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9835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金融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金融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金融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金融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金融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金融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金融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金融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金融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金融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金融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金融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金融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金融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金融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金融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

《金融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融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

金融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金融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第一篇:

金融工程调研报告金融工程调研报告学院:

金融学院班级:

09级金融工程二班姓名:

吴春娜学号:

201410131057指导教师:

李建英金融工程调研报告————对当地三农融资问题的调查调查地点:

承德市兴隆县马圈子村调查对象:

当地农村家庭及金融机构调查内容:

家庭收入情况、融资问题一、农村家庭收入状况“三农”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建立长效机制,解决“三农”融资难,促进“三农”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

据统计局对我村100户农村居民家庭生活调查显示,去年我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0元/月。

居民家庭消费性支出人均150元/月。

去年,我村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养殖收入是农村居民总收入的主渠道,比上年同期增长13.6%。

二、融资问题1、当地金融机构兴隆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蓝旗营信用社是当地农村居民融资的主要金融机构。

据调查,该信用社牢记自己的政治使命,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总行的指示精神,始终坚持服务城乡大众、服务社区、支持“三农”的零售银行定位,充分依托自身网络和渠道优势,积极加大向县域和农村地区的信贷资金投放,对服务区域经济和农村经济发展、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截至2014年10月底,实现累计发放个人零售贷款近450亿元,贷款余额近220亿元,其中累计发放小额贷款305亿元,“三农”贷款的比例超过了70%,小额贷款的发放金额、贷款余额等各项指标均在系统内排名第一位。

2、当地融资需求改革开放以来,融资难最初的表现形式是农民贷款难,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加剧,融资难的对象由农民进一步转变为“三农”;资金融通的形式由单纯的贷款,转变为贷款、承兑、贴现、保证函、债券、股票、理财等多种融资需求;金融供给的对象由原来的四大国有银行转变为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等并存,并随着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雨后春笋般涌现,形成了多家金融机构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从农民贷款难到“三农”融资难,从金融机构单一化到金融多元化,尽管金融服务需求和供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三农”和小企业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与金融供给之间的矛盾,是当前金融业最主要的矛盾之一。

“三农”融资难既有金融体制机制问题,也有“三农”和小企业自身的问题。

融资难主要“难”在五个方面:

首先,难在金融体系不健全。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运行效率无法与城市相比,其产生的剩余资金本来就少。

由于金融机构的逐利性和金融制度的缺失,使得原本不多的农村剩余资金纷纷流向城市。

农村有效信贷投入严重不足,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难以满足“三农”融资需求,加剧了本已紧张的资金供求矛盾。

其次,难在信息不对称。

金融机构风险评估技术尚不成熟,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三农”和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体系,缺乏建立风险评估模型的数据基础。

第三,难在金融风险防范。

由于“三农”规模小、风险大,缺乏有效的抵押和担保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金融机构的放贷意愿。

信贷人员在发放“三农”贷款中存在“两怕”问题:

一怕“三农”贷款风险大,贷款放出去不能保证按期收回;二贷款形成风险,承担责任。

目前,金融机构实行的是贷款包放、包收的原则和贷款责任追究制,由此一来,信贷人员因为考虑个人利益怕担责任,对有效担保抵押的就积极放给,没有担保抵押的就拒之门外,致使贷款面越来越窄。

第四,难在信用担保机制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加快构建多层次信用担保体系,为解决“三农”融资难和担保难等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担保机构总体规模较小,抵御风险能力不强,信用担保放大系数低,功能不完善,管理亟待加强等。

第五,难在融资渠道狭窄。

目前,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滞后,民间融资、上市融资、发债融资等渠道不畅,创业投资机制尚未形成,产权交易市场功能尚未发挥,“三农”难以通过直接融资渠道获得有效的资金供给。

直接融资渠道窄,资金总量少,使得“三农”对银行贷款的依赖进一步加大,加剧了银行贷款的难度。

三、调查总结通过调查,我认为解决“三农”融资难问题,应发挥好政府、金融机构、“三农”各方的作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建立长效机制。

首先,应发挥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资主渠道作用。

其中包括进一步完善“三农”和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大力推进金融创新,构建一个大中小金融机构并存、种类各异、优势互补的服务“三农”和小企业的金融体系,解决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

