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和蛋白质技术.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8428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0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NA和蛋白质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DNA和蛋白质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DNA和蛋白质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DNA和蛋白质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DNA和蛋白质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DNA和蛋白质技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DNA和蛋白质技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DNA和蛋白质技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DNA和蛋白质技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DNA和蛋白质技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DNA和蛋白质技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DNA和蛋白质技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DNA和蛋白质技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DNA和蛋白质技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DNA和蛋白质技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DNA和蛋白质技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DNA和蛋白质技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DNA和蛋白质技术.docx

《DNA和蛋白质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NA和蛋白质技术.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DNA和蛋白质技术.docx

DNA和蛋白质技术

DNA和蛋白质技术练习

课题一: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例l图5—1_1为“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装置:

(1)实验材料选用鸡血球液,而不用鸡全血,主要原因是鸡血球液中有较高含量的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A所示的实验步骤中加蒸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通过图B所示的步骤取得滤液,再在溶液中加入2mol/L的NaCl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图C所示实验步骤中加蒸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为鉴定实验所得丝状物的主要成分是DNA,可滴加_________________溶液,结果丝状物被染成浅绿色。

解析:

“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材料选用鸡血球液,而不用鸡全血,主要原因是DNA主要储存于细胞核内,而不在血浆内,使用鸡血球液提高材料中的细胞数量和DNA含量,从而可以保证实验能提取到DNA的数量。

图A、B、C所示为本实验的三个关键步骤。

图A通过添加蒸馏水,血细胞与蒸馏水相混合而使血细胞处于极度低渗的环境之中,细胞因大量吸水而导致最终破裂,并释放出胞内物。

图B通过纱布过滤使血细胞释放出的DNA滤入收集的滤液中(将大量胶状物滤出),再在滤液中加入2mol/L的NaCl溶液使DNA的溶解度增加。

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如在0.14moI/L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只有水中的1%,而在1mol/L的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为水中的2倍。

即使DNA溶于NaCl溶液,图C在DNA浓盐溶液中加入蒸馏水(大量),可使溶液的NaCl浓度降至较低,由于DNA在较低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很低(在O.14m01/L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低,浓度再变小则DNA溶解度将增大),使DNA低渗析出,经过滤等手段可以收集到DNA。

甲基绿为比较常用的细胞核染色剂,染色后细胞核、染色体呈绿色,属碱性染料,可以用来鉴定DNA。

答案:

(1)DNA

(2)使血球破裂使滤液中的DNA溶于浓盐溶液使DNA析出(3)甲基绿

例2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将提取获得的DNA的黏稠物(还含有许多杂质)分别处理如下:

第一,放人0.14mol/L的NaCl溶液中,搅拌后过滤,得滤液A和黏稠物a。

第二,放入2mol/L的NaCl溶液中,搅拌后过滤,得

滤液B和黏稠物b。

第三,放人冷却的95%的酒精溶液中,搅拌后过滤,得滤液C和黏稠物c。

以上过程获得的滤液和黏稠物中,因含DNA少而可以丢弃的是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DNA的溶解度不同。

在O.14mol/L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小,DNA析出,呈丝状物,过滤后存在于黏稠物中;在2mol/L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大,所以DNA溶解,过滤后存在于滤液中;酒精可使DNA分子凝集,因此,在冷却的95%的酒精溶液中DNA凝集,呈丝状物,过滤后存在于黏稠物中。

答案:

A、b、C

练习:

1.DNA在下列浓度的NaCl的溶液中,溶解度最低的是()

A.2mol/LB.O.015mol/L

C.0.14mol/LD.5mol/L

2.DNA在下列哪一个温度下会变性()

A.20℃B.40℃C.60℃D.100℃

3.在破碎鸡血细胞时,要先加入20mL的蒸馏水,其作用是()

A.DNA溶解于水中

B.使血细胞破裂,释放出DNA

C.稀释血液,防止凝固

D.有利于搅拌

4.去除DNA杂质时,可直接在滤液中加入何种物质,反应10~15min()

A.嫩肉粉B.蒸馏水

C.2mol/LNaCID.酒精

5.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过程中,对DNA提取量影响较小的是()

