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橡胶行业分析报告精编.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8373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然橡胶行业分析报告精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天然橡胶行业分析报告精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天然橡胶行业分析报告精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天然橡胶行业分析报告精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天然橡胶行业分析报告精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天然橡胶行业分析报告精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天然橡胶行业分析报告精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天然橡胶行业分析报告精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天然橡胶行业分析报告精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天然橡胶行业分析报告精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天然橡胶行业分析报告精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天然橡胶行业分析报告精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天然橡胶行业分析报告精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天然橡胶行业分析报告精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天然橡胶行业分析报告精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然橡胶行业分析报告精编.docx

《天然橡胶行业分析报告精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然橡胶行业分析报告精编.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然橡胶行业分析报告精编.docx

天然橡胶行业分析报告精编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6年3月

 

目录

一、行业管理4

1、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监管体制4

2、行业相关产业政策及法律法规5

(1)行业规划5

(2)行业技术标准5

(3)关税等税收政策6

(4)良种补贴政策7

(5)国家储备政策7

(6)环境保护法律、法规8

二、行业市场化程度8

1、行业概览8

(1)天然橡胶的物理特性9

(2)天然橡胶的化学特性9

2、天然橡胶需求情况10

3、天然橡胶与合成橡胶的区别12

4、天然橡胶供给情况14

5、天然橡胶市场价格16

三、行业发展前景18

四、行业与上下游供应链关系19

1、行业的上游产业19

2、行业的下游产业19

五、行业周期性、季节性、区域性特征19

1、周期性、季节性19

2、区域性20

六、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20

1、有利因素20

(1)国家产业政策对天然橡胶产业的重视和扶持20

(2)国内持续增长的消费市场21

(3)有利于发展集约型经济21

2、不利因素22

(1)价格波动较大22

(2)市场竞争日益激烈23

(3)合成橡胶对天然橡胶的替代作用可能带来的影响23

七、行业竞争格局24

1、全球行业竞争格局24

2、国内行业竞争格局24

(1)云南农垦25

(2)广东农垦25

(3)海南橡胶26

(4)中化国际27

 

天然橡胶在我国一直被列为战略物资,尽管目前天然橡胶国际贸易已实现正常化,但国务院办公厅于2007年2月13日下发的《关于促进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7]10号)中仍然明确指出“天然橡胶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工业原料”,并要求农业部等主管部门、金融机构等支持天然橡胶行业发展。

此外,中央政府对天然橡胶建立国家储备制度。

在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2008年四季度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天然橡胶价格剧烈波动时,国储局均启动了天然橡胶国家储备行动,以维持行业的正常发展。

一、行业管理

1、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监管体制

天然橡胶的种植和初加工跨越农业和工业,我国天然橡胶进口规模较大,因此,天然橡胶产业受到农业部、商务部、海关、环保部、国家林业局等多方监管和支持。

同时,行业内也设立有天然橡胶协会、橡胶工业协会等自律性组织,协调产业的健康发展。

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也对天然橡胶种苗生产、种植、割胶等具体环节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并对标准胶等初加工产品制定行业标准。

2、行业相关产业政策及法律法规

(1)行业规划

农业部在2007年8月颁布《全国天然橡胶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提出优化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的区域布局,着力建设海南、云南、广东三大优势区,适度扩大我国天然橡胶的种植面积,提高胶园的建设标准,调整优化天然橡胶加工布局、提高天然橡胶生产技术水平,实现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全面向技术效益型转变。

该规划同时提出了“2010年橡胶种植面积达到81万公顷、年产量70万吨,2015年橡胶种植面积达到85万公顷、年产量80万吨以上”的战略目标。

(2)行业技术标准

种植环节的行业技术标准主要由农业部提出,中国热带研究院、海南省农垦总局、云南省农垦总局等起草、制定的《橡胶树栽培技术规程》和《橡胶树割胶技术规程》。

该行业标准于1993年发布并于2006年修订,主要针对气温和风害指标确定了宜胶地标准、胶林设计规划基本要求,并对种植材料的选择和繁育、胶林开垦与定植的标准、中小苗抚管及病虫害的防治、胶林开割标准等作出了具体规定。