一是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三农”金融服务专营机构,严格考核,加大信贷投入。

二是推进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转换经营机制,增强服务“三农”的功能。

三是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起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股份制金融机构,支持这些机构从实际出发,错位发展,打造特色,满足“三农”多层次的信贷需求。

还要完善工作流程、特别是“三农”授信业务制度,逐步提高“三农”中长期贷款的规模和比重。

并继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完善财产抵押制度和贷款抵押物认定办法,采取动产、应收账款、仓单、股权和知识产权质押等方式,缓解中小企业贷款抵质押不足的矛盾。

其次,应积极拓宽“三农”融资渠道:

加快创业板市场建设,完善中小企业上市育成机制,扩大中小企业上市规模,增加直接融资;完善创业投资和融资租赁政策,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融资租赁企业;稳步扩大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短期融资券的发行规模,积极培育和规范发展产权交易市场,为中小企业产权和股权交易提供服务。

第三,应完善“三农”信用、担保体系:

完善个人和企业征信系统,为“三农”融资提供方便快速的查询服务;同时构建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信用约束机制,增强“三农”信用意识;完善多层次担保机构建设,综合运用资本注入、风险补偿和奖励补助等多种方式,提高担保机构对“三农”的融资担保能力;加强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监管,引导其规范发展。

第四,提高“三农”的经营管理水平:

“三农”应加强基础管理,强化营销和风险管理,完善治理结构,推进管理创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第五,加强对“三农”金融服务的监管:

健全工作机制,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完善“三农”信贷考核体系,提高“三农”贷款呆账核销效率,建立完善信贷人员尽职免责机制;建立“三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监管部门要协调财政部门对金融机构发放“三农”贷款按增量给予适度补助,对“三农”不良贷款损失给予适度风险补偿;实行差别化监管,监管部门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三农”和小企业信贷业务应实行差异化的监管政策,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篇:

金融市场调研报告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大力发展金融业,是促进我市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保障。

今年上半年,我们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我市金融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

在市政协副主席储昭平的带领下,调研组听取了有关部门的情况通报,先后召开了金融界人士座谈会、企业家座谈会、金融专家座谈会,并实地走访了有关金融机构,了解我市金融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提出加快发展的建议。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金融业发展的基本情况近年来,我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努力支持金融机构改革,促进了金融业的全面发展,发挥了金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1、金融工作明显加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出台了《关于印发合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关于推进中小企业振兴计划、解决企业流动资金问题的若干政策》等政策措施,激发和调动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和支持金融企业做大做强。

建立了与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协调机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分析形势,协调解决问题。

银政企沟通机制更加畅通、更加密切,金融与地方经济互动融合、互相促进的局面进一步形成。

今年3月,我市成立了金融工作办公室,其主要职责是协调驻肥金融监管机构和驻肥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落实中央金融政策,推荐公司上市,协同有关部门推进金融体制改革。

金融工作办公室的成立及其职能的发挥,必将对我市金融业的统筹协调发展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2、金融总量迅速壮大调研中了解到,近年来我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长迅速。

截至2014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752.7亿元和2678.7亿元。

2014年4月末,我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3416.51亿元和309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5%和36.5%,创历史新高。

资本市场融资力度加大。

全市17家上市公司发行股票19只,从资本市场募集资金83亿元。

2014年9月以来,市建投集团、海恒集团共发行企业债37亿元,市国资公司申请发行10亿元企业债正在办理股权质押登记手续,另有40亿元企业债的发行正在申请之中。

信托租赁典当融资及小额贷款迅速发展。

兴泰租赁累计向全市200户中小企业提供17亿元租赁融资,兴泰信托2014年新增信托规模43.94亿元。

全市典当总额22.54亿元,年末典当余额5.74亿元。

小额贷款公司自去年试点以来,已放贷1.44亿元。

3、金融体系不断完善目前,全市有政策性银行2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6家,股份制银行6家,外资银行1家,地方银行2家,农村合作银行2家,村镇银行1家,进出口银行、华夏银行、恒丰银行、汇丰银行正在或准备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

我市证券期货保险业发展迅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目前我市有证券公司总部2家,证券公司营业部29家,期货公司总部3家,期货公司营业部7家,保险机构37家。

