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9281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肥东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肥东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肥东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肥东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肥东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肥东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肥东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肥东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肥东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肥东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肥东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肥东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肥东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肥东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肥东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肥东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肥东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肥东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肥东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肥东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肥东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

《肥东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肥东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肥东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

肥东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肥东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2016-2020年)

 

肥东县国土资源局

二〇一七年四月

 

肥东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2016-2020年)

 

编制单位:

肥东县国土资源局

承编单位:

安徽省地质测绘技术院

目录

第一章现状与形势1

一、国民经济及矿业经济发展概况1

二、矿产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现状分析3

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现状6

四、上轮规划实施评估6

五、形势与要求7

第二章指导原则与目标9

一、指导原则9

二、规划目标11

第三章矿业开发与资源产业布局12

一、资源产业总体布局12

二、矿产资源勘查调控方向13

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13

四、矿业布局优化调整与转型升级15

第四章严格规范砂石粘土/小型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管理17

一、合理调控开采总量和矿业权数量17

二、优化资源开采布局18

三、严格开采规划准入管理18

第五章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19

一、保护与治理目标任务19

二、重点治理区域及治理项目20

三、保障措施22

第六章积极发展绿色矿业23

一、建设目标与布局24

二、主要任务24

三、支持政策与管理措施25

第七章矿业权设置区划及监督管理25

一、探矿权设置区划25

二、采矿权设置区划26

三、矿业权设置区划实施的管理措施26

第八章规划实施管理27

 

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第三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35号)和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安徽省第三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方案》的通知(皖国土资〔2014〕124号)部署,肥东县国土资源局组织编制《肥东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落实国家和省、市矿产资源战略、加强矿产资源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指导肥东县行政区域内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指导性文件,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的重要依据。

《规划》按照“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的新定位,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大力发展绿色矿业、提高矿产资源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障能力为目标。

《规划》适用肥东县行政区域内。

《规划》以2015年为基期,2016年—2020年为规划期,规划展望到2025年。

第一章现状与形势

一、国民经济及矿业经济发展概况

(一)自然地理

肥东县居皖中腹地,处长江、淮河之间,地理位置优越。

地处东经117°19′06″~117°52′30″,北纬31°33′20″~32°16′18″。

全县国土面积2145平方千米,人口约110.3万。

现辖12个镇、5个乡、1个民族乡。

县域地处江淮丘陵地区,丘陵岗地、低山残丘、河湖低洼平原等地貌发育。

县域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年均温度16.9℃,年均降水量996毫米,无霜期229天。

(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与市同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大力实施“工业立县、产城一体、开放合作、绿色发展”四大战略,积极应对宏观环境新变化,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县经济运行总体良好、稳中有进。

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1)2015年肥东县国民生产总值481.7亿,同比增长4.6%,三次产业结构比值为13.1:

66:

20.9。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5727元。

(2)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965.6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2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77.2亿元,增长12.9%;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51.4亿元,增长9.7%。

(3)全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0.3亿元,同比增长15.2%。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6.7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投资245.9亿元,增长9.4%,其中工业投资244.8亿元,增长8.9%;第三产业投资257.7亿元,增长22.1%。

(4)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1.3亿美元,同比增长17.1%;全年实现直接利用外资1亿美元,增长42%。

根据“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7%左右。

(三)矿业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肥东县矿产资源贫乏,矿种少、规模小,优势矿产磷矿保有资源储量居全省第二位,但品位低,难以开发利用。

全县矿山采选业及相关能源、矿产品加工制造业等矿业总产值308万元,矿业经济占全县工业经济比重极小可忽略不计。

二、矿产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一)矿产资源概况和主要特点

(1)矿产资源概况

我县矿产资源贫乏,非金属矿产种类所占比重大,全县已发现矿产15种,主要为铁矿、磷矿、建筑用花岗岩矿、冶金用白云岩矿、石膏和矿泉水、地热等;列入《安徽省矿产资源储量表(2015年)》的矿产有铁矿、建筑用花岗岩、冶金用白云岩、磷矿和矿泉水5种。

