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能力建设科工作总结定稿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80304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能力建设科工作总结定稿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职业能力建设科工作总结定稿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职业能力建设科工作总结定稿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职业能力建设科工作总结定稿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职业能力建设科工作总结定稿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职业能力建设科工作总结定稿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职业能力建设科工作总结定稿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职业能力建设科工作总结定稿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能力建设科工作总结定稿Word下载.docx

《职业能力建设科工作总结定稿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能力建设科工作总结定稿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职业能力建设科工作总结定稿Word下载.docx

(一)争取上级资金,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

一是以《河南省2011年全民技能振兴工程专项工作方案》的出台为契机,多次深入到全市职业院校和豫光金铅集团、金马焦化公司等大中型企业及各民办培训学校进行广泛调研,制定出台了《济源市2011年全民技能振兴工程专项工作方案》;

二是发扬跑争拼抢精神,经多方努力,争取省厅奖励资金1000万,(其中:

市技工学校和机械高级技工学校各300万元,一职高400万元。

)目前已到位资金50%。

这些资金的注入,为我市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奠定了良好基础,推动了济源职教事业的快速发展。

(二)推进职业院校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今年,我们突出建设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园区,使职业培训规模不断扩大。

一是重点做好了黄河科技大学、中原科技大学的筹建准备工作;

二是争取市政府投资1.2亿元,建设济源市职业技术学院实训中心,并投入使用,以优良的设备、规范的管理跻身全省优秀行列;

三是我们依托市技工学校,拟征地42.2亩,投资2300万元(其中争取上级资金1000万元、自筹1300万元),易地重建公共就业实训基地,包括实训车间一幢,综合实训楼一幢,宿舍楼一幢,项目总建筑面积达11900平方米。

目前,学校征地已经济源市政府批准,预计2012年12月底竣工;

三是积极与市大项目办、督查局、沁园办事处、赵李庄村委会等部门协调,确保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扩建工程按节点计划顺利推进,目前,土地补偿款已全部发放到老百姓手中,土地圈围工作正在进行。

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实施扩建工程已列入了我市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征用土地87.89亩,投资9469万元,项目建成之后,该校办学规模由现在的3500人增加到5000人,年社会培训量由现在的2500人次增加到6000人次,高技能人才培训规模由现在的200人增加到2000人,将成为济源市最大的中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

(三)加强技工学校教学和教研管理

1、加强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

建立了与大学联合办学机制。

为了进一步提高办学层次,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拓展学生的就业能力,机械高级技工学校自2005年以来先后与河南理工大学、西安工业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南阳师范学院、洛阳师范学院等高等院校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开办了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计算机应用、市场营销、经济管理等专业函授大专班。

现大专已毕业131人,在读470人。

2011年参加成人高考478人,其中技校毕业返校参加高考110人。

市技工学校也从2011年开始和中原工学院联合招生办学。

联办大专、本科班一方面通过技能教育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另一方面通过文化课程的学习,提升了学生的文化修养与学历层次,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广泛宣传,扩大招生。

我们根据省厅下达的技工学校招生任务和要求,加强对各学校的招生宣传指导,先后在《济源日报》、济源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连续刊登招生公告,并配合学校做好招生工作,共完成招生3026人,占省定任务2000人的151.3%。

3、技工院校教学教研工作取得成效。

一是按照省教研室年度工作总体安排,组织技工院校教师外出考察学习1次、参加省级培训2批,教师教学比赛2次、学生技能比赛1次、教学研讨会2次,评选20名优秀教师并进行了表彰;

二是指导开展校企合作对接活动,推动技工院校与企业招工、用人单位深层次合作,发挥技工院校培养技能人才的优势,为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集聚区发展服务;

三是严格按照程序,推荐济源市机械高级技校为全省技工院校先进集体,市技工学习教师杜丽萍被评为全省技工院校优秀教师;

四是组织技工学校开展向第二批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学习活动及竞赛活动,推选三份优秀教案保省厅评比。

4、配合省厅做好技工学校其他工作。

一是配合市财政、审计等部门对三所技工学校免学费和助学金情况进行检查,并协调解决免学费和助学金资金遗留问题;

二是对我市技工学校和就业培训中心使用教材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向省厅报送检查总结报告;