A.使鸡血细胞在蒸馏水中充分破裂,放出DNA等核物质

B.搅拌时要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轻缓搅动

C.在析出DNA黏稠物时,要缓缓加入蒸馏水,直至黏稠物不再增多

D.要用冷酒精沉淀DNA,甚至可将混合液再放人冰箱中冷却

6.图5—1—2中能反映DNA溶解度与NaCl溶液浓度之间关系的是()

7.下列各项中不宜选作DNA提取材料的是()

A.洋葱表皮细胞B.鲜豌豆种子

C.人的红细胞D.猪肝

8.DNA不溶解于()

A.NaCI溶液B.KCI溶液

C.C2H5OHD.MgCl2溶液

9.DNA的分子直径约为()

A.20X10-20mB.20X10-10m

C.20X10-20cmD.20X10-10cm

10.玻璃棒搅拌出的较纯净的DNA的颜色以及DNA遇二苯胺(沸水浴)染上的颜色分别是()

A.黄色、紫色B.白色、砖红色

C.白色、蓝色D.蓝色、砖红色

11.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随着NaCl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1)请在下列NaCl溶液中选出能使DNA析出最彻底的一种()和溶解度最高的一种()(在括号内填选项)

A.0.14mol/LB.2mol/L

C.O.15mol/LD.0.3mol/L

(2)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却可以溶于酒精溶液,利用这一原理可以_________________,可以推测溶于酒精中的物质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DNA遇呈蓝色的特性,将该物质作为鉴定_________________的试剂。

其实验过程中要向放有_________________的试管中加入4mL的_________________。

混合均匀后,将试管置于_________________5min,待试管_________________,观察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这个实验也说明DNA耐_________________温。

12.关于“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材料的选择,也经过了多次实验效果的比较,最终选择鸡血做实验材料,请据图5—1—3回答问题:

(1)鸡血细胞中红细胞_________________,家鸡属于鸟类,新陈代谢旺盛,因而血液中_________________细胞数目较多,可以提供丰富的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前由教师用血细胞液供同学们做实验材料,而不用鸡全血,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牧区采集牛、羊和马血比较方便,若用该材料按实验要求完成实验步骤后,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这些动物和人类一样,_________________。

但若改用动物肝脏做实验材料,实验能顺利进行。

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选用动物肝脏做实验材料,在提取之前,最好增加_________________程序,使组织细胞更易分离。

答案:

1.C解析:

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当NaC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O.14mol/L时,溶解度最低。

2.D解析:

大多数蛋白质不能忍受60℃~80℃的高温,而DNA在80℃以上时才会变性。

因此,DNA在100℃时会变性。

3.B解析:

实验中首先要将细胞中的DNA提取出来,一般用低渗溶液如蒸馏水使细胞过度吸水而破裂,而不是采取机械破碎。

4.A解析i嫩肉粉中的木瓜蛋白酶能够分解蛋白质。

5.B解析:

A项的做法是为了充分释放出核中的DNA分子,使进入滤液中的DNA量尽量的多;C项是让DNA充分沉淀,保证DNA的量;D项的道理同C项。

而B项的操作并不能使DNA增多或减少。

6.C解析:

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是随着NaCl的浓度的变化而改变的。

当NaCl的物质的量为0.14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

7.C解析:

DNA提取材料的首要条件是细胞要含有

DNA,次要条件是DNA的含量丰富,A、B、D选项都符合要求。

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所以不宜选作实验材料。

8.C解析:

DNA可溶解在氯化钠等盐溶液中,不溶于酒精,但某些物质可溶于酒精中,这也是提纯DNA用酒精的原因。

9.B解析:

这里是指DNA呈双螺旋结构时的分子直径。

10.C解析:

玻璃棒搅拌出的纯净DNA,未经染色,呈白色。

11.

(1)AB

(2)除去杂质某些脂类、蛋白质、糖类或其他大分子物质(3)二苯胺DNADNA

二苯胺试剂沸水中水浴加热冷却后高

解析:

根据实验原理可知DNA在O.14mol/L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低,在高浓度2mol/L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高。

DNA存在于染色体上,为了把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利用DNA不溶于酒精的特性,可除去杂质;利用DNA遇二苯胺(沸水浴)成蓝色的特性,可以鉴定提取的DNA。

12.

