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门市届高三元月调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9520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7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荆门市届高三元月调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湖北省荆门市届高三元月调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湖北省荆门市届高三元月调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湖北省荆门市届高三元月调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湖北省荆门市届高三元月调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湖北省荆门市届高三元月调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湖北省荆门市届高三元月调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湖北省荆门市届高三元月调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湖北省荆门市届高三元月调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湖北省荆门市届高三元月调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湖北省荆门市届高三元月调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湖北省荆门市届高三元月调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湖北省荆门市届高三元月调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湖北省荆门市届高三元月调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湖北省荆门市届高三元月调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湖北省荆门市届高三元月调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湖北省荆门市届高三元月调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湖北省荆门市届高三元月调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湖北省荆门市届高三元月调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湖北省荆门市届高三元月调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荆门市届高三元月调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湖北省荆门市届高三元月调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荆门市届高三元月调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荆门市届高三元月调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湖北省荆门市届高三元月调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荆门市2017年高三年级元月调考

高三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将学校、班级、姓名填在密封线内,条形码粘贴在相应的位置。

3.将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上。

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

孔子学说的核心精神是“礼”还是“仁”,这是千百年来学术界、思想界聚讼纷纭的话题。

有人认为,“礼乐”精神是孔子及其儒学的核心,“礼治”是孔子所推崇的政治上最高理想。

但更有人强调,“仁”才是孔子及其儒学的主体,“德化”“德治”为孔子及其后学汲汲追求的完美政治愿景。

与之相应,前者一般认为孔子学说相对体现为守旧、保守的特征,其继承传统重于开拓创新,所以,在他们那里,有关孔子及其儒学的评价通常比较偏低,多予以负面性的指摘。

后者通常强调孔子学说相对体现为进步、积极的特征,其超越传统重于拘泥旧制。

因此,在他们那里,有关孔子及其儒学的评价通常倾向于肯定,正面性的褒扬是主导的倾向。

其实,“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在孔子的学说中,守旧与创新,保守与进步是同一个事物的正反两面。

守旧在许多情况下,未尝就是负面的东西,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它意味着保持事物的稳定性,象征着对传统的尊重与传承,体现为对原则性的坚持与执著;但是,这不能成为拒绝进步、走向封闭与自我僵化的理由。

我们今天对孔子崇尚“礼乐”文明做法进行评价,必须从这个视野切入,看看他所倡导的“礼”,是否真正做到了坚持原则性与运用灵活性的统一,适度稳定与合理变化的统一,正确继承传统与恰当开拓创新的统一。

与“仁”相比,“礼”更多地体现为历史上的固有传统。

“礼者,履也。

”如黄克剑先生所言:

“中国文化可追溯到夏、商、周三世,是由治理家族推而治理‘天下’的时代,依‘礼’确定人的身份地位以获得一种人伦秩序,使其制度化,遂有了所谓‘礼治’。

”(黄克剑:

《论语解读》)从这个意义上,孔子对“礼”的肯定和强调,更多的是对传统的崇尚与弘扬。

《八佾》篇所要解决的就是面临新挑战、新机遇背景下,如何重新认识“礼”,如何正确遵循“礼”等基本问题。

春秋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大变革的形势,固有的“礼乐”文明毫无疑义面临着新的挑战,以至有人把这形容为“礼崩乐坏”。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危机同时也是转机,若能顺应时代潮流,对“礼”进行实质性的丰富与改造,使之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实现新的超越,则可起死回生,再开创新的局面,即所谓“旧瓶装新酒”。

应该说,《八佾》篇在继承传统与适时“更化”方面是不无独到的认识与切实可行的思路的。

(节选自黄朴民《论语读绎•礼之大体:

我读<论语•八佾>》)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于孔子及其儒学的核心,人们历来争论不休。

有人认为,“礼乐”精神是其核心,

而也有人持不同意见,认为“礼治”才是儒学的最高理想。

B.“德化”“德治”是孔子及其后学者所努力追求的完美政治愿景,从这方面来看,有人

认为,“仁”才是孔子及其儒学的主体。

C.指摘孔子及儒学的人,往往是以其对礼乐的坚守,认为它继承传统更重于开拓创新,

表现出了守旧、保守的特征,从而给予较低的评价。

D.对“仁”的追求让儒学表现出进步、积极的特点,从某些方面看,其超越传统更重于

拘泥旧制,这也使得一些人更倾向于对其作正面性的褒扬。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从保持事物的稳定性、对传统的尊重与传承,对原则性的坚持与执着等方面来看,守

