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专题之实用类文本.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9326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5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复习专题之实用类文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高考复习专题之实用类文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高考复习专题之实用类文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高考复习专题之实用类文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高考复习专题之实用类文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高考复习专题之实用类文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高考复习专题之实用类文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高考复习专题之实用类文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高考复习专题之实用类文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高考复习专题之实用类文本.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高考复习专题之实用类文本.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高考复习专题之实用类文本.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高考复习专题之实用类文本.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高考复习专题之实用类文本.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高考复习专题之实用类文本.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高考复习专题之实用类文本.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高考复习专题之实用类文本.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高考复习专题之实用类文本.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高考复习专题之实用类文本.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高考复习专题之实用类文本.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复习专题之实用类文本.docx

《高考复习专题之实用类文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复习专题之实用类文本.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复习专题之实用类文本.docx

高考复习专题之实用类文本

高考复习专题之实用类文本

【命题分析】

(一)考纲

阅读和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

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理解B

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⑴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⑵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⑶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D

⑴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⑵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⑶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4.探究F

⑴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⑵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⑶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特点

1.选文特点

A.近三年选文均为非连续性文本,文本形式包括文字和图表,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

B.作为非连续性文本,选文“围绕一个话题,选取多则材料”,各则材料紧密联系又相互独立——话题虽同,角度、体裁、来源、内容侧重有异。

C.涉及领域广,与国计民生、新兴科技相关的新闻性、报告性材料是非连续性文本的首选。

D.选文一般有三则材料(偶尔有四则材料的情况),按“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的方式编排,图表性材料则一般排在第二,字数控制在1300左右。

2试题特点

A.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一般有客观题(选择题)两道、主观题(简答题)1道。

B.客观题(单项选择题)两道,选项的判断点一般设置在选项信息与原文信息是否对等、选项逻辑与原文逻辑是否对等、选项观点在原文是否有确实支撑三个方面,重点考查考生能否精确筛选、正确理解并合理整合原文信息的能力,且题干筛选要求更多集中在“不正确”上,与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择题有接近、相似之处。

C.若选文中有图表性材料,两道选择题中一般有一道专门针对选文图表的解读而设置,且通常是要求考生通过对图表数据的分析以判断选项结论是否正确,即考查考生将图表表达转化成文字表达的能力;针对选文图表设置的选择题会涉及一定的数学、尤其是统计学方面的知识。

若选文中没有图表性材料,仍然有可能在涉及图表阅读问题,考查方式与前一种相反,即考查考生将文字表达转化成图表表达的能力。

D.客观题(单项选择题)往往有一道是针对某个材料(比如图表阅读)或某个材料的某个概念命制。

E.客观题(单项选择题)偶尔涉及实用类文本如新闻、报告等体裁特征方面知识的考查。

F.主观题(简答题)多指向多则材料间内容侧重的比较、现象(事件)特点分析、现象(事件)因果分析、现象(事件)应对策略等,主要考查考生文本信息精确筛选、正确理解、合理归类整合、信息概括及转述能力。

G.有三道题分别针对三则材料命制的情况。

(三)要求

1.理解能力与“论述类文本阅读”部分相同,此不赘述。

2.分析综合能力

A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与“论述类文本阅读”部分相同,此不赘述。

B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语言特色”即分析选文的语言个性,平实或者华丽,一本正经还是轻松活泼,艰深或者平易,这一点跟选文的的体裁、话题紧密相关。

“把握文章结构”即选文材料内部或多个材料间的逻辑联系。

“概括中心意思”即把握选文宗旨或者说命题者思想倾向。

C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主要指选文的体裁特征和本文与其他类同体裁文本相区别的特征。

“分析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主要指能够辨析选文所采用的多种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能力

A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要求考生首先能把握选文或者说命题者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然后能结合选文提供信息、个人对选文涉及对象的理解、选文涉及对象的社会现状和社会意义做相对独立而深刻的评价。

B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要求考生能够在把握选文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实际对选文所讨论问题的积极的社会作用作出合理规范的阐述。

C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对文本的某种特色做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首先要求考生能够认识选文的“某种特色”,即选文区别同类体裁的其他文本的特色,这要求考生有较为敏感的对文本选材、构思等的能力;然后进行“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这要求考生有较广的社会眼界和较深刻的思维能力。

