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建成效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8769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校共建成效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家校共建成效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家校共建成效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家校共建成效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家校共建成效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家校共建成效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家校共建成效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家校共建成效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家校共建成效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家校共建成效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家校共建成效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家校共建成效资料.docx

《家校共建成效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校共建成效资料.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家校共建成效资料.docx

家校共建成效资料

如何做好家校沟通

张玉利

《学校、家庭良性互动教育的研究》课题实施以来,我校始终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先”的原则,在学校管理与建设方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即德育教育立体化。

德育工作基本形成“一条路,四条线”的基本模式。

“一条路”指的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思路,即以贯彻“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校训为出发点,以提倡“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新”为重点,以“渗透于课堂,寄寓于活动,示范于师德,训练于习惯,熏陶于环境”为抓手,以学校的各项德育活动为载体,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多渠道、多层面、全方位地推进德育工作。

“四条线”指的是工作中紧紧抓好四条德育工作线:

即班主任老师的教育主导线,学科老师的学习指导线,学生自我管理线,家庭社会辅助线。

抓住养成教育和班级管理两个主阵地,转变观念,加大正面教育力度,坚决变“堵”为“导”,使社会对学生的规范要求内化为学生自身内在的要求。

一、努力积淀文化底蕴,做到了文化育人,环境育人。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学校也不例外。

要想使学校有长足的发展,就必须提升学校的竞争力。

那么,学校靠什么与其他学校抗衡呢?

换句话说,什么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呢?

有人说是师资水平,有人说是生源质量,有人说是管理能力,这些都很重要,但这不是核心竞争力。

师资可以培养,生源可以改善,管理可以上水平,而要改变这一切靠的是学校文化。

只有学校文化才能使学校具有核心竞争力,因为学校文化具备“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流不掉、变不了”的特点,是学校发展的原动力。

它就像一支看不见的手在影响和左右着这所学校的个性和发展,改变和塑造着一届届学生的气质、性格、风度和价值观。

而且这种力量之强大,影响之深远是难以估计的,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1.进行“四化建设”,实现了文化育人。

近年来,学校通过“三风”建设和系列德育教育,建设以“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校训为代表的“柔”性的精神文化;以完善制定学校规章制度为依托,以人为本,依法治校,构建以《崂山三中绩效目标考核方案》为代表的“刚”性的制度文化;借助校园绿化工程,创建以四级目标德育体系为主线的“隐”性的环境文化;在规范教师行为举止,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上,归纳形成以“崂山三中教师行为规范”、“崂山三中教师礼仪规范”、“崂山三中学生一日常规”为代表的行为文化。

2.优化育人环境,实现了环境育人。

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我校从办学理念、学校历史、师生规范、校园标识等方面综合考虑,构建鲜明特色、统一和谐的校园形象。

完善了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教室、办公室和教学楼的环境布置,实现了以优美的环境熏陶人。

二、精心创建德育体系,做到了管理育人,活动育人。

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建立了四级德育目标体系。

具体可分为四个层次:

一是养成教育。

包括行为习惯、勤俭节约、环保意识等;二是情感教育,包括关心他人、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热爱学校、热爱祖国教育;三是价值观教育。

包括诚信品质,上进心与荣誉感,团队精神等。

四是理想教育。

包括生活理想、职业理想、政治理想等。

围绕四级目标德育体系我们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以此为载体实现活动育人的目的。

三、构建“三位一体”育人模式,做到了学校育人,家庭育人。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生源较广而且家庭背景极其复杂,家庭教育,无论是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上,还是在教育方法上,都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在新形势下,许多家长感到教子艰难,甚至无所适从。

基于这种情况,我校在加强学校教育的同时,办好家长学校,从当前家庭教育的实际出发,普及科学的家教知识,传播行之有效的家教方法,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增进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理解,形成教育合力,建构“学校、家庭、社区三级立体教育网络”,营造学生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1.强化了家庭德育,夯实了“三维”德育基础。

首先,以家长学校为核心,健全了家庭德育网络。

全校各年级建立了家长委员会制度,构建了以校级家长委员会为核心的家庭德育网络系统。

其次,以家校德育活动为纽带,形成德育合力。

建立教师家访制、家校定期对话制、教师家长共评制、优秀家长评选制等一系列制度,广泛开展活动。

第三,以家长学校为依托,提高了家长综合素质。

我校学生有1100多人,家长来自四面八方,职业阶层、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生活经历、思想修养和孩子表现各有不同,这就决定了我校的家长学校要有多种形式配合,才能做到有的放,收到事半功倍效果,我们家长学校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一些特点归结为“三个结合”:

一是“上课”与家长会相结合。

家长学校毕竟是家长在业余时间自愿参加,故时间不宜占得太多,我们把上课与家长会结合起来,每次学校或年级开家长会,总是先安排一点时间讲家教的专题课。

以07-08第一学期为例,一学期的全员培训有两次,一次请家长研究会的王秀霞校长讲《只要肯努力,每个孩子都能成才》,一次由政教处李兆奇主任讲《从小学到初中过渡区的家庭教育》。

我们还通过视频讲座,争取家长听得入、记得牢,达到认同与内化的境界。

这样家长既在家教的理论上得到提高,又了解到自己子女在校的表现,从而能更主动与班主任交流意见,加强对子女的教育。

学校连续三届举办“教子一得”征文评选,将评出的优秀征文汇编成册,并且发到学校网站上作为家长学校的校本教材使用。

二是“上课”与个别指导,咨询相结合。

我们实行以“上课”为主,还分别举办“学习困难学生”、“违法边缘”学生家长学习班,尽可能及时解决不同类型的学生家庭教育中出现的“个性”问题。

2008年我们又积极利用华天素质教育网络,使用“网络家校通平台”与家长保持每天不间断的联系,全校学生实现无缝隙覆盖,运用高科技教育手段在全市率先实现了网络家教。

在学校配合指导下,家长们改进了教育子女的方法,使后进学生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是科研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了专家引领。

以2007年为例,一年来,我们先后组织两批素质较高的家长参加高水平的家教培训,一次是10月28日在青岛大学图书馆报告厅,由北京科利华教研中心主办的由北师大刘教授主讲的“家庭教育新突破”大型报告会;一次是12月12日组织家委会成员参加在青岛大学音乐厅举办的由著名心理专家、教育专家董进宇博士主讲的亲子教育报告会——《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我们家长学校的研究由实践层面走上专家引领的高水平阶段。

2.深化德育课程改革,发挥学校德育主体作用。

近年来,我校德育工作始终贯彻“一主两辅”,即“一条主线”——以贯彻“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校训为出发点,以学校的各项德育活动为载体,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两翼辅助”——即德育队伍,重点是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和学生的自主管理。

首先,完善德育常规,突出专题教育,实现德育活动课程规范化。

系列化德育活动的操作程序概括为四句话:

即“全校一盘棋”,学校政教处统一制订总体实施计划和学期活动方案,全校各年级根据方案,协调一致,组织实施;“一年分两期”,每期一个德育专题;“一期三阶段”,制订方案、组织实施、总结评价三个阶段有机联结,内容自成系列;“一段四步棋”,即聚焦问题、分析根源、疏导教育、规范行为。

其次,班主任队伍建设形式多样,班主任管理水平日益提高。

经过探索与实践,在班主任队伍的建设上,我们形成了“培训——交流——引领——评价”的模式。

一是多渠道进行班主任培训,提高班主任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操作水平。

本年度政教处制定了《崂山三中班主任培训方案》,加强了班主任论坛的组织学习,继续推出“教育智慧100辑”栏目,采用小故事大道理的方式,改进了学习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实效。

本年度,班主任案例集——《春雨集》、论坛发言集——《沐风集》、学习材料集——《撷玉集》均已汇编成册,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的资料。

二是充分利用双周工作例会制度,搭建“班主任论坛”以确保好的做法、积极的思想得以推广,同时也让年轻班主任把班主任例会当成学习经验的现场会。

并利用班主任业务学习时间大力推介优秀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做法。

把上学期班级文化建设优秀班级的经验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实现典范引领。

四是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制度。

从班主任考核到学生评优,我们都坚持有效的评选制度并严格执行,注重科学方法渗透。

如今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已日趋科学规范,粗放式的管理难觅踪影,取而代之的则是精细化的管理手段。

仅2007-2008学年一年时间,我校就先后有40多篇德育论文在省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在省市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论文评选中获奖。

第三,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作用,完善常规管理运行机制。

一是学生自主管理初见成效。

经过探索,我们进一步确定了如下的班级常规管理操作程序:

即,坚持领导-教师-学生三级值周制度;设立学校文明监督岗,并予以公示;定期对各班常规工作考核,依据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纪律、卫生、宣传、公物方面加强了班级管理量化评比;评比结果日反馈、周总结、月考核,颁发流动红旗。

同时,各班几乎都制定了本班班机管理制度,有一整套评价体系。

班主任全天引导学生执行常规,基本做到“五个到位”即早自习到位、课间操到位、自习课管理到位,涉外活动到位,卫生监察到位。

这种管理的实施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加完善。

二是养成教育常抓不懈。

坚持以基础道德、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加强校风、校纪建设,使自律与他律、内在约束与外在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

主要工作有:

①大力宣讲《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礼仪常规》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编印了《崂山三中学生管理手册》,学生人手一册,时刻学习各种规章制度。

形成人人懂守则,事事讲规范的校园氛围。

②抓住德育常规教育主阵地—班会课,每月一个主题,有针对性的对各年级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③对起始年级进行军训教育和入学系列教育。

④每月进行文明礼仪大检查,要求学生做到“穿有样、坐有相、行有规、言有范”。

⑤加大正面教育力度,坚决变“堵”为“导”。

在后进生中成立“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单独建立“成长的足迹”转化档案。

3.优化社区德育环境,开展社会德育实践。

我们始终坚持走进社区,服务社区的理念,每年四月份都举办“走进社区争做环保小卫士”活动。

本学期开始我们全体教师又走进社区,放学后在社区路口对学生进行护导。

如今这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2007年和2008年,我们先后将“文明之星”先进事迹材料和“2007感动我身边的人和事”事迹材料选进社区,让全社区都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课题实施取得的经验】

自课题实施以来,我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德育运作机制,形成了较强的德育合力,营造了“三维”共振的社会德育场,产生了多要素整合、多层次发展、全方位推进的整体规模效益,为我校顺利实现中考全区五连冠的辉煌和创建省规范化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开辟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研究过程中以下几点我们认为是宝贵的经验:

1.宣传引导,是实施“三维”德育的重要前提。

“三维”德育是一个涵盖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区德育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

我们以“一报一刊一台”(《家教通讯》,《崂山教育》,崂山电视台)为主要阵地,利用墙报、板报、专题讲座、“教子一得”等多种途径和方式,营造了一种学生认同、家长赞同、社会协同的大德育氛围,为实施“三维”德育创造了条件。

2.领导重视,是顺利开展“三维”德育研究的重要保证。

我校之所以能够整合学校、家庭、社区三个维度的德育力量,关键在于得到了校委会和校党支部的高度重视,成立了由校长任顾问,分管教育的副校长、政教处、团委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三维”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德育工作,分析讨论德育热点、难点问题,协调社会各界关系,从而保证了“三维”德育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3.健全机制,是增强“三维”德育实效性的先决条件。

要把学校、家庭、社区的德育优势加以整合,使“三维”德育工作顺利实施、健康发展,必须有一套健全、完善、规范、科学的运作机制作保证,否则,就会各行其是,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

由于我们建立了正确的导向机制、广泛的参与机制、科学的整合机制、有力的调控机制和实用的评价机制,“三维”德育工作才得心应手,收效明显。

4.主动出击,是“三维”德育实践的关键环节。

在“三维”德育实践过程中,学校对“三维”德育工作要早筹划、早安排,做到胸中有数,手中有策;学校要主动伸手,与家长“交友”、跟社区“攀亲”,建立亲密的家校关系和社校关系;学校要主动服务,为家庭教育提供帮助,为社区教育提供支持。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三维”德育工作的主动权,充分调动三支力量,富有成效地开展德育活动,不断提高德育实效。

5.教研驱动,是深化“三维”德育改革的不竭动力。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要构建既合乎素质教育要求,又符合我校乃至我区的德育实际的学校、家庭、社区“三维一体”德育运作机制,就必须广泛开展德育研究,通过教研找出路,通过教研找动力。

我校德育课题的实施就为我们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提供了有力的科研平台。

总之,课题开展以来,我校学生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我校先后荣获“青岛市优秀家长学校、“青岛市规范化学校”、“青岛市AAA级健康校园”、“青岛市红十字学校”、“青岛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青岛市环境友好单位”、“青岛市德育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

为我校实现中考全区六连冠的辉煌和创建省规范化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也应该认识到,德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新时期德育工作发展的要求还相差甚远。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构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新平台,为德育工作创新开辟出一条新的途径。

 

研究与实验的初步效果与结论

经过三年的研究与实践,对有关测查结果及观察分析表明,本实验能有效地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能较好地调动并合理运用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力量,有效地促进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具体情况如下:

(一)提高一家庭教育水平,家长变化情况对比:

项目

研究前

研究后

人数

%

人数

%

自觉参加家教理论知识的学习

43

18%

74

31%

家庭教育环境明显改善

149

62%

204

85%

主动与学校、班级取得联系

52

21.5%

91

38%

主动为校、班、社区办好事、办实事的

29

12%

60

25%

既管孩子物质生活,又管孩子精神生活

89

37%

139

58%

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有明显提高的

130

54%

161

67%

对孩子未来充满信心,有明确培养目标

84

35%

173

72.1%

家教理论知识答卷优良数

69

28.9%

205

85.6%

要求孩子学习之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101

42%

194

81%

注重学生品德发展,能力培养

131

54.5%

200

83.2%

分析:

通过该项实验研究,一是家长素质明显提高,教育子女的意识和自觉性不断增强,主动与学校联系、沟通、进行配合的多了。

二是家长自觉学习家教理论知识,注重克服简单生硬方式采取科学方法教育子女的多了。

三是家长自身严格要求自己,从一点一滴做起,以身作则。

四是理解、支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办实事、办好事的多了。

五是家庭教育观念在逐渐转变,育人目标更加明确。

六是家长同孩子交流的方式趋向于平等、开放。

七是普遍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思想品德优秀,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有较高的社会适应能力的人。

据我们统计结果表明:

家庭对孩子思想品质优秀排在了首位,学生思想品质排在最末。

此外,家庭普遍认为要求孩子承担义务;按时起居,合理分配学习和休息;用优美文明语言;培养远大理想;培养独立能力有利于提高孩子思想道德修养。

(二)促进了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学生参加教育活动、自身变化情况对照表:

 

项目

研究前

研究后

人数

%

人数

%

能主动自觉的学习

80

30%

139

58%

自觉参加公益劳动

148

62%

187

78%

注重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60

25%

86

36%

品行考核优良率

139

58%

209

87%

自觉接受教师、家长批评教育

192

80%

221

92%

被评为文明学生

122

51%

163

68%

有1——2项特长爱好的学生

84

34%

173

72%

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

134

56%

1758

73%

有远大理想、志向

156

65%

235

98%

学习成绩各科优良率

151

63%

199

83%

分析:

经过近三年时间的探索和实践,促进了校风学风的好转,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学生好人好事5000多人次,为希望工程“献爱心”捐款3万余元,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能自觉主动学习的人数增多,广泛具有1——2项特长爱好,学校成立雏鹰艺术团,有三十余个兴趣小组,多数学生能积极参加兴趣活动。

学生每年获县级以上奖励400余项。

涌现出大批特长生和品尝兼优的好学生。

(三)培养了一批新型的科研师资队伍。

1、转变了教育观念,树立了新的人才观。

教师们认识到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它的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教书育人,全面育人,科学育人”的自觉性、积极性普遍提高。

2、激发了教师教育科研的热情,在实验开展过程中,锻炼了实验教师,加强了学校德育的力量,增强了学校德育的力度。

也推动了学校搞科研的进程,点燃了德育研究的星星之火,正在形成燎原之势,它鼓舞了领导和实验教师研究的信心,教师们由原来的望而却步,变成了主动请缨,大大地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引出了诸多子课题的研究,形成了人人有项目,个个抓科研的良好氛围。

使这项研究有了浓厚的群众基础。

3、提高了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

实验过程中,教师们写出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质量较高的文章86篇,其中获省市区等级奖16篇,各级期进发表文章12篇。

实验教师上各种实验研究课,观摩课,获奖率占实验教师总数的85%。

实验教师中有2人被评为市德育工作先进个人,有2人被评为市优秀主任,有4人被评为区优秀教师和先进工作者,有6人被评为区骨干教师。

壮大了德育队伍,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促进了社区与学校的双向互动,推动了我校其它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该项实验开展以来,我校年年被评为区级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社区先进单位,学位德育工作成为全区小学教育的一面旗帜。

区教委对学校的各项检查,五项工程评比,教师基本功竞赛,学校综合评比均是全区第一,在实验期间,学校先后被评为中澳音乐实验基地、全国红旗大队、全国启发式教育示范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校、重庆市示范小学、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卫生先进单位、重庆市计算机教育示范校、重庆市电化教育先进校,重庆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二)净化了校园环境,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社区文明风气浓厚,犯罪率明显降低,环境得到改善,形成了人人关心下一代的良好的育人氛围。

 

通过研究与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研究与实践证明,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互动德育模式,把家长和社区领导推到了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人翁地位,这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是符合学校实际,家庭实际与社区实际的一种新型德育模式。

2、实行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互动德育模式,可以极大地调动家长和社区领导参与学校德育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大家认识一致,目标统一,工作协调,功能互补,从而把“三结合”提到一个新的水平。

3、实现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互动育人的前提教师、家长和社区都要转变观念,统一认识,把育人看作是共同的职责;关键是在于各级领导重视,齐抓共管;基础在于组织落实和制度落实,形成互参互管,互帮互促的良好习惯和氛围;核心是通过三结合,实现功能互补,形成整体合力。

4、实践证明,参与重大科研项目,明确实验思路,健全组织,措施得力是使实验取得成果的重要保证,走科研兴校之路,树改革创新之风,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个符合学校实际,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研究课题,必然会给学校的发展带来希望和生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