旧未尝就是负面的东西。

B.若是“礼”能真正做到坚持原则性与运用灵活性、适度稳定与合理变化、正确继承传

统与恰当开拓创新等方面的统一,就值得肯定。

C.礼治是在由治理家族推而治理天下的时代,依人的身份地位而确定的人伦秩序并使其

制度化而形成的一种政治形式。

D.儒家所说的“礼崩乐坏”是春秋时期社会出现大变革时,固有的礼乐文明面临新的挑

战时的必然结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作者看来,我们今天崇尚孔子的礼乐文明,肯定其对传统的尊重与继承,但也不能

因此而拒绝进步,从而使之走向封闭与自我僵化。

B.“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说明从周代礼乐文明产生的源头来看,它本身就具有守旧

与创新,保守与进步相统一的特性。

C.孔子从对传统的崇尚与弘扬的角度去强调礼,同时也在尽力解决面对新挑战、新机遇

时如何重新认识“礼”等基本问题。

D.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礼”进行实质性的丰富和改造,既能让它保持优秀传统,又

能为之注入时代精神,从而让它焕发青春,开创新局面。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12分)

史学大家吕思勉

  1982年“吕思勉史学论著编辑组”撰写的《吕思勉史学论著前言》提到“吕先生从二十三岁起,就决心献身于祖国的学术事业”,先生幼年起便系统地阅读了经学、史学、小学、文学等各种文史典籍,23岁后方专治于史学。

在元史专家屠寄(字敬山)的影响下,先生始读辽金元史,从此爱好民族问题研究,并于二十三岁青年之际,首次读遍了二十四史,甚至有传闻说先生一生共读过3遍“二十四史”。

1905年他应常州溪山小学堂创办人朱少堂之聘,执教于该学堂;1906年二十四岁时,由沈问梅先生介绍,赴苏州教会学校东吴大学教国文历史,因气味不投,至暑假即辞去;同年11月15日,常州知府许星璧与士绅挥祖祁等人创设“常州府中学堂”,首任监督(即校长),在校二年又二个月,深受师生爱戴。

20年代初,先生积十余年教学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写就《白话本国史》,于1923年9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受到史学界和广大读者的欢迎,成为二三十年代发行量最大的一部中国通史,长期被用作大学的教科书和青年“自修适用”的读物。

《白话本国史》的出版奠定了先生在史学界和学术界的地位。

1923年,应校长王饮鹤聘,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执教。

在该校期间,他先后写成有关文字的著作四种。

此外还编写了文学史讲义、群经概论、国文讲义等。

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激起了中国人民极大的愤慨,其中圣约翰大学暨附属中学的爱国师生为悼念被杀害的工人,举行罢课,并在校内下半旗致哀,美籍校长卜芳济竟然蛮横无理地将国旗拉下,踩在地上。

于是学生553人,教员19人愤而离校,并谋创办光华大学。

时先生已应沪江大学之聘,教授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字学等课程。

但看到光华初创,便决定应光华国文系主任童伯章的邀请,赴光华任教,实实在在地为中国人自己办的大学出一把力,争一口气。

从此,几与光华终生相伴,直至解放后院系调整,“光华”并入华东师范大学。

他进光华后,初任国文系教授,后历史系设立,即延为主任。

每周上课十多个课时,先后开过中国通史、中国近代史等十余门课程。

他常穿深色的长衫或袍子,戴一副深色的近视眼镜,谦逊、质朴、睿智而又自信,具有东方学者的风度和气质。

他的讲课富有魅力,很多受业的学生认为听他讲课是一种享受。

他上课时带几本古籍上堂,先用浅近的文言文,以刚劲挺拔的书法,写上一二段提纲,然后边踱方步边缓缓讲授,言词清晰,语气平和,引经据典,脱口而出。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同年11月29日常州沦陷。

当时他对女儿吕翼仁说:

“我已年过半百,大半辈子过去了,决不向日本人低头!

