生列举其他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诗文,以下不符合要求的是(  )。

A.《登飞来峰》B.《陋室铭》C.《石灰吟》D.《竹石》

4.教师以“若敌泛舟顺流,舳舻千里,星奔电迈,俄然行至…”一句中的“星”“电”为例,引导学生了解词类活用现象,下列加点词用法与其相同的是(  )。

A.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B.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C.那些东邻西舍听得哭声,都来观看

D.凭着一张借书证,他蚕食鲸吞了一座图书馆

5.学习《星星变奏曲》,为了让学生理解“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自丁香朦朦胧胧”的修辞手法,补充其他句子加以说明,下列不合适的是()。

A.一曲听罢,他的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服帖

B.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C.用他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D.山色逐渐变得柔美,山形变得柔和,有一伸手就触摸到凝脂似的感觉.

6.教师讲解“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中“可怜”的词义,另举一例加以说明,下列合适的是()。

A.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B.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

C.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D.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

7.说明文写作指导课上,教师讲解三种说明顺序,下列不适合作为说明顺序的是()。

A.时间变化B.情景发展C.空间转换D.逻辑关系

8.某教材《地下森林断想》一课有一幅插图,这属于教科书的()。

A.助读系统B.知识系统C.练习系统D.选文系统

9.某教材《威尼斯商人》一课有这样的练习题:

一、仔细阅读课文,把握全篇的剧情,展开想象,补充一些细节,把本文改写成一则故事。

二、鲍西娅是在什么情况下出场的?

又是怎样解决这场冲突的,试分析她的性格特点对上述练习题的设计意图分析不正确的()。

A.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B.关注对语言的品味与探究

C.有根据地进行想象性的写作D.促进写作与阅读的有机结合

10.《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下列对“学会倾听”理解正确的是()。

A.恰当运用语音、语体和态势语

B.能够对提出的话语及时作出应答

C.能够感知不同个体发出的声音

D.耐心专注。

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11.阅读下列作文题目,按要求答题。

题目一

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选择,送孩子上什么样的学校?

晚上看什么电视节目?

去什么餐馆用餐?

这些问题常常让我们琢磨不定,不知所措,更不用说那些刚到这里的新移民和留学生了。

请从上述事例或生活中任选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向不熟悉本土文化的外来人解释该如何选择。

题目二

郭沫若曾评价张衡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课外搜集资料,以“我看张衡”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一有明确的写作目的,题目二有具体的阅读对象

B.题目一引导学生关注生活,题目二引导学生运用资料

C.题目一侧重训练写作能力,题目二侧重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D.题目一重在考查说明的能力,题目二重在考查叙事的能力

12.阅读《窗》的教学实录,按要求答题。

师:

学完了泰格特的《窗》,老师现在给大家留一份作业自助餐,你可以选做其中的一项。

1.用文中的五个成语编写一段话。

2.以“人性的弱点”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3.参考《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项链》,就课文结尾的特点,写一则3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

下面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三项作业都旨在促进读与写的结合

B.三项作业指向对课文主旨的深入理解

C.强调对课文写作特点的借鉴

D.三项作业的难度比较接近

13.阅读《生命的意义》课堂导人,按要求答题。

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交流一下,在我小的时候,老师通过连环画结识了一位英雄,保尔•柯察金,后来阅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这位钢铁汉子又走进了我心里,影响了我的人生。

几年前,我有机会去俄罗斯,特地去拜谒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墓地(老师使用屏幕显示照片)。

这部小说在“感动共和国五十本书”的评选中名列第一。

下列选项对上述导人分析不正确的是()。

A.教师的经历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

B.教师的铺垫营造了学习课文的情境

C.教师的照片反映_『学生的生活经验

D.教师的讲述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4.阅读下列教学论文,按要求答题。

诗歌鉴赏方法指导,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九个字:

一是“懂事儿”,就是对文本“写什么”的归纳概括。

二是“知趣儿”,就是对文本“怎么写”的剖析。

三是“品味儿”.就是对“为什么这样写”的分析。

通常语文课较少关注这样的问题,通常只是简单介绍作者的风格,我则是通过适当拓展阅读面,分析同一作者不同作品来归纳其写作风格。

下面选项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诵读是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占代诗歌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B.用专门化术语解读诗歌,可有效提高诗歌教学的效率

C.比较阅读是分析“为什么这样写”和感受作品风格的策略

D.文中概括的三个层次是教学的层次.也是阅读古代诗歌的层次

15.阅读《行路难》的课例评析,回答问题。

本课是《行路难》设计的朗读课型.目标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层层朗读推进对文本的理解,但朗读在课堂中体现得不到位。

