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安基础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9076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依安基础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依安基础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依安基础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依安基础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依安基础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依安基础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依安基础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依安基础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依安基础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依安基础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依安基础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依安基础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依安基础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依安基础资料.docx

《依安基础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依安基础资料.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依安基础资料.docx

依安基础资料

基础设施

依安县不断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老城区及旧街道改造逐年推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齐(齐齐哈尔)——北(北安)铁路横贯依安东西,以碾(碾子山)——北(北安)、依(依安)——明(明水)、依(依安)——拜(拜泉)、依(依安)——讷(讷河)公路为主干道的交通运输网四通八达,邻近哈尔滨、齐齐哈尔两个机场可直飞全国各地;电力供应充足,现有两座变电所,输入电压110千伏和35千伏,出口为3个回路35千伏和7个回路10千伏配电线路,形成了覆盖全县的输变电网络;移动、联通、网通、铁通、邮政等部门业务范围不断拓宽,现有交换机容量达到22616门,电话用户覆盖面达90%,通信光缆长度347公里,形成了优质、高效的通讯服务体系;县城给排水设施完善,城区管网年供水量20,000吨,城市污水处理工程规划于2006年开工建设,设计日处理污水近期4万吨,远期8万吨;现有集中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

银行、餐饮、宾馆、休闲、娱乐等商服设施一应俱全。

依安已经成为安居、创业的福地、宝地。

社会事业

【广播电视】

依安县有线电视总用户2.5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25%。

全县有广播站15个,企业广播站2个;乡镇全部实现并网,微波专用线路1条,调频广播电台1个。

电视覆盖率达到85%,广播覆盖率达到98%。

【科学技术】

“十五”期间,全县共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5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省级项目8项,市级项目6项,县级项目134项,全县累计取得科技成果80项,其中《紫花油豆角综合高产技术推广》项目,分别获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长特别奖。

民营科技企业累计达到24户。

依安县是全国百名科普示范县之一,“十五”期间举办各种科普培训班培训人员40多万人次,举办科普大集18场次,印发科普资料100多种12万份,创建乡村科普图书活动室4个,藏书840多种、近万册,价值10余万元。

【教育事业】

依安县有各类学校289所,其中小学220所(县内7所、农村211所、企民办2所),初级中学30所(其中县内4所、农村25所、企民办1所),高中2所(实验中学、第一中学),职业技术高中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17所(其中教育办1所、民办16所)。

全县中小学在岗教职工3661人,其中高中教职工252人、初中教职工1346人、小学教职工2063人。

高中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166人;初中专任教师专科以上学历904人;小学专任教师中专以上学历1732人。

全县高中、初中、小学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83%、86.3%、96.5%。

几年来,依安县委、县政府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团结奋进,开拓创新,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全县各类教育得到了健康、快速、协调发展,取得了优异成绩,连年受到省市嘉奖和表彰。

【医疗卫生】

全县共有医疗机构217个,其中,县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6个,乡镇卫生院16个,合并乡设分院2个,防保站15个,卫生所148个,厂企医院2所,个体医疗机构29个。

县级医疗机构共有在职职工81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09人,主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有27人,中级职称228人,现有床位400张,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445人,注册护士128人,房屋建筑总面积26668平方米。

乡镇卫生院(含防保站)编制人员578人,实有在职职工505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29人,中级职称35人,初级职称294人,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20人,执业护士42人,现有床位222张,房屋建筑面积8070.2平方米。

村卫生所具备《乡村医生资格证书》的480人,其中兼职防保医生148人,妇幼医生99人。

近年来,依安县医疗卫生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县人民医院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房屋面积19000平方米。

有先进的日产CT诊断仪,德国多普勒B超诊断仪,日产500毫安X光机,德国西门子多功能麻醉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肺功能测定仪、血球分析仪、尿分析仪等先进设备500多台件。

新落成的疾病防控中心建筑面积2726平方米,固定资产431万元。

妇幼保健院建筑面积1142平方米,接受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资金会项目援助,陆续装备了医疗仪和设备19台件,价值5万美元;得到香港万志仁慈善机构捐助医疗设备10余台件和救护车1辆。