天然橡胶加工环节的技术标准包括生产技术标准和产品标准两大类。

生产技术标准主要由农业部制定,如《NY/T734-2003天然生胶通用标准橡胶生产工艺规程》,规范了天然橡胶加工的基本生产工艺、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

产品标准主要包括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颁布的《GB/T8081-2008天然生胶技术分级(TSR)规格导则》等,上述标准对各规格初加工产品的种类、性能、分级、包装、贮存和运输、检验规则等作了具体规定。

(3)关税等税收政策

我国对天然橡胶行业实施关税保护,关税制定参考国内生产企业,特别是海南、云南农垦生产成本。

据我国与东盟于2002年签订《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我国将在2010年与2015年分别与东盟原成员国建立自由贸易区。

届时,正常贸易产品实施零关税政策,敏感产品关税不必降到零,可按协定税率征收。

其中,我国进口的包括乳胶、烟片胶、标准胶在内的大部分天然橡胶类产品被划分为敏感产品,未给予零关税承诺。

我国政府对于我国农业产业给予明确的税收政策优惠,作为农业生产者的天然橡胶企业在增值税、所得税方面也得到相应政策支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天然橡胶生产企业销售自产的橡胶产品免征增值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国税函[2008]850号)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农产品初加工范围(试行)的通知》(财税[2008]149号),天然橡胶的采集、初加工也免征企业所得税。

相关税收政策立足于我国农业和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现实特点,对于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4)良种补贴政策

为了促进我国天然橡胶优良品种的推广与应用,从2006年起中央财政每年拿出资金对天然橡胶良种苗木进行补贴和割胶技术培训,当年天然橡胶良种补贴项目资金达2000万元,补贴面积达到231万亩,引导种植企业、胶农多投入900多万元。

其中,海南省和云南省实施的天然橡胶良种补贴项目试点7个县212个村,投入胶农培训资金212万元,培训胶农达10万人次。

通过实施种苗补贴政策,有助于提高补贴地区橡胶树种苗的质量,促进橡胶树品种的更新换代,提高橡胶树的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

(5)国家储备政策

我国建立有天然橡胶的国家储备制度,在胶价急剧波动时通过收储、出售来稳定市场。

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胶价大幅下跌,国储局增加6万吨橡胶储备。

2008年四季度天然橡胶急剧下跌,国储局再次制定在2009年完成对海南和云南共计105万吨橡胶收储计划。

近年来,国储局每年向市场收购超过10万吨的天然橡胶作为储备,2014年计划收购1285万吨天然橡胶。

天然橡胶价格波动波及广大胶农切身利益,对国家战略物资的保障也有一定影响,国家储备的实施有助于维持行业的正常发展。

(6)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在橡胶加工环节,农业部于2003年12月发布《NY687-2003天然橡胶加工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该标准按生产工艺和废水污染物排放去向,分年限规定了天然橡胶加工废水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吨产品最高允许排水量。

二、行业市场化程度

1、行业概览

天然橡胶具备优良的综合性能,具有高弹性、高强度、高伸长率,耐磨、耐撕裂、耐冲击、耐油、耐酸碱、耐腐蚀,以及良好的绝缘性、密封性、柔韧性和黏合性。

被广泛运用到工业、农业、国防、交通、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目前有超过5万种工业制品以天然橡胶为原料或与其相关,其最主要的应用领域是轮胎制造。

天然橡胶与石油、煤炭、钢铁并称为四大工业原料,天然橡胶消费量成为一国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上世纪50年代起,我国在海南、云南西双版纳等北纬18—24度地区逐步建立了天然橡胶种植基地。

受自然条件限制,我国宜胶地区面积非常有限,我国政府一直从保障国家战略资源安全的角度,以多种产业支持政策来推动天然橡胶行业的发展。

本世纪以来,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胶消费国和进口国。

通常我们所说的天然橡胶,是指从橡胶树上采集的天然胶乳,经过凝固、干燥等加工工序而制成的弹性固状物。

天然橡胶是一种以聚异戊二烯为主要成分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分子式是(C5H8)n,其橡胶烃(聚异戊二烯)含量在90%以上,还含有少量的蛋白质、脂肪酸、糖分及灰分等。

