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业发展与工程项目管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9083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3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建筑业发展与工程项目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中国建筑业发展与工程项目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中国建筑业发展与工程项目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中国建筑业发展与工程项目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中国建筑业发展与工程项目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中国建筑业发展与工程项目管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中国建筑业发展与工程项目管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中国建筑业发展与工程项目管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中国建筑业发展与工程项目管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中国建筑业发展与工程项目管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中国建筑业发展与工程项目管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中国建筑业发展与工程项目管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中国建筑业发展与工程项目管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中国建筑业发展与工程项目管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中国建筑业发展与工程项目管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中国建筑业发展与工程项目管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中国建筑业发展与工程项目管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中国建筑业发展与工程项目管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中国建筑业发展与工程项目管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中国建筑业发展与工程项目管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建筑业发展与工程项目管理.docx

《中国建筑业发展与工程项目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建筑业发展与工程项目管理.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建筑业发展与工程项目管理.docx

中国建筑业发展与工程项目管理

中国建筑业发展与工程项目管理的

 

最新走向

 

 

    中国建协工程项目管理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天津大学国际工程管理学院教授

    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FCIOB)

    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A)

   一、关于中国建筑业面临的形势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24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365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增长率为9%以上,2005年达到182321亿元,又比上年增长9.9%,在这一时期,尤其是建筑业增加值持续增长,以1989年-2005年为例,中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以下同)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6%(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占GDP的比重由4.7%提高到7%以上,2005年建筑业总产值达到34746亿元。

建筑业的从业人数从1989年的2407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4000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5.3%。

2006年根据国家统计局上半年统计数据,预计增长24%左右,将突破40000亿元。

在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与设计咨询方面也取得了可喜成绩。

对外新签合同额从1989年的22.12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217.6亿美元,2004年为238.4亿美元,增长24.6%。

   

(一)我国建筑行业的状况分析

    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状况

   

(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总的来看持续增长

   

(2)自筹资金和外资的引进有力的带动了国内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

   (3)全社会固定投资具有东部地区占据主导地位,西部地区增长较快两大特点

   2001年至2006年,西部、东北、中部投资始终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特别是2006年上半年分别为34.4%、42.13%、41.47%和25。

9%,吉林以55.6%的平均速度跃居第一。

   到2010年,建筑业总产值(营业额)预计将超过90000亿元,年均增长7%以上,建筑业增加值将达到15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8%以上,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左右。

   (3)当前建筑业面临的形式与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GDP占世界的三十分之一,但能耗占百分之十一,煤炭消耗占世界的38%,电力占13%,(建造和使用建筑直接、间接消耗的能源占全社会总能耗的46.7%,用水占城市用水的47%,使用钢材和水泥分别占30%和25%),经济增长的成本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5%以上。

   当前对建筑业来讲主要是来自两个方面的冲击和挑战

   一是来自国际高端市场(概括的讲包括大市场、大业主、大项目)及带资承包的挑战。

   二是面临国内宏观调控政策等压力。

   到2004年三季度全国共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70600个,总投资规模172744亿元,其中停止建设的项目427个,总投资430亿元,暂停建设,限期整改的项目2882个,总投资规模6739亿元,取消立项项目841个,总投资规模1272亿元,以上三类项目共计4150个,总投资规模8441亿元。

   

(二)国际建筑业发展与市场分析

   1.全球建筑市场投资规模

   ( 1)亚洲

   香港建筑市场2006年到2011年五年中将以年均8.7%的速度增长,建筑支出总量将由2004年的380亿美元增长到656亿美元,成为全球17大市场。

   越南是湄公河地区国家中经济活力最强的国家,各行业都制定了今后5-10年的发展规划。

化工、水泥、钢铁、交通、电力、机械等13个行业在今后5-10年内,计划总投资规模将达到382亿美元。

   新加坡在2006年~2011年的五年中,经济发展将以年均9.4%的速度增长,2010年建筑支出总量将从2004年的230亿美元达到412亿美元。

   泰国经济2006年~2011年的五年中将以年均12.6%的速度增长,建筑支出总量将从2004年的250亿美元达到2010年的515亿美元。

   印度是公认的中国之后最具潜质的国家。

2006年到2011年的五年中,印度经济将以年均11.2%的速度增长,建筑支出总量将从2004年的540亿美元达到2010年的1016亿美元。

   巴基斯坦是经济2006年至2011年的五年中将以年均5.6%的速度增长,建筑支出总量将从2004年的60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85亿美元。