首先,从形式上讲,这节课采用了自由读、范读、个人展示读、师生配合读几种形式,但教学设计中的分角色读、轮读在课堂上未体现。

其次,从时间上说,学生自由读2分钟,范读1分钟l)秒,展示读1分钟,齐读2分30秒,配合读31秒合计7分ll秒,对一节朗读课讲,在45分钟的课上占的比例太小。

再次,从参与人数来说,除了两个自由读,三个齐读,70名学生只有6名学生朗读,课堂参与度不够。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教师的预设和课堂生成是一致的

B.教学内容设计有效达成_『敦学目标

C.多样的朗读形式意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D.有限的课堂时问不利于朗读的充分展开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

第l6题20分,第17题5分,第18题15分。

共40分)

阅读下面的作文教学实录(片段)完成第16题。

案例:

师:

“还有点时间我们再来讲个故事。

这个故事是我国台湾地区出版的一本书中的。

”教师在桌子上放了一个瓶子,然后又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些正好可以从瓶口放进瓶子里的鹅卵石。

当教师放完石块后问道:

“你们说这个瓶子是不是满的?

“没有,这念故事我们早就听过了。

”所有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真的吗?

”教师笑着问。

然后从桌子底下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从瓶口倒下去,摇一摇,再加一些,再问学生:

“你们说。

这瓶子现在是不是满的?

学生回答道:

“没满,还能装沙子。

“很好!

”教师说完后,又从桌子底下拿出一袋沙子,慢慢地倒进瓶子里。

倒完后,又问学生:

“现在你们告诉我,这个瓶子是满的呢,还是没满?

“没有满!

”大家很有信心地回答说。

“好极了!

”教师说完后,又从桌子底下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在看起来已经被鹅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满了的瓶子里。

当这些事做完后,教师笑着问班上的同学:

“你们从这件事上受到什么启发?

生:

“我懂得了艺无止境。

生:

“任何事物都有发展的可能。

生:

“从利用空间得到启发去利用时间。

生:

“虽然同等的空间有的可以放置最重要的东西有的却不一定,放东西的先后是有讲究的。

假若先放的是水和沙子,鹅卵石和碎石子就放不进去了。

师:

“说得很好,这先放与后放给了你什么启迪呢?

生:

“生活中有些重要的东西是要先解决的。

师:

“这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为什么先要放在瓶子里,我们可以把这个瓶子当成我们的生活,这让你对以后的生活有什么感想,课下想一下,写一篇作文。

问题:

16.请对教师引导学生打开作文思路的过程与特点作简要分析。

(20分)

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

完成第17、18题。

走夜路的滋味

①从前,放学早,天还亮着,我就到家了,所以从没体会过走夜路的滋味,直到那一天……

②那是初二下学期的一个星期三,一向微机测试满分的我尽然失误了,无奈必须晚上放学练一套题才能回家。

③在我为微机题焦头烂额、神情恍惚之际,终于做完了。

我忙不迭背上书包,步履蹒跚地走出教室,抬头一看已是满天星辰,我心里暗暗叫苦。

④就这样我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走夜路,本来想坐车回家,可太晚了早已没有公交车。

我只好慢慢度着步子向家走去。

⑤马路上很安静,只有昏暗的路灯明明灭灭,偶尔一辆汽车经过,声音竞那样刺耳。

我突然觉得饿,肚子饿的有点发疼,可四处一片寂廖,哪有人为你提供暂时的方便。

⑥我就低着头往前一步一步地走,走了一会看见了我家屋子里的灯光,顿时觉得很兴奋,很温暖,我朝着我家跑去,推开门妈妈过来迎接我,一切是那么的正常和熟悉。

问题:

17.第④⑤段中,各有一处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从第③段找出一处病句并改正。

(5分)

18.请结合具体实际和材料分析这篇习作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

(15分)

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小题。

第l9题20分。

第20题20分。

第21题25分,共65分)

阅读材料,完成第l9---21题。

晏子使楚

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日:

“缚者曷为者也?

”对日:

“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

“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日: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日: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一、课后练习

1.针对楚国君臣的戏弄侮辱,晏子是怎么回击对方的?

