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二轮 酶和ATP 专题卷适用全国9.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8970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5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二轮 酶和ATP 专题卷适用全国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届二轮 酶和ATP 专题卷适用全国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届二轮 酶和ATP 专题卷适用全国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届二轮 酶和ATP 专题卷适用全国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届二轮 酶和ATP 专题卷适用全国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届二轮 酶和ATP 专题卷适用全国9.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届二轮 酶和ATP 专题卷适用全国9.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届二轮 酶和ATP 专题卷适用全国9.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届二轮 酶和ATP 专题卷适用全国9.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届二轮 酶和ATP 专题卷适用全国9.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届二轮 酶和ATP 专题卷适用全国9.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届二轮 酶和ATP 专题卷适用全国9.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届二轮 酶和ATP 专题卷适用全国9.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届二轮 酶和ATP 专题卷适用全国9.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届二轮 酶和ATP 专题卷适用全国9.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届二轮 酶和ATP 专题卷适用全国9.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届二轮 酶和ATP 专题卷适用全国9.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届二轮 酶和ATP 专题卷适用全国9.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届二轮 酶和ATP 专题卷适用全国9.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届二轮 酶和ATP 专题卷适用全国9.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二轮 酶和ATP 专题卷适用全国9.docx

《届二轮 酶和ATP 专题卷适用全国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二轮 酶和ATP 专题卷适用全国9.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二轮 酶和ATP 专题卷适用全国9.docx

届二轮酶和ATP专题卷适用全国9

酶和ATP

一、单选题

1.下图中曲线1是—定量的淀粉在淀粉酶(处于最适pH)的催化作用下,生成物的相对含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

若在P点加入不同的物质,曲线的变化趋势如甲、乙、丙、丁所示,则甲、乙、丙、丁加入的物质分别是

①醋酸

②淀粉

③淀粉酶

④BaSO4(重金属,能使酶瞬间失去活性)〉

A.③②④①B.②③①④C.②④③①D.③④②①

【答案】B

【解析】结合图中4条曲线的变化趋势,甲在加入物质后,最后生成物的含量增加,说明加入物质为淀粉;乙在加入物质后,反应速率明显加快,但总的产物量没有改变,说明加入的物质是淀粉酶;丙在加入物质后反应速率减慢,但总产物量没有改变,说明加入的醋酸,降低了原来淀粉酶的活性;丁加入物质后,产物量一直基本不变,说明加入物质导致淀粉酶立即失活且加入物质本身对淀粉的分解没有催化作用,所以对应物质是BaSO4;综上分析,本题答案选B。

2.下列有关酶与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酶和ATP主要分布在细胞内

B.人成熟红细胞不能合成酶但能产生ATP

C.酶催化的化学反应都需要消耗ATP

D.ATP的合成与分解离不开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在细胞内,A正确;人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及各种细胞器,不能合成酶,但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ATP,B正确;化学反应不一定消耗ATP,举例:

淀粉在消化道中消化的过程没有消耗ATP,C错误;ATP的合成,水分都有酶的参与,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能力。

3.如图为ATP的结构(图1)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图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1中的A代表的是腺嘌呤,b、c为髙能磷酸键

B.ATP生成ADP时图1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

C.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中物质是可逆的,能量不可逆

D.酶1、酶2具有催化作用,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答案】D

【解析】略

4.下列试管中,能产生大量气泡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和需要适应的条件等特点。

【考点定位】酶

5.下列各项与ATP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ATP中的“A”与DNA和mRNA中的“A”是同一种物质

B.甘油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会使胞内ADP的含量增加

C.细胞内Na+浓度偏高时ATP消耗会增加以维持Na+浓度稳定

D.颤藻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ATP产生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TP中的“A”是腺苷,由1分子腺嘌呤和1分子核糖组成,而DNA与mRNA中的“A”是腺嘌呤,故A错误;甘油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为自由扩散,不要消耗ATP,故B错误;Na+主要存在细胞外,故细胞内Na+浓度偏高时会通过主动运输到细胞外,需要消耗ATP,故C正确;颤藻细胞为原核细胞,无线粒体,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与ATP相关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6.下列生理功能或生化反应与ATP的消耗有关的是()