   日本近几年建筑业支出均在6000~7000亿美元,依然遥遥领先,在全球仅次于美国。

  

   

(2)欧洲

   欧洲建筑业的投资额也达到了1万亿美元以上,其中德国是最大的建筑市场。

   俄罗斯经济连续三年实现大幅度增长,建筑业年增长7%以上,将有大量的房屋和城市基础设施投资。

据分析,2006年到2011年的五年中俄罗斯经济将以年均7.8%的速度增长,建筑支出总量将从2004年的410亿美元达到2010年的622亿美元。

   西班牙自2002年以来建筑投资已达到了1000亿美元以上。

   (3)北美

   美国一直处于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地位,其中美国占北美市场的92.6%,占全球投资总额的24%,2006年到2011年的五年中将以年均5.2%的速度增长,建筑支出总量将从2004年的8516亿美元达到2010年的11314亿美元。

   (4)拉丁美洲

   以巴西和墨西哥为首的拉丁美洲建筑市场投资额达到2410亿美元,其中巴西占拉美市场的45.2%,曾为全球第六位。

2006年到2011年五年中将以年均9.2%的速度增长,建筑支出总量将从2004年的1055亿美元达到2010年的1771亿美元。

   (5)中东和非洲

   中东地区建筑业投资与油价关系密切,每年投资约有2000多亿美元左右。

   阿联酋是海湾地区重要的工程承包市场,每年都有大量工程项目发包。

   迪拜在过去的八年均经济增长8.6%,2004~2009年六年间,建筑市场预计仍将保持这一增长速度。

   沙特2006年到2011年五年中将以年均6.7%的速度增长,建筑支出总量将从2004年的218亿美元达到2010年的313亿美元

   ①北部非洲

   阿尔及利亚2006年到2011年五年中将以年均7.1%的速度增长,建筑支出总量将从2001年的124亿美元达到2010年的184亿美元。

   ②南部非洲

   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SADC)是南部非洲的区域经济组织,有14个成员国,制定了407个项目,全部项目预计耗资80亿美元。

    2.国际建筑市场构成分析

   从国际承包市场的营业额来看,欧洲地区依然是最大的国际建筑市场,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其次的亚洲和美国,三大市场占全球市场的67.5%。

其他四个市场(拉丁美洲10%,含加勒比海、非洲8.3%、中东8%、加拿大6.1%)占32.5%)因此,国际建筑市场的重点仍然在美洲和欧洲,但对我国承包商来说亚洲仍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阵地。

   (3)国际建筑市场虽有所萎缩,但容量仍然较大

 

   总的投资额大约在4.5万多亿美元中,按30%的开放度计算,每年约有1.3万亿美元的市场份额,到2010年可达到6万亿美元以上。

 (4)国际建筑市场总体发展趋势

   国际工程承包将在三个领域具有巨大增长潜力;一是基础能源与基础设施方面的工程,二是石油化工项目;三是供水项目和环保项目。

   (三)ENR225强国际承包商规模和效率比较

   1.ENR225强国际承包商情况

   ENR225强国际承包商前15名(全球市场)单位:

百万美元

   2.近年入围ENR全球承包商225强的中国公司

   3.中国企业近几年进入国际建筑市场有较大长进

   一是进入225强的企业有所增加,营业额有大幅度增长。

   二是规模大型化、发包形式多样化,产业深度发生了重大变化。

   三对外承包整体竞争力有所提高。

 

   从ENR近三年排名来看,中国公司在对外承包工程中除了建筑施工企业外,工程设计和咨询业也有了较大发展,目前世界排名前列的200家大型设计公司,我国已有20家入围。

   二、国外建筑工程公司对中国建筑业企业的可借鉴之处与建议

   

