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8983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人教版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人教版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人教版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人教版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人教版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人教版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人教版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人教版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人教版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人教版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人教版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人教版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人教版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人教版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人教版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人教版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人教版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人教版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人教版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

《人教版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

人教版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教学内容

第1课《形的魅力》

教学目标

 1、了解形的概念及分类,感受不同形组合在一起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2、启发学生充分展开想象,采用画或剪等不同形式,将几何形和不规则形组合成各种画面。

3、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表现,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教学重点难点

1、 启发引导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将各种形组合成一幅美丽的画。

2、在此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

 各种平面图形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此处的长短根据实际情况自定

主体完善(自我修改内容)

 第一课时

一、启发引导

1、请全班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剪出或画出自己熟知的形状。

2、启发学生将这些平面的形状进行分类,

3、并说出自己对这些形状的感受。

几何形:

指轮廓线呈现规则的形状。

几何直线形;: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菱形等。

特点:

安定而有秩序。

几何曲线形:

鸡心形、圆形、椭圆形等。

特点:

自由、整齐有序。

不规则形:

指轮廓线呈现自由形式的形状。

自由直线形:

指不安定有动感的形状。

自由曲线形:

指优美而自由的各种形状。

二、发展阶段:

1、《形的魅力》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展示各种形状。

师问:

请找一找它们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

生答:

师小结:

形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

(点、线、形状、色彩等)

2、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

几何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椭圆形、多边形等)自由形(随手画的形状)

3、形的特点(外形和骨式的变化):

有规则--

无规则--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各种形状组成画面(小组讨论)。

师小结:

首先要创造出各种形状(剪出形状)

2、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用剪刀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安全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

设计、制作一幅画。

2、学生练习,

3、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示: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

3、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教学延伸与拓展:

思考:

用各种形状还可以创造什么作品或运用装饰像框等方面

 

作业设计

 设计、制作一幅画

教学板书

 各种图形

课后反思

整个课堂都在力图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大胆的运用形状进行抽象画的创作。

但是作业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画面内容还是趋于雷同,模式性的东西很多,学生有意无意的都在描绘具象的东西,没有放开胆子去画抽象的画面。

 

教学内容

第2课《形体的组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形体的概念。

2、充分展开想象,尝试用立方体、球体、圆柱体等各种形体进行组合设计。

3、让学生感受到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许多物体多是各种形体的组合,感受性体组合之美。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各种不同形体概念,寻找生活中的各种形体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此处的长短根据实际情况自定

主体完善(自我修改内容)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欣赏带有音乐配音的青岛雕塑录像,激发学生对雕塑的兴趣,了解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请学生从中找出都见到哪些形体?

分小组进行讨论,选出代表,竞争发言、辩论。

教师进行小结,介绍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各种形体,并且进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美化社会环境的思想渗透。

师:

这些建筑物漂亮吗?

(播放课件)猜猜它们是用材料做成的?

生:

纸盒

小结:

这些是我们平日常见的小盒子,通过我们的双手可以把他们变成各式各样的大房子。

(板书课题)

二、教授新课

师:

建筑物大都呈现一定的几何形体,形形色色的包装盒,经过剪贴,拼拼贴贴,再进行适当的附加装饰,每种风格别具一格的楼房、小屋就呈现在我们面前。

师生共同分析模型特点)(边欣赏边分析)

提问:

这组模型由几个盒子组成?

它们的形状如何?

小结:

这些盒子形态各异的盒子,有的长有的短,因此把他们组合在一起正好可以表现出楼房的高矮不同。

有的小盒子还可以进行变化组合。

用剪刀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安全

三、师生共同制作

1、剪切:

找一个大一些的盒子作为建筑物的主体,先想好你要做的大房子的造型,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位置剪开,剪掉多余的部分,方便其他盒子的组合。

2、组合:

取一个小一点的盒子进行组合,可以将它竖着粘,也可以将它横着粘,可以根据需要组合二至三个盒子。

3、镶料:

找一些纸条,或有关建筑物的装饰品进行镶料,要注意将盒子的四周全部包住,给人整体的美感。

4、粘接:

将这些装饰物粘接到小盒子的边和角上。

(师生共同讨论,怎样粘接更有创意?

5、教师提问:

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大房子?

