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78704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3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

以游戏的形式与学生一起通过阳光的照射画影子。

学生们自由组合,一人在灯光下做手影游戏,另一人将投影在作业纸上的手影描画下来。

活动三:

再造影子

通过对物体的旋转,观察由此而产生的不同的影子变化,了解物体外形结构与影子之间的关系。

创作影子

学生在阳光下做出各种形体姿态,互相描画。

创作出美丽的影子。

活动四:

美化影子:

在描画影子的画中进行联想与添加,使它成为一张完整的创作画。

第二课时

看剪影

欣赏民间剪影作品,体会其简洁图形的艺术美。

把影子留住

师生一起以游戏的形式,在投影仪的帮助下将一位小朋友的影子轮廓画在一张彩色纸上,然后用撕或剪的方法作成剪影。

我来抓住你的影子

学生自由组合,利用手电筒将同学的侧影投射到彩卡纸上画下来并用撕或剪的方法使其变成剪影。

我们一起演皮影

将作好的剪影放到投影仪上动一动,请大家猜猜表现的是哪位同学。

教学评价:

1、合理的构图使的影子图形作为主体鲜明而饱满的反映在画纸上。

2、描画的影子清晰并准确的造型。

3、是否有助于学生产生对事物外形变化的观察。

札记:

通过“玩影子”、“画影子”,一年级一班的李嘉宝在家长的帮助下用深灰色的纸剪出了“老鼠音乐会”,造型憨态可掬,充满了童趣。

其他学生也基本能够运用画或者剪的方法来表现影子的外形了,本节课的目的已达到。

妈妈的节日

本课要引导学生会议“三八妇女节”或妈妈的生日的情景,用绘画或其他形式、材料进行创作。

1、让学生了解妈妈的辛苦与喜好,感受母爱的崇高与伟大。

2、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描绘、制作,在妈妈的节日中为妈妈送上自己的一份心意。

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表现出自己的愿望,并敢于在一幅画中使用多种表现方法。

录音机、准备一些不同类型的同龄人的作品供学生欣赏。

在课前了解妈妈的辛苦与喜好,有哪些日子是妈妈的节日,并收集妈妈工作时的照片等。

水彩笔、蜡笔、彩色纸、图画本、及时贴、彩色塑料纸、手工纸、剪刀、胶水,橡皮泥。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听《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歌曲进教室。

分小组交流课前了解到的有关“妈妈的辛苦与喜好、妈妈工作时的照片”的资料,感受母爱的崇高与伟大。

集体交流:

“有哪些日子是妈妈的节日?

分小组讨论:

在妈妈的节日里,自己可以为妈妈送上一份怎样的心意?

欣赏同龄人的作品,鼓励学生用绘画方式把自己想为妈妈做的一件事表现出来。

引导学生注意构图、色彩搭配、材料与形式等。

以分角色表演的形式将自己组要表现的情景表演出来,同学们讨论这样构图是否合适,再添加哪些道具会更好。

活动五:

小组为单位画一幅表现“妈妈的节日”的画,可以用拼贴加画的方法。

可先让学生将“我在干什么?

”或“我送给妈妈过节的礼物”放在显著的位置上,再添加当时的环境(以家为主,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家具、家用电器等的图片资料)提示学生注意主体与背景间的色彩搭配。

活动六:

在充分肯定学生大胆、自由表现的基础上,进行互相欣赏和交流。

收拾整理。

向学生展示一幅表现妈妈的画,向学生展现这幅画是怎样“变”成一幅贺卡的。

启发学生回忆自己还见过哪种贺卡形式。

欣赏马蒂斯、夏加尔等艺术家的粘贴作品,体会其画面的构成。

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如何为妈妈制作一幅贺卡?

用何种形式、哪些材料、表现什么主题及贺卡的打开方式等。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分组合作送给妈妈的贺卡。

鼓励学生大胆运用各种材料包括废旧物品,并尽量做到色彩搭配和谐。

欣赏交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作为礼物送给妈妈。

还可以独立的再做一份。

收拾与整理。

1、是否通过绘画表现了自己的愿望。

2、是否认同自己的作品。

3、是否敢于在一张画上使用多种表现方法。

在第二课时中,我教了学生一种心形的镂空贺卡的做法,没想到学生们自己由此进行发散思维,制作出了各种半镂空、半立体、各种图形的贺卡。

孩子们长大了,真不能小瞧他们了。

看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适当的提高教学要求了。

走近大自然

课时:

本课与上学期所学的“大家一起做”有些相似,但本课主要是利用自然界中的材料进行造型。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自然界中垂手可得的材料进行造型游戏。

2、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作品。

3、走进自然,更加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1、是否能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的全过程。

是否能与学生团结合作。

2、是否能对自己所选材料的特性有近一步了解,是否进一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

准备多幅欣赏图片、有关录像资料、电教设备。

收集各种废旧瓶子、彩色纸、绳子、竹竿等,带小碗或小盘子。

通过录像、实物投影设备观看岩画、沙雕等装饰大自然的造型活动的录像。

欣赏大地艺术作品的图片。

请学生谈一下观看的感受,说一说这种艺术形式与自己以前接触过的艺术形式有何不同。

出示教师制作的小冰花,请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引起学生兴趣。

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它是怎样做成的。

看看自己带的材料哪一些直接就可以用来制作小冰花,哪一些还需要进行改造再做。

2-3人一组,制作小冰花的胚子。

将冰花胚放到小碗或小盘里,拿到操场上使其上冻。

在等待冰花上冻的时间里,学生观察自己学校的校院里哪一个地方、适合进行什么样的大地艺术创造活动。

并根据各组讨论结果分配各组下节要准备的工具材料。

将冻好的小冰花小心的取出,大家一起玩一玩,并把它吊到学校里的松树上,再运用带来的其它材料,把松树打扮成圣诞树。

收拾整理,整队回班。

带队来到校园里。

将材料工具放好。

回忆曾经学过的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中小动物是怎样在雪地里作画的。

利用带来的工具在沙地上仿造一下各种小动物的脚印。

体会造型的快乐。

各组派代表交流自己组上节课讨论得要进行的艺术活动的创作思路,教师和其他同学可以提出建议,使其思路更趋合理。

可以根据造型内容交换各组需要的工具、材料。

小组合作完成作品。

教师要指导组长分配任务,鼓励每个人都要发扬合作精神,还要注意安全。

“大地艺术展”,互相参观。

1、是否能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的全过程。

2、是否能对自己所选材料的特性有近一步了解,是否进一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

札记:

在上这一课的头一个星期五下了一场罕见的冬雪,但星期一上课时,雪却化的干干净净。

这让我懊悔极了:

为什么不能灵活的请教导处调整课时,充分利用最适宜上这一课的时间?

却让孩子们只能用沙子假装堆雪人!

好懊悔,好懊悔!

如果再这样抓不住机会,孩子们也会对美术课失去兴趣了。

花地毯

一课时

设计*应用

本课是引导学生用绘画或剪贴的方法来设计一小块地毯,然后再拼成一块大地毯。

1、让学生了解地毯的实用性和装饰性。

2、引导学生运用剪贴及绘画方法来设计一块小地毯。

3、指导学生用许多“小地毯”拼成一张“大地毯”,从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1、能否创作出富有特色的图案。

2、能否积极参与讨论、绘画、拼贴、欣赏等活动。

3、在拼贴“大地毯”的过程中,是否发扬合作精神,色彩搭配是否合理。

实物投影仪、准备若干绘画和剪贴的小地毯的范例及各种颜色的纸。

学生带一块泡沫拼图地垫。

准备旧挂历纸、画报纸、油画棒、剪刀、水彩笔、胶水等。

地垫拼图游戏:

由一个小组的同学一人拿一块地垫,拼插起来,看拼成的大地垫的图案是不是更美,更富有变化。

出示一幅大地毯,然后把它拆成小块,分发到各组,小组欣赏交流。

讨论:

“小地毯”图案是怎样组成的,“小地毯”都有用什么方法表现的?

它美在哪里?

集体交流,再把发到手中的“小地毯”拼成大地毯,反复体会形式美。

利用实物投影仪具体展示、分析设计“小地毯”的方法:

剪贴、绘画,懂得选择不同的图案和色彩来表现自己独特的设计。

按设计方法不同学生自由组合,互相交流设计构思。

学生运用间或绘画的方法设计一块“小地毯”。

分组把做好的“小地毯”拼成“大地毯”,小组互评。

“地毯展销会”展示所有的地毯。

收拾与整理:

提醒学生收拾好学习用具。

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课后拓展:

让学生尝试用更多的旧材料,如布、线、绳、绒线等来设计制作“小地毯”。

1、是否创作出富有特色的图案。

3、贴“大地毯”的过程中,是否发扬合作精神,色彩搭配是否合理。

由于教学设计上的失误,上第一个班时一部分学生把本课设计地毯与幼儿园时的设计手绢混淆了,虽然做出来的效果很漂亮,但是当与别人的拼在一起时就显得很单薄、很纤弱。

所以在上另两个班时,我先将手绢与地毯的图案进行了比较,使学生对二者的图案风格有一个直观地认识,这样再做设计时就再没出现手绢式的小地毯了。

分蛋糕

1课时

本课的题目是“分蛋糕”但实际是圆形的分割、重组。

1、引导学生回忆分蛋糕与吃蛋糕时的喜悦。

2、激发学生想象,并描绘出造型各异的蛋糕。

3、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分割方法,把蛋糕分割后重新组合成新的画面。

1、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描绘出新颖独特的蛋糕。

2、在重组画面时要采用与众不同的构图。

准备蛋糕的范图、各种颜色的纸、多媒体课件等。

准备油画棒、剪刀、胶水、水彩笔等

引导学生回忆分蛋糕与吃蛋糕时的喜悦。

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和吃过的蛋糕的种类。

教师出示各种造型的蛋糕的范画。

请学生先讨论再说一说,还可以设计出什么样的蛋糕,蛋糕上还可以画什么?

教使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几种描绘蛋糕的方法,并说明绘画要求。

各组将教师发的范画按本组的人数做随意形状的切分,要每人分到大小基本一样的蛋糕,看哪一组分的巧妙。

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表演“切蛋糕”及切开后蛋糕重新排列的画面,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分组做画蛋糕、切蛋糕、重组蛋糕的游戏。

做得快的小组还可以做分西瓜、分菠萝等切分圆形物体的游戏。

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启发学生回家后利用废旧纸盒制作立体的蛋糕。

1、是否大胆想象,描绘出新颖独特的蛋糕。

2、在重组蛋糕时能否采用与众不同的构图。

3、能否在课堂上和小组内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具有合作精神。

一年级的学生好像对于蛋糕味道的记忆更深刻,对外形的记忆还比较清晰,但具体的花纹就不太清楚了。

所幸我找到了几幅好利来蛋糕的宣传图片,上面有各种各样的蛋糕的大照片,甚至有六层的结婚蛋糕。

这些图片给了学生很大的创作启示,而且在演示怎样“分”、再组画面时就用这上面的图片来示范,学生感觉就像在分真的蛋糕一样,心情很激动。

在创作时也能够描绘出造型各异的蛋糕。

新课程、新教材要求教师多为学生提供优秀的欣赏作品,这些欣赏作品从哪里来,是困扰大家的一个问题。

实际上生活中许多的画报、宣传图片甚至是报纸、杂志上的彩色大幅广告都是我们用来欣赏的好资料,只要教师肯做有心人,善于发现、搜集,就不愁找不到足够多、足够好的欣赏资料了。

有趣的半圆形

本课是引导学生认识半圆形、并能通过自己的创造活动对半圆形进行艺术改造,变化出各种不同的景物。

1、引导学生尝试把半圆形进行添加、组合,变化出各种不同的景物。

2、通过对半圆形的设计,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1、引导学生将半圆形变化出各种景物。

2、引导学生将剪贴出的景物组成有趣的画面。

实物投影仪、半圆形的教具若干,展示作品、制作工具。

各种颜色的彩色纸、半圆尺、剪刀胶水、水彩笔、旧挂历、画报等。

通过教师的活动启发学生认识半圆形,并认识到其他半圆形的物体:

实物投影仪展示:

半个月亮爬上来了,老师为它添上几笔,它会变成什么?

(学生提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半圆形变成各种图案。

)出示课题:

看书,分析平面的、立体的半圆形的做法。

让学生通过讨论找办法及可以利用哪些工具。

总结:

剪、画、综合

教师把做好的各种颜色的半圆形贴到黑板上,请学生根据颜色说说这些半圆形都可以变成什么?

以小海龟为例先分析再示范如何用半圆形的纸片制作。

最后将做好的小海龟选择合适的背景粘贴。

你想运用半圆形做什么?

怎样做?

想好了就动手吧!

学生将制作好的半圆形物体选择适合的背景组成有趣的画面。

课后拓展:

启发学生利用其他形状变化出各种动物或物品。

1、是否用半圆形变化出许多景物。

2、能否把剪贴出的景物组成有趣的画面。

3、能否设计制作出半圆形的立体玩具。

多数学生在幼儿园时已接触过半圆形,如果利用工具来画半圆再制作,他们的作品很精致;

如果让他们自己徒手画半圆再制作,作品就会歪歪扭扭,却也富有一种儿童情趣。

这使我产生了一个疑问:

低年级的美术制作课,究竟是需要学生的作品达到一种“精致的工艺品”的效果,还是“富有儿童情趣的”、“不太精致的效果”呢?