同时,其他类型金融机构不断丰富,安徽兴泰租赁业务规模逐步扩大,江淮集团与民生银行合资的汽车金融公司正在积极筹建,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迅速。

由此可见,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我市已经基本形成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多元金融体系。

4、银政企合作成绩显著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针对银行与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对接难的问题,我市在全省首家设立网上“金融超市”。

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向金融机构推介优质中小企业1294家,100多户企业获得贷款37亿元。

适时召开银企对接会,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对接成效。

2014年9月,市投融资管理中心牵头组织召开银行与房地产企业对接会,建行向95户中小企业提供贷款5.93亿元;2014年10月,市投融资管理中心会同市房产局组织召开银行与房地产企业对接会,6家银行与18家房地产企业签署25亿元贷款协议。

今年1月,市投融资管理中心牵头组织,发行规模1亿元的“滨湖·春晓”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创新了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实现中小企业融资新的突破。

今年6月,“滨湖·春晓”二期中小企业发展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正式公开募集,首期5000万元已由兴泰信托公司与金鼎投资有限公司合作推出。

2014年3月,市政府、人行合肥中心支行联合召开全市首季银企对接会,签约项目216个,金额91.4亿元。

建立了重大项目融资支持机制,确保像合肥京东方、熔安动力这样一批2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顺利实施,推动了美的工业园、格力产业基地一期、长虹工业园等重大项目的建成投产5、金融创新稳步推进银行业改革稳步推进。

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在肥分支机构改革已经完成,农业银行在肥分支机构改革顺利推进;政策性银行在肥分支机构改革逐步深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合肥市商业银行整体并入新组建的徽商银行;在全国省会城市中首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肥东、长丰农村合作银行正式开业,肥西农村合作银行正在组建;村镇银行试点稳步推进,成立了长丰科源村镇银行。

金融资产质量进一步改善,2014年末,我市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2.23%,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低于全省5个百分点,利润增长34.1%。

信托业务稳步发展,建总行34.09亿元控股兴泰信托获国家批准,国元信托盈利水平跃居行业前列。

证券保险业改革创新全面开展。

国元证券成功借壳上市,华安证券顺利重组,证券业规范经营取得明显成效;非上市公司代办股份转让试点顺利推进。

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稳步开展,“信贷+保险”等创新业务逐步启动;国元农业保险公司正式开业。

二、我市金融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调研中我们感到,面对当前激烈的竞争态势,我市金融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金融总量相对偏小,结构不尽合理。

突出表现在资本市场融资规模有限,据市金融办负责同志介绍,目前我市上市公司只有17家,同样处于中部的武汉市有34家,长沙市有30家。

从上市公司的融资能力来看,武汉市34家上市公司从资本市场筹集的资金约是我市的5倍,江苏省江阴市14家上市公司筹集的资金约是我市的2.5倍。

如果与东部城市杭州、南京等相比,我市差距更大。

有关专家认为,金融资产总量偏小,尤其是资本市场规模偏小,是我市金融业竞争力不强的主要表现,说明我市金融业还不能满足合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从金融结构来看,目前,银行业是我市金融业的主导产业,而证券、保险、创业投资等产业相对滞后或发展不够充分,因此,加快我市保险、证券、信托等产业的发展速度,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进一步优化金融结构,对于合肥的跨跃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小企业融资难仍然存在,金融服务“三农”还有差距。

金融界一些同志认为,出于对资金安全、中小企业信用度以及银行经营成本等因素的考虑,一些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积极性不高,这也是全国乃至世界的共同难题。

参加调研座谈的中小企业界人士更是反映强烈,不少企业家提出,即使企业产品市场前景良好,企业利润也比较乐观,但由于缺少有效的资产抵押难以获得银行贷款,从而限制了企业的快速扩张。

有企业家以自己的切身经历,列举了获得贷款难、银行服务僵化等现象,表达了他们在经营企业当中面临着资金方面的无奈。

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是当前的一大难题,主要表现为金融机构对农村的覆盖率低,农村金融机构经营包袱沉重,金融服务单一与需求多样化的矛盾突出,金融工作在服务“三农”方面还任重而道远。