2.晏子的回答,可谓巧妙得体,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说说晏子外交的特点。

3.解释下面句子中指定的实词。

(1)晏子将使楚使:

(2)楚王闻之,谓左右日谓:

二、单元导语

本文展示了晏子的一身正气和过人智慧,体现了晏子这位出色的政治家、外交家机智灵活的论辩、反击技巧,和他处处以国家尊严为重的凛然气节。

三、学生情况

八年级,48人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幻灯片,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

问题:

19.将课文第二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20分)

20.根据上述材料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依据。

(20分)

21.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25分)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在西方文学史上,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法国剧作家莫里哀喜剧《悭吝人》里的阿巴贡,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小说《欧电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以及俄国作家果戈理小说《死魂灵》里的泼留希金,堪称为欧洲文学中不朽的四大吝啬鬼典型。

这四个人物都以吝啬而著称,并将吝啬贪婪发挥到了极致。

而乞乞科夫是《死魂灵》中贯穿全书的人物,他是一个农奴主兼资产阶级商人的典型形象,并不是吝啬鬼。

2.C【解析】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从“莲花”“荷叶”可以看出描写的是夏日的景象,出自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②“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杨柳色”正是春天来临的象征,此句描写为春天的景物,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闺怨》。

③“银烛秋光冷画屏,清罗小扇扑流萤”,句中已明显写出了“秋光”,因此这一句是描写秋之景色,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

④“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六出”为雪花的别称,从“青竹变琼枝”也可以看出冬季的雪花已落满枝头,出自唐代诗人高骈的《对雪》。

因此,按照春夏秋冬的时序,诗句排列为②①③④。

3.A【解析】托物言志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B项,《陋室铭》为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作者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C项,《石灰吟》为明代政治家于谦的诗作,作者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D项,《竹石》为清代文学家郑燮的诗作,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这也是作者人格的象征。

以上三首诗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即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A项,《登飞来峰》的作者为北宋诗人王安石,这首诗重点写出了作者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

4.D【解析】“若敌泛舟顺流,舳舻千里,星奔电迈,俄然行至”一句出自《三国志•吴志•陆抗传》,其中的“星”“电”为名词作状语,表示“像流星一样”“像闪电一样”。

A项,“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一句出自屈原的《离骚》,“桂”“兰”分别指“桂木”“兰木”,无词类活用现象。

B项,“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出自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路”意思即为“道理”,元词类活用现象。

C项,“那些东邻西舍听得哭声,都来观看”一句出自冯梦龙的《醒世恒言》第二十九卷,“东”“西”泛指左右前后,也无词类活用现象。

D项,“蚕食鲸吞”是指像蚕吃桑叶那样一步步侵占,像鲸吞食那样一下子吞并,“蚕”“鲸”二字为名词作状语,属于词类活用现象。

5.C【解析】“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是通感,通感是指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的一种修辞手法。

题于中的句子是以嗅觉写听觉.A项中的句子是以触觉写听觉,B项中的句子是以听觉写嗅觉。

D项中的句子是以触觉写视觉。

C项并未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因此C项不适合作为补充的句子。

6.D【解析】“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一句出自自居易的《暮江吟》,其中的“可怜”是“可爱”的意思。

A项,出自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其中的“可怜”意为可惜。

B项,出自自居易的《长恨歌》,其中的“可怜”意为令人羡慕。

C项,出自杜牧的《阿房宫赋》,其中的“可怜”意为可惜。

D项,出自《孔雀东南飞》,其中的“可怜”即可爱之意。

因此D项合适。

7.B【解析】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

情景发展不属于三种说明顺序之中。

8.A【解析】教材助读系统是指教材中为了帮助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读能力的一系列材料,包括单元提示、作者介绍、课文导读、注释、课文插图、课后练习、阅读链接等。

助读系统是语文教材的基本内容要素,具有“便教利学”的功能。

9.B【解析】练习题一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展开想象,进行改写,体现了“有根据地进行想象性的写作”“促进写作与阅读的有机结合”的设计意图,因此,C项、D项正确。

练习题二要求学生分析课文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这一练习,能够“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因此A项正确。

而对于课文的语言,练习题中并未涉及,B项不正确。

10.D【解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学会倾听”,不仅仅是指从字面上倾听学生所说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以耐心、专注的态度,理解学生所表达的观点和意图,这才是“倾听”的真正含义。

11.B【解析】题目一要求学生选择某一问题,写作文并向不熟悉本土文化的外地人解释如何选择。

题目二要求学生搜集资料,以“我看张衡”为题写作文。

通过对题目的分析,再结合选项分析,A项,题目二并没有具体的阅读对象,而是有具体的写作对象;C项,题目一和题目二都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D项,题目二要求学生写出对张衡的看法,考察的是议论的能力。