三是积极协调市财政部门简化助学金拨付程序,使财政资金能按要求、按时限直接拨付至学生资助卡上,简化了程序,赢得了学生及家长的好评。

目前我市享受国家助学金人数达2676人,发放资金201万元,国家免学费人数达648人,发放资金55万元,市级免学费人数达1034人,94万元。

(四)以服务经济发展为目标,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

1、服务企业用工,为产业集聚区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为解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用工难”难题,我们大胆创新,全力服务企业用工。

先后多次组织市就业培训中心、机械高级技工学校等培训机构到三个产业集聚区调研技能培训工作,针对产业集聚区实际情况,出主意,想对策,千方百计开展技能培训工作,为产业集聚区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援。

今年我们共完成各种技能培训 

31000人,工种涉及等个。

2、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不断增强职业技能鉴定服务能力。

一是加强内外协调与合作,争取支持,提供服务积极与技术监督局、煤炭局、安监局、运管处等职能部门结合,利用其行业培训资源,使其享受技能鉴定财政补贴政策,拓宽了鉴定覆盖面;

二是加强和就业训练中心和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联系沟通,提供鉴定服务,共完成此类鉴定1125人;

三是主动深入企业,宣传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指导其建立技能岗位津贴制度,提高职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积极性,共完成各类企业鉴定988人;

四是为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我们在职业院校中大力推广二次技能鉴定,鼓励广大学生“一专多能”,市职业技术学院和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1000余名学生在取得本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基础上,还参加了制图员和计算机鉴定考核,并取得了相应的资格证书。

3、加强职业技能鉴定所(站)管理,积极推进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为使职业技能鉴定所站管理规范化,我们以质量管理责任书为抓手,积极推进鉴定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年初,与8个所(站)、3个职业院校签订了质量管理责任书,加强日常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督导工作,严格鉴定申报、考务管理、制证核发等有关程序。

5月份,根据省厅要求,我们对职业技能鉴定所(站)联合开展质量管理评估工作,从硬件设施、场地建设、人员配备、考评资格以及资料归档等方面进行了量化考核,并以局正式文件进行通报考核结果,其中1家符合申报示范鉴定所的条件,其余检查均合格,针对存在问题,各站所进行了积极整改。

4、出台政策,扩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范围。

积极开展职业能力建设领域课题研究,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开展提供政策保障。

今年9月份,我们提请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企业用工服务的意见》(济政〔2011〕65号)文件,明确规定“凡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含职业院校学生)人员,均按规定标准给予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这将调动各方面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积极性,为进一步扩大我市职业技能鉴定范围奠定了良好基础。

5、指导企业开展岗位练兵及技能竞赛

为提高职工学技能、学知识、比学赶帮的积极性,我们指导豫光金铅集团公司、兴华机械制造公司、丰田肥业、济源钢铁公司等企业不断开展形式多样的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活动,先后举办了全省有色金属冶炼工、机修钳工、天车工等各种省市技能大赛,一批技术能手脱颖而出。

(五)高技能人才评价试点工作取得新进展

年初我们印发了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手册,汇编了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的政策文件、经验集锦、经典案例及精要点评,指导试点企业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

我市企业技能人才评价试点企业豫光金铅集团和金马焦化有限公司十分重视人才评价工作,加强了组织领导,出台了考评方案,建立了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和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关键技术岗位的作用,本年共完成高技能人才评价149人。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以来尽管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离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有一定差距,和兄弟地市的做法比起来还有一定不足。

主要表现在:

(一)企业职工提升培训工作有待加强。

当前,由于用人单位不太注重职工的提升培训工作,持证上岗意识差,招录员工不能严格执行先持证,后上岗的规定,使就业准入制度达不到落实,同时也有人社部门内部协调不力等问题。

(二)各鉴定等级结构不合理,高技能人才鉴定数量偏低。

2011年我市鉴定结构为30:

60:

10(初级:

中级:

高级及以上。

合理为30:

45:

25)。

由于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我市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不足,企业职工技能鉴定工作滞后,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和规模距离经济发展需要还有很大差距。

(三)技能培训工作和技能鉴定工作不协调,劳动力培训结业与技能考核同步实施制度没有得到落实,享受财政培训补贴的学员参加技能鉴定人数不足一成。

(四)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亟待管理。

表现在学校规模小、数量多、办学条件差,教学管理低下,大多学校难以为继。

四、2012年工作思路及措施

2012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重要的一年,也是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起步之年,同时是我市全面实施“三化协调发展”战略的关键之年。

怎样立足岗位服务好济源经济建设,为济源三化协调发展贡献力量?