(1)含细胞核红DNA

(2)鸡血细胞中DNA相对含量高(3)很难提取到DNA成熟红细胞中无细胞核肝细胞有细胞核(4)研磨

解析:

DNA的粗提取所用实验材料应具有DNA含量丰富的特点,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无细胞核,不宜做实验材料。

课题2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

例1DNA的复制需要引物,其主要原因是()

A.可加快DNA的复制速度

B.引物可与DNA母链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结合

C.引物的5’端有助于DNA聚合酶的延伸DNA链

D.DNA聚合酶只能从3’端延伸DNA链

解析:

DNA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为了明确地表示DNA的方向,通常将DNA的羟基(一OH)末端称为3’端,而磷酸基团的末端称为5’端。

DNA聚合酶不能从5’端开始合成DNA,而只能从3’端延伸DNA链。

因此,DNA复制需要引物。

当引物与DNA母链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结合后,DNA聚合酶就能从引物的3’端开始延伸DNA链,DNA的合成方向总是从子链的5’端向3’端延伸。

答案:

D

例2标准的PCR过程一般分为变性、复性、延伸三大步,这三大步需要的温度依次是()

A.95℃、55℃、72℃B.72℃、50℃、92℃

C.50℃、92℃、72℃D.80℃、50℃、72℃

解析:

当温度上升到90℃(90℃~96℃)以上时,双链DNA解聚为单链,称之为变性;当温度下降到50℃(40℃~60℃)左右时,两种引物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与两条单链DNA结合;当温度上升到72℃(70℃~75℃)左右时,溶液中的四种脱氧核苷酸(A、T、C、G)在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新的DNA链,称为延伸。

答案:

A

练习:

1.DNA的合成方向总是从子链的哪一端向哪一端延伸()

A.3’端向5’端B.5’端向3’端

C.3’端向3’端D.5’端向5’端

2.PCR技术最突出的优点是()

A.原理简单

B.原料易找

C.TaqDNA聚合酶具有耐热性

D.快速、高效、灵活、易于操作

3.PCR实验中使用的微量离心管、枪头、缓冲液以及蒸馏水使用前必须进行的关键步骤是()

A.反复洗涤B.不怕外源DNA污染

C.高压灭菌D.在一20℃储存

4.做PCR使用的微量离心管,总容积为()

A.5dLB.5mLC.0.5mLD.5uL

5.PCR利用了DNA____________原理,在____________的温度范围内,DNA的____________解体,____________分开,这个过程称为____________。

6.一个由32P标记的DNA分子,放在未标记的环境中培养,复制5次后标记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

A.1/10B.1/16C.1/25D.1/32

7.在怎样的温度范围内,DNA的双螺旋结构解开()

A.10℃~20℃B.80℃~100℃

C.20℃~30℃D.40℃~60℃

8.关于DNA复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DNA聚合酶不能从头开始合成DNA,只能从5’端延伸DNA链

B.DNA复制不需要引物

C.引物与DNA母链通过碱基互补配对进行结合

D.DNA的合成方向总是从子链的3’端向5’端延伸

9.TaqDNA聚合酶的特点()

A.耐强酸B.耐强碱

C.耐高温D.最适温度37℃

10.下列有关PCR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一种酶促反应

B.引物决定了扩增的特异性

C.扩增产量按y=(1+x)n

D.扩增对象是氨基酸序列

11.

(1)PCR反应需要的条件:

缓冲溶液、DNA模板、引物、四种脱氧核苷酸、耐热的DNA聚合酶,为什么?

(2)在PCR反应中与解旋酶作用相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12.PCR一般要经过三十多次循环,每次循环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三步。

13.空难之后对面目全非的航天员遗体残骸辩认可借助DNA杂交技术。

该技术是从尸体和死者家属提供的死者生前的生活用品中分别提取DNA,在一定温度下水浴共热,使DNA的氢键断裂,双链打开。

若两份DNA样本来自同一个体,在温度降低时,两份样本中的DNA单链会通过氢键连接在一起;反之,则不能互补。

已知某DNA单链碱基组成为ATCCGAT,则与它互补的另一条单链碱基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为保证准确性,需用较多的DNA样品,这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使DNA分子大量复制,若一个DNA分子中,腺嘌呤含量为15%,复制所用的原料均为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经四次复制后,不含3H的DNA单链占全部单链的________________,子代DNA分子中胞嘧啶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