(一)国外公司的可借鉴之处   

   从集团整体运行模式、经营战略选择、投资风险控制、扩张手段研究、业务结构调整、国内外业务比例等方面进行归纳。

  1.ENR225强前十名建筑公司简介

   

(1)瑞典斯勘斯卡 集团员工总数达79000人。

2002年总资产115亿美元,新增合同额148亿美元,销售额超过183亿美元。

   

(2)法国芬奇(Vinci)集团员工总数13万人,2003年营业额达到213.6亿美元。

   (3)法国布依格集团 员工人数12.5万人。

总资产225亿美元,2003年营业额达到170亿美元。

   (4)日本大成  员工10697人。

2001年总资产103亿美元,新增合同额109亿美元,营业额达到141.1亿美元。

   (5)日本大林 员工总数11261人,2003年营业额达到143亿美元。

   (6)美国福陆丹尼尔 公司全球雇员5万人,2002年总资产31亿美元,新增合同额108亿美元。

   (7)清水建设 员工总数12667人,2002年清水建设总资产145亿美元,新增合同额93亿美元。

   (8)株式会社竹中工务店 雇员人数8685人,总资产93亿美元,2002年销售额101亿美元,新增合同额81亿美元。

   (9)鹿岛公司 员工人数10761人,2001年总资产167亿美元,新增合同额94亿美元。

   (10)桑达克斯 2001年总资产达90亿美元,新增合同额75亿美元。

 

   2.集团的整体运行模式借鉴

  

(1)大成建设的集团运行体制

   一是打造和形成以集团公司为核心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全球经营品牌战略。

   二是最大限度的整合社会资源,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总分包关系网。

   三是实行多元化经营战略,加大对高科技和房地产及中介服务领域投资力度。

   

(2)特纳(Turner)公司的项目管理控制系统

  一是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项目管理组织及其监控体系

    二是赋予地区项目经理更多权力和责任,充分发挥项目经理在招投标和市场开拓方面的积极性

   三是强化项目各级组织的跨职能管理  

  B.斯勘斯卡集团的风险管理成功案例

  一是坚持项目承建与投资风险评估。

  二是建立严格的风险评估管理程序。

  三是加强财务抗风险管理

   

(二)当前中国建筑业企业市场发展的选择与几点建议

   1.从当前国内形势分析

   

(1)以市场方法解决市场经济供需失衡带来的问题。

    

(2)加强对招投标的正确引导和管理,改变最低价中标的做法。

    (3)以科学的发展观建立政府投资工程的应对机制。

    (4)实现中国市场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

  

   2.纵观国际建筑市场

   

(1)要充分认识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对中国企业的严重挑战

   目前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有两个方面:

   一是我国市场运行规则正受到来自国际高端市场的影响,高端市场概括的说就是“大市场、大业主、大项目”,大市场不单是指容量,而主要是看可开发性。

大业主主要指世行和亚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和世界500强中具有较强支付能力的企业;大项目主要是承担规模大,影响力强的项目,一般指合同额房建在1000万美元,其它在2000万美元以上

    二是带资承包成为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发展的重要趋势,目前发达国家对外承包融资额已达57%以上。

   

(2)其次是要加强企业经营战略问题的研究和改进

     企业管理分为三大类:

    一是为完成一个优质产品而进行的生产和技术管理;

    二是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的的营销管理;

    三是以企业长远发展为目的的战略管理。

   (3)加强企业经营战略和业务结构的调整

   (4)加强目标市场和市场区域的选择

    ①三个层次进入国际市场的基本格局

   近期目标:

    中期目标:

   长期目标:

   ②两种基本承包方式进入国际工程市场

  我国建筑企业可以分两种基本承包方式进入国际工程市场

  以工程总承包、DB、EPC、BOT等模式占领国际市场

  3.加强社会资源和集团业务的整合

  

(1)当前国内企业集团运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2)通过资源业务整合达到集团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首先是形成企业集团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在国际市场和项目管理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优势和一些先进的管理模式与品牌,同时在经营理念、科学决策、技术创新、项目管理等方面具有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独特优势。

