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加油站安全评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8901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869.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加油站安全评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某加油站安全评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某加油站安全评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某加油站安全评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某加油站安全评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某加油站安全评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3页
某加油站安全评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3页
某加油站安全评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3页
某加油站安全评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3页
某加油站安全评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3页
某加油站安全评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3页
某加油站安全评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3页
某加油站安全评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3页
某加油站安全评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3页
某加油站安全评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3页
某加油站安全评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3页
某加油站安全评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3页
某加油站安全评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3页
某加油站安全评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3页
某加油站安全评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3页
亲,该文档总共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加油站安全评价.docx

《某加油站安全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加油站安全评价.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某加油站安全评价.docx

某加油站安全评价

目录

1前期准备1

1.1建设项目概况1

1.2安全预评价依据6

1.3预评价的内容和范围7

2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7

2.1主要工艺及控制系统介绍7

2.2系统存在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7

2.3项目选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果8

2.4物料危险、有害因素辨识9

2.5工艺过程及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10

2.6重大危险源辨识..........................................................13

2.7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小结13

3评价单元划分和评价方法选择13

3.1评价单元划分的目的和划分的方法13

3.2评价方法的选择15

4危险、有害因素定性定量评价16

4.1系统安全评价16

4.2物料的危险度评价19

4.3储油罐、储气罐火灾爆炸危险性评价20

4.4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23

4.5设施布置与周边环境评价24

4.6设备分析评价27

5安全风险管理对策、措施及建议31

5.1建设项目选址及对策措施32

5.2站区总平面布置对策措施与建议32

5.3工艺设备方面对策措施与建议32

5.4防火灾、爆炸措施及建议33

5.5公用工程的安全对策与建议35

5.6安全管理对策措施及建议36

5.7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及建议37

6评价结论40

 

1前期准备

1.1建设项目概况

(一)工程概况

1、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及与周边建筑

此加油加气合建站工程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厦门市县黄路东侧,符合城镇规划,且交通条件便捷、地理位置优越。

表2-1设备与外界设施的间距

加油站等级

检测项目

二级站

设计间距

结论

埋地油罐

与西侧县黄路

72.0

与南侧吕岭路

61.8

与西侧BRT立交桥

102.0

与东侧厦门蔡塘小学

45.0

与东侧蔡塘小学门口水泥路

40.4

与东侧钢材堆放棚

18.8

与东侧架空通讯线

45.0

与南侧架空电力线

55.8

通气管管口

与西侧县黄路

40.2

与南侧吕岭路

72.3

与西侧BRT立交桥

110.1

与东侧厦门蔡塘小学

48.6

与东侧蔡塘小学门口水泥路

47.4

与东侧钢材堆放棚

20.8

与东侧架空通讯线

48.6

与南侧架空电力线

56.3

加油机

与西侧县黄路

85.2

与南侧吕岭路

29.8

与西侧BRT立交桥

115.2

加油机

与东侧厦门蔡塘小学

40.5

与东侧蔡塘小学门口水泥路

13.2

与东侧钢材堆放棚

29.6

与东侧架空通讯线

40.5

与南侧架空电力线

23.8

加油站等级

检测项目

二级站

设计间距

结论

埋地液化石油气罐

与西侧县黄路

64.0

符合

与南侧吕岭路

71.8

符合

与西侧BRT立交桥

94.0

符合

与东侧厦门蔡塘小学

60.7

符合

与东侧蔡塘小学门口水泥路

59.6

符合

与东侧钢材堆放棚

33.0

符合

与东侧架空通讯线

60.7

符合

与南侧架空电力线

65.8

符合

液化石油气卸车点

与西侧县黄路

64.6

符合

与南侧吕岭路

65.8

符合

与西侧BRT立交桥

94.6

符合

与东侧厦门蔡塘小学

62.4

符合

与东侧蔡塘小学门口水泥路

56.8

符合

与东侧钢材堆放棚

35.6

符合

与东侧架空通讯线

62.4

符合

与南侧架空电力线

59.8

符合

放散管管口

与西侧县黄路

65.1

符合

与南侧吕岭路

78.2

符合

与西侧BRT立交桥

95.1

符合

与东侧厦门蔡塘小学

62.8

符合

与东侧蔡塘小学门口水泥路

63.2

符合

与东侧钢材堆放棚

34.0

符合

与东侧架空通讯线

62.8

符合

与南侧架空电力线

72.2

符合

加气机

与西侧县黄路

75.6

符合

与南侧吕岭路

41.0

符合

与西侧BRT立交桥

105.6

符合

与东侧厦门蔡塘小学

45.2

符合

与东侧蔡塘小学门口水泥路

35.2

符合

与东侧钢材堆放棚

32.8

符合

与东侧架空通讯线

60.7

符合

与南侧架空电力线

45.2

符合

注:

1该加油站汽油罐设卸油油气回收系统,汽油罐、通气管管口及加油机的规范要求距离按可减少20%核定,但不得小于5m。

2据现场勘查,厦门蔡塘小学人数超过500人,定为重要公共建筑物;站区东侧钢材堆放棚定为其他类物品库房。

(2)自然条件

该项目所在地气候属亚热带气候,温和多雨,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右,每年5至8月份雨量最多,风力一般3至4级,常向主导风力为东北风。

由于太平洋温差气流的关系,每年平均受4至5次台风的影响,且多集中在7至9月份。

该项目所在地地震裂度7度。

2、工程概况

①平面总布置

该加油加气站规划设计贯穿了“整合”的设计理念。

该项目拟设计三个功能区,即站房、加油棚和罐区。

有大片的绿地。

加油罩棚下设4台加油机、2台加气机;罐区设3个埋地油罐和1个液化石油气罐。

该站总平面布置能合理利用有限空间紧凑布置,功能分区明确。

新建后的过程设施:

新建站房占地面积214.60m2,有两层;新建加油棚占地面积559.25m2,有一层;新建罐区面积64.75m2,采用地下直埋式;新建公厕占地面积50m2;绿化率31%;停车位有7个。

此加油加气合建站的总占地面积为2651.3m2。

此加油加气合建站的建筑总面积为708.85m2;新建站房的建筑面积为429.220m2;新建加油棚的建筑面积为279.625m2。

②绿化

绿化是改善区域气候,改善生存空间,营造健康氛围的重要手段。

所以,站区内非硬化场地设为绿地,利用空地种植草地和难燃树种,结合绿地的平面和空间造型,美化场站景观。

站区内不得种植油性植物。

③竖向设计

此加油加气合建站的主要设施有:

1汽、柴油罐(埋地油罐、通气管管口)

2埋地液化石油气罐(二级)

3密闭泄油点

4液化石油气卸车点

5加油机

6加气机

7站房

8配电间

9站区围墙

3、主要建构筑物

表2-3建筑物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建筑面积

(m2)

耐火等级

火灾危险

性类别

结构

层数

备注

1

站房

429.220

一级

丁类

框架结构

一层

——

2

汽油储罐区

64.75

——

甲类

——

——

——

3

加油棚

279.625

——

——

钢筋混凝土立柱,

轻钢棚体

净高

7.5米

非燃烧

材料

4、涉及的主要物料及其储存方式

该加油加气合建站的物料为液态石油气、汽油、柴油,检修置换时使的用氮气(压缩的),危险物料使用量及储存方式详见下表:

5、合建站级别认定

该加油加气合建站为二级加油加气合建站

(二)公用工程

此加油加气合建站的供电负荷为三级,由地方电网提供,电缆进线,经站内配电间供出380/220V电源。

该加油加气合建站有一个配电间。

生活用水采用项目所在地范围内的自来水。

给水管采用双面热镀锌钢管,螺纹连接;室内和室外的排水管采用铸铁水管。

生活用水、生产经营用水、雨水采用明沟和暗沟排出站外。

为满足运营需要,站区内设有站房等辅助设施。

(三)项目其他信息

该加油加气站与站外建筑物的相邻侧建造2.2m高的非燃烧体实体围墙,其余为非实体围墙。

符合规范要求。

站内车道宽度,单车道宽度设计拟不小于3.5m,双车道宽度拟不小于6m,站内道路转弯半径拟为9m。

站内停车场和道路路面拟采用水泥混凝土地面。

道路坡度拟为1%,不大于6%,且坡向站外。

符合规范要求。

车辆的出、入口拟分开设置。

符合规范要求。

加油罩棚设计高度拟为7.5m,大于4.5m,符合要求;罩棚边缘与加油机的平面距离拟为3.5m,不小于2m,符合要求。

加油岛、加气岛的设置:

加油岛、加气岛高出地坪0.2m,加油岛、加气岛的宽度拟为1.2m,加油岛、加气岛上的罩棚支柱距岛端部的距离拟为0.75m,不小于0.6m。

符合规范要求。

1.2安全预评价依据

本预评价依据相关的法规、技术文件、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

(一)法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实施)

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44号令)

3、《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原劳动部第3号令)

4、《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管理办法》(原劳动部第10号令)

5、《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文件安监管办字〈2001〉39号)

6、《安全预评价导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3年5月)

(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1、《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

2、《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SH3047-93)

3、《石油化工生产建筑设计规范》(SH3017-1999)

4、《石油化工企业厂区总平面布置设计规范》(SH/T3053-2002)

5、《石油化工企业卫生防护距离》(SH3093-1999)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

7、《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及1999年局部修改条文)

8、《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SH3007-1999)

9、《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1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1997年版〉)

1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12、《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9版)

13、《钢制管道及储罐腐蚀控制设计规范》(SY0007-1999)

1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

15、《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90)

16、《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SH3097-2000)

1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18、《石油化工企业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SH3004-1999)

19、《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92)

2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21、《石油化工紧急停车及安全联锁系统设计导则》(SHB-Z06-1999)

22、《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SH3063-1999)

23、《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HG/T20660-2000)

24、《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

25、《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

1.3预评价的内容和范围

(一)安全评价的内容

(1)简述建设项目概况,包括工艺、规模及主要设备、设施和辅助工程等

(2)对建设项目中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及其过程进行分析、评价。

(3)对建设项目中的危险、有害程度大的工艺单元重点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评价。

(4)对建设项目配套的其他重要单元、设施进行预测分析。

(5)对建设项目提出安全对策措施。

(6)对建设项目的安全作出预评价结论。

(二)预评价范围

(1)加油加气合建站的选址、总平面布置及周边环境。

(2)工艺系统

(3)与工艺系统配套的公用工程等设施。

2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

2.1主要工艺及控制系统介绍

(一)加气工艺介绍

液态石油气通过槽车运至站区,卸下LPG,进入气化站,经过气化,将液态石油气变成气态储入储气井,配置两台双枪加气机向燃气机动车辆加气。

(二)加油工艺介绍

成品油经过运输槽车经过密闭卸油口转入成品油储罐,通过输油管道从油罐输送到加油机,通过加油机为车辆加油。

2.2系统存在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

根据加油加气合建站建设项目拟采用的工艺、设备,及相似运营过程的调查和分析结果,利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人机工程原理,按照《企业伤亡事故分类》和职业危害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该项目主要存在以下危险、有害因素。

(1)火灾。

该系统涉及LPG挥发后的气体比空气重,是空气的1.5~2.0倍,容易集聚在地面的空隙、管道、下水道等低洼处,不易被风吹散,增加了发生火灾的危险性。

此外,LPG还具有膨胀系数大、比水轻,易产生静电,作业中容易发生跑、冒、滴、漏等特点,危险性较大。

汽油味易燃液体,柴油为可燃液体,遇明火或达到自燃点极易发生火灾。

电气设备或电气线路老化也可能造成电气火灾。

(2)爆炸。

LPG燃料爆炸速度快,达2000~3000m/s,爆炸威力大,1kgLPG爆炸的威力相当于4~10kgTNT炸药。

此外,LPG具有毒性和腐蚀性,从储罐中喷溅出来时,易产生静电,喷在人的皮肤上还会造成冻伤。

汽油挥发后与空气也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混合气体在爆炸极限内遇明火、高热可能引起爆炸事故。

(3)中毒和窒息。

石油气、汽油、柴油具有一定健康危害性,氮气为窒息性气体,人体大量吸入可能出现中毒、窒息事故。

(4)触电。

电气设备运行管理不善,容易造成设备漏电,或者电器线路失修、老化被人员意外接触会造成人员触电事故。

作业人员违章作业易造成意外触电事故。

(5)机械伤害。

站区内行驶的机动车,可能发生车辆伤害事故。

(6)物体打击。

加油棚等高处物体附着不牢,存放不当,从高处坠落,或者机械运动物体甩出打击人体易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设备检修过程中,由于检修人员失误或设备缺陷等,易造成物体打击事故。