先生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940年9月18日在上海孤岛上完成的《吕著中国通史》,是为适应大学文科学习通史的需要而编写的一部特殊体例的著作,此书开卷就说明宗旨:

“颇希望读了的人,对于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现象,略有所知,因而略知现状的所以然。

对于前途,可以预加推测,因而对于我们的行为可以有所启示。

1942年,日本侵略军为了控制沦陷区人民的抗日斗争,准备发放“良民证”,并让每个领证人都要捺手印,他无比愤慨,决定不做这等有辱国格人格的事。

此时,常州乡间游击区正在筹办中学。

于是,他到常州南乡湖塘桥青云中学高中部和坂上镇大刘寺辅华中学执教,其时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先生疲惫不堪,大病了一场。

一年后,便辞去两校教职,回常州专事撰述《两晋南北朝史》,藉稿费度日。

他虽然生活清苦,但是立身持正,志节凛然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先生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工作,先后担任过光华大学工会主席,江苏省政协委员。

同时,他还对自己的思想进行回顾总结,不断地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前进。

1954年6月撰成的《中国史籍读法》,是他治史五十年后留下的最后一部历史著作,书中指出要用马克思主义学说,观鉴社会变迁,“因以发明其发展之由,推测其前进方向”。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先生疾病缠绵四年之久,仍抱病著作,病逝前两年尚撰《燕石续札》,校《隋唐五代史》,修订《文字学四种》,还给华东师大历史系教授校阅讲义,代孟宪承校长考查有关研究中国教育史的资料。

直至1957年9月27日才将增订的《字例略说》之最后一篇《文字之改革》脱稿,10月4日至8日仍在校阅《隋唐五代史》,10月9日晚上病逝于上海华东医院。

遗憾的是先生用力十年之久的最后一部巨著,未能看到它的出版,就悄悄地走了,先生可谓尽瘁于学术矣。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吕思勉从幼年起便有志于史学,系统地阅读了大量的文学典籍,二十三岁便读遍“二

十四史”,而其一生读“二十四史”多达三遍。

B.二十四岁时,吕思勉由沈问梅先生介绍,赴苏州教会学校东吴大学教国文历史,因为

这与他研究史学的志趣不一致,旋即辞职。

C.吕思勉的史学成就既来源于他的教学经验,也来源于他的深入研究,《白话本国史》

一书,奠定了他在史学界和学术界的地位。

D.吕思勉讲课言词清晰,语气平和,引经据典,脱口而出,很得学生喜爱,这也得益于

他能直接运用古典与浅近文言教学。

5.本文是从吕思勉的哪些方面来表现这位史学大家的?

试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4分)

6.本文作为一篇传记文章,在表现传主时显现出了哪些写作上的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5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

(14分)

安若素

赵明宇

村主任老徐气哼哼地跺着脚说,咱们村里的风水都让狗东西安若素占尽了。

老徐这话有道理。

安若素是名知青,想当年上山下乡来到徐街村,一闲下来就抱着画夹子,画徐街的山,画徐街的水,还画徐街的大闺女小媳妇儿。

他画出来的徐小丹,比徐小丹本人还漂亮。

结果,徐小丹哭着要嫁给安若素。

徐小丹是徐街村最好看的姑娘,白嫩嫩的脸蛋,高挑个儿,大眼睛眨巴一下勾人的魂儿。

徐街的小伙子们早就把眼珠子瞪圆了,直想爆发争夺大战呢,咋能让外来人占了便宜?

当时的村主任老徐就想不通,怒气冲天地跑到徐小丹家,说,你中了哪门子邪?

人家是城里人,早晚还得回城里去,到时候把你甩了,哭都找不到坟头。

再说你对他也不了解,将来后悔就来不及了。

徐小丹甩着大辫子说,俺愿意,俺愿意,俺就是愿意!

老徐临走甩下一句话,大姑娘家家的,不知羞!

后来知青大返城,老徐心说这下有好戏看了,你徐小丹等着吃哑巴亏吧。

谁知道安若素走了几天又回来了,说在城里住不惯,徐街的山水一辈子也画不完,徐街的家一辈子也住不烦。

徐小丹挺勤奋,一口气生了六个孩子。

家里缺吃少穿的,徐小丹舍不得给孩子扯布做衣服也要给安若素买颜料,供着安若素画画。

安若素画的叫个啥?