(1)天然橡胶的物理特性

天然橡胶在常温下具有较高的弹性,稍带塑性,具有非常好的机械强度,滞后损失小,在多次变形时生热低,因此其耐屈挠性也很好,并且因为是非极性橡胶,所以电绝缘性能良好。

(2)天然橡胶的化学特性

因为有不饱和双键,所以天然橡胶是一种化学反应能力较强的物质,光、热、臭氧、辐射、屈挠变形和铜、锰等金属都能促进橡胶的老化,不耐老化是天然橡胶的致命弱点,但是,添加了防老剂的天然橡胶,有时在阳光下曝晒两个月依然看不出多大变化,在仓库内贮存三年后仍可以照常使用。

天然橡胶有较好的耐碱性能,但不耐浓强酸。

由于天然橡胶是非极性橡胶,只能耐一些极性溶剂,而在非极性溶剂中则溶胀,因此,其耐油性和耐溶剂性很差,一般说来,烃、卤代烃、二硫化碳、醚、高级酮和高级脂肪酸对天然橡胶均有溶解作用,但其溶解度则受塑炼程度的影响,而低级酮、低级酯及醇类对天然橡胶则是非溶剂。

2、天然橡胶需求情况

天然橡胶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需求非常广泛,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特别是随着新兴市场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为天然橡胶的需求创造了广泛的空间。

自上世纪60年代到2008年,全球天然橡胶的消费平均年增长率保持在31%以上,从1960年的200多万吨消费量发展到2008年的1,107万吨。

但由于受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全球天然橡胶消费939万吨,同比下降767%,据国际橡胶研究组织IRSG报告显示,随着全球经济的缓慢复苏,2010年天然橡胶消费量同比增长72%至1006万吨,2011年此数据继续上升至1100万吨。

2013年全球天然橡胶消费量达到1196万吨,2015年天然橡胶消费量预计达到1240万吨,增长稳定。

根据IRSG统计:

“从长远来看,到2020年全球橡胶消费量达到3600万吨,其中天然橡胶消费量将达1650万吨。

从天然橡胶的消费结构上看,主要是集中在美、日等工业化国家。

但由于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以及中国消费总量上升和结构升级,中国自2001年起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消费国,份额稳定上升,目前已突破三分之一。

东南亚国家传统上消费量较少,但在全球制造业调整过程中,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也逐渐体现出较大的消费规模。

我国既是世界天然橡胶生产大国,更是天然橡胶进口和消费大国。

2001年我国天然橡胶消费量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消费国和进口国。

据ANPRC统计,2013年,我国天然橡胶的消费量已突破420万吨,超过全球天然橡胶消费总量的1/3,而我国的天然橡胶产量却只有86万吨,对外依存度超过90%。

2014年我国橡胶消费量为1020万吨,其中天然橡胶消费440万吨,合成橡胶消费580万吨,2014年国内天然橡胶总产量约在74~78万吨左右,同比降93%~139%。

我国天然橡胶产业面临巨大、持续增长的需求空间。

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特征有可能继续强化,汽车、装备制造等工业将持续发展。

目前,中国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产量仍然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由此引至的轮胎生产量的持续上升,将为天然橡胶行业创造出持续、巨大的需求空间。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国内包括汽车、卫生用品等在内的消费持续升级,将给天然橡胶产业创造持续需求。

据同花顺统计数据显示,近两年我国汽车的产销量大幅增加。

其中,2014年我国累计生产汽车237229万辆,同比增长73%,销售汽车234919万辆,同比增长69%。

同时,我国轮胎的产量也实现了大幅增长。

2013年1-12月轮胎外胎总产量增长72%至965036亿条。

2014年中国橡胶轮胎外胎产量达1114亿条,与2013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54%。

现阶段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轮胎产业的新增长点,中国汽车和轮胎产业的发展将持续创造对天然橡胶的需求。

此外,国内非轮胎橡胶制品业发展也呈上升态势。

根据Wind统计,2013年全年我国橡胶板、管、带的制造、日用及医用橡胶制品业、橡胶靴鞋制造业累计产品销售收入分别比2012年增长769%、1025%以及876%,进一步为天然橡胶创造了需求空间。

