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核心概念.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8199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13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核心概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初中生物核心概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初中生物核心概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初中生物核心概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初中生物核心概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初中生物核心概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初中生物核心概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初中生物核心概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初中生物核心概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初中生物核心概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初中生物核心概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初中生物核心概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初中生物核心概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初中生物核心概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初中生物核心概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初中生物核心概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初中生物核心概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初中生物核心概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初中生物核心概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初中生物核心概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核心概念.docx

《初中生物核心概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核心概念.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生物核心概念.docx

初中生物核心概念

初中生物总复习提纲

专题一生物与环境

考点1生物的(共同)特征

生物是具有生命的个体,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生物具有应激性、特征:

生长和繁殖、新陈代谢、遗传和变异、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等特征。

考点2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分布,形态,生活习性等等都有影响

(1)非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空气等对生物有影响。

(能分别举例说出)

(2)生物因素对生物有影响,表现形式有:

同种生物个体之间有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不同种生物个体之间有竞争、捕食、寄生、互惠互利。

考点3生物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1)生物通过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等方式适应其生存环境。

(2)生物能影响,甚至改变环境。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超过了地球上的其他任何生物。

(能分别举例说出)

注:

要区分哪些情形是环境影响生物,哪些情形是生物影响环境。

考点4(必考)生物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及自我调节能力

(1)组成。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其生活的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种类很多,范围可大可小,无论是什么生态系统都是由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

(2)结构:

食物链和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捕食和被食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称为食物链。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许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食物链的写法:

食物链的起点必须有生产者,而且只能是是生产者,一定没有分解者(因为分解者是以生物排泄物、残骸为食,并未构成捕食关系)。

食物网中的食物链

末端生物由于富集作用,往往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

(3)功能:

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功能。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最终能量来源是太阳能。

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途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是10%-20%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往复循环,反复利用。

(4)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食物链越复杂,调节能力越强,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考点5、生物圈及生物的多样性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环境的总和。

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里生物具有多样性,表现为物种多样性、遗传(或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考点6(必考)科学探究的步骤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研究生物学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分类法、实验法等等。

实验法的步骤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发现并提出问题;

(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

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

专题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及生物的结构层次

考点1、(必考)显微镜的结构、使用方法及成像规律

1、显微镜的结构。

显微镜由光学部分(目镜、物镜、反光镜)、固定支撑部分、调节部分(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遮光器)三大部分构成。

注意物镜和目镜的形状、能识别显微镜各结构的名称。

2、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取镜安放、对光、放置玻片、观察、收镜。

3、显微镜成像规律。

1)物像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注:

显微镜放大倍数指的是长度和宽带,不是面积或体积。

2)看到的物像是与实物上下左右相反的倒像。

(注意辨别物像形态和实际形态的差别,学会移动物像)

3)物像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象越大,但视野越小,看到的细胞数越少。

应用:

观察物像时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

4、调节光线

光线强时,用反光镜的平面和小光圈。

光线弱时,用反光镜的凹面和大光圈。

低倍镜换高倍镜时,视野会变暗。

即物像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

考点2、(必考)动植物的细胞结构特征及相应结构的功能

1、临时装片的制作

(1)操作步骤:

擦、滴、取(撕或刮)、展、盖、染、吸。

⑵制作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区别。

i制作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滴加的生理盐水和清水。

ii取材时操作有所不同。

2、细胞的结构

除病毒外,生物由细胞构成。

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1)动物细胞的结构

动物细胞呈圆球状,由细胞膜、细胞质(内有线粒体等结构)、细胞核构成。

2)植物细胞的结构

植物细胞形态呈长方形,结构与动物细胞相似,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内有线

粒体、叶绿体、液泡等结构)、细胞核构成。

不同的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植物细胞有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植物细胞有带色素的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注:

并非所有的植物细胞均有叶绿体。

如植物的根没有叶绿体、洋葱的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

3、细胞功能

细胞壁:

支持和保护。

细胞膜:

细胞的边界,起保护作用,还可以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质:

流动胶质、细胞生命活动场所,有众多微小结构。

其中线粒体是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释放能量。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将太阳能固定成自身的能量。

植物细胞内的液泡储存有糖类和色素

细胞核。

球状,内有遗传物质。

控制着细胞的生命活动。

考点3、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1、细胞的分裂

细胞生成2个完全相同子细胞的过程称为细胞的分裂。

(1)过程。

细胞核倍增后分开成两个细胞核,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

(2)动植物细胞分裂的区别。

(3)遗传物质的变化。

分裂初期,细胞核里的遗传物质经过复制而数量倍增,最终平

均分到两个新细胞中。

这样保证了新细胞与亲代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即子代与亲

代完全相同,两个子(新)细胞完全相同。

(4)意义。

繁殖新个体,更新衰老细胞。

2、细胞的分化

在个体的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形态、结构、功能发生差异性变化的过程就叫细胞的分化。

考点4、(常考)生物的结构层次

1、动植物结构层次及相关概念。

(1)植物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2)动物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人体)。

2、组织

(1)人体的四大组织: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2)植物的组织:

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

注:

需要能举出例子说明。

3、植物的器官

(1)营养器官:

根、茎、叶。

(2)生殖器官:

花、果实、种子。

思考:

骨骼、肌肉是器官还是组织?

4、人体的八大系统

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

植物没有系统,直接由器官构成个体。

专题三、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考点1、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植物主要通过根吸收水分,植物的根按形态分可以分为直根和须根。

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成熟区1、根的特点

(1)根尖由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构成

(2)成熟区有大量根毛增加了根吸水的表面积。

应用:

根尖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移栽植物时,容易将纤细的幼根折断,因此,移栽植物时因尽量带土以减少对根的损伤

2、根吸水的原理

外界溶液浓度小于根毛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

外界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

3、根除了吸水外,还在土壤中吸收氮、钾、钙等无机养料。

不同植物以及同一

植物的不同生长时期,所需要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考点2、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1木本植物茎的结构

木本植物的茎由外到内依次是:

树皮(内侧是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构

成。

韧皮部:

内含筛管和韧皮纤维。

筛管往下运输由叶片合成的营养物质到根部。

韧皮纤维起支持作用。

形成层:

介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分生组织,向内形成木质部,向外形成韧皮部。

木质部:

由导管、木纤维等构成。

髓:

由薄壁细胞构成,有贮藏营养物质作用。

解释:

树为什么不怕空心就怕没皮。

2、导管和筛管的比较

(1)相同的:

都是输导组织、具有运输作用。

(2)不同点:

细胞结构不同:

导管是活细胞。

筛管是死细胞。

作用不同;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筛导管运输有机物。

运输方向不同。

导管自下而上运输。

筛管至上而下运输。

考点3、水分在叶片的散失

1叶片的结构和特点

(1)表皮。

表皮位于叶片的最外层,分上下表皮,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但表皮内的保卫细胞含有叶绿体,保卫细胞构成气孔。

一般来说,下表皮的气孔比上表皮的气孔多。

(2)叶肉。

叶肉由大量叶肉细胞构成,叶肉细胞内含有叶绿体,所以叶片呈绿色。

接近上表皮的细胞含叶绿体较多,呈圆柱状,排列整齐,称栅栏组织;接近下表皮的细胞含叶绿体较少,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称海绵组织。

(3)叶脉。

叶脉是叶片的骨架,起支持作用。

在叶脉中含有导管和筛管,起运输作用。

2、蒸腾作用

(1)概念。

水分从植物表面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的过程称蒸腾作用。

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2)意义。

降低叶片温度;为植物吸收、运输水分提供动力;增加空气湿度,调节大气。

(3)应用:

移栽植物最好在傍晚进行,去除部分叶片。

考点5、光合作用(必考)

1几个探究实验。

(1)植物在光下合成淀粉。

(变量是光照)

(2)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卫生香复燃。

(3)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蒸馏水则不能。

注:

以上几个探究实验都是常考实验,特别是是“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不但要知道实验的操作过程,还需要知道该操作的目的,如暗处理是为了■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遮光的目的是为了形成对照;酒精脱色是脱去叶绿素的颜色;加碘液是为了染色、含有淀粉的部位最终将染成蓝色。

2、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场所、产物。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内的叶绿素捕获光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物和氧

气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太阳能转化成了有机物内的化学能。

原料;二氧化碳和水

条件:

光照

场所:

叶绿体

产物:

淀粉和氧气

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

即两个转化:

物质转化:

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能量转化:

光能转化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3、光合作用表达式:

4、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光照、二氧化碳、温度。

5、光合作用的意义及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合理密植、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延长光照等。

考点6、呼吸作用(必考)

1几个实验

(1)植物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的实验。

(1)植物呼吸作用氧气的实验。

(1)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热量的实验。

2、呼吸作用:

生物活细胞的的线粒体中,将有机物和氧气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有机物内化学能转化成了生命活动的能量。

原料;有机物和氧气

条件:

有无光照均可

场所:

线粒体

产物:

二氧化碳和水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即两个转化:

物质转化:

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能量转化: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一部分转化成热量,一部分用于各种生命活动。

3、呼吸作用表达式:

4、呼吸作用的影响因素:

温度、氧气浓度。

5、呼吸作用的意义及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低温保存水果蔬菜、土壤松土等。

考点7、种子(必考)

1、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

种子是由种皮、胚构成。

胚是种子最主要的结构,由子叶、胚芽、胚轴、胚根组成。

单子叶植物有一片子叶和胚乳;双子叶植物有两片子叶,无胚乳。

注:

能根据图说出各个部位的名称。

2、种子萌发的条件

(1)自身条件。

结构完整,具有活的胚

(2)环境条件。

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3、种子萌发的过程

胚根突破种皮发育成根,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胚芽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

考点8、幵花和结果(必考)

1花的结构

花由雌蕊、雄蕊、花萼、花冠、花柄、花托构成。

雌蕊由柱头、花柱、子房组成。

雄蕊由花丝和花药组成。

注:

能说①-⑥出的名称

注:

能根据图说出各个部位的名称。

2、传粉

(1)传粉:

雄蕊的花粉从花药散发落到到雌蕊柱头的过程叫传粉。

(2)种类:

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3)传粉媒介。

3、受精

受精:

胚珠里的卵细胞与花粉管内的精子结合的过程。

4、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果实由果皮、果肉、种子构成。

果实由育而成。

果皮由发育而成。

种子由发育而成。

其中种皮由发育而成。

胚由发育而成。

考点9、保护植物资源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绿色植物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和我国珍惜植物有:

银杉(植物界的大熊猫)、水杉、银杏、桫椤(蕨类植物)、珙桐等。

能量来源;并维持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促进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专题四、生物圈中的人

考点1、人体的营养(消化系统)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重要)

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成分包括:

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

(1)来源。

糖的主要来源是谷类和薯类,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瘦肉、鱼、蛋和奶、豆类,脂肪的主要来源是肥肉、花生、芝麻类和植物油。

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

(2)功能。

其中“三大产热营养素”:

糖类、脂肪、蛋白质能提供能量,主

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

贮备能源的是脂肪;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是水、基本物质是蛋白质。

维生素维持生命的正常活动。

夜盲症一--缺va坏血病一--缺vc

脚气病一--缺VB1;口角炎、

皮炎一--缺VB2佝偻病一--缺VD和钙

2、消化系统的组成。

人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消化腺两部分。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消化器官。

消化腺包括胃腺、胰腺、肠腺、肝脏。

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

3、消化和吸收

(1)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消化:

食物的营养成分在消化管内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肠液

和胰液消化液含最多种类酶)

吸收:

指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通过消化管的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

(2)消化的过程

需要经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质有淀粉、蛋白质、脂肪,各自的起始消化部位在口腔、胃、小肠。

经消化后能被吸收的物质有葡萄糖、甘油、脂肪酸、氨基酸。

淀粉遇碘会变蓝。

不用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质有:

水、无机盐、维生素。

淀粉在口腔内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在小肠内最终分解为葡萄糖。

蛋白质在胃内初

步分解,在小肠内最终分解为氨基酸。

脂肪/、、-)在小肠内通

过胆汁的乳化,最终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

(3)吸收的过程

消化管的各部分的吸收功能:

口腔、咽、食管无吸收养分的功能

胃:

吸收部分的水和酒精

小肠:

吸收绝大部分的营养物质

大肠:

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的维生素

注: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

1)消

化道中最长一段,环行皱襞、小肠绒毛增大消化和吸收的面积;2)绒毛壁、毛

细血管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3)含肠液、

胰液、胆汁多种消化液,可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

4、膳食宝塔

能说出膳食宝塔各层中的主要食物

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都属于营养失调,造成营养失调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饮

食习惯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

青少年应多吃含蛋白质和钙丰富的食物。

考点2、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循环系统)

1循环系统的组成

(1)血液的组成:

血浆和血细胞。

(重要)

血浆大部分是水还有少量蛋白质、无机盐、代谢废物等

红细胞无细胞核。

运输氧气。

过少:

贫血病。

注:

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它是一种含铁蛋白质,它在氧含量咼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

贫血是指红细胞的数量少或血红蛋白的

含量少,前者的原因是营养不良,后者的原因是缺铁,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根据红细胞细胞膜的种类可分为A型、B型、AB型、0型四种血型。

血的原则是:

输同型血。

白细胞有细胞核。

吞噬病菌,防御、保护作用。

过多:

炎症。

血小板无细胞核。

止血和加速凝血。

过少:

流血不止。

(2)血管的组成:

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

从心脏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

静脉:

从身体各部位运回心脏的血管。

毛细血管:

从微小动脉流向微小静脉。

△比较三种血管的管壁、弹性、血流速度、功能、分布及出血护理。

管壁弹性血流速度分布出血状态止

血方法

动脉厚大快分布较深喷射状近

心端止血

静脉

薄小

有的浅,有的与动脉伴行

平缓

心端止血

毛细血管

最薄最小

最慢

分布最广,全身都有

慢慢渗出

毒后包

△认识毛细血管的五最:

1)管壁最薄

2)血流最慢3)分布最广

4)数里最多

5)

管腔最小

(3)心脏的组成(重要)

心脏由心肌构成,可分四个腔(上面心房下面心室),四腔关系是:

同侧房室相

通,异侧房室不相通。

肺脉⑤⑥

心脏四腔与连接的血管:

见图

左心室——主动脉右心室

左心房——肺静脉右心房

2、血液循环的途径(重要)

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

(1)体循环

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脉--(上、)--右心房

(2)肺循环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小结:

1)各循环都是从心室幵始的,终止于心房;

2)体循环流出的是动脉血,流回的是静脉血;肺循环流出的是静脉血,流回的是动脉血;

3)在全身组织细胞毛细血管处:

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在肺部毛细血管处:

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心脏左侧流动脉血,右侧流静脉血;

4)两个循环同时进行,最后在心脏汇合,形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

考点3、人体能量的供应(呼吸系统)

1两个概念的区分。

呼吸作用:

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同时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胞通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这些能量用于维持体温和推动各种生命活动。

呼吸运动:

肺与外界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2、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肺两部分。

呼吸道又可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器官。

注:

消化和呼吸的共同器官是咽。

痰的形成部位是在气管和支气管。

呼吸道的作用是:

1)气体进出肺的通道2)能温暖、湿润、清洁吸入的气体。

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由细支气管的树状分支和肺泡组成。

是主要的呼吸器官。

它具有的特点:

①肺泡数量多,总面积大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

血管和弹性纤维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薄,仅由单层细胞构成等,所以很适合进行气体交换。

肺的作用是:

气体交换的场所。

3、呼吸运动

呼吸运动是胸廓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

肋间外肌收缩

-肋骨上提并外展,

胸骨上移T胸廓的横径加大;膈肌收缩隔顶下降胸廓的纵径加长T胸廓容积扩大T肺容积扩张T新鲜空气由呼吸道进入肺,即吸气;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