——信用体系不完善,民间融资不规范。

金融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好的生态环境。

目前,金融生态环境的不完善主要表现是信用体系建设滞后,社会信用体系的各个环节相互整合不够,社会信用信息广泛分布于多个部门和机构中,尚未建成统一的信息处理和查询系统,没有做到资源共享,使得一些企业和个人失信现象严重,甚至是有些中介机构为谋取利益,出具虚假资产报告,导致金融资源配置结构扭曲。

另外,民间融资的不规范对金融稳定构成了较大的威胁,是对正规金融业务的挑战,是恶化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

民间融资的活跃,可以弥补正规金融机构业务经营不足、缓解资金供需矛盾,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民间融资因其自发性、信息不对称以及一些行业高利润的诱惑,极易导致民间资金流向国家产业政策限制行业,削弱宏观调控的效果。

而且,民间借贷游离于金融监管范围之外,加上参与人数多,涉及范围广,操作方式简单,容易引发债权债务纠纷甚至是滋生违法行为,危害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亟待加以规范引导。

(三、对加快我市金融业发展的建议加快发展金融业,对于推进我市跨跃式发展和率先实现中部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我们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强化金融意识,提高金融工作领导能力调研中大家认为,市委、市政府领导对于金融工作是高度重视的,我市也不缺少金融工作的专门人才,但一些部门和地方的同志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发展金融的重要意义,甚至还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看法。

因此,各级各部门要切实转变“金融是条条的,是市场的,地方政府难有作为”的模糊认识,积极探索金融发展规律,提高对金融工作的领导能力。

进一步发挥市金融办的积极作用,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的沟通,密切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和合作,建立健全与金融机构的联络协调机制,积极促进银企对接。

根据国家金融产业政策,结合我市发展实际,研究制定具有合肥特色的政策措施。

广泛宣传金融法规,有计划地对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开展金融知识培训,提高全社会的金融意识,掌握利用金融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本领。

2、完善金融体系,打造区域金融中心我市区位优势明显,参与长三角区域分工和合作大有可为。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准确把握国内外金融业发展的趋势,认真研究和领会中央关于发展金融业的一系列决策和部署,尤其要利用好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契机,全面规划合肥区域金融中心和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金融产业园、资本要素大市场等一揽子事宜。

要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采取切实的办法,吸引更多的国内外金融机构来我市设立机构,支持和引导地方金融机构发展壮大,进一步丰富和活跃我市金融市场,营造功能齐全、竞争充分的现代金融组织体系,使我市成为名副其实的资金洼地。

要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全面探索金融创新。

要大力引进国内外会计、律师、评估等与金融核心业务密切相关的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发展一批讲诚信、有实力的资信评估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公司,为金融业的快速发展提供配套服务。

3、加大信贷投放,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做大金融资源总量抓住国家当前执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有利时机,鼓励银行积极争取贷款额度,增加贷款投放,增强对合肥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

运用并购贷款和银团贷款等金融方式,加大对我市基础设施、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

加强银企对接,把银行关注度高的项目和涉及地方发展及民生的项目统筹安排,打包向银行推荐。

鼓励政策性银行对自主创新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企业的信贷扶持力度。

加强对企业上市工作的组织领导,努力形成各部门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

认真研究国家关于稳步发展主板市场、壮大发展中小板市场、加快推出创业板市场、拓展非上市公司代办股份转让试点的各项规定,制定和完善鼓励企业上市的相关政策,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前期准备步伐,尽快形成一批上市企业梯队乃至上市企业的“合肥板块”。

推动上市公司通过增发、配股等方式进行再融资,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加大债券发行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公司债、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以及中期票据,争取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

采取兼并重组等方式,深化与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的战略合作,推进产权交易市场发展,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功能。

设立政府创业投资引导资金,积极发展创业及私募等股权投资基金。

研究发挥期货市场功能,积极推动融资租赁和信托业务发展。

培育和发展有信誉、有品牌、有规模的中介机构,为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提供服务。

4、推进金融创新,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对于我市经济全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要高度重视并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鼓励各金融机构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工作。

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引导,对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金融业务进行单独的业绩考核。

制定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制度,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强风险管控能力,以调动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的积极性。

支持银行、保险、担保等金融机构开展中小企业金融产品创新,鼓励商业银行对有担保的中小企业贷款简化业务流程,并给予一定的利率优惠。

鼓励银行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认真做好中小企业信贷资金需求调查,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

