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复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9619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docx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专题复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docx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四:

西方民主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希腊文明的摇篮

1.城邦制度:

原因,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

特点,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2.公民:

凡父母祖籍均属于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享有公民资格。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1.梭伦改革(时间前六世纪初)

内容:

按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务奴隶制。

作用:

动摇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时间前六世纪末)

内容:

建立十个地区部落,设立五百人议事会,成立十将军委员会,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利。

作用:

基本铲除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1.公元前5世纪,在伯里克利担任首席将军时期,雅典民主发展到顶峰,进入“黄金时代”。

2.伯利克里改革内容:

所有男性公民可担任几乎一切职务,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进一步扩大,公民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监察机关。

伯利克里为鼓励公民积极参政,向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工资。

为吸引观赏戏剧,发放“观剧津贴”。

3.雅典民主的评价

局限性:

仅限于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除外)

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

积极性:

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对雅典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消极性:

只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十二铜表法》

1.公元前5世纪,在贵族与平民的斗争中,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标志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罗马法的发展和完善

1.万民法

原因:

公民法的狭隘性,帝国扩张的需要,经济发展的要求。

时间:

3世纪

定义:

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2.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将罗马法系统化、法典化,编汇成《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罗马法的作用及影响

1.对罗马帝国:

罗马法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为国家提供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它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有利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缓解社会矛盾。

但其实质仍是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2.对世界:

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重要影响。

罗马法还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光荣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1640年。

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玛丽和威廉共同统治英国,因这是一次不流血的政变,历史上称“光荣革命”。

议会权力的确立

1《权利法案》

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旨在限制王权。

《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利,保证了一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地位,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2.代议制

定义:

议会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

作用:

资产阶级实行集体统治,防止专制独裁,和平方式解决利益纠纷。

2.议会改革

背景:

工业革命以后,工业资产阶级兴起。

时间:

1832年

意义: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会议席,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保障。

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1.形成:

1721年,开始形成。

沃尔波尔成为第一任内阁首相。

2.构成和职能:

责任制内阁由国王议会首相阁僚组成。

内阁首脑是首相,产生方式是议会下院多数党的领袖,由国王任命,对

议会负责,掌握行政权,有权提名内阁成员,有权决定国家的重要政策。

内阁对议会负责。

议会对内阁进行制约。

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是国家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

1.美国独立前是英属13个殖民地,美国诞生于1776年。

2.独立之初的美国政体是一个松散的邦联。

地方权力大过中央,影响美国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

越来越多人认识到必须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美国1787年宪法及评价

背景:

1776年,美国独立后是一个松散的邦联,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1787年,各州代表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

1.内容:

①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过各州权力。

各州在

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有一定自治权,中央权力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实行三权分立,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部分。

立法权由

国会掌握,总统掌握行政权,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对法律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

三者独立平等,相互制约,防止

专制出现,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2.评价:

①积极性:

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强调加强国家权力,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体现一定民主精神。

②局限性:

承认奴隶制度的合法性,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平等的权利。

3.1789年,美国第一次总统选举,华盛顿当选为第一任总统,也开创了总统任期不超两届的先例。

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

1.形成:

19世纪中期,民主党和共和党对峙局面形成。

2.特色:

两党对垒,轮流执政。

3.实质:

都是资产阶级政党。

专题五: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前5-前4世纪)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1、西方人文主义思想起源背景

(1)古希腊奴隶制工商业经济繁荣,文化迅速发展;

(2)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3)人的地位的提高(民主政治制度和每个公民参与政治意识的加强,使人的中心地位日益突出)。

2、智者学派

(1)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

(2)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

(3)强调人的价值,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4)评价:

1)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

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2)制度、法律、道德约束力是相对的,忽视道德。

二、“美德即知识”

1、苏格拉底的思想

(1)产生背景:

1)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

2)雅典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2)目的:

重建道德价值观,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3)思想:

1)“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美德即知识”(知德合一)

3)善是人的内在灵魂,认识自己,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

(4)评价:

1)是人类精神觉醒的重要表现;

2)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孔子与苏格拉底主张的异同

相同:

(1)都关注人,肯定人的价值。

(2)重视道德、知识和教育。

不同:

(1)内容:

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体现民本思想;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体现人文主义思想。

(2)目的和影响:

孔子从君主统治出发,强调尊卑,压制人的个性发展。

苏格拉底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利和责任,突显人的自由、平等,有利于个性发展。

三、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

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1、柏拉图:

《理想国》根据智慧和品德而非按照出身分工;鼓励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亚里斯多德:

是古代希腊最博学的人。

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1)促进古希腊文化科学的发展;

(2)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14、15世纪)

1、原因和条件

(1)位置:

意大利处于地中海航运中心

(2)政治:

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工商业城市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

(3)经济:

生产力发展,商品市场形成

2、影响:

新兴资产阶级形成,他们要求思想变革。

二、文艺复兴(14、15、16世纪)

1、文艺复兴为什么首先在意大利兴起?