一直以来,我们在思索这个问题,并达成一致:

“给力”济源挑重担,立足岗位做奉献。

我们要主动担当起为产业集聚区培养人才的重任,助推济源经济取得新发展。

现将2012年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亮点工作

(一)制定政策,推进高技能人才工作。

2012年5月份前,以市政府名义制定出台《济源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实施办法》和《济源市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和技术能手评选选拔奖励办法》,建立健全我市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并筹备2012年下半年在全市大张旗鼓表彰一批高技能人才,营造我市浓厚的学技能、重人才氛围,为企业高技能人才发展壮大提供好的政策和舆论氛围。

(二)营造氛围,组织一次全市技能大赛。

根据省厅开展技能比赛的要求,2012年,准备与市工会等单位联合开展一次规模较大的技能大赛,选拔一批高技能人才,并进行大力宣传,营造技能人才服务我市经济建设的浓厚社会氛围。

二、重点工作

(三)强力推进,开展试点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

今年我们将根据全省企业技能人才评价试点推进会议精神,着力服务豫光金铅和金马焦化在两个试点企业的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充分发挥企业自主权,为技能人才的成长打开通道。

(四)想方设法,努力争取上级资金。

为提升我市职业技能培训能力,深入开展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我们将发扬“跑争拼抢”精神,积极争取全民技能振兴工程资金及市财政配套资金。

2011年,我们已申请到省级资奖励资金1000万。

目前已到位资金50%,2012年我们在做好已到位资金的组织实施和检查验收工作的同时,要全力协调省厅,做好后续500万元资金的申请拨付工作。

还要和市财政部门积极沟通协调,从明年开始,每年争取配套奖补资金500万元,为我市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提供经济支撑。

目前,我们正在拟定修改《济源市提升职业技能培训能力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及申报办法》,为资金监管和合理使用提供政策依据。

(五)深入企业,全面开展统筹职工教育经费制度的调研工作。

根据2010年5月市政府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签署的《共建统筹改革试验区合作框架协议》精神,要求我市“建立政府统筹企业职工教育经费制度”。

2012年,我们将会同市财政、工会、工信等部门在全市企业开展统筹职工教育经费调研工作,并准备到工作开展较好的省市进行学习交流,力争年底前拿出草案,准备在2013年建立政府统筹企业职工教育经费制度。

(六)注重质量,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

2012年,我科室将以全民技能振兴工程为主线,以《济源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企业用工服务的意见》为指针,围绕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适应重点企业用工需求,集中开展专业化、特色化职业技能培训,打造特色培训品牌,组织开展校企用工培训对接活动,并大力开展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强力推动技能鉴定工作,为经济建设培养实用性人才。

(七)想方设法,力促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重点扩建工程早日完工投用。

精心编制好2012年节点计划和项目进度表,确定好年度投资额度,为扩建项目实施拟订切实可行的计划;

积极协调各相关部门,解决好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按时间、按计划要求,确保完成年度投资额度。

三、日常工作

(八)脚踏实地,做好各项日常工作。

一是会同市财政、教育部门,落实好技工学校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并健全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体系;

二是严格职业资格证书核发管理,进一步完善职业资格证书核发管理办法,严把技师考评关和鉴定质量关;

三是群策群力完成省市下达的技工学校招生任务;

四是努力做好信息宣传工作等各项工作。

四、采取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升素质。

认真学习研究各项政策法规,不断提高科室人员理论和业务水平,提升处理问题水平,提高工作能力。

(二)深入企业,主动服务。

转变机关办公为基层办公,多深入企业调研,摸清企业人才需求,积极指导培训实体和企业人才需求接轨,为企业培训实用性技术人才。

(三)转变观念,创新理念。

多学习周边省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经验做法,主动和市人才办进行沟通,及早制定我市有关人才实施办法,为我市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好的政策依据。

(四)转变作风,提升效率。

以开展“满浮散懒庸”活动为契机,勤学习、勤对照、勤整改,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树立人保部门良好的工作形象。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