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埃及》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8468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埃及》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埃及》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埃及》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埃及》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埃及》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埃及》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埃及》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埃及》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埃及》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埃及》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埃及》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埃及》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埃及》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埃及》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埃及》教案

《埃及》是湘教七年级下册第八章《走进国家》学习的第二个国家。

埃及作为非洲的代表国家,它不仅在非洲,乃至在全世界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地跨两洲”主要介绍了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人口、民族知识。

埃及是一个地跨亚非两洲的非洲国家,埃及境内的苏伊士运河是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海上航运捷径,战略位置重要;埃及以阿拉伯人为主,多信仰伊斯兰教,阿拉伯语为国语。

“沙漠广布”,埃及境内沙漠占90%以上,有“沙漠王国”之称;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气候炎热干燥,尼罗河纵贯埃及境内,为埃及提供了重要的灌溉水源。

“发展中的工农业”,埃及主要工业部门有石油、电力、钢铁、机械等,工业规模仅次于南非;农业集中分布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地区,主要农产品有棉花、小麦、玉米、甘蔗和水果等。

“富有特色的旅游业”,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名胜古迹,旅游业发达,国际旅游收入是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埃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让学生了解埃及的历史和当今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认知状况来说,七年级学生尚无系统的世界地理知识,学习本部分内容难度较大。

学生虽对埃及的金字塔等旅游风光大多有所了解,但在学习中可能遇到以下问题:

一是对埃及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学生可能注重埃及境内的苏伊士运河是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捷径,战略位置重要,而忽视了埃及也是亚洲和非洲之间陆路交通要冲;二是尼罗河不仅为埃及提供了水源,而且对埃及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注意从人口分布、农业生产和分布、城市分布、旅游资源等方面综合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教材P76图8-13能准确说出埃及的领土组成、地理位置。

2.通过教材P77图8-14及P77阅读材料,理解苏伊士运河在国际航运中的重要地位。

3.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沙漠广布、气候干旱的特点,理解并分析尼罗河对埃及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

4.通过教材P79图8-18掌握埃及矿产及农产品的分布。

5.通过教材P80图8-21分析埃及主要名胜古迹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巩固学习如何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

2.理解埃及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理解并分析尼罗河和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尼罗河对埃及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埃及人民对尼罗河的利用改造,向学生进行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

 

 1.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及经济特点。

2.尼罗河对埃及文化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难点 

1.埃及重要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

2.尼罗河对埃及文化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建议

本课时主要采用读图指导法、谈话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地图,结合讲一讲、议一议、练一练等环节,创设情景,置疑解疑,激发他们的积极思维,培养乐于观察实际的学习习惯,共同探索得出有关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地理特征等知识点。

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根据教学条件,运用多媒体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教学效果。

课题

埃及

分步

导学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课前

导入

中新网从埃及驻华使馆旅游处获悉,截止到2015年7月,赴埃及的中国游客人数突破7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19%。

同学们,我国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游客赴埃及旅游,那里有什么景点吸引他们前往呢?

你希望到这个国度旅游吗?

那么今天让我们乘船沿尼罗河南下,一起走进埃及。

(此处可设计问题:

我们去埃及旅游,为什么要沿着尼罗河航行呢?

引出埃及的旅游景点沿河分布,说明河流创造了埃及的历史。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埃及。

新闻导入,引出埃及旅游业非常发达,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导入本课的教学。

 

地跨

两洲

 

地跨

两洲

一、地跨两洲

读教材P76图8—13,完成下列问题。

(1)埃及位于非洲的哪个方位?

(2)苏伊士运河是哪两个大洲的分界线?

(3)埃及在亚洲境内的领土叫什么?

(4)埃及的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如何?

(交流)分组交流,各组选出一名发言人,总结讨论结果。

(小结)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是地跨亚非两大洲的国家,北回归线横穿其南部。

埃及是北非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经济和文化最发达、交通位置最重要、国际影响最大的国家。

(自学)阅读教材P77材料——苏伊士运河,思考下列问题。

(1)苏伊士运河位于哪里?

它沟通了哪两个海洋?

(2)为什么在这里开凿运河?

(3)在运河未开凿前,从大西洋到印度洋走哪条航线?

