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9350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

《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

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长春市第十一高中2018-2019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

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

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选择题

太空中隐藏着无限的奥秘,探测地外生命和寻找地球之外的人类家园一直是人类不停的追求。

阅读下表,完成下列问题。

行星

与日距离①

质量②

体积③

自转周期

公转周期

表面平均温度℃

水星

0.387

0.05

0.056

58.6天

87.9天

昼350夜-170

金星

0.723

0.82

0.856

243天

224.7天

-339云480固

地球

1.00

1.00

1.00

23时56分

1.0年

22固

火星

1.52

0.11

0.15

24时37分

1.9年

-22固

注:

①②③栏中均以地球为1,其他行星数据为其与地球的比值;“固”指固体表面

1.与火星相比,地球上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A.坚硬的固体表面B.强烈的太阳辐射

C.适宜的大气厚度D.强烈的火山活动

2.若登陆表中四颗行星,最能体会“度日如年”的是

A.水星B.金星C.地球D.火星

【答案】1.C2.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宇宙环境,学生要掌握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了解天体的运动特征。

【1题详解】

与火星相比,地球上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适宜的大气厚度,这样可以提供呼吸的大气和保温作用,C对;坚硬的固体表面与生命存在没有太大的关系,A错误;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强烈的火山活动不利用生命的存在,BD错误。

【2题详解】

从表中看金星自转的周期是243天,与地球上的1年最接近,所以说在金星上最能体会“度日如年”,选择B。

【点睛】生命存在条件:

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

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

相对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

①太阳的稳定——提供光和热

②安全的行星际空间——轨道共面同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

地球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

温度——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为15°C;

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

2017年9月6日晚太阳连续爆发两次“闪焰”(太阳耀斑大爆炸),其爆炸等级打破12年来的观测纪录,并伴随着高能带电粒子流抛射。

完成下列问题。

3.“闪焰”发生于

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D.太阳内部

4.“闪焰”可能导致地球上

A.信鸽迷途B.无线电长波通信中断

C.地球上火山频发D.全球各地极光绚烂

【答案】3.B4.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活动,学生要掌握主要的太阳活动现象,并且熟悉出现在太阳的哪个圈层。

【3题详解】

“闪焰”是太阳耀斑大爆炸,发生在色球层,光球层中太阳活动是黑子,日冕层主要是太阳风,没有出现在太阳内部的太阳活动,选择B。

【4题详解】

太阳活动可能导致地球上磁场的变化,影响依靠磁场判断方向的信鸽飞行,A对;太阳活动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不是长波,B错误;地球上火山频发与太阳活动没有关系,C错误;极光只出现在极圈以内,D错误。

【点睛】太阳活动主要有3种:

黑子、耀斑、太阳风。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

②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产生极光。

等等。

在十字路口处,我们有时能见到以太阳能为电源的交通信号灯(如下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5.有人注意到同一交通信号灯在前后两天的同一时段的亮度略有差异,你认为主要影响因素最有可能是

A.海拔B.电网供电电压

C.天气状况D.交通流量

6.从太阳辐射角度考虑,我国下列城市中最适合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的是

A.成都B.拉萨

C.北京D.大连

【答案】5.C6.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辐射,学生要熟悉我国太阳能的分布特点和影响太阳能的主要因素。

【5题详解】

从图中看交通信号灯利用的能源是太阳能,影响连续两天太阳能不同的最有可能的因素是天气状况,C正确;海拔和交通流量没有影响,利用太阳能,电网供电电压没有影响。

故选C。

【6题详解】

青藏高原太阳能最丰富,从太阳辐射角度考虑,拉萨最适合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选择B。

【点睛】影响太阳能的因素:

(1)纬度因素:

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太阳能比较丰富;

(2)气候因素:

一般来说,气候干旱地区的太阳能资源比气候湿润地区的太阳能丰富;

(3)海拔高度:

一般来说海拔高的地方太阳能资源比同纬度海拔低处太阳能主要丰富

(4)天气状况:

晴朗天气较多的地方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汉族民间节气。

“数九”从每年冬至日开始,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7.“九尽桃花开”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A.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向北移B.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向南移

C.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向北移D.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向南移

8.数九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持续加快B.昼短夜长,昼长渐短

C.长春市正午太阳高度逐渐降低D.长春市日出时刻逐日提前

【答案】7.C8.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地理意义。

学生要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7题详解】

根据“数九”的规律可以推断出“九尽桃花开”时,大约是3月12日,太阳直射点的位于赤道以南并向北移动,即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向北移,选择C。