目前已发现15处矿产地,矿床规模较小,探明储量较少;查明资源储量中地质控制程度较低的部分所占的比重较大。

全县主要以开采砂石粘土矿为主,矿山开采规模小,经济效益一般、从业人员专业技术低、安全保障能力弱等状况凸显;露天矿山资源浪费、生态保护和安全生产压力大等问题突出。

长期以来,低层次、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已阻碍了全县矿产业的良好发展,与“绿色、循环、低碳、安全、可持续”等发展理念不相适应。

全县保有资源储量:

地下热水1663m3/d,矿泉水296m3/d,铁矿188.10万吨、磷矿2090.60万吨,冶金用白云岩矿643.2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2851.70万立方米,砖瓦用粘土矿19.54万吨。

(2)矿产资源特点

①矿产资源贫乏,矿种少、规模小。

非金属矿床相对较多,金属矿床少。

小型及以下矿床相对多,中型矿床少,无大型矿床。

②磷矿为我县优势矿产资源,储量位居全省第二,但品位低,开发利用成本较大。

③矿泉水具有埋藏浅、水质好的特点。

④我县东部地区分布有一定资源量的变质型铁矿,共有矿产地3处,其中开发利用的有2处。

⑤目前尚未发现具工业价值矿床。

但我县境内陶土及贵金属、有色金属等具有潜在的勘查前景。

⑥我县店埠镇附近发现地热异常点2处,水温20-40℃之间,具有继续勘查和开发利用前景。

(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

1、矿产资源勘查现状

——资源勘查现状。

随着国土资源大调查与省级勘查项目的陆续开展,铜矿、地热矿产勘查工作取得长促进展。

截止2015年底,全县有效期内探矿权4宗,勘查面积173.53km2。

勘查矿种为铜矿和地热,勘查程度较高,分别为详查和勘探。

——矿产资源概况。

截止2015年底,全县探明资源储量列入《截止2015年底安徽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产地有13处,其中勘探2处,详查1处,普查7处,预查3处,分别占矿区总数的15%、8%、54%和23%。

已探明储量中磷矿、建筑用花岗岩等矿产构成了全县矿产资源储量的主体。

金属矿产铁矿资源储量较少,非金属矿产资源储量相对丰富,磷矿为本县优势矿产,水气矿产具有资源潜力。

(1)能源矿产

地热:

初步查明小型矿产地1处,查明允许开采量1663立方米/日。

主要分布于肥东县店埠地区,为岩溶裂隙型地热水。

地热水质有氟水、硅水和硫酸钠水等。

(2)金属矿产

铁矿:

查明矿产地4处,主要分布于肥东县东部,皆为小型及以下矿区,其中小型1处,小矿2处,零星矿床1处。

累计查明铁矿资源储量200.8万吨,铁矿石保有资源量188.10万吨。

(3)非金属矿产

磷矿:

查明矿产地5处,主要分布于肥东县东部,其中中型2处,小型及以下矿产地3处(包括与冶金用白云岩共生2处)。

累计查明资源储量2188.60万吨,保有资源量2090.60万吨。

冶金用白云岩:

查明矿产地2处,主要分布于肥东县东部,皆为小型矿山(与磷矿共生),其中主要矿产1处,共生矿产1处。

累计查明资源储量818.10万吨,保有资源量643.20万吨。

建筑用花岗岩:

查明矿产地1处,位于肥东县东部,为中型矿区,累计查明资源储量3503.40万立方米,保有资源量2851.70万立方米。

(4)水气矿产

矿泉水:

矿泉水产地1处,分布于肥东县店埠镇,水质类型为Sr—H2SiO3类甜味矿泉水。

累计允许开采资源量296立方米/日。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015年肥东县开发利用的矿产4种,包括铁矿、建筑用花岗岩、磷矿和砖瓦用粘土矿。

截止2015年底,全县有矿山企业数7家,其中:

生产矿山3家,停产矿山4家。

按企业经济类型统计,国有矿山2家,私营企业3家,集体企业2家。

按企业开采规模计,我县目前大型矿山1家,小型矿山6家,小型矿山数量占全县矿山总数的83.3%。

2015年产矿石量8万吨,从业人数209人,矿业总产值308万元,利润总额14万元。

矿产开发利用情况如下:

(1)铁矿:

矿山企业2家,均为小型矿山,均未生产,企业属性为私营企业。

(2)建筑用花岗岩:

矿山企业1家,为大型矿山,停产,企业属性为国有企业。

(3)磷矿:

矿山企业1家,为小型矿山,停产,企业属性为国有独资公司。

(4)砖瓦用粘土矿:

矿山企业3家,均为小型矿山,年产矿石量8万吨,年产值308万元。

利用状态皆为生产矿山,企业属性为集体企业,从业人数49人。

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现状

我县矿山以普通建筑石料、砖瓦用粘土等非金属矿产为主,多为小规模露天开采,矿石和废渣、废弃物的露天堆放,占用土地面积,同时对土壤、地表植被结构等矿山地质环境破坏。

近年来,肥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环境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改善地质环境的举措,加大了地质环境的建设力度,建立了一批风景名胜区、生态农业试点示范区。

矿山地质环境明显改善,截止2015年底,全县历史遗留及闭坑矿山未治理总面积约5.68km2。

四、上轮规划实施评估

二轮规划期间国际经济环境动荡,受金融危机及国际矿产品价格变动影响,国内社会经济发展面临“新常态”,二轮规划指标部分没有完成。

(一)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

自二轮规划实施以来,我县完成安徽省肥东县杨塘一带铜铅锌多金属矿地质详查、大张铜铅锌多金属详查、店埠地热资源开采(勘探)和安徽省合肥市东部地下热水资源预可行性勘查4个勘查项目。

完成二轮规划指标。

(二)矿产开发利用水平明显降低

受宏观经济增速下滑和外部矿业市场环境影响,全县矿石产量、矿业总产值及利润总额同比下降,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体呈下行趋势。

二轮规划期间矿石总量明显下降,全县矿山数量较基期减少95%,矿石开采量和采矿业产值明显降低。

未达到二轮规划指标。

(三)矿业结构优化

二轮规划实施以来,矿山总数由159家压缩到7家,压缩率为95%;中型矿山所占比例由0.63%提升到14.29%。

矿山数量大幅度减少的同时,矿山规模结构得到明显的优化,矿山企业多年来“多、小、散”的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变,完成了二轮规划指标。

(四)矿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二轮规划实施以来,肥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环境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改善地质环境的举措,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实施《环巢湖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一期》项目,投入资金约1.18亿元,治理范围为火龙山-团山区块中火龙山、昂集山、青阳山和团山块段,治理面积达156.15公顷,完成了二轮规划指标。

专栏一上轮矿产资源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类别

序号

指标

属性

规划预期目标(2015年)

二轮规划实施年成效(2015)

完成情况

矿业经济与矿产资源勘查

1

矿业产值

约束性

2442万元

308万元

未完成

2

基础地质调查

约束性

1项

4项

完成

矿产开发利用

3

矿石总量

预期性

460万吨

8万吨

未完成

4

建筑用花岗岩

预期性

65.87万立方米

0

未完成

5

铁矿

预期性

15.21万吨

0

未完成

6

砖瓦用粘土

预期性

36.00万吨

8万吨

未完成

矿业结构优化

7

矿山压缩率

约束性

15%

95%

完成

8

中型矿山比例

约束性

0.63%

14.29%

完成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9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面积

约束性

126公顷

156.15公顷

完成

(五)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矿产开采总量与全县经济总量增长不相适应。

二是矿产整体开发利用仍需进一步提高。

二轮规划实施以来,随着我县小矿山关闭、整合政策的实施,关闭的矿山过多,矿山总数和生产矿山减少,矿石产量明显减少,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五、形势与要求

“十三五”期间我县仍处于工业化中前期阶段,是加快发展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时期,是城市建设的冲刺期,对能源、冶金、有色、化工、建材等矿产品原料的需求持续上升,矿产资源的消耗刚性需求继续增强。

而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文明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水平。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的力度持续加大,在国家更注重绿色发展的大环境下,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任务将更加艰巨。