①光反应②暗反应③叶肉细胞吸收CO2

④小肠吸收葡萄糖和氨基酸⑤DNA复制

⑥丙酮酸的氧化分解⑦神经传导

A.①②③⑥B.②④⑤⑦C.①④⑤⑦D.③④⑥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光反应生成ATP;暗反应消耗ATP;叶肉细胞吸收CO2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与ATP无关;小肠吸收葡萄糖和氨基酸是主动运输,消耗ATP;DNA复制消耗ATP;丙酮酸的氧化分解产生ATP;神经传导消耗ATP。

所以选B。

考点:

本题考查细胞生理功能或生化反应与ATP消耗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7.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的合成场所都在核糖体

B.酶通过为反应物供能和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C.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催化形成的化学键不同

D.细胞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所需要的酶都由细胞合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酶是蛋白质或RNA,合成蛋白质场所在核糖体,合成RNA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A错误;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但不能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B错误;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催化形成的化学键都是磷酸二酯键,C错误;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D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8.关于细胞内以下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能够在生物膜上完成的过程是2、5、6、7、8

B.图中7过程需要1过程的参与,而8过程中同时进行了2过程

C.过程3、4都是以基因为单位进行的,都需要酶的催化

D.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内,线粒体通过2过程合成的ATP比叶绿体通过2过程合成的ATP用途单一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2表示ATP的合成反应,可发生在线粒体内膜和类囊体膜上,5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6表示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中水的光解,发生在类囊体膜上,7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发生于叶绿体基质中,8表示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可发生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中,A错误;7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需要光反应提供的ATP,8表示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合成ATP,B正确;3表示转录过程,4表示逆转录过程,3转录过程是以基因为单位进行的,4不是以基因为单位进行的,是以整个核酸单链为基本单位的,都需要酶的催化,C错误;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内,2过程合成的ATP中叶绿体比线粒体合成的用途单一,叶绿体合成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D错误。

考点:

本题结合图解,综合考查细胞呼吸、光合作用、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9.下列有关ATP叙述中正确的是()

A.ATP的分子简式是A—P—P~PB.所有植物细胞中的ATP都是由叶绿体产生的

C.ATP的分子简式是A—P~P~PD.所有生物中全部生命活动都离不开ATP

【答案】C

【解析】植物细胞中的ATP由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产生;有些生命活动不需要ATP,如消化酶消化水解营养物质。

10.据测定,世界著名重量级拳王――霍利菲尔德平均每次出拳的力量高达200磅,试问能引起如此之高的拳击力量的直接供能物质是

A.人体细胞内的ATPB.饮食中的ATPC.人体细胞内的糖类D.人体细胞内的脂肪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生物体中直接能源物质是ATP,选A

考点:

本题考查ATP,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的能力。

11.下列①~⑤是对甲~丁各对应曲线图的描述,这些描述中正确地有几项()

①甲图a点温度和b点温度时酶的活性都很低,但它们对酶恬性的影响,本质是不同的

②乙图中如果外界提供的CO2浓度由低慢慢升高,b、c点都应向右移动

③乙图中a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部位只有线粒体

④丙图如果表示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则DE表示有丝分裂末期

⑤丁图表示种群在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和受其他生物制约的条件下种群增长率的变化情况

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

【答案】B

【解析】

12.下列对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B.鉴定蛋白质时,应将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混合以后再加入待检组织样液中

C.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时常用澄清的石灰水判断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

D.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表明,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不能用碘液进行鉴定,因为用碘液鉴定后,两组实验现象相同,不能判断淀粉酶是否水解蔗糖,A错误;鉴定蛋白质时,应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再加B液,B错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时,因酵母菌无论进行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均产生二氧化碳,所以,用澄清的石灰水只能确定细胞呼吸的产物,不能确定细胞呼吸方式,C错误;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结果显示叶绿素b距滤液细线的距离最近,说明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探究酶特性的实验,蛋白质的鉴定、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此类试题要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使用的方法、所选试剂是否正确、实验结论是否正确等,这些都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及时记忆和积累。

13.对人和所有生物来说,ADP转变成ATP所需要的能量()