学生讨论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作业要求:

1、用你手中的小盒子组合成不同的大房子形象。

2、仿照老师制作的范品制作一个大房子。

五、小结:

(出示泡沫板平地)

看看谁的高楼最先盖起来,谁的高楼最漂亮!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

(出示范品实物投影)

提问:

这些高楼与上次我们做的高楼有什么不同?

小节:

这些高楼要比我们上节课做的高楼复杂的多,大也是我们平时见到的小盒子作成的。

二、教师与学生同步制作

(1)构思

提问:

你都见过哪些漂亮的高楼,谁能具体描述一下?

小结:

这些高楼通常比较复杂,形象各异。

提问:

这些高楼漂亮吗?

它们是由哪些形状组成?

(2)制作简单形

这些高楼有三角形,有锥形等形体,这些形状都不太好找,这就是学要我们动手去做。

示范三角形做法和锥形做法。

(3)选形:

你手中的小盒子适合做什么样的大房子呢?

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加以制作。

不能照搬照用。

(4)装饰

提问:

你想怎样装饰你的大房子?

生:

可以用色纸剪出窗框进行粘贴,也可以粘贴各种砖块图案。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作业要求:

根据自己准备好的包装盒,将几个盒子组合成一幢大房子。

四小结:

(出示泡沫板平地)

看看谁的高楼最先盖起来,谁的高楼最漂亮!

 

作业设计

 根据自己准备好的包装盒,将几个盒子组合成一幢大房子。

教学板书

 课题

课后反思

用立体形状还可以创造什么作品。

 

教学内容

第3课《抽象雕塑》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无论各种材料,经过巧妙的构思,能创造书抽象的雕塑。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组合原理,进行构思、创作立体雕塑作品。

并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

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抽象的基本特点

学会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抽象雕塑创作

教学准备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此处的长短根据实际情况自定

主体完善(自我修改内容)

 一、导入阶段:

1、欣赏抽象雕塑

师问:

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

为什么?

生答:

2、导入课题:

《抽象雕塑》

二、发展阶段:

1、抽象的特点:

几何形体

2、《抽象雕塑》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欣赏雕塑作品等。

师问:

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艺术家是如何设计、构思抽象雕塑的?

(学生讨论)

生答:

师小结:

想象空间很大。

抽象雕塑基本结构。

由几何形体构成(人工创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等)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各种几何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

3、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

设计、制作一件抽象雕塑作品。

2、学生练习,

3、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示: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作品

3、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教学延伸与拓展:

思考:

抽象雕塑作品可以运用在那些地方、环境中。

观察、收集厦门市有那些抽象的城市雕塑作品。

 

 

作业设计

 设计、制作一件抽象雕塑作品。

教学板书

 课题

课后反思

1、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过程,善于展示自己的设计构思并乐于与他人交流合作。

2、、学生能够掌握设计的方法,较好地完成作品。

能够用形体大胆的组合各种艺术作品。

3、学生课前准备活动很好,准备得材料很充分。

 

 

教学内容

第4课《多样与统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构图的基本知识。

了解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

并利用多样与统一的规律,画一组静物。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多样与统一在绘画构图中的作用,尝试自己动手做一个取景框,进行构图训练。

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

利用视觉感受事物的不同和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

学会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进行静物写生

教学准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此处的长短根据实际情况自定

主体完善(自我修改内容)

 一、导入阶段:

1、欣赏一组静物的变化

师问:

看了这些变化,有什么想法吗?

为什么?

生答:

2、导入课题:

《多样与统一》

二、发展阶段:

1、学习知识窗内容:

三个苹果的例子

2、学生活动:

把自己准备的实物进行组合(以小组为单位)

讨论:

怎样才比较好看

3、欣赏范画实例

画家是怎样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完成一幅静物写生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取景框,把要写生的对象观察下来。

3、绘画步骤(教师示范)

(1)摆好静物

(2)用取景框观察静物

(3)找出最高点、最底点、左右两侧的界线形成一个三角形

(4)用水笔从前至后逐个描画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

完成一组静物写生

2、学生练习,

3、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示: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

3、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作业设计

 完成一组静物写生

教学板书

课题

课后反思

多进行观察和静物写生,锻炼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

还可以进行风景写生

 

教学内容

第5课《静物写生》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写生的意义,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及重要性。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掌握写生的方法,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观察事物的能力。

体会写生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写生的基本方法

学会用线描的方法表现静物

教学准备

 

教学课时

 2-3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此处的长短根据实际情况自定

主体完善(自我修改内容)

 

 一、导入阶段:

1、欣赏一组照片(感受照相取景)

师问:

哪一张好看的,为什么?