14.PCR技术是把某一DNA片段在酶的作用下,在体外合成许多相同片段的一种方法,利用它能快速而特异的扩增任何要求的目的基因或DNA分子片段;电泳技术则是在外电场作用下,利用分子携带的净电荷的不同,把待测分子的混合物放在一定的介质(如琼脂糖凝胶)中进行分离和分析的实验技术,利用它可分离氨基酸、多肽、蛋白质、核苷酸、核酸等物质作亲子鉴定。

图5—2—1是电泳装置及相应电泳结果。

(1)电泳和叶绿体色素分离采用的纸层析法比较,后者使用的介质是________________,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在滤纸上彼此分离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PCR技术能把某一DNA片段进行扩增,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3)图3是把含21个氨基酸的多肽进行水解,得到的氨基酸混合物进行电泳的结果,据图可推知该多肽由________________种氨基酸构成。

(4)图4通过提取某小孩和其母亲以及待测定的四位男性的DNA,分别由酶处理后,生成含有若干DNA片段,并进行扩增得到的混合物,然后进行电泳所得到的一组DNA指纹图谱。

请分析:

F1~F4中,谁是该小孩真正生物学上的父亲?

为什么?

(5)电泳过程中分子的迁移速率除了与本身所带的净电荷多少有关外,你认为还与什么因素有关?

(至少列出一种)

答案:

1.B解析:

DNA的合成具有方向性,即从5’端向3’端延伸。

2.D解析:

PCR技术用途广泛,具有快速、高效、灵活,易于操作的突出优点。

3.C解析:

PCR实验中对无菌条件要求较高(高于细菌单一培养),反复洗涤不能杀死微生物,宜采用高压灭菌法,且反复2~3次。

4.C解析:

在实验室中,做PCR通常使用微量离心管,它是一种薄壁塑料管,总容积为O.5mL。

5.热变性80℃~100℃双螺旋双链变性

解析:

PCR实验中一般不采用解旋酶处理,而是采用DNA的热变性技术,操作过程要注意温度的控制。

6.B解析:

一个DNA分子n次复制后产生的DNA数目为2n,而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其特点是:

新形成的DNA双链,一条是来自亲代的DNA分子的母链,另一条是新形成的子链。

这样最初32P标记的DNA分子复制后,其标记的两条链就分别进入两个子代DNA分子中,即两个子代DNA分子均被标记了。

然而由于是在未标记的环境中培养,不论多少次复制,只有最初标记过的两条链中含32P,这样经n次复制,标记的DNA分子占2/2n,即l/2n-1,所以本题应选B。

7.B解析:

蛋白质大多不能忍受60℃~80℃的高温,而DNA在80℃以上才会变性。

8.C9.C

10.D解析:

PCR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它以极少量的DNA为模板,以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引物作用下使DNA聚合酶从引物的3’端连接脱氧核苷酸,短时间内迅速复制上百万份的DNA拷贝,其扩增产量为y=(1+x)n,y代表DNA片段扩增后的拷贝数,x表示平均每次的扩增效率,n代表循环次数,因此答案选D。

11.

(1)PCR反应本质是DNA复制,其需要条件类似于生物体内DNA的复制。

(2)95℃变性

12.变性复性延伸

解析:

PCR反应时,应先解开双螺旋再使DNA单链与引物结合,然后利用原料合成DNA。

13.TAGGCTA1/1635%

解析:

在DNA中,两条链上的碱基是互补助的,即:

A和T,G和C相互配对。

14.