A.主要来自于细胞呼吸

B.主要来自于光合作用

C.人和动物来自于细胞呼吸,植物来自于光合作用

D.所有生物都来自光合作用

【答案】A

【解析】人和所有生物ADP转变成ATP所需要的能量都主要来自细胞呼吸途径,绿色植物还有光合作用途径,A正确。

【考点定位】ATP

14.酶抑制剂是与酶结合并降低酶活性的分子,分为竞争性抑制剂和非竞争性抑制剂,其抑制作用原理如右图B、C所示(图A所示为酶催化底物发生变化的作用原理)。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非竞争性抑制剂会使酶失活

B.两种抑制剂均只降低酶的催化效应

C.非竞争性抑制剂与该酶催化的底物化学结构相似

D.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的活性位点具有互补结构,可被该酶催化分解

【答案】A

【解析】A.分析题图可知,非竞争抑制剂是通过与酶的非活性部位结合,使活性部位的结构发生改变,不能与底物结合,因此酶会失去活性,A正确;B.两种抑制剂作用机理不同,竞争性抑制剂不会引起酶失去活性,但可降低酶的催化效应,B错误;C.竞争性抑制剂与该酶催化的底物化学结构相似,C错误;D.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的活性位点具有互补结构,能与酶的活性部位结合,但是不能被酶催化分解,D错误。

【考点定位】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名师点睛】竞争性抑制剂和非竞争性抑制剂的机理

竞争性抑制剂会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部位。

非竞争性抑制剂则是与酶活性部位以外部位结合而改变活性部位的结构,使酶活性下降。

一般认为活性中心主要由两个功能部位组成:

第一个是结合部位,酶的底物靠此部位结合到酶分子上;第二个是催化部位,底物的键在此被打断或形成新的键从而发生一定的化学变化。

组成功能部位的是酶分子中在三维结构上比较靠近的少数几个氨基酸残基或是这些残基上的某些基团,它们在一级结构上可能相距甚远,甚至位于不同肽链上,而是通过肽链的盘绕、折叠在空间构象上相互靠近;对于需要辅酶的酶来说,辅酶分子或辅酶分子的某一部分结构也是功能部位的组成部分。

15.如图为不同pH值条件下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结果,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可用碘液来准确测定淀粉分解的量

B.pH值为4和pH值为8时该淀粉酶的活性相同

C.pH值由13调节到7,淀粉酶的活性迅速升高

D.弱酸环境对酶活性的影响小于弱碱环境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分析柱形图:

图示为探究不同pH条件下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的实验结果,由图可知pH为7时,淀粉剩余量最少,淀粉酶的呼吸最高;pH在3~7时,随着pH的升高,酶活性逐渐增强;pH在7~9时,随着pH的升高,酶活性逐渐降低;pH达到13时,酶已经变性失活.

解:

A、该实验可用碘液来准定性的检测,不可确测定淀粉分解的量,A错误;

B、在pH为4和8时没有在坐标中统计,无法确定,B错误;

C、pH达到13时,酶已经变性失活,再调至PH=7,酶活性也不能恢复,C错误;

D、pH值为5是弱酸环境,pH值为9是弱碱环境,由1h后淀粉的剩余量来看可知:

弱酸环境对酶活性的影响小于弱碱环境的影响,D正确.

故选:

D.

考点: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16.在生物化学反应中,当底物与酶的活性位点形成互补结构时,可催化底物发生变化,如图Ⅰ所示。酶的抑制剂是与酶结合并降低酶活性的分子。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从而抑制酶的活性,如图中Ⅱ、Ⅲ所示。根据题干所述,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底物与酶活性位点互补时才能发挥催化作用,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B.青霉素的化学结构与细菌合成细胞壁的底物相似,故青霉素属于竞争性抑制剂

C.存在竞争性抑制剂或非竞争性抑制剂时,增大底物浓度可减弱抑制剂的作用

D.此种情况有利于进一步增加生物体对酶活性的控制,避免了物质和能量的浪费。

【答案】D

【解析】竞争性抑制剂占底物比例越小,结合酶的机率越小,抑制力越低。

非竞争抑制剂是直接让酶报废,不消除掉再多底物也没用。

所以D选项错误。

17.如图表示过氧化氢被分解的曲线,可说明酶具有()

①专一性②高效性③催化特性(降低活化能)④在温和条件下进行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酶的特性:

1、高效性:

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更高,使得反应速率更快;

2、专一性:

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底物,如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水解成多肽;

3、温和性:

是指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4、催化特性.