生答:

2、导入课题:

《静物写生》

二、发展阶段:

1、什么是静物画

静物画是西方绘画中的一个门类。

它指以日常生活中无生命的物体为主要描绘对象...也就是说从概念的意义上,

西方的静物画与动物画只在极小的范围内有一定的重合现象。

2、欣赏一组静物写生画

师问:

哪一幅好看,为什么?

生答:

3、学生实践

派学生代表(小组组长)选择静物

4、观察静物的组成结构

高、低、大、小

前、后、左、右等(学生讨论)

三、拓展阶段:

1、写生要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

师小结:

写生对象的真实性

2、如何用线条表现静物?

(学生讨论)

师小结:

利用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等特点,来描绘写生对象

(师示范)

3、制作步骤

(1)用取景框构图

(2)在画纸上定好写生对象位置(高和宽)

(3)按从前到后的顺序描绘

(4)仔细描绘,做到统一有序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

完成一幅静物写生

2、学生练习,

3、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示:

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教学延伸与拓展:

思考:

多练习线描,在静物写生的基础上,可进行风景写生。

锻炼自己仔细观察生活的能力。

讲一个科学家认真观察生活的故事。

第2-3课时

继续进行静物写生,并巩固静物写生知识

 

 

作业设计

 完成一幅静物写生。

教学板书

 课题

课后反思

多练习线描,在静物写生的基础上,可进行风景写生。

锻炼自己仔细观察生活的能力。

讲一个科学家认真观察生活的故事。

 

教学内容

第6课《喜怒哀乐》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喜、怒、哀、乐不同表情的特征及美术表现方法。

2、学生能够理解心情与表情的关系,并掌握美术语言的表达方法。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人文关怀之情,提高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喜、怒、哀、乐表情的特征。

运用已有的知识结合喜、怒、哀、乐表情特征进行大胆想象表现。

教学准备

 师:

教具、资料、电脑多媒体设备。

生:

颜色、油画棒、橡皮泥。

教学课时

 2-3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此处的长短根据实际情况自定

主体完善(自我修改内容)

 一、激情导入,体验色彩

⒈创设情景。

(教师以谈话的形式与同学交流上课时的心情感受。

⒉体验色彩情感性。

⑴请学生在色卡中选出分别能体现出自己喜悦、愤怒、悲伤、欢乐心情的色彩。

⑵请学生把选出的色卡按类分别粘贴到黑板上。

(很多同学早已按捺不住,争先恐后地把自己所选的色卡展示在黑板前。

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所选择色卡的理由。

⑷出示课题。

(喜怒哀乐)

二、观察表情,感受特征

1、做游戏,展示不同的表情。

2、请四个小组的同学分别到黑板前根据对应的表情色卡用不同的形状在上面摆放出不同的表情,并对特征加以说明。

3、请学生根据不同的表情进行成语交流。

三、引导延伸,丰富内涵

1、提示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和人一样都有心情和表情。

(出示课件:

人类乱砍乱伐之后大自然电闪雷鸣、水土流失、进而山洪爆发,揭示大自然的表情。

2、讨论人类与大自然的人文关系。

四、学生操作,教师辅导

1、作业要求:

⑴可以用绘画或泥塑的形式创作。

⑵展开丰富想象,根据作品创意表现不同的表情,并配以相应的色彩。

⑶题目自拟。

2、教师引领:

时刻用轻松的语言引导学生,用鲜明的个性,丰富的想象力进行创作。

五、作品展评,体会成功 

 

作业设计

 人物头像速写

教学板书

 课题

课后反思

采用整体评价的形式表扬优点,点出存在的问题。

并提些建设性的建议。

评价点主要放在构图是否合理、造型是否准确、线条是否肯定流畅上。

课后请学生选择搜寻各种表现人物表情的图片资料。

教学内容

第7课《夸张的脸》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人物头像特征,进行夸张的表现手法;并尝试泥塑,进行头像立体造型。

2、启发学生观察感受人物五官、表情特征,探索用泥塑造型语言,夸张塑造,大胆趣味地表现人物头像,提高学生对人物特征的观察及立体造型表现力。

3、体验泥塑夸张表现人物头像造型的乐趣,培养对漫塑人物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用泥塑的形式表现夸张的人脸。