老徐说就你画的这玩意儿,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你若是能画出个子丑寅卯来,我就喊你爹。

谁知,安若素还真的画出子丑寅卯来了。

先是省报上刊出了安若素的作品,如今又获了“文艺振兴”奖,县长还要来看望他呢,还要录像上电视呢。

县长可是大人物,老徐每年参加一次县里的“三干会”,才能见一次县长呢。

乡长对这件事情也十分重视,派负责宣传的牛干事,教安若素如何向县长汇报。

牛干事说,安画家,你见了县长要先握手,然后就说感谢县领导的培养。

安若素正作画,停下画笔,茫然的眼神从眼镜上方疑惑地瞟了牛干事一眼说,我画画咋就成了县长的培养呢?

扯淡。

要说感谢,我得感谢我老婆。

牛干事急得头上直冒汗。

老徐拍着屁股说,你这不是成心坏我的事吗?

安若素,我真的想喊你爹了。

安若素说,你就是喊我爷,我也不会说假话。

县长的小轿车开进徐街村,人们都围拢过来观看。

老徐心说,遇上安若素这头犟驴,就等着挨乡长的批吧。

县长进了安若素的家,安若素正在画画,竟然连头也不抬。

老徐真想跑过去给他俩嘴巴。

老徐大声说,安若素,县长来看你了。

安若素说随便坐,省长来了也得等我先把画画完了。

老徐那个气呀,心说完了完了,徐街的面子算是让你给丢尽了。

县长笑呵呵地上前一步说,安画家临摹的可是郑板桥的《瘦藤听雨》?

我涂鸦了一幅徐文长的《梅石图》,恳请安先生指教。

说着让秘书取过一轴画卷来,徐徐展开。

安若素停了画笔,惊喜地说,好一幅《梅石图》!

安若素拉着县长的手向他的画室里走,一边走一边喊徐小丹弄俩菜,他要和县长喝两盅。

老徐蒙了,心说这叫啥事儿。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徐小丹因为安若素将她画得比真人还美丽,就不顾一切地要嫁给安若素,这说明徐小

丹一开始对爱情的追求是盲目的。

B.与别的知青不一样,安若素虽然是城里来的人,但他在乡里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却在

城里住不惯了,相反,他更喜欢乡里的生活。

C.徐小丹在生活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也要给安若素买颜料,表现了她对安若素的理解与

支持,这也是他们之间爱情的升华。

D.乡长让牛干事来让安若素按要求接待县长,县长坐着小汽车开进村里,这些情节的安

排,从一个侧面批评了县长高高在上的官僚主义作风。

E.小说通过具体的情节,表现了安若素在艺术上和人格上的不断完善的过程,蕴含了作

者对真正的艺术精神的深刻理解。

8.小说在塑造安若素这一形象时,主要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试作简要分析。

(4分)

9.小说在刻画安若素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

请简要分析。

(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傅尧俞,字钦之,本郓州须城人,徙孟州济源。

十岁能为文,及登第,犹未冠。

石介每过之,尧俞未尝不在,介曰:

“君少年决科,不以游戏为娱,何也?

”尧俞曰:

“性不喜嚣杂,非有他尔。

”介叹息奇之。

知新息县,累迁太常博士。

嘉祐末,为监察御史。

衮国公主下嫁李玮,为家监梁怀吉、张承照所间,与夫不相中。

仁宗斥二人于外,未几,复还主家,出玮知卫州。

尧俞言:

“主恃爱薄其夫,陛下为逐玮而还隶臣,甚悖礼,为四方笑,后何以诲诸女乎?

时乏国用,言利者争献富国计。

尧俞奏曰:

“今度支岁用不足诚不可忽然欲救其弊在陛下宜自俭刻身先天下无夺农时勿害商旅如是可矣。

不然,徒欲纷更,为之无益,聚敛者用,则天下殆矣。

英宗即位,转殿中侍御史,迁起居舍人。

皇太后与英宗同听政,英宗有疾,既平,尧俞上书皇太后,请还政。

久之,闻内侍任守忠有谗间语,尧俞谏皇太后曰:

“外间物论纷惑,两宫之情未通。

臣谓天下之可信者,无大于以天下与人,亦无大于受天下以公,况皇帝以明睿之资,贯通古今,而受人之天下乎?