(1)层析液各种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

(2)DNA的复制(3)6(4)F2;因为C和F2两者之间的DNA指纹图谱完全相同。

(5)分子的大小、形态,凝胶的种类、密度,电泳的电压大小等。

解析:

PCR技术依据的原理是DNA复制,产物分离采用电泳,与叶绿体色素分离有着本质的差别。

人的DNA某些片段像指纹一样,具有个体差异性,可用于遇难者身份认定、亲子鉴定等等。

课题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例1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是()

A.根据蛋白质分子的大小

B.根据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C.根据蛋白质所带电荷的多少

D.根据蛋白质溶解度的大小

解析:

凝胶色谱法所用的凝胶是一种微小的多孔球体,在小球内部有许多贯穿的通道,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较长。

移动速度较慢湘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只能在凝胶外部移动,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

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分子因此得以分离。

答案:

B

例2关于血红蛋白分子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α-肽链、两个β-肽链、一个亚铁血红素基团

B.一个α一肽链、三个β-肽链、四个亚铁血红素基团

C.两个α-肽链、两个β-肽链、四个亚铁血红素基团

D.两个α-肽链、两个β-肽链、两个亚铁血红素基团

解析:

血红蛋白又称血色素,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

血红蛋白由四个肽链组成,它包括两个α-肽链、两个β-肽链。

其中每条肽链环绕一个亚铁血红素基团,因此共有四个亚铁血红素基团。

答案:

C

例3将经处理破裂后的红细胞混合液以2000r/min的速度离心10min后,离心管中的溶液分为四层,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是()

A.血红蛋白、甲苯层、脂类物质层、沉淀层

B.甲苯层、沉淀层、血红蛋白、脂类物质层

C.脂类物质层、血红蛋白、甲苯层、沉淀层

D.甲苯层、脂类物质层、血红蛋白、沉淀层

解析:

混合液经离心后,按密度大小排列,在离心管中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是,第1层为无色透明的甲苯层,第2层为白色薄层固体,是脂溶性物质沉淀层,第3层为红色透明液体,这是血红蛋白的水溶液,第4层为暗红色沉淀物,主要是红细胞破碎物沉淀。

答案:

D

练习:

1.利用凝胶色谱法,什么样的蛋白质先洗脱出来()

A.相对分子质量大的

B.溶解度高的

C.相对分子质量小的

D.所带电荷多的

2.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在凝胶中的行进过程,可表示为图5—3—1中哪一个()

3.在电场作用下,带电分子会如何移动?

4.人们用鸡的红细胞提取DNA,用人的红细胞提取血红蛋白的原因是()

A.鸡的红细胞无血红蛋白,人的红细胞有血红蛋白

B.鸡的红细胞有线粒体,人的红细胞无线粒体

C.鸡的红细胞有细胞核,人的红细胞无细胞核

D.鸡的红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人的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

5.人体血液中的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强碱盐组成,下列缓冲对正确的一项是()

A.Na2C03/NaHC03

B.Na3P04/NaH2P04

C.NaH2P04/Na2HP04

D.H2C03/NaHC03

6.高温灭菌和酒精灭菌分别利用蛋白质的何种作用,作用结果是什么被破坏所致()

A.变性、变性;空间结构

B.分解、变性;化学结构

C.变性、变性;平面结构

D.分解、分解;空间结构

7.在血红蛋白的整个提取过程中,不断用磷酸缓冲液处理的目的是()

A.防止血红蛋白被O2氧化

B.血红蛋白是一种两性物质,需要酸中和

C.磷酸缓冲液会加速血红蛋白的提取过程

D.让血红蛋白处在稳定的pH范围内,维持其结构和功能

8.某同学在实验课前从学校附近的屠宰场取新鲜的猪血,并在采血容器中预先加入了抗凝血剂柠檬酸钠,取血回来马上进行实验,请回答有关红细胞洗涤的有关问题:

(1)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你如何知道红细胞已洗涤干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离红细胞时的离心速度及离心时间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若离心速度过高和时间过长,则结果会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红细胞含有大量血红蛋白,红细胞的机能主要是由血红蛋白完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携带O2或CO2,我们可以选用猪、牛、羊或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进行实验,来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程序可分为四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前取新鲜的血液,要切记在采血容器中预先加入柠檬酸钠,取血回来,马上进行离心,收集血红蛋白溶液。

①加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②以上所述的过程即样品处理,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血红蛋白溶液。

(3)收集的血红蛋白溶液在透析袋中经过透析,这就是样品的粗分离。

①透析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透析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凝胶色谱法将样品进一步纯化,最后经SDS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

①样品纯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血红蛋白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特点对进行蛋白质的分离有什么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解析:

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能进入凝胶内部通道,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首先洗脱出来。

2.B解析:

本题考查对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原理的理解,蛋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