【8题详解】

数九期间,大约在12月22日--3月12日,1月初公转最快,地球公转速度先快后慢,A错误;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我国昼长渐长,B错误;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长春市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升高,C错误;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长春市日出时刻逐日提前,D对。

【点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3)四季更替(4)五带划分。

重点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规律。

9.下图是中央气象台某年12月2日预报的哈尔滨气温变化情况图,该天气系统过境前后,哈尔滨变化趋势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天气系统,学生要能够通过气温的变化判断出天气系统。

【详解】从图中看气温不断降低,说明是冷锋过境,冷锋过境气压不断升高,结合四个图的气温和气压变化可知A正确。

【点睛】锋面在移动过程中,冷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这种锋面称为冷锋。

冬季每隔几天就有一股冷空气从中国的西北、华北侵入内陆。

冷锋过境时,会伴有偏北风加大,气压升高和温度降低等现象,有时会造成雨雪天气,夏季甚至会造成暴雨,一般情况下冷锋过境以后,当地将转受冷高压控制,天气变得晴朗。

下图中,图甲为同一地点不同天气状况的昼夜温度变化图,图乙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由图甲和图乙可知(  )

A.a曲线表示昼阴夜晴,b曲线表示昼晴夜阴

B.a曲线表示冷锋过境,b曲线表示暖锋过境

C.a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小,主要是受到①③的影响

D.b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大,主要是受到②④的影响

11.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能使图乙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  )

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减弱

【答案】10.B11.C

【解析】

【10题详解】

由图3和图4可知a曲线昼夜变化小,表示昼阴夜阴,b曲线昼夜变化大,表示昼晴夜晴,a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小,主要是受到①(大气对太阳削弱作用强)③(大气逆辐射强)的影响;b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大,主要也是受到①(大气对太阳削弱作用强)③(大气逆辐射强)的影响。

【11题详解】

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大气逆辐射变弱,从而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12.台湾东北的“野柳地质公园”有一块形似“金钱豹”的岩石,每年只能在农历大潮的退潮期间见到,不过在2011年4月勘查时,发现“豹头”掉在地上,金钱豹已“一命呜乎”(见图)。

金钱豹头部消失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风力侵蚀作用B.海浪侵蚀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D.流水侵蚀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地质作用知识。

学生要结合地区的地理特征分析地质作用与地貌的关系。

【详解】根据题中“每年只能在农历大潮的退潮期间见到”可知受海水的影响大,金钱豹头部消失的地质作用主要是海浪侵蚀作用。

故选B。

【点睛】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形式:

流水侵蚀、波浪侵蚀、风力侵蚀、风力沉淀、流水沉积在高纬或高山地区,冰川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地侵蚀底部岩石和侧面岩壁,往往形成冰斗和角峰。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原因是黄土高原地表植被较少,加之土质疏松、夏天多暴雨。

侵蚀地貌搬运与沉积地貌。

流水作用①冲刷坡面,形成沟谷,例如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②瀑布、峡谷是最强烈的表现。

搬运侵蚀后的产物,流速降低,泥沙逐渐沉积形成地貌①山前形成冲积扇②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风力作用有风蚀沟谷、风蚀洼地、戈壁、裸岩荒漠。

搬走地表沙尘、碎屑,风速降低,泥沙逐渐沉积地貌①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②沙漠外缘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

2018年元旦北京时间7:

40北京迎来了新年的第一缕曙光。

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3.此时,已进入2018年的区域约占全球面积的

A.近1/3B.近1/2

C.近2/3D.近3/4

14.据此推断当天北京时间的日落时间应为

A.16:

04B.16:

20

C.16:

36D.16:

52

【答案】13.B14.D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时间计算,难度较大。

学生要注意北京时间和北京地方时的区别,学会时间的计算方法。

【13题详解】

新的一天是由0:

00开始的,到180°经线结束;0:

00的时间出现在5°E,全球位于新一天的范围小于1/2,但接近1/2。

选B正确。

【14题详解】

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当北京时间7:

40北京迎来了新年的第一缕曙光,即北京116°E的日出时间是7:

24;由昼长=24-2×日出时间,可算出北京的昼长=9:

12;要求的是北京时间的日落时间,日落时间=昼长+日出时间=9:

12+7:

40=16:

52。

选D正确。

【点睛】组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时间的计算及对地方时和区时的理解。

小题1解题关键是明确新一天的始点是0:

00,结束是180°经线。

小题2做题时要理解北京时间与北京所在地方时的区别,要先由日出时间算出北京的昼长,再由昼长算出北京时间(120°E)所在经度的日落时间,这也是学生最易做错的部分。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5.若图示为热力环流形势,则a地与b地的气压(P)和气温(T)