非轮胎橡胶制品需求中,日用及医用橡胶制品主要指乳胶手套、导流管等产品,主要由天然浓缩胶乳生产。

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和卫生医疗水平的提高,医疗器材耗用提升,给浓缩天然胶乳也创造出稳定增长的市场需求。

3、天然橡胶与合成橡胶的区别

合成橡胶是以石油为主要原料,采用化学方法制成。

其中有少数品种的性能与天然橡胶相似,但大多数与天然橡胶不同,两者都是高弹性的高分子材料,一般均需经过硫化和加工之后,才具有实用性和使用价值。

合成橡胶在20世纪初开始生产,从40年代起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合成橡胶一般在性能上不如天然橡胶全面,但它具有高弹性、绝缘性、气密性、耐油、耐高温或低温等性能,因而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国防、交通及日常生活中。

上世纪50年代以后,伴随石油工业的发展,合成橡胶年开始大规模工业生产。

到20世纪60年代初,合成橡胶的消费量已经超过天然橡胶,2014年全球橡胶消费量达1190万吨,合成橡胶消费总量达到1610万吨。

合成橡胶的生产不受地域限制,短期内可大规模生产,产品的一致性较好,个别性能,如耐酸碱、高低温下物理性质的稳定等方面要优于天然橡胶。

合成橡胶的主要应用领域仍然是轮胎生产,可以与天然橡胶混合使用,双方有一定替代性。

具体来看,天然橡胶在弹性、抗冲压、抗撕裂、耐磨等方面的性能更为突出,在航空轮胎、载重汽车轮胎、矿山机械轮胎、越野轮胎等生产中需求量较大。

此外,轮胎胎体、缓冲层、胎侧等部位对弹性、抗冲压等综合性能要求较高,也需要使用较多天然橡胶。

合成橡胶伴随石油工业长期发展,已经较为成熟。

近年来,合成橡胶在技术上发展上得到很大的进步,但在技术性能上,现阶段合成橡胶的综合性能仍然落后于天然橡胶。

对技术要求较高、较全面的应用领域,如航空轮胎,生产过程几乎仍然是全部使用天然橡胶。

从技术和产品特性角度,合成橡胶难以大幅度替代天然橡胶。

除性能因素外,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的需求还受各自价格等因素的影响。

现阶段两者之间的消费比例一直较为稳定,天然橡胶在全部橡胶消费中的比例稳定在略高于40%的水平。

合成橡胶属石油化工产业,投资规模大、能耗高,对环境的影响大。

而天然橡胶制品行业能源消耗量相对较少,更加环保;其次,与天然橡胶工业相比,合成橡胶工业需要更多的资金、设备投入。

长远看来,天然橡胶属可再生资源,环境保护作用明显,随着天然橡胶树品系的优化、割胶制度的改进、加工工艺进步,生产效率仍然有提升空间,个别性质也有可能得到改善。

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可以协调发展、互为补充,而从长期来看,石油资源属不可再生资源,石油工业未来面临重大转型。

而天然橡胶属可再生资源,其持续发展前景明确。

4、天然橡胶供给情况

天然橡胶是典型的资源约束型产品,对地理环境、土壤、气候、湿度等自然条件的要求较严格,宜胶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种植面积约占世界的90%。

生产国主要有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印度、中国、越南和斯里兰卡。

其中,泰国、印尼、马来西亚三国合计总产量近年来在全球天然橡胶产量中的比例一直保持在70%以上。

传统理论认为,天然橡胶无法在北纬15度以北地区生长。

此外,橡胶树作为长期作物,一般在定植6-9年后才可开割。

因此,天然橡胶的供给增长速度较难以快速提高,受自身和自然条件的限制,全球的天然橡胶种植面积从1961年至2013年平均每年增长仅23%左右,产量从1961年的约210万吨达到2015年的1244万吨。

具体产量见图表所示:

由于橡胶的自然生产特点,产胶国可以通过停割来限制产量,此外,天然生胶可以长期保存,也有利于延迟供给和贸易控制。

2001年12月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三国成立国际三方橡胶委员会(InternationalTripartiteRubberCouncil,简称ITRCO),通过实施供应管理计划、控制出口、建立联合公司来控制天然橡胶市场,力图将天然橡胶价格稳定在对生产者有利的价位。