右图中表示该实验中,三只试管分别做了加入了H2O2酶,加入FeCl3,未加酶的处理,该实验证明了酶具有②高效性、③催化特性.

解:

①、专一性:

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底物,探究实验要求底物不同,所用的酶相同,①错误;

②、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更高,使得反应速率更快,体现了高效性,②正确;

③、酶是高效的催化剂;从酶能催化反应进行可以得出,③正确;

④、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但从此图中无法看出这一信息;④错误;

故选:

B.

考点:

酶的特性.

18.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TP脱去2个磷酸基团后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B.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C.ATP的合成总

是伴随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D.黑暗条件下,植物细胞中只有线粒体可以产生ATP

【答案】B

【解析】ATP脱去2个磷酸基团后形成的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它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A项错误。

生物界都是通过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项正确。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可将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该过程没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C项错误。

黑暗条件下,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也可以产生ATP,D项错误。

19.19.下图是生物体内常见的一种生理作用图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②的成分有可能是蛋白质

B.图中显示①具有高效性,反应完成后,①的性质未发生改变

C.③或④的生成速率可以表示酶促反应的速率

D.如果探究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②的数量就是实验的自变量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①②③④分别是酶、底物、两种生成物,绝大多数酶为蛋白质,A正确。

①催化②分解为③④,反应前后①性质未发生改变,但没有体现酶的高效性,B错。

③或④为生成物,其生成速率可以表示酶促反应的速率,C正确。

探究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②底物的数量即底物浓度就是实验的自变量,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酶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20.慕尼黑工业大学安德里亚斯·鲍施教授研究小组构建了一些能自己移动和改变形态的“类细胞”,“类细胞”的膜成分与正常细胞膜类似,也含有一些有机物和某种能源物质。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类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

B.“类细胞”能自己移动和改变形态依赖于膜的选择透过特性

C.“类细胞”在K+溶液中无法吸收K+可能是缺少运输K+的载体

D.“类细胞”中含有的某种能源物质很可能是ATP

【答案】B

【解析】“类细胞”的膜成分与正常细胞膜类似,基本支架应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A项正确;“类细胞”能自己移动和改变形态依赖于膜的流动性,B项错误;“类细胞”含有一些有机物和某种能源物质,有能量供应,在K+溶液中无法吸收K+可能是缺少运输K+的载体,C项正确;ATP可直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类细胞”中含有的某种能源物质很可能是ATP,D项正确。

21.下图为酶作用的模式图,根据图中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多为蛋白质

B.此反应为分解反应

C.此反应中甲、乙为反应物,丙、丁为产物

D.甲与乙之间有专一性

【答案】C

【解析】由以上分析知,甲表示酶,酶的化学本质大多是蛋白质,A正确;由以上分析知,题图中的乙表示反应底物,丙和丁表示生成物,即乙分解为丙和丁两种物质,所以此反应是分解反应,B正确;由以上分析知,此反应中甲为酶,乙为反应物,丙、丁为产物,C错误;由题图可以看出,甲(酶)与乙(反应底物)之间的结合是特异性的,说明甲与乙之间有专一性,D正确。

【考点定位】酶的特性

【名师点睛】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但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

22.下列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酶既可催化合成代谢,也可催化分解代谢

B.酶既可催化体内化学反应,也可催化体外化学反应

C.酶通常在最适温度下保存

D.酶通常在最适PH下保存

【答案】C

【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酶既可催化合成代谢,也可催化分解代谢,A正确;酶既可催化体内化学反应,也可催化体外化学反应,如消化酶,B正确;酶通常在低温下保存,C错误;酶通常在最适PH下保存,D正确。

【考点定位】酶的特性

【名师点睛】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据此分析解答。

23.植物细胞杂交时,一项重要的技术是将植物细胞的细胞壁除去,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酶解法。

你认为普通的植物细胞去除细胞壁所用的酶应选择

A.纤维素酶和淀粉酶B.蛋白酶和纤维素酶

C.纤维素酶和果胶酶D.蛋白酶和果胶酶

【答案】C

【解析】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根据酶的专一性可推知,如果要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最好选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点睛】