如诛窜谗人,则慈孝之声并隆矣。

”于是皇太后还政,逐守忠。

神宗即位,徙知庐州。

熙宁三年,至京师。

王安石素与之善,方行新法,谓之曰:

“举朝纷纷,俟君来久矣,将以待制、谏院处君。

”尧俞曰:

“新法世以为不便,诚如是,当极论之。

平生未尝好欺,敢以为告。

”安石愠之,但授直昭文馆、权盐铁副使,俄出为河北转运使,改知江宁府。

徙许州、河阳、徐州,再岁六移官。

哲宗立,擢给事中、吏部侍郎、御史中丞。

元祐四年,拜中书侍郎。

六年,卒,年六十八。

哲宗与太皇太后哭临之,太皇太后语辅臣曰:

“傅侍郎清直一节,终始不变,金玉君子也。

方倚以相,遽至是乎!

”赠银青光禄大夫,谥曰献简。

(节选自《宋史•傅尧俞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度支岁用不足/诚不可/忽然欲救/其弊在陛下宜自俭/刻身先天下/无夺农时/勿害商旅

/如是可矣。

B.今度支岁用不足/诚不可忽/然欲救其弊/在陛下宜自俭刻/身先天下/无夺农时/勿害商旅

/如是可矣。

C.今度支岁用/不足诚不可/忽然欲救其弊/在陛下宜自俭刻/身先天下/无夺农时/勿害商旅

/如是可矣。

D.今度支岁用/不足诚不可/忽然欲救/其弊在陛下/宜自俭刻/身先天下/无夺农时/勿害商旅

/如是可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第,即登科。

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等次。

隋唐时用于考中进士,明清殿

试之一甲三名称赐进士及第。

B.冠,即弱冠,古代男子到了20岁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

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

C.嘉祐,年号。

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用于纪年的专有名号,中国的年号制度是从秦

始皇称帝开始启用的。

D.谥,指谥号。

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

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傅尧俞性格沉静,潜心向学。

他幼时便能写文章,少年时即登第,但却仍能闭门读书,

不事游冶,受到石介赞叹。

B.傅尧俞尽职尽责。

衮国公主与驸马不和,仁宋皇帝袒护公主,将驸马调到外地任职,

时任监察御史的傅尧俞上疏指出这种做法不合礼制。

C.傅尧俞正直敢言。

皇太后听信身边奸邪小人的谗言,迟迟不将政事还给英宗。

傅尧俞

上疏请求皇太后以天下和公心为重,还政给英宗,并驱逐那些进谗言的小人。

D.傅尧俞公正无私。

王安石推行新法,希望得到他的支持,并许以高官厚位,傅尧俞不

为所动,并明确表达了自己反对新法的态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主恃爱薄其夫,陛下为逐玮而还隶臣,甚悖礼,为四方笑,后何以诲诸女乎?

(2)王安石素与之善,方行新法,谓之曰:

“举朝纷纷,俟君来久矣,将以待制、谏院处君。

五、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蝶恋花旅月怀人

宋琬

月去疏帘才数尺,鸟鹊惊飞,一片伤心白。

万里故人关塞隔,南楼谁弄梅花笛?

蟋蟀灯前欺病客。

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

墙角芭蕉风瑟瑟,亏伊遮掩窗儿黑。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月去疏帘”句写明月,与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一样,

都是极写其近,近到“才数尺”,独处异地,举目无亲,有明月为伴,会感到特别亲近。

B.“南楼谁弄梅花笛”句借用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楼中吹玉笛,汉

城五月落梅花”诗意,运用听觉渲染出远隔关塞,思友与怀念故乡的郁闷心情。

C.“蟋蟀灯前欺病客”句中的“病客”就是词人自己,作者用一个“欺”字,将蟋蟀拟

人化,病居异地他乡,连蟋蟀也来欺人,搅人心绪,使人难以成眠。

D.“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句,与苏轼“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句的高旷,李白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句的豪迈相比,本词所营造的意境却令人感到孤凄。