(一)“新常态”形势下,资源需求量仍将上升,紧缺矿产资源供需形势依然严峻。

(1)金属矿产

我县金属矿产仅查明有铁矿。

铁矿保有资源储量188.10万吨,现保有资源储量服务年限在10-15年,铁矿资源后备不足。

近年来找矿力度虽有加大,但因资源禀赋因素影响,新增矿产地能否开发将面临经济技术问题。

(2)冶金辅助原料

随着目前钢铁工业的发展,冶金辅助材料冶金用白云岩、普通萤石等矿石需求量日趋增大,我县开发的冶金辅助原料—冶金用白云岩,资源储备不足,难以规模化开采。

(3)其他非金属

磷矿是我县的优势矿种,资源储量丰富,位居全省第二,但是因品位较低,开发利用技术水平有限,开发利用成本较大,目前难以规模化开发。

砂石粘土矿被二轮规划划定为限制开采矿种。

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矿山整合力度,建筑用石料矿山数量急剧减少,矿石产量得到有效控制;砖瓦用粘土矿山逐步关闭,目前仅少量矿山开采利用,替代资源砖瓦用页(泥)岩的需求和利用规模将继续增大。

(二)我县经济持续增长,人口、消费水平的持续增高,进一步加大了我县资源安全面临的压力,且近中期内难以改变。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不断增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持续加大,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县对资源、生态、环境等领域的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

(三)资源性产业是建立在对矿产资源开采加工和利用的基础上,产业发展既造成资源的大量消耗,又会对生态环境带来较强的扰动和破坏。

因此近年来国家对资源性产业陆续出台了一些相关的重大政策举措,在这些政策的约束和指导下,必然会影响到地区矿产资源消费、需求和战略制定。

(四)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提出了新要求。

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较粗放,存在资源浪费和环境代价过大等问题,迫切需要按照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水平。

加快发展绿色矿业,统筹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产业布局与区域发展,依据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第二章指导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紧密围绕社会经济发展大局,适应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树立底线思维。

以提高资源保障能力为目标;以转变资源利用方式为主线,切实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根本要求,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坚持开发保护并重保护为主,开源节流并举节约优先;以适应政府职能转变为着眼点,强化规划的指导性、政策性和约束性,统筹安排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保护等各项工作,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贯彻落实《肥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有序推进矿业资源开采,压减建材矿山,优先发展地热、页岩气等清洁能源矿产及产业,大力治理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

坚持“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的三大职责定位,紧密结合肥东县矿产资源禀赋特点,强化绿色矿山建设,促进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造福于民。

(二)基本原则

(1)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经济新常态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矿产品需求持续旺盛。

为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对矿业原料的需求,紧紧围绕区域发展战略和实际需求,综合勘查、合理开发、有效保护,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2)开源节流并重、节约优先的原则

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努力实现重点地区、主要矿种找矿工作的重大突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着力转变开发利用方式、优化矿业结构,推动矿业经济提质增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矿产资源开发,实施开源节流并重,节约优先,切实提高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

(3)开发保护并重、突出保护的原则

矿产资源开发坚持生态文明理念,“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正确处理矿业开发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切实加强“环境友好型”矿业发展,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4)建设绿色矿山、发展绿色矿业的原则

积极推进绿色矿业建设,不断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推进资源节约集约规模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综合利用效率,实现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民生改善共赢。

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力度,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现绿色矿山达标,统筹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5)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强化管理的原则

全面落实深化改革的要求,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健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宏观管理体系,探索适应改革发展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新平台、新抓手,逐步形成完善的规划体系和规划管理机制。

(6)立足国内、加强合作的原则

坚持“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保障矿产资源战略安全,充分利用区内资源和市场,同时,积极开拓省外资源市场,加强合作,不断增强矿产勘查和开发力度,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二、规划目标

(一)2020年目标

《规划》2020年规划目标分为四大类,共计16项指标。

其中约束性指标为8项,预期性指标为8项,详见专栏二。

(二)2025年展望目标

继续加强合肥盆地(肥东县域)地区地质矿产勘查评价力度,深入开展肥东县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

全面推进绿色矿业发展,提升矿业节约集约规模开发程度,推进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达标率达16.67%。

矿业布局更趋合理,矿业规模结构和矿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矿产资源利用率和综合利用水平稳步上升;使矿产资源的可供性和保证程度比“十三五”进一步提高。

“十四五”期间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矿山地质环境状况比“十三五”期间有明显改善。

矿山地质环境得到有效治理。

健全完善地质灾害、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和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

 

专栏二肥东县矿产资源规划期目标

类型

序号

指标名称

目标内容

属性

矿业经济

1

矿业产值

采矿业产值:

560万元,年均增长12.7%

预期性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矿产勘查

2

地质调查

①皖江经济带综合地质调查(肥东段);

②江淮分水岭地下水调查(肥东段);