摸一摸,画一画

本课的内容比较抽象,但对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要让作业富有游戏形式,但必须将基本方法和要求渗透于造型游戏之中,使学生在愉快的造型游戏中自然的接受到美术知识。

1、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表现身体的触觉。

2、引导学生体验色彩、点、线条、肌理等造型语言。

3、引导学生运用造型语言来表达自己对触觉的独特感受,发展视觉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触摸对对象产生知觉,自觉地采用不同的线条、色彩、采用不同的笔触,进而产生新的表现形式。

教师准备各种表现身体触觉的图片资料、不同的材料以及各种绘画制作工具。

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水彩笔、绒线、棉花、石头、木片、胶水、彩色纸等。

“你来猜猜我带的是什么?

”游戏,选一位同学将自己带来的东西装到布袋里,另外一位同学将手伸到袋子里,说说自己摸到的东西的触觉感受,从而引导大家判断出袋子里装的是什么。

想想如何描绘表现出刚才的触觉。

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表现触觉的大师作品,让学生了解运用各种造型语言表现触觉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现欲望。

由学生表述自己的触觉,教师实际操作示范各种用笔方法,做出不同的笔触效果和肌理效果以表现不同的触觉

鼓励学生自己选用不同的工具、材料、通过画、拼贴等造型手段表现出自己对不同触觉的感受。

在活动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的表现,通过多次实践,力争表现出对某一种触觉的独特感受。

引导学生上访设法突破平面的绘画形式,将绘画与制作结合起来。

作业完成后展示在教室里,又学们互相猜一猜对方画的是什么触觉。

引导学生回家与家长一起做一些触摸实物的游戏,并与家长一起感觉与表现,提高造型语言的应用能力。

1、是否积极地参与造型游戏。

2、能否将绘画与其他造型方法结合运用。

这一课的作业效果好的出乎我的意料,有的学生虽然在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触觉时不够到位,但却能用生动的绘画语言将其表现出来。

如:

一位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学生运用不同节奏的的波浪线表现出了“肚子饿得咕咕叫”的感觉,虽然不是触觉,但这种感觉却是人人都有过的,但一般人没有用绘画形式来表现的。

还有“烫得直跳”、“心怦怦跳”等感觉,孩子们表现得都很好。

这说明本课的教学目的已达到,学生已能运用造型语言来表达自己对触觉的独特感受,发展自己的视觉表达能力。

小挂饰

2课时:

本课意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有许多美的东西可以用来再组、加工,成为与众不同的小挂饰。

1、根据学习任务收集准备相应的工具材料。

2、将收集、加工后的饰物穿起来,制作1-2串挂饰。

1、引导学生找到与众不同的材质来制作挂饰。

2、启发学生就作品说出自己的设计思路。

3、安全熟练的使用工具。

1、学生收集彩色纸、吸管、麦秆、果核、果壳、钮扣、贝壳、小石子及针线等材料。

2、教师收集各种挂饰的照片,准备胶水、针线等材料。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第一节

实物投影仪出示“diy首饰屋”的宣传图片,请学生看上面人们自己选用各种珠子、小石子等材料串制的小挂饰。

欣赏小挂饰,体会其装饰美感,了解挂饰的形式与种类。

启发学生思考:

你想做一件什么挂饰?

生活中还有那些垂首可得的材料可以来制作小挂饰?

引导学生从书包里、教室里、操场上收集制作材料。

先让学生将收集到的东西随意的用针线串起来,展示给大家看好不好看。

从而使学生明白:

不是所有的东西穿在一起都好看。

引导学生按小组将有联系的材料归类放置到不同的袋子里,再观察、讨论:

像纸片这样的材料需要进行什么样的加工串起来才好看?

小石子等较硬的、无法穿孔的材料可以用什么办法连起来?