4.探究F

A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不同角度和层面”,首先要求考生能够自己发现并选择自己能够把握挖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角度”和“层面”,然后要求考生结合社会现实和生活阅历去合理阐述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B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写作背景”包括文章产生时的社会大背景和作者当时处境与心境小背景,“写作意图”指作者想要通过文本达到的目的。

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既要求考生能从文本中梳理出直接相关的信息,也需要考生从文本选择的话题、涉及的对象和词句隐含的意义去推知。

C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是不确定的,通过阅读文本发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问题,要求考生有丰富的积累、善思善钻的阅读习惯和积极主动的研究态度;就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尤其要求考生有较高的思维水平和表达水平。

(四)趋势

1.近三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文及试题概况

2.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文及命题趋势

①非连续性文本的实用性特征和实用功能十分明显,学会从非连续文本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阅读能力,因此,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在高考语文中的重要性会更加突出。

②涉及当下国计民生热点问题的材料更有可能引起命题者重视,字数有增加趋势,信息容量逐渐加大。

③筛选与整合文中信息、理解材料内容要点依然是实用类文本阅读能力考查的重点。

④图表类材料会再次出现。

⑤试题依然会以两道客观题(单项选择题)(各3分)一道主观题(简答题)(6分)的模式出现;专门的图表解读选择题(3分)有回归的可能,(主观题)简答题(6)一般会要求结合材料分析。

【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①基本原则:

1.关于选择题证明某选项符合题意的同时,也要证明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特别注意区别描述不够严谨和描述错误两种情况。

2.关于简答题审准任务,答案结构完整、有针对性,表述规范,书写工整

②基本方法:

1.关于选择题排除法与直接选择法相结合。

2.关于简答题回归原文找答案

③基本程序:

A仔细读文,理清各材料基本内容【核心事件/话题/现象,背景,意义等】

实战演练

第01练(广东七校联合体2019第一次联考)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材料一:

4月18日,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在京发表,调查数据显示:

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较2015年的79.6%略有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8.2%,较2015年的64.0%上升了4.2个百分点,已连续8年上升;图书阅读率为58.8%,较2015年的58.4%上升了0.4个百分点。

我国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较2015年增加了0.02本。

这7.86本中,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21本。

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和手机阅读接触率有所上升,其他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有所下降。

历年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手机阅读接触率如下图:

材料二: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财政部在上海联合举办的“实体书店发展推进会”上表示,进一步加大对实体书店扶持力度。

门店租金的上涨、网络营销方式的兴起和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是近年来全世界实体书店都面临的问题。

不仅传统的中大型连锁书店规模不断缩减,一些各具特色的文化书店也陆续关张,在一片惋惜声中黯然退场。

实体书店面临的困境实际上是很多传统行业在互联网大潮中面临的共同困境。

但书店毕竟与普通店铺不一样,它在购买商品的价值之外,承载了关于一些文化、知识和品位的社会价值,也承载了一些关于故事、人生和回忆的情感价值。

一个人可能没有在手机上读过书,却大多会有一个难忘的书店,有一本最喜爱的书。

那种“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时的喜悦和敞亮,也是许多爱书人的情感共鸣。

有些人将实体书店的困境归结为阅读习惯的改变,认为数字阅读和新媒体的兴起让纸质图书越来越失去市场。

阅读方式、图书载体的变化是时代进步的规律,如果数字阅读能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推动知识的普及和文化传播,那么这对整个社会和时代都是善莫大焉。

但问题是:

数字阅读真的让我们养成新的阅读习惯了吗?