【文化体育】

依安县文化体育事业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长足发展。

专业艺术团体坚持文艺“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开展送戏下乡和进社区活动,每年演出达150场以上。

群众文化工作以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为载体,以社区广场文化活动和“金色田野”活动为重点,积极开展机关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村镇文化活动,做到了乡乡有文化站、村村有文化室,每年举办各种文化活动近100场,参加省、市各类比赛取得了优异成绩。

县文化馆已建成900平方米,具有一定综合性培训能力的文化馆舍。

县图书馆坚持为读者服务,每年开馆300多天,接待读者12,000人,馆藏图书40,000余册。

文物工作坚持文物保护“四有”建设,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

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现有网吧、印刷、娱乐场所、书报刊等文化经营业户148户。

体育工作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全县共有全民健身点19个,社会体育指导员26人,每年至少举办一次篮球、门球、钓鱼、速度滑冰等体育活动赛事,积极开展“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加快业余体育人才的培养,向上级体校输送优秀体育人才。

【计划生育】

我县现有居住人口429944人,县城人口61357人,农村人口368587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99600人。

2005年全县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97‰,生育符合政策率稳定在95.18%,为全年工作目标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全县县、乡、村三级全部实行了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制度,村级实行了村民自治,落实了行政执法责任制,实行了行政执法案卷审查制度,制约了违法行为的发生。

配齐配强了行政执法人员,15个乡镇和各街道全部达到了有2名以上执法人员的要求。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

公安、计生、工商相关部门综合管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实行流出核发、流入查验制度。

    

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核发率91.3%,查验率92%,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网上信息交换工作初见成效,信息反馈率逐步提高,2005年全国各地上网提交需我县调查反馈人员154人,已反馈124人,信息反馈率达80%。

独生子女办证率明显提高。

各乡镇、街道都做到了只要群众有要求,就给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独生子女办证率达到了92.5%。

国民经济

【农业概况】

依安县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大县。

1990年以前,种植结构主要以大豆和小麦为主,占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二左右,产量和效益水平都比较低。

当时的平均单产只有101公斤,有半数以上的农民生活在温饱线上。

为了打破种植结构单一的局面,进而提高单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依安县委、县政府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于1992年调整了种植结构,使种植结构单一的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全县形成了三大产区。

即乌裕尔河以北的红星、新屯、上游、先锋、太东为麦豆薯产区;乌裕尔河以南的新发、阳春、富饶、解放、依龙、双阳为麦、豆、玉米、亚麻产区;乌裕尔河西南的向前、新兴、三兴、中心为杂粮、甜菜、葵花主产区。

1994年,我县挤身于全国产粮大县行列。

此后,受市场政策的双重影响,种植结构又发生了新的变化,优质粮食作物、特色作物、联动功能强的作物成为种植业的“主心骨”。

2004年,全县优质粮食型作物面积达到了245万亩。

其中大豆85.3万亩,主要有黑河24、合丰40、东农46、嫩丰15等品种,含油量较高;玉米70万亩,主要的品种有海玉4、哲单37、龙单13等。

纸筒甜菜、马铃薯等企业吃配型作物的种植面积分别达到了10.7万亩、30万亩;奶花芸豆、葵花、蔬菜等市场需求旺盛的特色作物面积分别达到34万亩、18.4万亩。

1990年以来,我县累计推广170余项增产技术。

三四积温带玉米栽培模式获得了省长特别奖,冷浸盐渍土种稻模式填补了寒地种稻的空白,纸筒甜菜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被国家甜菜研究所和东北农业大学专家誉为技术创新先进科技进步成果,属国外国内研究的先进水平。

近年来,依安人民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无污染、无公害的优良环境,打造出中国百万亩最优良的非转基因高油、高蛋白大豆生产基地;中国北方“金三角”50万亩马铃薯种薯及商品薯生产基地;玉米、纸筒甜菜、亚麻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原料基地,杂粮、杂豆、葵花等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和集散地,是“中国紫花油豆角之乡”、国家商品粮大县、全省绿色食品基地县。