各组可以试一试。

以“新专利发布会”的形式请各组派代表来说说自己组尝试的结果。

将已分好类的材料用不同的袋子装好,收拾起来,准备下节课用。

第二节

实物投影仪欣赏优秀的挂饰作品,引导学生思考:

除了直接串上,还可以用哪些材料哪些方法来装饰好小挂饰。

(如将彩纸剪成穗状粘到被穿的东西之间)

小组讨论、试验,交流结果。

运用讨论好的方法,用线串联整理好的材料,做一件小挂饰。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根据学生运用的材料的大小、形状引导学生将挂饰做成项链、手链、腰带、包饰、钥匙链、风铃等多种形式。

拓展:

出示用自制小挂饰加工的学生卡、班牌、小信插等,引导学生思考:

还可将小挂饰于什么相联接,制成为生活服务的工艺品?

将自己制作的小挂饰送给同学或老师,共同体会创造的乐趣。

下课的时候,一年级一班的胡誉川一下子把一串自己做的小挂饰套在了我的脖子上,这是一串用各种颜色的皱纹纸片串成的项链,中间还穿了一颗红色的扣子,配着我的黑毛衣非常别致。

整整一天我都戴着它,谁看了都说好看,胡誉川更是美得不得了,放学的时候还领着它的家长来看看“赵老师戴着我做的项链呢,带了整整一天!

”别的孩子不服气地说:

“明天我要做个更好的,让赵老师戴一星期!

”我被孩子们的创造热情深深感动,更体会到了,教给学生“创造”等于是教给学生快乐,教给他们更好的享受生活。

瓢虫的花衣裳

2课时

造型*表现

  前面学习了半圆形的造型,本节课引导学生通过画、做瓢虫的花衣裳来接触半圆形的造型。

1、观察瓢虫,能够说出它的外形特征。

2、能过用2-3种方法来制作瓢虫。

1、引导学生用自己创造出来的制作方法来做瓢虫。

2、引导学生表现出瓢虫的外形基本特征。

准备范作及各种资料

收集瓢虫的资料,收集半球形的物体,各种透明的包装纸,准备透明胶带、彩色纸、剪刀、金属丝、笔等。

启发学生谈谈自己见过的瓢虫有什么颜色、花纹的,说说它的生活习性,知道那些瓢虫是益虫。

观察瓢虫的图片,先说它的外形是怎样的,并找一找它的特点。

(从光泽、斑点、对称方面说)请几位学生到黑板上来画一画瓢虫,比比谁画得快、画的圆。

  瓢虫的花衣裳很美丽,请学生想一想准备如何用绘画和剪贴的方法表现它的花衣裳。

(主要从色彩搭配方面谈)

  建议学生使用对比强烈的色彩,甚至可以改变瓢虫的固有色,或者一边用一种色彩。

学生试着用绘画、剪贴的方法表现瓢虫。

学一下展翅欲飞的瓢虫的样子,并像“切蛋糕”一课学得那样用切开再组的圆来表现一下展翅欲飞的瓢虫。

布置学生下一课时带瓶子盖等半球形的东西和其他材料。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上的作品,讨论:

书上的作品用了哪些材料,猜猜作者是怎样做的,并交流。

教师向学生介绍几种制作方法。

1、在一个圆形的瓶子盖上画上或贴上斑点,再粘上触角。

2、将一团纸揉成圆球形,用透明包装纸或彩色纸将它包起来,用一根金属丝将开口处捆扎起来,使金属丝成为触角。

3、用乒乓球作为瓢虫的身体,再粘上足与触角。

4、用纸盒作瓢虫

5、用橡皮泥捏瓢虫。

请学生自己试着用一种方法做一只瓢虫。

鼓励学生想出与教师介绍的不一样的方法。

对于动作快的学生,可让它们为画好的瓢虫绘画或制作一个相称的背景。

选择一种昆虫作为观察对象,用制作或绘画的方法将观察结果表现出来。

1、是否能用自己创造出来的制作方法做瓢虫。

2、是否表现出瓢虫的外形基本特征。

学生告诉我,在幼儿园时他们就画过瓢虫,所以我就没在瓢虫的外形、花纹的分析方面多下功夫,而是引导学生多动脑筋,运用多种手法来“做瓢虫”,提出了“比比谁的脑筋灵”、“比比谁的手儿巧”。

这使得学生感到作业很有挑战性,设计出了各种各样、不同材料和表现方法的瓢虫。

有的学生运用了前面“分蛋糕”一课中学的圆形的分割再组的方法,剪贴出了展开翅膀飞的瓢虫;

一年级一班的李华容同学剪贴了许多只瓢虫后,运用了在“小挂饰”一课中学的穿的方法,把小瓢虫和小叶子穿成了一条美丽的项链。

一个多学期的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