(4)这两条航线相比较,走苏伊士运河可缩短多少航程?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总结答案)

(自学)埃及的领土面积、人口、首都、宗教、语言等基本情况。

此部分内容设计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这样能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对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解决的问题,放手给学生,提高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教材,完成练习,提高自学能力,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精讲

点拨

埃及是亚非之间的陆上交通要冲,也是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道,扼守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运输线的咽喉,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通过此点拨,让学生明确埃及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有“沙漠王国”之称,埃及古代文明离不开尼罗河水的滋润。

沙漠

广布

二、沙漠广布

(承转)埃及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沙漠之国”。

请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这个自然特征和我们前面学习的哪个地区的特征相似?

(2)为什么埃及沙漠广布呢?

(3)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什么?

它对埃及有什么重要意义?

(同桌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通过同桌学生交流,完成能够合作学习解决的问题。

精讲

点拨

 

埃及的大部分国土是沙漠地带,不适合居住。

古代埃及人居住在尼罗河两岸,不仅尼罗河两岸有绿洲,而且每年河水泛滥会带来大量河底肥沃的淤泥,适合耕种,所以埃及的主要城市大都分布在尼罗河两岸。

让学生理解尼罗河对埃及的重要意义。

尼罗河被称为埃及人民的“生命之河”。

尼罗河不仅养育了古代埃及人,它也是现代埃及经济发展的浇灌者。

发展

中的工

农业

三、发展中的工农业

(提问)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目前非洲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

它有哪些重要工业部门?

(学生回答)

读教材P79图8—18,完成下列问题。

(1)埃及有哪些主要农产品?

这些农产品的分布有何规律?

(2)埃及有哪些矿产资源,说一说这些矿产资源的分布有何特点?

(3)找出阿斯旺大坝和纳赛尔水库,说出它们的地理位置。

(讲解)尼罗河上的阿斯旺大坝的建设带来的影响:

有利的方面:

提高了尼罗河灌溉、防洪、发电、养殖、航运等利用效益,减少了三废排放,减少了水资源污染。

不利的方面:

使下游土壤失去肥力,河口沙丁鱼失去饵料移迁地中海北部,使河口水量减少,海水倒灌,海岸遭到侵蚀,三角洲盐渍化加重等。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解决的问题,放手给学生,提高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

精讲点拨

尼罗河为农业提供便利的灌溉水源,尼罗河河谷和河口三角洲成为埃及重要的农业区。

主要生产长绒棉、玉米、小麦、水稻以及甘蔗和水果等。

这些农作物主要依赖尼罗河灌溉。

让学生掌握埃及工农业生产分布与尼罗河息息相关。

 埃及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又是沙漠王国,有独特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发达,成为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

富有特

色的旅

游业

 

四、富有特色的旅游业

(承转)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单靠一两个部门是远远不够的,埃及都有哪些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呢?

(旅游资源丰富)你能说出埃及有哪些著名的旅游景点吗?

(学生回答)

读教材P80图8—21,完成下列问题。

(1)埃及的名胜古迹分布有什么特点?

(2)若到埃及旅游,选择什么交通工具比较方便?

(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通过观察总结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提高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精讲

点拨

埃及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胜古迹很多,具有发展旅游业的良好条件;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旅游业;埃及交通运输十分便利,近几年海、陆、空运输能力增长较快。

进一步理解旅游业也是埃及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知识

拓展

 

埃及是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

古埃及人留下的巨大的金字塔、雄伟的狮身人面像、神秘的“木乃伊”、庄严的神庙,还有象形文字、天文历法等,都显示出古埃及人所达到的文明高度。

埃及众多的历史遗迹和灿烂的古代文化,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游客。

此处“知识拓展”是对教材知识的梳理。

教师

总结

埃及是一个地跨亚非两洲的非洲国家,境内的苏伊士运河是联系大西洋和印度洋的航运捷径;以阿拉伯人为主,多信仰伊斯兰教,使用阿拉伯语;气候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炎热干燥;人口、城市和工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工业发达,棉花是重要的农产品;埃及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有独特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发达。

教学

反思

本节教学设计利用新闻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能让学生从进入课堂开始就带着兴趣,轻松投入学习状态。

本节的教学运用大量图片,教学中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教学目标到位。

教学设计“授之以渔”,强化了地图学习技巧,教给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对埃及的图片很感兴趣,但很难有更深的思考:

为什么呈现这样的景观?

所以还需对学生加强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这些问题;适当增加教学视频,增加学生感性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