有40%以上农产品在县内实现加工增值,拥有“依鹤”牌鹅、“雪”牌糖、“依欣”牌紫花油豆角等4个系列12个绿色食品标识,是全国食品工业强县。

【畜牧业概况】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农牧“主辅换位”和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牧业富民”的工作思路,实施大户战略,发展重点品类,着力规模推进,增加科技含量,拓宽市场领域,形成了靠效益吸引、典型带动、市场拉动、龙头牵动、基地连动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加速了畜牧业向主导产业迈进的步伐。

2004的,牧业产值实现8.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2.6%,有40%以上的村实现了换位目标。

目前的畜牧业生产运行良好。

截止2005年3月末,黄肉牛存栏115,641头,同比增长0.4%;奶牛存栏9588头,增长8.2%;生猪存栏331,826头,增长6.3%;山绵羊存栏302,843只,增长22.7%;家禽存栏183.2万只,增长2.6%。

养殖专业户发展到9,636户,专业大户发展到602户,养殖场发展到118个,养殖小区发展到64个,养殖专业村屯发展到236个。

全县饲养直线育肥猪的户达4,300户,出栏30多万头。

全县肉牛快速育肥达1500户,已出栏优质肉牛5万头。

肉羊舍饲技术的试验、示范开始启步。

现在,全县舍饲喂养户达323户,饲养肉羊20,995只。

品种改良工作实现了较大突破。

目前,黄奶牛全部用冻精配种,黄肉牛全部用西门塔尔、夏洛莱、比利时兰等优质肉牛冻精配种。

全县引进皮特兰、双肌臀约克、台系杜洛克种猪308头,同时还引进美利奴、夏洛莱、特克塞尔、无角道赛特、萨福克等优质种羊。

【工业概况】

历史沿革。

依安设治之初,由于集镇形成,经商者兼营手工作坊,有铁匠、铜匠、木匠、瓦匠等,多以单独经营。

1928年7月第一家烧锅福新兴开业,资金6000元,从业人员24人,年产白酒13.52万斤。

1933年齐克铁路通车,打通齐齐哈尔市、克山县等地门户。

1943年县城泰安街私人工业83户。

其中:

烧锅3户,油坊2户,铁匠炉13户,木匠铺11户,皮匠铺10户,钟表铺13户,鞋铺5户、成衣铺12户,酱园3户,印刷局3户,刻字铺1户,白铁铺8户。

解放前由于历史限制,地方工业发展缓慢。

   1946年政府实行民族工商业保护政策,制酒厂为第一家国营工厂,后有被服厂、亚麻厂。

1949年全县个体手工业414户,从业人员2328人,总产值30813元。

国营工厂7户,职工318人,产值80.2万元。

1952年为实现国家工业化改造,先后建乳品厂、砖瓦厂、棉织厂等。

1953年后建军属绳麻社、皮革社,又建修表刻字社、翻砂社、白铁社、弹棉社、饲料加工社、制帽社、服装社、针织社等私人手工业,从业人员158人。

1955年在规模较大的天成酱园、东文印刷厂进行公私合营试点,同年11月组成生产合作社54个,从业人员1307人。

1956年手工业合作社71个,从业人员1453人。

1958年县淀粉厂生产的“冰山牌”马铃薯淀粉,质量超过英国,赶上荷兰“风车牌”马铃薯淀粉,打入国际市场,畅销欧洲及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

1960年后,先后新建磷肥厂、电子原件厂、机床厂、电机厂、玻璃厂等。

1963年乳品厂生产的“建华牌”奶粉,驰名省内外。

1970年陶瓷厂隧道窑建成,节约能源,利用余热,为全省同行业做出榜样。

“依安大曲”、“马铃花牌”CG彩格印花床单,“冰山牌”马铃薯淀粉,“鹤湖牌”平板玻璃被评为黑龙江优质产品。

1985年地方国营工业企业达到43户,职工4165人,工业总产值4235万元。

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118户,总产值3013万元。

乡镇工业企业222户,从业人员5102人,总产值1381万元。

形成了以酿酒、淀粉、乳制品、酱油、食醋为主的食品工业;以棉织为主的纺织工业;以平板玻璃、砖瓦、防水涂料为主的建材工业;以金属切削、电子原件为主的机械电子工业。

   1996年,全县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115户。

其中:

国有企业28户,集体企业80户,民营企业5户,联营企业1户,外资企业1户。

工业总产值25099万元,销售收入35707万元,税金1927万元,利润738万元,工业经济对县级财政贡献率为24%,全县工业获齐齐哈尔市县区经济工作综合评价总分第三名。

通过加大引借联合力度,先后与21个大中型企业、4所大专院校、6个科研单位建立了协作关系,引进资金4045万元,促成了依安黄淮公司、机制纸筒、红星高岭土矿3个较大项目和太东塑料制品、新兴铝制品等26个中小项目建成投产,改造了天鹅集团公司、阳春电线厂、建明石英砂矿等8户企业,完成了新型建筑材料厂设备改造,水箱厂汽车配件设备改造,大鹅生产线三期改造等34个新建技改项目。

对玻璃厂、陶瓷厂、印刷厂、毛巾厂、皮革厂等8户负债高、亏损大、资不抵债的工业企业实施了依法破产,卸掉债务7886万元,盘活资产3496万元。

通过竞价、定价、让价、零价等方式公开招标,对工农机械修配厂、塑料厂、工业纸箱厂等15户小型企业进行产权出售。

启动了制酒厂、水泥厂、色织厂等7户企业,安置下岗职工近千人。

通过引借联合,对乳品厂、淀粉厂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组改造,组建成立了依安黄淮油脂有限公司、依安纸制品有限责任公司、齐齐哈尔天鹅食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0年后依安县先后获得“中国白鹅之乡”、“中国紫花油豆角之乡”、“全国食品工业强县”等称号,齐齐哈尔天鹅食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被命名为“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依安瑞雪糖业有限责任公司被命名为“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企业”。

工业经济现状。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对工业企业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到目前全县工业企业全部退出国有经营阵地,实现了民有民营。

   几年来,围绕县委确定的“跳出农业抓农业,围绕产业抓企业,全民招商招大商,增强财力壮实力”和“工业强县、牧业富民”的工作思路,多措并举,大上工业、上大工业。

通过扶持培植大企业,改造提升老企业,招商引资上马新企业,大力发展民营企业,以山东黄淮、内蒙奈伦等超亿元新上项目为龙头带动,以瑞雪糖业、摇篮乳业、扬州馋神集团等县内支柱企业作产业基础,以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和矿产资源为依托,初步构建起以食品、生物化工、陶瓷产业为支撑的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的强势工业经济格局,为县域经济大发展、快发展,实现三年翻番战略目标夯实了基础。

目前全县工业企业已发展到1082户。

其中:

规模以上企业13户.2004年全县民营经济增加值、销售收入、净利润、实缴税金分别实现4.2亿元、16.8亿元、1.7亿元和3225万元。

分别增长6.4%、6%、6.8%和2.3%。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分别实现3.9亿元、4.1亿元、2301万元和3311万元,分别增长14.7%、5%、11.9%和9.1%。

2005年工业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民营经济预计实现工业增加值4.5亿元、销售收入18亿元、利润1.9亿元、税金35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7.2%、7%、9%和8.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预计实现工业增加值14990万元,现价总产值43850万元,销售收入45300万元,利润2531万元,税金364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2%、12%、10%、10%和10%。

外贸出口额50万美元,同比增加47.8万美元。

招商引资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全年引进项目76项,引进国内资金6.5亿元,同比增长60%;直接利用外资185万美元,同比增长26%;引进山东黄淮、内蒙奈伦等投资超亿元的大项目,新建韩国三信有限公司、五谷丰肥料有限公司、亿海乙醇制造有限公司、依安酿酒有限公司、黑龙酒业有限公司等超千万元的企业,新上了马铃薯全粉等10多个投资超千万元的项目。