T胸廓容积缩小T肺容积缩小T肺泡内部分气体排出提外,即呼气;因此,是胸廓的变化才引起吸气和呼气。

通过呼吸运动实现了肺的通气。

4、气体交换(呼吸系统的功能)

人体的气体交换过程主要包括肺通气、肺的换气和组织气体交换。

它们的区别如

下:

概念

部位

实现方式

肺的通气

外界与肺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呼吸运动

呼气

与吸气

肺的换气

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氧气和CG的交换

气体扩散

静脉

血变动脉血

组织气体交换

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氧气和CQ的交换气体扩散

动脉血

变静脉血

5、气体运输(循环系统)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人体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

在血液中运输,大部分的二氧化碳在血浆中运输。

考点4、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泌尿系统)

1泌尿系统的组成

1肾脏:

有形成尿液的功能。

泌尿系统最主要的器官是肾脏。

肾脏可分为:

皮质、髓质和肾盂。

构成肾脏的基

本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

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

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它两端连接的都是动脉。

出球小动脉两端都是毛细血管网。

肾小球主要②输尿管:

输送尿液。

3

卜布在髓质

膀胱:

暂时储存尿液的功能。

4尿道:

排出尿液的功能。

尿液排出的途径:

肾脏t输尿管t膀胱t尿道t体外2、尿液的形成过程(重要)1)肾小球滤过作用: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原尿流经肾小球时,原尿中的有用物质如大部分的水、

原尿是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作用后形成。

在肾小囊中形成的;尿液是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

»«於屮囁我*

毛细血管

集合管

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中,剩下的物质形成尿

▲尿液异常与其相对应可能发生病变的肾的结构:

尿液中出现红细胞、蛋白质T肾小球

尿液中出现葡萄糖T肾小管

尿量多T肾小管

3、比较血浆、原尿、尿液(重要)

相同点:

都含有水、无机盐、尿素

不同点:

血浆中有大分子蛋白质;(一无)

原尿中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质但有小分子的葡萄糖;(二无)

正常的尿液中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也没有葡萄糖。

(三无)

考点5、人体的自我调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人的自我调节方式主要有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两大类型。

其中神经调节具有主导作用。

1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胞体(代谢中心)和突起组成;

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

树突:

短,是树状分支;轴突:

长,分支少

神经元的功能:

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的功能。

2、神经系统的调节方式

(1)反射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反射是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

于应激性。

反射的类型:

非条件反射:

是生来就已经建立的先天性反射。

条件反射:

是在出生以后个体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条件反射比较高级,

言和

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的)。

能够对语文字的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是人类条件反最突出特征。

(2)反射弧

完成反射过程的结构是反射弧。

反射弧的结构:

1感应器:

感受刺激,产生冲动。

2传入神经元:

传导冲动到神经中枢。

3神经中枢:

接受传来的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

(位于脑和脊髓灰质内,由功

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汇聚形成)

4传出神经元:

把新的神经冲动由神经中枢传致效应器

5效应器:

接受冲动,引起相应的肌肉和腺体活动。

反射弧上传导的方向:

感应器T传入神经元T神经中枢T传出神经元T效应器

缺少一种,反射便不能完成。

3、感受器感觉器官

视觉感受器:

视网膜听觉感受器:

耳蜗头部位置感受器:

前庭和半规管嗅觉感受器:

嗅黏膜味觉感受器:

味蕾

大脑皮层是人体最高级的中枢,有躯体感觉、躯体运动、语言、视觉、听觉等中枢。

(1)眼球的结构图。

(了解)

(2)视觉的形成:

物体反射的光线t角膜t瞳孔t晶状体t玻璃体t视网膜成像T视神经T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近视与远视

我们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原因:

睫状体舒缩,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从而

使远近不同的物象都能清晰地成像在视网膜上,所以我们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近视是因为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使得物体在视网膜前方成像造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