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数量和阅读率却持续偏低,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不足5本,远低于发达国家。

排在各大书店畅销榜单上的书单,除了考试辅导类书籍,就是各类成功学和养生学书籍,阅读的功利性可见一斑。

再看看各大读书网站排名前列的,也无外乎是些言情、玄幻和惊悚小说。

开卷有益、读书有用。

在数字阅读尚未完全发挥功用的今天,扶持实体书店,让其更好发挥培养阅读的功能,是一种现实选择。

前段时间,北京的三联书店开始尝试24小时运营,吸引挑灯夜读重开卷的爱书人。

实体书店在困境中探索个性化、特色化的服务是必经之路,但在运营模式的创新外,培养全民的阅读习惯显得更加重要;在提供现代化的阅读体验之外,促进全民阅读的配套建设,增加公共阅读资源,弥合地区间阅读资源的不平衡显得更加重要。

如果丧失了阅读的习惯,我们哀悼的将不仅是实体书店的消亡,而是一个崇尚诗书礼乐的民族失去精神家园后的迷惘。

材料三:

北京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和雕刻时光咖啡店同步运营,联手互动。

书店以经营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图书为主,兼及音像制品、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每年经常性、有选择地举办诸如讲座、新书发布、研讨、展览等各类营销活动百余场。

7.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较2015年略有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比图书阅读率增长速度快。

B.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的发展提升了国民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但图书阅读率却增长缓慢。

C.自2008年以来,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稳步增长,手机阅读接触率持续超过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并逐渐拉开距离。

D.自2008年以来,我国成年国民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稳步增长,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连续八年上升。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阅读习惯的改变、数字阅读和新媒体的兴起最终导致实体书店走向困境。

B.书店不仅购买商品的价值,还承载了一些关于文化、知识、品位的社会价值和故事、人生、回忆的情感价值。

C.一些各具特色的文化书店陆续关张,由此看出,个性化、特色化并非实体书店生存之根本,实体书店的第一要务是要寻求政策扶持。

D.实体书店的消亡往往意味着一个崇尚诗书礼乐的民族失去精神家园,这是一种精神的迷惘。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如何才能使实体书店逐渐走出困境。

(6分)

【参考答案】

7.C(解析:

持续超过应为有高有低。

8.B(解析:

A有些人将实体书店的困境归结为阅读习惯的改变,认为数字阅读和新媒体的兴起让纸质图书越来越失去市场。

是有些人的观点。

C第一要务说法牵强附会。

D、如果丧失了阅读的习惯,一个崇尚诗书礼乐的民族就会陷入失去精神家园后的迷惘。

9.①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实体书店的扶持力度,让其更好地为全民阅读服务。

②实体书店要在困境中探索个性化、特色化的服务营销之路,创新运营模式。

③培养全民的阅读习惯。

④增加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数量,促进全民阅读的配套建设,增加公共阅读资源,弥合地区间阅读资源的不平衡。

(6分,2点3分,,3点4分)

第02练(仙桃中学2019届八月考试)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材料一:

2018年1月2日,支付宝发布2017年全民账单。

数据显示,去年全国5.2亿支付宝用户移动支付占比为82%。

据统计,2017年,全国超过30个城市的公交、地铁先后支持支付宝;2亿多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12大类100多种服务;4000多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

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

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19.6%,省会城市占比为19.0%,农村地区占比为17.0%。

材料二:

2014一2020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

材料三:

所谓的条码支付,是指银行或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

出门打车,掏出手机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玛,轻松支付车费;下馆子吃饭,手机上的二维码被收银员扫码枪扫了后,立马埋单走人………扫码支付手段,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

同时,条码支付的技术实现方式和业务风险相对传统银行卡支付具有其特殊性,部分市场机构在业务开展中也存在扰乱公平竞争秩序、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

为鼓励并规范金融创新,促进条码支付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印发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并配套印发《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

材料四:

据介绍,我们进行扫码支付时,手机或者商户的收银机每次生成的条码都是不同的,对于这种动态条码支付,人民银行规定,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其中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可以自主约定每天的累计交易限额;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但其中不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5000元;采用一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1000元。

而对静态条码支付,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商户贴在墙上或者打印好的二维码支付,无论采取什么交易验证方式,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

若个人客户需更多条码支付额度,可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方式对交易进行验证。

在不少移动支付用户看来,国家出台针对二维码支付的相关管理规范,在对日常使用影响降到最低的情况下大大提升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无疑是一件从用户角度出发的“大好事”。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据材料一可知,移动支付在大众中应用广泛,市民坐在家中也能享受多种便利服务。

B.据材料二可知,从移动支付用户同比增长走势来看,2020年将是2015年的两倍多。

C.条码支付在促进移动支付普及发展的同时,出现了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现象。

D.新规无疑让条码支付更安全了,但对于部分消费的支付模式将会有一定的影响。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近年来,移动支付的方式已悄然涉及城乡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移动支付与以往新事物的发展局面一样,在我国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