随后,占世界天然橡胶出口总量90%的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越南和印度成立了天然橡胶“五国联盟”,该组织对世界天然橡胶贸易量及价格的影响能力进一步加强。

由于地理气候原因,我国宜胶地区非常有限,主要集中在海南岛、云南南部、广东等少数地区。

其中,农垦系统一直是我国天然橡胶种植、生产的中坚力量,实行种植、加工业务一体化流程。

现阶段大量地方胶农和加工企业的种植面积、产量和加工能力上升速度较快。

我国天然橡胶林全部位于北纬18度以北地区,相对东南亚地区平均气温较低,每年的开割时间8—9个月,比泰国等国家少约2个月。

同时,我国云南、广东乃至海南岛北部地区较易受到寒灾的影响,而海南岛特别是其东南部地区易受台风影响。

2014年天然橡胶产量呈现较快增长。

据初步统计,2014年全年天然橡胶累计产量约78万吨。

5、天然橡胶市场价格

天然橡胶是基础工业原料,长期来看其需求和价格与宏观经济有密切联系,也受到下游用胶行业发展以及合成橡胶的生产及应用的影响。

由于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天然橡胶也是重要的国际贸易品。

中国2014年天然橡胶进口达到426万吨,同比增长107%。

根据ANRPC数据显示,ANRPC主产国合计出口量8829万吨,同步下降22%,而2013年还保持者同比增长102%的速度。

天然橡胶作为大宗商品,其价格也与贸易政策、汇率、资本市场状况等有密切联系。

由于上述特征,在较长的历史时间内天然橡胶价格波动与石油价格波动趋于一致。

但天然橡胶的生产受天气等自然因素影响,部分时期价格的短期波动相对剧烈。

由于供给缺乏弹性,而需求受全球经济景气以及中国等新兴市场工业化进程和消费升级影响,本世纪初至2008年上半年天然橡胶价格总体呈上升趋势,但2008年四季度全球金融危机也带来了天然橡胶价格的剧烈下跌。

以上海期货交易所价格数据为例,天然橡胶期货价格下跌最大幅度超过50%。

2009年后随着全球经济、资本市场缓慢企稳,加上国际三方橡胶委员会(ITRCO)减产、控制出口、中国政府的国家收储等政策的影响,天然橡胶呈现止跌回升趋势。

2010年上半年,橡胶价格已恢复至接近2008年同期的历史最高水平。

2010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国内外天然橡胶产区不同程度遭遇恶劣天气影响、市场预期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天然橡胶价格不断攀升,创历史最高水平。

但在2011年以后,随着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天然橡胶价格逐渐走弱,根据农业部农垦局(农业部发展南亚热带作物办公室)监测,2015年3月,泰国3号烟片胶(RSS3)和印尼20号标准胶(SIR20)价格震荡小幅下跌。

国内产销两地国产标准胶(SCRWF)现货价格跟随国外走势,上旬持续下跌,中下旬窄幅波动。

云南电子商务中心销售平均价格为12764元/吨,国产标准胶(SCRWF)上海市场平均价格为11943元/吨,环比下跌215元/吨,成交量较上月有所增加。

三、行业发展前景

根据IRSG数据统计,从需求量与消耗量来看,全球每年天然橡胶的消耗量在一千万吨左右,仍以45%的速度增长。

2014年1-12月中国进口天然及合成橡胶(包括胶乳)409万吨,与去年同比相比增长24%;金额893亿美元,同比减少175%。

按照品种来看,2014年中国天然橡胶进口量不同胶种的比例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复合胶在12月份进口大增情况,使得复合胶占进口量的比例仍然保持在42%,而烟片小幅下滑至8%,标准胶维持50%,继续高居世界第一位。

从总体来看,我国乃至全球对于天然橡胶的需求量都在不断提高。

从天然橡胶的主要用途来看,已经全面覆盖了现阶段社会公众群体生产、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小到一根胶管、密封条、防尘罩等,大到轮胎、汽车、飞机等中都有天然橡胶的身影存在。