建立了三个工业园区。

发展前景。

2005年,中共依安县委提出了县域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决定,即从2006年起到2008年末,在全县实施县域经济三年翻番战略。

   工业经济突出发展陶瓷、制糖、大豆、大鹅、乳品、马铃薯加工等六大产业。

以品质精良,储量丰厚的高岭土资源为依托,开发建筑陶瓷、卫生陶瓷、工艺美术陶瓷及玻璃制品,力争把依安建成中国北方的新兴陶瓷生产基地;以瑞雪糖业公司为基础,引进战略投资伙伴,开发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高新产品;以奈伦公司为龙头,加快三信公司、金龙公司、冰山公司等马铃薯加工企业的集群发展,全面开发精制淀粉、变性淀粉、膳食纤维、蛋白、粉丝、薯片等薯产品;以黄淮1200T/D大豆深加工项目为核心,开发油脂、磷脂、蛋白等系列产品。

以摇篮为引带,扩大奶牛饲养总量,建立原料生产基地,扩张企业生产规模,增加产品品类,壮大乳制品产业;以天鹅公司为基础,引进战略投资合作伙伴,做大做强鹅产业。

   实施“十百千”创业工程。

通过招商引资发展企业、深化改革搞活企业、科技进步提升企业、改善环境服务企业,壮大企业群体、扩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档次,到2008年末,全县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工业企业要达到1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0户,民营工业企业达到1000户。

全县工业企业产值、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分别达到50亿元、48亿元、4.5亿元、1.8亿元。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分别达到45亿元、44亿元、3.5亿元、1.3亿元;园区工业企业在全县工业经济中所占比重达到55%以上。

【财政金融概况】

2005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实现4,659万元,同比增长12.1%,地方财政支出实现26,717万元,同比增长15.8%;银行各类存款余额为150,110万元,同比增长14.5%;银行各类贷款余额为132,448万元,同比增长18.3%。

人口状况

依安县总人口49万,有汉、满、蒙、回、朝鲜、锡伯等14个民族。

气候条件

依安县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

春季多风少雨,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霜早,冬季寒冷较长。

年平均气温2.4℃,一年之中有5个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一月气温最低,平均气温在-21.1℃,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在22.3℃,有效积温为2513.3℃,平均初霜日期为9月20日,平均终霜期为5月13日,平均无霜期127天,11月结冻,4月初河开。

全年日照时数2711.8小时,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为120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为472.2毫米,降水量年季变化差异较大,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69.4%,7月份降水量最多,平均在13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29.2%,全年17米/秒的大风日数平均18天。

春秋多西北风、西南风向,平均风速4米/秒,夏季多为偏南风偏东风,平均风速3~4米/秒,冬季多西北风向,平均风速3~4米/秒,年平均蒸发量为1550.7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63%左右。

最大积雪深度18厘米,最大冻土深2.72米。

   依安县农业作物耕种时间从清明前后开始播种,至深秋季收获结束,主要适宜麦麻、玉米、杂粮、马铃薯、大豆等作物的耕种,候鸟于早春由南方陆续迁徙而来,深秋季节返回。

地理位置

依安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小兴安岭西南麓,松嫩平原北缘,齐齐哈尔市东北部。

东与拜泉县分界,西与富裕县为邻,北与克山、讷河县毗连,南与林甸、明水县接壤,地处东经124°50′—125°42′,北纬47°16′—48°2′。

全境南北长70公里,东西宽55公里,幅员3685平方公里。

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克拜波状平原和松嫩平原过渡地带。

地形由东北向西南缓缓倾斜,北部丘陵海拔280米,中部乌裕尔河流域河滩地带海拔160米,平均海拔220米。

主要河流有乌裕尔河、双阳河、宝泉河等,均为季节性河流。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世界上仅有的三条黑土带之一在依安境内穿过。

依安县有耕地面积318万亩,均为黑土、黑钙土。

黑土表层厚30厘米以上,有机质含量5%,呈酸性,有良好的团粒结构,占全县土壤面积的18.3%;黑钙土以草甸黑钙土和碳酸黑钙土为主。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适宜玉米、大豆、水稻等各种作物生长。