(责任编辑:

admin)5、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促进金融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金融服务业的强力支持。

因此,要进一步健全农村金融体系,不断丰富农村金融资源,以优质的金融服务,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完善县域业务网点,提高服务质量。

制定和完善相关奖励措施,鼓励金融机构热心服务“三农”,力争县域新增贷款主要用于当地经济建设。

发挥合肥农村科技商业银行的重要作用,支持其在农村地区开展各项金融业务,探索和创新农村小额信贷服务的新模式,使其更多的资金用于支持农村经济建设。

抓住银监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扩大试点的契机,积极推进村镇银行试点工作,加快发展互助性小额贷款公司和合作型担保机构,努力构建市场主体多元、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规模适度、功能齐全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总结和推广长丰县草莓种植基地开展的“信贷+保险”试点工作,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6、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金融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需要良好信用环境的有力支撑。

为此,要高度重视社会诚信的宣传和教育,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营造诚信文化,扎实推进“信用合肥”建设。

加快联合征信体系建设步伐,改变目前各自为战的局面,依托人民银行信贷征信系统,扩大工商、税务、法院等部门的信息采集面,逐步统一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信用信息,实现互联互享。

建立多部门工作协调机制,司法机关要积极协助金融机构做好司法收贷工作,严厉打击逃废债务等不法行为,帮助金融机构维护金融债权,稳定地方金融秩序。

成立全市担保业协会,建立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管联系会议,开展担保机构信用评级,规范担保机构与银行、中小企业的业务合作,为担保机构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总之,要借助信用约束机制,创造诚实守信、公平有序的金融市场环境,为金融业的稳健经营和业务拓展打下坚实的信用基础。

第三篇:

金融营销学调研报告金融营销学调研报告姓名:

学号:

班级:

学院:

地方高校金融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质量调查报告【论文关键词】金融专业社会需求人才培养质量【论文摘要】作为培养经济金融的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地方高等财经院校,如何担负起新的历史使命,满足社会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地方高校自身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文章通过对地方高校金融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和培养质量状况调查,在人才培养的定位、课程体系设置、教学体制以及教学手段等多方面提出教育教学改革的相关措施。

一、引言当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中远景规划的实施,金融活动的领域不断扩大,金融活动的内涵日益丰富,资本市场日益发展,企业个人的投资和融资活动不断丰富,对整个金融学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作为培养经济金融的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地方高等财经院校,如何担负起新的历史使命,提高地方高校金融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质量,已成为地方高校自身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此,我们作了关于《地方高校金融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质量调查》,调查用人单位对金融专业(包括金融学方向、金融工程方向、保险方向、投资方向等)人才的需求状况和质量评价,现将调查报告如下。

二、基本统计信息及其分析

(一)用人单位对地方高校金融专业毕业生招聘意愿的情况1.用人单位近三年招聘的地方高校金融专业毕业生占招聘的全部毕业生比例。

该项调查显示,调查单位最近三年招聘地方高校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占招聘的全部毕业生比例最高的是为28.16%;最低比率为4.55%。

2.今后几年用人单位继续招聘地方高校的金融专业毕业生的意愿经调查,近80%的企事业单位今后愿意招地方高校的金融专业毕业生。

3.今后几年用人单位招聘地方高校金融专业毕业生的学历层次调查显示,本科毕业生的需求率是最高的,比率是69.15%;其次是研究生,为25.47%;最低的是专科生,为5.38%。

当被提及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的学校时,有45.76%的被调查单位仍然以倾向于重点高校毕业生为主。

4.用人单位对地方高校的金融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方向经调查显示,投资专业方向需求最多,比率为47.00%;其次是金融学方向,为45.76%;而金融工程方向与保险方向相当,均为30.02%。

(二)用人单位在招聘地方高校的金融专业毕业生时最重视的能力选择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最注重的是金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其次是毕业生的实际能力,再次是专业知识,然后依次是毕业生的社交能力、知识面、外语水平等。

(三)用人单位在地方高校的金融专业毕业生综合评价工作态度方面:

经调查显示,45.76%的用人单位对地方高校金融专业毕业生工作态度评价为一般,认为较好的占41.61%;用人单位评价较差的占4.9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