   其次是构筑国际化发展战略,确立目标市场,制定相应的战略措施。

   再就是科学判断市场,确立进入市场战略,寻找切入点和突破点。

  (3)大型建筑企业业务整合的好处

   一是总公司可以致力于集团发展战略与整体管理架构的优化,有利于发挥核心竞争优势和品牌战略来占领市场。

   二是下属各级公司可以利用自己的业务专长直接面对市场,减轻总公司的业务压力,加大了对子公司的激励。

   经济全球化本身就是一种利益资源的整合,就是整合别人好的东西为我所用,问题是谁是整合的主体,谁是被整合者。

如果我们能成为主体,就可以整合别人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最终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如果我们只能当被整合者,就只能让别人整合我们廉价的劳动力这个市场优势,所以不论企业整合也好,还是社会资源整合,我们必须占据主动地位,才能真正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三、中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发展趋势与最新走向

   

(一)建筑业企业推行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回顾     

    第一阶段:

为引进学习阶段

    从1984年我国工程建设实行招投标制以及鲁布革水电站工程引进世界银行贷款建设项目开始的。

   第二阶段:

从87年五部委联合颁发的[计施1987);2002号]文件为起点,到1993年内蒙古呼市会议为项目法施工的研究试点阶段。

分类指导,专题突破,分步实施,全面深化施工管理体制改革工作。

   第三阶段:

以1994年建设部在九江召开的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会议为起点,到1997年西安项目管理工作会议推出学习全国优秀项目经理范玉恕先进事迹为全面总结推广阶段。

 

   第四阶段:

97年到2000年,从西安会议推出学习范玉恕,全面运用项目管理现代化管理方法创建优质工程的先进经验到现在,为完善和深化规范项目管理阶段。

     

   第五阶段:

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至今为创新发展阶段,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我国工程项目管理进入了一个方兴未艾的历史发展时期,从实践应用的广度和理论研究的深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有所创新。

  

(二)建筑业企业推行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和取得的主要成效

   1.从实践创造和理论探讨上把“项目法施工”初期设想变为可操作的一种新型的施工管理模式并在理论上有较成熟的阐述,初步行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并与国际惯例接轨、适应市场经济、操作性强、比较系统的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

   2.推动了政府职能的转变,使得政府部门能够不失时机地抓住建筑业企业管理体制综合改革当中的矛盾及时地进行政策指导,建立和制定了以资质管理为手段的三个层次的企业资质管理体系。

逐步建立以智力密集型的工程项目施工总承包公司为龙头,以专业施工队伍为骨干,以劳务作业队伍为依托,全民与集体(多种经济成分并举),总包与分包,前方与后方,分工协作,互为补充,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组织结构。

   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工程项目总承包施工企业,这类企业数量不多,但能量很大,处于整个组织结构的龙头地位,所以称为“龙头企业”。

   第二个层次是具有独立承包能力的建筑施工专业承包企业,这类企业数量大,门类多。

处于整个组织结构的主体地位。

   第三个层次是提供劳务又可面向村镇的劳务分包企业,处于整个组织结构的机动地位。

管在农村,用在城市,招之即来,完工能退的一支富有弹性的劳务大军。

   3.促进了建筑业的结构调整,从理论和实践上突破了建筑业是劳务密集型企业,进行了企业内部两层分离实践和模拟市场  的建立,创造了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规划多种经营,实行多元化战略的经验。

   4.为企业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懂法律、会经营、善管理、敢负责、作风硬的项目管理人才队伍,明确了项目经理在施工企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加速了项目经理职业化建设。

   5.学习和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模式,促进了中国项目管理实践运用和理论研究创新的发展,为我国加入WTO后,建筑业企业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走向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我国项目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为:

第一项目法人责任制,第二招投标责任制,第三建设工程监理制,第四合同管理制,第五项目经理责任制。

一是学习借鉴,坚持“洋为中用”。

二是广开思路,学以致用。

三是结合实际,开拓创新。

   6.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在实践运用中经受了考验,取得了丰硕成果,建设和完成了一批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充分展示建筑行业科技水平和管理实力的跨世纪具有国际水准的代表工程。