A.Pa>Pb;Ta>TbB.Pa<Pb;Ta<Tb

C.Pa<Pb;Ta>TbD.Pa>Pb;Ta<Tb

16.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

理论上,c、d地之间的稳定水平气流方向(风向)为

A.东风B.东北风C.南风D.西南风

【答案】15.D16.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学生要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并且能够判断出气体运动的方向和气压分布。

【15题详解】

热力环流中近地面热的地方气体上升,冷的地方气体下沉,冷的地方气压高,热的地方气压低,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Pa>Pb;Ta<Tb,选择D。

【16题详解】

c气压大于d气压,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由c指向d,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可知c、d地之间的稳定水平气流方向(风向)为东风,选择A。

【点睛】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其形成过程为:

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

热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冷处收缩下沉。

于是上空相同高度处,热地方单位面积空气柱重量(即气压)大,冷地方高空气压小,高空形成热-冷的气流。

热处气流流失后,整个空气柱减轻,地面形成低压,冷处则形成高压,近地面形成冷-热的气流。

加上上升、下沉气流,构成了热力环流。

植生滞留槽(图)又称“雨水花园”,主要作用可以滞留大量雨水。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7.“植生滞留槽”对水循环的影响是

①下渗增多

②地下径流增多

③水汽输送减少

④地表水下渗减少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8.关于“植生滞留槽”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热岛效应加强B.解决城市居民饮用水问题

C.缓解城市内涝问题D.城市地面沉降速度加快

【答案】17.A18.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学生要理解水循环原理,并且能够运用,解释水循环的有关地理现象。

【17题详解】

由材料“主要作用可以滞留大量雨水”可知,“植生滞留槽”对水循环的影响是水汽蒸发增多、地表水下渗增多、地下径流增多,A正确;水汽输送不受影响。

【18题详解】

由材料“主要作用可以滞留大量雨水”可知,“植生滞留槽”可缓解城市内涝问题,C正确;对城市热岛效应影响较小;不是为了解决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问题,可缓解城市地面沉降。

【点睛】自然界的水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1)水循环是自然界最活跃的物质循环之一。

它可以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2)促使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传输和调节的作用;从而使地球表层各圈层之间,以及陆地和海洋之间实现物质的迁移和能量的交换;(3)水的循环运动还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且使水成为自然界最富动力的因子之一,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水循环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洋内循环和内陆循环。

其中海陆间循环对陆地水资源的更新、补充意义最大。

人类可以合理利用水循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例如我国的南水北调,修水库等。

19.下列有关山地对交通运输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山地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较小

B.在山地地区,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C.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地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往往沿直线修建

D.同样的直线距离,山地地区的线路弯曲一般要小于平原地区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形对交通线建设的影响。

学生主要掌握山区和平原修建交通线路的区别。

【详解】平原地区地形对交通线建设的影响小,山地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较大,A错误;在山区,交通线建设总是避开陡坡,把交通线布局于地势较平坦的河谷地带,B正确;在山区道路往往呈“之”字型,C错误;山区的道路弯曲一般要大于平原地区,D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形对交通线的区位和形态的影响,难度一般。

20.下图中四地位于同一大陆西岸的沿海低地。当④地河流水位较高时,下列说法最可能正确的是

A.①地盛行东北风B.②地的河流水位较高

C.③地气候炎热干燥D.我国西北内陆的河流处于枯水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风带和气压带,学生要掌握风带和气压带的分布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详解】④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当④地河流水位较高时,即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降水较多时,为南半球的冬季,北半球的夏季,结合图示可知,此时,①②③地均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C对;②地的河流水位较低,B错误;①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不是盛行东北风,A错误;我国西北内陆的河流处于枯水期是冬季,D错误。

【点睛】地中海气候位于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读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回答下面小题。

21.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①-a,②-b,③-cB.①-b,②-a,③-c

C.①-c,②-b,③-aD.①-c,②-a,③-b

22.与河流位置a、b、c对应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侵蚀、搬运、沉积B.侵蚀、沉积、搬运C.沉积、搬运、侵蚀D.搬运、沉积、侵蚀