(1)经济:

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形成资产阶级。

(2)政治:

天主教会束缚人和人性,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3)文化:

意大利拥有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

2、实质:

表面上是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实质是欧洲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兴起。

3、核心:

人文主义

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宗教蒙昧主义

以神为中心

禁欲和来世

等级观念

蒙昧主义

人文主义

以人为中心

现世的享受

自由平等

理性和科学

4、重要成就

(1)文学三杰:

薄伽丘《十日谈》,但丁《神曲》,彼特拉克《歌集》最早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以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2)艺术:

达·芬奇

(3)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

5、影响:

解放思想,推动文化和科学的发展。

三、宗教改革(16世纪)

1、社会背景

(1)经济:

资本主义的萌芽,形成资产阶级。

(2)政治:

天主教会精神禁锢和掠夺财富,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3)文化:

文艺复兴运动倡导人文主义,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导火线:

德意志被称为“教皇的奶牛”,教皇出售赎罪券

2、德意志宗教改革

1517年,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揭开宗教改革序幕

(1)因信称义,信仰即可得救。

(2)基督徒有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3、宗教改革的成果

(1)形成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

(2)简化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皇权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4、宗教改革影响

(1)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

(2)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对比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

相同点

(1)时代背景:

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和发展时期;

(2)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3)两者都向古代文化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

不同点

(1)在信仰与宗教宽容的问题上:

文艺复兴是思想、信仰自由的运动;宗教改革形成的各种新教派,几乎都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权威。

(2)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思想领域;宗教改革更多的表现为一场政治运动,群众基础也更为广泛。

四、启蒙运动(17一18世纪)

(一)理性时代的到来

1、启蒙运动发生的背景

(1)17、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广泛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

(2)自然科学的重大进展。

(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解放人们思想。

2、启蒙运动发展:

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洛克分权学说),18世纪在法国进入高潮。

3、启蒙运动核心:

理性――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

4、内容:

以理性为核心,反对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构建民主和科学时代。

提倡科学、自由、平等。

理论:

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民主、自由、平等,三权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5、性质:

西方资产阶级反封建专制的思想文化运动。

(二)法国启蒙思想

1、法国为什么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

(1)经济:

18世纪的法国资本主义的工场手工业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加强;(可能性)

(2)政治:

法国的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社会矛盾激化(必要性)

(3)科学依据:

近代科学兴起;

(4)思想实践:

英国启蒙思想、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启发

2、启蒙思想家

1)启蒙运动领袖伏尔泰 代表作《哲学通论》和《路易十四时代》。

(1)猛烈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3)提倡“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孟德斯鸠  著作《论法的精神》

(1)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立法权(议会);行政权(国王);司法权(法院)

(2)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意义 “三权分立”的学说,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3)卢梭是启蒙思想家中最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代表作《社会契约论》

(1)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人民主权和人民革命权利

(2)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三)启蒙运动的扩展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总结

(1)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理性。

(2)强调人的重要性,人非工具。

(3)人民主权,天赋人权,但要自律和受法律限制。

(四)启蒙运动的影响

(1)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2)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3)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4)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

相同

(1)原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2)性质: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3)内容:

贯穿人文主义精神;

(4)影响:

促进思想解放和科学文化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作了思想准备。

不同

背景:

(1)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

(2)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发展、自然科学重大进展的结果

内容:

(1)文艺复兴提倡人和“人性”,旨在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强调追求现世的幸福。

(2)启蒙运动高举“理性”的旗帜,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教权主义,追求民主、自由、平等,建立民主法制社会。

方式:

(1)文艺复兴的许多思想家借助宗教的外衣;

(2)启蒙运动抛开宗教的“外衣”。

影响:

(1)文艺复兴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

(2)启蒙思想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政治构想,启导了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