(7)车辆伤害。

站区内行驶的机动车,可能发生车辆伤害事故。

(8)容器爆炸。

储气井、氮气瓶因超压运行或连接管道阻塞,造成压力升高可能导致容器爆炸。

(9)坍塌。

营业站房、加油棚因自身建筑结构强度不够,物料堆放、物品码放不规范等易发生坍塌事故。

设备基础强度不满足要求可能导致设备坍塌。

大风、大雪等自然灾害可能引起的设备、建构筑物倒塌事故。

(10)其他伤害。

经营过程中叶可能发生如摔伤、扭伤、非机动车碰撞等其他伤害。

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规定》,将有害因素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振动、高温、低温辐射、其他有害因素七类。

根据生产系统的实际情况生产过程主要存在以下有害因素:

(1)毒物。

该系统生产过程中涉及有毒有害物质,如:

石油气、汽油、柴油,人员频繁接触会引起疾病。

(2)高(低)温。

2.3项目选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果

表2-5项目选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果

序号

易发生部位

危险、有害因素

可能导致后果

1

站内建构筑物

该项目厂址选在地震裂度为7度的地区,该项目

可能受雨水、台风等自然灾害气象条件

厂区建(构)物坍塌

2.4物料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该项目涉及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有液态石油气、汽油、柴油、氮气(压缩的)。

表2-6危险、有害物料分类

 

表2-7物料危险、有害特性

2.5工艺过程及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表2-8工艺设备中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表2-9设备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2.6重大危险源辨识

(一)重大危险源辨识

该厂在重大危险源辨识单元的范围内,即同属于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设备、设施或场所可以作为一个辨识单元,。

因此该项目工艺区可作为一个辨识单元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

该项目的重大危险源辨识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第二类是储存区重大危险源。

(二)重大危险源辨识指标

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

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根据处理物质的种类的多少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为单一的品种,则该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值,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2)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则按

计算,若满足此公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2.7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小结

经过对此加油加气合建站的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该系统存在火灾、爆炸、中毒、窒息、触电、机械伤害、物体打击、容器爆炸、坍塌及其他伤害。

其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火灾和爆炸。

系统涉及的危险、有害因素有液体石油气、汽油、柴油、氮气。

系统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有噪声、高低温,因此站是敞开式,职业危害在本项目中危害性比较小。

根据历年资料统计,如果缺乏防范意识与措施,也会由于自然灾害的来临,对设备、设施的破坏而引发二次事故。

3评价单元划分和评价方法选择

3.1评价单元划分的目的和划分的方法

(一)评价划分的目

一个作为评价对象的生产系统总是由相对独立、相互联系的若干个部分(单元或子系统)组成,工艺流程上的不同功能块,构成不同的工艺单元系统或称为子系统,工程主体和辅助设施构成不同的设备系统,系统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集合也可以按一定的分类划分出子系统,这些不同类的子系统就是评价单元的划分基础。

安全评价应该分别进行不同类型评价单元的分析,在得出相应的结论后,再综合为一个对整个系统的评价。

如此做法,不仅可以简化评价工作、降低评价工作量、避免遗漏,而且由于能够得出各评价单元特别危险性(危害性)的比较概念,避免以最危单元的危险性(危害性)来表征整个系统的危险性(危害性),得出夸大了的系统危险性(危害性),从而提高评价的准确性,最终影响到有效降低业主采取对策措施所需的安全投资费用。

评价单元就是在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的需要,将系统分成有限、确定的范围进行评价的单元。

(二)评价分的方法

从安全角度看,由于危险、有害因素的多样性和相互独立性,而且评价对象一般不会是简单事项。

实际评价的建设项目(工程)往往构成复杂的生产系统,该系统总是由相对独立、相互联系的若干部分(子系统)组成,工艺上的子系统构成工艺单元,危险、有害因素集合系统也可以按一定的分类划分子系统,这些子系统既交叉又关联,存在独立关联规律。

评价过程应该在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的需要,将系统分为若干个有限区间、界定范围、需要得出比较性结论的评价单元。