因此,B项正确。

12.A【解析】通过对三项作业的分析可知:

A项,三项作业都是在阅读了泰格尔的《窗》之后,对学生的写作进一步要求,因此A项正确;B项,对课文主旨的深入理解,只在第二项作业中有所体现;C项,对课文写作特点的借鉴只在第三项作业中有所体现;D项,三项作业的难度并不接近,从易到难为:

作业l、作业3、作业2。

13.C【解析】教师在导人中,通过对自己一系列经历的介绍,以及对照片的展示,将其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营造了学习课文的情境,更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其中,照片反映的是教师的经历,而学生没有去过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墓地,并不能反映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C项错误。

14.A【解析】将诗歌鉴赏方法概括为“懂事儿”“知趣儿”“品味儿”三个专业术语,能够使学生快速记住并深刻理解诗歌鉴赏方法,从而有效提高诗歌教学的效率,B项正确。

教师通过分析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来归纳其写作风格,属于比较阅读,据此来分析“为什么这样写”并感受作品风格,C项正确。

另外,教师归纳的三个层次属于诗歌教学的层次,也是阅读古代诗歌的层次,即第一步归纳概括“写什么”;第二步剖析“怎么写”;第三步分析“为什么这样写”,D项正确。

至于诵读,教学论文中并未提到,因此A项不正确。

15.C【解析】从这段课例评析中可以看出,朗读在课堂中体现得不到位,教师的预设和课堂生成并不一致,A项错误。

朗读的形式、时间、参与人数都没有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B项错误。

D项中“有限的课堂时间不利予朗读的充分展开”,课例评析中并未提出这样的看法,D项错误。

阅读的目标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层层阅读推进对文本的理解,C项正确。

二、案例分析题

16.【参考答案】

(1)过程:

教师首先通过讲故事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继续采用实物教具…瓶子、石块、沙子、水等物品演示,使学生直观感受、仔细观察,一步步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得到“艺无止境”“任何事物都有发展的可能”“利用时间”“生活中有些重要的东西是要先解决的”等启示,并由此引出写作主题。

(2)特点:

①善于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的思路;②重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③教学环节具有可操作性,切实有效。

17.【参考答案】

(1)第④段,“度”改为“踱”;第⑤段,“廖”改为“寥”。

(2)病句:

在我为微机题焦头烂额、神情恍惚之际,终于做完了。

修改:

在我为微机题焦头烂额、神情恍惚之际,我终于把题做完了。

18.【参考答案】

优点:

文章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不足:

错别字较多,有标点符号错误,存在病句。

且中心“走夜路的滋味”不突出,详略不当,起因写得过多,而体会又写得太少。

修改意见:

将走夜路的起因简略写出,例如,走夜路的时候发生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等,然后在结尾处再次总结,写一写从这次经历中学到了什‘么。

只有中心突出、情节丰满,才能使人读来津津有味。

三、教学设计题

19.【参考答案】

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赏赐晏子喝酒。

酒喝得正高兴,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去拜见楚王。

楚王问:

“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

”官吏回答:

“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

”楚王瞟着晏子说:

“齐国人都善于偷窃吗?

”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

“我听说有这样的事,橘子长在淮河以南结出的果实就是橘,长在淮河以北就是酸枳,它们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果实味道却完全不同。

这是什么原因呢?

是水土不同。

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盗,来到楚国就偷盗,难道楚国的水土会使人民善盗吗?

”楚王笑着说:

“不可跟圣人开玩笑啊,我反而是自讨没趣了。

20.【参考答案】

(1)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结合古汉语词典,正确认读、书写并理解本课的生字、生词等。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及分角色朗读,感受人物性格。

初步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为维护国家尊严而挺身而出、据理力争的爱国情感和懂得尊重他人的道理。

(2)制定依据

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因此,将知识与技能目标制定为“能够结合古汉语词典,正确认读、书写并理解本课的生字、生词等”。

②本课故事情节曲折,人物语言生动,适合学生反复诵读并分角色朗读,而且晏子所说的话语中包含着简单的推理。

因此,将过程与方法目标制定为“通过反复诵读及分角色朗读.感受人物性格,初步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③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教师在学习中需要教给学生一种正确的观念,通过学习使这种观念深入人心。

因此,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制定为“激发学生为维护国家尊严而挺身而出、据理力争的爱国情感和懂得尊蘑他人的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