这里田连阡陌,一望无垠,适于大规模、集约化生产,盛产水稻、玉米、小麦、大豆等优质粮食型作物,甜菜、亚麻、马铃薯等吃配型作物,杂豆、葵花等市场需求型作物,紫花油豆角、白萝卜等无公害作物,是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

【矿产资源】 依安县矿产资源丰富,广袤的黑土地下蕴藏着9种非金属矿藏。

其中,高岭土矿探明储量约230亿吨,是我国长江以北唯一一个大储量砂质高岭土矿,矿属共生伴生矿,除高岭土矿外,还分布着大量的致密粘土和耐火土。

据国家建材规划研究院评定,依安高岭土的颗粒度、可塑性、吸附性、烧结性、耐火度完全符合多种陶瓷的原料要求,并可作为高级橡胶、塑料、化装品填料和高级铜版纸的原料。

石英砂矿储量在250万吨以上,Sio2含量达98.2%以上,是我国甚至世界上少有的高品位石英砂矿。

【林业资源】 全县有林面积65万亩,林木覆盖率达12%以上。

多年来,营造各种防护林面积50万亩,防护体系初具规模,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庇护农田270万亩,风剥地现象基本杜绝。

水保林控制水土流失60万亩。

两个林杨(新兴机械化林场、上游经营林杨)经营面积5046公顷,有林面积1374公顷,林木总蓄积119370立方米,宜地林2500公顷。

两个苗圃(国营第一苗圃,第二苗圃)经营面积82公顷,育苗38公顷。

【水利资源】 依安县境内有两条主要水源——乌裕尔河、双阳河。

其它水源均为这二条河流的支流,通过这两条重要河系流向境外。

境内有大型水库一座——双阳河水库。

双阳河水库是黑龙江省“八五”工程之一,库容2.97亿立方米。

中型水库三座——上游水库、跃进水库、阳春水库。

小型水库5座。

三个灌区——跃进灌区、上游灌区、双阳河灌区,有效灌溉面积13.8万亩。

全县有机电井1664眼,灌溉面积57.5万亩。

依安历史

依安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

此地夏、商、周朝是少数民族游牧之地;秦、汉、三国、晋朝属扶余和北扶余之一部;南北朝为寇漫汉(豆莫娄)国;隋、唐朝司靺鞨黑水部北栅地;五代、宋朝为契丹属地;金属生女夏族,由蒲峪路(克东县金城乡古城村)辖;元朝属斡赤斤封地;明朝属奴儿干都司的福余卫;清朝初属索伦部,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属黑龙江将军及依克明安旗(富裕县富海镇大泉子村);中华民国时期,属黑龙江省龙江道。

民国12年(1923年)10月23日,经黑龙江省长公署照准,建依安设治局,置龙泉镇(依龙镇)。

民国18年(1929年)1月5日,依安设置局晋升为三等县,改称县公署(后为县政府)。

同年10月15日,黑龙江省令将第四区(泰安镇)划归克山县。

伪满康德元年(1934年)12月1日,实行新省制,隶属伪龙江省(省会齐齐哈尔市)。

伪满康德6年(1939年)6月1日,隶属为北安省(省会北安街,即今北安市)管辖。

伪满康德8年(1941年)9月1日,泰安街等从克山县划回。

同年10月,县公署从龙泉镇(改为依安村)北迁泰安街(即今依安镇)。

1945年11月13日,复归黑龙江省(省会今北安市)。

同年12月31日,依安解放。

1946年1月1日,建民主政府。

1947年2月4日,属黑龙江、嫩江联合省(简称“黑嫩省”,省会齐齐哈尔市)第一专区(驻北安市)。

同年9月16日,复属黑龙江省(省会北安市),10月18日更名泰安县。

1952年6月12日,经政务院批准复名依安县。

1954年8月1日,属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嫩江地区(驻齐齐哈尔市)。

1955年8月9日,县城泰安镇改名依安镇。

1960年5月12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