难点:

抓住人物形、情特征进行夸张的泥塑立体造型表现。

教学准备

 学生)陶泥两块,大小根据条件任意,一块做脸,一块做五官头发。

盘一个,放少量水(沾土衔接之用)。

泥刀一把,木板一块(或报纸、布),以袖套围裙一套。

(教师)陶泥若干,椭圆形纸板(表面打毛)两块,工作服,实物投影仪等多媒体,课件(漫画、泥塑作品欣赏),阿福、社火等作品若干。

教学课时

 2-3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此处的长短根据实际情况自定

主体完善(自我修改内容)

 

 1、玩泥游戏,导入新课。

(1)教师准备一盆偏湿些的小泥球,椭圆形的纸板。

让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比赛,看哪组能快速把小泥球压成泥饼,以填满椭圆形纸板为胜。

(2)请同学上台,做快乐的表情,看谁的表情最强烈。

导入新课。

2、观察人物夸张表情的变化特征,探究学习抓住特征进行变形的夸张表现方法。

(1)观察教师演示:

微笑表情的人物简笔画,提问:

怎样让开心的表情更显开心?

(2)分小组讨论,请代表发言:

五官、发型怎样变形就更开心?

可请学生上台修改眼或嘴的几种变化,学会举一反三。

(3)欣赏。

简笔漫画人物头像。

进一步启发学生,观察漫画家夸张的表现方法。

得出夸张之艺术手法:

变形法,如小的更小,圆的更圆,曲的更曲。

(4)欣赏。

对比欣赏漫画名人与真人头像作品。

讨论:

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的审美特征。

是使人物更鲜明更风趣幽默更具感染力。

3、感受夸张的脸,鼓励学生夸张表现自己喜爱的脸。

(1)轻松一下,启发学生尝试做各种有趣夸张的表情,互相观察脸部形的变化特征。

(2)课件出示:

各种表情夸张的人脸。

进一步开阔视野,选择自己喜爱的夸张表情,进行创作。

4、学习泥塑立体造型方法。

(1)欣赏泥塑作品:

中国古今雕塑家、民间艺人的陶土雕塑作品(课本或实物)。

重点欣赏夸张的五官造型特点。

激发学生泥塑造型兴趣。

(2)泥塑捏塑技法学习:

对比漫塑人物和漫画人物不同点:

立体造型与平面造型的区分。

提问讨论:

泥塑捏塑有哪些手法?

总结:

团、搓、压、挖等等。

(3)教师演示:

泥塑人物头像步骤方法。

教师根据简笔画开心的人,用学生制作的椭圆形陶土,添加上捏塑的五官、头发。

(4)讨论:

两块陶土用水衔接会更容易牢固。

讨论多种组合泥塑成型方法,如泥球和泥条组合成眼睛。

(5)欣赏陶艺学生作品,启发:

用泥塑造夸张的五官,有更多的变化方法。

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5、学生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完成创作。

6、展示学生作品,给自己的作品取名,进行评价。

7、做一个轻松夸张的表情下课。

 

作业设计

 表现一幅奇特的形象。

表现形式可以画,可以拼贴,可以拼贴和画相结合。

教学板书

 课题

课后反思

应该说把课的每个环节处理的还是很清晰的,但自己上下来的感觉还是有点忘词,整个课堂还是有点脱节的感觉。

教学内容

第8课《十二生肖》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掌握用纸造型的方法,能生动地粘贴生肖图。

(了解)

2.学习纸条造型的方法。

(练习)

3.从粘贴十二生肖的过程中,学习变形、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和创造美的能力。

(练习、接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是用纸条粘贴的造型方法,制作出自己喜爱的或自己的生肖造型。

难点:

是掌握纸条造型的技巧,粘贴平整牢固,图形不变。

教学准备

 示范作品,硬底板,铅画纸,色卡纸,小刀,剪刀,胶水或双面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此处的长短根据实际情况自定

主体完善(自我修改内容)

 1、课前提醒:

注意小刀、剪刀等工具的安全使用。

2、用谜语引入课题。

“一人有一个,全国有几个?

准确一计算,只有十二个。

你猜这是什么?