四、行业与上下游供应链关系

1、行业的上游产业

天然橡胶生产的上游为天然橡胶种植,天然橡胶的种植业务具体包括种植和开割两块,即通过对橡胶中小苗的定制和扶管,经过6-8年的成长期,待胶林进入成熟期,再由胶农进行开割,产出天然胶乳后为橡胶初加工提供原料。

2、行业的下游产业

天然橡胶生产的下游行业比较广泛,理论上讲,需要以天然橡胶为原料进行深加工的客户都能够成为为天然橡胶的下游,天然橡胶因其具有很强的弹性和良好的绝缘性、可塑性、隔水隔气、抗拉和耐磨等特点,广泛地运用于工业、农业、国防、交通、运输、机械制造、医药卫生领域和日常生活等方面,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超过5万种工业制品以天然橡胶为原料或与其相关。

五、行业周期性、季节性、区域性特征

1、周期性、季节性

由于天然橡胶生产下游运用行业广泛,产业涉及行业较多,周期性、季节性影响不明显。

但从全球来看橡胶的价格具有一定周期性,基本与全球宏观经济周期及走势有一定关联性和同步性。

橡胶种植板块的割胶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且因各地气候不同而割胶的季节也略有不同,比如云南一般在每年4月到11月25日。

2、区域性

天然橡胶树属热带雨林乔木,种植地域基本分布于南北纬15度以内,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其种植面积约占世界天然橡胶种植面积的90%。

主要生产国为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印度、越南、中国、缅甸、斯里兰卡等。

我国天然橡胶产区有海南、云南、广东、广西以及福建等地,主要集中在海南、云南两省。

所以我国天然橡胶企业主要集中在海南、云南、广东,区域性比较明显。

六、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对天然橡胶产业的重视和扶持

我国的天然橡胶产业在特殊历史政治环境下产生并发展,一直被赋予了较重要的意义,政策环境良好。

近年来,针对国内天然橡胶消费量和贸易量的持续上升,国务院办公厅在国办发[2007]1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意见》中,再次明确将天然橡胶定位为重要的工业原料和战略资源,并要求各主管部门给予政策支持。

我国政府对天然橡胶实施关税保护,在《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我国明确将天然橡胶列为敏感产品,未做出零关税承诺。

同时,我国政府建立有国家储备制度,在胶价剧烈波动时启动保护价收储或抛售,支持行业的稳定发展。

此外,农业部将橡胶种植业务列入良种补贴目录,并对农垦主要的橡胶业务保持农业基本建设项目拨款和农业合开发资金支持。

(2)国内持续增长的消费市场

我国天然橡胶产业而临巨大、持续增长的需求空间。

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特征有可能继续强化,汽车、装备制造等工业将持续发展。

目前,中国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产量仍然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由此引至的轮胎生产量的持续上升,将为天然橡胶行业创造出持续、巨大的需求空间,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国内包括汽车、卫生用品等在内的消费持续升级,将给天然橡胶产业创造持续需求。

农业部《全国天然橡胶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中预测,我国天然橡胶消费仍将快速上升。

至2015年将超过350万吨,较目前消费量增长近40%。

(3)有利于发展集约型经济

天然橡胶林生长周期长达30年以。

割胶期在25年以上。

天然橡胶既有生产性系统功能,又有保护性生态系统功能。

橡胶园具有固定二氧化碳、释放大量氧气、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维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效能。

即使与一般农作物相比,胶林建设过程中使用化肥和农药数量也相对较少。

发展天然橡胶产业环保、可持续发展优势明显。

与石油化工行业相比,进行天然橡胶投资低、能耗低、对环境的影响较小,环保优势非常明显。

发展天然橡胶产业,也符合我国国民经济对节能减排、发展集约经济的内在需求。

2、不利因素

(1)价格波动较大

天然橡胶是基础工业原料、大宗商品,拥有全球定价体系,其需求与经济波动密切相关,周期性较明显。

由于农业生产供给弹性低、自然灾害、国际生产者垄断以及投机资本活动日益频繁等因素的影响,天然橡胶价格有时在短期内也可能出现剧烈波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