③合肥盆地页岩气远景调查评价(肥东段)。

预期性

3

矿产勘查

肥东-巢湖段铁、多金属重点勘查区(肥东段)

预期性

4

新增矿产地

新增矿产地1处。

预期性

5

主要矿种新增资源储量

地下热水200立方米/日。

预期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6

矿石开采总量

94万吨。

预期性

7

主要矿种矿石总量调控

铁矿2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20万立方米。

预期性

8

限制开采矿种总量调控

砖瓦用粘土12万吨,磷矿10万吨。

约束性

矿业转型升级与绿色矿业发展

9

矿山总数

6家

约束性

10

大中型矿山比例

16.67%

约束性

11

矿山“三率”达标率

铁矿80%;

建筑用花岗岩75%以上。

约束性

12

绿色矿山达标率

1家

预期性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13

矿山恢复治理工程面积

24.78公顷

约束性

14

矿区矿山土地复垦面积

5.98公顷

约束性

15

历史遗留矿山治理恢复面积

539.6公顷

约束性

第三章矿业开发与资源产业布局

一、资源产业总体布局

(一)资源产业总体布局

提高全县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和服务能力,有序开展铜矿、地热等矿产的勘查并加强生态保护,有序布局砂石粘土开发格局。

(二)地质矿产调查评价部署

(1)协调落实国家重点项目《皖江经济带综合地质调查》实施,地质环境调查评价,重点开展地质矿产调查评价、查明重点矿种、非常规能源(页岩气)、地下水等资源潜力评价。

(2)协调落实《合肥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在肥东县域内的地质调查评价部署。

积极推进江淮分水岭地下水调查评价区、合肥盆地页岩气调查评价区调查评价。

二、矿产资源勘查调控方向

(一)矿产勘查方向

重点勘查区域内铁矿、多金属矿等矿种勘查,限制区内磷矿及建筑石料矿的勘查。

(二)矿产资源勘查布局

根据肥东县资源禀赋特征,结合矿产资源供需关系、国家产业政策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在成矿条件有利和找矿前景良好的地区,以及大中型矿山的深部和外围等具有资源潜力的区域进行勘查。

设置重点勘查区1个,限制勘查区2个。

具体划分如下:

(1)重点勘查区

KZ1肥东-巢湖段铁、多金属重点勘查区(肥东段)。

(2)限制勘查区

KX1龙山-昂集建筑用石料矿限制勘查区;

KX2桥头集磷矿、建筑用石料矿限制勘查区。

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一)矿产开发利用调控方向

(1)矿产资源开采总量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扩大急缺矿产资源开采,限制污染环境和不符合现行产业政策的矿产资源开采,禁止在各类自然保护区开采矿产资源,实施矿产资源可持续供应战略。

(2)鼓励开采地热,限制开采低品位磷矿,预期磷矿矿石量年均约10万吨。

限制开采破坏土地资源的砖瓦用粘土开采,大力推进“禁实限粘”,预期矿石量年均约5万立方米;重点调控破坏生态环境的建筑石料开采,划定开采范围,实施规范开采、规模开采、合理布局,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并举。

(3)积极推进绿色矿业建设,不断优化矿业布局,强化集约规模开采,提高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积极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实施大中型生产矿山绿色矿山达标,严格要求小型矿山规范绿色矿山管理。

(二)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重点区域

肥东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重点区域为2个限制开采区、2个禁止开采区。

(1)限制开采区

CX1桥头集磷矿限制开采区:

位于桥头集、长临河、店埠镇一带,面积为117.05km2。

区内有磷矿区5处,查明资源储量2188.6万吨,保有资源储量2090.60万吨。

该区磷矿品位仅为Ⅲ级,属低品位磷矿。

截止2015年底,区内仅有大横山磷矿山1家且停产。

CX2肥东县砖瓦用粘土限制开采区(涵盖全县):

目前全县共有砖瓦用粘土矿山3家,保有资源储量19.54万吨,矿山规模小、效益差,为国家政策限制开采矿产。

(2)禁止开采区

CJ1合肥市城区固体矿产禁止开采区(肥东段)

合肥市主城区固体矿产禁止开采区(肥东段),位于肥东县撮镇镇、店埠镇的西部,面积31.39km2。

CJ2环巢湖风景区(肥东段)禁止开采区

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