欧洲资本主义思想文明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时间

14-16世纪

16世纪

17-18世纪

中心

意大利

德意志

法国

矛头

天主教神学世界观、宗教蒙昧主义

罗马天主教会

封建专制制度、教权主义和贵族特权

形式

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宗教异端、挑战教皇权威

公开批判

核心

人文主义

因信称义

理性主义

领域

文学、艺术、科学

宗教

政治、经济、文化等

影响

思想解放、文化科学发展,宗教改革和资本主义发展

新教派和民族教会、思想解放、资本主义发展。

思想解放、革命动员、政治构想、科技进步、影响世界。

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之比较

明清之际民主思想(16、17)

欧洲启蒙思想(17、18)

原因

1、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没有形成资产阶级力量;

2、封建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1、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2、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封建统治风雨飘摇。

3、自然科学重大进展,近代科学形成。

内容

1、抨击君主专制,提出民主思想;2、提出“工商皆本”,倡导经世致用。

1、以理性为核心,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构建民主和科学时代。

2、为资本主义提出政治制度构想:

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自由、民主、平等,三权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

影响

冲击封建制度,但没能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1、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2、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3、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4、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专题六: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市场的发展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a宗教原因:

传播天主教

b社会原因:

对黄金的狂热追求——“寻金热”

c经济原因:

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

d商业危机:

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上路(直接)

e思想原因:

人文主义提倡冒险进取的精神

2.过程:

人物

国别

航路

支持者

迪亚士

葡萄牙

欧洲——好望角

葡萄牙

哥伦布

意大利

欧洲——美洲

西班牙

达伽马

葡萄牙

欧洲——印度

葡萄牙

麦哲伦

葡萄牙

环球世界

西班牙

3.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a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

b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变化

c西欧国家进行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

d加速西欧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

4.商业革命:

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

a贸易范围扩大欧洲(同亚洲、非洲+美洲)

b贸易数量和种类增加

c商业经营方式

d商业中心的转移(由地中海地区移到大西洋沿岸地区)

5.价格革命:

财富大量流入西欧,加速西欧封建制度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6.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这一变化

7.荷兰的殖民扩张:

兴起的条件a优越的地理位置

b经商和从事手工业的传统,较早的资本主义萌芽

c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的受益者。

d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赢得独立。

在非洲,亚洲,美洲等地殖民,建立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殖民地

8.英国成为最大殖民帝国的三大步骤:

a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走上殖民扩张道路

b三次英荷战争

c英法七年战争

9.殖民主义的罪恶:

a野蛮掠夺

b残酷屠杀

c贩卖黑奴

d垄断贸易

10.殖民扩张与掠夺是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对亚非拉,a西方列强采取了种族灭绝、贩卖黑奴、野蛮掠夺、控制贸易等非人道的殖民方式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b另一方面,也客观上使亚非拉地区吸取了西方先进的文明,促进了发展。

对欧洲,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在欧洲转化为资本,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对世界,客观上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11.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原因:

a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政治保障

b海外殖民和掠夺---资金、海外市场

c圈地运动---劳动力、国内市场

d手工工场的发展---技术

12.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珍妮机的出现标志着开始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标志着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出现工厂

工业革命的结果:

a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

b进一步开拓世界市场(中国)

c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d城市化进程加快

e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法美其次

f造成污染

工业革命的影响:

a生产力:

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b生产组织形式:

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c生活方式:

城市化进程加快

d社会关系:

两大对立阶级形成

e社会意识: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产生

f加速殖民扩张,促成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19世纪中后期)

13.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由于工业革命,加大了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交

通运输条件更加优越,经济和军事条件更加完备

14.世界市场的基本形式:

政治上:

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经济上:

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材料

特点:

以欧美资产主义世界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形成

影响:

客观上,传播先进思想和生产方式,改变世界面貌;

主观上,资本主义国家攫取利益

15.第二次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原因:

a科学家的探索

b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带来生产力的飞跃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国家:

德国和美国

基本史实:

a电力的广泛使用(显著成就)

b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和使用

c化学工业的发展

d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影响:

a生产力迅速发展,诞生了一系列新兴工业

b工业结构变化:

重化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c生产关系变化:

垄断组织的出现

16.垄断:

a出现部门:

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

b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

c实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17.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

a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狂潮;

b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c以欧美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

e世界贸易额的增长

f国际分工明显

世界市场和世界体系的最终建立:

世界市场进一步完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成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