E.这首词描绘了一位在月白风清的夜晚思念远方朋友的旅人的心情。

全词通过视觉、听

觉将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巧妙地交织在一起,烘托出一种凄清、冷落的气氛,意绪缠绵。

15.“墙角芭蕉风瑟瑟,亏伊遮掩窗儿黑”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离骚》中屈原用“,”两句话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高洁就可以了。

(2)纵是良辰美景,也只能借酒浇愁,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

”的句子表现出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的苦闷。

(3)潭中鱼可百许头,。

(柳宗元《小石潭记》)

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资治通鉴》的写作,主编者和助手们查阅了浩如烟海的历史著作和文献档案,还搜

集了大量小说、笔记资料。

前后用了19年,耗费了编者大量心血。

②我国韦编三绝的国学著作,虽然是很多古人杰出智慧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合理、不科

学的成分,正是这种状况的存在,使得国学阅读尤其要注重甄别,择善而读。

③时光如白云苍狗,转眼之间大学三年的时光都已从指间流走,我们躲在象牙塔里只是

单纯学习的日子也似乎已经结束了!

④尘世风华,沧海桑田,过往如云般浮沉和飘散。

匆匆的行人,匆匆的脚步,流水般的

感情。

那些曾经偶尔驻留的过客也早已跟随时光的脚步离开。

⑤《治史三书》是历史学家严耕望先生的一部史学方法论著作,内容涉及历史学研究的

诸多问题,语言质朴流畅,诚挚亲切,务求实用,可谓授人以渔,功在学林。

⑥有的企业领导干部党性意识淡漠,忘记了自己是党的干部,忘记了自己管理的是党领

导下的国有企业,以改革为名,贱卖贵买,予取予求,侵吞国有资产如探囊取物,成

为“国企蛀虫”。

A.①②⑤B.③④⑥C.②③⑤D.①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大会嘉宾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20多个国际组织的负责人,以及600多位

互联网企业领军人物、互联网名人、专家学者,涉及网络空间各个领域,体现多方参

与。

B.多家券商研究报告显示,当前多个行业、多个地区的产能过剩正引起各方的担忧,如

果持续蔓延,可能引发通缩、失业、经济动力不足等一系列风险。

C.依法治国是我国宪法确定的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不是能够真正做到依法治国,关

键在于党能不能坚持依法执政,各级政府能不能坚持依法行政。

D.随着社会的发展,豪民势力的上升借助汉帝国的儒家化转型,最终获得了社会底层的

控制权,架空了原有的乡贤,最终引发兼并、奴婢、流民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一部中国古代文学史,就是一部流行歌曲的历史。

流行歌曲由于体制的短小,能够迅速地反映特定的情绪。

这正是每一时代真正关心生活、关注社会命运的作家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实际上,无论唐诗、宋词还是元曲,这些各自时代的“乐府”,正是那一时代的流行歌曲,与我们今天所听到的民谣并无二致。

A.而它抑扬顿挫的音乐旋律,更富于表达能力和感染力,更易于流播和普及,把作者的

思想传达给更为广泛的大众

B.而它抑扬顿挫的音乐旋律,更富于表达能力和感染力,把作者的思想传达给更为广泛

的大众,更易于流播和普及

C.而抑扬顿挫的音乐旋律,使它更富于表达能力和感染力,把作者的思想传达给更为广

泛的大众,更易于流播和普及

D.而抑扬顿挫的音乐旋律,使它更富于表达能力和感染力,更易于流播和普及,把作者

的思想传达给更为广泛的大众

20.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年龄密切相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经历的人和事越来越多,①,对一些事物的看法逐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时我们的阅历就会日趋丰富。

②,有的人年龄虽然不大,但却走过许多地方,经过诸多历练,体验过各种身份和角色,经历过复杂岗位的锻炼和艰苦生活的磨砺,这种经历同样可以让他拥有丰富的阅历。

③,那么要想增加自己的阅历,就要努力拓宽生命的宽度。

21.下面是一幅某学校的网络结构示意图,从网络服务商和用户中任选一个角度,用最为简洁的文字叙述示意图内容。

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简明,不超过85个字(6分)

 

(CERNET:

中国教育科研网。

SPTN:

软件定义的分组传输网络。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漫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