【答案】21.D22.A

【解析】

【分析】

考查河流不同河段的流水作用。

学生要掌握流水的速度不同对地表所表现的作用不同。

【21题详解】

在上游以侵蚀为主,河床较深,河面较窄,故②—a;中游既有侵蚀,又有沉积;下游以沉积为主,河床较浅,河面较宽,故①—c;故选D。

【22题详解】

在上游a由于水流速度较快,流水以侵蚀为主;中游b水流速度下降,流水作用表现为搬运;下游c水流速度最慢,流水作用以沉积为主。

故选A。

【点睛】大部分河流上游河段,因河流切穿高原山地,表现为流水侵蚀作用,河床呈现“V”型谷,两岸地形崎岖,流速快。

下游河段,流经平原,表现为流水沉积作用,河床展宽,两岸是流水冲积平原,河口是三角洲,水丰流缓。

2017年8月23日,台风“天鸽”在中国广东省珠海市登陆,造成严重破坏。

广东省某观测点附近的树木被“天鸽”强大的风力折断,整齐地倒向西南方向(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3.下列各天气系统中,台风“天鸽”属于

A.

B.

C.

D.

24.图中树木被折断时,该观测点最有可能位于下图中的

A.甲处B.乙处

C.丙处D.丁处

【答案】23.C24.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天气系统,学生要学会天气系统的判断方法,并且确定不同天气系统所形成的天气特点。

【23题详解】

根据图中的大气运动的箭头方向可以判断图中A是冷锋、B暖锋、C是气旋、D是反气旋,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C正确。

【24题详解】

图中甲地位于低压的东侧吹东南风、乙地吹东北风、丙地吹西北风、丁地吹西南风,由材料“树整齐地倒向西南方向”可知该地吹东北风,B正确。

【点睛】天气系统包括锋面、低压(气旋)与高压(反气旋)。

首先明确基本概念,如:

气团(冷气团、暖气团)、锋(锋面、锋线)、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等,然后掌握这些天气系统的影响,会带来怎样的天气或天气会有怎样的变化过程。

下图为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5.海平面上升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A.酸雨B.雾霾C.臭氧层空洞D.全球气候变暖

26.关于上述环境问题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造成该问题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B.该环境问题可能使低纬度农业增产

C.该问题属于全球性的环境问题D.该环境问题与煤、石油等燃料的使用有关

【答案】25.D26.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学生要掌握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

【25题详解】

图示海平面上升反映的环境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面上升,D对。

酸雨、雾霾、臭氧层空洞是人类生产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但不是海平面上升的原因,A、B、C错。

【26题详解】

上述环境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造成该问题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

该环境问题可能使高纬度地区气温升高,热量充足,农业增产。

该问题属于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该环境问题与煤、石油等燃料的使用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有关。

选择B。

【点睛】全球气候变暖的自然原因是地球处于间冰期,人为原因是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和毁林;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危害是海平面上升,灾害性天气增加,生态系统调整,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

如图为某海域的海水表层水温等值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7.有关①处洋流所在半球及其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半球寒流B.北半球暖流

C.南半球暖流D.北半球寒流

28.有关②洋流所在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中低纬度的大洋西岸

B.位于中低纬度的大洋东岸

C.位于中高纬度的大洋西岸

D.位于中高纬度的大洋东岸

29.下列关于该海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海域可能为秘鲁渔场B.受①洋流影响,自南向北航行的船速度加快

C.甲海域多海雾现象D.②处洋流使沿海气候降温减湿

【答案】27.D28.A29.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洋流,学生要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7题详解】

温度的变化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根据图中温度分布,图示区应位于北半球。

根据洋流的运动方向,由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所以是寒流。

D对,

【28题详解】

温度的变化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根据图中温度分布,图示区应位于北半球。

根据洋流的运动方向,由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所以是北半球暖流,而且水温比高,应该是中低纬度洋流,根据洋流分布规律可知A对。

B、C、D错。

故选A。

【29题详解】

结合前面分析,甲海域为北半球中纬度海区的西部,海域不可能为秘鲁渔场,A错误;受①洋流影响,自南向北航行的船为逆洋流方向,速度变慢,B错误;甲海域寒暖洋交汇多海雾现象,C对;②处洋流为暖流使沿海气候增温增湿,D错误。

故选C。

【点睛】1.海水等温线的判读:

①判断南北半球(往北温度降低是北半球)②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

高温流向低温是暖流,反之是寒流。

2.洋流分布(画一画洋流分布模式图):

①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反气旋型洋流),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

②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形成逆时针方向大洋环流(气旋型);

③北印度洋夏季顺时针,冬季呈反时针方向;

④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

⑤中、低纬度大陆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中高纬度大陆东侧为寒流,西侧为暖流。

3.洋流对环境的影响:

①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暖流(比流经地区温度高)增温增湿作用,如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

寒流(比流经地区温度低)有降温、减湿作用,澳大利亚西海岸和秘鲁沿岸荒漠的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