一般情况下,按照评价工作程序和评价报告的章节安排,单元划分可按两个层次进行(见下图)。

单元划分步骤示意图第一层次在编制工作大纲时就必须进行,在这个层次的单元划分,主要的目标是在危险、有害因素预先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以危险、有害因素类别来划分单元,以便针对不同的评价目标选用合适的评价方法。

1、以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划分

(1)对工艺方案、总体布置及自然条件、环境对系统影响等综合方面的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和评价,可将整个系统作为一个评价单元。

(2)将具有共性危险因素、有害因素的场所和装置划分为一个单元。

2、以装置和物质的特征划分

(1)按装置的工艺功能分

①原料储存区域

②反应区域

③产品蒸馏区域

④吸收或洗涤区域

⑤中间产品储存区域

⑥产品储存区域

⑦运输装卸区域

⑧催化剂处理区域

⑨副产品处理区域

⑩废液处理区域

3、按布置的相对独立性划分

(1)以安全距离、防火墙、防火堤、隔离带等与其他装置隔开的区域或装置部分可作为一个单元。

(2)贮存区域内通常以一个或共同防火堤内的储罐、贮存空间作为一个单元。

4、按工艺条件划分

5、按储存、处理危险物品的潜在化学能、毒性和危险物品的数量划分

6、按事故损失程度或危险性程度的直观估计来划分

7、其他有利于使用同类评价方法得出准确结论的单元划分

本项目的安全评价单元划分如下:

(1)站址及总平面布置评价单元

(2)站址外部安全条件评价单元

(3)储罐区评价单元

(4)工艺工程及主要装置评价单元

(5)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评价单元

3.2评价方法的选择

安全评价方法是进行定性、定量安全评价的工具,安全评价内容十分丰富,安全评价的目的和对象不同,安全评价的内容和指标也不同。

目前,安全评价的方法有很多种,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应用的条件。

在进行安全评价时,应该根据安全评价对象和药实现的安全评价目标,选择适合的安全评价方法。

首先我们将现有的安全评价方法进行对比。

 

表3-1常用安全评价方法比较表

序号

方法名称

事故情况

事故频率

事故后果

危险等级

效果(定性、定量)

1

安全检查表(SCA)

不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定性

2

危险指数评价法(RR)

不能

不能

事故后果

分级

定性、定量

3

预先危险分析(PHA)

不能

不能

定性

4

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

事故后果

分级

定性

5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

事故后果

分级

定性、定量

6

事故树分析(FTA)

不能

定性、定量

7

事件树分析(ETA)

定性、定量

(1)系统安全的评价方法的选择

由于建设项目存在危险物质,加油加气合建站的固有危险是客观存在的,因此采用预先危险分析法对加油加气合建站系统进行安全评价。

预先危险性分析是在进行某项项目工程活动之前,对系统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出现条件和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宏观、概率分析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其目的是在早期发现系统的潜在危险因素,确定系统的危险性等级,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这些危险因素发展成为事故避免考虑不周造成的损失。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对固有系统中采取新的操作方法、接触新的危险物质、新的工具和新的设备时进行分析也比较合适,是一种简单易行、经济、有效的定性分析方法。

(2)储罐的评价方法的选择

储罐的危险性比较大,故采用危险度评价法。

采用G.M克莱霍夫计算方法对爆炸事故进行定量分析;采用易燃液体池火灾计算方法对火灾事故进行定量分析。

(3)作业条件评价方法的选择

对于加油加气合建站的作业条件的评价,我们选用LEC法。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人员暴露在危险环境下的频繁程度E;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危险C是影响作业条件的三大危险因素。

用三个因素的分值的乘积D=L×E×C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D的值越大,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就越大。

(4)周边情况的评价方法的选择

对于项目周边情况安全性的评价则选用安全检查表法。

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号制成表,以便检查和评审,这种表叫做安全检查表。

(6)主要设备的评价方法的选择

主要设备故障问题是重点,因此对主要设备的评价方法选择故障类型与影响分析法。

4危险、有害因素定性定量评价

4.1系统安全评价

由上一个部分分析可知,系统的安全评价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

(一)预先危险性分析的步骤:

(1)通过经验判断、工艺术诊断或其他方法调查危险源,对所需分析系统的生产目的、物料、装置及设备、工艺过程、操作条件以及周围环境等进行充分、详细的调查和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