B.根据材料二图表中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可知,随着移动支付的逐渐普及和应用场景拓展,预计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持续稳定增长。

C.新要求实施后,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600元的大餐,消费者可以扫饭店的静态条码付款,也可以让收银员扫消费者手机上生成的动态条码。

D.央行《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对扫码支付进行限额管理,采用动态条码支付时,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

9.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请概括说明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

(6分)

【参考答案】

7.B(“预计2020年比2015年同比增长两倍多”有误,从材料二来看,表头说“2014一2020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可见曲线图上反映的是两个问题,一是“用户规模”,二是“同比增长走势”,百分比反映的是“同比增长走势”,数字反映的是“用户规模”,由此可知,“增长两倍多”是用户规模,而非同比增长率。

8.B(A项,“在我国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错误,材料一第三段说的是“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

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19.6%;省会城市占比为19.0%;农村地区占比为17.0%”,由数据来看,并未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

C项,“新要求实施后,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600元的大餐,消费者可以扫饭店的静态条码付款”有误,从材料四来看,新规实施以后,消费者超过500元的就不能扫静态条码进行支付了。

D项,应该是采用静态条码支付时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

9.①应用门槛低,支付方便,随时随处可以办理各种服务。

②支付更加快捷,避免了点钞、验钞和找零的繁琐。

③资金携带更加安全,出门不必携带大量现金,避免现金丢失。

④改用移动支付,避免纸币在流通过程中的污损。

(每点2分,答对任意3点给全分)

第03练(邵东2019摸底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3题共12分)

材料一:

随着深化改革和“双创”热潮对人才就业市场的影响加深,一向手捧“铁饭碗”的公务员群体,也渐渐开始将职业发展由以往的体制内融入多元化的就业市场中。

对此,全球最大的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领英)针对当前我国公务员的跳槽情况,围绕公务员“下海”职业流向和发展状况等核心数据进行统计,对公务员群体多元化就业发展趋势做出了观察。

领英的数据显示,在2006~2015这十年间,公务员跳槽前的职级多以初级为主,科员高达53%。

以工作年限区分,工作0~3年的公务员占到了37%,工作3~6年的公务员占到了23%。

领英的数据中,公务员跳槽前的职级多以初级为主。

其中科员高达53%,科级正职、科级副职分别以18%、13%紧随其后。

由此可见,初级公务员更有动力选择跳槽,在更为广阔的职场空间实现自我价值。

在对已经跳槽的公务员群体的追踪中,领英的数据显示,处级干部转型后,在市场化的职业环境中晋升总监及高管的比例最高。

同时,正科级干部担任经理、总监的人数较多,而科员多以从事初级职位为主。

这一结果也从侧面印证了当前市场化就业环境对于体制内转行职场人的认可和接纳。

材料二:

“公考热”曾经席卷全国,而与此同时,智联招聘发布的《2016春季人才流动分析报告》却让人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公务员群体。

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春季跳槽人群最活跃的竟然是公务员,跳槽数量更比去年增加超三成。

公务员“跳槽热”是否真的来临?

这是喜还是忧?

其实,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大力反腐,并出台各项规定与禁令,公务员便逐渐地褪去了“光环”,逐步走下了“神坛”。

随着养老金“双轨制”的废除,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务员越来越市场化,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从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来看,公务员“跳槽热”的到来有其“必然性”,这对社会发展与进步是相当有利的,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公务员这个群体,也激活了社会人才市场,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使社会全面和谐发展。

当然,公务员“跳槽热”也必然会引发担忧,公务员作为管理者与服务者,需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而公务员跳槽过于频繁,则有可能对公务员队伍建设造成负面影响,有可能破坏公务员群体的整体性,也有可能降低公务员群体的服务水平,从这个层面来看,公务员跳槽热的到来令人担忧,值得重视。

无论是喜还是忧,公务员跳槽或许离“跳槽热”还有一段距离,但是公务员开始跳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改革与社会发展的趋势。

既然发展的是市场经济,就应让市场更多地去决定,更多地遵循市场自身的发展规律,少一些过度的解读,相信最终势必会达到“多赢”的状态。

材料三:

近日,智联招聘发布《2016春季人才流动分析报告》。

其中令不少人惊诧的是,被认为抱着“铁饭碗”的公务员竟成了跨界跳槽最活跃的白领人群,白领中有三成公务员纷纷转到房地产、金融等行业。

公务员跳槽的原因,主要是追求实现自我价值。

不能否认,公务员跳槽有收入待遇降低的因素,但他们这个群体当下所做出的选择,也是对国家改革政策的理解和呼应,也可以说是看到了“全民创业、万众创新”所带来的新机遇。

说到底,社会经济活力的激发,离不开一流的人才参与。

现在政府出台的不少新政,正是为了使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够更具活力。

面对如此迅猛的发展形势,公务员队伍中自然会有人出来“闯一闯”,而从以往的经验看,他们中最终会有不少成功者。

换个角度说,现在有一部分公务员出来创业,也是人才资源的活力释放,对优化人才配置的正向力量不可小视。

7.下列针对公务员跳槽流向行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务员跳槽的热门目标行业排列前三位的分别为金融、法律/会计/咨询、政府/社会组织。

B.交通运输和医疗行业由于受到政策限制较多,公务员跳槽时过多地考虑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干,因此这两类行业一般不大被重视。

C.从现阶段来看,由于对于传统“铁饭碗”就业观的颠覆,加强了公务员群体的人才流动和互通。

D.如今的公务员跳槽目标行业与就业大环境中的热门行业高度吻合,这充分说明公务员跳槽群体更加注重个人能力和价值的体现。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项一是()(3分)

A.相对而言,材料一客观、准确地报道了当前我国公务员的跳槽情况,专业性最强,而材料二、三是针对这一情况进行的评论,略逊一筹。

B.材料三夹叙夹议,不能将报道和评论分开,将个人观点和客观报道混淆,让受众无法客观地看待“公务员跳槽”这一事实。

C.材料一多处运用数据,侧重报道公务员跳槽后的职业流向和发展状况,体现出新闻语言的客观性、确切性,有利于受众把握新闻事件的发展趋势。

D.材料一和材料三都关注到公务员收入待遇降低使他们从体制中跳出来,并选择去热门行业中就业以追求个人能力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9.材料二与材料三在对待“公务员跳槽”这一现象上有什么分歧?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6分)

【参考答案】

7、解析:

“一般不大被重视”明显与材料一中的柱状图内容不符合。

此外,“交通运输和医疗行业由于受到政策限制较多”也与材料一信息不相吻合。

答案:

B

8、解析:

A项“略逊一筹”不妥;B项“夹叙夹议”“混淆”“让受众无法客观地看待”均不妥;D项“都关注到”以偏概全。

答案:

9、解析:

抓住材料二和材料三两者所谈的核心问题,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从材料中看,前者持观望态度,后者更多地认为应该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答案:

①材料二认为“公务员跳槽”这一现象喜忧参半,突出了其在人才资源分配方面的好处和有可能带来的影响,对其持谨慎观望的态度;

②材料三对这一现象持乐观积极的态度,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是人们追求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行为,是人才资源活力释放的一种方式。

第04练(湖南师大附中2019届月考卷)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材料一最近,11岁的唐安琪将要动身去美国参加游学。

为了短短13天的行程,她的妈妈秦女士支付了3万多元的费用。

除了游学,秦女士还给女儿安排了暑期培训,花费5000元。

许多孩子的暑假,如今已经变成了不折不扣的“烧钱季”,不少家长感慨“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

其实,这种“烧钱游戏”的性价比并不高。

一些游学机构动辄将出境旅游产品贴上“游学”的标签,改头换面之后抬高价格。

实际上,很多项目仅仅是参观大学、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设施而已。

这类产品价格虚高,内容却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游而不学,很难实现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升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效果。

另外,有的家长把孩子的暑假填得满满当当。

在北京,一些培训机构里有的孩子一天5节课,10个小时的教学时间。

在这种高强度的学习安排下,孩子不仅难以用心投入学习,反而容易滋生厌学情绪,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材料二图12015年某市学生假期参加课外辅导班数量调查表

图22015年某市学生假期参加课外辅导班数量调查表(摘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