学生猜出谜底后出示课题(既谜底)“十二生肖”。

3、学生自由说说对十二生肖的认识,各抒己见。

如:

十二生肖从大到小的顺序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今年是猴年,明年就是鸡年;我属猪,我属狗……

4、讲授做纸条生肖图形的方法。

(1)出示示范作品,欣赏、讲解。

(2)制作一只“老鼠”作示范,边讲解制作方法。

①从书中选一个自己属相或自己喜欢的生肖图,在底板纸上画稿,最后用肯定的线条将生肖图画准。

②截取纸条(已让学生事先准备好)。

③粘贴。

先按轮廓线涂上适量的胶水或贴上双面胶;然后将纸条的断面沿轮廓线细心地粘,要让贴上去的纸条竖立着并不歪斜,等稳定一段时间后,再松手。

如贴上去的纸条长于轮廓线,应将多余的部分纸条剪去,若不够长则应接一段上去。

粘是制作的关键,要细心。

(3)注意的问题。

①截取的纸条应直,宽度一样。

②用白色纸条时,底板应选颜色比较深的卡纸,如:

黑、蓝、红等,以使对比强烈,立体效果好。

③当生肖纸条图形全部粘住后,在胶水未完全干时,上面可以轻轻放上一块书写垫板(美术课本也可以),压一段时间,这样帖成的图形平整牢固。

5、学生作业。

从书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或用自己的生肖图形,制作一幅纸条生肖图。

6、学生制作期间,教师作示范并巡回指导。

7、展示学生作品。

选取完成得较好的作品在黑板上进行展示,最好能够凑齐十二只生肖。

同时让学生们进行自我点评。

8、组织教学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再制作几幅生肖图,把它们挂在家里,美化自己的居室。

 

作业设计

 画生肖

教学板书

 课题

课后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的不足。

合作的前提和基础是自主学习,离开了自主学习,合作就会流于形式。

本课如能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教学内容

第9课《学画山水画》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绘画,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初步了解山水画几种常见的表现方法,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热爱。

2、通过欣赏中国画的各种皴法,指导学生在表现过程中运用相关技法及笔墨要求,表现简单的山水景色,并根据自己的想象表现自己家乡的各种自然景色。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中国画的特点,掌握中国山水画一定的表现技法,表现自然景色。

水墨浓淡的笔墨变化,中国画点线的技法以及山水画构图。

教学准备

 中国画(以山水画为题材为主),山水画技法课件。

师生共同准备中国画的工具与资料。

教学课时

 3-4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此处的长短根据实际情况自定

主体完善(自我修改内容)

 一、欣赏导入

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历代著名山水画,初步了解我国山水悠久的历史及发展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学习兴趣。

与西洋画中的风景画做比较,强调中国画意境及诗书画的一体。

引导欣赏感知中国画中的三远:

高远。

深远。

平远。

二、揭题:

学画山水画

三、新授

1、法的山水画,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思考:

A造型特点B技巧运用C表现手法D感受。

D如何表现。

绘画步骤等。

2、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运用中国画材料,工具进行描画,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体验水墨交融的笔墨情趣。

3、师生共创;请生简述自己做画步骤,方法,师师范步骤,技法。

讲授示范表现山水画技法A皴法B披麻皴C斧劈皴D点苔。

讲解师范在造型中线条的运用,笔墨的技巧等等。

4、欣赏中国画其他技法点津。

5、小结作画步骤。

第一课时完成基本技法的练习,试创作。

师巡视指导。

四、引导创作

1、欣赏课本范图及其他学生的优秀山水作品。

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2、小组讨论创作想法,交流练习过程中的一点成功之处,集思广益。

3、请学生讲述自己的构思及表现形式,师及时表扬及进一步启发,引导并强调构图及笔墨的用法。

水墨的焦浓重淡轻干湿等等。

五、学生创作

1、以线为主的方法,也可以用大块面墨色与点,线,面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山水画。

2、师巡视。

提醒学生在创作中灵活运用技法。

注意构图,处理远近关系等。

3、帮助个别后进学生的造型创作。

六、作业展评

生自评。

互评。

选出优秀作品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师点评优秀作业,小结本科重。

难点。

七、课后拓展

1、通过观察和大胆的想象,创作有新意的作品,表现家乡的自然景色,体现创造的乐趣。

2、利用网络欣赏更多的中国画名作,了解中国艺术大师的作品风格。

 

 

 

作业设计

 点,线,面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