 

   (三)工程项目管理在建筑业企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1.世行贷款项目引进了国际施工管理的先进经验。

   2.项目管理找到了建筑业改革的理论基石。

    

   一般来讲生产力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三要素,是社会生产实现程度的一种标志。

根据马克思生产力论,我们提出建筑业生产力不但应包括社会生产力,建筑生产力,企业生产力,还必须加上项目生产力。

因此,我们说项目管理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方法上的革新,更重要的是理论的趋前和体制的创新。

   3.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创建了施工生产组织新型的管理模式

   

(1)创造了项目经理部的施工生产组织形式

   项目经理责任制具有对象终一性、内容全面性、主体直接性、责任风险性四个特点,它的实施从根本上实现了两个否定和两个有效:

否定了用行政命令指挥生产,否定了按行政层次进行经济核算;解决项目缺乏明确责任人的有效方法,提高项目经济效益的有效制度。

   “三个一次性”的科学定位即项目经理部是一次性的施工生产临时组织机构,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管理中心,项目经理是企业法人的一次性的授权管理者。

   项目管理的基本原则。

组织机构层次减少,人员配置精干高效,管理对象直接到位和优化组合、动态管理。

   

(2)建立了适应工程项目管理的新型运行机制

   三个主体:

市场的竞争主体,合同履约的责任主体,企业利益的主体。

   三层关系:

企业层次与项目层次之间为服务与服从,监督与执行的关系;项目层次与劳务作业层次是双方平等的合同关系;企业法人代表与项目经理是委托授权与授权管理的关系。

   运行机制:

总部服务控制、项目授权管理、专业施工保障、社会力量合作。

   (3)形成了“三位一体”为主线的工程项目管理基本框架体系

   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特征是:

动态管理,优化配置,目标控制,节点考核。

   运行机制是:

总部宏观调控,项目授权管理,专业施工保障,社会力量协调。

   组织结构是:

“两层分离,三层关系”,即管理层与作业层分离,项目层次与企业层次的关系,项目经理与企业法人代表的关系,项目经理部与劳务作业层的关系。

   推行主体是:

“二制建设,三个升级”即:

项目经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技术进步、科学管理升级,总承包管理能力升级,智力结构和资本运营升级。

   基本内容是:

“四控制,三管理,一协调”即:

进度、质量、成本、安全控制,现场(要素)、信息、合同管理和组织协调。

   管理目标是:

“四个一”,即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并与国际惯例接轨、适应市场经济、操作性强、比较系统的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懂法律、会经营、善管理、敢负责、作风硬的工程项目管理人才队伍;开发应用一代能较快促进建筑生产力水平,提高企业有机构成和经济含量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建设和总结推广一批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充分展示建筑行业科技水平和管理实力,具有国际水准的代表工程。

  (四)新时期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发展与五大走向

   第一个走向:

是建筑业的项目管理由生产方式的变革,进入了提升国际先进项目管理基本经验的新走向。

   第二个走向:

建筑业的项目管理由“三个一次性”的单一要求,进入了主体多元化和方式多样化的新走向。

   第三个走向:

建筑业的项目管理由过去工程项目现场为主的施工阶段进入了以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为趋势的新走向。

   第四个走向:

建筑业的项目管理由不同主体的阶段形式,进入了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的新走向。

   第五个走向:

建筑业的项目管理由“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进入了以加强项目文化建设为标志的新走向。

   第一个新走向:

建筑业的项目管理由生产方式的变革,进入了提升国际先进项目管理基本经验的新走向。

   中国建筑业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在我国20年来的演进,从理论研究创新和实践应用的发展告诉我们,中国工程项目管理既是国际化的产物,又是国际化的走向。

   “鲁布革”经验体现了“低成本竞争,高品质管理”这一新的经营理念,进一步引发了对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思考,从而产生对生产方式的第二次冲击。

   第二个新走向:

建筑业的项目管理由“三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