本题是对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和酶作用的专一性考查,回忆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和酶的作用特点,然后结合题干信息进行解答。

对于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的记忆和酶作用的专一性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24.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溶胶中有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

B.同一生物体内各种酶的催化反应条件都相同

C.任何一个活细胞都产生酶,酶在细胞内才能起催化作用

D.所有酶的合成都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的特性:

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

解:

A、细胞溶胶中有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A正确;

B、同一生物体内各种酶的催化反应条件不都相同,如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最适pH不同,B错误;

C、任何一个活细胞都产生酶,酶在细胞内和细胞外都能起催化作用,C错误;

D、酶是蛋白质或RNA,其中RNA的合成不需要经过翻译过程,D错误.

故选:

A.

考点:

酶的概念;酶的特性.

25.下列关于“探究温度影响麦芽糖酶的活性”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合理设定实验温度属于控制实验的自变量

B.应在麦芽糖溶液与麦芽糖酶分别达到设定温度后,再将二者混合

C.可根据斐林试剂与葡萄糖产生的砖红色的深浅来测量反应速率

D.各实验组中麦芽糖的用量、保温时间、pH缓冲液等需要保持一致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已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影响麦芽糖酶的活性,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A正确;“探究温度影响麦芽糖酶活性”实验,为了保证反应的温度条件,应先调控温度,再将麦芽糖与麦芽糖酶两溶液混合,B正确;麦芽糖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两种糖都属于还原糖,都能与斐林试剂产生砖红色沉淀,因此不能用斐林试剂来测量反应速率,C错误;各实验组中麦芽糖的用量、保温时间、pH缓冲液等属于无关变量,需要保持一致,D正确。

26.下列生理功能或生化反应与ATP的消耗有关的是()

①乳酸发酵②光合作用产生O2的过程③暗反应④叶绿体中[H]被消耗的过程⑤线粒体中[H]被消耗的过程⑥小肠吸收葡萄糖和氨基酸⑦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⑧叶绿体中DNA的复制过程⑨翻译

⑩神经传导、神经递质释放的过程⑪矿质元素离子在植物体内运输

A.①②④⑤⑥⑩⑪

B.③④⑥⑦⑧⑨⑩

C.④⑤⑥⑦⑩⑪

D.③④⑥⑦⑩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①乳酸发酵过程产生ATP;②光合作用产生O2的过程是光反应,能产生ATP;③暗反应消耗ATP;④叶绿体中[H]被暗反应消耗,是消耗ATP的过程;⑤线粒体中[H]被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消耗,是产生ATP的过程;⑥小肠吸收葡萄糖和氨基酸的方式为主动运输,消耗ATP;⑦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消耗ATP;⑧叶绿体中DNA的复制过程消耗ATP;⑨翻译过程需要消耗ATP;⑩神经传导、神经递质释放的过程消耗ATP;⑪矿质元素离子在植物体内随水分的运输而运输,不消耗ATP;所以选B。

考点:

本题考查与ATP相关的代谢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27.向装有5mL体积分数为3%H2O2溶液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滴新鲜肝脏研磨液,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容器中O2浓度,得到如右图中曲线a(实线)所示结果。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曲线a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H2O2分解速率呈现由快转慢直到停止的特点

B.在t1时,向容器中再加入2滴新鲜肝脏研磨液,可以得到曲线b所示结果

C.在t1时,向容器中再加入2滴质量分数为3.5%FeCl3溶液,可以得到曲线c所示结果

D.在t2时,向容器中再加入5mL3%H2O2溶液,可以得到曲线d所示结果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依题意并结合图示分析可知,曲线a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H2O2分解速率呈现由快转慢直到停止的特点,A项正确;在t1时,向容器中再加入肝脏研磨液,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化学平衡所需时间缩短,但因反应底物的量没有改变,可以得到曲线b所示结果,B项正确;在t1时,向容器中再加入FeCl3溶液,反应底物的量没有改变,反应速率会介于a、b曲线之间,化学平衡点不会降低,不能得到曲线c所示结果,C项错误;在t2时,向容器中再加入H2O2溶液,增加了反应底物的量,最终生成的O2浓度增加,得到曲线d所示结果,D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