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是什么日子习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379899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月二龙抬头是什么日子习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二月二龙抬头是什么日子习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二月二龙抬头是什么日子习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二月二龙抬头是什么日子习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月二龙抬头是什么日子习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二月二龙抬头是什么日子习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月二龙抬头是什么日子习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月二龙抬头是什么日子习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用草木灰画粮食囤也不难理解,这也是农民对丰收的一种期盼的心理,希望在这一年里能够风调雨顺,获得一个大丰收年,这在过去农村,还没有像现在务工收益的情况下,土地带给他们的希望也是最大的,更是单一的指望。

  第二个习俗是制作面灯:

做面灯通常是用黍面,也就是一种黏面,用这些黏面做出小刺猬等动物的形状,在其背上做出一个小窝窝,在里面倒上香油,放上棉线,在二月二的这天晚上会放在院子里点着了,然后还要焚香祭拜。

在农村有刺猬会驼元宝的说法,以此点燃明灯,照亮道路,让小刺猬给家里面驮来元宝,其寓意着,在这一年里能够兴旺发达过上好日子。

  这些黏面所做的小动物,最后会被煎成小饼子,两面都煎得黄黄的,吃起来又粘又甜,很是好吃,这在当年也是孩子们最喜欢吃的食品,但是大人一般不给多吃,说吃多了肚子里会长疙瘩,其实这无非是因为黏面吃多了不好消化,也是大人用来吓唬小孩子的借口。

  第三个习俗是炒黄豆:

炒黄豆也就是把黄豆放在大铁锅里进行炒黄炒熟,还要放上一些盐巴,增添滋味。

这在当年农村物质匮乏的时候,这些香脆的黄豆粒,也就成为了当时最好的零食了,日常小孩子袋子里面会装上半袋子黄豆,时不时地放进嘴里几颗,发出“嘎嘣”的响声,黄豆的清香味溢出,让附近的人都能够闻得到。

  炒黄豆的这种习俗,在我山东当地有一种传说,说的是在很久以前,在农历二月二的这一天,因为有一条龙为了给民间解决旱灾,没有遵守指令擅自降雨,因此触犯了天条而被罚罪压在了一座大山下。

  据说只能够让金豆开花,才能解除罚咒救出龙王,人们为了报答其降雨解旱之恩,于是纷纷炒黄豆解救龙王,此习俗才被一直流传。

只不过这个习俗在农村现在也很少有人提起了,估计也是很少有人知道还有这样一个习俗了。

  其次,在二月二这一天有剃头的说法,这种习俗就流传甚广,在全国各地都有类似的说法,俗话称“正月剃头死舅舅”,于是人们把“龙抬头”作为剃头的好日子,预示着在这一天剃头,今后就可以扬眉吐气了,其实这也是大家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这一习俗相信人人都知道的。

  二月二龙抬头是什么日子习俗

  1、吃龙食二月二在饮食上也是有一定的讲究的,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

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则是“扶龙须”,吃米饭名曰“吃龙子”,吃馄饨名曰“吃龙眼”,而吃饺子名曰“吃龙耳”。

这一切都是为了唤醒龙王,祈求龙王保佑一年风调雨顺,获得好收成。

  当然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可吃春饼却是普遍习俗,明《酌中志》一书中就有记载:

  “二月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枣糕,以油煎之,或白面和稀摊为煎饼,名曰‘熏虫’”。

  2、理发二月二这天,理发店里特别忙。

这一天人人都要理发。

有“正月里不理发”的说法在民间流传,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会再理,而是等到“二月二”。

  人们为什么都要在“二月二”这天理发呢?

传说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似乎这一天理了发,便讨了好彩头,一年都顺风顺水呢。

  3、接“姑娘”二月二还有一项重要的习俗就是接“姑娘”,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故有“二月二,带姑娘”之说。

苏北人的礼数多,其中正月里“姑娘”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后也必须当天赶回婆家。

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来接女儿回去,住上几天,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长时间,比较劳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

二是新的一年刚开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劳犒劳她。

  在被接回来的日子里,“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门聊天儿,轻松而愉快。

而城里人“带姑娘”则是姑娘、女婿一起带回来吃一顿丰盛的中饭。

此习俗在我国北京及北方大多地区也很流行,不少地区一直沿续至今。

  4、引龙在山西,最重要的习俗是“引龙”,在晋西北叫“司钱龙”,二月二早上太阳没出山以前,家家户户都要提桶到河边或井边取水。

汲水时桶里放着铜钱,提上水后边走边洒,到家后将剩下的水倒入水缸,这样就把“钱龙”引回来了。

引钱龙时不准说话,以免吓走钱龙。

  在豫东一带,农历二月二的早晨家家必用炉膛里的灰在院子里及大门外打囤,即把草木灰放在长柄铁锨上散落成圆圈,然后圆心处放上不同的粮食,这实际上是庄稼人对粮食丰收的一种祈愿。

  5、祭社南方“二月二”仍沿用祭社习俗,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

此外就是形成了既有类似龙抬头节习俗,又以祭社习俗为主的新“二月二”习俗,如在桂东客家地区。

  土地神古称“社”、“社神”,传说是管理一方土地之神。

由于“地载万物”、“聚财于地”,人类产生了对土地的崇拜。

进入农业社会后,又把对土地的信仰与农作物的丰歉联系在一起。

我国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又称“土神”、“福德正神”,客家人称“土地伯公”。

  “二月二”社日习俗内容丰富,主要活动是祭祀土地和聚社会饮,借敬神、娱神而娱人。

  6、不能做针线活妇女们在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因为苍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

妇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

有的地方妇女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